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汉代辞赋
第三章 汉代辞赋

汉代辞赋
辞和赋各是一种文体;辞发端于春秋战国,主要作者 有屈原、宋玉等,其格式是长短句,以八字句、四字 句为主,押韵;赋兴起于汉代,代表人物有贾宜、枚 乘、司马相如等,讲究对仗。有时辞赋是一种文体的 通称。
汉代辞赋受楚文化的影响,充满了浪漫的精神。 汉赋的大一统的产物,有着明显的时代感和浓厚的政
在结构上,《七发》用了层次分明的七个大段各叙一事,移步换形,层层逼进,最后显示主旨, 有中心,有层次,有变化,不像后来一般大赋那样流于平直呆板。
枚乘《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后来沿袭《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 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王粲《七释》、曹植《七启》、陆机《七徵》、张协《七命》 等等。
散体大赋普遍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作品篇幅巨大,文字排铺 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从形式上来说,它更像散文,直 接继承了先秦散文。
散体大赋的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 张衡《两京赋》等。
一、西汉前期
枚乘(?~前140),字叔,西汉 辞赋家。汉族,古淮阴(今江苏 淮安市西南)人 。枚乘因再七 国叛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 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 篇”。
作品的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
《七发》的艺术特色是用铺张、夸饰的手法来穷形尽相地描写事物,语汇丰富,词藻华美,结构 宏阔,富于气势。刘勰说:“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文心雕 龙·杂文》)
《七发》体制和描写手法虽已具后来散体大赋的特点,但却不像后来一般大赋那样堆叠奇字俪句, 而是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对事物做逼真的描摹。如赋中写江涛的一段,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 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江涛汹涌的情状,如:“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 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者,飘飘焉 如轻车之勒兵。”再如赋中用夸张、渲染的手法表现音乐的动听,用音节铿锵的语句写威武雄壮 的校猎场面,也都颇为出色。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1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汉代辞赋

汉代辞赋概说
汉代立国之后,社会由战乱转为安定,农 业获得稳定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 随的,是文化事业和文学艺术再度繁荣。 汉代君臣多为楚地人,他们在将自己的喜 怒哀乐之情和审美感受付诸文学时,便自觉 不自觉地采用了《楚辞》所代表的文学样式, 从而创造出汉代文坛独具风貌的赋。中国文 学发展中一段辉煌的历史便由此展开了。
二、汉赋的概念及形式 赋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 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 赋颂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 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 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它既有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整饬的特点, 又有散文句型自由,无严格格律限制的特点。 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它包括骚体 赋、汉大赋和小赋(抒情小赋),但典型的 汉赋是大赋。
二、枚乘和“七体” 汉初为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刘氏集团先 后消灭了具有实力的异姓诸侯,而广建同姓 诸侯。这些刘氏宗亲不具备秦以前诸侯那样 独立王国的地位,却也具有相当强大的势力。 大国诸侯多礼贤下士,延揽人材。当时诸侯 国的宾客除在政治、邦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 用之外,更多的人则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学方 面。 给予汉初文学发展以巨大推动力的人首 推梁孝王刘武。孝王广筑苑囿,招延四方豪 杰、文士。一时俊逸之士如枚乘、公孙诡、 邹阳、严忌、羊胜等从孝王游于梁园,形成 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 梁客皆善于创作史155)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乎哀哉,逢时 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 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 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 为銛。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 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 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 生,独离此咎兮。
