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产业将引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产业发展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记者从2月20日召开的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上获悉,《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并经省政府原则同意,将于近期上报国家发改委。
《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送审稿)由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完成。
其内容涉及指导思想、发展思路、规划期限、规划项目、发展目标和相关政策。
《总体规划》(送审稿)指出,按照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政策和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夯实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加速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产业园区,推进资源、产业和园区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前提下,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同时结合试验区实际,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先期重点建设一区四园,构建以青藏铁路、敦格铁路沿线以乌兰、德令哈、大柴旦、格尔木工业园区为主的两大工业走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打造龙头产业基地,发展壮大循环经济示范核心企业,辐射带动都兰、天峻、冷湖、茫崖地区的资源开发,加快推进试验区工业经济协调发展。
据了解,规划期为2008—2020年,其中近、中期为2008—2015年,远期为2015—2020年。
规划39个重点项目、73种主要产品。
用5—8年的时间,使试验区以盐湖化工为龙头的循环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产业构架基本实现,主导产品形成经济合理规模,工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到2020年,特色优势产业总规模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增加40%—50%。
规划到2020年,形成600万吨氯化钾、250万吨硫酸钾镁肥、560万吨纯碱、60万吨烧碱、40万吨金属镁、40万吨甲醛、60万吨聚氯乙烯、60万吨乙烯、60万吨丙烯等主要产品产能。
(。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要矿产产出率提高近一倍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要矿产产出率提高近一倍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海西州政府获悉,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资源循环可利用、生态环境可承载、经济发展可持续的道路。
据统计,其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从每吨原矿产出850元矿产品提升至每吨原矿产出1572元矿产品,产出率提高达84.9%。
据介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
试验区矿产资源富集,在已探明的各类矿产中,盐湖矿产具有突出地位,钾盐、镁盐、锂矿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
以前,这里的产业发展模式较为粗放,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多种资源遭到闲置和浪费。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青海省和海西州政府把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前提,以试验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从三个方面构建资源精深加工和横向扩展相结合的循环工业体系。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海西州盐湖提钾老卤综合利用等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最大、全球首家年产3000吨卤水制金属锂生产线达产1500吨。
年产10万吨高纯氢氧化镁生产线已经完全达产达标,每年能消耗120多万吨的水氯镁石,通过循环利用不仅大幅度减少了水氯镁的排放量,还为盐湖镁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全力推进园区建设。
试验区构建形成了盐湖化工循环产业链、油气化工循环产业链、煤化工循环产业链、金属冶金循环产业链、新能源产业体系、新材料循环产业链、高原特色生物产业体系,循环经济七大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争取各级循环经济改造资金。
截至目前,争取国家循环化改造资金4.07亿元,用于金属镁一体化等48个循环化改造项目。
争取省级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0.9亿元,10亿元注入园区投融资平台用于壮大资本实力,其他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
(编辑:逍遥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青海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青海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2.18•【字号】青政办函〔2022〕25号•【施行日期】2022.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青海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青政办函〔2022〕2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2022年青海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已经省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2月18日2022年青海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数字经济是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既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牢牢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全省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现结合省情实际,制定如下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拓展数字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场景融合应用,不断夯实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着力发展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为全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产业“四地”建设,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作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2022年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力争建成5G基站1万个,实现政务、教育、金融、医疗等垂直行业应用区域和交通枢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5G商用步伐进一步加快,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10太比特每秒(Tbps)以上,大数据产业有序发展,大数据中心机架数超过1.3万个,建成数字经济领域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数字产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全省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收入达到60亿元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产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省网络零售额、实物网络购物交易额同比增长10%,电信业务总量超过75亿元;治理数字化成效更加突出,省直部门上云系统数超过300个,“青松办”政务服务事项可办率达到90%以上,全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4.28•【字号】青政〔2024〕23号•【施行日期】2024.