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汉代辞赋

合集下载

汉代辞赋

汉代辞赋
第一节
汉代辞赋概说
汉代立国之后,社会由战乱转为安定,农 业获得稳定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 随的,是文化事业和文学艺术再度繁荣。 汉代君臣多为楚地人,他们在将自己的喜 怒哀乐之情和审美感受付诸文学时,便自觉 不自觉地采用了《楚辞》所代表的文学样式, 从而创造出汉代文坛独具风貌的赋。中国文 学发展中一段辉煌的历史便由此展开了。
二、汉赋的概念及形式 赋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 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 赋颂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 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 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它既有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整饬的特点, 又有散文句型自由,无严格格律限制的特点。 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它包括骚体 赋、汉大赋和小赋(抒情小赋),但典型的 汉赋是大赋。
二、枚乘和“七体” 汉初为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刘氏集团先 后消灭了具有实力的异姓诸侯,而广建同姓 诸侯。这些刘氏宗亲不具备秦以前诸侯那样 独立王国的地位,却也具有相当强大的势力。 大国诸侯多礼贤下士,延揽人材。当时诸侯 国的宾客除在政治、邦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 用之外,更多的人则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学方 面。 给予汉初文学发展以巨大推动力的人首 推梁孝王刘武。孝王广筑苑囿,招延四方豪 杰、文士。一时俊逸之士如枚乘、公孙诡、 邹阳、严忌、羊胜等从孝王游于梁园,形成 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 梁客皆善于创作史155)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乎哀哉,逢时 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 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 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 为銛。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 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 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 生,独离此咎兮。

汉代辞赋的名词解释

汉代辞赋的名词解释

汉代辞赋的名词解释汉代辞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品种之一,承袭了先秦辞赋的优点,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手法。

这篇文章将探讨和解释汉代辞赋中一些重要的名词和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1. 反诗在汉代辞赋中,反诗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它通过借鉴诗歌的形式和技巧,却又有意避开诗歌的严格要求和规范,创作出具有辞赋特点的作品。

反诗常常以长篇为主,情感丰富,表达深刻,内容广泛,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

例如,在《东篱乐府歌辞》中,辞赋作家们通过反诗的形式,揭示出农民阶级的悲苦命运,借以引起社会的关注。

2. 叹歌叹歌是一种汉代辞赋中的典型形式,通常以抒发哀思、吐露心声为主要内容。

它以辞章、辞章之间的对话形式来展示思想和情感,使得作品充满了悲愤和哀怨。

叹歌常常通过描写生活中的伤感情节,抒发个人的思念与痛苦,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苦闷。

当时的辞赋作家们通过叹歌这一形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例如,《九泉赋》是汉代辞赋中一篇著名的叹歌作品,以描写死后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3. 抒怀抒怀是汉代辞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写作方式。

它通过抒发个人的感情和情绪,表达对于时代和社会的看法。

这种写作方式常常通过感慨万物、抒发心声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辞赋作品中的抒怀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等方式来达到抒怀的效果。

例如,《白马篇》以写白马的形象来引发读者对社会现状的思索,并抒发了个人的愤懑之情。

4. 咏物咏物是汉代辞赋中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通过对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描写和赞美,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汉代的辞赋中,咏物常常表达了辞赋作家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以《蜀道难赋》为例,辞赋作者通过咏史咏物的方式,赞美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伟大成就,同时展示了对蜀道的险峻和艰难的描写。

5. 平仄平仄是汉代辞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诗句中音节的长短和声调的升降变化。

