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厚裂缝变质岩潜山油藏井网井距研究
裂缝性潜山油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一体化研究

裂缝性潜山油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一体化研究聂玲玲;张占女;童凯军;房娜【摘要】为了准确模拟和预测裂缝性潜山油藏的油水运动规律,以渤海海域J油田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地质、地震及生产测试等多方面资料,分步建立了双重介质储集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建立起工区构造模型,并建立了基质单元属性模型,然后利用岩心成像测井裂缝描述成果,以地震叠前属性反演成果为约束条件,模拟建立了裂缝分布网络模型,最后将基质属性和裂缝分布网络模型有机结合并建立了双重介质储集层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区历史拟合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表征裂缝性变质岩储层的渗流介质特征,数值模拟区块和单井历史拟合符合率高达90%;②潜山油藏开发可以划分为裂缝主要供油阶段、裂缝和基质同时供油阶段、基质主要供油阶段三个阶段;③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方法研究得出的剩余油分布,能够客观地反映裂缝及基质系统对流体流动规律的影响,有力地指导了研究区下一步调整措施的实施.【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8页(P131-138)【关键词】潜山油藏;基质系统;裂缝系统;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作者】聂玲玲;张占女;童凯军;房娜【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 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目前,我国在冀中、辽河、济阳、黄骅坳陷及渤海海域等地区先后发现了近百个潜山油气藏,其中大部分已投入开发。
潜山油气藏将成为新世纪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
对于变质岩潜山油藏而言,由于变质岩储层中裂缝分布的强烈非均质性,往往使得该类油藏的开发难度极大,对于海上油田开发尤为如此。
深层巨厚稠油油藏立体井网蒸汽驱机理初探

为手 段 , 力 、 替压 力综合 利用 的新 型井 网架构 , 重 驱 实 现深层 稠油 油藏 提高采 收率 的技术 突破 。
1 1 油藏 埋深及 现 有隔热 条件对 井底 干度及 蒸 汽 . 腔扩 展 的影响
增 大 了注 采压差 , 受 温 度梯 度 大 影 响 , 液指 数 但 采
其 余几 个尤 其 是深 层 和 特 深 层 油 藏试 验 效 果 均 不
理想 , 技术 指标 和经 济 指标不 能 满足 工业 化推 广 的
要求。
收 稿 日期 :0 17 5 改 回 日期 :0 19 1 2 10 2 ; 2 1 0 2 基金项 目: 国家 科 技 重 大 专 项 “ 海 湾 盆 地 辽 河 坳 陷 中 深 层 稠 油 开 发 技 术 示 范 工 程 ” 2 1Z 5 5 ) 渤 ( 0 1 X0 0 3
作者简介 : 任芳祥 ( 93一) 男 , 16 , 教授级 高级工程 师 , 8 1 4年毕业 于大庆石油学 院油藏工程专业 , 9 现为辽河油田公司副总经理, 特种油气藏》 《 第八届编委会
副 主任 , 要 从 事 油 田开 发 管 理 工 作 。 主
特 种 油 气 藏
第 l 卷 8
簟1 8● 一 B ■
2 1 年 1 月 01 2
文章编号 :10 6 3 ( 0 1 0 0 6 0 6— 5 5 2 1 )6— 0 1—0 5
深 层 巨厚 稠 油 油藏 立体 井 网 蒸 汽 驱 机 理 初 探
任 芳祥 , 周 鹰, 孙洪安 , 张金红
盘锦 14 1 ) 20 0 ( 中油辽河油 田公 司 , 辽宁
中 图分 类 号 : E 4 T 35 文献 标 识 码 : A
