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甘肃导游词大全

合集下载

甘肃导游词精选范文5篇

甘肃导游词精选范文5篇

甘肃导游词精选范文甘肃导游词精选范文精选5篇〔一〕甘肃是一个极具历史文化魅力的省份,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美食文化。

作为甘肃旅游的重要组成局部,导游词在为游客介绍景点的同时,也能让游客更加深化地理解到甘肃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下面,本文给大家推荐几个甘肃导游词精选范例,让您感受到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美食文化的魅力。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送来到甘肃的兰州植物园。

这里是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绿化最好的现代化植物园。

兰州植物园内植物品种繁多,按照生态分区划分成为干热沙漠、亚热带、冷温带等多个园区。

其中,干热沙漠区占据了总面积的近40%,这里绝大局部植物都是原生态野生植物,让我们实现了在城市中体验草原和沙漠的感受。

大家好,欢送来到位于甘肃的张掖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是中国四大宝塔之一的大佛寺塔,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遗产。

这座木质塔楼始建于公元1590年,有明代寺庙建筑的特点和精华。

燕子沟是甘肃省天水市里的一个自然风景区,也被誉为“世界第一漂”之一。

这里拥有清澈见底的溪流和奇形怪状的石峰,还有非常壮观的吊桥和滑道,游客可以在此进展漂流休闲、娱乐和度假等活动。

总之,来燕子沟漂流不但可以解放心情,还能让游客领略到甘肃自然风光的魅力。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送来到甘肃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嘉峪关是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重要城关,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喉咙,万里长城的关隘,民族团结的象征”。

大家不妨留意这里的“一门三卫”,即“敌楼卫、郑虎卫、山城卫”等,都是古老军事建筑的代表。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送来到甘肃的甘南____自治州。

这里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如巴塘草原、碉楼、崆峒山、青海湖等等,也有着民俗风情最为浓重的____文化,如杂鱼节、祈福会、扎巴等等。

来到甘南旅游是体验甘肃地区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最好的场所之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在兰州绕不开的就是我们这里著名的兰州牛肉面。

这道美食不仅在国内有很多的粉丝,甚至在世界范围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甘肃旅游景点导游词5篇

甘肃旅游景点导游词5篇

甘肃旅游景点导游词5篇甘肃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甘肃导游词,以供参考!甘肃旅游景点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到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来观赏旅游。

景区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以南30千米,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也是中国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

20_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

各位朋友,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

景观区主要包括冰沟丹霞风景区和七彩丹霞风景区,两景区间隔约12千米。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分布面积约536平方千米,其中七彩丹霞景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冰沟丹霞景区面积约300平方千米。

冰沟丹霞景区主要分布在张掖市肃南县康乐乡、白银乡地段;七彩丹霞景区主要分布在临泽县倪家营乡。

中国丹霞地貌总数达790处,集中分布在东南部、西南部以及西北部干旱区的26个省区。

其中,张掖丹霞地貌面积达536平方千米以上,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

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钱雁秋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该景区作为外景拍摄地。

各位朋友,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景观区位于方圆100平方千米的祁连山北麓丘陵地带,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海拔高度在20_米至3800米,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5~10千米的地方,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

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张掖丹霞地貌主要有两块带状分布区,一块东起金塔寺、马蹄寺一带,向西延伸至红山村,集中分布点为金塔、马蹄、红山湾、白银、大河、红山村;另一块东起红四湖一带,向西延伸至高台合黎,集中分布点为红四湖、红圈子、板桥、合黎,最为独特的是红山湾、白银一带和红圈子一带。

导游词甘肃(精选10篇)

导游词甘肃(精选10篇)

导游词甘肃(精选10篇)导游词甘肃篇1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1个、西崖11个、壁画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后代重修或重塑。

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彩塑、壁画的制作等方面,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同之处,但在许多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现存最早的洞窟,建于初唐的17、28、39窟,虽然都是中心柱窟,但与莫高窟北魏时期盛行的中心塔柱窟有着明显的不同。

唐前期第6窟23米高的大佛窟的型制与莫高窟的大佛窟也不尽相同,显示了榆林窟初创时期的个性特征。

唐中期的第25窟是一个显密结合的大乘净土窟、壁画保存得非常完好,技艺精湛、艺术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莫高窟此时期洞窟中尚无可以与之相比的作品。

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洞窟尤为精彩。

西夏第3窟的千手千眼观音手中所持物件多达140件,其中有冶铁、酿酒、铲、锯、双尾船等,还首次出现了拉弦乐器的鼻祖胡琴。

文殊、普贤经变中的山水画一改以往背境装饰的陪衬作用而具有了明显的独立性、画面所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十分罕见的古代山水壁画精品。

