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图像法解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编辑修改word版)
图像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对其的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下列
图象可能正确反映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
(
)
C
v
v
v
a
0A
t 0B
t 0C
t 0 D
t
起重机提起重物时,重物运动的v-t 图线如图示, 请定性作出起重机的输入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v
解:0—t1内
v
F1=mP1(=g+Fa11v)1 = F1 a1t
t=t 1 P1′= F1 a1t1 > mg v 0 t1
⑶由图象可知:线圈宽度为 d=10cm q=I Δ t=n Δ Ф/R=100×1×0.1×0.05/100=5×10-3
⑷由图象可知:出磁场时 ,vt=2m/s
思考:为什么v-s图象是三段折线?
参见课件《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例4 的备注。
26
2001年高考/20
如图示,一对平行光滑轨道放置在 水平面上,两轨道间距 l=0.20m,电阻R=1.0Ω,有一 导体杆静止地放在轨道上,与两轨道垂直,杆及轨道的电 阻皆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50T 的 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面向下,现用一外力F 沿 轨道方向拉杆,使之做匀加速运动,测得力F与时间t 的 关系如图示,求杆的质量m 和加速度a .
0
U/V
20
例: 图1为两个不同闭合电路中两个不同电源的U-I
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D]
A.电动势E1=E2,发生短路时的电流 I1> I2
B. 电动势E1=E2,内阻 r1>r2
C.电动势E1>E2,内阻 r1< r2
D.当两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量相同时,电源2的路
端电压变化大 U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及教学建议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及教学建议摘要:物理图像可以直观地显示物理规律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分析物理问题的常用工具。
相关科目经常出现在高分高考中。
但是,一些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他们对图像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用图像方法解决问题,导致问题解决过程复杂,计算繁琐,误差率高。
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图像方法,指导学生分析相关图像,加深学生对物理图像的理解,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图像解决问题。
关键词:图像法;高中物理;应用策略引言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视觉材料,这也使学生能够借助这些图片直观生动地得出一些科学合理的结果。
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环节。
大部分科学实验都是利用精密仪器进行的,这些数据是由专门的软件以图表的形式表示的,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容易更快地从他们那里获得科学物理信息。
因此物理图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的应用现状当前,大部分高中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图像方法的优点和重要性,并将图像方法也纳入课堂教学中。
但是,大多数教师缺乏系统梳理和解释图像方法的应用,大多数人认为学生对数学函数图像有一定的基础,因此缺乏对图像方法具体步骤的详细介绍。
虽然图像法涉及到正常教学,但教师缺乏指导和鼓励学生运用图像法解决问题。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指导和培训学生使用公式法解决问题,图像法只是一种补充,有时甚至担心学生在使用容易出错的图像法时不会充分考虑。
教师倾向于鼓励学生使用常规方法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师应加强影像学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习和学习这种高效的方法。
当学生学会使用图片来解决问题和可视化抽象问题时,反过来又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现实教学中应用图像的意义高中物理知识非常丰富。
初中培养影像思维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应该将其思维模式转变为抽象思维,最重要的是影像方法的应用。
在枯燥的单词、僵化的公式和直观的图片之间,学生们更愿意接受后者。
高中物理图像法教学有效研究论文

高中物理图像法教学有效研究论文高中物理图像法教学有效研究论文一、对高中物理实施图像法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在以前的物理教学中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明显不足。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于沉重,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这些都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所以说,要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对高中物理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就必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物理教育,而图像法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本文就对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说明。
1.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接受能力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教师对物理知识的传授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无法被学生接受和认可。
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图像法的运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和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以及接受能力。
