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_钱骏

合集下载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肝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肝癌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介入治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或者微创手术技术实现肿瘤局部控制的一种方法。

介入治疗的优势在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较好,已经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

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局部消融疗法、放射性粒子植入、介入放疗和肝动脉栓塞等。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介入治疗的核心之一,通过将抗肿瘤药物输送到肝动脉血管中,使肿瘤得到局部高浓度的药物暴露,同时通过栓塞肝动脉,将肿瘤的血液供应切断,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局部消融疗法是介入治疗的常用手段,主要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和激光消融等。

这些消融技术通过将导管引入肝内,将肿瘤直接暴露在高能量源的作用下,使肿瘤受热坏死。

局部消融疗法可以应用于单发小肿瘤,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局部放射治疗技术,通过将放射性粒子直接植入到肿瘤内部,使肿瘤受到局部放射线的照射,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效果。

放射性粒子植入可以通过穿刺术或者手术进行。

介入放疗是一种以肿瘤血供改变为基础的治疗方法。

通过引导导管将放射性药物或者放射性微粒注入肝动脉或肝静脉系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灶,发挥放射治疗的效果。

介入放疗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肝动脉栓塞是一种通过肝动脉介入将一定的物质(如化疗药物、栓塞剂等)选择性地引导至肿瘤灶内,以达到肿瘤控制的目的。

肝动脉栓塞可仅用于肝癌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的患者,也可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总的来说,肝癌介入治疗方法较多,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恢复周期和并发症的风险。

然而,介入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肝癌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特点进行评估,并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原发性肝癌3种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原发性肝癌3种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床分析[ J ]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 2 0 0 9, 2 1 ( 7 ) : 4 4 6 . [ 5 ] 黄晖 , 李丽华 , 万敏娜, 等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肺源性 心
脏病 的临床研究 [ J ] . 中西 医结合心脑 血管病 杂志 , 2 0 0 8 , 6
( 5 ) : 5 0 9— 5 1 0 .
[ 6 李正武 , 管高峰, 杨第一 , 等 .中西 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 病 合并 糖尿病疗 效 观察 [ J ] . 现 代 中西 医 结合 杂 志 , 2 0 1 2 , 2 1
( 3 4 ) : 3 8 1 O一 3 8 1 1 .
原 发 性 肝 癌 3种 介 入 治疗 方 法 的 疗 效 分 析
自由基 , 有效减轻 脂 质过氧 化反 应 以及炎症 反应 , 从 而保 护肺组织 的形态结构 以及生理功能 。
参 考 文 献
[ 1 ] 杜林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 5 2 例
[ J ] . 中国中西 医结合急救杂志 , 2 0 1 0 , 1 7( 3 ) : 1 8 0—1 8 1 .
后A T P及肝功 能改善情 况显 著优 于单纯 T A C E或 P MC T方案 , 是治疗 P L C的疗效确切 、 安全 、 微创的综合 治疗方法。 关键词 : 肝肿 瘤 ; 超声检查 ; 介入 治疗结果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1 1 0 8 . 2 0 1 3 . 0 5 . 0 0 9 3
[ J ] . 现代 中西 医结合杂志 , 2 0 1 2 , 2 1 ( 3 3 ) : 3 6 8 5— 3 6 8 6 .

