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1. 引言1.1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静脉输液外渗是指输液液体从血管内渗出至注射部位或周围组织的现象。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输液速度过快、输液管路连接不密封、注射部位受压迫等因素。

外渗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药物浪费、局部组织损伤、感染等不良后果。

为了有效应对静脉输液外渗,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首先要确保输液管路连接牢固密封,注意观察输液情况及患者注射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外渗现象。

护士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外渗。

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输液器、输液管等器材,确保器材完好无损。

加强对静脉输液外渗的警惕,做好预防和处理工作,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只有护理人员始终保持警惕、细心观察,才能有效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为患者输液安全提供保障。

2. 正文2.1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穿刺后,输液液体未正常通过静脉通道进入患者体内,而是渗漏到周围组织间隙造成的现象。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静脉穿刺技术不正确:静脉穿刺时,穿刺角度不正确或者穿刺过深、过浅都会导致静脉穿刺点周围组织受损,造成外渗。

2. 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速度过快会增加静脉内的压力,可能导致静脉破裂或溃疡,从而引起外渗。

3. 输液管路连接不牢固:输液管路连接处如果松动或漏气,液体就会从连接处外渗。

4. 静脉壁损伤:长时间的静脉导管留置或频繁的换针操作可能导致静脉壁损伤,增加外渗的风险。

5. 患者过度活动:患者在输液期间过度活动或不小心碰到输液部位也可能导致外渗。

需要注意的是,静脉输液外渗虽然看似只是一种小问题,但它可能会造成患者感染、溶液浓度异常等危害,因此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格外小心,避免外渗的发生。

2.2 外渗的危害外渗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危害不容忽视。

外渗导致输液药物无法充分进入患者体内,使得治疗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静脉输液是指将药物或营养液等输送到静脉内,这种治疗方式在现代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由于输液时周围组织与输液管道之间的压力差异,导致输液外渗现象的发生。

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本文将就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以及预防和护理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1、静脉内压力过低:输液管道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压力差是外渗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静脉内压力过低,不仅会导致药液输送不畅,同时也会促使药液渗入周围组织,从而引起外渗。

2、输液管道损伤:输液管道在穿刺或移动中容易受到损伤,管道损伤会改变管道周围压力,导致药液流入周围组织引起外渗。

3、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速度过快会导致静脉内压力增大,使药液通过输液点直接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外渗。

4、输液部位不当:输液部位不当很容易导致静脉内的流速减慢,并同时造成药物积聚,压力过高等因素。

这些因素均会增加药液外渗的风险。

二、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护理对策1、注重输液部位的选择:由于输液部位的选择会直接影响静脉输液的效果和安全性,因此护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输液部位。

一般来说,选择靠近心脏的静脉更稳定,不易出现外渗或溃疡等问题。

2、严格控制输液流速:护士应根据医嘱要求,合理控制输液的流速,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导致静脉内压力过大,增加外渗的风险。

3、注意输液管道的保护: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输液管道,避免摆动、扭曲等损伤,防止周围组织与管道之间的压力差进一步加大。

4、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和敷料:输液管道或敷料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老化和变形等问题,会直接影响输液的安全性。

因此,护士需要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和敷料,确保输液的效果和安全。

5、及时发现和处理外渗现象:护士需要及时观察病人的输液情况,发现外渗现象后需要立即处理。

处理方法可以包括更换敷料、更换输液部位等,避免药液渗入周围组织带来的不良影响。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输液管内的液体渗出到周围组织或皮下组织的现象。

造成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静脉通道不良:静脉通道插入不当或存在空隙、松动等问题,导致输液管与静脉血管之间出现渗漏。

2. 输液速度过快:快速输液会增加静脉内压力,超过组织液吸收能力,导致液体从静脉管渗出。

3. 输液管阻塞:输液管内存在悬浮物或导管阻塞,造成压力增高,引起液体外渗。

4. 输液管损伤:插管时伤及血管壁或静脉内注射药物时发生药物刺激,引起血管壁破裂或溃疡形成,导致液体外渗。

5. 输液插管穿透静脉壁:插管时过深或尖端过硬,穿透静脉壁引起溃疡,使液体渗出到周围组织。

1. 视觉观察:密切观察新生儿输液部位,注意输液管周围是否有液体渗出,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2. 压力调节:根据新生儿的情况,调节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快,减少静脉内压力,防止液体渗出。

3. 管路检查:定期检查输液管是否畅通,是否存在阻塞或悬浮物,及时清洗或更换输液管。

4. 静脉通道的插入技术:在插管过程中,要注意技术操作,确保插管准确插入血管腔内,避免空隙和松动。

5. 血管保护:插管后应注意固定输液管,避免因活动引起插管松动或脱落,损伤血管壁。

6. 皮肤护理:定期检查输液部位的皮肤是否干燥、红肿或潮湿等异常情况,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7. 输液灌药:在静脉内给药时,应注意药物的性质和浓度,避免刺激药物对血管壁的损伤,防止液体外渗。