所以说,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图像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对“I=UR”这个公式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不能很好地理解,而通过图像法的运用可以通过把电阻作为横坐标,电流作为纵坐标以及把电阻作为横坐标,电压作为纵坐标来清楚地把这三个数据的关系进行体现,让学生对数据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接受更加有效地进行,进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2.更加有效地进行高中物理教育教师在运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接受速度非常慢,理解能力不强,所以授课的速度非常慢,而且教师的授课质量得不到保证。
而图像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很大的程度上对知识有一个合理的接受,可以通过图像直观地对授课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教师的授课速度以及质量都有很大的作用。
在对“光的折射”进行讲解的时候,如果只是传统地讲解,学生很难对光路的角度以及方向进行理解,进而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如果运用图像法的话,就可以明确地把各种现象的'光路图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对授课内容进行接受,更加有效地进行授课。
面对高考浅谈图象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图象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上海市通河中学------杨文彪【文章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一种能直观、形象地描绘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图象法,从图象的“点”、“线”、“面”、“形”四层次所含物理意义入手,阐述图像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图象法”斜率截距面积一.方法介绍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也可以用数学函数式来表示,还可以用图象来描述。
利用图象描述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图象法。
物理图象有很多类型,如模型图、受力分析图、过程分析图、矢量合成分解图、函数图象等。
图象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等特点,能使物理问题简化明了;更重要的是它能将物理学科与数学、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中明确提出,用DIS实验将物理规律通过用图形计算器、计算机将数据采集器采集到的数据以图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应用图形计算机对图线进行拟合来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探究物理规律。
二.把图象法运用于物理教学的意义1.直观形象、简化解题过程:图象解法不仅思路清晰,而且直观、形象,可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起到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的效果。
例如在比较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与中间位置的速度的大小关系时,用图象法解题一目了然。
如图1,平均速度即中间时刻速度V2,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即面积平分时刻的速度V1。
依据图象能很快地得出结论V2<V1。
2.演示变化过程,把握变化规律:用图象法来描述物理过程则更直观,可以描述出其变化的动态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过程。
例如在分析用挡板挡住光滑斜面上的小球,分析挡板由水平位置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小球对挡板与斜面的作用力如何变化时,可根据小球受三力作用平衡的条件:三力必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作动态分析图,如图2,由图示可得出两力的变化是:作用在挡板上的力先减小后增大,作用在斜面上的力一直在增大。
探究高中物理解题中图像法的运用

技法点拨探究高中物理解题中图像法的运用■王显怡摘要:图像法之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是因为它能客观直接地反映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图像法的运用,也使得物理解题过程得到简化,相比其他解题方法更灵活、巧妙。
它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物理过程,因此,让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理解更清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教学更有趣味性化。
关键词:图像法;物理解题;解题方法图像、图表、图形都是常见的物理语言,通过认识、分析图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深度,并体现出知识是互相关联的,是具有灵活性的,因此图像法是高中物理解题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教师需要着重教学的内容之一。
一、图像法的定义、特点图像法是指将抽象的物理过程用特殊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使两个物理量的关系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展现出来。
物理图像能够体现物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变化情况和变化关系,让难以用语言表述的物理量之间的代数关系变成几何关系,清晰体现出物理量的规律。
在物理解题中运用图像法,可以让解题思路变得更清晰,解题过程简单化。
二、运用图像法的解题方法和应用路径1.图像法直接解题法。
在物理研究问题中,常见的问题有:判断研究对象在某种情况下是否能够实现某种状态或者过程,当遇到此类问题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图像法解答,因图像直观、形象的特点,使得解答更简易。
2.利用图像另辟解题思路。
图像法能够从整体上表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物理过程和动态特征,当遇到难解的物理问题时,可以结合图像在头脑中构建物理问题的现象,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准确掌握物理的研究对象,总结出物理量之间的规律。
3.借助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依靠图像分析的方式可以避免复杂的计算过程,从而快速找到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排除不准确的数据,更好地了解和探究物理规律,从而定性分析出实验的误差。
4.通过图像培养思维。
