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往事——档案背后的故事》开机
行业活动

行业活动作者:来源:《电视指南》2018年第02期“青城岁月影视基地启动仪式暨电视剧《京港爱情故事》新闻发布会”举行天津春天影业入局工业遗产转型领域12月29日,“影人入胜·视在必行——青城岁月影视基地启动仪式暨电视剧《京港爱情故事》新闻发布会”在青岛李沧区工业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所在地——青岛耐火材料厂举行。
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李文革,李沧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魏瑞雪,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郑海涛,区政府党组成员罗万锁出席了发布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国际音乐理事会终身荣誉会员、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中共中央宣传部原秘书长、中国政研会副会长官景辉,中广协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潘洪业,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节目部主任傅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副社长李英元,中国交响音乐季艺术中心秘书长、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常务理事何春生作为特邀嘉宾也出席了活动。
李沧区是青岛胶州湾东岸核心城区,李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在李沧全面确立的以数字经济、现代金融、设计研发、影视文化为主导的“4+N”产业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工业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项目位于青岛李沧区滨海路,占地面积约360亩,是由李沧区政府国有独资公司融海集团投资,在青岛市规划打造胶州湾东岸“百年工业文明长廊”的形势下,对始建于1917年的青岛耐火材料厂老厂区重塑升级。
青岛耐火材料厂厂区内丰厚的工业遗产资源、保护完好的历史风貌、相对独立的区位环境,为打造影视拍摄基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便利条件。
因此,影视文化成为项目先期启动板块,先后吸引了《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拼图》《走火》《疯狂代驾》《校园高手》,以及姜文的《曹操》等多部影视剧和广告来此拍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基地抓住机遇,着眼满足影视拍摄需要、提升摄制产出能力,启动了“青城岁月”影视基地建设,在基地内搭建了大型现代化影棚等设施,并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来坊茨小镇,细数岁月过往

来坊茨小镇,细数岁月过往作者:杨眉来源:《走向世界》2024年第15期因为一部剧,爱上一座城。
一条铁路,交织芸芸众生,一座“铁路大院”,演绎世间百态。
近期,年代大剧《南来北往》圆满收官,剧中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实景成全了这部剧的文化底蕴,而《南来北往》也带火了取景地——潍坊市坊子区坊茨小镇。
小镇以其原汁原味的老街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众多游客争相打卡的新晋网红地,带动了新一代年轻人对这片土地的青睐。
人们都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热爱。
坊茨小镇成为大家的“心头好”,自然是源于这个百年小镇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走进小镇,166处德日式建筑,万和楼、刘氏老宅等民居,德建火车站、胶济铁路和机车转盘等组成的潍坊铁路工业廊道,德建矿井、采煤巷道等炭矿遗址……充满年代感的建筑和设施逐次映入眼帘,仿佛细数着岁月过往。
坊茨小镇,以胶济铁路坊子段为中轴线向两侧发展,曾经是德国和日本的殖民地区。
因煤矿而生、因铁路而兴的坊茨小镇,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矿业小镇、山东近现代工业发展最早的遗迹之一,也是潍坊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
由于煤矿采空、铁路改道等历史原因,上世纪90年代,坊子老区逐渐沉寂,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其中散落着的大量德日建筑,涵盖军事、外交、铁路、煤炭、工业、生活等多个领域,包括领事馆、司令部、礼堂、水厂、火车站、银行等,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为了保护象征着潍坊近代工业文明进步的百年建筑,也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认知,2008年,坊子区正式启动德日建筑群保护开发工程,倾心打造欧式风情生态小镇,并将该片区命名为“坊茨小镇”。
小镇成功打造了炭矿遗址文化园、坊茨美术馆、德国别墅区、坊茨展览馆、潍坊一战华工纪念馆、坊子区博物馆等项目,开展了坊茨论坛、中国雕塑展、坊茨艺术沙龙、赋彩潍坊、醉美坊画等文化艺术活動,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李东珅 中国声音,中国表达

