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酯类药物应用
硝酸酯类药物的剂型选择与临床应用

肝脏首过效应, 口服和静脉给药具有相同的生物利
象, 诊断主要通过 3 个方面: ①临床症状, 原有的
用度, 静脉给药 4mg/h 要 1.5~2h 才能达到有效的治
药物剂量不足, 需不断增加硝酸酯的剂量才能维持
疗 浓 度 , 起 效 落 后 于 一 次 性 口 服 10mg; 且 常 需 弹
原治疗效果; ②通过运动试验评价; ③血液动力学
1846 年 首 次 合 成 了 硝 酸 甘 油 , 最 初 主 要 被 用 来制造炸药; 1859 年, 亚硝酸异戊酯成为治疗心绞 痛的第一个硝酸酯类药物; 1879 年硝酸甘油首次用 于心绞痛患者的治疗, 且疗效优于亚硝酸异戊酯。 由于有效作用时间持续较短, 因此这两个药物并不 能预防心绞痛的发作, 除非患者舌下给药随后服用 制剂, 服药次数每天多达 30 余次。自从 1950 年二 硝酸异山梨酯和 1980 年 硝酸异山梨酯分别 问 世 以 来, 各种硝酸酯类药物剂型的研制成功才使这种状 况得以改善。
山梨酯口服有肝脏首过效应, 生物利用度约为 20%
4.3 硝酸酯类药物口服给药制剂的选择
~30%, 半衰期仅 30min, 常有峰形作用 ( 浓度很快
硝酸酯类药物口服给药制剂通常应符合以下的
升高后又很快下降, 易产生头痛) 。普通剂型效果
特点: ①应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②快速起效, 符
心绞痛患者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心绞痛患者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心绞痛,又称心绞痛症,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症状。
硝酸酯类药物是常用的心绞痛治疗药物之一,通过扩张血管,提高冠状动脉血流,缓解症状。
然而,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项。
本文将就心绞痛患者如何正确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探讨。
一、理解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硝酸酯类药物主要通过释放一氧化氮来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轻心肌缺血。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舌下含服或舌下含服喷雾剂的方式使用,以便快速吸收。
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时间较短,一般在服用后5-10分钟内开始发挥作用,作用持续时间为30分钟至2小时。
二、正确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方法1. 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使用药物。
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
2. 舌下含服片剂时,应遵循慢慢吸咽的原则,使药物逐渐释放于舌下。
忌嚼或吞食药片,以免影响药效。
3. 使用含服喷雾剂时,应当首先检查喷雾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将喷嘴对准口腔内喷射,同时注视喷雾进入口腔的情况,以确保药物得以吸收。
4. 药物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胸痛的情况,应停止使用药物,并立即就医进行评估和处理。
三、注意事项和禁忌症1. 硝酸酯类药物具有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头痛、面红、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若不适症状较重,应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改治疗方案。
2. 心绞痛患者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3. 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同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硝酸酯类药物与磷酸酯酶-5抑制剂(如伟哥)的联用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低血压反应,因此应当严禁同时使用。
四、药物保存和过期处理1. 硝酸酯类药物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 使用药物时,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查看药品的有效期限。
过期药物应立即废弃,不能继续使用。
总结:心绞痛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硝酸酯类药物的主要应用标准

预防心肌梗死
长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可 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
安全性评价
不良反应
硝酸酯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 痛、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等,但 多数患者能够耐受。
禁忌症
药物相互作用
硝酸酯类药物与其他心血管药物如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合用时 需谨慎,避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对硝酸酯类药物过敏、严重低血压、 急性循环衰竭等患者应禁用此类药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市场增长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增加,硝酸酯类药物市