高中物理问题研究中基本上都是以图像法来分析问题的,图像法研究问题是一种抽象、直观的思维模式,它能够全面分析研究对象的特征。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图像法是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结合教学经验,论述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着重论述了图像法的优越性,同时概述图像问题的一般特点,可以使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图像法;高中物理;教学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视觉文化时代,应用视觉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也是社会?l展的趋势。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形、图片、图表等视觉资源十分丰富,应用图像解决问题也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广义的图像包括实物图、示意图、函数图像、统计图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
本文的物理图像特指高中物理课堂中常见的示意图和函数图像。
图像法作为物理教学中的常用方法,有它自己独有的魅力。
图像法表述是现象或过程的形象直观化描述,如运动过程分析图、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图、绝热过程状态图等。
虽然图像法广泛出现于高中物理学科的各个部分,但是教学实践中,对图像法的重视程度和应用现状却不容乐观。
数形结合的思想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研究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的应用问题并探讨针对性的策略,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对于高中物理学科来说,应用图像来解决问题司空见惯。
很多教师对于应用图像法解决问题习以为常,但对于图像教学的重要性却没有足够的重视。
一方面,很多教师在讲课时对于图像法的应用没有全面系统的讲解,学生不知如何运用图像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课堂上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应用图像法来解决问题,很多学生作图意识不强,甚至不会作图,不能把物理问题形象化、可视化,在面对图像类问题时没有解题思路。
物理教学过程一般偏重于运用抽象思维进行解题训练,教师将简化后的物理模型提供给学生,学生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过程,只是机械地应用物理理论知识和相关数学运算解决问题,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常常不知如何下手。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加强图像教学,让学生学会画示意图、函数图像等基本的图形,引导学生借助图形来发现问题的本质,进而一步步降低思维难度,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进而逐步掌握图像法的具体应用步骤,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如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运用图象法

如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运用图象法摘要:在高中物理的解题过程中,图象法作为一种简洁高效的解题方法进入到教师与学生的视野中去,其所具有的直观性,生动性,对于解决物理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图像法的介绍,分析图像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而探讨图像法在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图像法;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一、图像法的定义所谓图像法是指在物理解题的过程中,利用图象这种直观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将题目中变量,现象之间的过程和规律表现出来,运用图象简洁明了,直观具体的特点去分析物理问题,将变量之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一定的几何关系,将抽象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变为有针对性的物理图像,进而促进物理解题的高效。
在近年来的物理阶梯过程中,图象法作为一种快速简洁的方法进入到学生的视野之中,并被相关老师和学生所推崇,成为了解决物理问题中常用的解决方法之一。
二、在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运用图象应注意的事项(一)明确物理量含义在利用图象进行物理题解答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要搞清楚每个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的物理量,明确图象中要表述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前的关系,之后再进一步的分析操作,例如在对于物理中简谐波和简谐运动的图象,就是根据坐标轴中所表示的物理量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区分的,同样的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在v-t图象所表示的运动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而在s-t图象中则是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在运用图象的过程中明确物理量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二)正确认识曲线含义图象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清晰明了的展示了题目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进行曲线的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曲线所表达的含义有时候并非是直观的意义,需要通过一定的物理思维去理解,例如在运动图像中,图线的走向并不表示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个倾斜向上的直线,而它实际的运动轨迹既有可能是向上的,也有可能是水平的。
(三)从物理意义上正确认识图象在进行对图象的理解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要从物理意义上去正确认识图象,将分析重点放在对物理图象的截距,斜率,图线的交点以及其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正确认识图象,体会图象的变化过程进而掌握题目中变量之间的规律与联系。
图象法在高考物理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篇•学业评价一、高考物理试题的分析根据人才发展的需要,高考的命题方向也在发生变化,从之前注重课本上的理论考核,已经转变为目前以教材为依托,注重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因此,物理老师在引导学生备战高考的时候,既不能完全依赖教材,又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在教会学生完全掌握教材的精髓之外,要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高考考核人才的标准。
图象法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解题方法,要求学生能灵活掌握,学会应用。
