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停车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北京丰台停车管理运营

北京丰台停车管理运营

北京丰台停车管理运营1. 引言北京丰台区作为北京市的一个重要城区,人口众多,车辆数量也相对较多。

因此,停车管理运营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对北京丰台区的停车管理运营进行深入探讨,包括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解决方案等方面。

2. 停车管理现状分析2.1 停车需求量大由于人口众多和车辆数量增加,北京丰台区的停车需求量不断增加。

各类停车场、路边停车泊位的供应已经难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2.2 停车资源分散目前,丰台区的停车资源较为分散,没有有效的整合和统一管理。

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都较为零散,无法形成有效的停车体系。

2.3 停车管理难度大由于停车需求量大、资源分散等因素,停车管理的难度也较大。

停车场的管理、停车秩序的维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

3. 停车管理问题与挑战3.1 停车场管理不规范目前,丰台区内的停车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停车费用不透明、计费方式不合理、管理混乱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停车场内的秩序不稳定,用户体验较差。

3.2 停车泊位不足尽管停车需求量大,但停车泊位的供应却相对不足。

很多人在找不到合适的停车位时,不得不将车辆停放在路边,给交通和市容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3.3 停车违规行为普遍存在由于停车需求大、停车资源紧张,很多人会出现停车违规行为,如乱停乱放、占用别人停车位等。

这些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停车秩序和交通秩序。

4. 解决方案4.1 建设更多停车场为解决停车泊位不足的问题,应加大停车场的建设力度。

在选择停车场的地点时,应根据市民的停车需求和交通规划,合理规划和布局。

4.2 引导合理停车通过加大对停车文明和规范的宣传力度,引导市民合理停车。

同时,加强对停车违规行为的处罚,提高违规成本,让市民养成良好的停车习惯。

4.3 完善停车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停车管理系统,包括停车收费系统、停车位占用监测系统等。

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停车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确保停车秩序的维护。

5. 结论北京丰台区的停车管理运营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但通过加大停车场建设、引导合理停车和完善管理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停车难问题的实例

停车难问题的实例

停车难问题的实例停车难问题的实例一、背景介绍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停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由于道路和停车场资源有限,导致停车难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从实例出发,分析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二、实例一:北京市停车难问题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人口众多,汽车数量也非常庞大。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640万辆。

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道路和停车场资源十分有限。

据估算,在北京市区内仅有约50万个公共停车位,而私家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00万辆。

这种情况导致了许多街区和小区内部的道路被私家车占据,给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同时,在商业区域周边也经常出现“无处可停”的情况,给商家和顾客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三、实例二:上海市停车难问题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停车难问题。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410万辆。

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停车位数量严重不足。

在上海市区内,公共停车位总数仅为50万个左右,而私家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00万辆。

这种情况导致了许多小区和商业区域周边的道路被私家车占据,给居民和商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同时,在上海市中心地带的停车位更是供不应求,导致许多人只能选择坐地铁或公交出行。

四、原因分析1. 停车场资源严重不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停车场资源严重不足。

很多城市由于历史原因或规划失误等原因,导致道路和停车场资源严重不足。

这种情况下,即使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增加停车位数量,也难以满足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

2. 私家车保有量过高私家车保有量过高也是城市停车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私家车数量众多,使得道路和停车场资源更加紧张。

同时,私家车的停放也往往不规范,导致道路被占据,给其他车辆和行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 停车管理不规范城市停车难问题还与停车管理不规范有关。

许多地方的停车管理存在着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导致停车场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

北京市停车管理问题及体系重构

北京市停车管理问题及体系重构

北京市停车管理问题及体系重构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文化中心和科技朝阳城市,每天都有大量的车辆进出市区。

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城市中,停车成为影响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北京市的停车管理问题需要进行体系重构。

当前,北京市的停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有:规划不合理,停车设施配套不足,管理缺乏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执法难度大,违法停车现象严重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也给居民带来了不便。

为了改善停车管理,需要进行以下体系重构: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停车规划首先,北京市需要根据不同的交通需求,制定适应性的停车规划,明确停车设施建设的地点、数量、等级和收费标准等,保证建设的停车设施适应不同区域和交通需求的停车需求。

