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的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疾病概述: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

其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其病原体为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

本病毒对热、消毒药和酸碱的抵抗力均很强。

病毒能凝集豚鼠、鸡、大鼠和小鼠等动物的红细胞。

流行病学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

病猪和带病毒猪是传染源。

急性感染猪的排出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病毒,子宫内感染的胎儿至少出生后9周仍可带毒排毒。

一般经口、鼻和交配感染,出生前经胎盘感染。

由于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内生存数月之久,容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

猪场在大鼠感染后,其粪便带有病毒,可能也是本病的传染源和媒介。

本病发生无季节性。

发生本病的猪群,1岁以上大猪的阳性率可高达80%~100%,传播相当广泛。

许多种猪场常有本病存在。

临床症状仔猪和母猪的急性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在其体内很多组织器官(尤其是淋巴组织)中均有病毒存在。

怀孕母猪被感染时,主要临床表现为母源性繁殖障碍,如多次发情而不受孕,或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或只产出少数仔猪。

在怀孕早期感染时,则因胚胎死亡而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怀孕中期感染时,则胎儿死亡后,逐渐木乃伊化,产出木乃伊化程度不同的胎儿和虚弱的活胎儿,在1窝仔猪中有木乃伊胎儿存在时,可使怀孕期间或胎儿娩出间隔时间延长,这样就易造造成外表正常的同窝仔猪的死产。

怀孕后期(70天后)感染时,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并且外观正常,但可长期带毒排毒,若将这些猪作为繁殖用种猪,则可使本病在猪群中长期扎根,难以清除。

本病最多见于初产母猪,母猪首次受感染后获得坚强的免疫力,甚至可持续终生。

细小病毒感染对公猪的性欲和受精率没有明显影响。

病理变化怀孕母猪感染后本身没有病变。

胚胎的病变是死后液体被吸收,组织软化。

受感染而死亡的胎儿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等病变。

《猪细小病毒感染》课件

《猪细小病毒感染》课件
通过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等,维持猪只正常的生理功能 。
调节酸碱平衡
根据猪只酸碱平衡状况,适当使用酸碱调节剂进行治疗。康复猪的管理 Nhomakorabea01
02
03
隔离饲养
将康复猪只隔离饲养,避 免与易感猪接触,防止病 毒再次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 持猪舍清洁卫生,提高猪 只的抵抗力。
定期检测
对康复猪进行定期检测, 确保病毒不再存在。
繁殖障碍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如发情期延长、配种率降低等。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出现死胎、畸形胎等问题,影响繁殖效率。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影响母猪的卵巢和子宫健康,导致母猪提前淘汰或生产能力下降 。
死亡率高
感染猪细小病毒会导致母猪和 仔猪的死亡率上升,给养殖业 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疗并发症。
谢谢聆听
《猪细小病毒感染》 PPT课件
目录
• 猪细小病毒感染概述 •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场的影响 •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治疗 •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猪细小病毒感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猪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猪细小病毒 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影响母 猪和仔猪。
特点
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 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可在猪 群中迅速传播。
案例三:某实验室感染情况
01
感染情况概述
某实验室进行猪细小病毒感染实验时,由于实验操作不慎导致感染。
02
临床症状
感染者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肺炎、心脏疾病等
并发症。
03
防控措施
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猪细小病毒的防治

猪细小病毒的防治

猪细小病毒的防治摘要:细小病毒病是通过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主要引起初产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仔猪死亡。

PPV近年来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发生较多,是导致很多疾病综合征的病原之一。

由于此病毒不引起猪只的大量死亡,许多的养殖户给忽视了,到发生此病时才知道没有搞好防疫工作。

本文主要介绍了猪细小病毒病的一些临床症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供养殖业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细小病毒;临床症状;防治猪细小病毒病是通过猪细小病毒(PPV)来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一般以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不孕、流产和初生仔猪死亡为主要特征。

就目前而言,这种病在我国各地的猪群中广泛分布,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

一、病原猪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的细小病毒。

病毒粒子分为实心和空心两种,都具有血凝活性,但后者无感染性。

该病毒(ppv)能通过猪的原代细胞(如猪肾、猪睾丸细胞等)或传代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分离。

