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汉代辞赋
第二章 汉代辞赋

末言与方术之士讲习天下万物至理,探索其 间精妙,太子“据几而起,霍然病已”。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
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 天下之精微……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 之乎?” 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
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音 饮 车 宫 田 观 要言 乐 食 马 苑 猎 涛 妙道
吳王不用乘策,卒見禽(擒)滅。漢既平七國 ,乘由是知名。景帝召拜乘為弘農都尉(函
谷關之關都尉)。乘久為大國上宾,與英俊
並游,得其所好,不樂郡吏,以病去官。复
游梁,梁客皆善屬辭賦,乘尤髙。孝王薨,
乘歸淮陰。武帝自為太子聞乘名,及即位,
乘年老,乃以安車蒲輪征乘,道死。
(《漢書· 賈鄒枚路傳》)
枚乘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辭賦。
写作特色
句法上,四、六言合用,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带
“兮”字调。
运用大量生动而寓意深刻的比喻和对比。
汉早期赋皆模仿楚辞,贾谊赋在体制上对屈原作品 多有借鉴。
刘熙载:“屈子之赋,贾生得其质。”
《鵩鸟赋》
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以后 所作。作者谪居长沙,有鵩鸟入其宅。贾谊以为不祥, 作《鵩鸟赋》,阐明自己对生死、祸福的达观态度。
二、枚乘和《七发》
(一)枚乘简介
枚乘字叔,淮陰人也,為吳王濞郎中(即帝王侍 從官)。吳王之初怨望謀為逆也,乘奏書諫吳王 (即《諫吳王書》)。吳王不納,乘等去而之梁, 從孝王游。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晁錯為漢定制度, 損削諸侯,吳王遂與六國謀反,舉兵西乡(向),以 誅錯為名。漢聞之,斬錯以謝諸侯。枚乘复說吳王 (即《复諫吳王書》)。
两汉文学汉代的辞赋

第二章 两汉文学第一节汉代的辞赋赋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结合,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汉赋是在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体制。
一、赋体的形成、兴盛及变化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四百年间,盛极一时。
后世常把赋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专称为“汉赋”。
作为一种文体,赋早在战国时代的后期就产生了。
从现存资料看,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是荀子。
《汉书·艺文志》记有荀子赋十篇,现流传下来的有五篇,即在今本《荀子》中《赋篇》里的《礼》《知》《云》《蚕》《针》。
此五篇赋以通俗的“隐语”铺写五种事物,以咏物为说理,实成为汉赋的直接渊源。
旧传宋玉也有赋作,但今之流传者,疑是后人之伪托。
1993年连云港出土的尹湾汉墓竹简,有一篇重要作品《神乌傅(赋)》,全篇约有664字,作于西汉后期,作者是一位受儒学熏陶很深的下层知识分子。
《神乌傅(赋)》的发现,为赋起源于民间说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参看沈颂今著《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243页,学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赋体的主要特点是所谓的铺陈写物。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这是对“诗六义”中赋的表现手法的解释。
赋、敷、铺可通假。
《诗经》中的“赋”,指不假比兴、直接表现事物的时空状态的艺术手法。
《诠赋》篇又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这两段话说明:一、赋,溯其渊源,是诗歌的衍变。
“受命于诗人”,因《诗六义》中有赋,一般认为,赋在《诗经》中并不是文体,是一种表现手法,但赋体与“六义”之“赋”有关,由“赋”转化而来。
二、赋又与楚辞有关,受楚辞的影响很大。
从楚辞开始,以较长的篇幅和优美的词藻来发挥想象倾诉感情,成为战国后期人们所欢迎的形式。
赋作者正是利用这种文体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现实的态度。
我们看西汉初年的“骚体赋”,确与楚辞相当接近。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秦汉文学之四:汉代辞赋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秦汉文学之四:汉代辞赋中国秦汉文学之四:汉代辞赋辞赋是两汉400 年间最流行的一种文学形式。
西汉初期,是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过渡时期,辞赋以抒情为主,其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
汉武帝时代是辞赋最兴盛的时代,辞赋内容广阔、辞彩富丽、体制宏大,因此成了文苑的宠儿,共有赋400 余篇。
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
此外,还有朱买臣、东方朔、枚皋等。
西汉末年,较有成就的辞赋家是扬雄。
东汉时期,散体大赋呈日益僵死的趋势,抒情小赋逐渐发展起来。
抒情小赋文字清新,体制短小,表现了汉赋晚期的重大变化。
其代表人物有张衡、蔡邕、赵壹等。
1.枚乘枚乘(公元——公元前140 年),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
西汉著名的辞赋家。
