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

合集下载

免疫系统的分子调节与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的分子调节与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的分子调节与免疫应答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主要防御机制,它能够识别和消除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特异性识别和消除过程,而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分子调节因子的调控。

本文将就免疫系统的分子调节与免疫应答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免疫系统的主要调节因子在免疫系统的调节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重要的分子调节因子。

其中,细胞因子是免疫应答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

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它们能够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肿瘤坏死因子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和杀伤细胞,促进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杀伤。

而白细胞介素能够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参与免疫应答的调控。

此外,还有一些调节因子如炎症介质和化学介质等也在免疫系统的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包括两种类型:正向调节与负向调节。

正向调节能够增强免疫应答,使机体更有效地清除病原体。

而负向调节则能够抑制免疫应答,以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造成机体组织损伤。

这些调节机制通过控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来实现。

其中,T细胞和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在正向调节中,某些分子信号会激活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功能,使它们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毒性,从而增强免疫应答。

而在负向调节中,一些抑制因子能够限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以维持免疫平衡。

第三部分:免疫应答中的调节网络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NK细胞等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能够捕获和呈递抗原,并通过与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来调控免疫应答。

此外,还存在着一系列的信号通路和信号分子,如T细胞受体、B细胞受体、MHC分子等,它们能够激活和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

这些调节网络的异常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的紊乱,进而引发免疫相关疾病。

第四部分:免疫疾病与免疫调节免疫失调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常见的免疫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过敏和免疫缺陷等。

《免疫学》复习提纲

《免疫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三大基本特点3.免疫的三大基本功能4.对免疫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第二章免疫系统1. 免疫系统的组成2. 免疫器官的种类和功能3. T细胞的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4. T细胞的亚群5. B细胞的表面受体6. B细胞的亚群7. 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及其递呈机制8. NK细胞的膜表面标志及其杀伤靶细胞的机制9. 抗体的分子结构10. Ig的类型11. 抗体的生物学功能12.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13. 补体的概念、组成及特性14. 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15. 细胞因子的概念、分类16.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第三章抗原1. 抗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2. 免疫原、半抗原的概念及其特性3. 抗原表位的概念4. 构成完全抗原的基本条件5. 抗原的分类6. 免疫佐剂的概念7. 佐剂的类型及常用佐剂的组成成分第四章免疫应答1. 免疫应答的类型2.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3. 外源性抗原与内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过程4. 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概念5.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第五章抗感染免疫1.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2. 抗病毒感染的免疫第六章变态反应1. 变态反应的概念及分类2. 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3. 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常见疾病第七章免疫学实验技术1.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2. 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3. 常见血清学反应的类型及其原理第八章免疫学应用1. 生物制品的概念2. 动物免疫力的获得方式3. 疫苗的概念4. 灭活疫苗与弱毒疫苗的研制及其优缺点5. 多价苗与多联苗的概念6. 应用免疫学理论如何控制传染病。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如表达免疫抑制分子、 诱导免疫细胞凋亡等。
治疗手段
肿瘤免疫治疗旨在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细胞疗法等。
06
总结与展望
对免疫系统的理解与认识
01
02
03
04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线, 具有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的 功能。
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多样,包括遗传缺 陷、感染、药物等因素。
针对不同类型和病因的免疫缺陷病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替代 疗法、基因治疗等。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定义
肿瘤免疫是指机体对肿瘤的识别和清除过程,涉及多个免疫细胞和分 子的相互作用。
肿瘤免疫类型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肿瘤免疫逃避机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过敏反应类型
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迟发型过敏 反应。
治疗手段
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 免疫疗法等。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定义
常见类型
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 遭受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导致机体 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和患肿瘤。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征(艾滋病)等。
发病机制
治疗手段
常见类型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 肌炎等。
治疗手段
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抑制 疗法、细胞疗法等,但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定义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受某些外界物 质刺激后发生的过度免疫反应, 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常见过敏原
花粉、尘螨、动物皮毛、某些 食物等。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2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2
特点:该系统在个体出生时即具备,可对侵入 的病原体迅速产生应答,发挥非特异性抗感染效应 ,亦可清除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的细胞,并参与 适应性免疫应答。
天然免疫系统—— “免疫军”的常规部队
Elie Metchnikoff 1845-1916 Nobel Prize in 1908
第一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1、皮肤粘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 物理屏障(机械阻挡、纤毛运动) 化学屏障(分泌杀菌物质) 微生物屏障(菌群拮抗作用)
2、体内屏障 血-脑屏障(软脑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星状胶
质细胞) 血胎屏障(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胎儿绒毛膜)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野战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常住边防细胞)
杀伤 肿瘤细胞
其它因子 前列腺素 白三烯 补体成分 纤维蛋白 结合蛋白 凝血因子
病原菌的吞噬与杀伤
识别
吞噬
消化
N
吞噬细胞通过调理素受体和特征受体识别细菌(左),随之 细胞表面隆起的胞膜将细菌包裹,形成吞噬体(中),与溶酶体 结合为吞噬溶酶体{右},其中的细菌随后被消化。
Natural Killer cells (NK 细胞)
➢一、补体系 统
补体(complement)是最为重要的—类天然免 疫分子。在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应答中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当病原体特异性抗体产生后,侵人 体内的病原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激活补体, 形成MAC ,产生溶菌和促进病原体清除等抗感 染免疫效应。
➢二、细胞因子
➢介导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介导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 ➢介导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 ➢介导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
两 种 NKCR 的 不 同 功 能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知识点总结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知识点总结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知识点总结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生理系统,其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反应,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下面将对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这些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分化和成熟的地方。

