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
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

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A model of tour guide words for wooden pagodas in Yingxian County, Shanxi Province编订:JinTai College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2、篇章2: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3、篇章3: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4、篇章4: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5、篇章5: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6、篇章6:应县木塔导游词文档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篇章1: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山西的应县木塔,俗称天柱,原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城佛宫寺内。
应县木塔浑厚、高大、粗犷,是享有盛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传,寺内木塔是辽代兴宗皇帝为他心爱的把子观赏美景而修建的,也有的说是兴宗皇帝为让他的王公大臣观战而修建的。
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它经历多少个暑夏严冬,多少次狂风暴雨,多少次闪电雷鸣,但木塔却安然无恙。
据县志记载,辽、金以来,曾先后历经七次大地震,其中最厉害的是元代顺帝时的大地震,地震连续七天,木塔仍巍然不动,足见塔身构件安装合理,制作精细,质地十分坚固。
山西省应县木塔导游词

山西省应县木塔导游词山西省应县木塔导游词我们刚刚从佛教圣地五台山出来,那我们一会儿要经过山西另一个鬼斧神工的建筑应县木塔,相信大家对佛教知识还是记忆犹新的吧。
那么大家一定记得那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是一句对见义勇为的道德情操赞美的话,同时,它也反映了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
浮屠即是塔的别称。
塔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特有的建筑形式,它起源于印度,最初的佛塔都是舍利塔,也就是佛的埋骨塔,有坟茔的意味。
那在这儿就给大家讲讲舍利。
舍利是梵语的音译,主要是指得道高僧们在荼毗后炼出的结晶体,它们坚如金刚,闪闪发光、形态各异、色彩也各不相同,常称为“五色舍利”。
例如五台山净如法师,在圆寂之后,发现了各色舍利5000余颗。
据专家研究,白色的舍利是骨舍利,黑色的舍利为发舍利,赤色的舍利为肉身舍利。
那随着宗教文化不断地深入与发展,塔也在不断地发展,塔的意义已超出了其建筑本身,而是发展成为了一种塔文化。
由于最初的塔是埋葬佛舍利的地方,所以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寺庙中的大雄宝殿,那随着佛教的发展,寺庙中就有了专门供奉佛像的殿阁,那塔和殿就可以相提并论了,唐代是塔修建在殿旁,直到宋代塔才修在了殿后。
塔的用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改变。
塔在汉朝传入中国,最初为木塔,后来出现了砖塔,到宋代的时候,出现了石塔、金属塔、琉璃塔。
形制也发生了变化,最早的为覆钵式塔,到后来有了楼阁式、密檐式、还有最为宝贵的金刚宝座塔,全国这种塔仅存5座。
作用也从最早的舍利塔,发展到藏经塔还有一些世俗塔,比如风水塔、文峰塔。
塔的层数通常是奇数,面数通常为偶数。
中国传统文化中奇数数为阳,偶数为阴,而阳为天,阴为地,所以塔也可以称得上是负阴抱阳,顶天立地的。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塔,它一般都分为四部分,即塔刹、塔身、塔基,地宫。
我国最早的'佛塔修建于东汉年间的洛阳白马寺内,遗憾的是这座塔早已被毁,我国最大的塔林在登封少林寺,共有229座。
山西也有很多珍贵的宝塔,广胜寺的七彩飞虹琉璃塔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琉璃宝塔,太原双塔是我国最高的双塔,普救寺的莺莺塔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五台山的大白塔是典型的覆钵式塔,也是五台山的代表。
四年级作文解说词应县木塔

四年级作文解说词应县木塔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次特别的旅行,让我有幸见到了闻名遐迩的应县木塔。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期,我和家人一同踏上了前往应县的路途。
一路上,我满心期待,脑海中不断想象着这座木塔的模样。
当我们终于抵达应县,远远地,我就看到了那高耸入云的木塔。
它就像一位庄重而古老的巨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迎接着每一位来访者。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木塔的细节也逐渐清晰起来。
走到木塔脚下,我被它的雄伟气势所震撼。
仰头望去,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蚂蚁,而木塔则是一座巍峨的大山。
这座木塔的外观真是太独特啦!它一共有五层六檐,八角形的塔身看起来特别稳固。
每一层的屋檐都向外伸展着,就像鸟儿展开的翅膀,优美极了。
仔细瞧那塔身,全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
那些木头经过岁月的洗礼,颜色已经变得深沉,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
木头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纹路,有的像蜿蜒的小溪,有的像神秘的符号,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塔的历史。
我们走进塔内,里面的空间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宽敞。
沿着狭窄的楼梯向上爬,我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
每走一步,脚下的木板都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好像在跟我打招呼呢。
来到二层,从窗口望出去,外面的景色美极了!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就像一条条绿色的巨龙。
近处的街道上,人们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微风从窗口吹进来,带着一丝凉爽,让人心旷神怡。
再往上爬,到了三层。
这里的佛像更加精美,一尊尊庄严肃穆,让人忍不住心生敬畏。
我好奇地看着佛像的表情,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慈悲和智慧。
继续攀登,到了四层和五层,视野更加开阔。
