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能力研究

合集下载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渠道探析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渠道探析
中图 分 类 号 :9 9 C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75 2 1 )4— 15— 2 17 4 5 (0 0 o 0 2 0
目 全 国开 展新 型农 村 社 会养 老 保 险试 点 , 始 前 开 了农 村社会 养 老 保 险进 行 资 金 筹集 方 式 的 大胆 创 新 。 探讨构建 多渠 道 的农 村 社 会养 老保 险 基金 , 社 会养 使 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多元化 ,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制度 , 利于充 分调 动农 民参 保 的积 极性 , 有 有效 的应 对农村 人 口老龄化 。 农村社 会养 老保 险的基金 筹集 的方式 是 指农 村社 会养 老保 险基金 由谁来 承担 。< 级农 村 社 会养 老保 县 险基本方案( 试行 ) 中指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 》 要 由国家 、 集体 和个人 三方 来 承担 。国家 、 体 和个 人 集 亦是 基金来 源 的主 体 他们 有 责 任 、 能 力 为农 村 社 会 有 保 险基 金 出资或缴 费 。 我 国现行 农村社 会养老 保险基 金筹集 的渠道 第一, 个人 缴纳 为 主 。个 人 是 社会 养 老 保 险 的受 益者 , 是社 会保 险费 用 的 承担 者 和 义务 人 。 明确 社 会 成员的缴费义务有利 于减轻财政负担 , 增加社会保险 基金 , 使社会 保险基 金给付 得 到落 实 ; 利于 增强 社 会 有 成 员个人 责任心 和 自我 保 障意识 。国家财 政 支持 力 度 不够 , 体补助 难 以到位 , 集 在农 村 社会 养 老保 险基 金筹 集 上完全 由个人 承担 , 对 收入 普 遍偏 低 的农 民 家庭 这 来说 是一 笔较大 的支 出 , 加上 农村 养 老 的传统 观 念 , 再 农村 社会养 老保 险难 以在 农村 地 区普 遍覆 盖 。农 民收 入偏 低 , 会养 老保险缴 费方 式 仅限 于现 金形 式 , 得 社 使 保障水 平偏低 , 以满足 农 民的 需要 , 村社 会养 老 保 难 农 险 的社会 化程 度低 。一些贫 困地 区由 于国 家扶持 力 度 不够 , 体 无力 补 助 , 多 数农 民得 不到 任何 补 贴 , 集 大 农 民参加社 会养 老 保 险成 了纯 粹 的个 人 储 蓄 积 累保 险 , 微 薄 的养 老保 险 金根 本 无 法 提供 必 要 的养 老 保 障 , 无 法 满足基 本的生 活需要 , 民参保积极 性不 高 。 农 第二 , 集体 补 助 为辅 。集 体 补 助 主 要从 乡 镇企 业 利润 和集体积 累 中支付 。集 体 经济 与农 民有着 紧 密 的 联系 , 务为 农 民 承担 一 部 分 的养 老 保 险基 金 的缴 有义 纳, 这样可 以减轻个 人 的负担 。 目前 , 然 我 国要 求 集 虽 体补助一点, 很多地方也开始实行补助计划 , 但是发展 缓慢 、 经济不 发达 的农 村地 区 , 体无 力或 不 愿对 农村 集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建议论文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建议论文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建议摘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国家继取消农业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涉及数亿农民切身利益,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将发挥巨大作用。

目前,如何克服政策在运行中产生出来的各种问题,把更多更大的实惠带给广大的农民群众,仍需要政府和大家继续共同努力。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基金管理转移接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于此同时农村传统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农村青年劳动力进城,老年人口所占农村总人口比重提高,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正面临着挑战。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关系到农村乃至全国经济改革和社会的稳定,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完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我国农村户口人员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获得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享受一定的养老金,用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坚持试点先行,2009年试点范围为全国10 %的县(市、区、旗),2010年试点范围扩大到23 %的县(市、区、旗),到2020 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老有所养”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处在试点阶段,还没有大面积展开,在试点的地区,新的制度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覆盖面太小,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目前,在试点地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很小。

