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_开书店是一个读书人的最大梦想_烈日
许知远对话牟其中观后感

许知远对话牟其中观后感看了许知远和牟其中的对话,那感觉就像是一场跨越时代的奇妙碰撞。
牟其中这个人啊,真的是充满传奇色彩。
他就像一个从旧时代大踏步走来,身上带着那种独属于那个狂飙突进时代的气息。
从他的讲述里,能感受到他对商业有着无比宏大的构想,那想法大得就像要把整个世界都装进自己的商业版图里。
什么“把喜马拉雅山炸个口子”,这脑洞开得简直绝了,虽然听起来有点疯狂,但又莫名让人觉得他有着一种敢想常人不敢想之事的魄力。
许知远呢,就像是我们这些好奇者的代表。
他在对话里,既有那种对牟其中的好奇探究,又带着一点知识分子的审视。
他像是拿着一把小铲子,试图从牟其中这个满是故事的“宝藏”里挖出更深层次的东西。
有时候他的问题就像小刺一样,轻轻扎一下牟其中,想看看这个传奇人物的反应。
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最让我觉得有趣的是牟其中的那种淡定。
不管许知远怎么问,他都稳稳地坐在那儿,不慌不忙地讲着自己的经历、想法。
他就像一个历经千帆的老船长,哪怕船已经破破烂烂,可他说起当年在商海里的航行时,眼里还是有光的。
他讲那些在监狱里的日子,也没有太多的抱怨,感觉就像是把那些当作他人生另一种奇特的经历。
不过呢,也能看出来,牟其中的一些想法和现在这个时代有点脱节。
他的那些商业构想,在如今这个数字化、快节奏、充满各种新科技的时代里,像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东西。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值得被倾听的对象。
就像我们去参观一个古老的城堡,虽然城堡的建筑风格和现在的高楼大厦大相径庭,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价值和魅力。
看完这个对话,我就在想啊,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牟其中,他们可能成功,可能失败,但他们的存在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里扔下一颗颗独特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或大或小的涟漪。
而我们这些旁观者,就像站在河边看涟漪的人,既能看到他们的故事,也能从他们身上照见这个时代的变化。
这对话啊,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那个充满无限可能又有点混沌的商业世界的小窗,还挺有意思的呢。
许知远:精英创造历史

许知远:精英创造历史作者:包明明来源:《课堂内外(高中版)》2009年第05期许知远,1976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微电子专业,自1998年起为《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书城》、《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刊撰稿,文风犀利。
曾任《Pc Life》执行主编、中国先生网主编、e龙网内容总监,现任《生活》杂志执行出版人。
他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担任《经济观察报》主笔,是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专栏作家,出版过随笔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转折年代》、《纳斯达克的一代》、《昨日与明日》、《思想的冒险》、《新闻业的怀乡病》、《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等,他最近的著述是《醒来——从甲午战争到镀金年代》。
采访许知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倒不是说他不好接近——实际上,他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记者给他去了封邮件,他就答应了采访。
然而当许知远背后斜跨一个大大的书包、穿着他那标志性的长袖衬衫出现在五道口星巴克的时候,记者发现困难才刚刚开始。
“我能为你做什么?”落座之后,许知远的第一句话简洁而直白,却预示了这场采访的艰辛。
面对陌生的记者,他的话不多,词句间透着强烈的疏离感。
很显然,记者的提问并没能引发他的兴趣,但他还是彬彬有礼地回答问题,用柔软的男中音开始讲述他的学生时代。
语文老师孔庆东“我的高中和其他人差不多。