病毒粒子对热和消毒药的抵抗力较强,对pH适应范围广,能耐受70℃2 小时、56℃48 小时,80℃5分钟则使其丧失感染性,4℃可长期保存。

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有抵抗力,0.5%漂白粉液、2%NaOH 液 5 分钟可杀死。

二、流行病学的一些特点猪是十分易感的一种动物,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野猪和家猪都可被感染。

其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猪和病猪,猪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的猪中有30%~ 50%是带毒猪,不同种类的猪含有猪细小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也不相同。

大鼠、小鼠、豚鼠、猫、绵羊和牛中都可以检测到猪细小病毒的特异性抗体,病猪场中的鼠类,其抗体阳性率比阴性猪场的鼠类要高;兔在感染之后能够导致其产死、流产,这能够表明猪细小病毒寄生的宿主范围在不断扩大,感染谱在不断的加宽。

母猪感染猪细小病毒后,其能够紧紧的吸附在母猪受精卵细胞透明带的外表面,还有一些猪细小病毒还能够穿过透明带从而进入到卵细胞里面去。

猪细小病毒还可以使母猪的黄体产生萎缩,使之失去正常分泌孕酮和抑制排卵的功能,影响母猪体中的胎儿,造成死产、流产、木乃伊化胎儿与发情周期回复。

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

感谢您的观看神经症状诊断方法 Nhomakorabea1
临床症状:母 猪流产、死胎、
木乃伊胎等
3
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血
清学检测、 PCR检测等
2
病理变化:胎 儿组织器官水 肿、出血、坏
死等
4
治疗方法:抗 病毒药物、提 高免疫力、改 善饲养管理等
治疗方案
抗病毒药物:使用 抗病毒药物进行治 疗,如干扰素、利 巴韦林等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 的营养,如电解质、 维生素等,以维持猪 只的正常生理功能
易感猪群
母猪:怀孕母 猪、哺乳母猪、
断奶母猪
仔猪:新生仔 猪、断奶仔猪、
保育仔猪
生长猪:生长 猪、育肥猪
种猪:公猪、 母猪
猪群:猪场、 家庭农场、散
养户
流行季节
01 春季和秋季为高发期 02 夏季和冬季相对较少 03 潮湿环境容易传播 04 猪场密度高,卫生条件差,容易爆发
猪细小病毒的预 防措施
03
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避免 不同批次猪群交叉感染
04
做好猪群的免疫接种工作, 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05
加强猪群的营养管理,提 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生物安全措施
加强猪场管理,保持猪舍清 洁卫生
A
加强猪群免疫接种,提高猪
C
群免疫力
加强猪场监测,及时发现并 处理疑似病例
E
B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防止 病毒传播
D 严格控制人员、车辆、物品 进出猪场,防止病毒传入
疫苗接种
1
2
3
疫苗种类:灭活 疫苗、弱毒疫苗、
亚单位疫苗等
接种对象:母猪、 仔猪、种猪等
接种方法:肌肉 注射、皮下注射

仔猪细小病毒病诊断防治

仔猪细小病毒病诊断防治

2023-11-08CATALOGUE 目录•概述•诊断方法•防治策略•病例处理与报告•展望与建议01概述定义与特点仔猪细小病毒病是由仔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简称PP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该病毒具有泛嗜性,可感染不同年龄段的猪,但主要引起1-3周龄的仔猪发病。

仔猪细小病毒病通常以生殖障碍、呼吸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流行病学仔猪细小病毒病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则通过感染母猪的胎盘和子宫,导致胎儿感染。

水平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猪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等。

病毒对干燥和高温敏感,但在低温下可长期存活。

危害与影响母猪繁殖障碍:感染母猪可导致不孕、流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等。

仔猪成活率下降:感染仔猪出现生长受阻、死亡和淘汰率增加。

继发感染:病毒可与其他病原菌或病毒协同作用,加重病情。

免疫抑制:病毒可导致免疫抑制,使猪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仔猪细小病毒病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02诊断方法母猪感染后无症状或仅表现轻微症状,怀孕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木乃伊胎。

