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自然博物馆纪念品开发策略初探

的拨款 主要保 障博 物 馆 的 日常 运行 , 包括 员 工 的
基本 工 资 、 文物 的 日常 保 护 、 示 和讲 解 等方 面 , 展 而对于博物 馆 的扩 大发展 , 包括 征集 文物 、 学研 科
然类博 物馆 为例 , 探讨 自然 博 物馆 纪 念 品开 发策
略, 为业 内 同行 提供借 鉴 。
产 品种类 、 发过 程 中应 该注 意 的问题 和营销 模式 。 开
关键 词
纪念 品开发 自然博 物馆
性 、 有较 高审 美价值 且制 作 精 良并 满足 现 代人 具
前 言
当前我 国博 物 馆 迅猛 发 展 , 国家 支持 力 度也
们 需要 的纪 念品 , 已成 为博 物 馆文 化 产 品设计 者 需 要深 思 的重 要 问题 。博 物 馆 如 何 整理 自身 的 资源 , 选择 出 最 适 于 开发 的商 品 信 息 , 是 当下 这
4 8
上 海 科 技 馆 第4卷第r。的 营业 厅 , 在 纽 约 的 馆 o n 并
一
小 , 模不 大 ;3 规 ( )缺 乏创 意开发 , 品种单 调 , 同质
些大商 场 和 其 他城 市 设 立 销 售 点 。馆 内销 售
化现象 严重 , 制作 不 够 精 美 , 乏 特 色 和 名 牌 产 缺 品 ;4 普 遍缺 乏知识 产权保 护意识 , () 尚未注册 商 标和 申请专 利 ;5 ()市场不 规范 , 欠完 善 ;6 管理 ()
市场开 发和 宣传促 销 力度 低 ; 7 ( )运 用 市 场机 制
的书有 600多 种 , 店 销 售 的 商 品 近 2 0 0 商 000
设计元素 , 台北教 育大学还成立 了教具与游戏 而且 设计系 , 产业界 出现了如顽石创意公 司的多媒体数 位教材设计 , 教育部还举办 了博物馆商 品设计 台府 比赛 。一些博物馆制定 了设计规划 , 如台 中的 自然 科学博物馆制定 了“ 创意纪 念品设计企划 书”博 物 , 馆 的纪念品纳入了博物馆发展的规划之 中。 在 国 内, 自然博 物馆 的纪念 品起 步较 晚 。上 海科技馆 ( 上海 自然 博 物 馆 暂归 属 于 此 ) 立 了 成 上海科 技馆管 理有 限公 司 , 负责 纪念 品的开 发 经
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的现状

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的现状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龙川乡隆里村,是一座集汉族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文物展览于一体的博物馆。
该博物馆目前已经建设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
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融入了传统汉族建筑的元素。
建筑外立面采用青砖黛瓦的设计,富有浓郁的南方特色。
馆内设有展厅、文化长廊、古迹等多个展示区域,以及休闲区、咖啡厅等便利设施。
博物馆主要展示的是隆里地区的汉族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
展厅内陈列了大量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了隆里地区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传统工艺等。
通过展览,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到这个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
馆内还展示了隆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本地特色植物、动物等,让游客了解到该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生物多样性。
在博物馆的文化长廊中还展示了一些传统的农耕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展示了汉族传统农耕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品展销、传统乐器演奏等,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馆的内容,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的开放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博物馆也起到了保护和传承汉族历史文化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这片土地。
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博物馆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很多人对该博物馆的了解还比较有限。
博物馆的展览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增加一些互动性和参与性较强的展览项目,吸引更多游客的兴趣。
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和设施还有待提升,如厕所、餐饮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可以更加完善,提高游客的体验感。
隆里古城汉族生态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资源,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关注和兴趣。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博物馆在展馆建设、展品陈列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烟台自然博物馆的文化价值挖掘与经营方略探讨

