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pptx
合集下载
建筑识图杨太生5钢筋混凝土多层与高层结构ppt课件

(a)纵向与横向框架
(b)框架计算单元
(c)横向框架
(d)纵向框架
图7-7 框架结构计算单元
(三)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1.竖向及水平荷载及作用下的内力
第七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系。设计中为简化起见,常忽略结构的空间联系,将纵向、横向 框架分别按平面框架进行分析和计算,它们分别承受纵向和横向 水平荷载。除装配式框架外,一般可将梁、柱节点看成刚性节点, 认为柱固结于基础顶面,所以框架结构多为高次超静定结构,如 图所示。
第七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纵向受力钢筋最小抗震锚固长度的选用:
一、二级抗震等级时
laE=1.15 la
三级抗震等级时
laE=1.05 la
四级抗震等级时
laE=1.0 la
上式中为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按规范要求取用。 4.钢筋的接头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钢筋接头不
宜设置在梁端和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当柱每侧主筋超过4根时,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7-1
多层与高层结构体系
高层的定义
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10层及10层以 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房屋定义为高 层建筑,2~9层的住宅建筑和高度不大于24m的其他建筑定义 为多层建筑。
建筑结构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三角形或其他形状。 ❖ 无论那一种平面,应尽量设计成规则、对称而简单的平面形
状,尽量减少因形状不规则产生结构扭转的可能性。
建筑结构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 构
1. 平面长度 L 不宜过长, 突出部分长度 l 不宜过 大
L、l 的限值 设防烈度 L / B l / Bmax l/b
6、7度 ≤6.0 ≤0.35 ≤2.0
❖ 框架结构 ❖ 剪力墙结构 ❖ 框架-剪力墙结构 ❖ 筒体结构 ❖ 框架-筒体结构
建筑结构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 构
8.2 框架结构
建筑结构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 构
一、特点及类型
❖ 框架结构:采用梁、柱等杆件刚接组成空间体系作为建筑物承重骨架 的结构。
❖ 框架结构组成:由梁、柱、节点及基础组成,节点构造十分重要 ❖ 受力特点:承受竖向荷载能力较强,承受水平荷载能力较弱
4
3
6
5
4
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最大高宽比H/B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
建6筑、结构7度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8度
8
7
构
6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最大高度(m)
结构体系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
框架
框架-剪力墙
剪
全部落地剪力墙
力 墙
部分框支剪力墙
6度 7度 8度 9度
70
60
55
45 25
140
130 120 100 50
❖ 异形柱各肢肢长,可能相等,或不相等,但提倡采用等肢异形柱。 抗震设计时宜采用等肢异形柱, 当不得不采用不等肢异形柱时,柱两肢的肢高肢厚比不宜超过1.6, 且肢厚相差不大于50mm。
建筑结构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 构
状,尽量减少因形状不规则产生结构扭转的可能性。
建筑结构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 构
1. 平面长度 L 不宜过长, 突出部分长度 l 不宜过 大
L、l 的限值 设防烈度 L / B l / Bmax l/b
6、7度 ≤6.0 ≤0.35 ≤2.0
❖ 框架结构 ❖ 剪力墙结构 ❖ 框架-剪力墙结构 ❖ 筒体结构 ❖ 框架-筒体结构
建筑结构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 构
8.2 框架结构
建筑结构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 构
一、特点及类型
❖ 框架结构:采用梁、柱等杆件刚接组成空间体系作为建筑物承重骨架 的结构。
❖ 框架结构组成:由梁、柱、节点及基础组成,节点构造十分重要 ❖ 受力特点:承受竖向荷载能力较强,承受水平荷载能力较弱
4
3
6
5
4
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最大高宽比H/B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
建6筑、结构7度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8度
8
7
构
6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最大高度(m)
结构体系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
框架
框架-剪力墙
剪
全部落地剪力墙
力 墙
部分框支剪力墙
6度 7度 8度 9度
70
60
55
45 25
140
130 120 100 50
❖ 异形柱各肢肢长,可能相等,或不相等,但提倡采用等肢异形柱。 抗震设计时宜采用等肢异形柱, 当不得不采用不等肢异形柱时,柱两肢的肢高肢厚比不宜超过1.6, 且肢厚相差不大于50mm。
建筑结构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 构
