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文学常识知识点专项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精选全文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题目中“红星”象征着,是一部文笔优美的作品。

2.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

”文中的“大规模的转移”是指。

3.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发动者是________________。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4.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

在此以前,我得继续写我的报道,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写到红军在西北的会师。

我把____________关于这六千英里的长征的旧体诗附在这里作为尾声,他是一个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者: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横线处的人物是____________。

(2)你还能写出作品中有关长征的几个故事吗?5.他部下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牦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而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罕见人品。

至少我个人是不可能想象蒋介石、白崇禧、宋哲元或者中国任何其他一个国民党将领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保全一支军队的,更不能说还能够在这样的考验结束时真的做到卷土重来,发动一场大进攻,在敌军为了防止它突破而从从容容地构筑了好几个月的防线,打入了一个楔子。

(1)语段中的“他”是谁?(2)概括文中“他”的故事。

(3)概括这件事中“他”的性格特征。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一、名著阅读题1.名著阅读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点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是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本段文字选自,这是国作家斯诺的一部纪实作品,选文中的A是。

(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A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他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A的其他两个印象......。

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节选,同答后面的问题。

(甲)在我看来,他说的话是真诚、老实的。

我有机会核对他的许多话,结果往往发现这些话是对的。

他对我进行了几次不太过分的政治宣传,但是同我在“非匪区”所受到的政治宣传比起来,却算不得什么。

无论对我写的文章,或拍的照片,他从来不加任何检查,对这优待,我非常感激。

他尽力使我弄到能够说明苏区生活的各方面的材料。

(乙)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1)节选文字(甲)中的“他”是谁(人名)?(2)节选文字(乙)中的“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精神?它有怎样的内涵?请根据原著内容级括回答。

3.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对党内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了精准的点评,请根据作者的点评说说以下的“他”分别指谁,并简要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

(任选一个作答)A.他是“东方和西方的军事权威机构公认的现代最有才华的军事战略家之一”。

B.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2)《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说说“蟋蟀”给你较大触动的有哪些方面?4.(书目我存放)在有的学校,学生要建立自己的“阅读银行”,定期向“银行卡”中存放教师推荐或自己喜欢的阅读书目,并写上每部书的阅读心得。

《红星照耀中国》考点归纳大全

《红星照耀中国》考点归纳大全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练习题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国籍是。

2.《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 12篇,又名。

3.在陕北,埃德加·斯诺采访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除毛泽东外,还有等。

斯诺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少年时代,试图从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4.彭德怀给斯诺的印象是:。

5.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北八十里外的,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县城。

6.红军的成长离不开严明的纪律,1928年后,红军提出了八条纪律: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四、借东西要还;五、损坏东西要赔;六、;七、买东西要付钱;八、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7.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一是,二是,三是。

8.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这个人物是。

9.作者第一次见他是在1929年的沈阳,当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后来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他是。

10.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二是不拿贫农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归公。

11.《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之一在于,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

其意义还在于深入分析和探究了“”产生、发展的原因,对和做了客观的评价。

12.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二、选择题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答案和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答案和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答案和答案一、选择题1.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是谁?A. 埃德加·斯诺B. 乔治·奥威尔C. 赫尔曼·沃克D. 欧内斯特·海明威答案:A2. 该书首次出版于哪一年?A. 1936年B. 1937年C. 1938年D. 1949年答案:B3. 书中描述的是哪个国家的情况?A. 美国B. 苏联C. 中国D. 英国答案:C4. 作者在书中主要关注的是哪个时期的中国?A. 清朝末期B. 民国初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C5. 书中提到的“红星”指的是什么?A. 一颗真正的星星B. 中国共产党的象征C. 红军的旗帜D. 一种革命精神答案:B二、填空题6.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________的视角,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

答案:外国记者7. 书中记录了作者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________的深入交谈。

答案:毛泽东8. 作者通过亲身体验,揭示了________的艰苦生活和坚定信念。

答案:中国红军9. 该书被认为是西方世界了解________的重要文献之一。

答案:中国共产党10. 书中对________的描写,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和支持。

答案:中国革命三、简答题11. 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主要贡献。

答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深入采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艰苦生活、坚定信念以及革命精神。

该书打破了西方对中国革命的误解和偏见,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和支持,对促进中外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12. 描述一下《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对中国革命的观察和感受。

答案: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革命热情和坚定信念。

他看到了在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士兵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及参考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及参考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及参考答案1.《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谁?他记录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所见所闻?答: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3.《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4.《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1)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

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

5.《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者所写的事实。

6.《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7.《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与此相关的内容重点有两个:一是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二是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

8.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

答:埃德加.斯诺(1905-1972)于190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1928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

他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也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

专题05 《红星照耀中国》-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必备知识点详解及过关题训练

专题05  《红星照耀中国》-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必备知识点详解及过关题训练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与必做题目(共计5页)目录1.基本文学常识 (2)2.人物特征及相关情节 (3)3.全文情节概括 (4)4.必背知识点 (5)一.基本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

1936年,斯诺突破重重困难,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下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色苏维埃地区的西方记者。

他的主要著作有《红星照耀中国》(名《西行漫记》)、《红区内幕》(《续西行漫记》)、《远东前线》、《活的中国》等书。

【内容概述】《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纪实文学。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该书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全面地重现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历史史实,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标题含义】红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红星照耀中国标题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闪闪红星,不仅照耀中国西北,还照耀全中国全世界【主题思想】作品通过记述斯诺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成绩,表达了对红军和共产党由衷的赞美之情。

【艺术特色】①真实地记录事实的真相。

斯诺采访了延安等许多抗日根据地,在这里他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核对,以求获得第一手新闻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点速记(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点速记(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点速记(含答案)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国籍是美国。

2、《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 篇,又名《西行漫记》。

3、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这个人物是贺龙。

4、作者第二次见毛泽东的时候,他正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路旁的行人一起走。

5、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徐海东,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北八十里外的预旺县,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县城。

6、红军的成长离不开严明的纪律,1928年后,红军提出了八条纪律:“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四、借东西要还;五、损坏东西要赔;六、和农民买卖东西要公平;七、买东西要付钱;八、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7、苏区人人都叫他老徐,“人生五十岁始”的是徐特立,他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时的老师;毛泽东另一位老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1930年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

8、苏维埃政府的“四巨头”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

9、作者第一次见他是在1929年的沈阳,当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后来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他是张学良10、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行动听指挥;二是不拿贫农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归公。

11、《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之一在于,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其意义还在于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12、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知识点总结及习题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知识点总结及习题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知识点总结及习题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

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

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

斯诺于1928年到达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之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年以后,他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以及日本、朝鲜等国家。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

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通讯稿以外,还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绝大部分和中国有关。

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一部享有盛誉的报告文学作品。

1972年,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创作背景《红星照耀中国》是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完成的作品。

1936年6月,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刚刚 30岁的斯诺进入中国西北红色根据地后,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和敬重。

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热情真诚地接待了这位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

在长达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他曾多次在保安县(今陕西志丹县)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这使他获得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

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报道,相关采访手记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了,他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