我国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我国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分 布状况 , 分层 分类 解 决 农 村 劳 动力 的养 老 问题 ”
这种 未 富先老 的局 面 迫 使 我 国必 须 加 快 新 型 农 村 社 会养 老 保 险的建 设步 伐 。 19 92年实 施 的《 级 农 村 社 会 养 老 保 险 基 本 县
法案》 确定 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
环 节。本 文分析 、 总结和 比较 了河南省郑 州市和罗 山县 新农保试 点工作 经验 以及 存在 的问题 , 以期对全 国正在 进行 的新农保试点工作有所启 示。
【 键词 】 关 社会养老保 险 ; ; 农村 养老保 险模 式 【 中图分类号 】 8062 F4.1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编号 】17 — 32 2 1)6 02 — 6 64 26 (0 10 — 03 0
引 言
中国是世 界 上人 口最 多 的国家 , 也是 一个 农 业 大 国 , 民 问题 是 当前政 府 面 临的一个 重 要且 棘 手 农
的 问题 。随着 市场 经济 的不 断发 展 , 乡 差距 日益 城
是 中国第 一 部社会 保 险法案 。在这 部 法案 中, 以法
律的形式把农 民纳入社会保障体制 中, 明确规定受 保人的范围、 缴纳保 险费的原则 和标准 、 获得社会
颁布 的《 农业 社会 改革 法 》 农 民老年 保 障正 式 纳 将 入社会 保 险领域 , 而不 再是社 会救 济领 域 。根 据德 国法 律规 定 , 民养 老 保 险 的法 定 投 保 人 为 农 场 农 主、 配偶及 共 同劳作 的家属 。养 老保 险基 金 主要 来 自于投保 人 缴纳 的保 险 费 和 国家 的 补 助 金 。养 老
制度的社会服务配套体 系等政策选择来保 障新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011年 科研热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保险 新农保制度 参保意愿 财政补贴 财政支持能力 财务机制 补贴模式 老年残疾人 统筹层次 社会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 湖北省 机制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 工作网络 居家养老 少数民族地区 实证 基金管理 县级统筹 制度模式 农民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 养老账户缺口 养老保险模式 保障能力 云南 推荐指数 3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科研热词 预测 计生户 精算模型 失地农民 基金走势 厦门市 分群体非均衡推进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科研热词 农村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慈善养老 基金积累制 基金发展预测 参保率 厂家药品直送网络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保障 个人账户
2014年 科研热词 社会保障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财政责任 财政补贴 嵌入 基层路径 农村养老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 问题 1 问卷调查 1 逆向分配 1 边缘群体 1 补偿机制 1 特征 1 模拟与预测 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1 对策 1 实践模式比较 1 基金收支平衡 1 参保意愿 1 制度风险参数 1 利益转移 1 养老需求 1 养老保险模式 1 优化策略 1 优化 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机制创新研究——基于金寨县城市化进程的视角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机制创新研究——基于金寨县城市化进程的视角
2 1 年第 1 00 9期 总第 9 期 3
经济研 究导 刊
EC ON0MI S ARCH GUI C RE E DE
No.9. 0l No
新型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基金筹集 机制创新研究
基 于金 寨县城 市化 进 程 的视 角
收 稿 日期 :0 0 0 — 1 2 1— 3 0
2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 是前提 。中国社会科学 院的一项 .
研究表 明, 在失地农 民中, 生活水平下降的 占 6 %以上 , 0 生活
作者简介 : 郑鸿( 9 8 ) 男 , 18 一 , 安徽 金寨人 , 学生 , 事社会保 障研 究 ; 从 李繁慧 (9 0 , , 徽宿 州人 , 生, 事社会保 19 一)女 安 学 从
阶段 “ 新农保 ” 关注的重点。在金寨县城 市化进程 的背景下 , 以农保 资金筹集 为出发点 , 将征地补偿 费部分转入农保基金将
是一条新型有效地融资渠道 , 同时也是对“ 新农保” 基金 筹集机制 的一项创新研 究。
关 键 词 : 市化 ; 农保 ; 保 基 金 ; 集 机 制 ; 新 研 究 城 新 农 筹 创 中图 分 类 号 :8 F4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2 1 (0 0 1—0 7 0 l7 — 9 X 2 1 )9 0 5 — 2
二、 征地 补偿 融入 基金 筹集 机制
( ) 一 创新机制 的提 出 1 . 土地补偿发放随意性较大 。 按照金寨县现行发放 办法 , 是 出村 委会召开村 民大会 , 讨论 通过分 配方案 , 最终按照 分 配方案 直接发放 。而这样做 会使 补偿金完全分流到每个农 户 手中 , 同时也会将每次的补偿 金分 光发尽 。如此下 去, 则会对 失地农 民未来 的生活构成 巨大威胁 , 极易催生社会不稳定 因 素。L此 , 大 对于土地补偿这类共有的资金 , J 应当提留一部 分用 于公共福利 和公共设施开支。而从 当前新型农村养老保 险的 资金筹集不 足而言 , 从失地农 民的土地补偿金中拿 }一部分 { J