最新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介入治疗_图文PPT课件

最新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介入治疗_图文PPT课件

• 肿瘤化疗的疗效与抗癌药在肿瘤内的浓度以及药物与肿瘤的 • 接触时间成正比,动脉灌注后,药物在组织内的峰浓度比值比静 • 脉给药提高40%~200%,药物浓度增加l倍,杀伤痛细胞的能 • 力可增加10~25倒1’21。另外,TACE减少了抗痛药与血浆蛋白 • 的结合率,其伞身的副作用明显降低。TACE还利用肿瘤动脉的 • 特殊性(廓清系统缺如),将抗癌药大剂量、高浓度混悬灌沣于 • 肿瘤组织,IiP,I在阻断肝癌血供的同时使抗癌约滞留其中缓慢释 • 放,从而发挥栓塞和化疗的双重作用,有效地杀伤残留肿瘤细胞。
10. Llovet JM et al. J Hepatol 2008;48:S20-S37.
肝癌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
• 介入栓塞(TAE)治疗的理论依据 –正常肝组织血供的70%-75%来自门静 脉,肝动脉血供仅占25%-30%,肝癌 血供的95%-99%来自肝动脉。栓塞肝 动脉的肿瘤支可阻断瘤体血供,肿瘤 坏死,对肝组织影响小。 –栓塞剂可制成各种载药剂型,具有化 学治疗、放射治疗等作用,除了阻断 血供外还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介入治疗
61.9%
应用比例(%)
* 数据来源于2008—2009年的中国肝癌特征和治疗分析调研
治疗策略
TACE治疗中期HCC获益的循证依据
• 荟萃分析显示TACE治疗总体显示生存获益(1978-2002) • 中期HC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长至20月
试验
患者人数
随机效应模型的优势比(95%置信区间)
• 局部动脉灌注化疗(TAI)的优点
–局部肿瘤组织药物浓度明显提高, 全身循环药物浓度明显降低,具有明 显的组织靶向性。
–全身不良反应明显降低,但局部脏 器不良反应相对较重。
–化疗剂量可以大大提高。 –疗效明显提高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介入治疗方法培训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介入治疗方法培训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介入治疗方法培训介入治疗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通常包括经皮穿刺注射化疗药物、经股动脉插管给药、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经导管肝动脉化疗等。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介入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使药物在短时间内高浓度地达到肿瘤组织,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相比于静脉给药,肝动脉化疗可以显著减少药物在全身循环中的浓度,降低了对正常组织的毒性副作用,提高了治疗的局部疗效。

其次,介入治疗还可以通过栓塞肝动脉,阻断肿瘤供血,使肿瘤细胞缺氧、营养不良,并通过间质细胞亚型通路等机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缩小肿瘤体积的目的。

尤其对于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栓塞肝动脉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最后,介入治疗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如化疗、射频消融、手术切除等,形成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介入治疗可作为肝癌治疗的首选或辅助手段,例如门静脉癌栓、复发性肝癌以及术前、术中的联合治疗等。

然而,介入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如肝不全、肝内感染、颈动脉破裂、肝内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介入治疗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病变范围、病变性质等因素,并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此外,术后患者还需进行定期随访和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

总之,介入治疗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但需要注意的是,介入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操作。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形成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患者共42例,分析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动静脉瘘口闭合状况、肝肿瘤内碘油沉积状况、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手术后生存状况。

结果42例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瘘口基本闭合良好;肿瘤内碘油沉积状况良好;患者腹水、消化道出血、纳差、腹泻临床症状减轻;手术后生存率3个月为100%,8个月为83.33%,18个月为71.43%,30个月为23.81%。

结论手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采取有效的方法封闭动静脉瘘口,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安全可靠,有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动静脉瘘;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原发性肝癌是临床比较常见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

介入治疗作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普遍应用。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发病率占原发性肝癌的22%[1]。

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方法会影响到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2]。

近年来我院肝病科探讨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患者共42例,其中男33例,女9例,年龄33~76岁,平均53.6岁。

按照病位分型,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31例,肝动脉-肝静脉瘘患者11例。

按照肝功能评级标准[3]:Child A级8例;Child B级30例;Child C级4例;全部患者均符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的肝癌诊断标准[4],且36例患者经实验室检验(血AFP)及影像学(B超、CT、MRI)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合并动静脉瘘。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进展林洋【摘要】Comprehensive review on the basic ideas of transarterial chemoem bolization, selective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ortal vein stenting,ablation therapy and intracoronary radiation and adducing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icinoma( PIX )combined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PVTT Remonstrate that thes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s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to obtain better results. These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prognosis of PIX combined with PVTT. Besides, they als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equential therapy for PLC combined with PVTT.%综合评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选择性门静脉化疗栓塞术、门静脉支架置入、消融治疗及内放射的基本理念,并引证说明上述治疗方式对原发性肝癌(PL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证明这些介入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优势并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提升PLC合并PVTT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其预后.另外,为PLC合并PVTT患者序贯治疗或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7【总页数】3页(P1217-1219)【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门脉癌栓;介入治疗【作者】林洋【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病房,四川,泸州,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按病理分型分为肝细胞型(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胆管细胞型及混合型,其中HCC最常见,占成人PLC的90%。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介入治疗