引 言
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分析与研究--以高升潜山为例

油气勘探化 工 设 计 通 讯Petroleum Explor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233·第46卷第2期2020年2月历经多年的勘探,辽河油田周边潜山均有储量发现,但是高升地区地处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北段,一直未有储量发现,是西部凹陷勘探程度一直较低的地区[1]。
目前除南部曙111、112等井在元古界获得工业油气以外,以往由于元古界潜山内幕比较复杂,勘探工作一直未有突破,加之该区资料较少,因而对该高升元古界潜山的认识一直不清,但经过分析认为,该区无论是从生油条件、储集条件、或是保存条件都是比较有利的。
本工作对元古界潜山成藏模式进行研究,从而为后续划分重点有利区带,实施勘探部署,最终上报规模储量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1 油气成藏分析潜山油气藏主要包括三部分:中生界砂砾岩、元古界碳酸盐岩、太古界变质岩。
这些潜山型油气藏主要集中于凹陷基岩底部。
从西部斜坡带到凹陷深陷区之间存在着许多凹陷,因此沉积生成了一系列的潜山油气藏,每一区域的埋藏深度均不同。
潜山油气藏的分类有很多方式,可以依据与油源的距离而进行分类。
其中距离相对较小的被称为源内型,源边型则距离要超过前者,相对较远的被称为源外型。
如果潜山油气藏埋藏于烃源岩下,那么属于源内型,上面由烃源岩覆盖,二者接触面积相对较大;或者有隔挡层在二者之间,但存在着断层,油气可以利用这种断层来运移。
从大多数潜山油气藏的情况来看,一般在古近系生油洼陷处,如果从地理特点上来看,往往位置较深,但有着十分丰富的油源条件。
源边型并不在生油凹陷区底处,而是位于其周围,与潜山相近邻,与生油洼陷距离不远。
它的特点在于深度要浅于前者,相对比较适中,由于处于高势能区,油气会向此处运移,进而聚集起来,相对比较有利。
源外型与生油洼陷距离相对较远,但是彼此之间存在断层,依靠断层来作为已生成油气的运移通道,同时也可以通过层与层之间岩性的平整的层界面进行已生成油气的运移,在潜山内部有利于储集的层位中聚集起来,最终形成潜山内部的油气藏[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等石油地质学——6潜山油气藏

新开
董家岗-沙岭
铁匠炉
潜山顶 沙三中顶 泥岩底
大湾
3、 潜山输导条件是潜山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
风化壳输导 断层输导
特殊性
烃源岩 渗透层
断层
潜山 内隔层
初次运移 二次运移
4、 内幕油气藏的形成需要有内幕隔层(从而形成圈闭)特殊性
隔层
泥质相对 体积含量
徐庄组 馒头组
泥质百分比含量30% 泥质百分比含量60% 泥质百分比含量17-98% 泥质百分比含量70%
0. 2 4 0. 4 0
0. 2 6 0. 4 4
0. 2 6 0. 2 7
0. 4 4 0. 4 2
0. 4 2
M z+ A r 0. 4 5
0. 3 1 E d Es
1+2
0. 3 2 E s3
0. 4 5
0. 4 4
0. 4 9
油藏
气藏
正断层
不整合面 0. 4 5 C 2 9甾烷 2 0 S / ( 2 0 S + 2 0 R )
• 潘钟祥(1982)从变质和年代两方面考虑,基岩为变质岩和火成 岩再加下古生代岩层(不管变质与否)。
华北地台基底:太古 宇阜平群、下元古界 五台群和滹沱群、中 元古界长城系
渤海湾盆地的基底 为双重基底:下古 生界+太古宇和上中 下元古界
渤海湾盆地新生界下伏基岩地质图
渤海湾盆地主要潜山岩性和时代 潜山岩性的多样
2561 2761 2961 3161 3361 3561 3761 3961 4161 4361 4561 4761 4961 5161 5361 5561 5761 5961 6161 6361 6561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及转注时机研究

大、 储量 丰度 高 、 巨厚 等 油藏 地 质 特 点 , 本次 模 拟 选
择 小 井 距 中 心 试 验 区 2 口井 进 行 了孔 隙 一裂 缝 双 1
重介 质建模 。
2 1 网 格 划 分 .