可以看到整个应县的全貌,那一片片的房屋,一条条的街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在木塔中,我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小细节。
比如,有些木头的连接处,还刻着一些小小的图案,有的是花朵,有的是动物,简直太可爱了。
还有那墙壁上,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些古人留下的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不清,但却能让人感受到岁月的痕迹。
从木塔下来后,我站在塔前的广场上,久久不愿离去。
这座应县木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传承。
2023年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

2023年山西应县木塔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山西应县,今天咱们要一起参观的,是举世闻名的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全名佛宫寺释迦塔,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这座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也就是公元 1056 年,至今已经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了。
它可是咱们国家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咱们先来说说这木塔的外观。
它高 6731 米,底层直径 3027 米,呈平面八角形。
远远望去,木塔雄伟壮观,比例适当,造型优美。
那五层六檐的结构,让它看起来既稳重又不失灵动。
每一层的屋檐都向外伸展,仿佛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又像是一把撑开的大伞,为人们遮风挡雨。
而且,这木塔的每层屋檐下都挂着风铃,微风拂过,那清脆悦耳的铃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再走进看看,木塔的结构更是精妙绝伦。
它全部采用榫卯结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
这榫卯之间的连接,紧密得让人惊叹。
整座塔使用了 54 种不同的斗拱,其种类之繁多,造型之复杂,让人不禁为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所折服。
这些斗拱不仅起到了支撑和承重的作用,还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让木塔显得更加华丽和精美。
木塔内部也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地方。
咱们可以沿着狭窄的楼梯逐层攀登。
每层都供奉着佛像,有的庄严肃穆,有的慈祥温和。
这些佛像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展现了辽代佛教艺术的高超水平。
而且,在塔内的墙壁上,还保存着一些壁画,虽然历经岁月的沧桑,但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当年的辉煌。
说到这应县木塔能够屹立千年不倒,那可真是一个奇迹。
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地震、风雨和战火的洗礼,但依然坚强地矗立在那里。
这得益于它巧妙的结构设计和精良的建筑工艺。
同时,也离不开历代人们对它的保护和修缮。
不过,近年来,应县木塔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长时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木塔的结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倾斜和损坏。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监测和研究等。
山西的应县木塔导游词

山西的应县木塔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应县木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应县木塔的概况。
应县木塔创建于950多年前的辽清宁二年,高67.31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
这座巨塔,顶天立地,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近观给人的视觉印象非常高大。
从外观上来看,木塔建在一个4米高的两层砖石塔基上,平面呈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共有五层六檐。
木塔每层檐下及暗层平座围栏之下,都是或大活下一组挨一组的斗拱,转角外更是三组斗拱组合在一起,犹如多多盛开的硕大莲花。
据专家统计,木塔共使用54种240组不同形式的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斗拱最多的塔,堪称“斗拱博物馆”。
此外应县木塔还带有明显的道教特点:比如就现在的木塔方位图看,正好是一副先天八卦图的方位。
大家站在高大的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木塔下面,一定会惊讶于它为何耸立千年而不到,为何耸立千年而不蛀不朽,为何耸立千年而无火无灾。
下面我将给大家揭开木塔神秘的面纱。
一高大的木塔建造之所以历经千年仍然耸立在大地上,与其独特的结构方式密切相关。
①木塔的设计师没有采用以往建塔的四方形结构,而是采用了八角形框架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②木塔的整体构架用木料,在结构上采用了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将木塔平面分为内槽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游人活动,整体构成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这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稳固性。
③另外木塔各层之间的链接又采用了十分科学的叉柱造方法,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不仅减少了用料而且增加的稳固性。
总之,科学的双套筒框架结构的刚性和卯榫斗拱结构的柔性,组成了完整而坚固的建筑结构,有效提高了塔身抗弯抗剪和抗震的能力,从而造就了应县木塔超凡的稳固性。
二关于木塔不蛀不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①木塔地处气候干燥的黄土高原上,没有我国南方那样的白蚁为害,所以众多的木构建筑就比较容易地在山西这片黄土地上保存下来。
应县木塔解说词四年级作文

应县木塔解说词四年级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赶到了一座耸起的塔前,它就是著名的应县木塔!它看起来好像以前一个巨型的木头玩具,个子高挑,直冲云霄。
我听说这座塔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比我的爷爷奶奶还要年长呢!它历经风霜雨雪,依旧挺拔地站在那,让人很是佩服。
塔上的雕刻非常漂亮!有飞禽走兽,也有很多迷人的图案。
叔叔说,这些雕刻都是古代工匠用手工雕刻成的,他们真很厉害!
