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华武术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哪些内容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哪些内容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哪些内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国各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体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简介。

欢迎阅读!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简介中国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运动。

它根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沃土,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血缘和形神相依的联系,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形成了内涵广泛、层次纷杂的庞大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哲学、伦理、中医理论和古典兵法思想等都是武术的理论基础。

中国哲学与武术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易经》以及后来发挥《易经》思想的《易传》。

阴阳五行、八卦生化的哲学观念,被作为拳理的哲理依据,运用在拳技理论中。

“天人合一”观对武术文化影响至深,各种象形取意的拳种和拳式,都在这一哲学观念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知行一致”的哲学观念,也成为其理论指导原则。

武术要求“动静相生”、“刚柔互补”、“快慢相间”、“后发先至”等,这都是以阴阳辩证观念为指导的。

中国武术追求内向自我修养、整体和谐与抽象的武德武道的,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伦理,处处表现着我们这个仁义之国、礼仪之邦的民族特征,形成了重传统、重经验、尊师爱徒的人伦观念,在儒家仁义精神的基础上,融汇了禅宗佛学的“持戒”、“化解”的慈悲胸怀,又以道家的“不争”、“虚静”修真养性来调处,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善良、诚信、热爱和平的美德。

中国武术正走向世界,在中国奥委会的努力下,武术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借助奥运会这个表现舞台,吸引了广泛的中国武术爱好者,不仅因为它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因为它有着浓厚的文化内蕴,国武术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中。

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中国传统武术的来源个人自保原始社会:强弱争斗,一方动戈,继而出现武。

