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005年大事记

合集下载

1984年灾难大事记

1984年灾难大事记

1984年灾难大事记
1、1984年12月3日,在印度的博帕尔市,发生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工业事故,近3000人被泄漏的毒气夺走了生命,20多万人受到严重伤害,甚至造成终身残废,67万人的健康受到损害。

10多年过去了,在今天的博帕尔市,仍然到处可见这场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和不幸,到处可以听到幸存者们饱含血泪的悲愤控诉。

2、1984年10月18日,非洲正经历着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干旱和饥荒。

从非洲北部至南部有34个国家遭受大旱,24国发生了饥荒,1.5亿至1.85亿人受到饥饿的威胁。

遭受灾害严重的地区河流干涸,田地龟裂,黄沙弥漫,牲畜倒毙,至少1000万人背井离乡,东奔西走寻觅食物。

日内瓦红十字协会说,1983年非洲有1600万人死于饥饿或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1984年的死亡数字肯定更高。

联合国称这次大旱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1984年大事记

1984年大事记

1984年大事记1984年是一个充满重大事件的历史年份,许多事件影响了人类的发展进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1984年大事记。

1、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逝世1984年2月9日,苏联领导人柯尔基兹·安德罗波夫去世。

他是前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继任者,也是一位硬派领导人。

他领导了苏联15年,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改革,加强了苏联的军事实力。

2、英国北爱尔兰恐怖主义活动1984年10月12日,英国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事件,五名英国陆军士兵在贝尔法斯特被袭击,死亡。

这是英国北爱尔兰的一个悲惨事件,长期以来一直是恐怖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温床。

3、印度總理印唐逝世1984年10月31日,印度总理印度女王印度拉吉夫·甘地(Indira Gandhi)在新德里遇刺身亡。

该案被判为国家事件,是印度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4、中国第一次国家级领导人访英1984年9月18日至23日,中国第一次国家级领导人周恩来访问英国。

他和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一起,发表了中英联合声明。

这个声明正式承认英国在香港的主权,而在1997年,英国香港地区最终回归中国。

5、美国4月15日空军民航1002号班机坠毁1984年4月15日,美国空军民航1002号班机在纽约州群山中坠毁,造成88人丧生。

事故的原因是飞行员在操纵飞机时犯了一些错误,导致飞机坠毁。

6、加拿大哥伦比亚航空公司空难1984年8月2日,加拿大哥伦比亚航空公司飞机UA125被导弹击落,机上270人全部丧生。

这是一次致命的民航事故,震惊了世界上所有的民航公司。

7、卡森城事件1984年9月5日,一家法国杂志社刊登了一篇有亵渎性的卡通。

随后,一个名叫阿卡德的电影导演制作了一部《奇幻之门》的影片,这个事件导致了连锁反应,引发了许多法国的民众抗议活动。

8、科威特油船被伊朗攻击1984年5月17日,伊朗海军在波斯湾向科威特的一艘油轮实施了袭击。

当时,伊朗和科威特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这个事件让他们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党史大事记时间表

党史大事记时间表

党史大事记时间表时间事件备注1920年8月 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上海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12名代表: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寿、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福海(旅日)、包惠僧 12名代表代表53名党员1922年7月 中共二大在上海举行,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922年1月 香港海员罢工 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2月7日吴佩孚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史称二七惨案。

1923年6月 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孙中山),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20多位共产党员参加了这次大会 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925年1月 中共四大 明确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为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1925年5月 五卅运动 而揭开了(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