我不由得爬上塔,沿著相当狭窄的楼梯一步步向上走。
越往上走,景色越美丽,视野也越来越开阔。
我仿佛置身于古代工匠们建造木塔的场景,也看到了他们对这座塔的爱和骄傲。
站在塔顶,总觉得风很大,吹得我直想闭眼睛。
我轻轻吸了一口气,微微抬起头来望向蓝天白云,心里盘算,这座木塔真是神奇,它蕴藏着岁月的沧桑,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下山的时候,我依依不捨地回过身望向木塔,它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每一个来这里的人。
只愿它能永远屹立在这里,成为传给后代的无价之宝。
应县木塔导游词两篇

应县木塔导游词两篇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构造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
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
塔内各层均塑佛像。
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巧华美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
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
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
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
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巧,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
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非常悦耳。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构造,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构造层。
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到达了最高程度,即使如今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山西最新导游词开场白(通用5篇)

山西最新导游词开场白(通用5篇)山西最新开场白篇1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大同南约70公里。
它建在应县城佛宫寺的山门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它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顾名思义,木塔确是全部用木建成的。
木塔通高67.13米,底层直径为30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
外观是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
塔内各层,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
据测,建筑该塔实用木材3500立方米以上,重达3000吨左右。
木塔自建造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长期经受风雨侵蚀,并曾遭受军阀炮击以及多次强烈地震,虽有轻微倾斜,仍巍然屹立。
实践证明,它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辽代是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当时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大力提倡佛教,在山西、河北一带大兴土木,修建佛庙、佛塔。
应县木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营造的。
塔的底层有一尊11米高的释迦牟尼金身坐像,保持着辽代的风格。
底层的墙壁上还有6幅如来佛画像以及飞天,色彩鲜艳,神采奕奕,是中国壁画中的珍品。
木塔的第三层和第五层分别有四方佛和释迦坐像。
过去这里既是历代统治者拜佛的场所,又是战争时用于观战指挥的瞭望台。
木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国家曾多次拨出巨款进行维修和加固。
塔内各层之间有木梯相通,塔的四周有平座栏杆。
游人逐级登楼,凭栏远眺,其乐陶陶。
山西最新导游词开场白篇2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
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
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1山西的应县木塔,俗称天柱,原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城佛宫寺内。
应县木塔浑厚、高大、粗犷,是享有盛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传,寺内木塔是辽代兴宗皇帝为他心爱的把子观赏美景而修建的,也有的说是兴宗皇帝为让他的王公大臣观战而修建的。
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它经历多少个暑夏严冬,多少次狂风暴雨,多少次闪电雷鸣,但木塔却安然无恙。