同时,根据不同道路的交通情况、交通容量等,科学规划停车位的布局,避免交通拥堵和占道停车等影响。

二、配套建设停车设施其次,配套建设各种类型的停车设施,包括停车场、停车库、停车楼、路边停车位等,覆盖城市各个区域和交通枢纽。

建设停车设施要考虑使用效率、使用便利和安全性,同时还需要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增加用户体验。

三、智能化停车管理智能化的停车管理是重构停车管理体系的重要方向,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降低人工管理成本和优化车辆管理。

北京市需要建立智能化的停车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停车场、路边停车位等停车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实现车位监控、预约管理、车辆定位等功能。

同时,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也能够通过优化车辆导航和停车推荐等功能,提高停车效率。

四、完善管理制度和执法手段完善停车管理制度和执法手段也是体系重构的关键。

建立完善的停车收费档案并落实停车管理负责人,加强组织管理和标准化服务,提高城市停车管理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同时,通过加强执法力度和科技手段的支持,加大对违法停车和占用道路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居民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综上所述,重构北京市停车管理体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西城区多法破解老城停车难题

西城区多法破解老城停车难题

西城区多法破解老城停车难题西城区是北京城市的中心区,也是北京市最有名的老城区之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老城区的停车难题日益突出,给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不便。

针对这一问题,西城区政府通过多种手段和法规进行破解,让老城区的停车难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老城区停车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停车位不足,老城区的道路狭窄、街道繁杂,很难找到合适的停车位;二是停车费用过高,停车场的收费标准通常较高,给居民的停车带来了负担;三是车辆乱停乱放,有些车辆随意停放在路边或人行道上,影响了交通秩序。

针对老城区停车难的问题,西城区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破解。

首先是增设停车位,西城区政府积极建设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库,并对现有的停车位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以解决老城区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其次是合理调整停车费用,通过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合理确定停车收费标准,降低停车费用,减轻居民的经济负担。

西城区政府还采取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停乱放的行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市民的出行权益。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西城区政府还加强了停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智慧停车系统、手机APP等技术手段,提升停车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让市民更加方便地找到合适的停车位,并进行停车缴费。

西城区政府还建立了停车管理服务中心,提供全天候的停车信息咨询和服务,为市民解决停车难题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通过以上多法破解的措施,西城区老城区的停车难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交通秩序得到了有效维护,市民的出行体验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未来,西城区政府还将继续加大对老城区停车难问题的治理力度,进一步提升停车管理的水平和服务质量,为老城区的居民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北京停车难现状分析及解决办法

北京停车难现状分析及解决办法

北京停车难现状分析及解决办法一、停车难现状停车难,已经和道路拥堵一样成为北京交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据交通部门的统计,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80多万辆,而且每年还在以14%左右的速度增长。

而北京的全部停车位只有不到110万个。

从这两个数字的对比上,我们不难看出,北京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机动车没有停车位。

这两个数字只是简单的反映出了“供”和“需”之间的矛盾,然而在停车这个问题上,决不是供不应求四个字能够概括的。

从建设到管理,从资源利用到经营与收费,问题存在于多个层面。

正像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曾经说过的那样——这决不是简单的停车位供给的问题。

除了社会停车之外,小区内停车问题也不容忽视。

2006年6月份,城管广播《市民热线》接到关于小区内停车的有效投诉约为17起,在这17起的投诉中,其中关于停车安全的有3起,占用便道影响出行的2起,乱收费8起,乱停车为4起,关于小区停车乱收费的投诉是最多的,占了47%。

二、原因分析1、建设不足与需求发展过快这是停车问题最集中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快速提高的机动车保有量和停车位增加发展相对缓慢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停车难最集中的表现。

2、高收费让资源利用失衡我国城市停车场按其性质用途划分为三类:即配建停车场、路外公共停车场和路面停车场。

配建停车场又称建筑物附设停车设施,是提高停车场供应水平的主要停车设施,在停车场整体中占主导地位。

路外公共停车场具有经营性、开放性、集合性特点,在停车场整体中居辅助地位。

路面停车场具有挤占性、方便性和临时性特点,是以挤占动态交通资源为代价,在停车场中起调节和补充作用。

可是,实际地停车情况和各种体车场地使命似乎相悖较远。

据调查,很多开放式的小区以及胡同里成了停车最为“紧俏”的地方,往往是不宽的胡同里两边都停着车,居民出来进去的都成问题。

开放式小区就更抢手,窗户底下、大树旁边,甚至是小区内部的道路上,已呈见缝插针之势。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很多路边施划的收费停车位都停不满车,更严重的是一些底下停车库很多停车位都出于闲置状态。