八 区下乌尔 禾组 油藏 于 17 9 9年 投 入 试 验 开 发 ,
经 历 了 一 次 加 密 、 次 加 密 , 0 3年 采 用 1 5 m × 二 20 9
免油水 井发 生水 窜 , 先要 考虑沿 裂缝 线状 注水 , 首 即
丰 度 2 2 8 0 / m 脱 气 油 密 度 0 8 8g c , 9 . ×1 tk , . 4 / m。 地 面 海 拔 2 51, 油 含 蜡 量 5 1 , 藏 深 度 23 0 6 1 原 3 . .2 埋 0
cm 。
,
质里 的油 驱替 到油井 中去 。这样 可 防止油井 发生暴 性水 淹 , 获得 较大 的波及 体积 。 并
以 上 三 种 方 法 各 具 优 势 , 了 找 到 适 合 八 区 下 为 乌 尔 禾 组 油 藏 的井 网 形 式 , 数 值 模 拟 方 法 对 3种 用 井 网 的适 应 性 进 行 研 究 。 针 对 八 区 下 乌 尔 禾 组 油 藏
2 5m 反 九 点 井 网 进 行 分 层 系 加 密 调 整 。2 0 7 0 3年 9
这 里涉及 到 三种 井 网方 式 , : 反 九 点 法_ , 即 ① 2 ]
其 特点 是初期 注 采 比较 低 , 维 持地 层 压 力 和提 高 在 采 油速 率方 面有一 定 的局 限性 ; 五点法口 , ② ] 其特 点
构造形 态整 体为 东 南倾 的单 斜 。该 油藏 为 低 孔 、 特 低渗 、 带裂缝 的厚层 块状 砾岩 油藏 , 天然裂缝 比较 发
纵叠平错井网实现潜山油藏高效开发

纵叠平错井网实现潜山油藏高效开发梁飞【摘要】针对兴隆台潜山年代古老、山体巨厚、岩性复杂、裂缝层控、非均质严重的特殊油藏,打破传统的一套层系、一套井网的开发模式,设计直井控制垂向、水平井及复杂结构井控制平面的井网,形成了"四段七层、纵叠平错、平直组合"的立体开发井网,建立平面径向驱、垂向重力驱等驱动方式,实现特殊油藏的立体高效开发.【期刊名称】《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巨厚潜山;立体井网;重力驱;高效开发;【作者】梁飞【作者单位】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 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在油气田生产中,井网的选择和部署是油藏开发的关键,井网形式主要受油气田的地质特点控制。
对于块状厚层油藏,采用直井或者单层水平井二维面积井网,难以实现油层合理动用,油气储量动用程度低,注水后水驱波及系数低,难以解决厚层油藏开采的实际问题。
如何设计立体井网结构是实现该类油藏合理有效开发的关键。
兴隆台潜山位于辽河西部凹陷中南段,构造上是以太古界变质岩为主的块状裂缝性潜山。
构造裂缝发育方向以北东向,中高角度裂缝为主。
含油幅度超过2000m,为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的新生古储潜山油藏。
兴隆台潜山构造和油层分布具有潜山面高差变化大、含油高度差异大、有效厚度差异大的特点,满块含油局部富集。
裂缝孔隙度、密度和开度都低于同类型油藏,直井产量不高,地面处于城区,使得油藏的合理开发面临很大困难和风险。
针对兴隆台潜山的山体巨厚、岩性复杂、裂缝层控、非均质严重的油藏特点,和特殊的城区地面环境,打破传统的一套层系、一套井网的开发模式,采用直井控制垂向、水平井及复杂结构井控制平面的立体井网,形成多段、多层的三维部署,建立平面径向驱、垂向重力驱等驱动方式,最终实现油藏的高水平、高效开发。
油藏现有直井产能低、递减快,可用于认识和控制有利储集岩,减少水平井部署风险。
蚂蚁追踪技术在潜山油藏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drci f v lainm to s nf cuetp sror[ ] P o rs i t no au t eh d a tr y er ev i J . rge s e o e o i r e i e p yi ,0 7 2 ( ) 5 7 5 3 nG o h s 2 0 , 2 2 : 3 - 4 . s
一
些 细 节 。 即 大 的 步 长 可 以 适 度 弥 补 vr n e 据 本 ai c 数 a 4 非 法 范 围 : 蚁 追 踪 允 许 的 非 法 步 长 。 蚁 追 踪 ) 蚂 蚂
身 的断续
允许 的非法步 长 , 即还 未 探 测 到 边 界 时 , 许 超 出正 确 允
“ 蚁 追 踪 ” 术 预 测 油 藏 大 尺 度 裂 缝 及 中等 尺 度 蚂 技
2 产 生 地 震 蚂蚁 属 性 体 , 提 取 断 片 。 t rc ig ) 并 An a kn T
位置 的范 围。 这个 参数是保 留蚂蚁 继续追踪 的机会 , 如
果连续 超过这个 参数 给定 的步数蚂蚁 就会停止追 踪 。
5 法定 范围 : ) 蚂蚁 追踪要 求 的合法步 长 。此 参数
43 裂 缝 控 制 的 有 利 区块 预 测 .