烟台自然博物馆的文化价值挖掘与经营方略探讨关月洁摘要烟台自然博物馆在山东省内甚至在中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力。
烟台博物馆也是中国地质博物馆,近年来,烟台市委和市政府作出了建设“文化烟台”的决策,烟台自然博物馆在“文化烟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我们以烟台矿产为重点,以黄金为特色,将人文艺术和自然科学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博物馆,深刻挖掘自然博物馆的文化价值,更好地制定自然博物馆的经营方略。
关键词烟台自然博物馆文化价值经验方略一、深刻挖掘烟台自然博物馆的文化价值,进行体验式经营烟台自然博物馆有很强的资源优势,有自然美妙的环境,有高科技的核心项目,有丰富多彩的馆藏标本。
我们会在地球厅内感受到火山情景,仿佛身临其境,体验到地震现场带来的强大冲击;我们会在化石厅,通过投币自取的形式全面了解恐龙,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我们可以进行书法上的演练,可以观赏四大名著的根雕,可以在4D影院观看相关的影片,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烟台博物馆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我们既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挖掘,也要进行体验式经营。
自然博物馆作为自然遗产要面向社会和大众,自然博物馆也是一种公众宣教的结构,肩负着传递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国家使命。
烟台自然博物馆有14个厅馆,这14个厅馆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使受众能够通过展示的物品更加全面地了解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财富。
通过自然博物馆,人们更加坚信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有持续发展和进步。
烟台自然博物馆内有几个厅是体验式的,厅内的设备需要得到良好的维护。
基于此,我们在深入挖掘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要对体验式的厅馆进行一定数额的收费,收费的目的是让人们爱惜自然博物馆,让人们自觉保护自然博物馆,同时也能用这些费用保证设备的正常启动和日常维护。
二、在烟台自然博物馆内进行科普性的教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烟台自然博物馆地处烟台高新区的马山寨风景区,面朝大海,后依马山,山水相依,风景优美。
国内外生态博物馆研究综述

国内外生态博物馆研究综述苏琨;郝索【摘要】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引入我国,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内的学者专家围绕生态博物馆的开发模式,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相关利益者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的弊病等方面展开了较为全面的讨论.笔者在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关于生态博物馆的研究内容进行文献梳理,提出了我国生态博物馆建设必须在原真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为今后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开发建设提供借鉴.%The concept of eco-museum has got rapid development since its introduction to China in 1990s. Domestic scholars have canied out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eco-museum,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museum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participation of related stakeholders,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 on. On the basis of related foreign studies,the domestic studies were summarized, and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museum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uthenticity,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eco-museum in China.【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29【总页数】5页(P14348-14351,14410)【关键词】生态博物馆;旅游业;研究;述评【作者】苏琨;郝索【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生态博物馆(eco-museum)”的新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法国博物馆界两位承前启后的开创性人物乔治·亨利·里维埃(Georges Henry Riviere)和于格·戴瓦兰(Hugues de Varine)的倡导。
浅谈生态博物馆

浅谈生态博物馆作者:王婷来源:《文物世界》 2012年第6期博物馆是近代兴起的社会文化事业,一个世纪前被带到中国,中国在百年风雨中一直磨合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生态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一个新的类型。