第三节 东汉辞赋

(二)创作宗旨的变化
东汉前期的赋出现了大量的从正面宣扬儒家统治 思想和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内容; 思想和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内容;又较多地反映了作 者自身的生活内容和人生情怀。 者自身的生活内容和人生情怀。 东汉中后期的辞赋, 东汉中后期的辞赋,比较前一时期又发生了重大 的转变。充斥于东汉前期辞赋中歌功颂德的内容几乎 的转变。 一扫而空,阐发儒教思想的成分也明显减少。 一扫而空,阐发儒教思想的成分也明显减少。另一方 社会现实的黑暗以及统治集团所采取的“党锢” 面,社会现实的黑暗以及统治集团所采取的“党锢” 等高压政策,使士人普遍受到压抑。物不得其平则鸣, 等高压政策,使士人普遍受到压抑。物不得其平则鸣, 他们越来越多地运用赋这种文学样式抒发自己的不平。 他们越来越多地运用赋这种文学样式抒发自己的不平。
表述人生志向的以抒情为主的述志赋, 表述人生志向的以抒情为主的述志赋,如 东汉前期崔篆的《慰志赋》 冯衍的《 东汉前期崔篆的《慰志赋》、冯衍的《显志 班固的《幽通赋》 东汉中、 赋》、班固的《幽通赋》,东汉中、后期张衡 思玄赋》 归田赋》 赵壹的《 的《思玄赋》、《归田赋》,赵壹的《穷鸟 刺世疾邪赋》 赋》、《刺世疾邪赋》等。 • 京都赋 杜笃《论都赋》 傅毅有《 京都赋,杜笃《论都赋》,傅毅有《洛都 》、《反都赋》,崔骃有 历都赋》。 反都赋》,崔骃有《 》。在东 赋》、《反都赋》,崔骃有《历都赋》。在东 汉前期的京都赋中,则以班固之作最为著名。 汉前期的京都赋中,则以班固之作最为著名。 以后东汉中期张衡的《二京赋》、 》、西晋时左思 以后东汉中期张衡的《二京赋》、西晋时左思 三都赋》,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 》,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 的《三都赋》,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 •
(2)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其中关于建筑物上彩绘的描写尤为出色, 其中关于建筑物上彩绘的描写尤为出色,如写 天花板的画是“圆渊方井,反植荷蕖” 天花板的画是“圆渊方井,反植荷蕖”,窗棂上 的画是“玉女窥窗而下视” 椽上的画是“ 的画是“玉女窥窗而下视”,椽上的画是“猿狖 攀椽而相追” 攀椽而相追” 。 (3)马融的《长笛赋》 )马融的《长笛赋》
汉代辞赋的名词解释

汉代辞赋的名词解释汉代辞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品种之一,承袭了先秦辞赋的优点,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手法。
这篇文章将探讨和解释汉代辞赋中一些重要的名词和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1. 反诗在汉代辞赋中,反诗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它通过借鉴诗歌的形式和技巧,却又有意避开诗歌的严格要求和规范,创作出具有辞赋特点的作品。
反诗常常以长篇为主,情感丰富,表达深刻,内容广泛,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
例如,在《东篱乐府歌辞》中,辞赋作家们通过反诗的形式,揭示出农民阶级的悲苦命运,借以引起社会的关注。
2. 叹歌叹歌是一种汉代辞赋中的典型形式,通常以抒发哀思、吐露心声为主要内容。
它以辞章、辞章之间的对话形式来展示思想和情感,使得作品充满了悲愤和哀怨。
叹歌常常通过描写生活中的伤感情节,抒发个人的思念与痛苦,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苦闷。
当时的辞赋作家们通过叹歌这一形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例如,《九泉赋》是汉代辞赋中一篇著名的叹歌作品,以描写死后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3. 抒怀抒怀是汉代辞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写作方式。
它通过抒发个人的感情和情绪,表达对于时代和社会的看法。
这种写作方式常常通过感慨万物、抒发心声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辞赋作品中的抒怀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等方式来达到抒怀的效果。
例如,《白马篇》以写白马的形象来引发读者对社会现状的思索,并抒发了个人的愤懑之情。
4. 咏物咏物是汉代辞赋中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通过对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描写和赞美,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汉代的辞赋中,咏物常常表达了辞赋作家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以《蜀道难赋》为例,辞赋作者通过咏史咏物的方式,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伟大成就,同时展示了对蜀道的险峻和艰难的描写。