据县志记载,辽、金以来,曾先后历经七次大地震,其中最厉害的是元代顺帝时的大地震,地震连续七天,木塔仍巍然不动,足见塔身构件安装合理,制作精细,质地十分坚固。
应县木塔总高67.31米,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
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九层,其中四层是暗层,外观五层六檐。
应县木塔,比北京北海的白塔高出31.41米,比西安的大雁塔高出3.21米。
整个塔身,从粗犷中见玲珑,从古朴中见端庄。
木塔外观,既无雕梁画栋,又无溢彩流光,然而那巍峨粗壮、拔地擎天的身躯,那结构严谨、交错默契的斗拱,都足以令人目炫动容,赞叹不已。
无怪古人在塔上用斗大的字,写成牌匾悬在那里,什么“拱辰”、“挂月”,“天下奇观’、“天柱地轴”,即便用浑朴的壮笔,用最富有感情的语言,也难以倾诉人们胸中的感慨与赞美。
应县木塔底层直径为30米,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的台基上。
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
塔的第一层,用蓝色琉璃瓦镶边,犹如锦上添花。
塔的内外两道八角形木结构框架,用大粱和斗拱互相拉结。
框架之间不用一个铁钉,全靠斗拱梁架把所有木件构成一个完整的、稳固的整体,这在我国建筑史上可谓是个奇迹。
木塔底层有门朝南,内有木制楼梯,可盘旋而上。
木塔外侧有回廊扶栏,登高远眺,大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
塔顶,八角攒尖式,立有铁刹。
仰莲、复钵、相轮、,火焰、仰月、宝瓶、宝珠组成直射蓝天的刹柱,更衬托出木塔雄伟壮观的气魄。
木塔内,明层原来都有塑像,因年久失修,现仅存几尊。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底层高达11米的释迦牟尼坐像。
这尊佛像,形体丰盈饱满,神态端庄慈祥,衣纹洗练流畅,仍然保持着辽塑风格。
在底层内槽壁面,6幅如来壁画,比例适度,色泽艳丽。
加来头顶有飞天壁画,飞天体形丰满,动感强,活泼浪漫,神采飞扬,是壁画中的精品。
传说应县木塔是鲁班爷建造的。
很久以前的一天,鲁班和妹妹从南方来到北方,走到应州地面,看到这荒凉的战场,白骨累累,不是北方的鞑子(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俗称),从这里杀向关里,就是南方的蛮子(对南方人民的俗称),从这里杀向关外。
有时两军就在这金沙滩地面打了起来,经常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劳动人民饱受战祸之苦。
于是他决定修一座木塔,压一压这里的杀气。
谁知鲁班把这个想法和妹妹说了以后,妹妹不愿意,她说建一座大塔需要多长时间呀?她不愿意在荒凉的地方多呆。
鲁班说,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一夜便可以建成。
妹妹不信,说你这不是说大话,吓唬人。
便问,你要建一座多大的塔,有几层?用哪儿的材料?鲁班说:“我要建一座十二层玲珑木塔,就用应州西北黄花梁那片松树林的木材”。
妹妹抬头一望,嗬,长满了林木的大山冈,离应城足足有三十里呢!于是便和哥哥打赌说,你能一夜之间造一座木塔,我就能一夜绣十二双绣花鞋,咱看谁完工快。
鲁班说,好!一言为定。
于是兄妹二人便分头忙了起来。
晚上定更后,鲁班一个人忙了起来,他运用神通,将黄花梁的巨木伐来,将恒山石运来,砌石为基;架梁为拱,到三更天的时候,木塔的工程已经完了一半。
谁知鲁班妹妹只顾偷看哥哥建塔,把绣花鞋的事忘了。
这时眼看鼓打了三更,便慌了起来,躲在一旁,喔喔地装了几声鸡叫,自己马上掐诀念咒,请来天上七仙女,帮她绣鞋,这样十二双鞋绣完,天已快亮了。
再说鲁班,三更时听到鸡叫,以为天快亮了,木塔只建了六层,黄花梁的森林也伐完了。
到远处运木材吧,时间来不及了,只好请来天上的瓦仙和他一块干,这上六塔就是砖瓦木混合结构了。
到五更时,十二层雄伟的宝塔已经建成,只见玲珑宏敞,蔚然壮观,使鲁班妹妹和七仙女惊叹不已!妹妹赶快找哥哥,哥哥不见了。
原来鲁班到天宫借宝去了。
借什么宝?为了使宝塔防水、防火,他特向玉皇大帝借逼水珠和逼火珠。
安上了这两颗宝珠,就再也不愁火烧水淹了。
正当鲁班借了宝珠往回赶的时候,应县的城隍土地爷起来了,原来这十二层宝塔把他们压得出不上气来,他们乘鲁班不在,镇塔之宝还没安上这空儿,弄来一股妖风,将宝塔上三层一直吹到关外大草原。
等鲁班回来时,应州就只剩下九层木塔了。
鲁班气得一屁股坐在了桑干河畔,谁知用力过猛,将薛家营村北压了个大坑,就是以后的干海凹(现在薛家营水库)。
劳累了一夜,暂时歇歇,将鞋里的土倒倒,就倒了两个大土丘,后来这里的村名叫圪塔。
一看鞋也烂了,随手一扔,占了大片地方,后来这个村庄就叫鞋(颉)庄。
休息了一会儿,他只好把镇塔之宝安到了这剩下的九层塔里,和妹妹一起离开了应州。
那三层砖塔呢?被一阵妖风吹到了大青山下丰州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不信你去看看,和应县木塔一模一样,还有点倾斜,塔尖也吹掉了,这是因为没有宝珠的缘故。
应县木塔呢,自从安上了逼水珠、逼火珠后,再也不怕水、火、风等灾害了。
要不,哪能近千年安然无恙呢?应县木塔为天下第一大木塔,关于它的传说优美动听,下面就讲一个“莲花台下八力士”的故事:木塔底层大门对面有一尊高大的如来像,坐在一个巨大的莲花台上。
这个莲花台被八个力士扛着,个个力举千钧,形象生动逼真。
这八个力士本是驻守八个方向的护法天神,乘如来古佛外出讲经说法之机,汇聚一处,私下凡尘。
他们八个下了凡间,排山倒海。
本来天下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棋子一样,所以有“星罗棋布”一说。
八力士下凡以后,随便把山搬来搬去,弄成现在这个样子。