山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山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新 型农 村社会 养老保 险 是个人缴 费 、 体补 助 、 集 政府补 贴相 结 合的新 制度 , 实行 社会统 筹和 个人账 户 相结 合 . 家庭 养老 、 与 土地 保 障 、 会救助 等其他 社会 保障政 策措 施相 配套 , 社 意在 保障 农村居 民老 年基 本生 活 。 新农保 坚持 “ 基本 、一 盖 、 保 』覆 有弹 性 、 可持续 ” 的 原则 , 按照 加快 建立覆 盖城 乡居 民的社 会保 障体 系的要求 , 步解 逐 决农 村居 民老有 所养 的 问题 。【 1 】 山东省 新型 农村社 会养老 保 险实糟 现 状 近 年来 山东 新农保 工作 进 展顺利 , 2 0 .0 9 《 据 0 62 0 年 山东省 国 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统计 公报) 0 6 ) 0 年新 农保 制度建 设初 见成效 . 2 令 省参 保农 民达 到 16 万人 , 07 领取 养老 金 的农 民 6 万人 , 年收缴 8 当 保费 1.亿 元 , 29 基金 累计 结余 6 亿元 ; 0 7 9 2 0 年参 傈农 民 l7 万 06 人, l 7 万人 领取 了养老 金 ; 0 8 新农 保试 点县 } 20 年 的 l 20 年 _ 07 } 【 4 个扩 大 至 O个, 保农 民达 2 5 , ; 0 9 新农 保试 点顺 利实 U 4 参 9 7 2 0 年 7人 施 ,9个县 ( l 市区) 列入 国家首 批新 农保试 点地 区. 3 万 6 19 0岁及
2 0钜 9 01
山东省新 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问题研究
口李 晓娟 ‘ 陈 磊
( 1山东财政 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 学院 山东济 南 2 0 1; 50 4 2华 中师范大学政法 学院 湖北武汉 4 0 7 ) 3 0 9

乡村振兴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改善农民养老状况

乡村振兴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改善农民养老状况

推进多层次养老保 障体系建设,提高 农民养老保障水平
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养老 保险待遇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 机制,确保基金安全和可持续
性。
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确 保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 养老保障权益。
加强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和教育 工作,提高农民参保意识和积
轻了农民的负担。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意义和价值
保障农村老年人的 基本生活,提高其 生活质量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 展,小城乡差距,促 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Part Four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
改善农民养老状 况的措施与建议
Part Six.
案例分析与实践 经验
Part Seven.
未来展望与研究 方向
Pa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养
老保障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农村养老保障提供资金支持。
添加项标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乡 村振兴与农村养老保障的相互促进提供有力保障。
Part Three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体系的必要性
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和问题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弱化, 需要社会养老保障的补充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养 老保障体系不完善
农村老年人口众多,养老保 障需求量大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 系建设,提高服务质 量和效率,满足老年 人多元化、个性化的 需求。

山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山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山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山东青岛、烟台等地在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从试点情况看,新农保制度与上世纪90年代初推行的农保制度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今后要从加强对新农保的组织领导、建立公共财政对新农保制度的支持机制、进一步创新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方式、建立新农保基金的有效管理与保值增值机制等方面完善新农保制度。

[关键词]山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补贴背景我国于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进人21世纪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 .32亿,并且以每年3.2%的速度急剧增长,2030年到2050年中国即将面对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

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并为他们提供健康、娱乐和照顾服务等成为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山东省委、省府印发的《山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2006-2020)》中,我省提出了“2010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全省适龄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70%,2011年到2020年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适龄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的任务目标。

要完成省委省府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速度。

一、山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2003年以来,青岛、烟台等地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的农保制度进行创新,开始建立财政补贴为主要改革内容的新农保制度。

青岛市经过2003年在城阳区的试点后,目前在全市基本建立以“大账户、小统筹”为基本模式的新农保制度。

烟台市2005年在招远、福山、莱山组织新农保制度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107号政府令发布了《烟台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决定从2007年10月1日开始在全市开展新农保工作。