”作为首都师范附中的一名学生,那个时候的许知远与他的同学并没有什么不同。
学习是唯的目标,高考让所有人感到压抑。
许多看不到希望的年轻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这种模式化生活的厌倦,然后在浑浑噩噩中升入大学。
多年以后,当他们回想高中三年生活时,也许只能记忆起某些支离破碎的片段——15岁至18岁的青春与激情渐渐湮灭在一张又一张的试卷之中,这是中国大多数学生不可逃避的命运。
不过许知远比他们幸运。
当他和他的同学们对这个乏味的世界充满了疑问又找不到答案的时候,班里来了一位新的语文老师,叫做孔庆东。
许知远的单向空间

许知远的单向空间碎石子的路,跟着“单向街图书馆”路标的标示方向直行,经过十几米浓荫密布的长廊后左转,终于看到书店的真容。
路线听起来复杂,令无数路痴望而却步。
然而道听途说永远不及身临其境来得感同身受,当你亲自踏上那段寻访单向街的路,当你穿越小路最终找到那片宁静的空间,就不仅感叹这个隐藏在灯火阑珊处的书店颇似一片世外桃源。
单向空间——融入商业元素但是,仅仅依靠创办人的理想主义终究无法支撑书店的运行。
2009年,圆明园附近房价暴涨,让单向街不得不做出改变。
站在悬崖边上的单向街选择了搬迁作为生存之计,从圆明园到蓝色港湾,再由蓝色港湾转移至大悦城。
离开了圆明园宁静的理想境地,来到商业中心的单向街也在经营模式融入了商业元素。
书店名由“单向街书店”更名为“单向空间”,开设爱琴海、花家地旗舰店,成立单向空间品牌,这个提供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由单谈(沙龙品牌)、单读(出版物)、单厨(餐饮品牌)、单选(原创设计品牌)组成。
在单向街书店即将走向末路之时,借助资本的力量大胆创新,单向街——不一样的书店少年时代,许知远不知道城市的概念。
乡村田野,旧房窄巷,是他全部的童年。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23岁以前,许知远没有作家的概念,他渴望严肃知识,整天抱着书。
受到李敖影响,他偏执于吸收西方文化,自恋体质开始渐成。
31岁之前,许知远不清楚商业的概念。
他对商业社会始终怀疑,他希望在写作中寻找安宁和美好的东西。
然而,他还是携他最爱的书店走上了商业的道路。
2006年,许知远和另外12位朋友共同创立了单向街图书馆,地点在圆明园东门内左右间咖啡西边的一条长廊。
“单向街”的名字源自德国文学家瓦尔特·本雅明一本著作《单向街》。
单向街以高品质的书籍推荐、免费的文化沙龙而闻名。
这里不只是书店,更是一处理想主义者营造的乌托邦。
它有一句很吸引人的标语:We read the world 。
最初,单向街图书馆不同于人们印象中书店的模样,店主似乎深谙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书店选址永远在神秘的角落,唯有真正爱它的书客才会有耐心走完通向书店那段曲折的路。
当书店老板的心愿作文儿

当书店老板的心愿作文儿打小起,我就有一个特别的心愿——当一家书店的老板。
这可不是随便想想的,而是源于我多次在书店里的美好经历。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走进那家小小的书店,我就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那时候的书店,没有现在这么大,也没有这么多花里胡哨的装饰,但对我来说,却充满了无尽的魔力。
当时,我怯生生地走进去,眼睛都不够用了。
一排排书架整齐地排列着,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
有厚厚的小说,有薄薄的诗集,有画满了神奇图案的画册,还有那些教你做手工、认识星星的科普读物。
我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本童话书,那书的封面已经有点磨损了,可翻开里面,那些精彩的故事就像一个个小精灵,拉着我走进了它们的世界。
我站在那里,看得入了迷,直到妈妈来叫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在那儿站了好久好久。
从那以后,我就老是盼着能再去那家书店。
后来,上学了,学校旁边也有一家书店。
这家书店比小时候那家大多了,书的种类也更多。
一放学,我就背着书包往书店跑。
有时候,只是在里面随便逛逛,摸摸那些崭新的书脊,闻闻那股淡淡的墨香,心里都觉得特别满足。
有一次,我发现了一本关于恐龙的书。
那本书可厚了,里面全是精美的图片和详细的介绍。
我站在书架前,捧着那本书,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书里的恐龙仿佛都活了过来,在我眼前奔跑、吼叫。
我看了看价格,有点贵,我兜里的零花钱根本不够。
于是,我开始省吃俭用,每天少吃一点零食,把钱攒起来。
终于,攒够了钱,把那本书买回了家。
