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汉代辞赋

合集下载

2015年湖北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两汉辞赋

2015年湖北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两汉辞赋

湖北最大考试门户站.及时更新湖北各类考试资讯。

2015年湖北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两汉辞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两汉辞赋的主要作家作品。

学习要求:①熟知两汉辞赋创作始终存在两种文体类型;②理解并掌握两汉辞赋的发展演变;③重点掌握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刘歆、王褒、张衡、赵壹、祢衡的辞赋创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理解:①两汉辞赋的发展脉络;②汉赋文体渊源。

(一)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理解:①西汉初期辞赋创作概况;②“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的创作特点。

应用:①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②枚乘《七发》的创作特点及其开创大赋体式的贡献;③比较贾谊、枚乘赋作的特点,把握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二)司马相如、扬雄与汉大赋的勃兴识记:①司马相如的生平及其辞赋篇目;②扬雄的生平及其赋作。

应用:①《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②《长门赋》的艺术特点;⑧《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④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及其贡献。

(三)谣汉中后期的其他辞赋创作识记:①纪行赋;②咏物赋。

理解:①汉武帝《李夫人赋》的艺术特点;②班婕好《自悼赋》的艺术特点;③东方朔《答客难》、《非有先生论》;④司马迁《悲士不遇赋》;⑤孔臧《杨柳赋》、《蓼虫赋》。

应用:①刘歆《遂初赋》的艺术特点及其贡献;②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四)东汉辞赋的发展演变识记:①京都赋;②抒情小赋。

理解:①东汉辞赋创作大势;②班彪《北征赋》;③冯衍《显志赋》;④蔡岜《述行赋》;⑤班固《两都赋》。

应用:①赵壹赋的创作特点;②祢衡《鹦鹉赋》的艺术特点;③张衡的赋创作及其在赋史上的地位。

更多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请进湖北自考网(/)查询;。

汉代辞赋的名词解释

汉代辞赋的名词解释

汉代辞赋的名词解释汉代辞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品种之一,承袭了先秦辞赋的优点,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手法。

这篇文章将探讨和解释汉代辞赋中一些重要的名词和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1. 反诗在汉代辞赋中,反诗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它通过借鉴诗歌的形式和技巧,却又有意避开诗歌的严格要求和规范,创作出具有辞赋特点的作品。

反诗常常以长篇为主,情感丰富,表达深刻,内容广泛,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

例如,在《东篱乐府歌辞》中,辞赋作家们通过反诗的形式,揭示出农民阶级的悲苦命运,借以引起社会的关注。

2. 叹歌叹歌是一种汉代辞赋中的典型形式,通常以抒发哀思、吐露心声为主要内容。

它以辞章、辞章之间的对话形式来展示思想和情感,使得作品充满了悲愤和哀怨。

叹歌常常通过描写生活中的伤感情节,抒发个人的思念与痛苦,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苦闷。

当时的辞赋作家们通过叹歌这一形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例如,《九泉赋》是汉代辞赋中一篇著名的叹歌作品,以描写死后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3. 抒怀抒怀是汉代辞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写作方式。

它通过抒发个人的感情和情绪,表达对于时代和社会的看法。

这种写作方式常常通过感慨万物、抒发心声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辞赋作品中的抒怀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等方式来达到抒怀的效果。

例如,《白马篇》以写白马的形象来引发读者对社会现状的思索,并抒发了个人的愤懑之情。

4. 咏物咏物是汉代辞赋中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通过对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描写和赞美,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汉代的辞赋中,咏物常常表达了辞赋作家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以《蜀道难赋》为例,辞赋作者通过咏史咏物的方式,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伟大成就,同时展示了对蜀道的险峻和艰难的描写。

5. 平仄平仄是汉代辞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诗句中音节的长短和声调的升降变化。

第一章: 汉代辞赋

第一章: 汉代辞赋
澹而妄止。……象虎惊与龙骇。相抟据而俱兴兮,妄依俪而 时有。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若飞翔之纵横兮, 扬波怒而澎湃。云惟布而雷动兮,相积冲而破碎。或窈窕而 四塞兮,诚若雨而不坠。阴阳分而不相得兮,更为贪邪而狼 戾。终风解而雾散兮,陵迟而诸溃。或深潜而闭藏兮,争离 而并逝。廓荡荡其若涤兮,日照照而无秽。隆盛暑而无聊兮, 煎砂石而烂煟。汤风至而合热兮,群生闷满而愁愦。畎亩枯 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事兮,释其锄 耨而下泪。……念思白云,肠如结兮。终怨不雨,甚不仁兮。 布而不下,甚不信兮。白云何怨?奈何人兮。
▪ 三、汉赋的基本文体特征:
▪ 1、音律:有音节而不入乐,所谓“不歌而诵谓之 赋”;
▪ 2、体式:骈散不拘,韵否不定。类似散文、骈文、 韵文之混合;
▪ 3、风格:善于铺陈夸饰,《文心雕龙》所谓“极 声貌以穷文”;
▪ 4、结构: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便于反复渲染, 驰骋铺张;
▪ 5、功用:娱乐功用与讽谏作用并举。
三、枚乘之赋
▪ 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人(今江苏淮阴)。《七 发》(作品选p183)是枚乘的代表作,也是枚乘仅存的唯一 完整作品。
▪ 1、题旨及结构: ▪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及枚乘摛艳,首制《七发》,
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 所以戒膏梁之子也。” ▪ 《文选》李善注:“《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
猎,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上曰:“不有博弈者乎,为 之犹贤乎已!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 可喜,譬如女工有绮縠,音乐有郑卫,今世俗皆以 此娱悦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讽论鸟兽草木多 闻之观,贤于倡优博弈远矣。”顷之,擢褒为谏大 夫。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8(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8(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目录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1)第二章《诗经》 (1)第三章先秦散文 (2)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3)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4)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4)第七章两汉辞赋 (5)第八章两汉诗歌 (6)第九章建安诗歌 (6)第十章正始诗歌 (7)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7)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7)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8)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8)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9)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9)第十七章盛唐的诗人们 (10)第十八章李白 (10)第十九章杜甫 (10)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11)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11)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11)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12)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12)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13)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神话释义★★(简答题)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神话比传说产生得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古代神话★★★(简答题)简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特征。