第一章: 汉代辞赋

第一章: 汉代辞赋
澹而妄止。……象虎惊与龙骇。相抟据而俱兴兮,妄依俪而 时有。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若飞翔之纵横兮, 扬波怒而澎湃。云惟布而雷动兮,相积冲而破碎。或窈窕而 四塞兮,诚若雨而不坠。阴阳分而不相得兮,更为贪邪而狼 戾。终风解而雾散兮,陵迟而诸溃。或深潜而闭藏兮,争离 而并逝。廓荡荡其若涤兮,日照照而无秽。隆盛暑而无聊兮, 煎砂石而烂煟。汤风至而合热兮,群生闷满而愁愦。畎亩枯 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事兮,释其锄 耨而下泪。……念思白云,肠如结兮。终怨不雨,甚不仁兮。 布而不下,甚不信兮。白云何怨?奈何人兮。
▪ 三、汉赋的基本文体特征:
▪ 1、音律:有音节而不入乐,所谓“不歌而诵谓之 赋”;
▪ 2、体式:骈散不拘,韵否不定。类似散文、骈文、 韵文之混合;
▪ 3、风格:善于铺陈夸饰,《文心雕龙》所谓“极 声貌以穷文”;
▪ 4、结构: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便于反复渲染, 驰骋铺张;
▪ 5、功用:娱乐功用与讽谏作用并举。
三、枚乘之赋
▪ 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人(今江苏淮阴)。《七 发》(作品选p183)是枚乘的代表作,也是枚乘仅存的唯一 完整作品。
▪ 1、题旨及结构: ▪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及枚乘摛艳,首制《七发》,
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 所以戒膏梁之子也。” ▪ 《文选》李善注:“《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
猎,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上曰:“不有博弈者乎,为 之犹贤乎已!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 可喜,譬如女工有绮縠,音乐有郑卫,今世俗皆以 此娱悦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讽论鸟兽草木多 闻之观,贤于倡优博弈远矣。”顷之,擢褒为谏大 夫。

两汉文学汉代的辞赋

两汉文学汉代的辞赋

第二章 两汉文学第一节汉代的辞赋赋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结合,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汉赋是在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体制。

一、赋体的形成、兴盛及变化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四百年间,盛极一时。

后世常把赋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专称为“汉赋”。

作为一种文体,赋早在战国时代的后期就产生了。

从现存资料看,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是荀子。

《汉书·艺文志》记有荀子赋十篇,现流传下来的有五篇,即在今本《荀子》中《赋篇》里的《礼》《知》《云》《蚕》《针》。

此五篇赋以通俗的“隐语”铺写五种事物,以咏物为说理,实成为汉赋的直接渊源。

旧传宋玉也有赋作,但今之流传者,疑是后人之伪托。

1993年连云港出土的尹湾汉墓竹简,有一篇重要作品《神乌傅(赋)》,全篇约有664字,作于西汉后期,作者是一位受儒学熏陶很深的下层知识分子。

《神乌傅(赋)》的发现,为赋起源于民间说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参看沈颂今著《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243页,学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赋体的主要特点是所谓的铺陈写物。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这是对“诗六义”中赋的表现手法的解释。

赋、敷、铺可通假。

《诗经》中的“赋”,指不假比兴、直接表现事物的时空状态的艺术手法。

《诠赋》篇又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这两段话说明:一、赋,溯其渊源,是诗歌的衍变。

“受命于诗人”,因《诗六义》中有赋,一般认为,赋在《诗经》中并不是文体,是一种表现手法,但赋体与“六义”之“赋”有关,由“赋”转化而来。

二、赋又与楚辞有关,受楚辞的影响很大。

从楚辞开始,以较长的篇幅和优美的词藻来发挥想象倾诉感情,成为战国后期人们所欢迎的形式。

赋作者正是利用这种文体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现实的态度。

我们看西汉初年的“骚体赋”,确与楚辞相当接近。

汉代辞赋必考知识点总结

汉代辞赋必考知识点总结

汉代辞赋必考知识点总结汉代辞赋的题材和风貌汉代辞赋的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军事、风景、爱情、家国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其中,以咏史、抒怀、颂歌和议论类为主要题材。

史咏类辞赋主要是咏史人、咏事,如《禹贡》、《九歌》等;抒怀类辞赋主要是表达诗人的情感,如《离骚》、《上邪》等;颂歌类辞赋主要是歌颂英雄和功绩,如《禹贡》、《华山颂》等;议论类辞赋主要是表达对政治、社会等问题的看法,如《十哲赋》、《循吏赋》等。

辞赋的风貌则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以雄浑豪放、浑厚细腻为主要风格。

汉代辞赋的杰出代表作品汉代辞赋有不少杰出的代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离骚》、《上邪》、《襄中君赋》、《迢迢牵牛星》等。