那段时间,我天天抱着那本书看,感觉自己都变成了恐龙专家。
再后来,我去了更大的城市,见到了更大更豪华的书店。
有的书店有好几层楼,不光卖书,还有咖啡店,能让人一边喝咖啡一边看书。
有的书店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作者见面会、读书分享会。
每次去这些书店,我都在想,如果我是这里的老板,那该有多好啊!我为啥这么想当书店老板呢?因为在我心里,书店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之一。
要是我是书店老板,我要把书店布置得温馨又舒适。
门口摆上几盆绿色的植物,让大家一进来就感觉心情舒畅。
关于青春的名人经典励志故事

关于青春的名人经典励志故事本文是关于关于青春的名人经典励志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我们要珍惜这宝贵的青春,那么关于青春的名人经典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青春的名人经典励志故事:升起梦想的桅杆作者:石顺江黄浩量是厦门松柏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自小就对电影情有独钟,每次看完电影后,他都能将其中的剧情和细节讲给爸妈听。
电影带来乐趣的同时,也给了他无限的文学滋养:他小学时写的作文,就获得过全国大奖;上初中后,竟然自己动笔写起了小说。
20xx年寒假,他萌生了拍微电影的想法,爸妈得知后立即呵斥道:“微电影只能在自掏腰包中打转转,况且你马上要中考了,怎能有闲心做这些?学习、备考才是最紧要的事!”他再三向爸妈保证,绝不会利用上课的时间,绝不影响学习。
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爸妈终于给他买了单反相机、长焦镜头、遮光板等,然后他邀请同学来做演员,用自己的压岁钱买来服装和其他道具,仅用3天的时间,就拍摄完成了他的首部微电影《爱在鹭岛》。
哪知道该作品竟然获得了厦门市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一等奖,厦门市微拍大赛二等奖,并在台海网络电视台进行了展播,这让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对微电影的热爱也日甚一日。
中考过后,黄浩量整天浸泡在电影里,几乎每天看十几部,挑选的影片风格,大多是青春题材、文艺片和各种获奖影片。
可是中考成绩一揭晓,他的考试成绩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分数。
爸妈看着情绪低落的儿子,心想:“既然他对电影如此痴迷,就随他吧!”于是,趁着暑假,爸妈把他送到杭州的艺校进修了一个半月的编导专业。
在那里,他认识了来自杭州的高三毕业生项逸妮和潘思越。
项逸妮在高二暑假时就曾有拍微电影的想法,但因多种原因没有做成。
那天,黄浩量和项逸妮、潘思越在一块儿吃饭,他说道:“我在初二时曾写过一篇小说,自我感觉很好,我想把它编成剧本,然后拍成微电影。
”项逸妮和潘思越一听马上赞成,3人一拍即合,决定将这篇小说编成剧本,合拍一部较为大型的青春题材微电影。
许知远《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经典语录

许知远《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经典语录导读:本文是关于许知远《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世界不是由复杂的概念和事实构成,而只是人内心真实与直接的体验。
——许知远《一个游荡者的世界》2、在最后的几天里我断断续续地读着林语堂的中国传奇,他用英文将中国的古典的短篇小说改写出来,我读到的则是它又被翻译成的现代汉语。
——许知远《一个游荡者的世界》3、县城在中国社会的区域划分中占据着多么尴尬的位置,它失去了村镇的宁静和人与人之间相对紧密的关系网,却没有获得城市的自由与丰富。
——许知远《一个游荡者的世界》4、不要假装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了,传统早已割裂,我们是个无根的民族,精神一片荒芜,伪造出的传统只加剧了我们的虚伪,凸显了我们的空洞与脆弱。
——许知远《一个游荡者的世界》5、我们总以为自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却发现这一个个面貌不同的个体总是被那种强大的理事力量、伟大人物的光辉所左右,轻易的放弃自己的个人自由与尊严。
——许知远《一个游荡者的世界》6、遗迹是一个不断修复的东西,况且中国的历史倾向于存留在典籍而不是建筑之中,除去万里长城我们不喜欢帕特农神庙的那种石头而倾向于木头,它们美观精巧却经不起历史烟尘。