产前胎盘植入。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胎盘植入诊治指南(2015)[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5,18(7):48l-485.[2]ALAMO L ,ANAYE A ,REY J ,et al.Detection of suspected pla-cental invasion by MRI :do the results depend on observer experi-ence [J ].European J Radiol ,2012,82(2):51-53.[3]章婷,于利利,张璇,等.胎盘植入相关超声图像特征的产前诊断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5);451-453.[4]戴然,桑秀丽.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疗效[J ].中国临床医师杂志,2018,46(10):1226‐1228.[5]陆燕飞,宋海国,黄蔚,等.超声联合MRI 检查前置胎盘、产前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4):699-702.[6]贾保霞,刘宇清,罗婷婷,等.三维彩色能量成像产前诊断胎盘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7,14(2):117-121.[收稿日期]2020-02-28[责任编辑]马兴忠[基金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Z16190)[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宁夏银川750002[通讯作者]汪芳,Email :Do i :10.13621/j.1001-5949.2020.09.0805·临床研究·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破裂大出血是原发性肝癌的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快,发生率为2.5%~20%,死亡率可达33%~67%[1]。

肝动脉栓塞术(TAE )对肝癌肿瘤破裂大出血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
吴雪飞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4(030)002
【摘要】目前,介入治疗作为当今医学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在近几年,广泛用于肿瘤的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介入治疗的工作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机做向导,获得影像学资料,从而达到诊断及治疗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介入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机理及作用.
【总页数】3页(P6-8)
【作者】吴雪飞
【作者单位】138000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

·专题综论·原发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钱骏 冯敢生【主题词】 肝肿瘤/治疗; 癌,肝细胞/治疗; 栓塞,治疗性【Subjectwords】 Liverneoplasm/therapy; Carcinoma,Hepatocellular/therapy; Embolization,therapeutic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二十二万人死于肝癌[1]。介入治疗肝癌目前被公认为是治疗不可切除性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手段,它在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存率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其总体疗效仍欠佳。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下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耐药以及术后肿瘤侧枝循环的生成等,是其中几个最主要的原因。由于肝癌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及目前对其认识的局限性,任何一种单一治疗模式,包括单纯介入治疗都难以治愈肝癌。提高肝癌总体疗效依赖于综合治疗已成为共识。综合介入治疗肝癌是指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相联合以及介入治疗与肿瘤生物治疗、物理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其目的在于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避免其缺点,协同作用,获得单一治疗方法所无法得到的疗效。现就目前综合介入治疗的方法作一评述。1.介入免疫联合治疗:免疫治疗主要包括肿瘤细胞因子免疫疗法(如IL-2/IL-12、TNF、IFN)、肿瘤过继免疫治疗(如LAK、TIL、CTL)、肿瘤主动免疫治疗(如OK-432)。但单纯使用免疫制剂的毒副反应较大,限制了临床有效剂量的使用。介入免疫联合治疗,如细胞因子免疫治疗、过继免疫治疗、主动免疫治疗与TACE或瘤体内注射法联合运用,或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抑制肿瘤细胞增长,减轻瘤负荷;或可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和某些化疗药物的抗癌效应,产生协同效应;或可在肿瘤局部刺激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克服化疗栓塞使肿瘤患者免疫力更加低下的副作用,从而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2]。于志坚等[3]报道肝动脉灌注IL-2、IFN联合TACE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86例,结果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率达55.8%,优于单纯TACE组的32.1%。2.肝癌的介入导向疗法:导向疗法是利用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包括铁蛋白抗体、甲胎蛋白抗体、抗人肝细胞癌抗体、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碘化油和非抗体类如非降解玻璃微球等),把药物(如表阿霉素或生物反应调节剂)或其他杀伤肿瘤的物质(如放射性核素)选择性地运送到肿瘤部位,以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采取介入方法即经肝动脉给药有其巨大优势,既可减少或避免生物导向免疫治疗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即稀释、生理屏障和非特导性吸收,又可增加肝癌局部的药物浓度,提高癌/肝比,减少全身的毒副反应。放射核素如131I为弹头的制剂其杀伤力大于化疗弹头,而双弹头的运用则可集中化疗和放疗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杀伤肿瘤的效能。通过多种单克隆抗体混合使用以及利用核素弹头减少抗原表达异质性的影响,并增加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对清除肝癌亚临床灶,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具有广阔的前景。3.介入联合基因治疗:随着基因工程和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经介入方法行基因治疗已渐成雏形并正走向临床。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肿瘤局部,具有导向可靠、操作简便和直观的优点,可使全部肿瘤细胞均有被转染的机会;而经肝动脉插管注入目的基因,则可使目的基因在靶器官相对定向地表达,能够增强目的基因的治疗作用及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副作用[4]。经介入途径进行联合基

