发射光谱仪与火焰光度计试卷

合集下载

发射光谱仪与火焰光度计试卷

发射光谱仪与火焰光度计试卷

放射光谱仪与火焰光度计试卷答卷人:评分(总分100 分):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1.依据JJG 630-2023 火焰光度计检定规程,仪器稳定性用标准溶液连续进样15s 内仪器示值的相对最大变化量≤3% 。

2.检定火焰光度计用的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应不大于2% 。

(k=2)3.检定火焰光度计用的标准溶液中用于检测限工程的检定,使用时,溶液倒出后应随时将瓶盖盖紧,以防沾污和蒸发。

使用温度应掌握在5-35℃ 内。

4.火焰光度计有各种不同型号,但都包括三个主要部件:光源,单色器,光度计。

5.影响火焰光度法准确度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1)激发状况的稳定性;(2) 分析溶液组成转变的影响;(3) 光度计局部〔光电池、检流计〕的稳定性。

6.摄谱仪所具有的能正确区分出相邻两条谱线的力量,称为_区分率。

把不同波长的辐射能分散开的力量,称为_色散率。

7.原子放射光谱激发源的作用是供给足够的能量使试样_蒸发和激发。

8.放射光谱定性分析, 常以直流电弧光源激发, 由于该光源使电极温度高,从而使试样易于蒸发,光谱背景较小,但其稳定性差。

9.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主要由高频发生器、_等离子炬管_、雾化器_等三局部组成, 此光源具_稳定性好、基体效应小、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应用范围广、自吸效应小、准确度高等优点。

10.原子放射光谱仪中, 低压沟通电弧、高压火花等激发光源中的激发过程主要是_高速、热运动的粒子激发,它是由碰撞引起的。

二、选择〔每题2 分,共20 分〕1.带光谱是由以下哪一种状况产生的? (B)A 炎热的固体B 受激分子C 受激原子D 单原子离子2.火焰( 放射光谱)分光光度计与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不同部件是(A)A 光源B 原子化器C 单色器D 检测器3.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区分310.0305 nm 及309.9970 nm 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区分出的谱线组是(D)A Si 251.61 ─Zn 251.58 nmB Ni 337.56 —Fe 337.57 nmC Mn 325.40 ─Fe 325.395 nmD Cr 301.82 —Ce 301.88 nm4.用摄谱法进展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用以下哪种条件?(D)A 大电流,试样烧完B 大电流,试样不烧完;C 小电流,试样烧完D 先小电流,后大电流至试样烧完5.火焰( 放射光谱)分光光度计与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不同部件是(A)A 光源B 原子化器C 单色器D 检测器6.以下色散元件中, 色散均匀, 波长范围广且色散率大的是(C)A 滤光片B 玻璃棱镜C 光栅D 石英棱镜7.原子放射光谱与原子吸取光谱产生的共同点在于(C)A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B 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取C 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D 激发态原子产生的辐射8.下面哪些光源要求试样为溶液, 并经喷雾成气溶胶后引入光源激发?(A)A 火焰B 辉光放电C 激光微探针D 沟通电弧9.用放射光谱法分析高纯稀土中微量稀土杂质,应选用(D)A 中等色散率的石英棱镜光谱仪B 中等色散率的玻璃棱镜光谱仪C 大色散率的多玻璃棱镜光谱仪D 大色散率的光栅光谱仪10.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C)A 直流电弧B 沟通电弧C 电火花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三、推断题〔每题1 分,共10 分〕1.火焰所供给的能量比电火花小得多,煞费苦心只能激发电离能较低的元素〔主要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使之产生放射光谱〔高温火焰可激发30 种以上的元素产生火焰光谱〕。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试题库(判断题)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试题库(判断题)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判断题)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光光度法都是利用物质对辐射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因此,两者的吸收机理完全相同。

(×)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单色器在原子化系统之前。

(×)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光源的作用是产生180 nm到375 nm的连续光谱。

(×)4.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一定要选择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5. 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蒸气。