新生仔猪感染后表现为呕吐、拉稀、脱水、共济失调、不能站立,有的出现黄疸、震颤、体温稍升高,几天内死亡,死亡率高。

临床症状母猪流产时,流产胎儿和死亡仔猪的肝、脾和淋巴结呈弥漫性出血。

新生仔猪死亡后,脱水、剖检可见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胃内有凝乳块,小肠和大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采取病猪的粪便和血液进行实验室诊断,常用电镜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法和ELISA方法进行检测。

免疫荧光染色法:将病猪粪便或血液制成涂片,用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电镜观察:将病猪粪便或血液制成涂片,用磷钨酸钠负染,在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

ELISA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病猪血清中的抗体,以判断是否感染该病毒。

03防治策略针对仔猪细小病毒病的疫苗包括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母猪细小病毒怎么治

母猪细小病毒怎么治

母猪一旦患上细小病毒病,几乎百分之百会导致母猪产下死胎,其它的症状可能会包括有仔猪畸形和干胎,母猪难配种等。

许多母猪场母猪表现正常,但是配种配不上可能就是因为猪细小病毒的预防没有做好。

产生干胎的原因是因为,母猪如果患有细小病毒病,在怀孕的早期,胎儿就会死亡,但是无法立即排出,所以母猪自身免疫排斥,钙化的结果。

另外,细小病毒的传染也是十分的厉害,主要原因是因为细小病毒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高温可以杀死大部分的细菌和病毒,但是猪细小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细小病毒处于56℃48小时或处于70℃2小时,细小病毒仍然具有感染性,只有在80℃高温下,才能抑制住病毒的活性。

同时猪细小病毒对酸碱也有较强的抵抗力,在pH3.0~9.0之间稳定,能抵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这些消毒剂几乎对猪细小病毒完全没有效果。

2%戊二醛需要20分钟才能一直活性,甲醛蒸气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杀死该病毒。

短时间胰酶处理对病毒悬液感染性不仅没有影响,反而能提高其感染效价。

在pH9.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能保存一年以上毒力不会下降。

细小病毒的传染源和发病都比较隐蔽,如果没有专业的经验,难以发现。

各个年龄段的猪和不同性别的猪,不同品种的猪,甚至野猪都可以携带细小病毒,进行传染。

但是最终表现出症状的,却是在配种的母猪和怀孕的母猪身上。

比如母猪难配种,母猪易流产。

病变主要在胎儿,可见感染胎儿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猪群暴发此病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

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

接着和大家说一下猪细小病毒的预防和解决方法。

预防要从三方面着手: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疫苗免疫。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病,可引起仔猪的严重死亡。

即便是小猪顺利生产,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死亡,不仅提高了养殖成本,还会给养殖场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猪细小病毒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持续的损失,所以要重视对该病的防控。

另外,该病很容易混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要注意鉴别诊断和控制。

1 病原特征细小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的一种。

猪肾、猪睾丸等原代细胞和PKps、ST、IBR2 等传代细胞中均可产生该病毒。

该病毒为单一的血清型,与其它微小病毒没有任何的抗原联系。

可凝集人、猴、豚鼠、鼠、鸡等动物的红血球。

该病毒对热、消毒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且对pH 值有较大的适应性。

可耐70℃2h,但80℃加热5min 后,其感染性及凝集活性均消失。

2 感染症状仔猪与母猪感染一般以亚临床表现为主,但在许多组织、特别是淋巴组织中均可检出病毒。

不同的母猪在不同的妊娠期间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死胎、木乃伊胎、流产。

妊娠30~50d 内,感染以产木乃伊胎为主;妊娠50~60d 内,感染多见死胎;感染70d 的母猪一般会有流产的表现。

妊娠中期和晚期感染后,可出现经胎盘感染,但在此期间,胎儿通常可以在没有明显的临诊情况下存活。

由于大部分胎儿在妊娠70d 后会出现有效的免疫反应,但是这些小猪往往携带了抗体和病毒。

另外,该病还会导致产仔瘦小、弱胎、发情异常、长期不育等。

对雄性母猪的生育能力和XY 无显著影响。

3 流行特点对热、酸性、碱性有很好的抗性。

消毒可用0.3%的氯酸钠溶液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猪细小病毒会感染怀孕母猪,导致胎猪的发育受到影响,会引起母猪流产、胎猪早死。