(1)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

(2)神话中的英雄都充满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4)神话是集体创作的,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变化并成型。

节知识点名称主观题绪论《诗经》风、雅、颂含义★★(简答题)《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依据音乐的不同分类。

2、含义:(1)“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2)“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3)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4)“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名词解释)《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个多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类。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汉代辞赋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汉代辞赋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汉代辞赋第三章汉代辞赋理解:①汉赋发展脉络。

整个汉代辞赋创作的两条线索:一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持续;二是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

(整个汉代辞赋,就是沿着骚体赋和汉大赋这两条线索发展。

)②汉赋溯源。

赋是一种特殊文体,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很多特点,是诗、文的综合体。

《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孕育赋的源泉。

特别是楚辞和先秦(尤其纵横家)散文,它们抒情、说理比物连类、夸饰铺排、惊采绝艳的表现特色,往往设为主客辩难的体式,都成为汉赋模式化的表现特征。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简单使用:①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是汉代第一位卓有成就的辞赋作家。

他的骚体赋作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与楚辞有明显的承继关系。

如《吊屈原赋》。

二、在表现方法方面,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如《旱云赋》(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深切怀抱)。

总之,贾谊的辞作,把创作的根柢牢牢植入时代、政治和人生之中,抒发真切的感受,言说真诚的志愿,情浓意真。

他承继了屈原的创作精神,又溶入时代新的内涵。

在艺术表现上,则比较质朴少致。

其作品的形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

②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枚乘对汉代辞赋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今存赋作《七发》、《梁王菟园赋》和《柳赋》三篇,标志着他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

《七发》在以下几方面体现了汉大赋的基本特点: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

如“曲江观涛”一段摹写江涛的汹涌澎湃,铺叙夸饰,排比譬喻,富丽而细致。

二、完全失去了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

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语趋向繁难和华丽,不同于贾谊的质朴无华。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汉代辞赋必考知识点总结

汉代辞赋必考知识点总结

汉代辞赋必考知识点总结汉代辞赋的题材和风貌汉代辞赋的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军事、风景、爱情、家国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其中,以咏史、抒怀、颂歌和议论类为主要题材。

史咏类辞赋主要是咏史人、咏事,如《禹贡》、《九歌》等;抒怀类辞赋主要是表达诗人的情感,如《离骚》、《上邪》等;颂歌类辞赋主要是歌颂英雄和功绩,如《禹贡》、《华山颂》等;议论类辞赋主要是表达对政治、社会等问题的看法,如《十哲赋》、《循吏赋》等。

辞赋的风貌则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以雄浑豪放、浑厚细腻为主要风格。

汉代辞赋的杰出代表作品汉代辞赋有不少杰出的代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离骚》、《上邪》、《襄中君赋》、《迢迢牵牛星》等。

《离骚》由屈原所著,其气势豪迈,词藻华丽,表达了屈原的壮志豪情,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上邪》由佚名作者所著,是一首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辞赋,描绘了美丽的爱情故事,富有渲染力;《襄中君赋》由司马相如所著,以抒发对家国深情的方式,描绘了汉初风采,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辞赋作品之一;《迢迢牵牛星》由史万岁所著,以叙述美丽的爱情故事为主题,表现了辞赋的田园风光和优越的品格气质。

这些作品在汉代辞赋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辞赋的作者汉代辞赋的作者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屈原、佚名、司马相如、史万岁等。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辞赋大师,他的作品以《离骚》最为著名,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文学遗产;佚名作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辞赋作品,其中《上邪》是他的代表作;司马相如是汉代辞赋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襄中君赋》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之作;史万岁是汉代的辞赋大家之一,他的《迢迢牵牛星》具有独特的魅力,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珍品之一。

这些作者的作品在汉代辞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辞赋的艺术特点汉代辞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式上具有明显的音乐特色,辞赋中普遍采用了象征、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以求韵律优美,歌词优美,节奏感强烈,音乐性强;二是在内容上具有广泛的题材,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辞赋内容涉及政治、军事、风景、爱情、家国等各个领域,思想深刻,表现丰富;三是在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辞赋中普遍采用了气势恢宏,词藻华美,意境深远,抒发个性化情感等写作手法,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和时代特色。