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消费品工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2024〕2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2024年4月28日青海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统筹推动我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一步拉动有效投资,激发潜在消费,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结合青海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部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持续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为加快培育发展具有青海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创造条件。
到2027年,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72%、77%。
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09•【字号】青政办[2011]234号•【施行日期】2011.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11]234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十月九日青海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青”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青海科技发展,建设创新型青海,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历史上科技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取得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
全省科技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方向和重点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创新型青海为目标,以体制和政策环境创新为先导,以科技产业化和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立足科技富民、科技强省、科技能力提升三个层面,突出“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在发展循环经济、新能源经济、生态经济与民生经济方面破解了一批技术难题,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效引领和支撑了全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截止“十一五”末,全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为“十二五”全省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全省科技工作重点全面转移到解决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上。
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循环经济、新能源经济、生态经济与民生经济的健康发展。
骆惠宁讲话(学习5次藏区精神)

在学习贯彻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推进我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骆惠宁同志们: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新形势下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会议首次将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工起谋划和推进,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四省藏区的特殊关怀,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学习贯彻,1月21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强卫书记提出了抓贯彻落实的总体要求;2月1日我在省政府全体会上就政府系统落实省委要求、做好学习贯彻工作做了相应安排。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又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熬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即中发∈zO10〕5号文件,对推进四省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幸做出了战略部署。
鉴此,省委、省政府认为有必要召开这次研讨会,组织系统深入的学习研讨,以进一步领会精神、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强化举措、打好圭动仗,进一步明确要求、形成强大合力,力争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中走在四省藏区的前列,抓住新机遇,推动青海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带动全省实现“四个发展”。
今天上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朱晓明同志做了专题讲座。
明天强卫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
下面,我主要就学习贯彻中发5号文件精神,侧重经济社会发展,讲两方面的意见。
一、深入学习领会中发5号文件,全面准确地把握精神实质中发5号文件,在国发34号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推动四省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完善了相关攴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内容丰富、含金量高,针对性和指导性强。
集中体现在“十个更加”上: 四省藏区发展的战略地位更加凸现。
明确提出四省藏区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重要的综合能源接续基地,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达赖集团和国际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重点地区,在反分裂斗争中肩负重要责任。
推迸四省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直接关系保持四省藏区稳定:关系掌握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主动权,关系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安全和统一。
银行业支持青海盐湖化工产业发展研究

银行业支持青海盐湖化工产业发展研究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青海监管局课题组【摘要】盐湖化工产业是青海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的核心产业.目前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盐湖化工产业发展受到了瓶颈制约,银行业潜在风险隐患增大,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期刊名称】《青海金融》【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盐湖化工;银行业;发展;研究【作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青海监管局课题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2随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推进,辖内银行业机构紧紧围绕盐湖资源开发建设,相继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盐湖化工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有效发挥银行业支撑保障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带动循环经济建设的龙头产业,近期,青海银监局就青海盐湖化工行业发展及银行业支持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青海盐湖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一)青海盐湖化工行业发展现状盐湖资源在世界上已经探明工业储备量200亿吨以上,估算总储备量超过1400亿吨,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加拿大、俄罗斯、德国、约旦等国家,约占世界资源量的90%。
