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潜山低渗油藏欠平衡鱼骨水平井应用实践
潜山油藏稳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科学技术创新2020.02(转下页)图10装置模型图5结论本文论述的智能衣物防护装置,能够自动检测环境,如遇突发的恶劣天气能够及时对衣物进行防护。
同时,实现了利用手机APP 对装置进行遥控。
集智能化、人性化、自动化于一体;可移植性强,适用范围广;材料易得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安装、使用简单,便于推广,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可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1]史率琦,王哲.基于STM32的智能晾衣系统设计[J].电子世界,2018,18(82):157.[2]胡杰,张晓琼,张文.基于WiFi 的51单片机智能控制开关设计[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8(6):63-65.[3]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张兰红,邹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童敏明,唐守锋,董海波.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6]周世凡,邹光明,丁博,等.防雨防暴晒智能晾衣装置的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9,48(3):12-15.[7]周江.STM32单片机原理及硬件电路设计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8]郭勇,何军.STM32单片机多串口通信仿真测试技术研究[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5.[9]周永宏,王月红.基于stm32的自动定位识别弹药抛射机器人硬件设计[J].科技风,2019(21):100.潜山油藏稳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李爽(中国石油天然气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XLT 潜山是由三个潜山带构成的,共有8个断块,应用直平组合立体开发井网,分批实施,有序建产,随着采出程度增加,依靠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快,达到产量高峰后,五年来产量规模减半,严重影响油田千万吨稳产基础,减缓潜山递减迫在眉睫。
如何有效减缓潜山产量递减,主要面临以下四项难点:一是压力下降和底水侵入双重影响,油井维持自喷难。
稠油油藏水平井堵水调剖技术研究应用

插管塞配合耐高温水泥封堵B靶点附近出水点
插管式可捞挤灰桥塞(水平井用)结构示意图
可取式挤灰桥塞由座封及锚定机构、锁定及解封机构、滑套开关及防粘机构、插管及打捞机构组成。 插入挤灰桥塞,打开滑套开关进行挤灰作业,挤灰结束后,上提管柱拔出插管,滑套开关关闭。
应用超细水泥基料+水泥增强剂,复配形成一种高强度水泥,达到改善水泥热稳定性,提高耐温力,保持水泥强度的目的。
开发现状
243口
8814t/d
91.2%
采出程度
可采程度
14.60%
90.13
采油速度
0.32
剩余速度
17.2%
468
778t/d
日注汽量
累油汽比
36.2t/d
3.2t/d
778m3
0.496t/t
一是由于油层厚度小,储量丰度低,直井开发达不到经济技术政策界限,经济效益差; 二是部分储量油稠、储层物性差,早期注汽质量差,导致无法正常生产; 三是油藏埋藏浅、岩性疏松出砂严重,部分储层敏感性强,注采两难。
01
该井2007年4月新投,水平段1136-1265米,原油粘度18465mpa.s。
02
氮气泡沫调剖试验
03
草20-平23井泡沫调剖试验
04
堵水调剖实施情况及应用效果
热采第一周期生产230天,累液15208方,累油608吨,平均66.1/2.6/96%,峰值油量5吨;含水由93%逐渐上升到98%,日产油由3-4吨降至1.3吨,停前70.2/1.26/98.2%。 氮气泡沫调剖试验 草20-平23井泡沫调剖试验
0~50%
50%~80%
80%~90%
90%~100%
巨厚潜山油藏立体开发井网研究与应用

巨厚潜山油藏立体开发井网研究与应用王显荣【摘要】针对兴隆台潜山年代古老、山体巨厚、岩性复杂、裂缝层控、非均质严重的特殊油藏,打破传统的一套层系、一套井网的开发模式,创新认识,设计直井控制垂向、水平井及复杂结构井控制平面的井网,形成了“四段七层、纵叠平错、平直组合”的立体开发井网,深化叠置井网立体开发机理认识,建立平面径向驱、垂向重力驱等驱动方式,建成了百万吨原油生产能力,实现了这一特殊油藏的高效开发.【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3(039)020【总页数】3页(P154-156)【关键词】巨厚潜山;立体井网;重力驱;高效开发【作者】王显荣【作者单位】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 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4在油气田生产中,井网的选择和部署是油藏开发的关键,井网形式主要受油气田的地质体特征控制。