结构抗震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PPT课件

缺点是侧向刚度较小,地震时会产生较大的水 平变形,易引起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有时甚至造成 主体结构的破坏。 第1页/共77页
抗震墙
框架-抗震墙 框架房屋
第2页/共77页
纯框架结构用于12层40m以下的建筑。 (2)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剪力墙和 框架共同工作的结构体系。为克服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 各自的缺点,发挥其长处,在框架结构中设置一定数量的 剪力墙,便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第15页/共77页
3、梁柱节点的震害 节点核心区产生对角方向的斜 裂缝或交叉斜裂缝,混凝土剪碎 剥落。节点内箍筋很少或无箍筋 时,柱纵向钢筋压曲外鼓。 节点破坏将导致梁柱失去相互 之间的联系。
破坏的主要原因:1)节点两 端梁的反号弯矩,引起节点
核心区砼产生很大的剪力,使之处于剪压复合应力状态, 当主拉应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时,则出现斜裂缝,又因地 震的反复作用,出现交叉斜裂缝。
第24页/共77页
二、结构布置
1.柱网布置及规则建筑
柱网布置要简单规整,刚度分布均匀,使房屋结构具有 良好的抗震性能。常见的柱网形式有方格式和内廊式。
(1)在平面布置方面,尽可能满足局部突出的尺寸不 过大;楼电梯间不偏置;楼盖的局部开洞不过大;主要的 抗侧力结构和质量在平面内分布基本对称均匀;避免轴线 斜交等要求。
第18页/共77页
填充墙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墙体受剪承载力低,变形 能力小,墙体与框架缺乏有效的拉结,在往复变形时墙体 易发生剪切破坏和散落。
第19页/共77页
四、其他的震害
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的高大柔性建筑,当结构自振周期与 地基土卓越周期相近时,即使烈度不高,结构物的破坏程 度也较重。
建造在软弱地基土或液化土层上的框架结构,在地震时 常因地基的不均匀沉陷使上部结构倾斜甚至倒塌。
抗震墙
框架-抗震墙 框架房屋
第2页/共77页
纯框架结构用于12层40m以下的建筑。 (2)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剪力墙和 框架共同工作的结构体系。为克服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 各自的缺点,发挥其长处,在框架结构中设置一定数量的 剪力墙,便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第15页/共77页
3、梁柱节点的震害 节点核心区产生对角方向的斜 裂缝或交叉斜裂缝,混凝土剪碎 剥落。节点内箍筋很少或无箍筋 时,柱纵向钢筋压曲外鼓。 节点破坏将导致梁柱失去相互 之间的联系。
破坏的主要原因:1)节点两 端梁的反号弯矩,引起节点
核心区砼产生很大的剪力,使之处于剪压复合应力状态, 当主拉应力超过砼的抗拉强度时,则出现斜裂缝,又因地 震的反复作用,出现交叉斜裂缝。
第24页/共77页
二、结构布置
1.柱网布置及规则建筑
柱网布置要简单规整,刚度分布均匀,使房屋结构具有 良好的抗震性能。常见的柱网形式有方格式和内廊式。
(1)在平面布置方面,尽可能满足局部突出的尺寸不 过大;楼电梯间不偏置;楼盖的局部开洞不过大;主要的 抗侧力结构和质量在平面内分布基本对称均匀;避免轴线 斜交等要求。
第18页/共77页
填充墙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墙体受剪承载力低,变形 能力小,墙体与框架缺乏有效的拉结,在往复变形时墙体 易发生剪切破坏和散落。
第19页/共77页
四、其他的震害
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的高大柔性建筑,当结构自振周期与 地基土卓越周期相近时,即使烈度不高,结构物的破坏程 度也较重。
建造在软弱地基土或液化土层上的框架结构,在地震时 常因地基的不均匀沉陷使上部结构倾斜甚至倒塌。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讲义

框架-剪力墙结构
140 130 120 100
50
剪力墙结 全部落地剪力墙结构 150 140 120 100
60
构
部份框支剪力墙结构 130 120 100 80 不应采用
筒体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 筒中筒结构
160 150 130 100
70
200 180 150 120
80
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 部突出屋顶部份)。
三、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特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大,抗震性较好,具有平 面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办公楼和宾馆等公 共建筑中,框架-剪力墙体系的适用高度为15~25层,一般不宜 超过30层(如图7-3所示 )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培训 讲义(PP T38页)
第七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四、筒体结构体系
筒体体系是由剪力墙体系和框架剪力墙体系演变发展而成, 是将剪力墙或密柱框架围合成一个或多个封闭的筒体,以筒体承 受房屋的大部分或全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
筒体体系刚度大,可形成较大的内部空间且平面布置灵活, 广泛应用于写字楼等超高层公共建筑。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培训 讲义(PP T38页)
第七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培训讲义(PPT38页)
承重框架的布置方案有以下三种:
(a)
(b)
(c)