2.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等。

它们是免疫应答的核心。

3. 细胞因子:注射介质,如干扰素、趋化因子等。

细胞因子在免疫细胞之间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调节免疫应答的发挥。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应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1. 先天免疫:也称为天然免疫。

先天免疫是机体对抗各种病原体的固有能力,不依赖于之前的暴露经验。

它主要通过机体的生理屏障(如皮肤、黏膜等)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发挥作用。

2. 获得性免疫:也称为适应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是在机体初次暴露于特定病原体后形成的免疫应答,可以提供持久的保护。

获得性免疫通过T细胞和B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杀伤来发挥作用。

三、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应答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抗原递呈: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免疫细胞会将其抗原片段递呈给T细胞,引发免疫应答的开始。

2. T细胞活化:T细胞受到抗原递呈细胞的刺激后,会发生活化并开始增殖。

活化的T细胞可以分为两个亚群: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T 细胞,它们分别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 B细胞激活:经过T细胞辅助后,B细胞可以被激活并开始增殖和分化。

分化的B细胞分泌抗体,其中抗体的结构和功能由基因重排和突变产生。

4. 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中和病原体的毒性并促进病原体的吞噬。

此外,抗体还可以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

5. 细胞免疫应答:在细胞免疫中,活化的细胞毒T细胞可以直接杀伤感染的细胞。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执行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如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及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细胞因子和膜分子等)组成。

本章重点介绍免疫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将在后续相关章节介绍。

免疫组织(immune tissue)又称为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

免疫组织在人体分布广泛,其中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下含有大量非包膜化的弥散性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和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

淋巴组织是胸腺、脾、淋巴结等包膜化淋巴器官(lymphoid organ)的主要组分。

淋巴器官因具有免疫功能,又被称为免疫器官(immune organ)。

免疫器官按其发生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图2-1),二者通过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互相联系。

中枢免疫器官发生较早,由骨髓及胸腺组成,多能造血干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为成熟免疫细胞,并通过血液循环输送至外周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发生较晚,由淋巴结、脾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组成,成熟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定居,并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进出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构成免疫系统的完整网络,既能及时动员免疫细胞,使之聚集于体表及内脏各处病原体等抗原存在部位,又能使这些部位的抗原经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携带至相应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进而活化T细胞和B细胞,从而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及效应作用。

第一节 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或称初级淋巴器官(primary lymphoid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免疫学基础部分习题集及答案(全)

免疫学基础部分习题集及答案(全)