武,止戈为武,消停战事而来。

浅谈传统武术文化的价值和影响

浅谈传统武术文化的价值和影响

文化遗产 , 中国民族的优 秀文化遗产之一。南朝 宋 颜延之《 太子释奠会作》 :偃 闭武术 , 是 皇 诗 “ 阐扬 文令 。 庶士倾风 , 万流仰镜我 国民族体育 的 主要 内容之 一。 运动形式有套路和对抗等。几千年 来为我 国人 民锻 炼身体或 自卫御 敌的一种方法。 中有的 已列入竞技运动项 目。 其 如长拳、 太 极 拳、 南拳、 剑术、 刀术、 术、 枪 棍术等。兵器的搏击技术 , 武术是我 国传统 的体 育项 目。 【 关键词 】 中华武术 ; 统文化 传
◇高教论述◇
科 技 日向导
21 年第 2 期 01 9
浅谈传统武术 文化的价值和影 响
王 昆
( 汉 工 程
4071 3 0 3
51 武术是 中国传统的体 育项 目, 武术具有其广泛 的群众基础 , 中国人 民在长期 的社会 实践 中不断积 累和 丰富起 来的一项 宝贵 的 是
1 谓 中 华武 术 与 中 国传 统 文化 . 何
美 学 . 如 人 们所 说 : 击 是 武 术 的 灵 魂 后 来 历 经 武 术 家 将 其 攻 防 格 正 技
概 加 逐 中华 武 术 包 括 武 术 套 路 它 是 基 于人 类 生 存 竞 争 的攻 击 自卫 本 能 . 斗 的技 艺 加 以 进 一 步 的 提炼 、 括 、 工 和 程 式 化 , 步 形 成 相对 稳 定 使其 既 具 有 “ 击 ” 特点 , 符 合 生 命 的 自 由活 动 形 式 . 技 的 又 首 先 在 原 始 巫 术 中获 得 最 初 的 载 体 , 来 并 附在 狩 猎 、 争 、 祀 以及 的套 路 形 式 , 后 战 祭 演 能 个 人 寻 仇 、 族 械 斗 、 镖 护 院和 突发 应 急 中 获 得 长 足 发 展 , 后 还 进 在 演 练 方 法 上 注 重 内 外 兼 修 . 练 风 格 上 要 求 神 形 兼 备 . 给 人 以 美 宗 保 最 赏 振 甚 步 通 过 礼 仪 民俗 、 舞 百 戏 、 搏 角 抵 、 台争 交 、 射 相 扑 、 头 卖 的享 受 . 心 悦 M. 奋 人 心 , 至 可 以激 发 出 人 们 自强 不 息 的奋 斗 精 乐 手 露 骑 街 艺、 文学作品等等多种领域分别多 向展开 。 神 和振兴 民族 的爱 国精神 f ] 5 。可 见武术 之美的体现蕴含着传统 文化 美 的内涵 . 是通过 习武者 的动作 、 功架和神 态等外在形 象与 内在气 质 2中 国传 统 文化 与 中华 武 术 的联 系 . 来展现 的 . 以此引起 习武者 自 的体验和观众 的感受 . 身 使人 欢快而愉 21 .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和影响 了中华武术 的发展 中华 武术蕴含着 中国传统文化 的哲学理念 . 强调 道术 圆融 、 用 悦 。 体 322节奏美 .. 不二 、 由技人道和 以身载道 . 民族传统文化 在武技——“ ” 是 道 的体 现 在 中国传统文化 中“ ” 一种无形 的 、 的存 在。它通过 “ ” 气 是 连续 聚 它讲究刚柔相济 , 内外兼修 , 以独特 的技艺 , 强身健体 , 防身 自卫 。 也饱 通过散 而回归起 自己 “ 对于人类来说就是 生 气” 含着哲理 . 深蕴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 的参悟 . 习练者有培养 意志 . 而形成具形 的万殊 . 对 活力 、 人体美 、 人性美 、 人格美 中华武术 中阴阳二气的运用 , 使武 陶冶情操的作用 很多武术流派都采用具有朴 素唯物主义 的哲理 . 如 命 、 术运动形神兼备 . 内外合一 , 具有鲜 明的节奏感 。 如八 卦掌 的动态有快 伏羲《 易经》 老子《 、 道德经》 庄子《 、 南华经》 的三经学说 等等 。 慢( 速度 ) 轻重 ( 、 力度 )刚柔 ( 、 程度 ) 之分 , 亦有大 小 、 伸缩 、 起伏之别 。 22中华 武术对 中国传 统文化的传播 和发展 的贡献 . 俯仰开合之异 演练时整套动作如龙 中华武术作为一种社会行为 .作为传统文 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 在 八卦掌 的静态有高低 曲直之分 . 如燕 穿云 . 使人产生产 生 了“ 其形 . 观 悦其 目” 的艺术 效果和“ 咫 千百年 的历史 发展过程 中 , 已被渗透 了民族 的风格 、 习惯 、 心理 、 感情 戏水 . 方寸之 中乃辨千 山之峻” 的美感 。 等因素 . 为中华 民族传 统文化 的重要 载体 . 淀着深邃 的 民族文化 尺之 内面瞻万里之遥 , 作 积 323意 境 美 . . 思想 , 形成 了集技击 、 健身 、 欣赏 、 娱乐 、 教育 为一体 的多功能价值表 现 中华武术 的意境是 指套路 中所 体现 的并经 过艺术加工 的攻防格 体系 。 中华武术 的传 承 , 现了中国传 统文化 的传播 和发展。 体 比如 日 本 气 神融合一致而形成 的一种艺术界 。 意境美 的空手道 、 合气道 , 朝鲜 的跆拳道 , 菲律宾 的棍术都 不同程度地受 到中 斗技术其 中所显示 的精 、 、 进 国武术的影响 。 近年来 . 随着 中华武术交流工作 的开展 , 使世界从文化 在 美 学 意 义 上 标 志 武 术 运 动 超 越 了纯 自然 状 态 . 而 跨 人 了 文 化 创 造 的层次上来 了解 武术 . 加武术 的影 响力 . 仅让 世界人 民充分享 受 领域 .使武术运动具有 了精神文化方面的意 义和更浓郁 的民族特色 。 增 不 到武术文化 这一宝贵 的遗产 . 中美 国已成 立了“ 其 全美 中国武术协 意境美 离不开形神兼 备 .内外 合一的高超技 艺和传神精彩 的形体表 以势夺 人 . 以形娱人 , 会” ,旧金山等城市还成立 了“ 少林功夫学 校” “ 。 功夫 ” ” 极” “ 、太 、武 达 体现 了中华武术行云流水般的套路演练 中, 一气贯穿始终 的内在审美特征 中华 武术 追求的“ 拳无拳 . 术” 的汉语 拼音—— “ og u 、T ii、Wu h ” G nF ” “ a ” “ S u 已成 为英语中 的常用 以神感人 . J 意无意 . 无意之 中是真意 ” 的神 明之境 如形 意拳 中的意境美 . 在于形 词. 中华武术承载着的 中国传统文化也随之得到传播 神兼备 、 天人合一 , 在其 中的高度统一 中 . 悟到处世的哲理 , 领 3从 中国 传 统 文化 的价 值 取 向 审 视 中 华 武 术 蕴 含 的 文 化 内 意统合 , .