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增速将保持稳定,市场规模
将持续扩大。
02
技术创新
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药物的研发上市,硝酸酯类药物的治疗
效果和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新型给药途径和剂型的开发也
02 硝酸酯类药物主要应用领 域
心绞痛治疗
缓解心绞痛症状
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 加心肌血流灌注,从而缓解心绞痛症 状。
改善心肌缺血
硝酸酯类药物能够降低心肌耗氧量, 改善心肌缺血状态,减少心绞痛发作 频率和持续时间。
心肌梗死预防和治疗
预防心肌梗死
通过长期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硝酸酯类药物可按需使用, 也可长期使用,具体根据 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而定。
剂量调整及给药途径
剂量调整
初始剂量宜小,根据患者反应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达到最佳疗效。
给药途径
硝酸酯类药物可通过口服、舌下含服、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具体途径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而定 。
合并用药注意事项
避免与禁忌药物合用
硝酸酯类药物与某些药物如西地那非等合用 可能导致严重低血压,应避免合用。
硝酸酯类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冠心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当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而硝酸酯类药物则是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到了较为显著的疗效。
1.硝酸酯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冠心病患者主要以心绞痛等症状表现为主,而硝酸酯类药物属于常用抗心绞痛药物之一,通过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可达到缓解患者心绞痛的目的。
那么,该药物是如何进行作用的呢?研究表明,该药物在机体中具有较强的静脉扩张功能,通过对周围静脉的扩张,能够有效地减少心脏的做功与心肌的耗氧量,从而达到降低心脏负荷的目的。
并且,在针对严重冠脉狭窄的治疗中,该药物可通过对侧支血管进行扩张从而增大缺血区的血流量,继而达到对心肌缺血等相关症状进行改善的目的,有效地对左心室重塑进行预防。
在临床使用中,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包括硝酸甘油、异山梨酯、依姆多等。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是冠心病患者常用的药物服用方式。
当患者发作心绞痛时,应当迅速将硝酸甘油片于舌下含化,药物可迅速被唾液所溶解,从而使机体迅速吸收,通常会在服药后1~2分钟后开始起效,3~15分钟内达到高峰。
研究中统计,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对92%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约有76%的患者可在服药后3分钟内见效。
对于初次含服硝酸甘油片的患者而言,首次剂量应当以1片为宜,对于已经具有含服经验的患者而言,在心绞痛症状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也可一次性含服2片进行治疗。
若患者症状发作后含服1片无法见效,则可在3~5分钟追加1片含服,若连续含服3~4片依旧无效,则提示可能患者属于非冠心病或为严重冠心病,也可能表示所服用的药物已失效或未成功溶解,若属于后者,则可嘱咐患者将其嚼碎后继续含化。
2.硝酸酯类药物使用的相关注意事项当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后,若无相关用药禁忌证,则需要及时采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可采用10微克/分钟硝酸甘油进行静脉滴注;在治疗心绞痛时,通常剂量应当在50~60微克/分钟以上,患者症状表现以心绞痛症状停止或血压降低10%为足量标准。
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建议

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建议硝酸酯类静脉制剂要紧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及高血压急症的急危重症期。
口服制剂要紧用于冠心病及心衰的长期及稳按期医治。
急危重期和稳按期医治时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急危重期医治关注的是如何能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固病情及减缓病症,追求的是药物医治成效;稳按期关注的是如何维持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耐药、改善预后。
一、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制剂的临床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具有起效快、便于调剂的特点,要紧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加重期、高血压急症、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 围手术期和经皮冠脉造影或介入术中。
(一)ACS硝酸酯类药物作为抗心肌缺血药物用于ACS(包括急性ST 段举高型心肌梗死、非ST 段举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固性心绞痛),是操纵急性心肌缺血最经常使用的药物之一。
1.ACS 时应用指征ACS 起初发病48h 内为操纵心肌缺血,或为操纵归并存在的高血压、心衰需要持续静脉应用硝酸酯。