——许知远《一个游荡者的世界》7、这个国家似乎有太多的耐心,在这海洋般的耐心中,一代代人来,一代代人去。
所有的灿烂归于平淡,而那些令人焦虑难的困境也将都被忘却,而付出的代价则是一代代被淹没的冲动与热忱。
——许知远《一个游荡者的世界》8、在富裕的中国,你可以买到一切,却买不到最新的书,你有数不清的电视屏道与报纸杂志,却不能在上面讨论任何严肃的话题,所有的欲望都被鼓励,除了探求人生的意义,社会的目的等话题。
——许知远《一个游荡者的世界》9、在剑桥,你每天都听得到口音各异的中文。
中国游客总是拥挤在一起,总是举着照相机,似乎不透过这小小的电子屏幕,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不把自己装在像框里,就什么也没体验过。
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二模(4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之道》)(2)春秋时期郑国处在秦、晋、楚环伺之下,类似于《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所描述的“,,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局面。
(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特别强调古今人对于生命发生感怀的原因本质上毫无二致的语句是“,。
”2.按要求完成题目。
(5分)(1)请根据下面语段的内容与逻辑关系选出对横线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
(3分)在乡土社会中欲望经了文化的陶冶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结果是印合于生存的条件。
,乡土文化中微妙的配搭可以说是天工,而非人力,虽则文化是人为的。
,那就是如果环境变了,人并不能做主动的有计划的适应,只能如孙末楠所说的盲目地经过错误与试验的公式来找新的办法。
乡土社会环境不很变,因之文化变迁的速率也慢,人们有时间可以从容地做盲目的试验,错误所引起的损失不会是致命的。
,其实一直到目前,像美国那样发达的文化里,那样复杂的社会里,居然还有这样大的势力在反对计划经济。
出起乱子来,却非同小可了。
社会变动得快,原来的文化并不能有效地带来生活上的满足时,人类不能不推求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了。
这时发现了欲望并不是最后的动机,而是为了达到生存条件所造下的动机。
①这种不自觉的印合,有它的弊病②但是这时候要维持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精神是有危险的了③但是这种印合并不是自觉的,并不是计划的④这里我们把生存的条件变成了自觉,自觉的生存条件是“需要”,用以别于“欲望”⑤在工业革命的早期,思想家还可以把社会秩序交给“冥冥中那只看不见的手”A. ②③①⑤④B. ③①②⑤④C. ③①⑤②④D. ③①⑤④②(2)小嘉老师在元宵节收到学生小明发来的微信祝福,他发现短短数行,虽然风格古雅,但也多有用词不确的地方。
请选出下列用词正确的一项()。
(2分)吾师膝下:值此甲辰元日,万家灯火。
仰观朗月,念吾师教泽绵长,谨奉短札,聊书数语,以宣诚心:愿吾师龙行龘龘、生活、前程朤朤,事业燚燚。
2025年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语文试题02(含答案)

2025年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02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伤残之人,要能够自己不败,不馁——历史学家许倬云访谈(节录)许知远:你最近常提到常民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许倬云:我们同行的各种著作里,通常只注意到台面上的人物,帝王将相或者名人,讲的是堂堂皇皇的大道理,老百姓的日子没人管。
所以在《中国文化的精神》里,我讲的就是老百姓过日子吃饭,都是人与自然的调和,而且调和是动的,不是静的。
我一辈子最喜欢的诗句是李白的《忆秦娥》里的八个字:“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八个字,四个时段,都是风景。
这八个字里有兴有亡,残照秋天,汉朝已经老早过去了。
宇宙的变化、人世的兴废统统融合在人的情感里。
这种情绪,这种气派,别的语言里是很少的。
英文里没有文字的形象,只有声音,所以显示不出这种东西来。
再比如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在”字,一个动词,就把前面那些零零碎碎的形象全笼括在内了。