标志着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叶挺独立团当先锋1927年-1937年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大革命失败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 汉口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1927年8月1日 举行“八一”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政权是枪杆子中取得的。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1958年10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立,这里也被称为“东风航天城”1967年1月22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组建,首批中心科技工作者入驻1970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一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75年11月,顺利回收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为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发射,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通信能力的国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88年9月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杨利伟飞天,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飞天,实现首次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4月14日,首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发射,正式开始独立自主建设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升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8年9月27日,中国首次实现太空行走,“神舟七号”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小行星探测的先行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入轨,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载人空间实验平台,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和十号完成6次交会对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天,景海鹏、刘旺、刘洋乘组进入太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飞天,首次启动手控交会对接设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飞上太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一号”两次对接,中国人首次太空授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亮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4年11月,文昌航天发射场基本建成,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2015年12月17日,“悟空号”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中秋发射,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对接神舟十一、天舟一号,实现多人在轨长期驻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飞天,和“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开展“太空养蚕”等实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人类探测器第一次月背软着陆,“玉兔二号”、中继星鹊桥号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中国空间站建造拉开序幕/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二十余年,从无到有,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导航卫星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抵达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人组出差三个月,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10月14日,“羲和号”发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我国太空探测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太原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女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返回地球。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84年)1月5日国务院颁布中国首部城市规划、建设的法规《城市规划条例》,规定大、中城市的划分标准为50万人口,小城市为20万人口。

1月24日至29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经济特区,肯定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2月省以下原由地区行署辖县的行政体制,逐渐改为中心城市辖县的行政体制。

迄今,全国286个城市中,已有121个市管辖541个县,约占全国2000多个县的1/4以上。

3月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要求清理和换发印有华国锋像和题词的奖状、喜报和证书。

3月15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

4月中共中央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城市。

4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

4月8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

4月10日外贸部宣布自即日起对10种商品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

4月26日美国总统里根访华。

5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决定在大连、常州两市进行厂长责任制试点。

5月25日俞国华出任“行政院长”。

5月25日解放军将驻香港。

邓小平在会见出席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港澳区代表和出席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的港澳区委员时强调:中国在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之后,中国政府有权在香港驻军,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

6月9日国务院决定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22所重点高校试办研究生院。

6月10日朱建华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埃伯斯塔的国际跳高比赛中,跳过2.39米的高度,又一次打破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6月16日在北京举行黄埔军校建校六十周年纪念会,宣布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推举军校第一期学生徐向前为会长。

198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

图为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军校第一期学生徐向前与与会者合影。

6月22日香港资本主义50年不变。

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知名人士时承诺,在收回香港后,将保证其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1950年10月,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祖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3年,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3年底,我国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5年,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56年,全国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生产制造出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并建成了第一个机床厂。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了歼5型歼击机。

后来,我国有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1957年,“一五计划”结束。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

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84年-2005年大事记

1984年-2005年大事记

1984年-2005年大事记1984年:8月30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简称环境系)成立,井文涌任系主任∙顾夏声教授任国家教育委员会环境工程教材委员会主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给水排水与环境工程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环境工程成为可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为环境工程,导师顾夏声。

∙由国家环保局出资,环保楼(现环境系馆)开始兴建。

1985年:调整设立七个教研组:水物理化学处理教研组、环境生物工程教研组、大气污染控制教研组、环境系统工程教研组、环境工程化学与监测教研组、核工业环境工程教研组和环境工程设计教研组▪“深圳城市污水排往珠江口规划设计研究”和“丹东大沙河水质评价及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研究”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建立环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曲格平成为环境系第一位兼职教授。

1986年:环境系馆落成,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设立市政工程硕士点,增设放射性废物处理(后改为核工业环境工程)博士点。

▪张晓健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国内培养的第一位环境工程专业博士。

▪陶葆楷教授80寿辰暨执教55周年祝贺大会。

▪设立陶葆楷奖学金。

1987年:建立系党委,叶书明任第一任党委书记▪黄铭荣教授当选为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污染物水环境容量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环境学导论》获国家教育委员会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8年: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学科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唯一的环境工程重点学科1989年: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建立的“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正式立项▪“城市污水处理和再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0年:完成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8项专题和6项子专题研究任务▪给水排水专业恢复招生。