(√)6. 释放剂能消除化学干扰,是因为他能与干扰元素行程更稳定的化合物。

(√)7. 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钙时,加入EDTA作为释放剂。

(×)8.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物理干扰是非选择性的,对试样中各种元素的影响基本相同。

(√)9. 采用标准加入发可以消除背景吸收的影响。

(×)10.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可以通过峰值吸收的测量来确定待测原子的浓度。

(√)11. 化学干扰是非选择性的,对试样中所有元素的影响基本相同。

(×)12.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可以用连续光源校正背景吸收,因为被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对连续光源不产生吸收。

(×)13 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而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带状光谱。

(√)14 在原子吸收的实际测定中,基态原子数不能代表待测元素的总原子数。

(×)15 火焰原子化法的原子化效率只有10%左右。

(√)1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时,采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有效地消除物理干扰。

(√)17 背景吸收在原子吸收光谱分子中会使吸光度增加,导致结果偏高。

(√)18. 塞曼效应校正背景,其校正波长范围广。

(√)19.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低浓度试样时,应选择次灵敏线。

(×)20. 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高浓度试样时,应选择最灵敏线。

(×)2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大多数空心阴极灯一般都是工作电流越小,分析灵敏度越低。

发射光谱练习及答案

发射光谱练习及答案

发射光谱练习1.解释下列名词电极温度电弧温度灵敏线最后线共振线第一共振线自吸自蚀分析线内标线分析线对黑度反衬度惰延量答:电极温度――即蒸发温度电弧温度――即激发温度灵敏线――元素的灵敏线一般是指强度较大的谱线,通常具有较低的激发电位和较大的跃迁几率。

最后线――由于谱线的强度与样品中元素的浓度有关,因而当元素浓度逐渐减小时,谱线数目相应减少,最后消失的谱线,称为最后线,最后线一般就是最灵敏的谱线。

共振线――由任何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谱线称为共振线.第一共振线――而相应于最低激发态与基态之间跃迁产生的辐射称为第一共振线。

自吸――大多数光源的中心部分的温度较高,外层的温度较低,中心部分原子所发射的谱线,会被外层处于基态的同类原子所吸收,结果谱线强度减弱。

这种现象称为谱线的自吸收。

自蚀――原子浓度增加有自吸发生时,谱线中心较强处的吸收比边缘部分更显著,这是因为吸收线的宽度比发射线小的缘故,吸收严重时中心的辐射有可能完全被吸收。

这是自吸的极端情况,称自蚀。

分析线――在分析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根谱线,称为分析线.内标线――从内标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谱线称为内标线,这两条谱线组成分析线对。

均称线对――分析线和内标线组成分析线对。

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等的分析线对称为均称线对.黑度――谱线变黑的程度简称为黑度,黑度用S表示。

谱线的黑度用测微光度计测量,是利用还原银愈多愈不透明的光学性质而测量的。

黑度换值――采用与黑度有关的其他黑度换值代替黑度,使乳剂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向下延长,以扩大曲线的便于利用的直线范围。

反衬度――乳剂特性曲线正常曝光部分,S =γ(lg H–lg H i)= γ lg H–i,式中i为常数项,γ=tgα是乳剂特性曲线中间直线部分的斜率,表示当曝光量改变时黑度变化的快慢,称为感光板的反衬度.惰延量――1g H i为直线部分延长线在横轴上的截距;H i称为感光板的惰延量,惰延量的倒数决定了感光板的灵敏度.展度――乳剂特性曲线所在横轴上的投影b称为感光板的展度,它决定了在定量分析时用这种感光板能分析含量的线性范围的大小.雾翳黑度――乳剂特性曲线曲线下部与纵轴相交的黑度S0,称为雾翳黑度。

发射光谱仪考核试卷答案

发射光谱仪考核试卷答案

发射光谱仪检定人员考核试题姓名:岗位:得分:一、填空题:(共10 题共30分)1、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2、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

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

3、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工作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

4、数据1.750001、4.6150、3.1949修约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是(1.75、4.62、3.19)。

5、光的波长定义为(在周期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邻两波同相位点间的距离),其符号为(λ)。