天下百姓被他们搅得流离失所,怨声载道。
俗话说:“天上一昼夜,人间一百年”,当如来返回西天,这八个力士已经把人间搞得乱七八糟。
如来为了降服这八个乱世魔王,摇身变为一个秀才下了凡尘,去寻找那八个力士。
一天,如来终于找到了他们,他们正在一起玩弄几座大山。
如来迎面上去施礼道:“八位将军就是天下闻名的大力士,可我不信。
我坐在这个莲花台上,看看你们能不能把我抬起来?”八个力士说,哪用八个,两个就行。
上去两个力士,莲台丝毫未动;上去四个力士,莲台才过双腿;最后八个力士都上去,才把莲台抬过头顶,抬过头顶可怎么也抬不动了,只听一声“定!”八个力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永远抬着莲台。
据说谁也离不开谁,其中走一个,另外七个就要被压死。
所以,互相瞅着谁也伯谁走了。
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2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应县木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应县木塔的概况。
应县木塔创建于950多年前的辽清宁二年,高67。
31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
这座巨塔,顶天立地,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近观给人的视觉印象非常高大。
从外观上来看,木塔建在一个4米高的两层砖石塔基上,平面呈八角形,底层直径30。
27米,共有五层六檐。
木塔每层檐下及暗层平座围栏之下,都是或大活下一组挨一组的斗拱,转角外更是三组斗拱组合在一起,犹如多多盛开的硕大莲花。
据专家统计,木塔共使用54种240组不同形式的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斗拱最多的塔,堪称“斗拱博物馆”。
此外应县木塔还带有明显的道教特点:比如就现在的木塔方位图看,正好是一副先天八卦图的方位。
大家站在高大的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木塔下面,一定会惊讶于它为何耸立千年而不到,为何耸立千年而不蛀不朽,为何耸立千年而无火无灾。
下面我将给大家揭开木塔神秘的面纱。
一高大的木塔建造之所以历经千年仍然耸立在大地上,与其独特的结构方式密切相关。
①木塔的设计师没有采用以往建塔的四方形结构,而是采用了八角形框架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②木塔的整体构架用木料,在结构上采用了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将木塔平面分为内槽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游人活动,整体构成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这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稳固性。
③另外木塔各层之间的链接又采用了十分科学的叉柱造方法,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不仅减少了用料而且增加的稳固性。
总之,科学的双套筒框架结构的刚性和卯榫斗拱结构的柔性,组成了完整而坚固的建筑结构,有效提高了塔身抗弯抗剪和抗震的能力,从而造就了应县木塔超凡的稳固性。
二关于木塔不蛀不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①木塔地处气候干燥的黄土高原上,没有我国南方那样的白蚁为害,所以众多的木构建筑就比较容易地在山西这片黄土地上保存下来。
②然后就是木塔的天然守护神—麻燕的功劳了,麻燕每年夏天围绕着木塔漫天飞舞把虫蛾都吃光了。
③另外山西高原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相对干燥十分有利于木材的干燥和防朽。
④最后就当地人民不断维修和精心呵护了。
才使这古塔庄严的屹立在黄土高原上。
三木塔无火无灾的原因也十分简单,为什么直插云霄的木塔不遭受雷击呢?专家学者分析说,是那个八角攒尖式塔顶上所立的金属塔刹起到了避雷针的作用。
另外当地百姓的精心呵护也是少不了的。
应县木塔不仅具有超凡的建筑成就,而且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氛围,并且主要反映在名匾众多,彩塑壁画独特,佛牙舍利珍贵三个方面。
其中有反映木塔建造年代的“释迦塔”三字匾,赞美木塔宏伟的“天柱地轴”“峻极神工”四字匾还有宣扬佛教教义的“天宫高耸”四字匾,寓意木塔是人间绝无仅有的神圣建筑。
另外应县木塔这座集建筑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之塔,珍藏着两枚佛牙舍利,更是广大佛教信众瞻礼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圣塔。
好!应县木塔的建筑特色和文化积淀已经向大家简单介绍完了,下面请大家自己欣赏品味这建筑奇观、文化名塔吧!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3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
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
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应县木塔的导游词范文4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