1991年:环境工程研究所建所十周年暨陶葆楷教授执教60周年庆祝会▪校学生田径运动会,环境系获囊括(乙组)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和男女团体总分三项第一名,首次获得马约翰杯。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大事记有哪些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大事记有哪些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大事记有哪些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
3、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4、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5、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6、1987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
7、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8、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9、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0、1993年进行分税制改革
11、1993年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12、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13、1992、1994年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
14、1995年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
15、1996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16、1997年“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7、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8、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19、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0、2002年“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1、2003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
22、2004年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颁布
23、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
24、2004年保护私有财产入宪
25、2005年农业税条例废止
26、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27、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
28、2006年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定
29、2007年《物权法》出台
30、2007年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4年-2005年大事记1984年:8月30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简称环境系)成立,井文涌任系主任∙顾夏声教授任国家教育委员会环境工程教材委员会主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给水排水与环境工程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环境工程成为可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为环境工程,导师顾夏声。

∙由国家环保局出资,环保楼(现环境系馆)开始兴建。

1985年:调整设立七个教研组:水物理化学处理教研组、环境生物工程教研组、大气污染控制教研组、环境系统工程教研组、环境工程化学与监测教研组、核工业环境工程教研组和环境工程设计教研组▪“深圳城市污水排往珠江口规划设计研究”和“丹东大沙河水质评价及污染控制系统规划研究”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建立环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曲格平成为环境系第一位兼职教授。

1986年:环境系馆落成,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设立市政工程硕士点,增设放射性废物处理(后改为核工业环境工程)博士点。

▪张晓健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国内培养的第一位环境工程专业博士。

▪陶葆楷教授80寿辰暨执教55周年祝贺大会。

▪设立陶葆楷奖学金。

1987年:建立系党委,叶书明任第一任党委书记▪黄铭荣教授当选为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污染物水环境容量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环境学导论》获国家教育委员会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8年: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学科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唯一的环境工程重点学科1989年: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建立的“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正式立项▪“城市污水处理和再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0年:完成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8项专题和6项子专题研究任务▪给水排水专业恢复招生。

1991年:环境工程研究所建所十周年暨陶葆楷教授执教60周年庆祝会▪校学生田径运动会,环境系获囊括(乙组)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和男女团体总分三项第一名,首次获得马约翰杯。

▪校研究生田径运动会,环境系获(乙组)男女团体、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

1992年:我国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的创始人之一、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教育家、环境工程系教授陶葆楷先生逝世,享年86岁。

陶葆楷先生长期担任土木工程系主任,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系党委调整,卜城任党委书记。

▪开始建设“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主任为钱易教授,办公室设在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并在环境工程系建立水污染控制实验室。

1993年:调整设立六个教研组:水污染控制教研组、给水排水教研组、环境工程化学与监测教研组、环境规划与管理教研组、大气污染与控制教研组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研组▪“国家环保局、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更名为“国家环保局、清华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井文涌兼任院长,并在院内增设中国有害废物管理处置培训与技术转让中心和国家环保局北京水污染处理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承办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第三次世界工程与环境大会”。

▪《水处理工程系列课教学改革》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校学生田径运动会,环境系连续三年获(乙组)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永久保留马约翰杯。

1994年:钱易教授荣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系领导班子换届,郝吉明教授任系主任,陆正禹任党委书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被列为清华大学“211工程”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的学科群之一。

▪“陶葆楷塑像落成仪式”举行。

▪举行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建系十周年庆典。

▪成立“北京清华双益环荣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95年:顾夏声教授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系被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教委授予“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建成并通过验收。

▪完成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6项专题和8项子专题研究任务。

▪与北京市公用局共建“北京市节水技术研究开发培训中心”。

▪环境系学生创建“清华大学学生绿色协会”,《绿色希望》创刊。

▪王继明教授八十寿辰祝贺会。

1996年:从96级本科生起实行本硕统筹培养方案,本科学制改为四年▪环境系被第三次全国环保系统科技会议授予“全国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钱易教授当选为国际科联执委。

1997年:环境工程系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简称环境系)▪国务院学位办组织学位点评估,环境系环境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核环境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及市政工程硕士点通过评估。