6、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即在均匀介质中,光线为(直线)。

7、发射光谱仪由(进样系统、激发光源、色散系统、控制与检测系统、输出系统)五部分组成。

8、直读式光谱仪准确度等级分为(A、B)级。

9、直读式光谱仪的标准物质是(纯铁光谱分析标准物质)。

10、光谱仪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在此期间,当仪器搬动和维修后,应按(首次检定)要求重新检定。

二、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测量不确定度(A)(A)恒为正值(B)有正有负(C)恒为负值(D)没有单位2、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B )(A)个(B)摩尔(C)克当量(D)无单位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A)。

(A)最外层电子数(B)核外电子层数(C)核内中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4、我国规定,用于(ACD)方面的工作测量仪器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

(A)贸易结算(B)计量科学研究(C)安全防护(D)医疗卫生5、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C )。

(A)(280~680)nm (B)(300~700)nm(C)(380~780)nm (D)(600~1000)nm6、发射光谱仪分为哪几类(ABC)。

(A)ICP光谱仪(B)直读光谱仪(C)摄谱仪(D)光谱测色仪7、在发射光谱仪的后续检定中,哪个检定项目不需要检定(D)。

(完整版)发射光谱分析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发射光谱分析试题及答案

发射光谱分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比较标尺的元素是:(3 )(1)钠(2)碳(3)铁(4)硅二、问答题: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答:定性依据是特征谱线的波长,定量依据是谱线的强度。

2.何谓元素的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解: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resonance line)。

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因此最容易被激发,为该元素最强的谱线。

灵敏线(sensitive line) 是元素激发电位低、强度较大的谱线,多是共振线(resonance line)。

最后线(last line) 是指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最后仍能观察到的几条谱线。

它也是该元素的最灵敏线。

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谱线称为分析线(analytical line)。

由于共振线是最强的谱线,所以在没有其它谱线干扰的情况下,通常选择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3. 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可以有哪几种方法?说明各个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场合。

解: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在光源的激发下,可以产生各自的特征谱线,其波长是由每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决定的,具有特征性和唯一性,因此可以通过检查谱片上有无特征谱线的出现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这就是光谱定性分析的基础。