f c rd v g ab n trsror a e i ed ]P t l m E poai r t e -u c ro aee e iT h O l l [ . er e x lrt n au v , i f J ou o
a dD v l m n , 0 7 3 ( ) 1 5 1 O n e e p e t 2 0 , 4 2 :7 — 8 . o
是 针 对 非 法 步 而 设 置 ,如 果 设 定 的 该 参 数 比较 大 则 在
南图尔盖盆地1057潜山储层特征及裂缝分布规律预测

1引言1057潜山油藏位于哈萨克斯坦国境内,为南图尔盖盆地中南部断陷带的一个二级正向构造单元,属于海西基底之上的中生代沉积坳陷,近南北向展布的大型长轴盆地,盆地基底为上古生界及下古生界-元古界混合体,且被基底大断裂或断裂带切割成块体,具垒、堑相间排列特征。
1057潜山油藏构造形态为两凹两隆,呈凹隆相间的格局,断裂以北西向为主,局部发育北东向断层。
近年,1057潜山风化壳油藏勘探取得了重要成果,有必要对潜山油藏的储层特征、储层分布规律做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力争取得新的勘探突破[1-3]。
2储层特征2.1岩性特征岩石的成因、成分、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都不同,其储集空间类型和储集性能会有很大差别。
1057潜山储层岩石类型较多,也造就了潜山储层物性很大的差异性。
储层岩性主要有长英质粒岩、片麻岩、基性侵入岩、白云岩、灰岩、灰质白云岩等。
其中研究区北部和中部岩性主要为片麻岩,局部为长英质粒岩和基性侵入岩,工区南部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类。
结合25口完钻井及试油情况分析,目前获工业油流的井主要分布在潜山主体区的中北部,平面上分布不均,大部分位于构造较低部位,而潜山主体区中南部较高部位,未获得工业油流,有显示的多为残留油。
综合分析认为,长英质粒岩最有利于油气聚集,是有利的潜山油藏储层岩性。
2.2储层特征国内外潜山油藏的勘探经验,潜山油藏储层研究的重点就是潜山油藏的储层。
潜山油藏储层由于大多埋藏深度大、地层年代久远,岩性多为火山岩和变质岩,即使是沉积岩也因埋藏压实和强烈的成岩作用而使得储层的原生孔隙极不发育,渗透性也极差。
潜山在漫长的地质时期,经历了变质重结晶、风化剥蚀、溶蚀淋滤、构造破碎等改造,储集空间一般较发育。
对于母岩为沉积岩的浅变质岩,会保留部分原生孔隙,但对于变质程度较深的变质岩及侵入岩,潜山储集空间以次生储集空间为主,包括各种成因的裂缝、溶孔、晶间溶蚀孔、碎裂粒间孔[4-6]。
1057研究区收集到W-TK3井1口井的岩心照片,从岩心照片宏观观察可以看出储集空间有溶蚀孔和裂缝,潜山段储层的裂缝清晰可见,裂缝发育主要为高角度网状缝,部分缝被钙类物质充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 蒙古 石 油化 工
1 3 3
巨厚裂缝 变质岩潜 山油藏井网井距 研究
邱 林
( 中油 辽 河 油 田公 司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辽 宁 盘锦 1 2 4 0 1 0 )
摘 要 : 利 用数 值 模 拟方 法研 究分 析 了裂缝倾 角对裂缝 潜 山油藏 井 网分布 的 影响 , 同 时也研 究分析 了裂缝 型 潜 山油藏 水平 井平 面井 网分 布、 纵 向上合 理 的井 网分布 以及 合理 井距 等 , 模 拟得 到 了该 类油藏 水平 井开采 的合 理 井 网分布 以及 平 面最大 井距 。研 究表 明 :裂缝倾 角对 井 网分布 的影 响显 著 ; 平 面、 纵 向 的布 井方式及 井 网井距 对 开发 效果 的影 响较 大 。 关 键词 : 巨厚 ; 变质 岩 ; 潜 山油藏 ; 裂缝 倾 角 ; 井 网井距 ; 交错 ; 叠置 ; 数值 模拟 中图分 类 号 : T E3 2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7 9 8 1 ( 2 0 1 3 ) 1 —0 1 3 3 一O 3 基 岩 潜 山 的勘 探 已经 引起 了 地 质 学 家 极 大 关 注, 勘探 基 岩潜 山油 气 田成 为 了扩 大储 量 的 重要 方 向之 一 。 辽河 油 田近几 年 在兴 隆 台潜 山 、 前 进潜 山更 是取 得 了一 系列重 大勘 探 发现 。基岩 潜 山油藏 地质 特征 与碎 屑岩 油藏 、 碳 酸盐 油 藏迥 然 不 同 , 迫切 需要 建 立新 的开发 理 念 和 开 发模 式 , 进行 新 技 术 条 件下 合理 、 高效 的油 藏 工程设 计 。 巨 厚油 藏 复 杂 结构 井 井 网井 距 尚无标 准可 循 , 需要 结 合生 产 , 应 用 油 藏 数值 模 拟 方 法 研 究 水平 井 筒 与主 裂缝 的相 交 关 系 ; 三位井网 ; 合 理井 距 、 极 限 井距 等 问题 。