他生活在文景时代,初为吴王刘濞郎中,曾上书谏阻吴王谋反,未被采纳,遂投奔梁孝王,为梁孝王门客。
后来吴王发动叛乱,他又上书劝谏。
因此知名当世。
景帝召拜他为弘农都尉。
后来以病辞官,复游于梁。
" 梁客皆善辞赋,乘尤高"。
梁孝王死后,他回到老家淮阴。
汉武帝即位后,慕其文名,以安车蒲轮征其入京,卒于道中。
《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9 篇,今存《柳赋》、《菟园赋》、《七发》3 篇。
前两篇后人多怀疑是伪作。
《七发》比较可靠,它是标志汉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七发》是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说七事以启发太子。
作者铺写了8 段文字。
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序,叙述楚太子得病的缘由,指出楚太子的病根是腐化懒惰:" 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 这些话切中贵族子弟的要害,批判色彩非常鲜明。
以下7 段是吴客用7 种办法来启发楚太子,为他治病。
前6种办法分别是描述美妙的音乐、丰盛的饮食、排场的车马、宏深的宫苑、壮阔的田猎和舒心的观涛。
一问一答,逐段铺陈,一步步启发太子,诱导他改变生活方式。
结果太子都以病推辞。
两汉辞赋

《归田赋》的艺术特征
2、语言清新明丽,工致典雅。写景状物细腻 形象,铺叙议论意蕴深厚。 3、篇制短小,全用四、六句式,且颇多骈偶 成分,形式整齐,韵律和谐。
在形式上体现了“骈四俪六”的骈体文特征,是 汉代最早出现的比较成熟的骈体赋。同时也是中 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
汉赋有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之分 1骚体赋(西汉初期是骚体赋的时代)
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内容侧重抒情,篇幅 短小,多用“兮”字语句。
贾谊的《吊屈原赋》 《鵩鸟赋》
司马相如《长门赋》
2散体大赋(西汉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散体赋 勃兴、发展而逐渐衰落的时代。 )
又称为新体赋。它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善于用铺陈、 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 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 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在结构上, 大赋多采用主客问答式。
“曲终奏雅” “劝百讽一”
奠基之作是枚乘的《七发》,最高成就是司马 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七发》
解题:
“说七事以启发太子”(《文选· 李善注》), “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 (《文心雕龙· 杂 文》)。
思想内容:
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问询,用7件事来启发 楚太子,实际是用7种方案给楚太子治病。指导思想 在于讽谏上层统治阶级的穷侈极欲。
张衡(78~139),字 平子,南阳西鄂人。
归田赋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 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 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 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 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 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 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两汉文学汉代的辞赋

第二章 两汉文学第一节汉代的辞赋赋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结合,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汉赋是在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体制。
一、赋体的形成、兴盛及变化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四百年间,盛极一时。
后世常把赋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专称为“汉赋”。
作为一种文体,赋早在战国时代的后期就产生了。
从现存资料看,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是荀子。
《汉书·艺文志》记有荀子赋十篇,现流传下来的有五篇,即在今本《荀子》中《赋篇》里的《礼》《知》《云》《蚕》《针》。
此五篇赋以通俗的“隐语”铺写五种事物,以咏物为说理,实成为汉赋的直接渊源。
旧传宋玉也有赋作,但今之流传者,疑是后人之伪托。
1993年连云港出土的尹湾汉墓竹简,有一篇重要作品《神乌傅(赋)》,全篇约有664字,作于西汉后期,作者是一位受儒学熏陶很深的下层知识分子。
《神乌傅(赋)》的发现,为赋起源于民间说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参看沈颂今著《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243页,学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赋体的主要特点是所谓的铺陈写物。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这是对“诗六义”中赋的表现手法的解释。
赋、敷、铺可通假。