(a)横向布置方案; (b)纵向布置方案; (c)纵横向混合布置方案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培训 讲义(PP T38页)
第七章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共36页PPT

连梁的配筋构造
●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 内拉通连续配置;
●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 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lOmm,间 距不应大于200mm;
●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
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采用现浇楼板时连梁的配筋构造
剪力墙分布筋(双层)
(3)分布钢筋的连接和锚固 剪力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锚固及连接
剪力墻水平分布钢筋在墙体端部配筋连接构造
剪力墻水平分布钢筋在墙体端部配筋连接构造
●竖向分布钢筋的连接构造 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可在同一截面
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且不应小于300mm。当 分布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搭接接头。
5.剪力墙墙面和连梁开洞时构造要求 ●当剪力墙墙面开洞较小时,除了将切断的 分布钢筋集中在洞口边缘补足外,还要有所加强, 以抵抗洞口应力集中。连梁是剪力墙中的薄弱部 位,应重视连梁中开洞后加强措施。
剪力墙墙面开 有非连续小洞 口(其各边长 度小于800mm) 的配筋构造
8.4.1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
在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应适当加 密。
剪力墙的分布钢筋: ●剪力墙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0.20%,间距不应 大于300mm。对房屋顶层、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 梯间、端部山墙、纵墙的端开间剪力墙分布钢筋的配筋 率不应小0.25%,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剪力墙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且不宜大于 墙肢截面厚度的1/10。 为施工方便,竖向钢筋宜在内侧,水平钢筋宜在外 侧,并且多采用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同直径、同间距。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载——包括楼面活荷载、屋面均布活荷载。
❖ 2.风荷载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列公 式计算:
w k=βzμsμzw 0 式中: w k——风荷载标准值(kN/m2);
βz——风振系数;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9. 2. 4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 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 2.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3)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框架 上下各楼层的剪力比较均匀,梁柱的弯矩值变化 较小,使得梁柱构件规格少,有利于施工。
9. 3 剪力墙结构
9. 3. 1 剪力墙的类型、受力特点
❖ 1.整体墙 凡墙面门窗等开孔面积不超过墙面面积15
%,且孔间净距及孔洞至墙边的净距大于孔洞长 边尺寸时,可以忽略洞口的影响,按整体墙计算。 ❖ 2.小开口整体墙
如果不满足整体墙的条件,为小开口整体墙。 小开口整体墙的墙肢内力具有如下特点:
❖(3) 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角度看,建筑物向高空 延伸,可以缩小城市的平面规模,缩短城市道路和 各种公共管线的长度,从而节省城市建设与管理的 投资。
❖(4) 但高层建筑太多,太密集,也会对城市带来 热岛效应,太多的玻璃幕产生光污染。
❖(5) 在结构受力特性方面,水平荷载在高层建 筑分析和设计中起重要作用,且设计和计算均复 杂。
(5)剪力墙的长度不宜太长,总高度与长度 之比宜大于2。
(6) 剪力墙的最大间距。
9. 4. 2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
❖(1)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两种 不同的结构组成,而这两种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变 形性质是不同的。
❖(2)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由于 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在下部楼层剪力墙担大 部分剪力,而在上部框架承担剪力较纯框架多些。
❖ 1.剪力墙的数量 ❖ 2.剪力墙的布置
(1) 平面布置应遵循“均匀、分散、对称、 周边”的原则。
(2)周边是指剪力墙尽可能靠近结构外围布置, 可以加强结构的抗扭作用。
(3) 剪力墙应贯通全高,使结构上下刚度连 贯而均匀。门窗洞口应尽量做到上下对齐,大小相 同。
(4) 剪力墙布置的位置。
剪力墙宜布置在竖向荷载较大处、平面形 状变化处、楼电梯间处。
(4) 为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的厚度应按阶 段变化,每次厚度减小宜为50~100mm。 厚度变化时宜两侧同时内收。
(5) 剪力墙洞口宜上下对齐,并列布置,这 样传力直接,受力明确。