北京市区机动车停车管理现状 、问题及对策问题及对策问题及对策

北京市区机动车停车管理现状 、问题及对策问题及对策问题及对策

城市交通Urban Transport of China专稿速递1999年第3期10 北京市区机动车停车管理现状北京市区机动车停车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于春全 张伟一、基本情况据统计,市区现有各类机动车停车位约48万个,其中公共停车位仅7万个,其余41万个为单位、居民自用停车位,且近70%分布在单位院内,很难供私人车辆或无停车位的其它单位车辆停放。

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作为道路交通管理行政执法机关负责道路停车管理,凡属对社会开放的收费停车场均由市交管局负责审批。

经批准的收费停车场由工商管理机关核发营业执照,按物价部门规定收取停车费。

非社会停车场由产权单位自己管理。

占路停车位由市交管局统一规划、统一设置,停车收费由市有关单位负责。

大中型公共建筑、居住小区配套停车场(库)在规划时,由市交管局和市规划局负责审定,并确定车位数量。

现行停车管理法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现行停车管理法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88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97年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定》。

89年北京市制定的《北京市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并附发了《北京市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场标准》。

最近经市政府办公厅发文对住宅小区配建指标修订为:每10户配建3-5个停车位,高档住宅和公寓每户配建一个停车位。

根据《北京市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员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市交管局先后发出两个《通告》,在北京市城八区开始实施停车泊位证明制度。

二、停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机动车停车场地及设施严重不足基本停车位(即自用停车位)严重短缺。

市区自用停车位只占车辆拥有量的不足60%。

占全市68万辆小客车54%的私人小客车自己真正有停车位的廖廖无几。

市区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

在仅有的7万个公共停车位中,还有1万多个是占路临时车位。

客货运输系统、汽修服务行业等缺少基本的经营条件。

城八区800多家出租汽车公司拥有5.7万辆车,只有不足10%的出租车夜间停在公司停车场内。

关于对北京市停车难问题的思考 - 北京交通网讲解

关于对北京市停车难问题的思考 - 北京交通网讲解

关于对北京市停车难问题的思考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海淀管理处综合科需求释放集中,规划标准滞后,汽车使用过度,管理条块分割,守法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步增加,汽车进入家庭在逐年加快,“私家车”在一线城市已经从若干年前的百姓眼中的“稀罕物”变为相对“平常物件”,特别是近年来,其数量增加可谓处于急剧膨胀状态。

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上升态势。

北京市更甚,据有关资料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北京机动车增加了34.5万辆,总量已达450万辆。

未来5年,这一趋势仍将延续,市民出行总量将持续攀升”。

很显然,近几年停车需求的不断膨胀和集中释放,使我市现有的配套建设设施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满足状态,停车难是北京交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其影响还引发出相关的一系列的城市管理问题。

解决北京市停车难特别是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域的停车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现状从“供”“需”状况看,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9月3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了450万辆。

而北京市现有经营性机动车停车场5470个、停车位1382804个,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位的比例为3.3:1,而国际通行的比例是1∶1.2。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停车问题,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从完善政策到制定措施开展了大量工作。

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城市停车难问题,施行市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口负责与协调配合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采取了加大公共交通设施投资建设、调整提高停车配建标准、增加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挖掘潜力增加停车设施供给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从总体上看,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位的比例失衡态势不容乐观。

社会停车以及住宅小区内停车难状况缓解不易。

二、问题和原因分析停车难不是简单的停车位供给的问题,可以说是在多个层面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目前的“停车难”,解决停车难将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系统工程。

(一)汽车保有量发展的“三高”趋势是形成停车难的因素之一高速度增长: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在2003年8月、2007年5月,先后突破200万、300万大关,分别用时6年半和3年9个月,而东京这一过程分别用时5年和10年;而从300万辆到400万辆,北京仅用了2年7个月,而东京实现这一变化却用了12年的时间。

