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体化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1]

合集下载

浅谈“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浅谈“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浅谈“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的体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缺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

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将不同领域的体育课程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使体育教育更加科学、系统和有效。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建立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2000字】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体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传统体育课程的碎片化和片面性。

传统的体育课程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由于各种原因,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较少,导致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使得体育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受到质疑。

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问题,明确当前体育教育体系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为建立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只有深刻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1.3 目的和意义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

传统的体育课程往往存在分散、重复、缺乏系统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变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建立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可以使体育教育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浅谈“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浅谈“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浅谈“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体育教育的一体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一体化体育课程的理念与内涵、建设目标和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一体化体育课程的理念与内涵一体化教育是指在不同领域和学科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和协同的方式,构建多学科综合性的课程体系,以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的教育目标。

一体化教育的理念源于对知识的整合和协同的需要,追求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关联,以及对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一体化体育课程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的整合。

一体化体育课程的设计应当涵盖体育运动、健康教育、体育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跨学科融合。

2. 教学方法的整合。

一体化体育课程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游戏教学、项目教学、体验教学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学资源的整合。

一体化体育课程需要整合学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包括教学设施、器材设备、教师队伍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4. 教学环境的整合。

一体化体育课程要求创设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包括体育场馆、户外活动场所等,以提供更加适宜的教学场所。

二、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目标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素质提高。

具体而言,一体化体育课程的建设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一体化体育课程要求通过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提高其身体素质。

2.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体化体育课程要求通过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其抗压能力和免疫力,预防和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生。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人为本(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构建分析

以人为本(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构建分析

以人为本(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的构建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存在着片面追求竞技成绩,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

构建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一体化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大中小幼四个不同阶段的学生出发,分析构建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一体化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构建思路与措施。

一、大学阶段在大学阶段,学生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学习与生活压力,加之课业繁重,时间紧张,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在大学体育课程一体化构建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加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课程。

可以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体育选修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锻炼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引入一些新颖有趣的体育项目,如攀岩、滑板、瑜伽等,以吸引学生的参与,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

可以通过丰富的体育比赛和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体育氛围,激发学生的竞技潜力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中学阶段,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课程的一体化构建尤为重要。

应该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开设一些专门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课程,如体能训练、技能提升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与尊重,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自觉参与。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举办各种团体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正处于基础阶段,对体育的兴趣和认知程度尚不高。

在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构建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基本运动技能,让学生能在游戏中享受运动乐趣,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应该注重学生的体育基础教育,掌握各种基本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远、投球等,以为将来的深入学习与参与打下良好基础。

浅谈“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浅谈“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浅谈“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然而,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态度存在局限性,导致目前我国的体育教育普及率不高,而且现有的体育课程分科、分层、分专业,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

因此,建立“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是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全民健身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

一、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概念和意义一体化体育课程是指将原来分科培养的体育专业知识、技能、能力在普修课程中进行交融和整合,构建起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即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体现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内容,让学生受到全面的体育文化熏陶,使体育课程成为学生知识学科、品德修养、生理健康等方面的融合,并旨在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体育锻炼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意义在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文化的普及,增强国民健康素养,提高我国体育教育和竞技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1. 建立全日制的体育课程体系,形成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体能、技能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任务,制定综合实践性比较强的体育锻炼课程和特定项目的专题课程。

2. 推动跨学科的合作,在其他教科的学习中注重体育教育。

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以往学习过的知识,提高体育课的普及程度和学习兴趣。

3. 建立开放、多元、个性化的体育教育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能、兴趣和需要等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育活动。

通过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4.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在实施体育课程时,应当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个性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水平来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案。

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

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

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作者:于素梅来源:《体育学刊》2019年第04期摘 ; ; ;要:从比较分析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现实问题及逻辑关系等切入,进而较为全面地阐述建构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的政策、理论与实践依据;探讨基于一体化的体育课程内容总体框架以及在各学段的分配思路;提出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两种修学方式,以确保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的有效实施。

旨为后续一体化研究、课标修订、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提供理论依据,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 ;键 ;词:一体化体育课程;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中图分类号:G807.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6-7116(2019)04-0016-06Abstract: Starting with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realistic problems in and log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rriculum contents, textbook content, teaching contents, the author expatiated on the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basis for constructing integrat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tents in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way, probed into the general framework and the ideal for the distribution in various learning period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tents based on integration, and put forward such two ways of learning as required learning and elective learning, so a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tents. This research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ollow-up integration research,curriculum standard revision,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etc,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epening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Key words: integrat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curriculum content;textbookcontent;teaching content課程内容是体育课程的核心和纽带,没有课程内容如同人缺少心脏,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浅谈“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浅谈“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浅谈“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体育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建立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围绕“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进行一些浅谈。

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不仅是指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更是指学校在体育教育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合作精神。

在建立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中,需要从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设计。