《诗经》中的“赋”,指不假比兴、直接表现事物的时空状态的艺术手法。
《诠赋》篇又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这两段话说明:一、赋,溯其渊源,是诗歌的衍变。
“受命于诗人”,因《诗六义》中有赋,一般认为,赋在《诗经》中并不是文体,是一种表现手法,但赋体与“六义”之“赋”有关,由“赋”转化而来。
二、赋又与楚辞有关,受楚辞的影响很大。
从楚辞开始,以较长的篇幅和优美的词藻来发挥想象倾诉感情,成为战国后期人们所欢迎的形式。
赋作者正是利用这种文体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现实的态度。
我们看西汉初年的“骚体赋”,确与楚辞相当接近。
第二章汉赋

2、 用铺张的手法, 富丽的辞藻来描写事物,是汉 大赋的基本特色。《子虚赋》对事物的描写, 极 尽铺排夸张之能事, 例如对云梦的描写, 先分类 描写其山、其土、其石,接着按东南西北方位, 描写其中风景和水陆物产;对每类事物的描写 , 也尽量加以罗列。由于对事物进行铺张描写的 需要, 作者使用了不少华美辞藻, 因此辞藻显得 特别富丽。
二、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 指汉赋的四位大作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其中 以司马相如为杰出代表, 他的《子虚赋》 和《上林赋》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 就, 并成为后世扬雄、班固等赋家模仿 的典范。
扬雄“四大赋”:《甘泉赋》《河 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三 、《子虚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体现了汉大赋的基本特 点: 1 、 体物为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用了主 要篇幅来描写楚 、齐诸侯的“苑囿和游猎之 事”, 体现了汉大赋在内容上以体物为主的特点。
四、汉大赋的地位
1、汉赋虽然大部分是歌功颂德、供帝王玩赏 的宫廷文学,但也反映出封建王朝在全盛时期 的宏大规模和气象。 2、 汉赋铺陈夸张细腻的描写,丰富的词汇, 语言的锤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成就,它的表现 对象、领域和范围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对 后世有积极影响,但汉赋形式主义的倾向,也 导引了魏晋南北朝诗文创作中的形式主义。 3、 由于赋的影响,东汉的散文逐步出现 骈偶化的倾向,给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开了先路。
西汉中后期是汉赋的全盛时期,又称汉大赋时期。这 一时期著名的赋作家有数十人,其中成就尤为突出的 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甘泉赋》 《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汉代大赋的突出特点是,散文化倾向严重,尚铺排、 叙述,辞藻华丽。
(三)汉赋的衰微阶段(东汉中叶 —— 汉末)
第二章 两汉辞赋(定)

第三节
枚乘和“七体”
汉初诸侯王好养文学与儒学之士,其中,梁孝王 刘武最为突出。梁孝王筑有梁园,招揽诸多文学 才俊如枚乘、庄忌、邹阳等,形成梁园文学群体。 枚乘(?—前140),字叔,汉初重要辞赋家。主 要生活在文、景时代,初为吴王濞郎中,后因吴 王蓄谋叛乱,劝谏不成而投奔梁孝王。“梁客皆 善属辞赋,乘尤高”。及武帝即位,乘已年老, “乃以安车蒲轮征乘,道死”。《汉书· 艺文志》 著录枚乘赋9篇,成就最高者为《七发》。
人生传奇:琴挑文君
《史记· 司马相如传》:是时卓王孙有 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 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第二节
骚体赋及“九体”
骚体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 品而写成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 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 《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 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如贾谊的《吊 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 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一、汉初骚体赋
人生传奇:当垆沽酒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 都,居贫,愁懑,以所著 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 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 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 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 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着 犊鼻裈涤器,以耻王孙。 ——《西京杂记》
人生传奇:昆剧《司马相如》
昆剧名家岳美 缇台北推介新 剧《司马相如》 (2006-06-14 10:21:00中国 新闻网(北京))
1、源于《诗经》。 从思想内容和作用上说,汉赋有劝谏言志 的作用,它继承《诗经》的传统。汉赋的 用韵、主要的铺张手法,也是继承了《诗》 的传统的。如《三百篇》之《大雅· 韩奕》、 《鲁颂· 閟宫》、《大雅· 绵》、《卫风· 硕人》 等均用了铺张,然它们的铺张是不能与汉 赋相比拟的。
汉代文学

• 贾谊散文 • 基于史实,长于思辨,对治乱之道了然于 胸,辅以纵横家气势,故其文言中肯綮而 淋漓流畅,堪称千古好文章。