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

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

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一、背景介绍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武术作为一门独特的体育活动和文化传承,通过独特的技击方法、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影响因素1. 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强调礼仪、道德和仁爱观念,这也影响了武术文化的发展。

武术不仅是一种技击技能的传承,更是一种道德修养的体现。

在古代,武士强调尊重对手,注重规范和公平竞技。

2. 道家思想与武术的结合道家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然、无为而治,这对武术有很大的影响。

武术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注重内外兼修,通过修炼内功和道德修养,达到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三、武术流派与发展1. 唐朝的传统武术唐朝是中国武术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武术流派,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这些流派注重拳脚功夫的练习,强调身体的协调和柔韧性。

2. 明清时期的创新与发展明清时期,武术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出现了许多新的流派和技艺。

如崔氏八卦掌、陈式太极拳等,这些流派注重发力技巧和策略的运用,更加注重实战能力的提高。

3. 现代武术的崛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武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路径,如散打、跆拳道等。

现代武术健身运动与传统武术巧妙结合,兼具了美学、健身和自卫的功能,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四、武术对社会的影响1. 体育活动的推广通过武术的普及和推广,中华民族在体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培养了大量的武术人才,同时也在推动整个社会的体育运动发展。

2. 价值观的传承武术注重的是“德育、智育、体育”,通过练习武术,人们能够培养出坚韧的意志、自律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这些都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3. 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古代武术作为独特的文化遗产,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通过展示国际武术比赛和文化活动,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深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五、对现代生活的启示中国古代武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现代生活也有很大的启示。

中国功夫传统文化简介

中国功夫传统文化简介

中国功夫传统文化简介
中国功夫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能,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

中国功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它是中国人民为了自卫和保护家园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技能。

中国功夫包括拳术、刀术、剑术、棍术等多种技能,每种技能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功夫注重内外兼修,强调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练习功夫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同时也可以锻炼意志,培养自律和自信心。

中国功夫的精髓在于“以柔克刚”,讲究
以少胜多,以小胜大,强调技巧和智慧的运用。

中国功夫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中国功夫已经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国功夫,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是为了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功夫的精髓和文化内涵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

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

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

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华武术,人们不仅可以掌握一门实用的自我防卫技能,更可以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首先,中华武术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观。

武术强调的是内功修为、外形训练以及心境调整,这既包括了对身体的掌控和锻炼,也包括了对心灵境界的追求。

练习武术需要耐心、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其次,中华武术蕴含着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观念。

武术养生的理念源自中国古代医学观念,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内家武术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界法则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修炼武术,人们可以加强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保持身心的平衡,达到“内外合一”的境界。

第三,中华武术反映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

许多武术门派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传承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武术的练习过程也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例如太极拳、八卦掌等武术套路中蕴含了许多道家、儒家哲学思想。

通过学习和修炼武术,人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底蕴。

最后,中华武术体现了中国人对和平、团结和谦逊的追求。

武术源自武德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标准。

武术强调的是正气和义理,倡导“和平为贵”、“克己复礼”的价值观念。

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更可以培养自律、团结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不仅是一门优秀的武术技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练习武术,人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深刻体会到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和传承中华武术,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与功夫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与功夫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与功夫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武术与功夫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武术与功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与智慧,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一、武术与功夫的定义和特点武术与功夫是指练习各种武艺和格斗技巧的传统中国体育活动。

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并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武术强调的是武技的技巧和实用性,注重肢体的力量、速度和协调性。

而功夫则更强调的是内外的修炼,包括对自身意识、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注重心灵的修炼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二、武术与功夫的起源与发展武术与功夫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它们的起源与发展与中国古代的战争、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在早期,武术主要作为一种战斗技能存在,并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体育活动和文化形式,体现着人们战斗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武术与功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武术与功夫不仅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