教材编写是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

当前的体育教材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体育项目和技能训练上,很少有涉及到体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要建立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就需要创造性地编写体育教材,将体育融入到人文、科技、艺术等多个学科中。

在体育教材中可以加入一些关于运动生理学、心理学、人体解剖学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相关的科学知识,丰富了他们的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授课方式也是建立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体育课程授课方式通常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训练,学生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

要建立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可以引入小组合作、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建立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既是对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的一种改革,也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一种培养。

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体育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校、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推广,促进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浅谈“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浅谈“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浅谈“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随着体育普及的逐渐深入,人们对体育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教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那么,什么是“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为什么要建立“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如何有效地建立“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是指,在传统的体育课程基础上,将体育教学与生活、文化、艺术等领域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全面立体式的育人目标,以科学、准确、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认识能力、情感发展、道德心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教育。

1、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逐渐形成了“全面、开放、自主、协作”的教学模式,要求体育教育也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进。

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育人体系。

2、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现代学生认知方式随着科技进步而日新月异,传统体育教育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自身局限性愈发突出。

同时,新时代的学生不仅体育素养需要提高,也需要经历生活、文化、艺术等广泛领域,开阔视野,增强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3、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一种新的教学体系的方式,将现有的体育资源与其他相关领域进行整合,建立一套全新的、科学的、整体化的教育体系。

这样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理念变革在“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中,理念的变革是必要的。

教师必须抛弃传统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从“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向“引导学生自学”的角色。

同时,学校和政府应加大对“一体化”体育教育的支持,从制度上和经济上支持体育教育,为体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整合资源开展一系列体育教育课程,需要由多个团队进行协同合作。

教育机构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重点整合本地区已有的体育资源,并通过跨学科的间接融合来进行综合整合。

建立派专业人员,组织各领域的教师合作「一起教育教学,从而实现“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

大学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大学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大学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随着大学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身体素质的下降,大学体育教育面临着挑战。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促进全民健身,大学体育教育需要构建“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将体育课程与日常生活、社交活动和职业发展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代人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过度依赖科技导致了人们的身体素质下降,许多人出现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体态问题,大学生也不例外。

在大学校园中,大多数学生每天都在课堂上学习,很少有时间进行户外活动,由此造成了许多身体上的问题。

另一方面,目前大学教育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但却忽视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是一种普及健康知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锻炼身体的教育形式。

唯有通过科学、系统、全面的体育教育,让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健康成长,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因此,大学体育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他们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水平,以及促进社交交流和个人成长。

1. 研究生活方式“课内外一体化”的核心是将体育课程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吸收体育知识和进行运动活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首先,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和不健康生活有哪些区别。

其次,分析当前大学生活方式的问题,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

最后,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体育课程,如健康饮食、生活运动、户外运动等课程,以及开展健康主题的社会活动,例如建立健康俱乐部等,让学生学到健康知识并在实践中活用。