司马迁和《史记》
• • • • 史学、文学巨匠司马迁 A生平:读书学习 游历 李陵事
• • • • •
B史学观的形成 传统巫史人格与御用工具的差别 性格中的血性与侠义成分 精神上的高度自许 发愤著书
• 《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定郊祀之 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 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 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 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 《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第一节
汉初辞赋
• 一、贾谊 • 1、贾谊的骚体赋的代表作品是《吊屈原赋》《鵩 鸟赋》和《旱云赋》。 • 2、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辞赋的重要特色。 这一点与楚辞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跟后来的汉赋 有差别。 • 3、《吊屈原赋》抒发了贾谊怀才不遇、仕途坎坷 的幽愤。此赋对比鲜明,感情激切,可谓汉初辞 赋的代表作。 • 4、《鵩鸟赋》阐明了贾谊对生死、祸福的达观态 度,表现出鲜明的道家倾向。
• 作家线索: • 西汉前中期主要有贾谊、枚乘枚皋、司马 相如、王褒等 • 西汉后期到东汉前期重要作家有杨雄、班 婕妤、班彪、班固、班昭等。 • 东汉中后期主要作家有张衡、马融、王延 寿、赵壹、蔡邕
• 4、作品赏析
• 合綦(qi)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爲質一經一緯 一宮一商此賦之迹也賦家之心苞括宇宙總 覽人物斯乃得之於内不可得而傳
汉代文学特点
• 1、文学价值受到重视 • 2、专门文人出现 • 3、创作兴盛
汉代文学主要成就
• • • • 1、辞赋 2、乐府 3、文人五言诗 4、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赋的涵义
❖ 古人的解释:
❖ “不歌而颂谓之赋。”(《汉书·艺文志》引 刘向云)
❖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文心雕龙·诠赋》)
❖ 第一种解释说明了赋体命名的由来。
❖ 第二种解释指明了赋在艺术风格上的特点。
❖ 刘熙载《艺概·赋概》说,“赋别于诗者,诗 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是两 种不同的文体。
❖第一节 骚体赋及“九体”
❖ 一、贾谊的骚体赋
❖ (一)汉初骚体赋简介
❖ 1.骚体赋的特征 ❖ 内容上:继承《楚辞》“怨刺”传统,抒写贤
人失志,忠奸不分,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情;
❖ 形式上:弃散用整,句式整齐,通篇用韵, 并且用“兮”;
❖ 表现手法上:尚铺陈,同时又借用楚辞“香 草美人”式的比兴手法。
❖用了屈原式的语言,来抒发自己受排挤遭打击的 愤慨。
•作品感情真实,对比鲜明,感情激切,比 喻新颖,句式整齐,近《诗》类《骚》。 •此赋可谓汉初辞赋的代表作。
•《吊屈原赋》是骚体赋的第一篇。 •是贾谊赴长沙途经湘水,感念屈原生平而作。 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况,名为吊屈原,实际抒发 了贾谊怀才不遇的愤懑。
❖ (二)汉初骚体赋的代表贾谊 ❖ 贾谊(前201—前169),洛阳
(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 文学家。 ❖ 他是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 赋作家。 ❖ 代表作: ❖ 《汉书·艺文志》载共有赋7篇, 现仅存《吊屈原赋》和《鵩鸟 赋》,为被贬后所作。
❖《吊屈原赋》属于典型的骚体抒情赋。: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乎哀哉,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 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混兮,谓跖跷 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 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 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 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 主题:以万物变化不息,吉凶福祸相倚相生,不可 执著于毁誉得失乃至生死存亡的道家哲学为解脱之 方,咏鵩自伤。
❖ 艺术上:用巧妙的比喻将议论、哲理形象化;
❖ 文体特征上已脱离了楚辞的风格;
❖ 以自己与鵩鸟的问答展开全文,开启汉赋问答体之 先河。
❖ ☻ “贾谊《鵩鸟》致辩于情衷”。--刘勰《文心雕 龙》
淮南小山《招隐士》
❖ 是淮南文学群体中仅存的一篇辞赋,也是两 汉骚体赋中极富意境的一篇。
❖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 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丛 薄深林兮人上栗。
司马相如:《大人赋》
❖极写仙境之不可恋而人世之弥足珍, 以骚体形式而用大赋手法,造语生 动而意存讽谏。武帝读后反而“ 。
第二章 汉代辞赋
❖ ☻ “凡一代有一代 之文学,楚之骚, 汉之赋,六朝之骈 语,唐之诗,宋之 词,元之曲,皆所 谓一代之文学,而 后世莫能继焉。”
❖ —王国维《宋元戏史·序》
汉代辞赋的繁荣和特点
❖ 一、什么是辞赋 ❖ (一)赋的起源
❖ 辞赋又称古赋,汉以 后又称汉赋。
❖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 体,是两汉四百年间 文人创作的重要文学 样式。
❖ ☻ 贾谊被文学史评价为“汉初唯一优秀的骚体赋作家” 。
名词解释:骚体赋:
❖.