西城区多法破解老城停车难题

西城区多法破解老城停车难题

西城区多法破解老城停车难题西城区作为北京市中心城区之一,人口密集、道路狭窄,停车难一直是老城区居民和游客关心的热点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西城区政府多方破解老城停车难题,通过引入新的停车管理政策、建设智能停车设施和推动公共交通发展等方式,逐步改善老城停车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一、引入新的停车管理政策针对老城区停车难的问题,西城区政府积极引入新的停车管理政策,以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优化停车环境。

推行车位共享制度,通过线上平台实现车位共享,让停车资源更加灵活高效地利用,减少停车难的现象。

加强对违停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加大违停处罚力度,让违停者付出相应的代价,形成严格的违停管控机制。

二、建设智能停车设施为了提高老城区的停车便利性和效率,西城区政府还大力推动智能停车设施的建设。

通过引入智能停车系统、建设多层立体停车场等手段,提高停车位利用率,加大停车位数量,缓解老城区停车压力。

利用先进的智能技术,实现停车场车位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方便车主快速找到停车位,提高停车效率,解决老城区停车难的问题。

三、推动公共交通发展除了优化停车资源利用和提高停车便利性外,西城区政府还通过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私家车出行需求,减轻老城区交通压力。

加大对公共交通设施的投入,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布局,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鼓励居民和游客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

四、加强停车管理和监管为了更好地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题,西城区政府还加强了停车管理和监管力度。

通过加大对停车场和车位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加强对停车场的管理和运营,提高停车场的利用率和效益。

加强对停车乱象和违法停车的监管,加大对违停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良好的停车管理秩序,提高老城区停车环境的整体质量。

五、加强社会参与和沟通为了更好地解决老城停车难题,西城区政府还积极加强社会参与和沟通,鼓励市民和社会各界参与到停车管理和解决方案的制定中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停车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项目代码 : LW81完成单位 :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研究人员 : 戴冀峰吴海燕获奖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也正以出乎人们意料的速度飞速增长。

尽管我国大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远远低于工业化国家的水平,但是由于我们对停车问题的忽视,停车难也就日益显得严重起来。

停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交通秩序,同时对城市经济发展、生活环境等方面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停车问题是目前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我国城市停车问题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1.北京市停车现状及问题分析1.1 停车场所严重匮乏据统计,市区拥有各类民用机动车69万辆,每天滞留在京的外地车辆约1万辆,而市区范围内目前仅有各类停车泊位(包括单位及个人的自用车位)47.5万个,其中公共停车位约7万个,每辆机动车拥有的停车位仅占有0.67个。

显然,市区停车设施严重短缺,一方面表现在公用停车设施不足;另一方面是基本车位(即每辆车必备的停车位)尚有很大缺口。

特别是在市中心地区停车问题更加突出。

据清华大学对北京市中心区13条道路路边停车量状况的调查,白天一个时段内(20分钟)在14:40左右达到高峰,最多时达3062辆,其中大客车155辆、中客车344辆、小客车2148辆、大货车14辆、中货车152辆、小货车249辆,按各种车辆分别平均占地45 m2、35 m2、25 m2、45 m2、35 m2、25 m2计算,这些车辆共需停车面积84890 m2,而该地区所能提供的停车面积仅为20849 m2,只能满足实际需求的24.56%。

表1 市区主要路段停车情况调查表再看该调查区的六条主干道的停车情况(见表1),停车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个别街道更为严重,如菜市口磁器口只能满足实际需求的19.6%。

主要街道停车问题严重已十分清楚,那么办公小区停车问题又如何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95年对南礼士路办公小区停车状况的调查。

调查范围:北自儿童医院,南至规划院、核工业部招待所。

该小区内有十几家公司、饭店、银行等单位,没有一所对外开放的中型停车场,只有核工业部招待所有一处20个停车位的收费停车场。

该地区瞬时停车辆高峰可达316辆,一般情况均在200辆以上。

为了寻找一个停车位,汽车司机不得不在这条路上往返行驶,加大了路上的交通量,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商家企业的经济效益。