8. 定期护理记录:对于发生外渗的情况,要及时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剂量和注射时间,以便于医生进行评估和下一步的处理。

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保护新生儿的静脉通道,提高输液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需要护士在实际操作中细心、仔细,保持良好的护理技术和观察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输液的外渗常见原因

输液的外渗常见原因

输液的外渗常见原因及处置1、药物因素:主要指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和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2、患者因素: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3、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4、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二、药物外渗的分度及临床表现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I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

H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 o川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

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W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

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

三、药物外渗分类:1、化学治疗药物外渗2、非化学治疗药物外渗四、渗漏后对血管组织危害性较大的常见药物1、血管收缩药:多巴胺、间羟胺、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2、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七叶皂甙钠3、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剂4、化疗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碱类、诺维苯、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五、药物外渗的处理1、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

2、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置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置

一、 静脉输液外渗旳原因
1.2 无法沟通旳患者:此类患者 主要涉及接受麻醉旳患者,使用镇定
1.3 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 病危旳患者,此类患者因为微循环受 损,血管通透性增长,轻易发生外渗。
一、
2. 药物原因:刺激性大旳药物如化疗 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 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 渗旳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和处置
一、 静脉输液外渗旳原因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 遇到旳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假如不 采用主动正确旳措施,将会发生严重 旳后果;所以仔细分析发生静脉输液 外渗旳原因,采用主动旳预防措施及
一、 静脉输液外渗旳原因
1. 1.1 老年人:老年人因为生理、心
理、行为功能减退,轻易失控造成注 射针头移位;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 肤松弛,静脉脆弱,增长了外渗旳可
•谢谢
上旳创伤,延长患者旳住院时间,增 长患者旳经济承担,对患者、家眷、 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旳甚 至造成患者残疾,引起医疗护理纠纷。
二、静脉输液外渗旳预防
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升一次穿刺成 功率 穿刺时避开关节部位,选择合适 型号旳静脉穿刺针头,进针前对比针 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 时病人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 操作者以左手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 管下端,降低血管滑动,
三、静脉外渗旳处理
静脉渗漏性损伤旳诸多原因中主要 是药物本身旳理化原因。有效旳预防 措施是主动消除危险原因,如提升静 脉穿刺技术,防止机械性损伤,根据 不同药物掌握好其浓度和静脉输注速 度,加强护理,尽量防止药物外渗。
三、静脉外渗旳处理
对已发生渗漏损伤者,应及时根 据药物理化性质、渗漏损伤程度及 个体差别,合适选择热敷、冷敷、 药物敷或拮抗剂注射等处理,若能 早期治疗完全能够防止引起严重并 发症旳发生,给病人降低痛苦。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式,可以给予患者及时的药物、液体等重要物质,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治疗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常常会遇到输液外渗的问题,使得静脉输液效果受到影响,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影响和风险。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比较多样化,从患者本身因素到医护操作过程中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输液外渗的发生。

下面就对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原因1、患者因素:患者的静脉血管状况是影响输液外渗的重要因素。

如果患者血管脆弱、血管壁弹性不足、血管周围组织水肿等情况都会增加输液外渗的风险。

2、液体渗漏:输液管路或连通器等装置破裂或脱落。

或者是输液瓶或袋等容器的密封不良,导致液体泄漏。

3、操作因素:操作不规范或粗暴也是导致输液外渗的一个原因。

如造成穿刺部位溃疡、炎症,或容量过大等反应,这样会破坏静脉包膜或带来炎症等不良反应,增加输液外渗的风险。

4、气泡:输液袋或瓶内残留空气泡,可以使液体内部压力增大,促使血管内液体向周围组织渗透,导致输液外渗。

二、护理对策1、加强护理技能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正确的操作技巧和程序,降低输液操作失误率。

2、认真进行患者查房:及时观察患者的皮肤和输液部位,如有异常现象及时处理并记录。

3、注意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消毒是防止感染和降低输液外渗的关键,医护人员应认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监控输液系统:每次输液前都应将输液装置的电子秤调零,确保准确计量,防止输液超量。

5、正确闭合输液细管:每次接换药物或检查输液细管时,都应当正确闭合,在放气后翻转细管使药物液体充满细管,避免空气较多导致输液外渗。

6、定时更换输液容器:实施输液的容器一般在 24 小时内是需要更换一次的。

在更换时医护人员应确保输液瓶或袋的密封性,如果发现破损或泄漏,应及时更换。

7、减少压迫时间:穿刺点压迫的过程应逐渐减少,避免过度压迫造成血肿和引起静脉扩张,增加外渗的风险。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3).总结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3).总结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总结静脉输液外渗是常见的护理问题。