日照东港区和菏泽牡丹区也在部分乡镇和村组织了新农保制度试点。

东营、淄博、泰安、潍坊、临沂、威海等市的部分市县也相继形成了新型农保操作办法并进行试点准备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能力研究张庆君苏明政2012-03-30 09:54:58 来源:《农村经济》 2011年第9期摘要:新农保改变了过去老农保仅由个人缴费的筹资方式,而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论文结合辽宁省新农保试点的实践,从农民的投保能力、政府的基金筹集能力、投保收益等方面,对新农保的基金筹集能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农保,基金筹集,补贴一、引言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

新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并且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

新农保借鉴了目前城镇职工统账结合的模式,建立了农民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帐户,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分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个人帐户养老金由农民个人支付和政府补贴公共组成。

〔1〕根据国务院新农保试点的指导意见,辽宁省于2009年11月17日发布了辽宁省开展新农保试点的指导意见,之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新农保试点经办规程,辽宁省确定建昌县、建平县、西丰县、义县、清原满族自治县等8个县为新农保试点县,试点覆盖面为全省10%的县。

二、农民的投保能力分析农民个人投保能力是开展新农保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一般来讲,年交保费的金额应该低于农民当年的收入与支出的差额,以2008年为例,辽宁省农村家庭人均总收入是9346.41元,减去人均总支出8289.68元,余额是1056.73元。

当然考虑到16岁以下,59岁以上的农民不需要参加保险,它的可支配余额可以提供给家庭中其他成员参保,那么参保农民的人均投保能力要高于1056.73元。

按照当前辽宁省当前设定的缴费标准,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一般的农民还是有投保能力的。

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中央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实,农民的收入水平会进一步的提高,投保能力也会不断的增强。

可见,这次新农保方案的实施,农民还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可行性还是较强的。

三、政府资金筹集能力分析1.基础养老金筹集这次新农保和老农保最大的区别的是要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改变了老农保仅由农民个人缴费的局面,并且新农保的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完全由政府补贴,具体的补贴方式是,省级以上财政补助80%,其中国家财政补助50%;市、县两级财政补助20%,其中市级财政至少补助10%。

可见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是采用四级财政共同分担,按比例补贴的方式进行。

由统计年鉴数据,2008年末辽宁省的总人口数为424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数是2126.3万人,农业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为50.0%;60岁以上的人口数为65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为15.47%;那么可以估算出60岁以上的农业人口数为329万人。

按照同样的估算方法,我们可知,2008年末锦州市总人口为310.19万人,其中60岁以上农业人口数为33.01万人,如果都获得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那么,锦州市每年需要补贴的基础养老金是2178.47万元,占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0.62%;义县是锦州市新农保的试点县,2008年末义县总人口数为43.95万人,其中,60岁以上农业人口数为6.10万人,如果60岁以上农民都获得基础养老金每月55元,那么义县每年需要补贴的基础养老金金额是402.65万元,占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是2.65%。

从省、市、县三级财政对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情况来看,省、市补贴占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0.48%和0.62%,还是相对可以接受的。

但是县级补贴占县级财政收入的2.65%,这对义县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一般的县来讲,还是有一定的财政压力的。

2.参保人缴费补贴政策除了基础养老金的补贴外,还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新农保政策要求市、县两级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以锦州市义县的试点为例,当前是按照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给予参保人缴费额补贴的。

如果按照市、县两级政府同比例分配的话,市、县两级政府对参保人每人每年需要补贴15元。

通过估算锦州市和义县16-59岁的人口数,我们可以分别估算出两级财政需要补贴金额数。

由统计年鉴数据可知,2008年末锦州市的总人口数为310.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数是199.97万人,农业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为64.47%;2008年末锦州市15岁以上人口数为272.87万人,18岁以上人口数为262.6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数为51.2万人,由此可以估算出锦州市16~59岁的人口数约为218.25万人,根据农业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可以得到锦州市16~59岁的农业人口数为140.70万人,如果所有农业人口都参保的话,锦州市财政每年需要给参保人的缴费补贴是2110.46万元,占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是0.60%。

具体结果见表1。

采用同样的估算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2008年末义县总人口数为43.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数是36.96万人,农业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为84.10%;2008年末义县15岁以上人口数为38.66万人,18岁以上人口数为17.21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数为7.25万人,由此可以估算出义县16~59岁的人口数为6.1万人,根据农业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可以得到锦州市16~59岁的农业人口数为26万人,如果所有农业人口都参保的话,义县县财政每年需要给参保人的缴费补贴是390.08万元,占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是2.57%。