中国盐湖资源约占世界资源量的3%,中国市场70%的钾肥依赖进口,钾盐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中国盐湖资源主要集中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地区。
目前,青海省已探明的保有盐湖资源储量分别为:氯化钾7.06亿吨、镁盐56.5亿吨、氯化钠3317亿吨、锂矿1890万吨、锶矿1928万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硼矿1573万吨、溴矿2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
青海省盐湖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12万亿元,占全省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的70%以上。
青海盐湖资源具有品位高、品种全、组合好等特点,给资源综合利用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青海省盐湖资源开发利用起始于50年代,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循环经济建设以来,青海省对盐湖资源进行了统一整合,并对盐湖化工行业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扶持,实施了增值税先征后返所得税减免百分之十、钾肥铁路运输优惠价等政策,有效促进了盐湖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关于青海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关于青海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13•【字号】青政办[2011]127号•【施行日期】2011.06.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关于青海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11]127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青海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一一年六月十三日青海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施方案(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二0一一年六月)“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加速调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
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等优势,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是实施充分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我省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区域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四个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指导我省有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国办函[2011]10号)精神,结合我省“十二五”规划产业发展需要和“四区两带一线”规划布局,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鼓励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依托我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目标,加强环境保护,集约利用资源,提高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布局,为加快推进全省实现“四个发展”做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府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 改 委 和 青 海 省 政 府 联 合 编 制 的
《 体规 划 ) 总 )中,化工 产业 成为 产业 谋 划布 局 的 重 头 戏 ,将 引 领 柴达 木
工产 品的结 合 ,发展 P VC等有机 氯 化 物产 品和 碳酸钾 、氢 氧化钾 、烧碱 等 盐湖 化 工 下游 产 品 以及金 属 镁 产
22 年 ,其 中近 、 中期 为 20 年 至 00 08 2 1 年 ,远期为 2 1 年至 2 2 年 。 05 05 00
规划涉 及 3 9个重 点项 目、7 3种主 要
有 序 推 进 煤 炭 深 加工 ,积极 发展 煤
焦化产 业 ,依托 焦炭产 业 ,发展 一定
规模 的 电石 产 能 ;通 电石 与含 氯 盐 湖化 工产 品 的结合 ,发展 P VC等
产 品发展 。同时 , 过烯 烃与 当地氯 通 化 钾 、氯化 钠 、氯化 镁等含 氯 盐湖化
据记 者 了解 , 由于 柴 达 木 盆地 化学 矿产 资 源 丰富 ,且 因上 世 纪 5 0
年代 以来 的 开 发 利 用 已经 形 成相 当
规模 的化 工 产 业基 础 ,这 次 由国 家
图为正在 吊装中的盐湖集 团综合利用 项 目二 期 工 程 尿 素 合 成 塔
经济特 色优势产 业布局 ,目标是在 盆
地 内现有 产业基 础上 ,以化工产业 为 主导 ,形成 经济合理规 模 ,工业总 产 值在 现有 基础上 翻两番 ;到 2 2 年 , 00
特色 优势产 业总 规模 在 2 年 的基 0 l 5 础上 再增加 4 %~5%。为此 ,拟规 0 0
达木循环 经济试验 区总体规划 (总
体规划 ,早 在几十年前就被 广泛赞 )
誉 为祖国 “ 聚宝盆”的柴 达木 盆地 , 以
国家 大力 发展 循环 经济 产业 为端 点 , 再 度成为 世人 关注的热点地 区 。
利 用天 然 气 资 源 ,研 发 引进 天然 气 制 乙炔 工 艺 技术 ,发 展一 定 规 模 的 烯 烃 产 品 ,推动 天 然 气 化工 向下 游
锌、 铜冶 炼过程 中副产 硫酸 ,发展硼 酸等 盐湖化 工产 品;利用 天然气 、 钾
肥、 硫酸 , 过 引进 磷资 源 , 通 发展氮 、
炭等资源 , 以煤气化发展合成氨、 碳
一
划到22 年形成6 0 00 0 万吨氯化钾、 5 20
万 吨硫酸钾 镁肥 、50 吨纯碱 、6 6万 0
6 万 吨丙烯 等主要 产 品产 能 。 0
( 体规 划 在推 进产 业融 合方 《 总 面规 划 了 以下产业 链 :一 、 “ 气一 油
2 中田 0 l 油和化 l21 o :00・4
万 吨烧 碱 、4 万 吨金属镁 、4 万 吨 甲 0 0 醛 、6 0万吨聚氯 乙烯 、6 0万吨 乙烯 、
化 工产业 、 联合 制纯碱产 业 、 烧碱 聚 氯 乙烯 产 业 ,辅 以氯 加 工 系列
一
磷 、 复合 肥等产 品 ,实现 电力 、 钾 油 气 、 盐 湖化 工 和 有 色金 属 工业 的融 合发展 。 、 铁 矿一 焦炭一钢 铁 ” 五 “ 产 业链 。即综合 利用铁 矿资 源 , 合焦 结
鬯 美誊
l
I 行业聚焦
化工产业 将 弓领 柴达木 I 循环经济 试验 区产业 发展
口 文 /图 记者 付 浩
3 中旬 ,国务 院批复 《 月 青海省柴 盐化工 ”产 业链 。即在适 当扩 大原油 生 产和 原 油 加 工规 模 的基 础上 ,发 展 一 定 规 模 的烯 烃 产 品 ,推 动 石 油 化 工 向精 细 化 工产 品发 展 ;并就 地
品 ,以实现 电力 、石 油化 工 、盐湖化 工 、有 色 金 属 和建 材 工 业 的融 合 发 展 。二 、“ 煤 焦一 盐化 工 ”产 业链 。 即利用 盆地 内丰富 的优质 焦煤 资源 ,
循环 经 济试 验 区产业 发 展 。
据青 海省 发 改委有 关官 员透 露 , 总体 规划 时间 节点 为 2 0 0 8年 至
化产 业 ,发展 钢铁 工业 及后 续产业 , 实现 电力 、煤 炭 、焦化 、盐 湖化工 、
产 品 、聚氯 乙烯 后 加 工产 品及 废 弃
物 , 合利用 形成建 材产 业 。 “ 综 四、 有
色 金属一 天 然气一 盐化 工 ”产业 链 。 即 利用 盆地 内铅 锌 资 源 开 发 利用 过 程 中副产 硫精 砂生 产硫 酸 ;利用 铅 、
产 品,计划用 5 8 至 年时 问 ,在试 验
区基本形 成 以盐湖化 工为龙头 的循环
有机 氯化物产品和盐 湖化工下游产
品 及有 色 金 属 产 品 ,实 现 电力 、煤 炭 、焦化 、盐湖 化工 、有 色金 属和化 工建 材工 业 的融合 发展 。三 、 “ 煤化 工一 盐化工一 建材 ”产业链 。即综合 利用 盆地 内丰 富的原盐 、 灰石 、 石 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