2.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体育课不仅仅是跑步、游泳和篮球等单纯的运动项目,同时也需要有更加广泛的课程设置,该设置要面向大多数大学生,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学校可以考虑采取多年级多门课程“穿插”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将全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统一进行规划和安排,使得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内都能多元化地受到体育锻炼的熏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施和器材等实际出发, 注重实效: 体现学生的主体需要课程 内容的选择 要以人为本 ,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 , 适应学习对象, 为学生
杨文 轩 , 域外 学校 休育传 真 & # 京 : 人 民教育 出版 社 , M .北
∋ 季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 与教学论 ∋ .浙江 : 浙江教育 出版社 , 20 3 ] 3 ] M 0 . 4 施 [ # 良方, 课程理论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128 l M .
了与时俱进 , 突出主体性, 张扬个性发展和建立新型师生观等特征, 对深 化高校体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 # ] 2
3 构几一体化的大学体, 裸程内容体系
为适应素质教育对学生身心素质及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在建立多元 目标体系基础上, 还应力求课程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确定哪些学习领域 目 标是明确掌握何种体育知识 健康卫生知识 运动项目技术, 哪些又是通
发现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 缺乏整合与创新, 同一教学内容在大
中小学的体育
课上重 复使用 , 重点不突 出等问题 提 出构建 一体化 的大 学体育课程 内容, 为推进大 学体育课程改革提 供研究 思路 文章编号 : 1671一7597 (2010) 0420165一01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高级阶段, 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继续化阶段, 虽
教材 内容学习时, 应遵循由易到难 的顺序 , 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 水平和特点, 设置与其年龄相应的课程教材内容 在其他文化学科的课程 教材 内容设置中, 阶梯性表现非常显著 而对于运动项 目的安排设置, 阶 梯性表现就不那么明显 了 体育项目之间的关系也不存在明显的阶梯性, 不能说非得先学篮球后 学足球, 他们之间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 因此 , 对于 以 运动项 目 为主要特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人为本,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 , 适应学 习对象, 为学生所用 所好, 便于学生形成终生体育习惯
参考文献 :
∀ 钟启泉 , 教学论 & # ] l M . ∀ 幻曲宗 湖
199 9.
性和中国 特色: 科学性 用性相 与实 结合, 课程内 与学 容应 科发展 应, 相适
反映体育学科的新进展 新成果, 同时应从不同的地域 气候 学校场馆
课程学习以后, 不但没有掌握与健康有关的体育知识 提高体育技能, 而 且远离体育 , 甚至讨厌体育 这一时期课程内容不太注重学生的需求, 不 太重视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 这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痛
苦和摧残, 不仅偏离 了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目标,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
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建议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教材内容 2 构吐一体化的大学体, 裸程 内容的背. 与帆沮 02 2 0 年教育部颁布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 , 新颁布的 纲要 ! 提出了课程的新理念 新 目 标 对大学体育课程指导思 想, 培养 目 , 教学方法 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 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体现 标
循: 典型性, 选择的课程教材内容在实现 目标的所有内容中具有代表性: 基础性, 能为以后的学习 发展奠定一定的素质技能基础: 健身性与文化 性相结合, 既要考虑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又要考虑课程 内容的文化含 量 , 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在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阶段, 课
程 内容的健身性应是逐渐减少, 文化性逐渐增多: 民族性 世界性与时代 性相结合, 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 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 又将具有时 代特色的课程 内容引入体育课程 , 体现课程 内容的时代性 发展性 民族
S IL IC O
教育
鬓. V A L ,
科学
构建一体化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
吴建伟
(沙洲职业工学院 体育 教研 室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
摘 要: 通过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构建; 一体化: 大学; 体育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 : G71 文献标识码 : A
两者之间是相互交叉
更为 明显
教育部2 0 年颁布 了 0 2
全国普通 高校体育 课程 教学指导 纲
营养知识等, 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教材 内 容体系.
相互渗透 的 课程教材 内容阶梯性是指在安排课程
要 ! , 新一轮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全面铺开, 在这 日 益加快的体育课程改革 大背景下, 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出 各种内容的选择和量的搭配缺乏科学论证 , 总体上内容广泛 , 却过多 集中在正规的竞技运动项 目上, 忽视了这些项 目的变化 这种课程内容的 重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众多的学生在经过十几年的体育
征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 在考虑各阶段衔接时, 一般是从小学到大学, 学
生学习项 目的多少呈金字塔式逐级递减 , 而同一运动项 目的内容则遵循 ∃ 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培养 基本运动技能的形成 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 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特长技能的获得和综合体育能力 的形成 % , 这样一个内容体系来构建 对以体育运动知识和原理 , 以及与 体育运动有关的健身 健康 营养知识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 由于这些内容之间是存在 内在逻辑联系的, 在考虑阶段衔接时, 应遵循 由 易到难的原则, 交叉融合到以运动项 目为主要特征 的内容体系中去 以篮 球运动项 目内容为例:小学中 低年级阶段, 主要选择各种篮球游戏作为教 材内容, 培养学生兴趣 , 全面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 小学高年级阶段, 主要选择练习原地 的篮球基本技术 (如运球 传球 接球等)作 为教材 内 容: 初中阶段, 主要选择练习 运动中的篮球的各项基本技术 (急起急停 移 动传球等) 基本战术和篮球基础知识作为教材的内容: 高中阶段主要选择 篮球的组合技术 简单的战术组合 篮球运动原理 篮球锻炼方法等作为 教材的内容: 大学阶段, 主要选择篮球的技术战术运用 篮球裁判法与竞
过体育课程学习形成意识 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挑 选课程 内容. 特别是有关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目 , 实现同一目 标 标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很多, 因此, 从能实现 目标的所有内容选择时应遵
赛组织
篮球运动的社会发展 篮球欣赏等的合理分配 , 使学生既有较高的篮球运动技能, 又有丰富的篮球知 识,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建议, 以寻找解决我国大学体育课程问题的策略 , 改, 开放以来我日大学体育像租 内 容盆层中存在的问.
课程内容是课程 目 标的具体体现 课程 内 的更新一直是近2 年来体 容 0
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着眼点, 也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 出现了多样化 学内容在大
生活化
的发展趋势 但现实中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仍然与中学重复过多, 同一教 中小学的体育 课上重复使用, 重点不突出等 问题仍然很突
4 结论
本文运用课程理论 , 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为基础 , 从理论 实践各层面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 内 容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深入分析 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以200 年教育部颁布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 2 程教学指导纲要 ! 为背景, 提出构建一体化的大学体育课程 内容体系 体
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 发展性 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体现学生的主体需要
然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高校体育取得 了令人瞩 目 的成
绩, 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课程内容改革方面的问题
所用 所好, 便于学生形成终生体育习惯的六条原则
同时将所有选择的体育课程教材内容形成两大内容体系, 即以 运动项 目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 以及 以 体育运动知识和原理, 与体育 运动有关的健身 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