这也只在象形的文字里才有。
我们常民的日子,可以说无处不是诗意,无处不是画景,无处不是跟自然相配,无处不是和人生相合。
这种生活不是说只有知识分子才有,一般人一样有。
老头散散步,大雁已经成行了,往南边飞了,眼下都是一直深切地和周围相关,这种不是美国的生活、欧洲的生活能看见的。
许知远:这种生活被中断了,现在正在重建。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个时代也面临现在这样一个大规模的重建?许倬云:明朝亡了以后,中国的大道理已经被糟蹋得一塌糊涂了,幸好明末清初有一些人物了不起,顾炎武、全祖望、王夫之,留下许多可读的书,他们在检讨,我们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全祖望还特别提出将来该怎么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道,提供‘陪聊’等服务。” 他在 门痞女洪晃的杂志、电影与博客,阎连
博客里这样写道。
科的“文学和底层人的生活”……这使
推开玻璃门进入店内,一侧是书 小小的单向街书店在周末活动的时候拥
架,上面摆满了书;另一侧是很多沙 挤不堪。
发,你可以取一本喜欢的书坐下来
许知远与新闻界、出版界有着良好
读,口渴了还能得到免费的水。这里 的关系,与一些作家是很好的朋友,正
刚开业不久,就以其先锋性和高水 的交易市场,都是单向街股东们的梦
准的系列文化学术沙龙获得了较高 想。
的知名度。学者、诗人、媒体人的频
轻啜咖啡,许知远坐在梦想照进现
频到来使书店大为增色,也吸引了 实的单向街书店的院子里,享受着思维
不少读者前来一睹芳容或取得其签 的乐趣。
ZHONGGUOMINYINGSHUYE
单向街的十位股东均是来自文 互动性。
化界的作家、媒体人、出版人。股东
“交流的欲望是人的正常心理”,社
们多有两种名片,其中一种折叠成 会学家分析说。专家认为书店情结对提
书签模样,上面写着“单向街图书馆 高人的素养是有益的,而书店办沙龙,
馆员”。单向街专业性强,带有浓郁 为人们创造了更广阔的文化空间、提供
单向街除了书店经营,策划图书
许知远说,“单向街”一词来自于他 也是其发展方向。许知远的《那些忧伤
最喜爱的德国哲学家本雅明一本著 的年轻人》已经出版,最新推出的是他
作的书名。
的《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除此之
加强服务、举办活动是书店吸 外,依托书店和沙龙做一本《单向街》
引新老读者的必要手段。2006年1月 杂志,把单向街的庭院变成一个旧书
பைடு நூலகம்
不像个书店,更像个图书馆。许知远 如单向街另一个股东于威所说:“几乎
说:“我们做这个书店是想给我们自 没有我们沙龙请不到的作家。”同时,许
己也好、给其他的年轻人也好,提供 知远与店内的消费者也逐渐成了好朋
一些新的、公共的阅读空间,因此最 友,从而更加了解出版社动态与消费者
好叫图书馆。”
的需求,因此书店的经营就有了一定的
许 知 远 说:“ 开 书 店 是 一 个 读书人的最大梦想。”离开《经 济观察报》时,未想过找新工 作,只是想实现一直以来的梦 想 :“ 开 一 家 干 净 明 亮 的 书 店 , 在那里坐台,早晨喝咖啡,下午 喝 啤 酒 ,周 末 时 找 上 一 些 作 家 、
8 中国民营书业 2007.8
艺术家、诗人,在这里给愿意听的人 名售书:兀鹏辉的绘画,西川的诗,名
民营人物谱
栏目主持 化 兵
许知远: 开书店是一个读书人的最大梦想
□ 烈 日
许知远小档案:著名自由撰 稿人、作家、《经济观察报》原主 笔,单向街书店的创办人之一。曾 出版《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转折年 代》、《纳斯达克的一代》、《昨日 与明日》、《思想的冒险》、《新闻 业的怀乡病》、《这一代人的中国 意识》等作品。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笔者信 箱里常常会收到“单向街沙龙”的 活动通知,有独立电影展映周、知 名学者关于中国文化的解读、作家 与诗人对“变化中的中国人”的分 析,以及新书赏评、纪念电影人的 佳作回顾等,由此开始关注这一系 列活动的举办方——单向街书店。 按照路线图遁寻而去,从圆明园东 门进,右转,直行 300 米,然后再 左转,走 100 米,就来到了门前有 一片竹林的单向街书店——这个许 知远和他的朋友们实现梦想的地 方。
的个性特色,充分体现了开店者个 了更多的交流平台和公共阅读空间,一
人的意愿。“ 我们的书店一定要有自 方面可以作为书店进行市场营销的手
己的特色。以书店为主体,以沙龙为 段,另一方面其实也暗合了国家相关部
主导,把单纯的买书卖书变成思想 委大力倡导的“全民阅读”的倡议。
交流的平台,这就是我们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