第一部分免疫学基础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免疫是指( )A、机体抗感染的过程B、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过程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过程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能力2、牛痘苗的发明者是( )A、德国BehringB、法国PasteurC、德国KochD、澳大利亚BurnetE、英国Jenner3、免疫对机体是( )A、有利的B、有害的C、有利也有害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5、最早接种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C、日本D、俄罗斯E、英国6、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A、B细胞B、T细胞C、树突状细胞D、红细胞E、自然杀伤细胞二、多项选择题1、免疫的功能包括( )A、抵抗病原生物的入侵B、清除衰老损伤的自身细胞C、中和外毒素D、清除突变细胞E、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免疫平衡。

2、参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巨噬细胞D、自然杀伤细胞E、上皮细胞三、名词解释1、免疫2、免疫防御3、免疫监视4、适应性免疫四、填空题1、免疫系统是由、、组成。

2、英国医生Jenner发明了,可预防。

3、免疫功能包括、、。

4、机体的免疫分为先天具有的和后天获得的两种类型。

5、免疫防御反应过高会引起,反应过低或缺如则可发生。

五、问答题1、简述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简述免疫功能失调时的表现。

第一章抗原一、单项选择题1、半抗原的特点是( ):A、只能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D、本身无免疫原性E、仅能刺激B细胞活化2、TD-Ag( ): A、在胸腺中形成B、可刺激胸腺产生抗体C、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D、仅存在于T细胞表面E、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3、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是( ):A、半抗原B、药物C、免疫原D、抗原E、变应原4、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 ):A、多糖B、多肽C、蛋白质D、核酸E、类脂5、下列哪种自身物质注入自身体内后可引起免疫应答( ):A、红细胞B、血浆C、淋巴细胞D、精液E、血小板6、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超抗原7、TI-Ag( ):A、大多数是蛋白质B、引起强的IgG 应答C、不能产生记忆和再次应答D、能被T细胞抗原受体识别E、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才能激活B细胞8、抗原表面与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A、抗原识别受体B、独特型决定基C、抗原结合价D、抗原决定基E、以上均不对9、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 ):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D、可减弱毒素的毒性E、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10、抗原决定基是指( ):A、能与所有T细胞抗原受体结合B、仅能被B细胞识别C、与抗原特异性无关D、一个抗原分子上仅有一个抗原决定簇E、并非所有的抗原决定基都能激发免疫应答11、仅与载体结合在一起才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 ):A、亲和素B、半抗原C、佐剂D、变应原E、TI-Ag12、甲、乙两种物质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结合反应,这两种物质相互称为( ):A、半抗原B、完全抗原C、共同抗原D、TD-AgE、TI-Ag13、一种蛋白质分子上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结合反应的化学基团是( ):A、载体B、异物C、抗原决定基D、单价抗原E、完全抗原14、决定一种物质只能与某一抗体起反应而不能与其它抗体起反应的物质基础是( ):A、载体B、佐剂C、抗原决定基D、TI-AgE、抗原15、20世纪初,Forssman用豚鼠肝、脾、肾上腺等脏器制备的生理盐水悬液免疫家兔获得的抗体,除能与原来的相应的脏器抗原反应外,还可使绵羊红细胞发生凝集,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可能绵羊红细胞发生了自身凝集B.