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静脉穿刺不当。

遇到静脉输液外渗的时候,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静脉输液外渗是指输液液体从静脉血管内渗到组织间隙中,而不是流经静脉血管到达目的组织或器官。

静脉输液外渗多是由静脉穿刺不当导致的。

1.静脉穿刺不当静脉穿刺不当是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最常见原因。

静脉穿刺穿进了静脉外,或者没有穿进静脉内,而是插在了静脉周围的组织中。

这样一来,输液液体就会从静脉血管内渗到组织间隙中,导致外渗。

2.静脉注射部位的关节弯曲、活动过度等当患者的手臂等静脉输液部位曲率过大时,就会导致静脉输液外渗。

此外,如果患者进行活动过度,也会导致输液管路的摆动,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输液管路连接的不紧当输液管路连接不紧时,输液液体会从漏洞处渗出。

4.患者本身的炎症反应患者本身的炎症反应或血管病变也会导致静脉输液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措施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措施包括特别注意静脉穿刺方法、及时更换输液管路以及定时观察输液情况等。

1.特别注意静脉穿刺方法保证操作者具有足够的穿刺经验,不要多次插针或频繁更换穿刺部位。

2.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当发现输液外渗后,及时更换输液管路,更换时应注意消毒操作。

并且要保证管路连接的牢固,不要存在虫口或者漏洞等安装问题。

3.观察输液情况定时观察输液情况,及时发现外渗情况。

4.根据外渗情况开展合适的护理措施如果输液外渗情况不严重,可以根据外渗的部位和液体性质进行药物包扎和冰敷处理。

如果输液量比较大或浓度较高,并且不能输注到局部浸润范围以外的其他部位,需要采用撤销输液、局部吸出以及给予一定部位的足够维修治疗等措施。

结论静脉输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护理问题,主要原因是静脉穿刺不当。

在护理中需要特别注意静脉穿刺方法,及时更换输液管路以及定时观察输液情况等。

对于输液外渗情况的处理要根据外渗情况开展合适的护理措施,以尽可能地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1. 引言1.1 静脉输液外渗的定义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液体发生渗漏至血管外组织、间隙或浮肿等现象。

外渗的发生可能导致药物浪费、局部组织损伤甚至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外渗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则局部肿胀、皮肤变硬、渗液外溢,重则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坏疽等严重后果。

静脉输液外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其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有效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事件。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严密的监测,可以有效减少外渗的发生率,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定义及危害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1.2 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静脉输液外渗是指静脉输液管道中药液流入组织间隙,而不是进入血管系统的情况。

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浪费:由于药液流入组织间隙导致药物无法发挥应有的疗效,造成药物浪费。

2. 降低治疗效果:药物在血液中无法达到目标浓度,治疗效果降低,延长患者治疗时间。

3. 组织损伤:药物流入组织间隙可能导致组织损伤甚至坏死,造成患者疼痛和并发症。

4. 感染风险增加:静脉输液外渗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对患者造成健康威胁。

5. 导致其他并发症:如静脉炎、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不便。

静脉输液外渗的危害不容忽视,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来预防和减少外渗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静脉输液外渗是指输液液体从静脉内逸出至组织间隙或皮下造成的不良反应。

造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如果护士技术不熟练或者操作粗糙,容易导致血管损伤,进而造成输液外渗。