因治疗,从多方面调整机体的抗肿瘤作用,综合强化了各种单一基因的治疗效果,它包括自杀基因的联合治疗(如CD/5-FC和HSV-tk/GCV系统)、免疫因子基因治疗的联合应用(如IL-2和GM-CSF)、肿瘤生长抑制基因的联合应用(如p53和p16两种基因)、自杀基因和细胞因子基因的联合治疗(如CD

·417·中华肿瘤杂志2003年9月第25卷第5期 ChinJOncol,September2003,Vol25,No.5自杀基因与GM-CSF基因联合以及HSV-tk与IFN-γ、TNF-β及GM-CSF)和肿瘤抑制基因与免疫因子基因的联合应用(如p53基因和GM-CSF)。郝强等[4]经动脉插管注入TNF-α和IL-2重组腺病毒治疗转移性大鼠肝癌模型,发现其在体内的表达具有器官靶向性,且持续时间较长,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生存期显著延长。Gerolami等[5]和Seol等[6]分别通过在肝癌裸鼠和VX2肝癌兔模型的实验研究证实,经肝动脉或瘤体内注入HSV-tk/GCV基因和DNA、脂质体、转铁蛋白复合物,明显增强目的基因在靶器官的表达,提高了转染率。Drozdzik等[7]研究了IL-12基因与HSV-tk基因联合应用治疗鼠肝癌模型的作用,其疗效明显好于单独应用IL-12基因或HSV-tk基因。未来介入基因联合治疗的发展方向包括:①选择更加有效的目的基因并联合应用,作用于肿瘤治疗不同的环节;②将TACE与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联合应用,可采用目前最常用的“三明治”法,同时作好细胞因子基因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并尝试制备附有治疗基因的特制栓子;③尝试术后经血管留置化疗泵持续导入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放射科医生和分子生物学同道们的密切合作和不懈努力,介入基因联合治疗将会更加成熟地运用于临床。4.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TACE后肿瘤侧枝循环的建立是肝癌复发和转移及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具有抑制肿瘤内皮细胞的生长和侧枝循环的生成、所需药量较小、特异性良好、毒副作用少、不易产生耐药等特点[8,9]。但是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对已经存在的肿瘤血管无抑制作用,并不能使肿瘤缩小,而与TACE联合应用则具有强大的抗癌优势。一方面能利用化学药物直接抑制和杀死肿瘤细胞,栓塞肿瘤血管,以使肿瘤缺血坏死,肿瘤缩小;另一方面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减少肿瘤新生血供和抑制肿瘤侧枝循环生成,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10,11]。TACE和肿瘤局部注射Angiostatin、Endostatin,是一种新的可尝试的介入治疗方法,Endostatin与Angiostatin合用可诱导肿瘤进入休眠状态,或使肿瘤原发灶完全消退,而且在终止投药时未见复发[12,13]。TNP-470与碘化油混合栓塞可通过阻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DNA复制过程[14],直接影响肿瘤血管的发育,抑制微血管增生,从而有效的切断瘤细胞转移的路径。虽然还没有上述药物在介入治疗肝癌方面的临床试验报道,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利用血管生长抑制剂结合介入治疗,有望在控制肝肿瘤生长及转移方面发挥巨大作用。5.TACE联合热消融治疗:肿瘤具有不耐热的特点,对肿瘤组织局部加热,可使其发生凝固性坏死。微波和射频是常用的组织物理加热方法,随着器械的改进,目前微波天线和射频电极均可以经皮穿刺植入实体肿瘤内进行局部加热[15]。对于直径<4cm