对于块状和厚层油藏,采用直井或者单层水平井二维面积井网,难以实现油层合理动用,油气储量动用程度低,采油速度低,注水后水驱波及系数低,难以解决厚油藏开采的实际问题。
如何设计立体井网结构是实现该类油藏合理有效开发的关键。
1 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兴隆台潜山带构造上位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的中南段,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由北向南,依次为陈家潜山-兴隆台潜山-马圈子潜山。
该区西临盘山洼陷,北临陈家洼陷,南靠清水洼陷,东侧为冷东深陷带,是典型的“洼中之隆”,具有十分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
该区钻井揭露的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太古界、中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及新近系地层,共发现了东营组、沙河街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中生界、太古界六套含油气层系,本次研究的目的层为中生界和太古界。
1.1 油藏地质特征研究本次研究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为背景,在钻井、测井及岩心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全三维构造解释的技术思想,综合了最新的技术和方法,从地震、测井、地质资料重建入手,利用Landmark工作站的功能,结合钻井、试油等地质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
低孔低渗油气藏多分支水平井裸眼射孔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东海平湖油气田BB5井为例

高压 层 位 , 压力 系 数 约 为 1 . 3 , B B 5井加 深 共钻 有 3 个水 平分 支 , 均采用 g e l S 2 . 4 r a m 裸眼完井 , 斜 深 分 别为 4 6 8 2 ( 分支 1 ) 、 4 5 4 0 ( 分支 2 ) 、 4 4 0 5 m( 主 井 I t l  ̄ ) 。为 了最 大 限度地 提高产 能 , 拟对该 井 的 3个 裸
关 键词 低 孔低 渗 储层 改造 外置 式 复合射 孔 多级脉 冲复合射 孔 多分 支水 平 井 技 术难 点与
措 施 实 施 效 果 平 湖 油 气 田 BB 5井
低孔、 低渗 、 低 丰 度 是 制 约 海 上 油 气 田开 发 的
重 要 因素 。随着 油 气 勘 探 技 术 的进 步 和 油 气 资 源
眼分支 井段 实施 射孔作 业 , 以实现 产 能最大 化 。
储 层措 施 实施 过程 中 , 压 裂 液 或 多 或 少都 会 对 地 层
产生伤害, 而且海 上压裂施工难度大、 费用 高 。 因 此, 笔 者借 鉴 国 内外 先 进 的低 孔 低 渗 油气 田 开发 经
市徐汇区零陵路 5 8 3号海 洋 石油 大厦 ( 邮编 : 2 0 0 0 3 0 ) 。
研 究 与 应 用
— —
以东 海平 湖 油气 田 B B 5井 为例
李 三 喜 田继 宏 闫 波 王 奉 赘 胡 秉 磊 孔 超
( 1 .中海 石 油 ( 中国) 有 限公 司 上海 分 公 司 ; 2 .中 海 油 能 源 发 展 股 份 有 限公 司监 督 监 理 技 术 公 司 ; 3 中海 油 田服 务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害, 进 而 影 响 油 气 井 的生 产 。 另 外 , 常 规 的压 裂 改 造
可循环微泡沫技术在辽河地区的应用

可循环微泡沫技术在辽河地区的应用【摘要】目前辽河油田钻遇的潜山油气藏、存在溶洞型白云岩油气藏,地层压力系数低,温度高,经常发生井漏,储层污染严重,油气产量低。
而水基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技术是用于勘探开发潜山裂缝性油气藏、易发生严重漏失油气藏和能量枯竭油气藏及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或欠平衡钻井所需的一项新技术。