一
质参数。
数 值模 型采 用 C MG 双 孔 双 渗模 拟 。平 面 网格 步长 5 0 m, 纵 向上 划分 4 6 个 模拟 层 , 步 长在 5 0 m。基 准模 型 基质 平 面 渗 透 率 Kx;Ky =Kz =4 . 1 nD; i 裂 缝 平 面渗 透 率 Kx=Ky=3 0 0 mD, 裂 缝 垂 向渗 透率 Kz =1 2 0 0 mD, 模 型 以 中高 角度 裂缝 为 主 。模 型采用 流体 相对渗 透率 和 高压 物性 数据 由 x g 7 油 藏实 际样 品试 验分析 取得 。应 用 该模 型对 巨厚 裂缝 潜 山油藏 水 平井 开发 井 网井距 影 响 因素进 行 了模拟 分析 。 2 并 网设计 与 比选 与直 井不 同 , 巨厚 油 藏 的 水 平井 井 网不 但要 考
交 错 井网 ( 图2 一a ) 较排 状井 网( 图2 -b ) 单井 控制 更 大 的油 藏面 积 和地 质 储 量 , 数值 模 拟计 算 表 明能 够 以较少 的井数 获 得更 高 的采收 率 , 取 得较好 的效果 。
作者简介 : 邱; 1  ̄ ( 1 9 8 3 -) , 男, 2 0 0 7年 毕 业 于长 江 大 学石 油 工 程 专 业 , 学士学位 , 辽 河 油 田勘 探 开发 研 究 院 工程 师 , 从 事 油 气 田开 发 及 数 值 模 拟 工 作 。
一
其中, 在 裂缝 的考 虑 中 , 水平 井设计 追求钻 遇率 尽 可能 多 的裂缝 。通常 设计 的水 平井筒 垂直 主裂缝 发 育方 向 。 但 是在 共轭 裂缝 存在 的情况 啊 ( 往往 这是 种 普通 现象 ) , 水 平井 筒垂 直 主裂缝走 向的设计 将 平行 或 者近 平行 共轭缝 , 反 而降 低 了裂缝 总钻 遇率 , 从 图 1可 以清楚 看 到 , 以一 定 角度 斜交 主裂缝 走 向 的设 计 , 产 油 量更 高 , 这 是 物 模 的结果 , 也 已经 在 实 践 中证实 。
1 油 藏 原 型 及 数 值 模 拟
虑 平 面上 的相对 位置 , 而且 要研 究纵 向关系 , 因此井 网从二维 发 展到 了 三维 。 水 平 井平 面 井 网设计 需 要 考虑 以下 因素 : ① 油 藏 几何 形状 ; ②油 藏 的平 面和层 内非均 质性 ; ③ 主要 裂 缝 的发育 方 向 ; ④含 水 与压力 ; ⑤与 临井 的匹配关
收 稿 日期 : 2 O 1 2 —1 O 一2 2
-. 闷 ( I
一 一
黄臣 默
幕一
尊: 黉旺 荑幂
图1 不I 司匹配 关 系采 出程 度 曲线
注: 第一 类 匹 配关 系 : 水 平 井筒 正 交主 裂缝 ; 第 二 类 匹配关 系: 水 平 井筒斜 交主 裂缝 对矩 形 油藏 水 平 井 平 面 井 网的研 究 发现 , 平 行
系。
油藏 数 值模 拟 的原 型 油 藏 x g 7断 块 , 构造 上 位 于 辽河 西 部 凹陷 西 斜坡 中 央深 陷 带 中南 段 , 在 上 世 纪7 O年代 就 已经被 发 现 , 但 是 由于其 后 近 四十年 的 所有 完 钻 井 井 深 都 局 限于 潜 山 面 3 0 0 m 内, 所 以一 直到 2 0 0 5年下 半 年 , x g 7井在 4 0 0 0 m 以下 完 钻并 试 油获 得高 产工业 油 气流 , x g 7 潜 山才 真正 被 发现 。 该 潜 山油 藏 构 造 高点 一 2 3 5 5 m, 出游 深 度 底 界 目前 为 4 7 0 0 m, 含 油 幅度超 过 2 3 0 0 m; 试 油试 采 井 既未 发 现气 顶 也未 见 到底 水 , 是 一 个 巨厚 裂缝 型 变质 岩 潜 山油 藏 。模 型 中 的基本参 数 采用 x g 7油藏 的 实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