5. 平仄平仄是汉代辞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诗句中音节的长短和声调的升降变化。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秦汉文学之四:汉代辞赋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秦汉文学之四:汉代辞赋中国秦汉文学之四:汉代辞赋辞赋是两汉400 年间最流行的一种文学形式。
西汉初期,是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过渡时期,辞赋以抒情为主,其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
汉武帝时代是辞赋最兴盛的时代,辞赋内容广阔、辞彩富丽、体制宏大,因此成了文苑的宠儿,共有赋400 余篇。
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
此外,还有朱买臣、东方朔、枚皋等。
西汉末年,较有成就的辞赋家是扬雄。
东汉时期,散体大赋呈日益僵死的趋势,抒情小赋逐渐发展起来。
抒情小赋文字清新,体制短小,表现了汉赋晚期的重大变化。
其代表人物有张衡、蔡邕、赵壹等。
1.枚乘枚乘(公元——公元前140 年),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
西汉著名的辞赋家。
他生活在文景时代,初为吴王刘濞郎中,曾上书谏阻吴王谋反,未被采纳,遂投奔梁孝王,为梁孝王门客。
后来吴王发动叛乱,他又上书劝谏。
因此知名当世。
景帝召拜他为弘农都尉。
后来以病辞官,复游于梁。
" 梁客皆善辞赋,乘尤高"。
梁孝王死后,他回到老家淮阴。
汉武帝即位后,慕其文名,以安车蒲轮征其入京,卒于道中。
《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9 篇,今存《柳赋》、《菟园赋》、《七发》3 篇。
前两篇后人多怀疑是伪作。
《七发》比较可靠,它是标志汉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七发》是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说七事以启发太子。
作者铺写了8 段文字。
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序,叙述楚太子得病的缘由,指出楚太子的病根是腐化懒惰:" 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 这些话切中贵族子弟的要害,批判色彩非常鲜明。
以下7 段是吴客用7 种办法来启发楚太子,为他治病。
前6种办法分别是描述美妙的音乐、丰盛的饮食、排场的车马、宏深的宫苑、壮阔的田猎和舒心的观涛。
一问一答,逐段铺陈,一步步启发太子,诱导他改变生活方式。
结果太子都以病推辞。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汉代辞赋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汉代辞赋第三章汉代辞赋理解:①汉赋发展脉络。
整个汉代辞赋创作的两条线索:一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持续;二是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
(整个汉代辞赋,就是沿着骚体赋和汉大赋这两条线索发展。
)②汉赋溯源。
赋是一种特殊文体,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很多特点,是诗、文的综合体。
《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孕育赋的源泉。
特别是楚辞和先秦(尤其纵横家)散文,它们抒情、说理比物连类、夸饰铺排、惊采绝艳的表现特色,往往设为主客辩难的体式,都成为汉赋模式化的表现特征。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简单使用:①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是汉代第一位卓有成就的辞赋作家。
他的骚体赋作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与楚辞有明显的承继关系。
如《吊屈原赋》。
二、在表现方法方面,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如《旱云赋》(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深切怀抱)。
总之,贾谊的辞作,把创作的根柢牢牢植入时代、政治和人生之中,抒发真切的感受,言说真诚的志愿,情浓意真。
他承继了屈原的创作精神,又溶入时代新的内涵。
在艺术表现上,则比较质朴少致。
其作品的形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
②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枚乘对汉代辞赋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今存赋作《七发》、《梁王菟园赋》和《柳赋》三篇,标志着他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
《七发》在以下几方面体现了汉大赋的基本特点: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
如“曲江观涛”一段摹写江涛的汹涌澎湃,铺叙夸饰,排比譬喻,富丽而细致。
