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全套课件367P)

合集下载

经络腧穴学最新课件

经络腧穴学最新课件

手太阴肺经腧穴
中府云门天府侠
尺泽孔最列缺加
经渠太渊鱼际少
肺手太阴十一穴
21
手太阴络脉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 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 小 便遗数。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
22
手太阴经别
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 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出缺盆, 循喉咙,复合阳明
【类别】:络穴,八脉交会穴 通任脉
15
经渠 Jīng qú(LU8)
【定位】:在前臂掌面 桡侧,桡骨茎突与桡 动脉之间凹陷处,腕 横纹上1寸
【针刺方法】:避开桡 动脉,直刺0.3-0.5寸。 《甲乙经》:不可灸。
【主治】:①咳嗽,气 喘,胸痛,咽喉肿痛。 ②手腕痛。
【类别】:经穴
16
太渊
太渊 Tài yuān(LU9)
【主治】:①咳嗽,气喘, 咳血,潮热,胸部胀满。 ②咽喉肿痛。③急性腹 痛吐泻。④小儿惊风。 ⑤肘臂挛急。
【类别】:合穴
13
孔最 Kǒngzuì(LU6)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 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 上,腕横纹上7寸
【针刺方法】:直剌0.51寸。
【主治】:①急性咳血, 痔疮出血,鼻衄,咳嗽 气喘。②咽喉肿痛。③ 热病无汗④前臂疼痛。
凹陷处,约当第一掌
骨中点桡侧,赤白肉

际处

【针刺方法】:向掌心
方向刺0.5-0.8寸。
【主治】:①哮喘。② 咽喉肿痛,发热,失 音。③咳嗽,咳血。
【类别】:荥穴
18
少商 Shào shāng(LU11)
【定位】:在手拇指 桡侧,距指甲角0.1 寸(指寸)
【针刺方法】:向上 斜刺0.1寸,或点刺 出血。

经络腧穴基础知识ppt课件

经络腧穴基础知识ppt课件
(3)手指比量定位法 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 故又称为“手指同身寸取穴法”,简称“指寸法”。
医者根据病人身材高矮和手指的长短粗细情部,适当做出 增减减比例,也可用自己的手指来测定穴位。此类方法较多, 临床常用的有以下3种:
精选ppt课件2021
12
1)中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 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应用:口眼歪斜,颊肿,齿痛,口噤不语。
精选ppt课件2021
18
梁门 定位:脐上4寸,旁开2寸。 应用: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天枢 定位:肚脐旁开2寸 应用:腹痛,呕吐,腹胀,泄泻,便秘,痛经,水肿。
梁丘 定位:髂前上棘与髂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上缘上2寸的凹陷处。 应用:膝胫痹痛,胃痛,乳痛。
精选ppt课件2021
3
十二经脉四肢分部规律表
部位
经脉


阴经 (属脏)
太阴肺经 厥阴心包经 少阴心经
太阴脾经 厥阴肝经 少阴肾经
阳经
循行部位
(属腑) (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
阳明大肠经
少阳三焦经
上肢
太阳小肠经
前缘 中间 后缘
阳明胃经
少阳胆经
下肢
太阳膀胱经
前缘 中间 后缘
精选ppt课件2021
(3)腧穴的作用 腧穴的作用与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每个腧穴都有 较广泛的主治范围。本经穴能治本经病,表里经腧穴能相互治疗表里两 经病,邻近经穴能配合治疗局部病,各经的主治既有其特殊性而又有其 共同性。
精选ppt课件2021
10
2.腧穴的定位方法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可分体表标志定位法、骨度分 寸定位法,手指比量定位法和简便取穴法4种。

经络腧穴完整PPT课件

经络腧穴完整PPT课件
痄腮,失喑,目赤肿痛。 2.胃肠病主要配穴之一,如胃脘痛,腹痛,便秘,痢疾。 3.外感病: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咳嗽,疟疾。
精选课件
29
合谷
4.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狂躁证。 5. 疔疮,疥疮,瘾疹等皮肤外科病证。 6.痛经,经闭,滞产,胎盘不下等产科病证。
精选课件
30
曲池(腑证要穴、皮肤病要穴、降压、清 热要穴)
【功能】宣肺祛风、疏 经通络、利咽
精选课件
24
列缺
【主治】 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2.掌中热,上肢不遂。腕部病证。 3.偏正头痛,项强(“四总穴歌”载:“头项寻列缺”)。 4.惊痫,牙痛。 5. 小便热,阴茎痛。
精选课件
25
2手阳明大肠
(1)循行:(如图) (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
精选课件
32
肩髃
【定位】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 下方凹陷中。
【功能】通经活络、利节止痛 【主治】肩周炎、上肢麻痹、咯血、风热瘾疹。
精选课件
33
3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如图
(二)主要病侯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消谷善饥,口渴; 咽喉肿痛;鼻衄,口 ,口唇生疮;颈肿,齿痛;热 病,发狂以及足阳明胃经循行线的肿痛、麻木、厥冷 等。
可治疗其相应脏腑的相关性疾病。
精选课件
55
委中
【定位】俯卧位。在 腘窝横纹中点,当 股二头肌腱与半腱 肌肌腱的中间。
【功能】舒筋活络、清 热止痉、祛瘀镇痛
精选课件
56
委中
【主治】 1. 腰痛,《四总穴歌》载:“腰背委中求”,髋关节
屈伸不利,腘肌挛急,下肢痿痹。 2. 中风昏迷,半身不遂,癫疾反折。 3. 丹毒,疔疮,发背,腹痛,吐泻,中暑。 4. 衄血不止(又名“血郄”) 5. 自汗,盗汗,疟疾。 6. 遗尿,小便难。

经络腧穴学PPT参考幻灯片共140页文档

经络腧穴学PPT参考幻灯片共140页文档
经络腧穴学PPT参考幻灯片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
【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15条,称为十五 络脉,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
十二经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 ,即阴经别走于阳经,阳经别走于阴经,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 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
【十二经别】
经别,就是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 肢部分(多为肘、膝以上)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称为 “入”),然后浅出体表(称为“出”)而上头面,阴经的经别合入阳经 的经别而分别注入六阳经脉(称为“合”)。所以,十二经别的循行特 点,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每一对相为表里经别组成一“ 合”,十二经别共组成“六合”。十二经别的功能主要是加强和协调 经脉与经脉之间、经脉与脏腑之间,以及人体各器官组织之间的联系 。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 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十二 经脉为主,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 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奇经八脉,是具有特殊分布和作 用的经脉。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内行 支脉。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及躯干前、后、侧 三部的外行支脉。此外,经络的外部,筋肉也受经络支配 分为十二经筋;皮部也按经络的分布分为统图】 (内)
经络
(外)
脏腑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络脉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分属于十二脏腑。所谓十二脏腑,即五脏六 腑再加上心脏的外膜——心包。心包也算一脏。这样每一 条经脉都包含有所属脏腑的名称,如肺经、胃经、大肠经 等。另外十二条经脉还根据所属的脏腑的阴阳属性和经脉 在体表分布的位置特点,而定经脉本身的阴阳属性。脏为 阴,肢体的内侧为阴,凡属于脏的经脉都分布在肢体的内 侧,故称阴经;属于腑的经脉都分布在肢体的外侧,故称 阳经。阴经包括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三种。阳经包括 太阳经、少阳经和阳明经三种。又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有上 下的不同,分布在上肢的称为手经,分布在下肢的称为足 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