再看看北京饭店的停车状况。

北京饭店停车场能容纳200辆汽车,其实际日停车辆300余辆,遇重大活动时,停车辆增加一倍,停车位明显不足。

1.2 停车场所管理混乱如果说停车场所严重匮乏是造成停车难的重要原因的话,那么,停车场管理混乱则是造成停车难的又一重要因素。

目前,停车场管理办法如下:1.2.1 收费方法。

通常的收费方法是:在停车场入口处设置收费处,车辆在进入停车场时,收费人员即收取停车费。

也有的是在停放车辆离开时,由收费人员收取停车费。

一般在收费时交给停车人收费证据。

1.2.2 收费标准。

据了解,当前对停车时间的限制为4小时,收费标准为小车一元、大车二元。

如果停车时间超过4小时,需加收一元或二元。

1.2.3 停车时间。

据调查,车辆在新大都饭店、亮马河大厦和长城饭店、京广中心停车场的停车时间均集中于0~1小时这个时段,同时在4~5小时时段的车辆也不少。

燕莎商场停车场的停车时间则只集中在2小时以内,3小时以上的停车量非常少。

事实表明,在城市办公区、商业区、居民区等各具特点的区域,它们所需的停车时间各不相同,现行这种不分地区而统一限定停车时间的做法是欠考虑的,4小时的停车限制时间也是不合理的。

尽管有4小时停车限制时间,可是有些车辆停放时间仍长达6~7小时,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分车辆长时间占用停车位而毫无顾及呢?这是由于对超时停车的收费太低了,即使超过了4小时的停车限制时间也只多付一、二元,停车人根本不考虑停车超时的后果。

这就不难看出:当前停车场所的收费标准和限制时间不合理,是加剧停车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1.2.4 管理人员。

据调查,有的管理人员仅限于收取停车费,较少参与停车管理。

由于管理人员疏于管理造成停车人的随意停车,停车场内反道停车、道间停车、弯道停车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得停车场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常常人为造成停车矛盾。

以1995年燕莎商业区停车场(燕莎商业区停车场包含商场停车场和桥下停车场)瞬时停车量为例(见下图),看一看停车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根据上图资料可以看出:上午燕莎桥下停车场的停车数量较少,空车位较多,而此时燕莎商场的停车场却满足不了停车要求。

然而这里的管理人员没有利用现有设施,疏导商场停车场过多的车辆去桥下停车场,这样就使得这两个停车场的使用很不合理。

1.2.5 停车场的所有权与管理权。

目前凡是社会停车场和临时占用道路的停车场,其管理权归属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这些停车场的性质未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不得任意改变。

作为经营停车场的管理单位,存在着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问题。

一是在道路范围内的临时停车场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不一致。

有的归各区公安分局经营管理,有的归当地街道办事处经营管理,有的归停车场产权单位经营管理,造成了这些经营单位只管收钱,不考虑停车场地的投资兴建。

有的产权单位甚至将社会停车场出租给专业运输单位,从而改变了社会停车场的性质。

二是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内部的停车场无人负责管理,无人监督执行,有的停车场甚至挪作他用,改变了停车场的性质。

1.3 场地规划不当由于人们对停车问题的忽视,在进行房地产开发时对停车场所不够重视,甚至根本就不考虑停车问题。

规划要求大型建筑物每1000平方米配3—6.5个停车位,但到建筑设计单位并未真正落实或实施后移为他用。

这是由于一些单位在对土地和停车场的价值比较上失衡,认为拿出一块土地来开发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停车场,因而宁可牺牲停车场以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

虽然有的建筑按规定建造了停车场,由于对停车场的规划不当,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种规划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1)出入口的位置不当。

有些停车场的出入口就设在主干道上,出入停车场的车辆严重干扰了主干道的交通,并且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也有的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在道路交叉口附近,增加了车辆交织情况,造成交叉口的堵塞。

(2)停车位及停车方式不合理。

有的停放车辆的方式、不同车型车位的布置、停车位的宽度以及车场内的转弯半径太小等不利于车辆的出入。

(3)附属设施不配套。

如有的照明、防火、给排水、绿化等设施短缺,有的设施损坏后未能及时完善。

除正式停车场外,一些路边的简易停车场存在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据统计,北京市现有停车场中占用道路设置的简易停车场占83%。