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有以下三种方法:(1)比较法。

将要检出元素的纯物质或纯化合物与试样并列摄谱于同一感光板上,在映谱仪上检查试样光谱与纯物质光谱。

若两者谱线出现在同一波长位置上,即可说明某一元素的某条谱线存在。

本方法简单易行,但只适用于试样中指定组分的定性。

(2)对于复杂组分及其光谱定性全分析,需要用铁的光谱进行比较。

采用铁的光谱作为波长的标尺,来判断其他元素的谱线。

(3)当上述两种方法均无法确定未知试样中某些谱线属于何种元素时,可以采用波长比较法。

即准确测出该谱线的波长,然后从元素的波长表中查出未知谱线相对应的元素进行定性。

原子发射光谱习题集规范标准答案

原子发射光谱习题集规范标准答案

原子发射光谱习题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1.在光栅摄谱仪中解决200.0~400.0nm区间各级谱线重叠干扰的最好办法是( 1 )(1) 用滤光片; (2) 选用优质感光板; (3) 不用任何措施; (4) 调节狭缝宽度2. 发射光谱分析中,应用光谱载体的主要目的是( 4 ) (1) 预富集分析试样; (2) 方便于试样的引入;(3) 稀释分析组分浓度; (4) 增加分析元素谱线强度3. 在谱片板上发现某元素的清晰的10 级线,且隐约能发现一根9 级线,但未找到其它任何8 级线,译谱的结果是( 2 )(1) 从灵敏线判断,不存在该元素; (2) 既有10 级线,又有9 级线,该元素必存在(3) 未发现8 级线,因而不可能有该元素; (4) 不能确定4. 下列哪个因素对棱镜摄谱仪与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均有影响?( 3 )(1) 材料本身的色散率; (2) 光轴与感光板之间的夹角;(3) 暗箱物镜的焦距; (4) 光线的入射角5. 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310.0305 nm 及309.9970 nm 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是( 4 ) (1) Si 251.61 ─Zn 251.58 nm; (2) Ni 337.56 ─Fe 337.57 nm(3) Mn 325.40 ─Fe 325.395 nm; (4) Cr 301.82 ─Ce 301.88 nm6. 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 ( 2 ) (1) 炽热的固体; (2) 受激分子; (3) 受激原子; (4) 单原子离子7. 对同一台光栅光谱仪,其一级光谱的色散率比二级光谱的色散率( 3 ) (1) 大一倍; (2) 相同; (3) 小一倍; (4) 小两倍8.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乳剂特性曲线的斜率较大,说明( 3 ) (1) 惰延量大; (2) 展度大; (3) 反衬度大; (4) 反衬度小9. 光栅公式[nλ= b(Sinα+ Sinβ)]中的b值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4 ) (1) 闪耀角(2) 衍射角(3) 谱级(4) 刻痕数(mm-1)10. 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4 )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11. 用摄谱法进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条件?( 4 ) (1) 大电流,试样烧完; (2) 大电流,试样不烧完;(3) 小电流,试样烧完; (4) 先小电流,后大电流至试样烧完12. 光电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谱线强度是通过下列哪种关系进行检测的(I——光强,I——电流,V——电压)?( 1 ) (1) I→i→V (2) i→V→I (3) V→i→I (4) I→V→i13. 摄谱法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是根据下列哪种关系建立的(I——光强, N基——基态原子数, ∆S——分析线对黑度差, c——浓度, I——分析线强度, S——黑度)?( 2 ) (1) I-N基(2) ∆S-lg c (3) I-lg c (4) S-lg N基14. 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4 ) (1) K (2) Ca (3) Zn (4) Fe15. 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若工艺精度好,光栅上单位距离的刻痕线数越多,则:( 1 ) (1)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 (2) 光栅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3)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降低; (4) 光栅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16.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3 )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 (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 (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17. 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光栅面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4 ) (1)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 (2)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3)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 (4)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亦降低18. 某光栅的适用波长范围为600~200nm,因此中心波长为460nm 的一级光谱线将与何种光谱线发生重叠? ( 1 ) (1) 230nm 二级线; (2) 460nm 二级线; (3) 115nm 四级线;(4) 除460nm 一级线外该范围内所有谱线19. 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在一定波长范围内( 3 ) (1) 随波长增加,色散率下降; (2) 随波长增加,色散率增大;(3) 不随波长而变; (4) 随分辨率增大而增大20.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的比较标尺的元素是( 3 ) (1)钠(2)碳(3)铁(4)硅21. 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 4 ) (1)波长接近; (2)挥发率相近; (3)激发温度相同; (4)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近22. 测量光谱线的黑度可以用( 3 )(1)比色计(2)比长计(3)测微光度计(4)摄谱仪23. 火焰( 发射光谱)分光光度计与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不同部件是( 1 ) (1)光源(2)原子化器(3)单色器(4)检测器24. 下列色散元件中, 色散均匀, 波长范围广且色散率大的是( 3 ) (1)滤光片(2)玻璃棱镜(3)光栅(4)石英棱镜25.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共同点在于( 3 ) (1)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 (2)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3)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 (4)激发态原子产生的辐射26. 下面哪些光源要求试样为溶液, 并经喷雾成气溶胶后引入光源激发?( 1 ) (1) 火焰(2) 辉光放电(3) 激光微探针(4) 交流电弧27.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4 ) (1) 直流电弧(2) 低压交流电弧(3) 电火花(4)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28. 采用摄谱法光谱定量分析, 测得谱线加背景的黑度为S(a+b), 背景黑度为S b,正确的扣除背景方法应是( 4 ) (1) S(a+b)-S b (2) 以背景黑度S b为零, 测量谱线黑度(3) 谱线附近背景黑度相同, 则不必扣除背景(4) 通过乳剂特性曲线, 查出与S(a+b)及S b相对应的I(a+b)及I b,然后用I(a+b)-I b扣除背景29. 用发射光谱法分析高纯稀土中微量稀土杂质, 应选用( 4 ) (1) 中等色散率的石英棱镜光谱仪; (2) 中等色散率的玻璃棱镜光谱仪(3) 大色散率的多玻璃棱镜光谱仪; (4) 大色散率的光栅光谱仪30.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2 )(1) 能量越大(2) 波长越长(3) 波数越大(4) 频率越高31. 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1 ) (1)频率(2)波长(3)传播速度(4)周期32. 在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能量最大者是( 1 ) (1)X射线区(2)红外区(3)无线电波区(4)可见光区33. 在下面五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波长最短的是( 1 ) (1)X射线区(2)红外区(3)无线电波区(4)可见光区34. 在下面四个电磁辐射区域中, 波数最小的是( 3 ) (1)X射线区(2)红外区(3)无线电波区(4)可见光区35. 波长为500nm的绿色光, 其能量( 1 ) (1)比紫外线小(2)比红外光小(3)比微波小(4)比无线电波小36. 常用的紫外区的波长范围是( 1 ) (1)200~360nm (2)360~800nm (3)100~200nm (4)103nm37.以直流电弧为光源, 光谱半定量分析含铅质量分数为10-5以下的Mg时, 内标线为2833.07A。