水基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一方面在钻井液中存在微泡沬可降低钻井液密度,另一方面微泡沫具有良好的防漏、堵漏、保护储层的功能,从而可为低压裂缝性潜山油气藏、溶洞性白云岩油气藏钻井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可循环微泡沫欠平衡保护储层辽河油田地区已经处于开发的中、后期,油层能量枯竭严重,如果用常规钻井液体系钻井,极易发生井漏,出现井下复杂事故,损害油气层,所以,欠平衡钻井液技术越来越多被应用到钻井施工过程中。
潜山钻进采用近平衡或欠平衡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欠平衡钻井工艺,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裂缝性储层漏失问题,有利于发现和保护储层。
1 微泡沫理论模型微泡沫是由多层膜包裹着气核的独立球体组成的,其中液膜是维持气泡强度的关键。
由于微泡沫之间相互独立,因此在连续相同的条件下,微泡沫体系的密度要大于普通泡沫体系的密度,但是小于纯水的密度。
微泡沫体系应用有以下特点:(1)微泡沫是气泡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稳定分散体系;(2)气泡群体可能是以单个悬浮和部分互相连接的方式存在于体系中,其稳定性主要靠膜的强度和连续相的特定性能共同实现;(3)微泡沫之间接触为平面上的点接触;(4)微泡沫中的气泡呈大小不等的圆球.2 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体系2.1 体系特点2.1.1微泡沫钻井液体系的特点(1)微泡沫钻井液是由气-液或由气-液-固多相组成的分散体系。
(2)微泡沫钻井液中的气泡以均匀、非均匀、非连续状态存在。
(3)微泡沫钻井液密度钻井现场可控制在0.90g/cm3~1.40g/cm3 范围内。
2.1.2体系优点水基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体系跟普通水基钻井液体系相比其优点是:(1)可将密度控制在0.90g/cm3~1.40g/ cm3范围内,充入空气进行发泡后可预防井漏,在易漏失地层减少漏失量,可大幅度降低钻井液成本;(2)是该体系具有很好的保护储层的功能。
测井技术在潜山复杂岩性油气藏解释评价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测井技术在潜山复杂岩性油气藏解释评价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摘要辽河油田广泛分布着各类复杂岩性古潜山地层,油气储量在辽河油田油气勘探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
本文以辽河油田S625块潜山油气藏测井解释评价为例,总结介绍了辽河测井公司在辽河油田碳酸盐岩、石英岩及火成混合花岗岩、粗面岩等各类复杂岩性潜山油气藏测井解释评价中积累的解释经验,分析归纳了各种测井技术在潜山复杂油气藏解释评价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潜山油气藏测井技术解释应用引言辽河油田中生界、前古生界基岩广泛分布着各类复杂岩性古潜山地层,其顶部一般覆盖有较厚的第三系具有较好生油能力的泥岩地层,而古潜山地层由于受断裂及风化作用,具备较好的储渗能力。
因此,在辽河油田,各种岩性类型、各种储集类型的新生古储型古潜山油气藏较为发育,在辽河油田油气勘探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
但是辽河油田古潜山油气藏岩性复杂多样,且多种岩性地层变化较大,既有石英砂岩、白云岩、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也有变质石英岩、火成混合花岗岩、粗面岩、英安岩等。
在一口井里,往往能见到二、三种,甚至五、六种岩性组合的潜山地层,众多的岩性类型构成了多样的储集空间类型,裂缝型、孔隙型及孔、缝、洞复合型储层均可见到,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变化大。
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辽河油田古潜山油气藏的解释评价要复杂、困难得多。
但遵循测井资料与其它资料综合分析的原则,辽河测井公司在辽河油田碳酸盐岩、石英岩及火成混合花岗岩、粗面岩等复杂岩性油气藏测井解释评价中积累了一定的解释经验,能较好地完成古潜山油气藏的研究评价工作。
本文主要以S625块为例介绍测井技术在潜山复杂岩性油气藏解释评价中的主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测井技术在潜山复杂岩性油气藏解释评价中的主要作用常规测井与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测井新技术相结合,在辽河油田潜山复杂岩性油气藏解释评价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潜山复杂岩性地层储渗空间的识别与评价综合利用各种测井资料识别、判断潜山复杂岩性地层的岩性,划分、评价裂缝、孔、洞发育程度、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孔渗等物性参数的计算等。