《离骚》由屈原所著,其气势豪迈,词藻华丽,表达了屈原的壮志豪情,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上邪》由佚名作者所著,是一首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辞赋,描绘了美丽的爱情故事,富有渲染力;《襄中君赋》由司马相如所著,以抒发对家国深情的方式,描绘了汉初风采,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辞赋作品之一;《迢迢牵牛星》由史万岁所著,以叙述美丽的爱情故事为主题,表现了辞赋的田园风光和优越的品格气质。

这些作品在汉代辞赋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辞赋的作者汉代辞赋的作者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屈原、佚名、司马相如、史万岁等。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辞赋大师,他的作品以《离骚》最为著名,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文学遗产;佚名作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辞赋作品,其中《上邪》是他的代表作;司马相如是汉代辞赋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襄中君赋》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之作;史万岁是汉代的辞赋大家之一,他的《迢迢牵牛星》具有独特的魅力,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珍品之一。

这些作者的作品在汉代辞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辞赋的艺术特点汉代辞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式上具有明显的音乐特色,辞赋中普遍采用了象征、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以求韵律优美,歌词优美,节奏感强烈,音乐性强;二是在内容上具有广泛的题材,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辞赋内容涉及政治、军事、风景、爱情、家国等各个领域,思想深刻,表现丰富;三是在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辞赋中普遍采用了气势恢宏,词藻华美,意境深远,抒发个性化情感等写作手法,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和时代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测试题 (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测试题 (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测试题1. 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典范作品是() [单选题]A:枚乘《七发》(正确答案)B:王褒《洞箫赋》C:司马相如《子虚赋》D:贾谊《吊屈原赋》答案解析:主知识点: 7.1、第一节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答案:A解析:枚乘,《汉志》著录其赋作9篇,今仅存《七发》、《梁王菟园赋》和《柳赋》,另有《临灞池远诀赋》、《笙赋》存目,标志着枚乘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

该作品的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2. 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是()[单选题]A:从情思浓郁、质实纯朴向缺少真情、辞藻华丽方向发展(正确答案)B:从关注社会、政治、人生向远离社会、政治、人生方向发展C:从为统治集团歌功颂德向愤世嫉俗方向发展D:从表达入世进取情志向抒发避世高蹈意愿方向发展答案解析:主知识点: 7.1、第一节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答案:A解析: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是: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由骚体到赋体的发展。

由此可选A。

3. 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基本结构方式,《七发》中的主、客是() [单选题]A:子虚先生与乌有先生B:西都宾与东都主人C:凭虚公子与安处先生D:楚太子与吴客(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主知识点: 7.1、第一节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答案:D解析:标志着枚乘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

这篇作品,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1)铺叙描摹,夸饰渲染;(2)与“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一样,《七发》完全失去了作者自我的真情实感;(3)在遣词造语方面,也不同于贾谊的质朴无华,而是走向了繁难和华丽。

(4)以主客(吴客与楚太子)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4.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 [单选题]A:骚体赋的终结B:抒情小赋的开端C:骚体赋向抒情小赋的转变D:大赋文体的正式形成(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主知识点: 7.1、第一节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答案:D解析:标志着枚乘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

汉代辞赋知识点总结

汉代辞赋知识点总结

一、汉代辞赋的发展历程汉代辞赋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西汉初期的辞赋创作,西汉中期的辞赋高峰,西汉末期的辞赋衰落以及东汉的辞赋复兴。

在西汉初期,辞赋创作以其规模小、内容浅显、形式简约为主,其中以《离骚》的创作最为著名。

而在西汉中期,辞赋达到了巅峰时期,刘向、司马相如等文人的辞赋作品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西汉末期,由于社会动荡,辞赋创作逐渐走向衰落。

而在东汉时期,随着社会秩序的恢复,辞赋文学得以复兴。

二、汉代辞赋的特点1.以叙事为主要手段:汉代辞赋以叙述为主要手段,通过叙述来展示辞赋的主题和主旨,既具有情感表达的内在张力,又富有故事的情节。

2.注重形象和意境:汉代辞赋在描绘形象和营造意境方面有独特的表现,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方式来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

3.重视对比和象征:汉代辞赋对比和象征手法的运用非常灵活,通过表现事物的对比和象征化的描绘,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讲究节奏和韵律:汉代辞赋讲究节奏和韵律的把握,通过对字句的选用、排列和运用,来增强作品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5.主题广泛:汉代辞赋的主题广泛,既有表现爱情的、描绘人物的,又有描写风景的、赞美德行的,还有抒发感慨的等等,形式丰富多样。