2. 输液速度过快:当输液速度过快,超过了患者的承受范围,血管内的压力会增大,这样容易导致液体通过静脉管逸出至组织间隙。

3. 静脉管插入不当:静脉管插入位置不准确或者插入过深也容易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 价[J].中华 实用护理杂志 ,2014,30(20):30—34. :
[22]郭 宝珍 ,张银风 .髋关 节置换 术后深静 脉血 栓形成 的原 因
分析及护理对策 [J].当代护士 (中旬刊),2013,20(3):47
— 48.
[23]柳 秧珍.骨科手 术后 下肢 深静脉 血栓 形成 的综 合预 防及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21] 李春 会 ,李慧玲 ,邹叶芳 ,等.健 康信 念模 式教 育结 合 PD—
CA循 环 在 预 防 骨 科 患 者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中应 6(2):82-83.
[24] 覃爱 雯.下肢 骨折 术后 深静脉 血栓 形成 的预 防护理 [J].
护 理 与 康 复 ,2010,9(7):594—595.
[25]易小青 ,付 爱风 ,付爱 民,等.踝 泵运 动对预 防外科 手术后
患者深静脉 血 栓形 成 的 临床研 究 [J].中 国实 用护 理 杂
工作单位 :430015 武汉 湖北省 中西医结合 医院急诊科 黄东婧 :女,本科 ,护师、 收 稿 日期 :2017—09—30
肥胖 患者 、吸毒 患 者 因血 管细 不 容 易穿 刺也 增 加 了输 液外 渗 几 率 。 1.1.2 患者 的病 情 ① 慢性 病患 者。慢性 病患 者 由于长 时 间 的血管营养障碍导致血 管通透 性增加 ,容 易发生药 物外渗 。② 癌症患者。癌症患者 因多 次化疗 也会对 血管造成很 大 的损 伤 , 增加了穿刺 难度 ,同时也增 加 了药物外 渗的可能性 。③ 微循环 障碍的患者 。当患者失血过多 、脱 水或出现休克等状 况时 ,患者 血 管 的 饱 满 程 度 会 大 大 下 降 J,这 种情 况也 会 引发 药 物外 渗 。 1.1.3 行为 因素 当患者 自身 的行 为控 制能力减 弱时 ,可能会 使针 尖移位刺破血管从而导致药物外渗 ;此 外患 者在 玩手 机 、如 厕 时亦可能会导致药物外渗 。 1.2 药物 因素 药物 的酸碱度 、渗透压 、浓度 、刺激性都 会影响 患者 ,如甘露醇 、化疗药物 、钙 剂都 是刺 激性 大的药物 ,多 巴胺和 去甲。肾上腺素是外渗的高危药物 ,这些 药物 都会使血 管壁增 厚 、 破 坏 内 皮 细 胞 、血 管 内 瘀 血 、血 管 内 压 增 高 、周 围组 织 炎 症 及 水 肿 ,从而导致 了药物外渗 。 1.3 护 理 人 员 因 素 1.3.1 技术 因素 护理人 员尤其是 新护 士 由于经验 不足 、操作 不熟练 、反复穿刺导致血 管的机械性损伤。 1.3.2 方 法 因素 在 患者 的 静 脉 输 液 过 程 中 ,若 护 理 人 员 未 对
输 液提 供 积 极 安 全 的 保 障 。
关键词 :静脉输 液外渗 ;护理 ;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R472.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6-6411(2018)13-0009-03
静 脉输 液是临床护理 中的常见操作技术 之一 ,应用广泛 ,据 报道 国内住 院患 者平 均输液 率为 73.35%… 。静脉 输 液外 渗是 指静脉输 液期间 ,药液从 血管漏出进入血管周 围组织 ,表现为局 部红肿 、疼痛 、发热或发凉 ,严 重者 出现局部 皮肤 坏死 。输 液外 渗增加 了患者的痛苦 ,使 原有 的治疗被推迟或 中断 ,延长治疗 时 间 ,加重 患者经济 负担 ,严重 的外 渗还可 以导致肢体 坏死 ,造成 四级 医疗事故 j。如果 患者外 渗 的部位 不及 时处 理 ,不仅 会影 响 患者 的 治 疗 ,而且 可 能 对 患 者 造 成 严 重 伤 害 。 因此 ,分 析 导 致 静脉输 液外 渗的因素 ,并 采取 预防性护理措施 ,降低输液外渗 的 几率 ,并对外渗 的部位进行及 时有效的处理 ,对 护理工作者来说 意义重 大 ,现将经验 和总结报告如下 。 1 静脉输液外渗 的原 因 1.1 患 者 的 因素 1.1.1 患者 的体 质 老年 患者 的血 管会 存在 不 同程 度 的硬化 现象 ,血管壁狭 窄 ,静脉 回流不通畅 ,同时 ,老 年人 难以忍受长 时 间躺在 病床上 ,经常 翻身 容易导 致静 脉输液 外渗 。另有 部分
当 代 护 士 2018年 5月 第 25卷 第 13期 (上旬 )
·9·
静 脉 输 液 外 渗 原 因及 护 理 对 策
黄 东婧
摘要 总结 了急诊科静脉输液 外渗现 象产生的原 因,主要 包括 自身静脉条件差 、输液工具不 当、穿刺部 位选择 不合理 、护士巡视不及
时、宣教不到位等 。认 为对静脉输 液患者 实施健康 宣教 、加强输液巡视 、及 时有效地 处理静脉输 液外渗 ,可减轻 患者的痛苦 ,为 患者
353.
[28] Gould MK,Garcia DA,wren SM.Prevention of VTE in non—
orthopedic surgical patients:antithrom botictherapy and pre—
vention of throm bosis:Am 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志 ,2013,29(16):36—37.

[26]冯周莲 ,包杭 生.早期量化 功能锻炼 预防股 骨干 骨折 患者 深静脉 血 栓 形 成 的 效 果 观 察 [J].护 理 学报 ,2012,19
(9A):59-62.
[27]山 慈明 ,尹慧珍 ,杜 书 明.围手 术期 深静脉 血栓 形成 的物 理预防研究进展 [J].中华护 理 杂志 ,2014,49(3):3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