▪钱易教授当选为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副主席。

▪国家环保局、清华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领导班子换届,郝吉明任院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塞尔公约“亚洲太平洋地区危险废物管理培训与技术转让中心(北京)”成立,中心挂靠“国家环保局、清华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

▪“染料工业废水综合治理技术与工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改革课程设计》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环境工程专业招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1998年:新增市政工程博士点和环境科学硕士点▪“中国酸沉降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清华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示范工程项目”启动,环境系开设全校性选修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完成注册。

▪郝吉明教授担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

▪“YHG系列水平轴转刷曝气机”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环境系被中国环境保护协会评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顾夏声教授80寿辰祝贺会。

▪许保玖教授80寿辰祝贺会。

1999年:系行政班子换届,陈吉宁任系主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成立,郝吉明任第一任院长。

▪启动“‘985计划’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一期项目”建设工程。

▪环境系本科生招生规模扩大为每年90名。

▪何苗的博士论文《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氨浸法从电镀污泥和不锈钢酸洗废液中回收重金属”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环境系机构调整:取消教研组建制,设立水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大气污染与控制研究所、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所、环境系统分析研究所和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2000年:在全国一级学科评比中,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点获第一名▪完成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5项专题和15项子专题研究任务。

▪中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和“北京市大气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211工程’环境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2001年:以唯一全票同意,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系党委换届,李振瑜任党委书记。

▪实施教学改革方案:制定新课程体系和学生培养方案,新方案从2001级本科生起开始全面实施;试行本科生“导师制”;酝酿学生Internship实践方案;制定并实施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各项规定,完善博士生最终学术报告的制度化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成立“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工程与管理研究中心”。

▪成立“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中心”。

▪获首届中华环境奖提名奖。

▪学生“绿色协会”获第五届“地球奖”集体奖。

▪刘文君的博士论文《饮用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特性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李国鼎教授80寿辰祝贺会。

2002年:增设“环境科学研究所”,重点建设“现代环境生物学”和“环境观测与分析”两个公共研究平台▪承担国家“十五‘863计划’”9项课题和12项子课题研究任务。

▪“持久性污染物的环境界面化学与控制技术原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示范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成为拥有多项工程设计和咨询甲级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与东北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组建“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

▪环境系首届博士生论坛举行。

▪分别成立“清华大学-国中环境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广东南方科学城环保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环保技术研究所”和“清华-哈希水质测试实验室”。

2003年:《水处理工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985计划’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一期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有毒有害有机废水高新生物处理技术”和“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新型预处理技术及关键设备”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十五‘211工程’环境学科建设项目”启动。

▪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增设“环境生态学”专业。

▪环境系获“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清华水业战略(系列)论坛启动,颁布《清华水业蓝皮书》。

▪段雷的博士论文《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区划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4年:清华大学中意环境节能楼奠基▪2003年科研综合业绩:SCI收录论文55篇,科研经费逾2500万元。

▪获授权发明专利33项。

▪国际合作:清华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环境科学博士生联合培养计划被双方批准;美国斯坦福大学讲席教授组到岗,包括2位美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多位世界著名环境学者向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教授组开设《环境与市政工程实践与案例分析》课;“清华环境-富士电机环境教育与科技合作协议”签约;举办“清华—耶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干部培训项目(ESDLP)”;由日本学术振兴会和中国教育部支持,为期十年的“C ore University项目”进入第五年;环境系多名教师担任国际期刊编委。

▪由清华大学主办、环境系主持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创刊。

▪环境系代表清华大学加盟威尼斯国际大学联盟。

▪通过建设部“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评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清华水技术(系列)论坛启动,颁布《清华水业绿皮书》。

▪环境系教授长期担任全国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职务,钱易院士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郝吉明教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蒋展鹏教授现任建设部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学生“绿色协会”连续8年获清华大学学生“十佳协会”称号。

2005年:郝吉明教授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