光谱实际操作考试试题

光谱实际操作考试试题

光谱实际操作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光谱分析中,以下哪种光源适用于紫外-可见光谱仪?A. 氙灯B. 汞灯C. 氘灯D. 钨灯答案:A2. 在光谱分析中,波数(cm^-1)与波长(nm)之间的关系是?A. 波数 = 波长× 10^7B. 波数 = 波长× 10^4C. 波数 = 1/波长D. 波数 = 波长× 10^-4答案:C3. 光谱仪中,单色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产生光源B. 检测样品C. 分离不同波长的光D. 记录光谱图答案:C4. 以下哪种物质不适合作为光谱分析的参比样品?A. 纯水B. 空气C. 碳酸钙D. 石英答案:B5. 光谱分析中,分辨率指的是什么?A. 仪器的灵敏度B. 仪器的稳定性C. 仪器能够区分两个相邻谱线的能力D. 仪器的重复性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光谱分析中,________是指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光谱仪能够检测到的最小信号变化。

答案:灵敏度2. 光谱仪的________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样品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

答案:重复性3. 光谱分析中,________是指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

答案:吸收度4. 在光谱分析中,________是指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与参比样品吸光度之差。

答案:校正吸光度5. 光谱仪的________是指仪器能够检测到的最小浓度变化。

答案:检测限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光谱分析中,样品制备的重要性。

答案:样品制备是光谱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正确的样品制备可以减少样品中的杂质和干扰物质,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从而提高光谱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描述光谱仪的基本组成部分。

答案:光谱仪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和记录系统。

光源用于产生连续光谱;单色器用于分离不同波长的光;样品室用于放置样品;检测器用于检测特定波长的光强度;记录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光谱数据。

光谱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

光谱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

光谱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谱分析中,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的原理是:A. 原子的发射光谱B. 原子的荧光光谱C. 原子的共振吸收光谱D. 原子的拉曼光谱答案:C2. 以下哪种仪器不属于光谱分析仪器?A. 原子吸收光谱仪B. 紫外-可见光谱仪C. 质谱仪D. 红外光谱仪答案:C3.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火焰原子化器的温度通常为:A. 1000-2000°CB. 2000-3000°CC. 3000-4000°CD. 4000-5000°C答案:B4. 光谱分析中,哪种光源最适合用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A. 空心阴极灯B. 氘灯C. 钨灯D. 氩灯答案:A5. 光谱分析中,哪种类型的光谱仪适用于同时测定多种元素?A. 单道扫描光谱仪B. 多道扫描光谱仪C. 单光束光谱仪D. 双光束光谱仪答案:B6. 光谱分析中,哪种类型的光谱仪适用于快速测定?A. 单道扫描光谱仪B. 多道扫描光谱仪C. 单光束光谱仪D. 双光束光谱仪答案:B7.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哪种类型的火焰最适合分析碱金属元素?A. 空气-乙炔火焰B. 空气-氢火焰C. 氧化亚氮-乙炔火焰D. 氧化亚氮-氢火焰答案:C8. 光谱分析中,哪种类型的光谱仪适用于测定固体样品?A. 原子吸收光谱仪B. 紫外-可见光谱仪C. 红外光谱仪D. X射线荧光光谱仪答案:D9.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哪种类型的检测器最适合用于高灵敏度分析?A. 光电倍增管B. 光电二极管C. 热电偶D. 光电池答案:A10. 光谱分析中,哪种类型的光谱仪适用于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微量元素?A. 原子吸收光谱仪B. 紫外-可见光谱仪C. 红外光谱仪D. 质谱仪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光的分析方法。