这些简易停车场,出入口没有足够的宽度,停放车辆间的间距不符合要求,问题更为突出。

1.4 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备一是对未按规定修建停车场的单位没有严格的法规约束,更无处罚规定;二是对违章停车的车辆管理处罚太轻;三是对停车场内的停放车辆规定的不严。

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造成停车秩序混乱,违章停车的现象严重。

加之处罚太轻,未能反映出当前的物价水平,所以对于那些违法停车的人毫无威慑作用,加剧了停车场所严重不足的问题。

2.解决停车问题的方法和对策通过对停车现状的分析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解决停车问题的主要途径,一是根据停车需求配置停车场,二是加强停车场的管理。

具体方法和对策如下:2.1 远期对策2.1.1 大力发展公交系统,避免大量机动车涌入市区。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市区边缘交通便利地带设置大型社会停车场,且收费比市内停车场低廉,鼓励停车人在此停车后换乘方便、快捷、舒适的公共汽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进入市区内的目的地,避免大量车流涌入市区,缓解市区内停车紧张状况。

2.1.2 建立停车场建设基金,发展场库基础设施建设。

停车场建设基金的筹措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对今后新购置的车辆费,费率可按购置费的5%征收。

对已有的车辆则每年征收一定的金额附加费。

②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违章车辆的罚款中上缴财政的部分,纳入停车场建设基金中。

③大幅度提高道路内临时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将所收费用除去必要的开支外,全部纳入停车场建设基金。

将征收到的基金由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以低息或无息贷款的形式,借贷给停车场建设的投资方,作为停车场建设资金。

停车场建成使用后,由投资方归还的资金仍纳入停车场建设基金,并滚动使用。

只要严格基金的征收、管理、使用和监督,做到资金的合理使用,从长远看来,是解决停车问题的根本方法。

2.2 近期对策由于资金和土地的问题,现在用大量修建停车场的办法来解决停车问题是不太实际的。

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靠这种方法更是不现实的,因此,从目前来讲,我们必须从加强对停车场的管理方面来考虑解决停车问题。

2.2.1 改变落后的收费标准。

目前通行的收费方法是人工计时、人工收费。

由于人力有限,经常发生遗忘收费,有时还会发生重复收费等现象,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不断增长,停车需求不断加大,这种收费方法已不适应实际需求,改变收费方法势在必行。

参考国外停车场的收费方法,可实行计算机收费系统帮助收费。

首先,在停车场内安装计算机管理系统;这套管理系统所需要的各种设备主要有:①自动化汽车进出口栅栏;②车辆检测线圈;③车票发放机;④收费计算机;⑤车费显示器;⑥客满显示牌;⑦停车场中心计算机;⑧长期停车用户检测机;⑨车票停车用户检测机;⑩车辆进出口数量检测机。

这种收费方式通常分为两大类:(1)短期用户过程。

车主将汽车开到进出口行车道上;车辆检测线圈一旦检测到汽车进来,就通知车票发放机;车票发放机立即自动在车票上印下汽车进口时间和位置,然后自动将车票送到机器外面;车主拿到车票后,栅栏自动打开;车主把汽车开进停车场停车;当车主返回停车场准备离开时,将汽车开到收费亭,把车票交给收费员;收费员将车票放进收费机内,计算机立即计算出应收费用并在车费显示器上显示出来;车主交付费用后,栅栏打开,让汽车开出停车场;所有进出口的停车和收费资料自动送到中心计算机里存储起来。

(2)长期用户过程。

车主持有停车场发放的停车月票卡,当他们进入到停车场进口时,车主将月票卡插入进口处的长期用户检测机内;栅栏自动打开;车主将汽车开进停车场内停放;当车主离开停车场时将汽车开到出口处;将月票卡插入出口处的长期用户检测机,出口栅栏打开,所有进出口的停车资料会自动送入中心计算机里存储。

上述这种收费方法用于路外停车场。

对可以路上停车的地区可采用停车计时器的方法或发放停车券的方法。

根据英国的经验,停车券的收费率非常高,在财政上、景观上都得到充分好评。

停车券发放方式为现金支付和磁卡取代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名工人管理很多车辆,即使无人也可收费,这种方法在路外停车场也可采用。

因为停车券上记下了到达时间和预计出发时间,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检查停车券,防止超时停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