同时,由于母猪感染后会以胎盘感染为主要表现。

所以,要严格控制感染后的母猪,避免其扩大病毒的传播。

公猪对猪细小病毒病也易感,很可能会通过配种将病毒传染给母猪,从而波及整个猪群。

公猪、母猪、育肥猪等都易感。

该病多见于春、夏季节,所以,春夏季节应注意防控该病。

猪细小病毒的病原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猪细小病毒的病原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传染病,它是由猪细小病毒引发的疾病。

猪细小病毒最大的受害者是繁殖母猪,如果患有此病,将会引发繁殖母猪滑胎、流产、不孕、生产弱胎或者是畸形胎等状况,毫无疑问,这肯定也会极大地影响生猪养殖的整体效益,同时对于整个养猪行业也会造成相对较大的危害。

分析猪细小病毒病可以发现,其在猪繁育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最为明显,如果猪只患了此病症,将会让生猪品质越来越低,生猪总数量越来越少,最终会影响到猪肉的市场供应状况。

猪细小病毒病,会借助于多种途径进行传播,比如胎盘、空气等都是猪细小病毒病的传播路径,患有此病的母猪,生下的小猪仔,体内也会长期携带病毒,这肯定也不利于小猪仔的生长,所以,猪只养殖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猪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等相关工作。

一、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特征猪细小病毒就是该病的病原体,猪细小病毒具体包括弱毒株、强毒株两种,就弱毒株而言,它会感染健康的猪,同时还会在猪只体内发生免疫,但是,它不会对猪只胎盘造成感染;强毒株不但能导致猪只发生毒血症,同时也会对猪只胎盘造成感染,最终将会导致死胎。

猪细小病毒的生存能力是很强的,它可以在超过50℃的高温环境中存活长达数天,但是,在80℃的环境中,它只能存活5分钟,pH值的变化也不易对其产生影响,且不易被一般性质的消毒液消灭,需要长时间使用乙醚、甲醛等消毒剂才能起到一定的消毒效果。

再就是,如果使用1%~5%的NaOH溶液,在5分钟之内就能够将其消灭干净。

二、猪细小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1、流行病学特征猪细小病毒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有种公猪、患病母猪,通常来讲,和后备母猪相比,经产母猪患得该病的几率要小很多,死胎、新生猪仔、子宫分泌物等等都携带病毒,这会大大增加病毒扩散范围。

就猪细小病毒而言,它的传染和猪的年龄、种类都没关系,不管是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都很有可能引发病毒感染,水、饲料等也都很容易被污染,它们被污染后,也成了该病的传播路径,甚至有时还可通过口鼻传播,感染猪细小病毒之后的母猪,它的所有排泄物中均携带猪细小病毒,所以,病猪猪舍,成了病原体的主要扩散地点,有的时候,甚至是过去了好几个月以后,仍然有猪细小病毒存活,就算是严格的消毒措施,也不能保证100%将猪细小病毒消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细小病毒的治疗方法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一种猪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和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但母猪本身无明显的症状。

病原: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是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自主型细小病毒,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感染,病毒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污染的猪舍是猪细小病毒的主要储藏所,母猪在怀孕期的前30~40天最易感染,孕期不同时间感染分别会造成死胎、流产、木乃伊、产弱仔猪和母猪久配不孕等不同症状。

病毒的感染率与动物年龄呈正比
症状:怀孕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如流产、死胎、产木乃伊、产后久配不孕等。

其他猪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猪群暴发此病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

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
预防措施:细小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要使一个无感染的猪场保持下去,必须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尽量坚持自繁自养,
要严格引种检疫,做好隔离饲养管理工作,对病死尸体及污物、场地,要严格消毒,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治疗:英国多联特(血清抗体)+头孢肌肉注射
黄金多联特进行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续两天,预防可打400斤体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