李东珅中国声音,中国表达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4期本刊记者张惠清梁伟和睿智的人谈理想,是一件难得而又爽快的事。
品下一口清茶,再熟练地点上根烟,从政治到历史甚至到台湾黑社会,似乎是不经过任何酝酿,李东珅便出口成章,嬉笑怒骂,有趣而深刻。
2008年,李东珅的理想从故乡甘肃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当整个中国充斥在拥抱商业电影的热情中时,这位“70后”的“逻辑控”却另辟蹊径,成立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坚守纪录片阵地,探索其产业化的新模式,将公司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打造成为急速成长的纪录片民营企业。
从2009年的第一部纪录片《迭部·洛克心中的伊甸园》开始,李东珅与团队已经拍摄了多部以地方文化为题材的纪录影视作品。
在北京伯璟的办公间里,有一张他们自己制作的巨大甘肃地图,上面标注了值得他们去关注和挖掘的纪录片题材,密密麻麻、星罗棋布。
而今,北京伯璟的蓝图正在迅速向全国扩张。
“通过中国的表达方式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身为新时代纪录片人,李东珅有着自己的理想,“而纪录片将是实现理想的有效方式。
”使命——“中国声音,中国表达”在一大批做纪录片的同行中,不喜按常理出牌的李东珅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爱好数学的他在大学时期就读国际贸易专业,走出象牙塔后却跨界做了艺人经纪,经历了一段曲折的个人成长史,最终又毅然“从娱乐圈跳入了文化圈”,踏上了当时并不被人看好、似乎毫无“钱途”的纪录片之路。
虽然年轻但阅历丰富,这让李东珅这位从祖国大西北走出的青年才俊更像一位哲人,能够超然对待荣辱冷暖,自信、果敢,不轻言放弃。
他喜欢听韩磊的歌,那种经过岁月历练后的沧桑与雄壮,或许能够与他内心深处那个叫做理想的东西产生共鸣。
涉足纪录片领域之初,李东珅便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国社会发展捆绑在一起。
他认为在国家高速发展时期,中国对这个世界有着强烈的倾诉欲望。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目前在海外的发声远远不够。
究竟如何来实现?“中国电影票房现在已经达200亿了,最终立足世界舞台的电影、电视剧作品有几部?最后代表中国去表达诉求的影视作品极有可能是纪录片。
焦裕禄的英雄事迹

焦裕禄的英雄事迹焦裕禄的英雄事迹焦裕禄的主要英雄事迹焦裕禄出生于山东博山崮山镇北崮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因家庭贫寒,幼年只读了几年书。
日伪统治时期,被抓劳工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
1943年秋,他给地主当长工。
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军到了河南,历任尉氏县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副书记及团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任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任兰考第二书记书记。
焦裕禄到兰考时,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
为改变兰考面貌,他抽调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带领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县大小风口84个,逐个进行了编号、绘图,为防灾抗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村的道路"。
1963年秋,兰考连续下了13天雨,全县11万亩秋粮歉收,22亩受灾。
他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全力抢灾救灾。
带领干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把人民政府的救济粮款给受灾群众送上门。
焦裕禄诚恳待人,善于团结同志反对干部特殊化。
一次他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就对全家进行了一次不能搞特殊化的教育,并把戏票钱给戏院送去。
接着建议起草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 1 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焦裕禄同志病情恶化,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强调工作忙离不开不去住院。
医生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他继续坚持下乡工作,肝痛发作自行车不能骑,他就推着走。
当他躺在病床上时,仍在思考如何撰写改变兰考面貌的文章。
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我国口述史的主要成果