作为西方后工业时代的产物,我们要探索生态博物馆的中国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博物馆。
一、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的定义1.博物馆的定义1905年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的博物馆事业经历了百年风雨。
这一百多年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在不断摸索中前进。
20世纪80年代中国博物馆学界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热烈讨论。
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态博物馆的定义生态博物馆是在人类社会现代环境意识与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背景下产生的。
1971年国际博协第9次大会在法国举行期间,国际博协领导人乔治谈到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向时,第一次试用了“生态博物馆”(Ecomuseum)这个名词。
从语源上说,Ecomuseum源于两个希腊语单词,一个是(英语“eco”,汉语“生态”),另一个是“museion”(英语“museum”,汉语“博物馆”)。
“iokos”的本意是指“居住地”,引申为人们在文化和历史方面适应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全部内容,而“museion”本意是对具有科学或文化意义的物品的收藏。
可见,将英语前缀“eco”用于生态博物馆(Ecomuseum),既不是指经济(economy),也不是泛指生态学(ecology),其本意是指社会生态环境均衡系统:社区或社会,人是核心部分,人类的活动是其进程。
自生态博物馆这个名词出现以后,各国博物馆学者从自身的理解和需要出发,对其做出了不同而不断变化的界定。
1976年生态博物馆创始人乔治·亨利·里维埃对生态博物馆所下的定义为“进化的定义”。
此后,环境科学的系统性、整体性原则被引入到博物馆,从而在法国诞生了“法国地方天然公园”、“克勒索蒙特索矿区生态博物馆”等第一批生态博物馆。
《博物馆学概论》课程笔记

《博物馆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博物馆学发展史一、外国博物馆学发展史1. 16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博物馆学(1)起源阶段- 博物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私人收藏,这些收藏多为珍奇物品、艺术品和自然标本。
- 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的贵族、教会和学术机构开始建立私人收藏室,展示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珍稀物品。
(2)初步发展阶段- 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博物馆逐渐被视为传播知识、教育公众的场所。
- 1759年,大英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标志着博物馆从私人收藏向公共展示的转变。
- 此时期,博物馆的职能开始从单一的收藏保存扩展到教育、研究等多个领域。
(3)博物馆学理论初步形成- 19世纪,博物馆的数量迅速增加,博物馆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
- 欧洲各国纷纷建立国家博物馆,探讨博物馆的功能、分类、展览方法和藏品管理。
- 重要的博物馆学著作开始出现,如法国学者阿尔封索·德·贝朗热的《博物馆学原理》。
2. 两次世界大战及以来的博物馆学(1)博物馆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博物馆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战后逐渐恢复,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20世纪50年代,博物馆学理论得到丰富,如博物馆教育的理念、生态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的出现。
- 美国学者乔治·H·埃尔斯海默的《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对博物馆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2)博物馆学研究的国际化-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成立,推动博物馆学研究的国际化。
- 19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世界遗产”概念,博物馆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 国际间的博物馆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多,博物馆学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科。
(3)博物馆学分支学科的兴起- 20世纪末,博物馆学的分支学科如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管理、博物馆建筑、藏品保护等逐渐兴起。
博物馆简介介绍

博物馆简介介绍汇报人:2023-12-15•博物馆概述•博物馆类型与特点•博物馆的功能与作用目录•世界著名博物馆介绍•现代博物馆发展趋势与挑战•参观博物馆建议与注意事项01博物馆概述博物馆是征集、收藏、研究、展示人类文明和自然遗产的场所,通常具有文物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