西夏第2窟的水月观音线描精致、设色富丽、意境高雅,令人赏心悦目、遐思神往。

元代第4窟藏密曼荼罗和多种度母、观音、文殊、普贤均以外来技法绘制、造型严谨,准确,色彩对比强烈、气氛神秘。

特别是榆林窟和所属的东千佛明显绘制的6幅玄奘取经图,十分珍贵。

除此之外,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供养人画像和装饰图案也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

装饰图案除流行的花草、鸟兽、几何型外,还有以"天""王"等字变化成的图案,极富创意。

总之,榆林窟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体系。

特别是五代以后,莫高窟艺术呈显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而榆林窟无论从内容、绘画风格,还是艺术水准方面,都显示出其时代特征和独到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加充实了这座宝库的内涵。

甘肃旅游景点的导游词(精选7篇)

甘肃旅游景点的导游词(精选7篇)

甘肃旅游景点的导游词(7篇)甘肃旅游景点的导游词(精选7篇)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是省级行政单位,以下是小编准备的甘肃旅游景点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甘肃旅游景点的导游词(精选篇1)黄河石林生成于距今四百万年前的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的地质时代。

由于燕山运动、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加之风化、雨蚀、重力坍塌形成了以黄褐色河湖相砂砾岩为主的石林地貌奇观。

景区内陡崖凌空,造型千姿百态,峰回路转,景象步移万千。

石柱、石笋一般在80--200米之间。

专家考察评估认定:黄河石林堪称中华自然奇观,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石林景区有八个沟之多,是在地壳强烈的抬升之下,黄河河谷形成深切峡谷,使沟谷不断变宽,局部轻弱层在水及重力作用下迅速下切,沿沟谷两侧形成大量的石峰.石柱,同时又受到风蚀作用的改造,在崖壁上形成了许多如窗棂的构造,在水蚀.风蚀的强烈作用下形成了现在独特的景观。

已开发的饮马沟大峡谷内有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竞发、西天取经、月下情侣、屈原问天等众多景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黄河石林景区将黄河、石林、沙漠、戈壁、绿洲、农庄等多种资源巧妙组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动静结合,气势磅礴。

该区适宜探险、猎奇、漂流、攀岩、休闲度假以及地质考察并以其雄、险、奇、古、野、幽等特点成为西部影视片、科幻片的外景拍摄基地。

在此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西部热土》、《汗血宝马》、《惊天传奇》、《大敦煌》等播出后,更使黄河石林名扬天下。

黄河石林和寿鹿山森林公园、五佛沿寺、永泰龟城构成了景泰旅游骨架,西与天祝小三峡、北与中卫沙坡头等旅游景区相毗邻,形成黄金旅游线路。

甘肃旅游景点的导游词(精选篇2)南郭寺,又名妙胜院,俗称四月八山。

位于天水市城南两公里处的龙王沟东侧慧音山坳。

它依山傍水,气势恢弘。

背负幽林,古柏苍翠,巨槐参天,泉水北流,风景秀美,是遐迩闻名的古“秦州八景”之一的“南山古柏”所在地,被誉为天水第一名刹。

甘肃导游词(精选3篇)

甘肃导游词(精选3篇)

甘肃导游词(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

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甘肃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甘肃导游词1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

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

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有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等。

甘肃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古文化发祥地之一。

华夏始祖伏羲氏曾诞生于此,并造文字、创历法、开创了人类文明之先河。

三千多年前,泾、渭河谷地出现的原始农业成为黄河流域灿烂农业文明的开端。

甘肃曾是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和成吉思汗南征北战、骊可·波罗探险游历的经由之地。

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蜿蜒1600余公里,沿途撒满了璀璨的文化教育珍宝。

甘肃是古代东西方联系的纽带,记载着中外友好往来、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朽历史,吸引着愈多的文人学者和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甘肃省设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武威、张掖、酒泉、平凉、庆阳、定西、陇南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中心之一,是以石油工业为主,有色冶金、机电、轻纺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甘肃,在解放五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得变化,工农业生产,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51.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90.3元。

全省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和科学研究事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美丽甘肃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