我国口述史的主要成果第一,带有社会学、人类学倾向的口述史。
如余未人《走近鼓楼——侗族南部社区文化口述史》等书籍以少数民族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记录了形态各异的文化形貌。
这些口述史研究和著作从社会学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较少有历史的线索或脉络,常常以事件或人物的片段构成,目的是以口述史为研究方法走入田野,阐释口述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
第二,立足文学的口述史。
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也引入了口述史的方法,如李辉《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贺黎、杨健《无罪释放——66位知识分子“五·七”干校告白》,郑实、傅光明《太平湖的记忆——老舍之死》等,作品兼具文学和史学双重的研究价值。
第三,自传体口述史。
近几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黄药眠口述自传》、《舒芜口述自传》、《文强口述自传》等“口述自传”丛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也先后推出了《风雨人生——萧乾口述自传》、《小书生大时代——朱正口述自传》等“口述传记”丛书。
这些著作尽管成书过程中有他人的采录,但以口述者个人回忆和讲述为主。
传主娓娓道来,讲述他们亲历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第四,政要人物口述史。
如当代中国研究所采制的《共和国要事口述史》、《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从“童怀周”到审江青》、《汪东兴回忆: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以及近年来在《当代中国史研究》上先后发表的宋任穷、李德生、廖汉生、赛福鼎、陈锡联、邓力群、袁宝华、阎明复、李尔重及汪东兴、吴德等人的回忆性文章,以及鲁林等主编《红色记忆:中国共产党口述实录》等著作。
口述者多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决策者或参与者,他们的口述史弥补了国史或党史研究史料不足的问题。
第五,普通民众口述史。
刘小萌《中国知青口述史》、李小江“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丛书等著作,著者多为历史学者,他们不仅受过历史学的专业训练,而且也都或多或少受过西方口述史学的影响,在我国大陆较早地开展了口述史的实践和研究。
打造原创精品力作_推动文艺创作创新

打造原创精品力作 推动文艺创作创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创新是文艺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推出文艺精品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青岛演艺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 坚持人民导向、坚持守正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创作机制,着力推进精品文艺创作工程,切实解决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繁荣发展青岛文化演艺事业,精品文艺创作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Creating Original Masterpieces to Promote Art Innovation文/王一如原创大型吕剧《百川东到海》,让青岛观众感受了吕剧传统文化的魅力。
The audience in Qingdao was enchanted by the original Lü opera All Rivers Flow to the Sea , a splendid showcas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抗日的作品处于缺失状态。
而创排《百川东到海》正是坚持用心用情用力运用红色资源、生动传播传承红色文化的生动实践。
因此,作为首部反映青岛城市抗日历史、反映青岛劳工历史的戏曲作品,吕剧《百川东到海》对填补丰富相关戏曲舞台的创作空白大有裨益。
“看到舞台上青岛的标志性建筑、老字号的牌匾,仿佛回到过去,演员们在舞台楼梯上上上下下,一下就有青岛的感觉了……”《百川东到海》舞台上满满的青岛元素,让青岛观众感慨万千。
该剧的舞台用一道单纯的山体坡路包罗万象,打破单一的写实化空间,走向更多样化的写意与表现性空间。
苍茫山海咫尺间,展现了戏曲舞台上的中国创造力。
“交响乐融入吕剧,第一次听,真大气!”很多老吕剧迷对《百川东到海》的首演连连赞叹。
该剧将吕剧传统的四大件乐器与交响乐队的双管编制相结合,情绪音乐和伴唱音乐借鉴电影音乐的创作手法,让传统戏曲更加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追求。
11.飞机楼的故事