汉代辞赋知识点总结

汉代辞赋知识点总结

一、汉代辞赋的发展历程汉代辞赋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西汉初期的辞赋创作,西汉中期的辞赋高峰,西汉末期的辞赋衰落以及东汉的辞赋复兴。

在西汉初期,辞赋创作以其规模小、内容浅显、形式简约为主,其中以《离骚》的创作最为著名。

而在西汉中期,辞赋达到了巅峰时期,刘向、司马相如等文人的辞赋作品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西汉末期,由于社会动荡,辞赋创作逐渐走向衰落。

而在东汉时期,随着社会秩序的恢复,辞赋文学得以复兴。

二、汉代辞赋的特点1.以叙事为主要手段:汉代辞赋以叙述为主要手段,通过叙述来展示辞赋的主题和主旨,既具有情感表达的内在张力,又富有故事的情节。

2.注重形象和意境:汉代辞赋在描绘形象和营造意境方面有独特的表现,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方式来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

3.重视对比和象征:汉代辞赋对比和象征手法的运用非常灵活,通过表现事物的对比和象征化的描绘,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讲究节奏和韵律:汉代辞赋讲究节奏和韵律的把握,通过对字句的选用、排列和运用,来增强作品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5.主题广泛:汉代辞赋的主题广泛,既有表现爱情的、描绘人物的,又有描写风景的、赞美德行的,还有抒发感慨的等等,形式丰富多样。

三、汉代辞赋的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诗文,其作者是屈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抒情辞赋。

《离骚》内容丰富、意境深邃、情感真挚、表现手法独特,被誉为中国古代抒情辞赋的楷模。

2.《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诗文,其作者是屈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抒情辞赋。

《离骚》内容丰富、意境深邃、情感真挚、表现手法独特,被誉为中国古代抒情辞赋的楷模。

3.《长门赋》:《长门赋》是司马相如创作的一篇著名辞赋,是中国古代诗文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长门赋》以秋日长门宫为背景,以汉代文人司马相如的切身之情为写作素材,表现了对长门美女蔡文姬的思念之情和对汉宫宏伟壮丽的赞美。

4.《咏怀》:《咏怀》是汉代文学家刘向的一篇著名辞赋,以抒发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事的关注为主题,以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笔记

科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秦汉文学:单项选择题:1.1.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 秦国文学可以提及的是(B)。

A. 李斯的《谏逐客书》B. 吕不韦组织其门人编撰的《吕氏春秋》C. 李斯的《之罘刻石》D.韩非的《五蠹》1.2.从文学的角度看, 《吕氏春秋》最大的成就是(A)。

A.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B.开创了集体编书的先例C.保持了战国纵横家的文风D.文风平实畅达, 不求华丽1.3. 秦代散文作家可提及者仅有(C)。

A. 吕不韦B. 韩非C. 李斯D. 苟卿1.4. 《谏逐客书》的作者是(B)。

A. 吕不韦B. 李斯C. 贾谊D. 晁错多项选择题:1.1. 下列作品属于李斯的有(BCD)。

A. 《吕氏春秋》B. 《谏逐客书》C. 《狱中上书》D. 《之采刻石》E. 《陈政事疏》1.2. 下列作品属于西汉前期政论文的有(ABCE)。

A.陆贾的《新语》B. 贾山的《至言》C. 贾谊的《治安策》D. 王充的《论衡》E. 晁错的《论贵粟疏》1.3. 下列文章属于贾谊的有(ABD)。

A.《治安策》(一名《陈政事疏》)B. 《论积贮疏》C. 《论贵粟疏》1). 《过秦论》E. 《狱中上书》1.4.西汉中后期, 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是(BE)。

A.王充B.董仲舒C.桓谭D.仲长统E.刘向名词解释题目录:1.1. 《吕氏春秋》2.1.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在史学思想及写作上有何主要不同?2.2. 简述《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2.3. 简述《吴越春秋》的内容及写作特点。

3.1.辞赋4.1. 乐府民歌4.2. 古诗十九首。

4.3. 苏李诗名词解释题答案:1.1.《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中国之前, 由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书, 成书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

《吕氏春秋》历来被视为杂家著作, 其中以儒、道、法、阴阳家思想成分更多一些。

其文章一般篇幅短小, 以事实说理, 平易畅达, 不求华丽。

从文学的角度看, 它的最大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汉代辞赋
①汉赋发展脉络。

 整个汉代辞赋创作的两条线索:一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不断;二是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

(整个汉代辞赋,就是沿着骚体赋和汉大赋这两条线索发展。

)
 ②汉赋溯源。

 赋是一种特殊文体,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点,是诗、文的综合体。

《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孕育赋的源泉。

特别是楚辞和先秦(尤其纵横家)散文,它们抒情、说理比物连类、夸饰铺排、惊采绝艳的表现特色,往往设为主客辩难的体式,都成为汉赋模式化的表现特征。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简单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