首先,它强调的是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使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坚定。

其次,武术与功夫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提高自身的内外协调性,培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此外,武术与功夫追求的是“德技双修”,即对于道德修养和技艺修炼的重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与道德观念。

四、武术与功夫的传承与保护武术与功夫的传承与保护一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的改变,传统武术与功夫面临着许多挑战。

因此,加强对武术与功夫的传承、保护和推广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一代学习并参与武术与功夫的练习,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武术与功夫的宣传和推广活动,以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参与。

五、武术与功夫的国际影响和交流中国的武术与功夫经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如今已成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活动和文化符号。

中华武术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中华武术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中华武术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中华武术不仅是一种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体育活动,其价值和意义在文化传承、精神提升、身心健康等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传统中华武术以其优美的姿势、潇洒的身法、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生命、宇宙的认识和感悟。

在武术的练习中,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太极哲学、道家思想等,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武术,可以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其次,中华武术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中华武术不仅是一项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的体育项目,更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和教育性的运动方式。

通过练习武术,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救护的能力。

同时,中华武术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意志品质、忍耐力和毅力,锻炼人的意志品质,使人更加坚韧、勇敢、自信。

中华武术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对塑造正气、陶冶心灵、培养人格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中华武术作为一种优秀的体育项目,对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健康、追求精神文明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中华武术作为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体育锻炼,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

通过开展中华武术的普及和推广活动,可以丰富人们的文体生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全民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总之,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武术,可以激发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培养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意志品质,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之武术

中国传统文化之武术

中国传统文化之武术通讯员:林鑫武术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

一、套路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重“道”的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

中国传统哲学十分重视“道”,强调凡事都要合乎道,合乎规律,讲究规矩,中国的诗词歌赋、舞蹈戏剧、书法绘画、园林建筑都讲究一定的程式,武术套路也如此。

二、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合一”,具体到技术上即“内外兼修”,不仅武术,书法、戏曲等民族艺术形式都讲究“内外兼修”,武术不仅强调外练,更注重内练,“内练一口气,“重智轻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这种思想有其消极的一面,即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但是单纯对武术而言,却使武术形成了“重巧轻力”的技击特色,从先秦时期的庄子“以巧斗力多奇巧”、“后发先至”的理论,到明清时期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的技法,无不体现了中国武术“尚巧”的特色。

比试中以巧取胜往往得到人们的称赞,而靠力取胜往往为人所不齿。

三、中华武术提倡武德。

通过三个层次表现出来 :第1个层次为个人和武德修养它要求所有习武者都要“尊师重道”,做到“孝悌仁义”,“技道并重、德艺双修”,“切戒逞血气之私,好勇斗很之举”;第2个层次表现为集体的道德观念。

它要求所有习武者和武术团体应“扶危济贫,除暴安良”,做到“公定”、“安民”、“匡扶正义”、“见义勇为”和“以武会友”;第3个层次表现为爱国主义的精神。

它要求所有习武者和武术团体必须“精忠报国”,练武的目的在于“强种御侮”和“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四、中国武术对中华民族兼容精神的塑造。

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它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与中国的释家玄儒、政治伦理、兵农医艺等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共同组成绚丽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其中融汇了中国的哲学、医学、兵法、技艺、教育、美育等等,表现出博大的兼容精神一综上所述,中国武术在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武术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华武术