答案:原子吸收2. 在光谱分析中,________光谱法可以用于测定样品中特定元素的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射光谱仪与火焰光度计试卷答卷人:评分(总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JJG 630-2007火焰光度计检定规程,仪器稳定性用标准溶液连续进样15s 内仪器示值的相对最大变化量≤3%。

2.检定火焰光度计用的标准溶液的不确定度应不大于2%。

(k=2)
3.检定火焰光度计用的标准溶液中用于检测限项目的检定,使用时,溶液倒出后应随时将瓶盖盖紧,以防沾污和蒸发。

使用温度应控制在5-35℃内。

4.火焰光度计有各种不同型号,但都包括三个主要部件:光源,单色器,光度计。

5.影响火焰光度法准确度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1)激发情况的稳定性;(2) 分析溶液组成改变的影响;(3) 光度计部分(光电池、检流计)的稳定性。

6.摄谱仪所具有的能正确分辨出相邻两条谱线的能力,称为_分辨率。

把不同波长的辐射能分散开的能力,称为_色散率。

7.原子发射光谱激发源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_蒸发和激发。

8.发射光谱定性分析, 常以直流电弧光源激发, 因为该光源使电极温度高,从而使试样易于蒸发, 光谱背景较小, 但其稳定性差。

9.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主要由高频发生器、_等离子炬管_、雾化器_等三部分组成, 此光源具_稳定性好、基体效应小、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应用范围广、自吸效应小、准确度高等优点。

10.原子发射光谱仪中, 低压交流电弧、高压火花等激发光源中的激发过程主要
是_高速、热运动的粒子激发, 它是由碰撞引起的。

二、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 ? (B)
A 炽热的固体
B 受激分子 C受激原子 D 单原子离子
2.火焰( 发射光谱 )分光光度计与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不同部件是(A)
A光源 B原子化器 C单色器 D检测器
3.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310.0305 nm及309.9970 nm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是(D)
A Si 251.61 ─Zn 251.58 nm
B Ni 337.56 ─Fe 337.57 nm
C Mn 325.40 ─Fe 325.395 nm
D Cr 301.82 ─Ce 301.88 nm
4.用摄谱法进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条件?(D)
A 大电流,试样烧完
B 大电流,试样不烧完;
C小电流,试样烧完 D 先小电流,后大电流至试样烧完
5.火焰( 发射光谱)分光光度计与原子荧光光度计的不同部件是(A)
A光源B原子化器C单色器D检测器
6.下列色散元件中, 色散均匀, 波长范围广且色散率大的是(C)
A滤光片B玻璃棱镜C光栅D石英棱镜
7.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共同点在于(C)
A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B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C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D激发态原子产生的辐射
8.下面哪些光源要求试样为溶液, 并经喷雾成气溶胶后引入光源激发?(A)
A 火焰
B 辉光放电C激光微探针 D 交流电弧
9.用发射光谱法分析高纯稀土中微量稀土杂质,应选用(D)
A 中等色散率的石英棱镜光谱仪
B 中等色散率的玻璃棱镜光谱仪
C大色散率的多玻璃棱镜光谱仪 D 大色散率的光栅光谱仪
10.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激发温度最高的是(C)
A直流电弧B交流电弧C电火花D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火焰所提供的能量比电火花小得多,煞费苦心只能激发电离能较低的元素(主要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使之产生发射光谱(高温火焰可激发30种以上的元素产生火焰光谱)。