美丽甘肃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

美丽甘肃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那里不乏许多好看好玩的地方。

下面是我为大家打算的导游词,欢送阅读借鉴。

漂亮甘肃景点导游词1兰州城隍庙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

其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张掖路步行街中段。

城隍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兰州城隍庙在兰州市张掖路。

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又名纪信庙。

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

清乾隆年间(1736—1795)毁于大火,后重修。

坐北向南,占地120_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卷棚歇山顶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

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

1956年辟作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

漂亮甘肃景点导游词2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

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

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

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展加固工程时增建的。

1920_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20_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

清光绪33年(1920_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

甘肃的著名导游词9篇

甘肃的著名导游词9篇

甘肃的著名导游词9篇甘肃的著名导游词 1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

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

兰州的水车制造工艺日前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这让古老的兰州水车焕发了生机。

水车园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

明嘉靖年间(公元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兰州人段续所造段续考中进士后,曾宦游南方数省,对湖广地区木制的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派人绘成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造,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获得成功,最早架设在现广武门外的黄河北岸,后又在今镇原路北口架设了三轮水车,以灌溉附近六百亩菜畦果园,"水车园"这个地名即由此而来。

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两岸的农民争相仿制,至清末时兰州已有水车157轮(据1891年统计)。

到解放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

1952年,兰州有水车252轮,黄河两岸更是水车林立,总提灌面积达10万亩。

当时兰州市的水车之多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最多时候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

至今已有近520_年的历史。

水车结构兰州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的水利设施,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辐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

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水季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枯水季则以围堰分流聚水,通过堰间小渠,河水自流助推。

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水斗便舀满河水,将水提升20米左右,等转至顶空后再倾入木槽,源源不断,流入园地,以利灌溉。

这种通过水车转动,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古代的"自来水工程"。

甘肃导游词(通用6篇)

甘肃导游词(通用6篇)

甘肃导游词甘肃导游词(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

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甘肃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甘肃导游词1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你们到甘肃庆阳北石窟寺观光旅游!我很高兴能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满足诸位客人的需求,使北石窟寺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庆阳北石窟寺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一样,属甘肃早期的一座规模较大的石窟寺,其风格与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相近,在中国佛教石代佛教圣地,全面体现了古代陇东佛教活动的兴衰与发展。

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上的一颗艺术明珠。

陇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周先祖曾在董志塬一带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

北石窟寺位于董志塬的西侧,东北距庆阳地区行署所在地西峰市25公里。

这里古属雍州,秦属北地郡,西汉至晋代为安定郡,北魏时归泾州,唐代为宁州,五代、宋时属原州彭阳县,元代为镇原州,明清属镇原县。

其地东抵陕西榆林,西通黑水,南接泾渭,北达贺兰,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北达宁夏、内蒙、西抵河西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冲。

北魏以来,随着佛教的兴盛和开窟造像的风靡,这里又成了萧关古道上的一大佛教胜地。

据史料记载,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泾州沙门刘慧汪聚众反,诏华州刺史奚康生讨之。

""康生久为,及临州尹,多所杀戮,而乃信向佛道,数舍其居宅以立寺塔,凡历四州皆有建置。

"奚康生在泾州平定了沙门刘慧汪叛乱后,为了安定民心,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政权,于宣武帝永平二年,大耗民财,"命匠呈奇,竞工开剖,积节移年,营构乃就"创建了北石窟寺和泾川的南石窟寺。

无论奚康生当初开窟建寺的动机如何,足见当时佛事活动之兴盛,而陇东的劳动人民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在粗犷的黄土高坡上为后世留下了一份极为精美的艺术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的甘肃导游词大全悬壁长城古称断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以北、石关坪口北侧的黑山东坡,是肃州西长城的北端。

石关峡口是古代通往西域的一处隘口,素以天险著称。

这段长城因城墙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如长城倒挂,铁壁悬空,向下伸展封锁了石关峡口而得名。

悬壁长城又被人们称为"西部八达岭"。

悬壁长城原长1.5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完成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

建长城所用的材料是就地取的石片和黄土,分层垒砌而成,叫做石片夹沙墙。

现存这段长城长750米,从戈壁蜿蜒伸向陡峭险竣的黑山山腰,险峻处如攀绝壁。

城导游词)悬壁长城曾于1987年重修,并在墙头增筑垛墙和宇墙,首尾各添一墩台,为便于游人攀登,还在首墩和山坡上修筑了台阶式墁首。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我们麦积山。