的肝肿瘤,单用热消融治疗效果较差。热疗联合介入治疗肝癌将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点,增加治疗效果:(1)在对肿瘤加热时,瘤内及瘤周的血液循环可起到冷却作用,TACE可以减少肝癌组织的血供,减少或消除这种冷却作用,增加肿瘤热消融的坏死体积;(2)热效应可以增加肿瘤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摄取,延长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停留时间,增加肿瘤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提高化疗效果,减少化疗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延长生存期;(3)某些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C、博来霉素、顺铂等可以阻止肿瘤耐热现象的发生,增强微波抗肿瘤的效应。Seki等[16]报道,18例病灶<3cm的肝癌患者,经TACE联合微波治疗后,发现有17例肿瘤完全坏死,观察期间无复发。当然,微波治疗亦可与无水酒精注射法相结合。6.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治疗:PEI是利用无水乙醇的毒性作用,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使肿瘤变性、坏死,并可提高患者免疫水平的治疗方法,尤适合于对小肝癌的治疗。单行PEI的缺点是对于较大非均质肿瘤往往难以达到彻底灭活。肿瘤周边常有癌细胞残存,这可能是原位复发的主要原因。同时,PEI往往需要多次注射,大量酒精逸入肝实质可造成累积性肝损害。TACE联合PEI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其机理为:(1)TACE栓塞了肿瘤的肝动脉供血网,使化疗药物产生局部高浓度。(2)TACE后,由于肿瘤肝动脉供血网的栓塞,延缓了无水酒精随血流的流失,延长了无水酒精局部高浓度的时间。(3)PEI可以使肝癌细胞凝固坏死,同时破坏了肿瘤的侧枝循环和门静脉血供。(4)TACE后癌灶实质性组织大量破坏,纤维间隔亦被破坏,这种变化有利于PEI时注入较大量的乙醇及其在肿瘤内弥散,充分发挥无水乙醇对肿瘤的破坏作用[17]。(5)将PEI与TACE联合运用,药物

不仅作用于包膜内、而且还作用于包膜外及侵犯血管的肿瘤细胞,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肝癌复发机率。自从冯敢生等[18]首次将中药白芨注入肝动脉治疗肝癌患者并取得明显疗效以来,介入中西医联

·418·中华肿瘤杂志2003年9月第25卷第5期 ChinJOncol,September2003,Vol25,No.5合治疗肝癌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用于介入治疗的中药如白芨胶和微球、鸦胆子油、羟基喜树碱明胶微球、莪术油、华蟾酥精微球等多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抑制癌细胞增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阻断诱癌剂致癌及抗突变用。尤其是中药白芨胶是一种集载体、导体、栓塞、缓释和自身抗肿瘤作用于一体的较理想的外周性血管栓塞剂,能有效地抑制肿瘤侧枝循环的生成,与传统的碘油-化疗药-明胶海绵三明治治疗方法相比,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9]。中药介入治疗肝癌具有其优越性和广阔的

发展前途,它为祖国医药学的发展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就可切除性肝癌而言,对于术前TACE是否能延长生存率及其价值的评价褒贬不一,多数学者认为,在一定条件下采取两者联合治疗能有效抑制肝肿瘤生长,提高生存率[20,21]。术后TACE多认

为有效,但严格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分组试验仍不多见。目前,国内外综合介入治疗肝癌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普遍存在着盲目性较大、因各单位研究方法和实验条件不一而致研究结果不一、临床研究大多为回顾性研究而非前瞻性研究等问题。因此,综合介入治疗肝癌方案的优化以及前瞻性的基础实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综合介入治疗肝癌将是一个长期的方向,随着人们观念上的更新、科技的发展和治疗学上的革命,合理而有计划的综合序贯治疗模式终将取代传统的单一治疗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