(√)
2.原子内部的电子跃迁可以在任意两个能级之间进行,所以原子光谱是由众多条光谱线按一定顺序组成。

(×)
3.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自吸现象与自蚀现象是客观存在且无法消除。

(×)
4.ICP光源中可有效消除自吸现象是由于仪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待测元素的浓度低的原因。

(×)
5.原子发射光谱仪器类型较多,但都可分为光源、分光、检测三大部分,其中光源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
6.直流电弧具有灵敏度高,背景小,适合定性分析等特点。

但再现性差,易发生自吸现象,不适合定量分析。

(×)
7.交流电弧的激发能力强,分析的重现性好,适用于定量分析,不足的是蒸发能力也稍弱,灵敏度稍低。

(√)
8.通过照相方式将记录在感光板上的光谱仪称为摄谱仪。

(√)
9.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
10.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激发温度相同。

(×)
四、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对于火焰的不稳定性, 为何原子发射光谱要比原子吸收光谱及原子荧光光谱更敏感?
答:原子发射光谱所检测的是激发态原子数,而原子吸收检测的是基态原子数,火焰不稳定,其温度差T将导致激发态原子数目的比例显著改变,而基态原子数目比例改变很小,故原子发射光谱对火焰的不稳定性较敏感。

2.简述火焰光度法分析中的主要误差来源。

答:(1)若燃气和助燃气的比例不合适、压力不恒定,雾化效果不好,将使火焰不稳定,从而影响测量的线性关系。

(2)若试液的组成与标液的组成相差较大,将影响钾、钠的激发并产生干扰。

(3)若仪器单色器的质量不高,将产生较大的光谱干扰,从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3.谱线的自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当某一元素的谱线射出弧层时,由于弧层外部的同类冷原子对此辐射产生吸收,使得光强与原子的浓度不呈正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自吸。

4.解释发射光谱中元素的最后线、共振线及分析线与它们彼此间的关系。

答:最后线: 元素含量减少而最后消失的谱线。

共振线: 是基态原子与最低激发态(共振态)原子间跃迁产生的谱线, 谱线强度大,常用作分析线。

分析线: 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谱线。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用火焰光度计用标准溶液测量某火焰光度计,得以下数据,试计算钠钾元素的检出限。

钾元素
回归曲线I = 333.51c + 1.5965,r=0.996,b=333.5
s A=0.302,cL=3s/b=0.003 mmol/L
(2)钠:
I = 607.99c + 20.069,r=0.996,b=607.99
s A=3.015,cL=3s/b=0.014 mmol/L
2..某合金中Pb的光谱定量测定,以Mg作为内标,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根据以上数据,(1)绘制工作曲线,(2)求溶液A, B, C 的质量浓度。

解: 以DS=SPb-SMg 对logC 作图,即得如下的工作曲线.
-2
0246
81012402480
27
∆S
L o g C
根据图中查出的相应logC 数据,即可求得A,B,C 浓度分别为0.236, 0.331,
0.396m.mL-1
3.用内标法测定试样中镁的含量。

用蒸馏水溶解MgCl2以配制标准镁溶液系列。

在每一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中均含有25.0ng.mL-1的钼。

钼溶液用溶解钼酸铵而得。

测定时吸取50mL的溶液于铜电极上,溶液蒸发至干后摄谱,测量279.8nm处镁谱线强度和281.6nm处钼谱线强度,得到下列数据。

试据此确定试液中镁的浓度。

解:根据绘内标法制标准曲线的要求,将上页表格做相应的变换如下:
以log(I Mg/I Mo)对logρMg作图即得如下页所示的工作曲线。

-0.5
0.0
0.51.01.52.02.53.0l o g (I
M g
/I
M o
)
ρ
M g
从图中查得,log ρ=0.768, 故试液中镁的浓度为5.9ng. mL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