二、完全失去了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
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语趋向繁难和华丽,不同于贾谊的质朴无华。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两汉辞赋课件

4.审美价值与讽谏之意的矛盾。
《七发》的地位与影响
《七发》首创主客问答体----七体,虚 实结合的形式,也给后人以模仿,故而 形成赋体文章的“七体”,开汉赋长篇 巨制的先河。后有不少仿作,如傅毅 《七激》、张衡《七辩》 、张协《七 命》、曹植《七启》、左思《七讽》等, 形成一种新的辞赋体裁,但没有一篇仿 作可与《七发》比美。
第三章 两汉辞赋
赋的概念与分类 汉赋的主要特点
司 马 相 如
贾谊像
关于汉赋
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的文体,是 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是诗歌的 散文化和散文的诗歌化。
赋既有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整饬的特点, 又有散文句型自由,无严格的格律限制 的特点。兼具诗歌与散文的表现功能, 是两者的综合性文体。赋源于古诗,奠 基于楚辞,形成和兴盛于两汉。
《子虚赋》通过楚国之子虚先生讲述 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及楚国,极力铺 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云梦不过是 其后花园之小小一角,奇花名草、珍 禽异兽,说在期间。乌有先生不服, 便以齐之大海名山、异方殊类,傲视 子虚。总的来看都是张扬本国风采、 帝王气象,有雄伟壮丽的场面描写, 也有生动形象的议论说理。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艺术上最大特点是其抒情性。语言生动洗 练,概括力强。善用比兴,意蕴丰厚。
3.语言因以表达哲理为主,所以显得凝炼精警。 形式上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也有散文化的 倾向,标志着向汉大赋的过渡。
枚乘的“七体”赋
枚乘像
汉人生活图
枚乘的“七体”赋《七发》分析
《七发》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托楚太 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以互相问答的形式 构成八段文字。首段为序,借吴客之口,分 析了楚太子患病的缘由:贪逸享乐、荒淫奢 侈的宫廷生活所造成,指出这种病非药灸所 能治,唯有“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汉赋的发展过程
汉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形成、 形成、 形成 兴盛、衰微三个阶段。 兴盛、衰微 根据时代和赋的体式,汉代 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新体大 骚体赋、 骚体赋 抒情小赋三类。 赋、抒情小赋
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 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 形成期。 是汉赋的形成期 是汉赋的形成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骚体赋 骚体赋, 这个时期主要是骚体赋,代表赋作家是 贾谊。 贾谊。骚赋指的是模仿楚辞而写的一种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抒情, 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抒情,形式上 与楚辞没多大差别,也用带“ 与楚辞没多大差别,也用带“兮”的语 贾谊的《吊屈原赋》 鵩鸟赋》 句。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 及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及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骚体赋上承 楚辞,下启西汉中期的新体大赋。 楚辞,下启西汉中期的新体大赋。
(3) 在结构上 ,《 七发 》 用了层次分明的七个大 在结构上, 七发》
段各叙一事, 移步换形, 层层逼进, 段各叙一事 , 移步换形 , 层层逼进 , 最后显 示主旨,有中心,有层次,有变化, 示主旨,有中心,有层次,有变化,不象后来 一般大赋那样流于平直呆板。 一般大赋那样流于平直呆板。 后来沿袭《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 后来沿袭《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如 傅毅《七激》 张衡《七辩》等等。 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等等。因此在 赋史上,“七”成为一种专体。 赋史上, 成为一种专体。
第三节
司马相如及其《子虚赋》 司马相如及其《子虚赋》、 上林赋》 《上林赋》