“飞机楼”的故事张静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每座古老的建筑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广州、哈尔滨、山东枣庄建造的,外形如飞机展翼翱翔的“飞机楼”隐藏于高楼林立之中,造型奇特别致,显得古朴神秘。
从建筑学角度来讲,飞机造型的建筑物占据的空间大而可用面积少,所以极为少见,也并不科学。
那么,为什么还把房子建造成飞机模样?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30年代航空协会的心脏——上海长海医院“飞机楼”上海有两座“飞机楼”,分别位于长海医院和上海海员医院院内。
这两座“飞机楼”都建造于民国时期,与当时抗日救亡、航空救国的社会大背景有密切的联系。
其中保存完好的是长海医院院内的这座“飞机楼”。
这座“飞机楼”整体呈灰色,上下两层,如一架昂首翘立、展翅欲飞的飞机——“机”首朝南,“前翼”迎风,“尾翼”翘然,还有座舱形状的露天平台,酷似一架双翼战斗机。
在机头前端正中位置是这座楼的正门口,两侧弧面状边框上,两条浮雕巨龙栩栩如生,盘旋而上。
门口上方悬挂着曾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所题“飞机楼”匾额。
这里曾是中国航空救国运动的心脏所在地——中国航空协会总部。
上世纪30年代,正是中国灾难深重、危机四伏的时期。
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出动飞机进行狂轰乱滥炸,使我国军民损失惨重。
飞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始被国人广泛认识。
当时,航空代表着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军事实力,飞机在战争中的优势越来越显出重要作用,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建设空军,成为当时民国政府快速强军、增强国防的一条便捷通道。
1933年元旦,中国航空协会在上海成立,宋美龄担任协会秘书长。
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继“科教兴国”“实业兴国”后,又一个带有浓厚时代色彩,由政府、民间相结合的全民性爱国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以上海为中心,全国掀起了第一次爱国捐机活动热潮,航空协会先后两次组织民众大规模募集捐款,购得军机数十架,使中国空军初具规模。
文化成果

徐慧芳 徐 益 徐慧芳
任希燕 魏 菲 崔 魁 杨敬杰 陈 雪
刘海霞 左光华 丁美娥 刘建秀 杨丽涛 曹妙英 王丽丽 杨 媛 王振宇
于宗萍 王 娜
刘莉莉 徐大钧 杨 秦 帆 晨
赵剑平 张玉光
淄博市蒲松龄纪念Βιβλιοθήκη 淄博市淄川区文物事业管理局 日照市艺术馆 日照市博物馆 日照市博物馆 邹城市文化馆
孙巍巍 李瑞兴 相恒平 王西江 鲁莎莎 李玉华 刘 源
秀成果(文化单位优秀奖,223项)名单
完成单位 莱西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潍坊市图书馆 济南市博物馆 东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广饶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广饶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广饶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东营市东营区文体活动中心 菏泽市群众艺术馆 菏泽市群众艺术馆 济宁市群众艺术馆 微山县文化馆 曲阜市文化馆 曲阜市文化馆 即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即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即墨市文化馆 莱西市文化艺术研究院 威海市图书馆 威海市图书馆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 威海市群众艺术馆 威海市文广新局 烟台市博物馆 烟台市群众艺术馆 龙口市文学艺术创作室 莱州市博物馆 程灿谟 郑晓光 刘满奎 郎益华 王春玲 孟迎霞 郭斌照 郭树梅 吴晓芹 吴晓芹 刘洪起 刘秀杰 张伟胜 吴爱霞 于双奎 张 军 成果完成人
2013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文化单位优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莱西方言与民俗(专著) 潍坊地方文献书目(专著) 济南文化新坐标对改善文化民生的影响 东营市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广饶县争当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排头兵 严格文化市场监管,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如何做好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 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受众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传承发展 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民俗文化 结合实际繁荣社区文化建设 凝千年古城神韵 铸现代文化强市-浅谈如何推动济宁市文化的繁荣发展 探索曲阜经济文化特区之路 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非遗专题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以群众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 浅谈即墨市的新农村文化建设 个体与人类群体和谐统一的原理及方法 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的特殊使命 浅谈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与人文精神 加强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社区——《浅谈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对策 群众文化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 威海区域特色文化的定位与思考 浅谈民俗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让十八大的劲风惠及普通百姓--浅谈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胶东地区农村文化生活的调研报告 “慎终追远”的背后:鲁西南“过三年”丧葬仪式的文化解读 加强公共文化机构建设全面促进群众文化活动 徐乡城与士乡城——徐福故里到底在哪儿 民情风俗研究——生诞习俗 成果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