脉鼠某些组织与绵羊红细胞之间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C.脉鼠与绵羊之间有完全相同的血型抗原D.脉鼠脏器在制备悬液过程中其抗原结构发生了改变E.体外实验中,绵羊红细胞的抗原发生了改变16、抗原特异性取决于( ):A、分子量大小B、物质表面特殊化学基团C、该抗原的来源D、物质内部特殊化学基团E、以上都不是1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A、毒素B、微生物C、植物花粉D、生理盐水E、类毒素18、动物免疫血清对人而言是( ):A、既是抗原又抗体B、抗体C、抗原D、既不是抗原又不是抗体E、以上都不是19、佐剂的作用( ):A、具有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B、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C、具有诱导免疫应答的作用D、具有启动免疫应答的作用E、以上都是二、多项选择题1、异物是指( ):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时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E、自身物质2、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取决于( ):A、高分子量B、异物性程度C、特异性D、注入机体后的稳定性E、化学结构的复杂性3、异嗜性抗原是指( ):A、不是种属特异性的抗原B、可引起交叉反应的发生C、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与此抗原相关D、是同一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E、是不同一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4、佐剂的作用是( ):A、可改变抗原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团B、可增加抗原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团C、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D、可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E、可促进T H细胞的活化,增强体液或细胞免疫功能5、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所谓异物即指异种物质B、抗原不一定是异种物质C、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D、抗原就是免疫原E、大分子抗原常为多价抗原6、下列哪些物质可成为免疫原( ):A、与蛋白质结合的半抗原B、与红细胞结合的青霉素C、氢氧化铝D、类毒素E、马血清蛋白7、与抗原特异性有关的是( ):A、抗原决定基的数目B、抗原决定基的种类C、抗原决定基的性质D、抗原决定基簇的立体构型E、抗原决定基的空间构象8、同种异型抗原的临床意义是( ):A、抗感染免疫B、自身免疫病C、输血反应D、移植排斥反应E、抗肿瘤免疫9、与免疫原性有关的因素是( ):A、分子量大小B、化学成分C、化学结构D、种属亲缘关系D、抗原的特异性10、异嗜性抗原的特点是( ):A、为一种共同抗原B、可致交叉免疫反应C、存在异种生物间D、能引起变态反应E、以上都不是三、名词解释1、抗原2、完全抗原(免疫原)3、免疫原性4、免疫反应性5、抗原决定基(表位)6、半抗原7、抗原结合价8、异物性9、交叉反应10、共同抗原11、异种抗原12、同种异体抗原13、异嗜性抗原14、类毒素15、胸腺非依赖性抗原16、胸腺依赖性抗原17、超抗原18、免疫佐剂四、填空题1、同时具有和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而半抗原仅有,没有,半抗原与结合在一起后就可成为完全抗原而具有。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感染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免疫器官分类: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2、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分类:1、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2、胸腺3、法氏囊外周免疫分类:1、淋巴结:分布全身的豆形淋巴器官2、脾脏(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骨髓的功能:1、造血(所有血细胞的发源地)2、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1、是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功能: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3、形成血-胸腺屏障:阻止血液中大分子进入胸腺。