大赋的特点: 一、大赋的特点: 司马相如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家。 司马相如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大赋代表汉赋 的最高成就,是汉赋的主流。概括地说, 的最高成就,是汉赋的主流。概括地说,它的特点 是: 规模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 1、规模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言 以上; 以上; 手法内容上,极度地铺张扬厉,用夸张的手法, 2、手法内容上,极度地铺张扬厉,用夸张的手法, 富丽的词藻,侧重铺叙描写京都、宫苑、宫殿、 富丽的词藻,侧重铺叙描写京都、宫苑、宫殿、山 川等壮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政治、军事、 川等壮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政治、军事、射 猎等生活; 猎等生活;
三、汉赋(大赋)的美学特征: 汉赋(大赋)的美学特征:
繁富靡丽是汉大赋美学风貌的主要特征。 繁富靡丽是汉大赋美学风貌的主要特征。
扬雄《 法言. 吾子》 诗人之赋丽以则” 扬雄 《 法言 . 吾子 》 : “ 诗人之赋丽以则 ” ; 辞人之赋丽以淫” “辞人之赋丽以淫”。 班固《汉书》: “ 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必推 班固《 汉书》 雄以为赋者, 将以风也, 类而言,极丽密之辞,闳侈钜衍, 类而言 , 极丽密之辞 , 闳侈钜衍 , 竞于使人不能 加也,既乃归之于正,然览者已过矣” 加也 , 既乃归之于正 , 然览者已过矣 ” ( 《 扬雄 传》) 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 “ 其后宋玉 、 唐勒 , 汉兴枚乘 、 司马相如 , 下及 扬子云, 竞为侈丽闳衍之词, 没其讽喻之义” 扬子云 , 竞为侈丽闳衍之词 , 没其讽喻之义 ” 艺文志》 (《艺文志》)
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由宋玉和荀子首创的。 宋玉学习屈原的辞赋,创作了《神女赋》、 《高唐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 等赋体作品。 在内容 内容上,由侧重抒情转为侧重咏物叙事, 内容 并且开“微讽”先河; 手法和形式上,写景状物比屈原作品更加 手法和形式 夸张,词藻更为华美,又设为问答,韵文与 散文兼行,已初具汉赋的规模,为汉赋奠定 了基础。荀子作有《赋篇》,形式上设为一 问一答。这些都为汉赋作了必要的准备。
“上(汉宣帝)曰,‘辞赋大者与古诗同 汉宣帝) 小者辩丽可喜’” ’”( 王褒传》 义,小者辩丽可喜’”(《王褒传》)。 王充《论衡.定贤篇》 以敏于赋颂, 王充《论衡.定贤篇》: “以敏于赋颂, 为弘丽之文为贤乎? 则夫司马长卿、 为弘丽之文为贤乎 ? 则夫司马长卿 、 扬子 云是也。 文丽而务巨, 言眇而趋深, 云是也 。 文丽而务巨 , 言眇而趋深 , 然而 不能处定是非、辨然否之实” 不能处定是非、辨然否之实”。 左思《三都赋序》 夫玉卮无当, 左思《三都赋序》:“夫玉卮无当,虽宝 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丽辞雅义”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丽辞雅义”。
第三章
汉代辞赋
【教学设想】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主流和标志。 教学设想】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主流和标志。 作品之多、作家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作品之多、作家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但由于 时代久远,语言的隔阂,今人读起来障碍很 时代久远,语言的隔阂, 本章的学习,要了解汉赋的产生、 大。本章的学习,要了解汉赋的产生、发展 情况;了解汉赋的特征; 情况;了解汉赋的特征;介绍和评价汉赋的 代表作家作品以及它们的时代意义。对作品, 代表作家作品以及它们的时代意义。对作品, 重点讲读张衡的《归田赋》 赵壹的《 重点讲读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 疾邪赋》 对大赋作品, 疾邪赋》等,对大赋作品,只选讲一些重点 片断,借以了解其思想和艺术及大赋的特点。 片断,借以了解其思想和艺术及大赋的特点。
在内容方面,贾谊赋继承了《离骚》的怨刺 传统,抒写朝廷忠奸不分,贤人失志;在句 型的运用方面,也大抵保留了楚辞于整饬中 见变化,情与辞相宛转的特点。此后写作骚 体赋的有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班婕妤 (yú)的《自悼赋》、刘向的《九叹》、王 逸的《九思》等。
二、枚乘及其《七发》: 枚乘及其《七发》 汉初,以梁孝王刘武为中心形成一个梁园 园 文学群体(梁园,汉代梁孝王刘武所造。也 文学群体 叫“梁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梁孝王 好宾客,当时司马相如、枚乘等辞赋家皆曾 受邀居于其中,因而有名。),有枚乘、公 孙诡、邹阳、严忌、羊胜等作家,给汉初文 学以巨大推动。枚乘 。枚乘是粱园文学群体的杰出 代表,其赋体作品以《七发》最为著名。 《七发》
从东汉中叶到汉末的一百多年间, 是汉赋的转变、衰落期 转变、 转变 衰落期。由大赋 转变为抒情小赋 抒情小赋,张衡的《归田 抒情小赋 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蔡 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 疾邪赋》、《穷鸟赋》等。
第二节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一、贾谊骚体赋: 贾谊骚体赋: 汉初,上层社会崇尚 楚文化,影响到文人, 便产生了祖述屈原作 品的骚体赋。贾谊是 骚体赋的代表作家。 其代表作是《吊屈原 赋》、《鵩鸟赋》。