在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中,笔者发现图象法简单直观,能将各种学科很好地联系起来,物理图象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常年以来物理图象作为高考热点的原因之一。
二、图象解题法的案例分析(2016年江苏物理高考)某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来测量电阻的阻值。
(1)将电阻箱接入a 、b 之间,闭合开关,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后保持其阻值不变.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 ,得到一组电压表的示数U 与R 的数据如下表:(图1)R x R图实验电路测量电阻的阻值电阻R /Ω 5.010.015.025.035.045.0电压U /V1.001.51.82.142.322.45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U-R 关系图象。
(2)用待测电阻R x 替换电阻箱,读得电压表示数为2.00V .利用(1)中测绘的U -R 图象可得R x =Ω解析,由于U=IR=ER R+r+R ′=E1+r +R ′R由上面的公式得出,当电池内阻增大时,R 相同,电压表的读数会减小,根据原来的U -R 图象,可以得出电阻的测量值较真实值会更小。
要使电压表的读数偏向1.50V ,电池内阻R 会增大,因此,应当把滑动变阻器R ′调小,保持(R ′+r )不变,本题中通过U -R 图象,可以清晰地观察到R 和U 之间的变化关系,直观得出结果,降低了解题难度。
三、图象法在考高考物理解题中的作用分析1.图象法能减少数据之间的误差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侧重实践的课程,在物理教学中,也经常会借助物理实验解释物理现象,而图象法就是物理实验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它简单、直接、准确地将抽象的物理现象表现出来,学生根据图象法的显示,能将这种复杂的数据联系起来,并且能很快地分析出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像法解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凌小金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它具有思路简明清晰,方法新颖独特等优点。
况且有些物理问题在高中阶段只能用图像法解决。
下面介绍图像法解题的部分应用。
一、 应用图像法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例 1 如图所示,重物系在 OA 、OB 两根等长的轻绳上,轻绳的A
端和B 端挂在半圆形支架上若,固
定A 端的位置将, O B 绳的 B 端沿半圆形支架从水平位置逐移至竖
直位置 OC 的过程中,试讨论 OA 绳上的拉力 F 1 及 OB 绳上拉力 F 2 的变化情况。
析与解:这是一道典型的动态平衡问题,用图像法解决最 简洁。
因为绳结 O 受到悬挂重物的轻绳拉力 F 作用,且 F=G , 故 OA 、OB 绳的拉力 F 1、F 2 的合力始终与 F 等大反向,故可以利用合成法进行分析求解。
如图 OA 方向不变,且 F 1 的方向不变,因此 F 2 的末端只能在平行于 F 1 的直线 MN 上移动。
由图可知当 F 2 与 MN 垂直时最小,故 F 2 先减小后增大,F 1 逐渐减小。
A P
Q
二、应用图像法解决运动学的问题
例 2 如图所示,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左侧是斜面,右侧面是曲面 AC ,已经知道 AC 和 AB 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 P 、Q 同时从 A 点分别沿 AB 和 AC 由静止开始下滑,试比较他们到达水平面作用的时间大小。
析与解: 本题由 于右侧是一曲面,因 此不可能定量计算出
小球从右侧滚到地面的时间,只能用图像法定性比较。
利用 V-t 图像(这里的 V 是速率曲线下的面积表示 S )定性的比较在同一个 V-t 图像中作出 P 、Q 的速率曲线,虽然开
始时 Q 的加速度较大,斜率较大, 又由于机械能守恒,故 P 、Q 的末速
率相等。
即曲线的末端在同一水
平线上,为使路程相同(曲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相同)如图显然
Q 用的时间较少。
例 3 老鼠离开洞穴沿直线前进,它的速度到洞穴距离成反比,当它进行到距离洞穴较远的距离为 d 1 的甲处时的速度为V 1,试求:(1)老鼠行进到离洞穴较远的距离 d 2 的乙处时速
2 d 2
2 1 1 2
度多大;(2)从甲处到乙处所用时间 T
解与析:本题是一道竞赛题的改编,由于老鼠的运动是一个
变变速直线运动,故高中阶段不可能用运动学公式求解,只能用
图像法解题。
由于老鼠行进速度与它到洞穴的距离成反比,即有 V=K/d , K 为比例系数,依题意有 V 1d 1=V 2d 2=K ,则 V 2=(d 1/d 2)V 1 (2)老鼠运动的速度 V=K/d 其图像是一条双曲线。
而 d-1/V 的图象却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且图象与横坐标所围成的面积的单位跟“”的单位“秒”相同。
与利用 V-T 图象求位移问题类比。
所以老鼠从甲地跑到乙地所用时间既为图(4)中所画有斜线的梯形的面积值,既:
t= (d 1 + d 2)( 1v 2 - 将(1)中 v = d 1v
1 代入上式
得
t=(d
2 –d 2 )/2d d
三、 应用图象法解决变力的冲量问题
例 4 从地面以速度 V 1 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落地时速度为 v 2,若皮球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度成正比,试
1 v 1 ) 2
求皮球在空气中的运动时间。
析与解:本题是一道典
型的变力的
冲量问题,
图(5)甲
图(5)乙
不能用常规的动量定理
进行计算,但可用图象法解得时间 t 。
由于空气阻力的变化引起加速度的变化,不过物体上升的位移与下降的位移等值反向。
先作 v-t 图象,如图(5)甲 s 1 为上升的位移的大小,s 2 为下降的位移大小且 s 1+(-s 2)= 0 再对全过程用动量定理:
mgt + f 上 * t 上 + f 下 * t 下 = mv 2 -(- mv 1)
又由于阻力 f 与速度 v 成正比,又可作出 f-t 图象,如图(5) 乙所示。
对应图(5)甲有: f 上 * t 上 + f 下 * t 下 = k (v 上t - v 下t )
= k (s 1 - s 2)
= 0
可求得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用时间t = (v 2 + v 1 ) g
当然,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绝不仅限于此。
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现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In the modern time, mainl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oshan steel industry is the speed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and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upstream, but also face factors of production such as energy, raw material cost, continuously high indirectly lead to cost pressures in iron and st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