定义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文物收藏、多样化的展览、专业的学术研究、以及针对不同观众的教育活动等特点。
特点定义与特点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和自然遗产的守护者,对于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博物馆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向公众提供知识和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公民素质和文化素养。
社会教育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对于推动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研究博物馆作为旅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参观,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旅游价值博物馆的重要性博物馆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最初以私人收藏和研究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博物馆逐渐成为公共场所,并向公众开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博物馆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数字化、互动式、社区化的博物馆逐渐成为趋势。
博物馆的历史与发展当代趋势起源与发展02博物馆类型与特点传播历史知识、文化信息、艺术瑰宝和科学成果的公共文化机构。
旨在反映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自然博物馆的展示内容通常以分类学为基础,通过不同类别的动植物标本展示,让公众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自然博物馆是以自然界各类动植物为展示对象,通过陈列、展出、宣传教育等方式,向公众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生态信息和科学成果的公共文化机构。
自然博物馆的藏品以动植物标本为主,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标本,旨在揭示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科技博物馆是以科学技术为展示对象,通过陈列、展出、宣传教育等方式,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公共文化机构。
科技博物馆的藏品以科技展品为主,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展品,旨在揭示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自然博物馆纪念品开发策略初探

二、 自 然博物绾纪念品开发电位与原则
博物馆 纪念 品是一种文化 商 品,是专属
北的国立 自 然科学博物馆制定了 国立 自 然
科学博物馆创意纪念品设计企划书 。 在国内,自然博物馆 的纪念 品起步较 晚。目前已有部分 自 然博物馆已在进行这方
面 的工作 。上海科技馆 ( 上海 自然博物 馆暂 归属 于 此 )成立 了上海 科 技馆 管 理 有 限公
卖零星 纪念 品。
观、 实用、 趣味、便携、新颖的特性的原则。 三、 自 然博物馆纪念品种类
1 .学 习类
博物馆是知识的殿堂, 博物馆商 品也可
成 为传递知识 的媒 介开发、
经营还处于起步初期 , 基础比较薄弱, 整体
水平不高 , 在探索、培育的发展阶段,与发
在提高博物馆商店的市场竞争力 , 使纪念品
生产厂商会员和博物馆会员能充分合作, 运 用彼此的资源 , 促进博物馆业务的发展。 一 些知名的博物馆 , 纪念品的开发与经营已经 产业化。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为例 , 该博物 馆是西半球最大的艺术博物馆, 馆内有 50 00 m 2的营业厅,并在纽约的一些大商场和其 他城市设立销售点,馆 内销售的书有 60 00
博物馆研 究 2 1 年第 1 ( 02 期 总第 17 ) 1期
・ 博物馆学・
自 然 博 物 帼 纪 龟 品 开 发 策 略 韧 朔
郑津春 摘 要: 纪念品开发是博物馆文化产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综述 国内外博 物馆 纪念 品现 状 的基础 上 ,以天 津 自然博 物馆 、上海科技馆等 自 然类博物馆 为例 , 探讨 自然博物馆纪念 品开发 定位和原则、 产 品 种 类 、开发 过程 中应 该 注意 的 问题 和 营销模 式 。 关键词:纪念 品 开发 自然博物馆 文化特色优势 , 如何设计出具有鲜明的民族 性和时代性、 具有较高审美价值 目 . 制作精 良 并满足现代人们需要的纪念品, 已成为博物 馆文化产品设计者需要深思的重要问题。 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些年来,自然博物馆发展态势迅猛,然而其规模、数量、类型、区域分布、功能等,均与国外同类博物馆存在差距,与国内其他类型的博物馆相比,数量也偏少,较难满足社会需求。 一、 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一) 数量激增,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每年新建、改扩建的大中型博物馆均在80座左右。与整体博物馆建设高速发展同步,我国自然博物馆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1980年以前,我国独立建制的自然科学场馆不到30座,2010年已有1089座,其中,自然类博物馆412座、科技馆417座、专业科技博物馆260座,在2970座博物馆总量( 国家文物局2010年公布数据) 中,占到了1/3。预测在“十二五”期间,自然博物馆的场馆建筑总面积将比目前增加60%。 (二) 类别逐步丰富,但数量仍显不足 随着对自然类博物馆认识的加深,自然博物馆的门类变得丰富。按照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以下自然类博物馆及相关机构应归入自然博物馆范畴:综合性自然史博物馆、省博物馆自然部、地学类博物馆、自然科学专题博物馆( 生物、生态、人类、天文、中药等类) ,以及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地质公园、人工生态园、水族馆和活体标本馆等。其中,目前我国全国综合性自然史博物馆只有8 座,占自然类博物馆总数的4.2%,数量仍显不足。 (三) 区域分布不均 2009年统计的190个我国大陆自然博物馆区域分布情况为: 华东地区53个,华北地区37个,华中地区25个,华南地区18个,东北地区21个,西南地区20个,西北地区17个.其中华东地区最多,占27.4%;其次是华北地区,占19.5%;最少的是西北地区,约占9.0%。 我国大陆自然博物馆的区域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成正比。作为区域中心级自然博物馆的代表,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 青海)、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开工建设,填补了在自然资源丰富独特的青藏高原地区无省级自然博物馆的空白,西部地区不均衡的现状会有所改善。 (四) 规模偏小 从规模上看,我国11家大型自然博物馆的平均建筑面积为10774㎡,展厅面积为5753㎡,库房面积为1919㎡。其中,库房面积最小的博物馆为250㎡。若将全部自然博物馆纳入统计,规模更小。自然博物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国家对自然博物馆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有关。 (五) 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博物馆的几大功能,尤其是教育功能,未得到很好发挥。从观众量看,接待观众总数为210.4万人次,馆均19.1万人次,平均1㎡展览面积年接待观众人数30多人,公众参观率低,受教育面自然就小。 二、 关于自然博物馆的功能定位 长期以来,自然博物馆承担着收藏、研究、展教三大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博物馆的功能呈现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台湾博物馆学者黄光男指出,博物馆本质上是教育中心、研究场所、学术园地、宗教情怀和文化机构。韩国鸡龙山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Han-hee Cho指出,21世纪的自然博物馆应包括研究功能、教育功能、展示功能、社会文化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以及社会福利的提升和改善生活品质的功能。 浙江自然博物馆功能定位以“自然与人类”为主题,以提高公众的自然科学文化素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宗旨,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只能休闲于一体的现代自然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建馆目标是:通过 新馆建设,搭建标本收藏、科学研究、科学教育的新的平台,努力建设成为内涵丰富、特色突出、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其主要功能包括标本收藏、科学研究、科学教育、生态园林、旅游服务。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提出其建馆目标和功能定位为:将力争“跻身世界一流”,成为一座融展示与教育、收藏与研究、文化与休闲、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自然物馆。 三、 现代自然博物馆的转变 面对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新宗旨、新目标、新功能,面对社会公众多方面的需求和期待,中国自然博物馆界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借助新馆建设之际进行功能和战略调整,如何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加快自身转型建设。随着上海、天津、重庆等地新馆在功能定位上的调整,近年来中国自然博物馆出现了一些新的转变。 (一) 从“分类学”到“主题制” 传统自然博物馆分门别类的“分类学”教科书展示方式已被彻底颠覆,代之以“主题制”的展示方式。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展示总主题是“自然.人.和谐”,下设“自然之道”、“文明之路”、和“师法自然”三个分主题,每个分主题下又各设三个主题展区。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以“家园”为总主题, 首层为探索家园,二层为生命家园,三层为生态家园。在展陈模式上,采用展示内容主题化、特色化、个性化,采用知识链、故事线、情节串的方式进行内容串联,将科学知识的内涵融入吸引公众的故事清洁中。比如,在动物星球展区展现非洲草原动物,狮子和斑马并非传统的静态场景式陈列, 设计成狮子做扑食、撕咬斑马等充满戏剧冲突的动作,再辅以视频、多媒体、图版等解读体系,与其他展项构建成一个展项群,从而使各个展区充满叙事情节,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也更符合大自然的原貌。 从“分类学”到“主题制”的转变,已成为中国自然博物馆流行的展示趋势。但在总的主题、展览框架及内容设计上,依然存在“百馆一面”的问题。在内容设计上,从地球诞生到人的演化,从澄江动物群到热河生物群……一些中小型馆也盲目追求大而全的知识体系,原因即在于没有很好考虑自身的角色,没有深入地进行前期的功能定位和内容设计,无法达到应有的展示目的。 (二) 从“过去导向”到“未来导向” 过去自然博物馆的建馆宗旨,主要是为了管理和保存这个充满丰富生命的自然界以及人类文明的世界,是以收藏和研究为其主要目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文化服务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天津自然博物馆馆长董玉琴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既要面向过去,更要面向现在和未来”,应跟上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潮流”,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及表现能力,充分运用丰富藏品及现代化的展示、传播手段,把最新的实物标本、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主题展览和新技术、新思维传播给公众,以满足各阶层观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知识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立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博物馆科学知识传播和教育体系,保持博物馆对公众的持久吸引力,从而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三) 从展览“物品”到展览“理念” 与传统自然博物馆以展览“物品”为主的功能不同,现代自然历史博物馆更注重教育功能,注重对科学观念的展示和传播。法国自然博物馆在展览主题确定后,需要回答:①展览的主题,要传递给观众什么样的概念、观念与观点;②展览的目标受众是谁;③展览所提倡的概念是如何通过展示单元诠释的。 展示观念,要求现代自然博物馆在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的设计上,构建以实物为主体的展陈体系,关注展品背后的故事,揭示科学发现的过程,解读生物现象的奥秘,既要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播,也要注重科学发现、自然探索过程的展示,与公众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力争将自然博物馆建设成为自然探索与科学体验的科学中心。 在国内自然博物馆新馆展示体系的设计上,各馆均借鉴了国外自然博物馆在新馆功能、展示理念及科学理论上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功能、馆藏优势、空间布局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以“演化”为主线,从“过程” “现象”“机制”和“文化”入手,在“自然.演化”、“生命.环境”、“人类.文明”三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构建其展示体系。 (四) 从 “教育者”到 “辅导员” 从政府的角度考虑,教育是博物馆最重要的社会角色之一。但传统上,很多自然博物馆依然把教学与教育或教导等同起来。 观众是博物馆存在的终极价值所在。当代博物馆除了传统的收藏和教育功能,更加尊重观众自我架构知识的权利,并进一步重视观众本身的动机、需要、期待、体验等情绪和感官需求。“以观众为本”的理念应贯穿在博物馆策展、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在自然博物馆展示形式的设计上,力图改变近年来自然博物馆娱乐化、模式化的形象,对于每个主题单元需要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希望观众以何种方式进入展览思维进行了反复的思考与推敲, 在每一个主题单元、每一个展项的设计上都力争寻求新的突破,力争为观众提供一种全新的自然博物馆参观体验,激发观众的探索、发现欲望,引发公众对地球生态文明的人文思考。 四、 现代自然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自然博物馆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其设计理念、传播功能、标本征集和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态势。 (一) 场馆建筑设计体现绿色生态概念 绿色生态建筑,具有节约能源、节省资源、利于环保和可持续的特点。为与自然博物馆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契合,选址兴建的场馆多采用绿色生态设计。例如,由美国帕金斯威尔设计师事务所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其外形酷似鹦鹉螺,在建筑形态上,引入细胞结构、岩石结构等自然元素; 在建筑节能方面,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自然导光、雨水回收等节能生态技术,使博物馆达到可持续环境设计和绿色建筑的标准。由美国马达思班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江西自然科学博物馆,其建筑外型状如山峦,通透空灵的形体宛如浮云飘在青山绿水间,生动体现人与山水的亲近、科技与生活的交融。并对环境资源有效利用,通过太阳能、风能、水源热泵、雨水收集、双层幕墙等节能手段,使自然博物馆运营成本降低、污染减少,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 场馆功能定位将从科学教育殿堂走向生态休闲场所 新建的自然博物馆重新定位,除传统的收藏、研究和展示职能外,注重休闲、娱乐的功能。综合了展览、教育、研究、收藏功能的自然博物馆,也应成为市民休闲、社交和自然体验的城市新型公共场所。 几家在建场馆的功能定位: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功能定位为“博物展示、科普教育、科技交流、观赏游览、休闲娱乐”的综合性科学文化场所;赣州自然博物馆由博物馆中心楼、天文馆、植物园和生态休闲等4个功能区组成,集“科普教育、旅游服务、标本收藏、学术研究”为一体; (三) 采用延伸室内展览到户外展项的馆园结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