三、汉代辞赋的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诗文,其作者是屈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抒情辞赋。

《离骚》内容丰富、意境深邃、情感真挚、表现手法独特,被誉为中国古代抒情辞赋的楷模。

2.《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诗文,其作者是屈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抒情辞赋。

《离骚》内容丰富、意境深邃、情感真挚、表现手法独特,被誉为中国古代抒情辞赋的楷模。

3.《长门赋》:《长门赋》是司马相如创作的一篇著名辞赋,是中国古代诗文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长门赋》以秋日长门宫为背景,以汉代文人司马相如的切身之情为写作素材,表现了对长门美女蔡文姬的思念之情和对汉宫宏伟壮丽的赞美。

4.《咏怀》:《咏怀》是汉代文学家刘向的一篇著名辞赋,以抒发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事的关注为主题,以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汉代辞赋
第三章汉代辞赋
理解:
①汉赋发展脉络。

整个汉代辞赋创作的两条线索:一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持续;二是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

(整个汉代辞赋,就是沿着骚体赋和汉大赋这两条线索发展。

)
②汉赋溯源。

赋是一种特殊文体,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很多特点,是诗、文的综合体。

《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孕育赋的源泉。

特别是楚辞和先秦(尤其纵横家)散文,它们抒情、说理比物连类、夸饰铺排、惊采绝艳的表现特色,往往设为主客辩难的体式,都成为汉赋模式化的表现特征。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

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简单使用:
①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是汉代第一位卓有成就的辞赋作家。

他的骚体赋作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与楚辞有明显的承继关系。

如《吊屈原赋》。

二、在表现方法方面,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如《旱云赋》(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深切怀抱)。

总之,贾谊的辞作,把创作的根柢牢牢植入时代、政治和人生之中,抒发真切的感受,言说真诚的志愿,情浓意真。

他承继了屈原的
创作精神,又溶入时代新的内涵。

在艺术表现上,则比较质朴少致。

其作品的形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

②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枚乘对汉代辞赋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今存赋作《七发》、《梁王菟园赋》和《柳赋》三篇,标志着他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

《七发》在以下几方面体现了汉大赋的基本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

如“曲江观涛”一段摹写江涛
的汹涌澎湃,铺叙夸饰,排比譬喻,富丽而细致。

二、完全失去了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

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语趋向繁难和华丽,不同于贾谊的质朴无华。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综合使用:比较贾谊、枚乘赋作的特点,把握汉初辞赋创作的发
展趋向。

(结合①②题答)
贾谊和枚乘同为西汉初期重要的辞赋作家,对汉代辞赋的发展都
作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长远影响,但二人的辞赋创作却有着明显的
不同:
汉初辞赋从创作倾向看,表现为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的发展。

贾谊和枚乘的作品,分别代表了这个发展过程的先后两端。

其他作家
则大抵表现为过渡状态。

一、枚乘赋作完全失去了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

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与贾谊情感浓郁的赋作相比,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二、遣词造语方面,枚乘赋作繁难华丽,贾谊赋作质朴无华。

能够说,贾谊开创了汉代的骚体赋,枚乘开创了汉代大赋。

他们的创作从内容到风格都各有特色。

从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汉初辞赋由骚体向大赋发展的趋向。

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
1.司马相如
识记:开创大赋的是枚乘,大赋创作的高峰是司马相如
理解:司马相如生平及作品篇目。

司马相如,字长卿,少好读书,学击剑。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

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告病免官。

武帝即位,喜好辞赋,相如因《子虚赋》得武帝召见,续作《上林赋》。

后因病免宫,退居茂陵卒。

今存《子虚》、《上林》、《哀秦二世》、《大人》四篇。

《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实为一篇,称《天子游猎赋》。

简单使用:《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

从创作意图看,《天子游猎图》是要讽谏,有扶正倡俭的意思。

作品的绝绝大部分是以繁辞丽句对诸侯、天子的苑囿铺排夸饰,对天子的讽谏之意,乃是采取反言正出的曲折笔法写就,这便使讽谏往往成了颂扬,也冲淡了作品的讽谏意图。

《天子游猎图》存有着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的反差,讽谏意义比较薄弱。

综合使用:《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