武术和文化放在一起,很多人会觉得风马牛不相及。武术似乎是
逞勇斗狠、拳头说话,文化则是白面书生、弱不禁风。其实不然,万
事万物自有相互影响,共存共通的道理,各学科之间更是融会贯通,
不可分割。武术,根植于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它融合了道家的阴阳、五行,儒家的仁爱,佛家的忍让等各种哲
学,并与传统中医紧密联系。它不单纯是一种技击技能,而是一个复
杂的、不断融合、发展的有机体,它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土
壤,这也是中国武术与外国各类技击形式的区别所在。
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少兽多,自然环境恶
劣,原始人为了生存,出于本能必须与自然界、禽兽进行搏斗,在生
产、狩猎中练就拳打脚踢、指抓掌击和使用工具的技能。而后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大量的生产工具转化为武器,生产技能也
随之转变成军事技能。
春秋战国时期,频频的战争促进了对战争格斗术的要求,器械从
形状到质地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战国时期已能制作质精物美的青铜剑,
民间习武之风盛行,并且随着社会发展,武术逐渐与养生相结合,到
了宋代,民间结社的组织蓬勃兴起,明清时期则十八般武器有了具体
的名称和内容,不同风格的拳种形成诸多流派。
鸦片战争的炮火震撼了近代中国,在土洋军事的、体育的思想碰
撞交融中,西方的兵式体操与民族的尚武精神,技击内容相结合,形
成了中华新武术。
1959年国家实施了第一步《武术竞赛规则》, 20世纪80年代
以来,武术的科学研究得到空前的发展,1999年,国际奥委会通过
决议接纳国际武术联合会,使中国武术真正跨入世界竞技体育的舞台。
武术流派的推陈出新
千百年来,文武皆充实发展,顺应时代和历史的潮流,大浪淘沙,
又不断推陈出新。武术既有舞蹈的姿势优美,又有音乐的韵律节奏,
亦包含有无尽的传统文化与深奥的哲学,历代宗师的传承与心血,精
彩演绎,自是酣畅淋漓,让人赏心悦目又激情澎湃。
武术各流派灿若繁星。少林刚劲迅猛,少林寺僧一向有兼收并蓄、
善于学习的传统,能够广泛吸收僧俗两界的武功精华,不断总结提高,
并有所发展创造。在武装抗清失败以后,一些志士仁人耻于剃发留辫
当新朝臣民,纷纷遁迹山林,削发为僧。他们大多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有些人又有深厚的武术功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民间的俗界武功
与原有的少林武功再次交流融合,使少林武功日臻精湛。天下功夫出
少林”之说,则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太极拳是在吸取中华武术各派精华的基础上,以《易经》阴阳之
理和中医经络学说、导引吐纳术等为基础,所创编而成。它讲求以静
制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慢胜快,以少胜多,以巧胜拙,最忌
以拙力死拼滥打,硬顶硬抗。这是一种蕴含着深奥哲理、充满了智慧
的拳种,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体现了中国人对人生、对
宇宙的悟解,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
八卦掌以掌代拳,步走圆形,突破了以拳为主、步走直线的传统
拳法,为中国武术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它以走为上,要求意如飘旗,
气似云行,刚柔相济,奇正相生,其以独特的技击著称于世,招法出
神入化、奥妙无穷;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动作简洁、
长短相兼、发劲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叠用、下盘稳固……还有
形意、武当、青城、崆峒……武术各大流派通过不断的发展创新,日
渐成熟,有攻有防,有健体亦有修身,皆独树一帜,出奇制胜。
新时代武术的现状
新时代武术的繁荣,不得不提《少林寺》这部电影,他的放映,
曾经掀起全民练武健身的热潮,各地武术学校遍地开花,盛况空前。
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武术的繁荣逐渐式微,其中一个重
要的原因,孩子少而娇贵,练武若非有一颗肯吃苦的心,加上天赋与
十分的热爱坚持而不可为也。火热的社会氛围不复存在,一些外来的、
新奇的、打着强身健体旗号的培训班,名目繁多,也吸引了很多眼光
和人气。目前国外武术处于上升阶段,外国运动员进步神速,水平与
日俱增,曾经一枝独秀的中国武术面对越来越多的“狼来了”的局面。
20世纪60年代,国家体委提出了“难度大、质量高、形象美”
的武术技术发展方向,2000年提出“突出竞技特点、提高艺术水平、
鼓励发展创新”的指导思想。武术开始由传统注重实战逐渐向现代注
重技巧发展,难度逐渐增大,辗转腾挪,如杂技一般,让人眼花缭乱。
尽管选手们技术过硬,对于武术背后的中国文化却知之甚少,有些运
动员尽管选择了传统音乐作为比赛的伴奏,但并没有领略到音乐背后
传达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学习中国武术,决不是单纯学习武术中的技击,还有相关的文化,
这也是学习中国武术的难点所在。目前传统文化已经割裂,给我们理
解武术深刻内涵造成阻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现在虽然
会出现技击高手,却很难出现武术宗师和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