病症减缓后12-24h 可停止静脉用药。
2.ACS 时硝酸酯类药物静脉应用注意事项(1) 处置好硝酸酯类药物与其他抗心肌缺血药物的关系: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是用于抗心肌缺血的三大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与β受体阻滞剂均为抗心肌缺血的首选药物,ACS 时硝酸酯类药物与β受体阻滞剂常联合应用。
如合用显现低血压等不能耐受情形时,应优先保留β受体阻滞剂,停用硝酸酯类药物。
因β受体阻滞剂既可改善缺血病症又可改善预后,而硝酸酯类药物要紧用于改善病症,尚无改善心血管预后的证据。
若是已经利用了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仍有心绞痛发作,或考虑为痉挛性心绞痛时可选用钙拮抗剂。
(2) 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时慎用硝酸酯类药物: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常因右室功能障碍,而致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减少,显现低血压,硝酸酯类药物的血管扩张作用易致左室前负荷进一步下降,加重低血压状态,不宜利用。
但如显现血压升高伴心肌缺血相关病症或心衰时,在周密监测下可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课件

可增加出血风险,需密切监测。
特殊人群用药
老年患者
硝酸酯类药物可能导致直立性低血压和晕厥,老年患者应慎用。
儿童患者
儿童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需谨慎使用。
05
硝酸酯类药物的发展趋势与未 来展望
新药研发进展
新型硝酸酯类药物的研发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者们正在开发具有更高疗效和更低副作用的新型硝酸酯 类药物。
02
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血管平滑 肌,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 症状,同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 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硝酸酯类药物的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点,硝酸酯 类药物可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类。
短效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主要 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的急救治疗; 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 ,主要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和 心肌梗死等疾病,可扩张血管, 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
禁忌症
过敏体质者、青光眼患者、妊娠 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对硝酸酯类 药物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与β受体拮抗剂合用
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降低各自的不良反应。
与钙通道拮抗剂合用
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降低各自的不良反应。
详细描述
头痛可能与硝酸酯类药物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有关,也可能与 个体差异、药物剂量等因素有关。头痛通常在用药初期出现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可能会减轻或消失。
耐药性
总结词
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能导致耐药 性的出现,即药物效果逐渐减弱。
详细描述
耐药性的发生可能与药物剂量、用药 频率、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为避免 耐药性的出现,应遵医嘱使用硝酸酯 类药物,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心绞痛患者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及使用指南

心绞痛患者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及使用指南心绞痛,又被称为狭心症,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症状。
硝酸酯类药物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心绞痛治疗的药物,其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心绞痛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及其使用指南。
一、硝酸酯类药物的分类硝酸酯类药物根据其作用时间的不同可分为三类:短效硝酸酯类、中效硝酸酯类和长效硝酸酯类。
1. 短效硝酸酯类药物:包括硝普钠、硝酸甘油等。
这类药物的作用时间较短,通常在15-30分钟内发挥作用,且作用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
2. 中效硝酸酯类药物:如长效硝酸异山梨酯。
这类药物的作用时间较短效硝酸酯类药物略长,通常在30-60分钟内发挥作用,作用时间可达6-8小时。
3. 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控释片剂。
这类药物的作用持久,可长时间维持在有效浓度,通常每天只需服用一次。