9. 3. 3 剪力墙的构造要求
❖ 1.剪力墙的数量 ❖ 2.剪力墙厚度
9.4 框架—剪力墙结构
9. 4. 1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
❖ 4.筒体结构 ❖ 5.各种结构体系适用的最大高度和适用高度范围
9.2 框架结构
9. 2. 1 结构布置
❖ 1.柱网布置
❖ 2.框架结构承重体系 (1) 横向承重体系 (2) 纵向承重体系 (3) 混合承重体系
❖ 3.框架结构房屋变形缝的设置 变形缝分为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三种。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考虑设置沉降缝: 1) 土质条件变化较大处; 2) 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处; 3) 房屋平面形状变化的凹角处; 4) 房屋高度、重量、刚度有较大变化处; 5) 新建部分与原有建筑结合处。
9. 1. 2 高层建筑结构分类
❖ 高层建筑按照材料来分,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 结构和混合结构。
❖ 钢筋混凝土造价低,材料防火性好;刚度大,侧 移小,而且可塑性好,容易满足建筑造型的要求。
❖ 钢材强度高,韧性大,易于加工。 ❖ 混合结构有两种组合方式:
① 结构构件采用钢骨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构件。 ② 部分抗侧力结构用钢构件,另一部分采用钢筋 混凝土构件。
(1) 正应力在整个截面上基本上是直线分 布的,局部弯矩不超过整体弯矩的15%;
(2) 在大部分楼层上,墙肢弯矩不应有反 弯点。
❖ 3.双肢剪力墙和多肢剪力墙 开有一排较大洞口的剪力墙叫双肢剪力墙,
开有开有更大一些规则洞口的剪力墙,称为壁式
框架。由于连梁刚度很大,而墙肢刚度较弱,已 接近框架的受力特性。
9. 1. 3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 1.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
接组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它是由水平承 重构件(各层的楼盖即梁、板)和竖向承重构件 (柱)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 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需要时可用隔断分隔成小 房间,或拆除隔断改成大房间。
9. 2. 2 框架结构梁、柱的截面尺寸及 计算简图
❖ 1.梁、柱截面尺寸
❖ 2.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框架结构房屋是由横向和纵向框架组成的空
间结构,通常近似地按两个方向的平面框架分别 计算,计算简图用梁、柱的轴线表示,柱轴线取 各自的形心线。
9. 2. 3 框架结构荷载
❖ 1.竖向荷载
竖向荷载包括恒载——梁、板、柱自重和构造 做法自重。
❖ 2.剪力墙结构
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竖向荷载和 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在这种结构 体系中,墙体同时也作为维护及房间分隔构件。
❖ 3.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的 结构;若两个方向的剪力墙围成筒体(如电梯间、 电梯间和竖向管道的通道),就形成框架—筒体 结构,二者统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9. 3. 2 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布置
❖ 1.平面布置
矩形、L形和T形平面时,剪力墙沿两个正 交的主轴方向布置。
❖ 2.竖向布置
(1) 剪力墙应在整个建筑的竖向延续,中间 楼层不应中断。剪力墙部连续会造成刚度突变, 对抗震不利。
(2) 顶层取消部分剪力墙时,其余剪力墙应 在构造上予以加强。
(3) 底层取消部分剪力墙时应设置转换层。
LOGO
多层与高层钢筋 混凝土建筑结构
9.1 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9. 1. 1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1) 在相同的建筑场地中,建造高层建筑可以获 得更多的建筑面积,可以解决城市用地紧张和地价 高涨的问题。
❖(2) 在建筑面积与建筑场地面积相同比值的情况 下,建造高层建筑比多层能提供更多的空闲地面, 作为绿地和休息场地,美化环境。
❖ 2.风荷载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列公 式计算:
w k=βzμsμzw 0 式中: w k——风荷载标准值(kN/m2);
βz——风振系数;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9. 2. 4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 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 2.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3)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框架 上下各楼层的剪力比较均匀,梁柱的弯矩值变化 较小,使得梁柱构件规格少,有利于施工。
9. 3 剪力墙结构
9. 3. 1 剪力墙的类型、受力特点
❖ 1.整体墙 凡墙面门窗等开孔面积不超过墙面面积15
%,且孔间净距及孔洞至墙边的净距大于孔洞长 边尺寸时,可以忽略洞口的影响,按整体墙计算。 ❖ 2.小开口整体墙
如果不满足整体墙的条件,为小开口整体墙。 小开口整体墙的墙肢内力具有如下特点:
❖(3) 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角度看,建筑物向高空 延伸,可以缩小城市的平面规模,缩短城市道路和 各种公共管线的长度,从而节省城市建设与管理的 投资。
❖(4) 但高层建筑太多,太密集,也会对城市带来 热岛效应,太多的玻璃幕产生光污染。