具体结果见表1。

从市、县两级财政对缴费的补贴情况来,补贴资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也是逐渐提高的,市政府补贴占本级财政收入的0.60%,如果加上对基础养老金补贴的0.62%,总补贴占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达到1.22%,这个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此外,县级缴费补贴占县级财政收入的2.57%,这个比例还是有些偏高的,再加上对基础养老金补贴的2.65%,总补贴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例达到5.22%,这个补贴比例对县级财政来说还是较高的。

3.集体补助新农保的基金筹集政策中还包括集体补助,即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

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但是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村集体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尚不具备条件给予投保人资金补助。

所以大部分地区的集体补助资金还是缺失的。

四、投保收益的激励能力分析对于60岁以上的农民来说,无需资金投入就可以直接获得政府每人每月55元普惠式的养老金,只是要求他们的子女必须参加投保,所以这部分农民的参保热情是非常高的。

但是对于一般的16~59之间的农民来说,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还要考虑自己经济状况、政府补贴和投保收益等方面的因素,所以,新农保的投保收益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投标人的参保热情。

按照政策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再加上55元基础养老金。

现有的投保标准是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农民可以在5个档次中任选一档交费,加上政府的每人每年30元的缴费补贴,累计缴费要求达到15年。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我们可以推算出各个缴费标准15年后的到期养老金获得情况(表2)。

从表2看出,5个缴费档次下,到期每人每月可获得养老金金额分别是69.03元、79.82元、90.61元、101.40元、112.19元;如果按年计算的话,则分别是828.36元、957.84元、1087.32元、1216.8元、1346.28元,从缴费收益来看,100元档次的收益最高,到期年养老金是初始缴费金额的8.28倍,其他档次收益逐渐降低。

上述分析没有考虑利率和通货膨胀的因素,即使考虑利率的因素,如果减去通货膨胀的话,还有可能出现负利率,所以该分析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从分析结果来看,由于投保标准较低,每人所得养老金的金额偏少,如义县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479元,通过上述计算每人每年所得的养老金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1/3~1/2左右,虽然对农民的养老会起到一些作用,但是数量较少,养老的作用就比较有限,对一些农民来讲,吸引力就不强,再某种程度好上会影响一些农民的参保热情。

〔2〕五、结论和建议综上分析,通过测算新农保政策要求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数,结合政策规定的省、市、县三级财政的补贴标准,在假设辖区内全体农保都参保的条件下,我们对新农保的基金筹集能力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首先,从农民的投保能力来看,大部分农民还是有一定的投保能力的,新农保的参保标准还是低于辽宁省农民现有的收入水平的,只要农民意识到参保的重要性,大部分农民还是可以参保和有能力参保的。

其次,从基础养老金的筹集能力来看,如果全部农民都参保的话,省、市、县三级财政对基础养老金的补贴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是0.48%、0.62%和2.65%,级别越低的政府需要的补贴投入越多,县财政2.65%的比例还是有些偏高,会给县财政造成一定的压力。

再次,从缴费补贴的情况来看,市、县两级财政对参保缴费的补贴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是0.60%和2.57%,也同样表现为级别越低的政府需要的补贴投入越多。

综合基础养老金补贴和缴费补贴,省、市、县三级财政对新农保的补贴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是0.48%、1.22%和5.22%,可见,县级财政负担还是很高的,尤其对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县来说,它的承受能力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第四,从农民投保的收益能力来看,5个缴费档次,缴费15年,到期每人每年可获得养老金分别是828.36元、957.84元、1087.32元、1216.8元、1346.28元,分别是缴费本金的8.28倍、4.79倍、3.62倍、3.04倍、2.69倍,第一档次的收益最高,以后依次降低。

另外,到期每人每月可获得养老金分别是69.03元、79.82元、90.61元、101.40元、112.19元,每人月得养老金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虽然对农民将来的养老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还是相对有限的。

由于辽宁省新农保还处于试点的初期阶段,在政策、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为此,首先要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在当前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情况下,新农保是一个有效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惠民政策,虽然现有的养老金水平较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对新农保的进一步了解,相信无论补贴和投保水平都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3〕其次,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由于新农保处于刚刚推行阶段,农民对政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投保的收益了解还不够详细,在推行中加强宣传,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民的投保意识和投保热情,提高参保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