热烈的欢迎!有句话说得好:前世几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或许相聚就是一场缘分,既然有缘就让我们彼此来认识一下吧!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林师父、,他有着丰富的驾心”交给我们的护航大使林师父,另一颗呢是“开心”就交给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导游……,大家叫我小郭、郭导、小导都可以,怎么顺口怎么叫吧!在乎沿途的风景及看风景时的心情,所以希望兰州的好山好水能给各位带来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个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尽管来找我,我会竭尽全力地为大家服务,同时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支持与配合,在此预祝大家在兰州玩的开心!希望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样,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然后玩的欢欢快快,吃的欢欢欣欣,享受的欢欢畅畅……,总之希望大家一切愉快,谢谢~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

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

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

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

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多平方米。

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

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

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

碎自人力,疑是神功。

”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

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

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

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

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

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

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

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

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

麦积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达16米,最小者仅为10余厘米。

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

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

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

甘肃导游词3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

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

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

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

1920_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20_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

清光绪33年(1920_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板;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

”如今,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

“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

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

”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

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甘肃导游词4张掖是一座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城市,也是一座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被誉为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塞上江南”,宜居、宜游、宜学的“湿地之城”,明净、清新、亮丽的“清凉之都”,文明、和谐、繁荣的“戈壁水乡”.张掖最大的芦苇面积蜡烛、水芹、水葱、泽泻、灯芯草、水蓼、水莎草等. 著名景点:丹霞地貌、张掖湿地公园肃南马蹄寺、张掖大佛寺、张掖木塔寺、山丹军马场、山丹新河驿、张掖甘泉公园、张掖河西学院、张掖镇远楼、肃南康隆寺猎场、张掖森林公园、张掖东大山、龙首山、道巷庙、甘州古塔、诸葛楼、东山寺和西武当、黑水国遗址及汉墓群、许三湾城及墓群、牍侯堡、民勤会馆。

张掖风景及相关图片(20张)张掖市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奇特,造型各异的古建筑,构建精巧,绚丽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之美景。

有大佛寺、西来寺、土塔、镇远楼、山西会馆、明粮仓等古代建筑,黑水国遗址、汉墓群、古城墙、长城烽燧等历史足迹;还有甘泉公园、沙漠公园、黑河山庄、大野口自然风景区等融南国秀色与塞外风光为一体的绚丽的自然景观。

其中,隋代木塔、明代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古迹享誉中外,特别是保存完整的西夏大佛寺,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和现存全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名扬海内外,大佛寺卧佛身长35米,为全国室内卧佛之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市博物馆馆藏《大明三藏圣教北藏》为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官版初刻初印佛经。

其中600卷《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用泥金书写绘制而成,历史、艺术价值较高,有"张掖金经、国之魂宝"之美誉。

市中心镇远楼造型雄伟、比例协调,可与西安钟楼媲美;高32.8米的隋代九层木塔,结构精巧、蔚伟壮观,历来被视为古城之象征。

张掖主要旅游景点:马蹄寺·大佛寺·张掖·木塔寺·张掖丹霞地貌丹军马场·山丹新河驿·甘泉公园·河西学院·镇远楼·肃南康隆寺猎场·张掖市森林公园·东大山·龙首山·道巷庙·甘州古塔·诸葛楼·东山寺和西武当·黑水国遗址及汉墓群·许三湾城及墓群·牍侯堡·民勤会馆。

著名的旅游区:山丹军马场闻名遐迩,构画出独具西部特色的绚丽画卷,它位于张掖地区山丹县南55公里处的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

横贯东西的祁连山,既是甘肃、青海两省的界山,又是蕴涵甘肃河西丝路谷地湿润气候的天然屏障。

每年7-8月间沿国道227线一带的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民乐县、山丹县、山丹军马场和青海省祁连县、门源县,百万亩油菜花一望无垠,构成一幅金辉飘香的诗意画卷. 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

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

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衰。

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膘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是驮、乘用的良骥,目前共有一万多匹马,游客到大马营后,继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的自然景观,有着美不胜收的原生态城市湿地,气势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西北最美的油菜花海,亚洲最大的万匹军马驰骋,独特裕固族风情,祁连山旷野风光,戈壁滩冰川奇峰。

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据说,西方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痴情在此住了20_年;如今,中国作家陈运和也采风到此呆了一日。

发现了鲜为人知理奇观”之一的丹霞地貌张掖祁连山丹霞地貌群.张掖丹霞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景观之一。

西部最美的平山湖丹霞,作为张掖丹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地带,素有大西北的“张家界”之称。

迄今已发现的丹霞地貌群坐落于祁连山北麓,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东经99°30’~100°20’、北纬38°;40’~39°10’之间,海拔高度在20_米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5~10公里,分布面积在300多平方公里以上。

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