❖(5) 在结构受力特性方面,水平荷载在高层建 筑分析和设计中起重要作用,且设计和计算均复 杂。
(5)剪力墙的长度不宜太长,总高度与长度 之比宜大于2。
(6) 剪力墙的最大间距。
9. 4. 2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
❖(1)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两种 不同的结构组成,而这两种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变 形性质是不同的。
❖(2)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由于 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在下部楼层剪力墙担大 部分剪力,而在上部框架承担剪力较纯框架多些。
❖ 1.剪力墙的数量 ❖ 2.剪力墙的布置
(1) 平面布置应遵循“均匀、分散、对称、 周边”的原则。
(2)周边是指剪力墙尽可能靠近结构外围布置, 可以加强结构的抗扭作用。
(3) 剪力墙应贯通全高,使结构上下刚度连 贯而均匀。门窗洞口应尽量做到上下对齐,大小相 同。
(4) 剪力墙布置的位置。
剪力墙宜布置在竖向荷载较大处、平面形 状变化处、楼电梯间处。
(4) 为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的厚度应按阶 段变化,每次厚度减小宜为50~100mm。 厚度变化时宜两侧同时内收。
(5) 剪力墙洞口宜上下对齐,并列布置,这 样传力直接,受力明确。
9. 3. 3 剪力墙的构造要求
❖ 1.剪力墙的数量 ❖ 2.剪力墙厚度
9.4 框架—剪力墙结构
9. 4. 1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
❖ 4.筒体结构 ❖ 5.各种结构体系适用的最大高度和适用高度范围
9.2 框架结构
9. 2. 1 结构布置
❖ 1.柱网布置
❖ 2.框架结构承重体系 (1) 横向承重体系 (2) 纵向承重体系 (3) 混合承重体系
❖ 3.框架结构房屋变形缝的设置 变形缝分为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三种。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考虑设置沉降缝: 1) 土质条件变化较大处; 2) 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处; 3) 房屋平面形状变化的凹角处; 4) 房屋高度、重量、刚度有较大变化处; 5) 新建部分与原有建筑结合处。
9. 1. 2 高层建筑结构分类
❖ 高层建筑按照材料来分,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 结构和混合结构。
❖ 钢筋混凝土造价低,材料防火性好;刚度大,侧 移小,而且可塑性好,容易满足建筑造型的要求。
❖ 钢材强度高,韧性大,易于加工。 ❖ 混合结构有两种组合方式:
① 结构构件采用钢骨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构件。 ② 部分抗侧力结构用钢构件,另一部分采用钢筋 混凝土构件。
(1) 正应力在整个截面上基本上是直线分 布的,局部弯矩不超过整体弯矩的15%;
(2) 在大部分楼层上,墙肢弯矩不应有反 弯点。
❖ 3.双肢剪力墙和多肢剪力墙 开有一排较大洞口的剪力墙叫双肢剪力墙,
开有开有更大一些规则洞口的剪力墙,称为壁式
框架。由于连梁刚度很大,而墙肢刚度较弱,已 接近框架的受力特性。
9. 1. 3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 1.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
接组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它是由水平承 重构件(各层的楼盖即梁、板)和竖向承重构件 (柱)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 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需要时可用隔断分隔成小 房间,或拆除隔断改成大房间。
9. 2. 2 框架结构梁、柱的截面尺寸及 计算简图
❖ 1.梁、柱截面尺寸
❖ 2.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框架结构房屋是由横向和纵向框架组成的空
间结构,通常近似地按两个方向的平面框架分别 计算,计算简图用梁、柱的轴线表示,柱轴线取 各自的形心线。
9. 2. 3 框架结构荷载
❖ 1.竖向荷载
竖向荷载包括恒载——梁、板、柱自重和构造 做法自重。
❖ 2.剪力墙结构
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竖向荷载和 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在这种结构 体系中,墙体同时也作为维护及房间分隔构件。
❖ 3.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的 结构;若两个方向的剪力墙围成筒体(如电梯间、 电梯间和竖向管道的通道),就形成框架—筒体 结构,二者统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9. 3. 2 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布置
❖ 1.平面布置
矩形、L形和T形平面时,剪力墙沿两个正 交的主轴方向布置。
❖ 2.竖向布置
(1) 剪力墙应在整个建筑的竖向延续,中间 楼层不应中断。剪力墙部连续会造成刚度突变, 对抗震不利。
(2) 顶层取消部分剪力墙时,其余剪力墙应 在构造上予以加强。
(3) 底层取消部分剪力墙时应设置转换层。
LOGO
多层与高层钢筋 混凝土建筑结构
9.1 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9. 1. 1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1) 在相同的建筑场地中,建造高层建筑可以获 得更多的建筑面积,可以解决城市用地紧张和地价 高涨的问题。
❖(2) 在建筑面积与建筑场地面积相同比值的情况 下,建造高层建筑比多层能提供更多的空闲地面, 作为绿地和休息场地,美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