二、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指南1. 硝酸酯类药物的适应症:硝酸酯类药物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是疼痛规律性,且在一段时间内疼痛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相对稳定。
2. 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方法:(1)硝普钠和硝酸甘油通常为舌下含服。
在发作前即可含服,或者在发作时也可含服,可以迅速缓解胸痛。
(2)硝酸异山梨酯通常为舌下含服或含服片剂。
根据医生的建议,可在心绞痛发作前含服,也可定时定量使用。
(3)硝酸异山梨酯控释片剂为口服药物,一般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建议在早餐前或者睡前服用。
3. 硝酸酯类药物的注意事项:(1)在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期间,应避免同时应用磷酸酯酶-5(PDE-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以免发生严重的低血压。
(2)在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期间,应避免饮酒。
酒精会增强硝酸酯类药物的降压作用,可能导致血压过低。
(3)硝酸酯类药物的长期应用可能会导致耐药性,减弱药物的疗效。
因此,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适时调整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案。
(4)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头痛、面潮红、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
硝酸酯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硝酸盐的头痛问题
发生率20-30%,头痛是硝酸盐起作用的一个标志
为避免头痛而改变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方案,很可能同 时放弃了硝酸盐的抗心绞痛效益
阿斯匹林缓解单硝酸异山梨酯引起的头痛,而又不损害后 者的抗心绞痛作用 头痛:剂量正相关,短时性(1周左右)。因此,单硝酸异山 梨酯治疗可从小剂量开始,几天后调高至目标剂量 头痛消失并不意味着抗心绞痛作用丧失(NEJM 98, 338:520)
AHA/ACC Guidelines
AHA/ACC的ACS 治疗指南
急性期硝酸酯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病 :解除小动脉痉挛,降低高血压,改善靶器官供血;
肺动脉高压: 解除支气管痉挛,扩张肺动脉及防止肺动脉痉挛;
ARDS:消除肺血管的痉挛,减少肺血管渗出,消除肺间质水肿。
常用药物用量及用法-硝酸甘油
在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能迅速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提 高运动耐受量和改善心电图缺血性变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常在3分钟内 见效,持续30—45分钟。也可以用于预防,当出现发作先兆或有激发心绞 痛的情况时,立即舌下含化可避免发作。 (1)口服:硝酸甘油在肝脏内迅速代谢,存在明显的“首剂效应”, 生物利用度极低,<10%,因此口服硝酸甘油片无效,然而口服大剂量硝 酸甘油缓释剂,有预防心绞痛发作效应。半衰期为2~3小时,有效作用时 间为10—12小时。 (2)静脉点滴:硝酸甘油静脉点滴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发 作的有效药物,然而静脉滴入剂量不同,效应不同。小剂量5IOμ g/分钟, 降低肺动脉楔压,入量40—60μ g/分钟不仅对静脉系统有扩张作用,且 也扩张动脉,治疗心绞痛往往须在40—60μ g/分钟以上,最大剂量可达 lOOμ g /分钟以上。 (3)皮肤用药:有两种方式,①2%硝酸甘油软膏,均匀涂于皮肤上, 每次直径2—5厘米,给药60—90分钟即达最大血药浓度,可维持4—6小时; ②硝酸甘油贴片,用药后1小时可达到有效血浓度,每贴内含硝酸甘油 20mg,能维持疗效达12—24小时,预防心绞痛发作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硝酸酯类的药理作用
1. 细胞作用机制 硝酸酯类药物是重要的 NO 外源性供 体。正常内皮细胞可产生 NO,当内 皮损伤失去完整性时,无法产生充足 的 NO,从而引起血管痉挛、狭窄, 故而需要硝酸酯类药物外源性补充 NO。
硝酸酯类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中的地位
2. 剂量 - 血管效应关系 硝酸酯类药物的舒张血管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1)小剂量:扩张大的容量血管(静脉),LVEDP 下 降 回心血量下降、心室容积下降、左心室灌注压和收缩压 下降、心室壁张力下降(心肌耗氧量的决定因素)、心 肌前负荷下降。 (2)中剂量:扩张冠状动脉,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 心肌缺血区小动脉因代谢产物堆积而极度扩张,心外膜 下的冠脉扩张后有利于血液向缺血区的流动,增加灌注 与供氧。 扩张侧枝血管,有利于血液经侧枝更多地分流至缺血区。
硝酸酯常见的不良反应与禁忌 硝酸酯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发生率约 20%~30%,与剂量有关,多为轻到中度,长期使 用(5~7 天后)可逐渐消失。需要注意的是,头痛
消失并不意味着抗心绞痛作用消失。头痛持续不缓 解的患者应停止使用。 其他不良反应:低血压(血容量不足时慎用)、眼 压升高等。 硝酸酯的禁忌证: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重度主动 脉瓣和二尖瓣狭窄、心脏压塞或缩窄性心包炎、限 制性心肌病、已使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颅内压增 高。
硝酸酯类药物在心血管 疾病中的应用