主旨上,既美且刺, 3、主旨上,既美且刺,一方面大力宣扬大汉帝国 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的功德;一方面又对帝王 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的功德; 政治上的过失、生活上的奢侈进行讽刺和劝谏, 政治上的过失、生活上的奢侈进行讽刺和劝谏,客 观上却形成了“劝百讽一”的效果。 观上却形成了“劝百讽一”的效果。 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 4、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一般有三 个部分组成:开头是序, 个部分组成:开头是序,通常是赋中人物的简单对 交代出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 话,交代出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中 间部分是正文,主客双方彼此夸耀和辩难; 间部分是正文,主客双方彼此夸耀和辩难;结尾往 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告终,揭示出讽谏意。 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告终,揭示出讽谏意。 用韵和语言上,韵散相间, 5、用韵和语言上,韵散相间,开头的序一般用散 文体;中间的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 文体;中间的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 语言句式上,以四、六言为主,杂以三、五言。 语言句式上,以四、六言为主,杂以三、五言。
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 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 是汉赋的兴盛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新体 兴盛期, 是汉赋的兴盛期,这个时期主要是新体 大赋,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东 大赋,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 方朔、王褒、扬雄、班固、张衡等。 方朔、王褒、扬雄、班固、张衡等。西 汉初枚乘的《七发》 汉初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大赋的 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上林赋》代表新体大赋的最高成就; 《上林赋》代表新体大赋的最高成就; 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班固的《两都赋》 张衡的《二京赋》 是东汉新体大赋的两篇力作。 是东汉新体大赋的两篇力作。
汉赋的起源、 第一节 : 赋的起源: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讲究押韵、对仗和形式的整饬;又像 散文,句型自由,可骈可散。汉赋的文 体来源是多方面的。
“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文心雕 龙·诠赋》说:“赋,铺也。”朱熹《诗集 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文心雕龙·诠赋》说:“赋也者,受命于 诗人,拓宇于楚辞也。”就是说,赋是由 《诗经》和《楚辞》发展而来的。《诗经》 中使用的“敷(铺)陈其事”的表现手法, 《楚辞》特别是《离骚》的较长的篇幅、华 美的词藻、局部设为问答(与灵氛、巫咸的 问答)以及宋玉赋中的铺排等都是赋的主要 来源; 另外,《战国策》的铺排手法(以《苏秦 始将连横》为例)也是其来源之一。
鲁迅在其《汉文学史纲要》 鲁迅在其《汉文学史纲要》:“(相 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 如)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 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 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与当时甚不 ……制作虽甚迟缓 而不失故辙, 制作虽甚迟缓, 同。……制作虽甚迟缓,而不失故辙, 自虑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 自虑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
司马相如在赋史上的地位: 司马相如在赋史上的地位:
司马相如是汉代辞赋最重要的作家。 司马相如是汉代辞赋最重要的作家。 扬雄: 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也! 扬雄:“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也!”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 子虚》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子虚》、《上 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 林》,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 流动,长沙有其意而无其材, 流动,长沙有其意而无其材,班(固)张(衡) 有其材而无其笔, 扬雄) 潘(岳)有其材而无其笔,子云(扬雄)有其笔 而不得其精神流动之处。 而不得其精神流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