九体
❖ 在贾谊之后,出现了一系列以吊念屈原为主 题的骚体赋,诸如严忌的《哀时命》,东方 朔的《七谏》、王褒的《九怀》、刘向的 《九叹》、王逸的《九思》等。尤其是《九 怀》《九叹》《九思》等作品,一脉相承, 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 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未大,却具备了独 有的格局,与大赋的“七体”互相辉映,是 为“九体”。
用。
(四)赋的基本形式
❖ 据样式和内容分:
❖ [1]骚体赋:是一种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 与先秦的楚辞相同的赋,这类作品一般称 称为“辞”或“骚”。如贾谊《吊屈原 赋》。
❖ [2]大赋:是一种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 夸饰文采的赋作。如枚乘的《七发》、司 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
❖ [3]抒情小赋:是一种内容上侧重于咏物和 抒情,篇幅短小,文辞清丽的赋作。如杨 雄《酒赋》,张衡《归田赋》。
(三)汉赋文体基本特征:
❖ 1.音律上:有音节而不入乐。 ❖ 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 ❖ 2.体式上:骈散不拘,韵否不定。 ❖ 类似散文、骈文、韵文之混合; ❖ 3.风格上:善于铺陈夸饰。 ❖ 《文心雕龙》所谓“极声貌以穷文”; ❖ 4.组织上:采用主客问答形式。 ❖ 便于反复渲染,驰骋铺张; ❖ 5.功用上:继承儒家诗教传统,重视讽谏作
长信宫灯(西汉)
❖赋,原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即铺陈直 叙,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 “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 荀子曾作《礼》《知》《云》《蚕》《箴》
“赋”五篇,是以“赋”名篇的第一人,但作 为文体来说,仍属于“赋”的萌芽阶段。
❖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源于战国,盛 行于两汉。
司马相如《长门赋》
❖ 《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昭 明文选》
❖ 借陈皇后废贬长门之事,抒发自己悲凉感受。 可看作是两汉骚体赋中最具情境的一篇。
❖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 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殃。 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 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 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
❖ 由上述两点,可概括赋的一般特点是:
❖ 内容侧重于叙事,多用陈述性、叙事性和描 绘手法,形式上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不能 入乐歌唱,只适宜于朗读。
❖ 是一种独立的、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 文体,常采用问答体形式,句式整齐,铺张, 讲究辞采。
❖赋的定义: ❖赋是一种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与散文性 质的文学体裁。
❖ 主题: ❖ 借凭吊屈原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在政治上的不
平和对社会现实的憎恨。
❖ 句法上为四、六言合用,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带 “兮”字调。
❖ 《鵩鸟赋》
❖ 解题:写作缘由
❖ 《鵩鸟赋》作于贾谊谪居长沙时。
❖ 某日有一只鵩鸟(猫头鹰)飞入贾谊室内,在 当时的迷信中,这意味着“主人将去”,大不 吉祥。贾谊正处于失意的境地,因此更想到世 事无常、人生短促可哀,便作此赋自我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