硝酸酯类药物应用于临床已经有 100 多 年的历史,直至目前仍是心血管疾病领 域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该类药物起效 快、疗效确切、经济方便、治疗范围广, 在各种新型药物不断涌现的今天,仍然 在心血管疾病用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目前硝酸酯类药物在临床使用时仍存 在很多的误区,如药品种类的甄别、剂 型的选择、适应证的把握等。
(2)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 心衰时静脉使用硝酸酯注意事项: 硝普钠易引起「窃血现象」不宜用于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的心衰患者, 可用于高血压伴心衰的患者; 慎用硝酸酯:严重二尖瓣狭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心包 填塞等心室充盈受限的疾病、中度主动脉瓣狭窄及右心衰为主的心衰发作。 ●慢性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ACEI/ARB 及利尿剂等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对仍有明显充 血性症状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加用硝酸酯; 硝酸酯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时反复发作的心肌缺血。 (3)高血压危象和围手术期高血压
总
结
1. 硝酸酯类药物应用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重要治疗 手段之一; 2. 不同的硝酸酯制剂在药代动力学、制剂特点、药 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不同; 3. 科学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是关键。
(2)偏心释放制剂:一天一次缓释长效 ISMN 起效迅速(0.5~1 h); 峰浓度持续 4~6 h,有效浓度维持 12~14 h,有 效覆盖心绞痛高发时段; 低于治疗浓度时间 10~12 h,有效避免耐药性; 谷浓度非零状态,有效避免反跳性心绞痛; 可以掰开服用,剂量调整更方便; 血浆浓度不受食物的影响。
3)大剂量:阻力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
心脏后负荷下降、心肌氧需求量进一步下降。 3.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 抗栓作用 NO 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的机制与其扩 血管作用相似,主要激活血小板的 sGC,催 化 cGMP 增加,改变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 面结合。
硝酸酯类药物的分类及特点 硝酸甘油(NTG):三硝基化合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仅用 于舌下含服、透皮贴剂、喷雾制剂和静脉注射。
1. 口服硝酸酯的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可能已经发生 耐药: 尽管病人遵从治疗,但硝酸酯的剂量仍需要增加; 病人再三请求效果更好或药力更强的硝酸酯治疗; 运动耐量降低能显示出其失败。
2. 预防、减少耐药的方法:留足「空白窗」 (1)偏心给药: ISDN 普通片(作用时间 4~5 h):10~40 mg tid 或 qid
二硝酸异山梨酯(ISDN):最佳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口服生物
利用度很低,不推荐口服使用。 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最佳给药途径为口服,口服与静脉注
射的生物利用度均为 100%,且口服起效时间快于静脉注射,故
5- 单硝酸异山梨酯的静脉注射剂为不合理剂型。 亚硝酸异戊酯、戊四硝酯:现已很少使用。
硝酸酯类的耐药性 是指连续使用硝酸酯后血流动力学和抗缺血效应迅 速减弱乃至消失的现象。出现耐受后,轻者必须增加 剂量,重者即使增加用量也无法达到满意疗效。
2. 权威指南推荐 2006 ESC 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指南——β受体阻滞剂不能
耐受或者疗效较差时,尝试 CCB 或长效硝酸酯(I); 2013 ESC 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管理指南——稳定性冠 状动脉疾病药物治疗:长效硝酸酯(II,a); 2006 AHA/ACC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南——长效硝 酸酯制剂用于减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并可增加 运动耐量; 2016/2012 ESC 急慢性心衰指南——口服长效硝酸酯类 药物可联合β受体阻滞剂等用于心绞痛持续发作的治疗( II,a); 2014 CCS 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诊断和管理指南——当 患者不能耐受或禁忌β受体阻滞剂和 / 或长效 CCB 时, 或经过上述药物充分治疗症状控制不满意时,建议加用 长效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1. 临床治疗三大适应证 (1)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控制心肌缺血,或控制合并存在的高血压、心力衰竭,需持续静脉应用硝酸酯; 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时慎用硝酸酯。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易被忽视,需要临床医生加强关注和重视,早期及时干预以改善预后。 ●在 CABG 和冠脉造影 PCI 手术中的应用 CABG 围术期易发生心肌缺血及高血压,可使用静脉硝酸酯控制高血压,缓解 心肌缺血; PCI 中冠状动脉注射硝酸酯:缓解术中的冠状动脉痉挛、缓解心肌缺血、鉴别 冠状动脉狭窄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