淋巴结的功能:1、成熟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2、发生免疫应答(IR)场所3、过滤淋巴液捕获抗原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功能:1、免疫细胞居住地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细胞因子4、过滤血液捕获抗原5、存储红细胞的血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1、形成生理屏障2、参与局部免疫应答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T、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免疫细胞分类:1、干细胞2、淋巴细胞3、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分类:1、T淋巴细胞2、B淋巴细胞3、NK细胞第三章抗原抗原(Ag):指一类能刺激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结构或基团。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即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NK细胞的活性及功能
杀伤靶细胞 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作用 机制:穿孔素/颗粒酶途径 FasL / Fas TNF-α/TNFR
分泌细胞因子
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机制
• 穿孔素/颗粒酶作用途径:Ca2+存在
• Fas与FasL作用途径:激活caspase8凋亡
• TNF-与TNFr作用途径:激活caspase8 凋亡
体内屏障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二、固有免疫细胞
(一)单核吞噬细胞
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 组织内的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
—表达MHC-Ⅰ/Ⅱ类分子和多种黏附分子。具有 IgGFc受体、C3b受体和多种细胞因子受体(调理 性受体) ,PRR模式识别受体(非调理性受体MR 、 SR 、TLR等) ,无特异性抗原受体。
巨噬细胞表面受体及其识别的配体
1、 模式识别受体PRR(非调理性受体) 甘露糖受体 MR
清道夫受体 SR Toll样受体 TLR
-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LPS、肽聚糖、 甘露糖、磷壁酸、葡聚糖、细菌DNA)
Scavenger R IgG FcR CR
2、调理性受体(CR、FcR) 3、细胞因子受体
1. NK细胞的来源与特性
是一类无典型T、B细胞表面标志和特征的淋巴细胞 来源:骨髓 分布:外周血和脾 特征:胞浆中含丰富的嗜天青颗粒,又称大颗粒 淋巴细胞 标志:TCR-、mIg - 、CD16+、CD56+
• 目前将TCR-、mIg-、CD56+、CD16+淋巴样 细胞鉴定为NK细胞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 Immunology © 2006 MBS
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 吞噬、杀伤和消化病原微 生物的作用;在特异性免 疫应答的各个阶段也起重 要作用。
单核吞噬细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透射电镜 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 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
1. 单核吞噬细胞的来源
2. 单核吞噬细胞的表面标志
NADPH + O2 Cytochrome b558
NADP++ O2-
2O2- + 2H+ Superoxide dismutase
H2O2 + 1O2
2O2- + H2O2
.OH + OH- + 1O2
B. RNIs系统:是指巨噬细胞活化后产生的诱导型
一氧化氮合成酶,在还原型辅酶Ⅱ或四氢生物 喋呤存在条件下,催化L-精氨酸与氧分子反应, 生成胍氨酸和NO,产生杀菌系统。
吞噬细胞的氧依赖性杀菌系统
吞噬细胞在吞噬异物之后出现有氧代谢活跃、 氧耗激增的现象包括: ●反应性氧中间物(ROIs); ●反应性氮中间物(RNIs)两类作用系统。
反应性氧中间物(ROI)系统 毒性氧:O2—、OH-、1O2 、H2O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反应性氮中间物(RNI)系统
②抗原提呈作用,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 Mφ作为APC,在摄取 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 异物后,将加工处理 过的抗原及胞内抗原 肽以抗原肽: MHCⅡ/Ⅰ类分子复合 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 表面。CD4+初始T细胞 或CD8+CTL细胞通过表 面的TCRαβ-CD3复合 分子识别并结合后, 可产生T细胞活化的第 一信号。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 Immunology © 2006 MBS
①识别、吞噬与杀伤作用:
❖识别
扫描电镜显示,在感染早期, M伸出长长的伪足去捕获细菌
模式识别受体 调理性受体
❖吞噬杀伤
2020/7/18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杀伤和清除病原体:
在吞噬溶酶体内可通过氧依赖、氧非 依赖系统发挥作用
吞噬体内的杀伤机制
• 氧依赖性杀菌系统 反应性氧中间物(ROI)系统 反应性氮中间物(RNI)系统
③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 ④免疫调节 ⑤杀伤靶细胞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 Immunology © 2006 MBS
(二)、 树突状细胞
(一 )DC的表面标志:
人DC特异性表达 CD1a、CD11c及 CD83,此外还表达 MHCII、CD80、 CD86、CD40、 CD44和 CD54等
第二章 免疫系统及 免疫应答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组织 屏障 细胞
分子
皮肤黏膜屏障 物理、化学、微生物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DC、NK、 T、NK T、B-1细胞
补体 细胞因子 防御素 溶菌酶 乙型溶素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 物理屏障 化学屏障 微生物屏障
• 氧非依赖性杀菌系统 酸性pH 溶菌酶 防御素
A. ROIs系统:是指在吞噬 作用激发下,通过呼吸爆发 ,激活细胞膜上的还原型辅 酶Ⅰ和还原型辅酶Ⅱ,使分 子氧活化,生成超氧阴离子 、游离羟基、过氧化氢和单 态氧产生杀菌作用的系统

Glucose +NADP+
Pentose-P
G-6-P-dehydrogenase + NADPH
(二) DC的来源: 来源于髓系和淋巴系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 加工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未成熟DC:摄取、加工Ag ➢成熟DC:提呈Ag,启动Ir
★ 免疫调节:主要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 作用( IL-12、IL-10、IFN和TGF-β等)
(三)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NK)
• 模式识别受体 • MHC-Ⅰ/Ⅱ类分子 • 调理性受体(FcR
和CR) • 细胞因子受体 • 其他受体
• 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胚系编码的模 式识别受体(PRR)识别与病原相关的分子 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 ,实现对外来病原体的早期识别,进 而启动先天性免疫的效应机制。
Toll-like R
巨噬细胞 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
甘露糖受体 清道夫受体 Toll样受体
病原微生物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
3. 单核吞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