辽河油田潜山油藏开发方案编制

潜山油藏开发方案编制规范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开发设计编制的内容、方法与要求。
2、引用标准SY/T 5355-2000 油藏地质特征描述技术要求碳酸盐岩潜山油藏部分SY/T 6165-1995 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描述方法SY/T 6286-1997 碳酸盐岩储层精细描述方法SY/T 5388-2000 碳酸盐岩储层的划分方法3、潜山油藏开发方案设计3.1油田概况3.1.1地理与交通3.1.1.1地理位置省(市、自治区)、县(旗)、乡(镇)、村。
3.1.1.2交通公路、铁路、水运状况。
3.1.1.3气候四季温度、风力、降水量变化及地震等特殊情况。
3.1.1.4与油田开发有关的经济状况3.1.2 区域地质3.1.2.1油田所处沉积盆地、构造单元及位置3.1.2.2含油、气层系,储盖组合3.1.3勘探成果及开发准备情况3.1.3.1发现井、发现时间与发现经过3.1.3.2地震方法、工作量、测线密度及成果3.1.3.3完钻探井、评价井井数、取心情况及岩心分析工作量、测井系列情况3.1.3.4试油情况3.1.3.5试采情况3.2潜山油藏描述3.2.1地层划分对比3.2.1.1地层特征描述各个组系的岩性组合特征、厚度及其变化、旋回性及韵律变化、地层接触关系、生储盖组合等。
3.2.1.2确定对比标志标志层应具有特殊的岩性特征及明显的电性特征,横向分布稳定。
3.2.1.3分层、对比。
碳酸盐岩地层为海~湖相成因,油层分布稳定,应根据标志层或按照旋回级次,将含油层、段细分对比。
在对比过程中,根据电性和岩性组合特征结合单井地震合成记录对相位的追踪,采用从高级次到低级次逐级对比的方法。
3.2.2地层产状及保存状况3.2.2.1地层产状利用地层倾角资料、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地层产状,包括地层的倾向、倾角等参数,进而落实地层分布状况。
3.2.2.2地层保存状况结合地层产状研究、地震资料,分析地层保存状况(剥蚀或断失)及潜山顶面地层出露状况。
前34井充氮气欠平衡钻井设计与施工

前34井充氮气欠平衡钻井设计与施工陈勋【摘要】为准确评价前进潜山腰部太古界地层的含油气情况,辽河油田在前34井应用了充氮气欠平衡钻井技术.该井钻前使用UBDS Ver.6.2欠平衡钻井多相流动计算软件系统进行了水力参数设计,分析了井口套压及起下钻过程对欠平衡钻井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充氮气欠平衡钻井技术方案:采用密度1.20 kg/L的无固相钻井液为充气钻井基液,井底欠压差-3.5~-1.7 MPa,液相排量12 L/s,注气量25 m3/min,井口套压控制在2 MPa以内,起下钻速度不超过0.5 m/s.该井在钻井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真正实现了井底欠平衡,避免了井漏等井下复杂情况,有效保护了储层.该井与使用常规钻井技术的同类型井相比,机械钻速提高了21%.该井充氮气欠平衡钻井的成功,验证了太古界地层深井充氮气欠平衡钻井的可行性,为辽河油田低压潜山深部油层勘探开发过程的油气层保护和储能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年(卷),期】2010(038)004【总页数】5页(P70-74)【关键词】欠平衡钻井;注气量;欠压值;水力参数设计;防止地层损害;辽河油田;前34井【作者】陈勋【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49辽河油田前34井的钻探目的层为低压潜山地层,钻井过程中易发生恶性漏失,导致裂缝堵塞,油层污染,产能降低。
该井的钻探目的是要预探前进潜山腰部太古界的含油气情况,正确评价地层的储能,而这就要求尽可能减小钻井过程中的油层污染。
由于欠平衡钻井技术可以人为地使井眼内的钻井液液柱压力低于产层地层压力,从而达到及时发现和保护油气层的目的[129]。
因此,辽河油田决定在前34井应用充氮气欠平衡钻井技术。
前34井欠平衡钻井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难题。
首先,该井设计井深3 922 m,垂深3 900 m,是辽河油田第一次在前进潜山地层和深部地层应用充氮气欠平衡钻井,且地层情况复杂,因此,对水力参数设计及现场施工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欠平衡钻井作业时,为保证井下安全,某些情况下会在钻井过程中对井口施加一定的套压[10211],以平衡部分地层压力,因此需要根据井场实际数据对井筒压力进行快速计算;再次,在起下钻过程中产生的抽汲和激动压力对井底压力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需要针对该井的实际情况对起下钻所引起的压力变化进行分析,为现场施工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