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丝绸之路的开通》word教案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丝绸之路的开通》课件1

张骞:我们先到最近的乌孙。到了乌孙之后,如果道路畅通,我们 就要派出各位副使,到别的地方去啦。
众人:好啊!快走吧! 解说:张骞这一次出使,想法避开了匈奴人,顺利的到达了乌孙国,
向国王昆莫传达了汉天子的旨意,赠送了礼品。
丝绸之路路线图
欧 洲
今新疆地区
敦煌
玉门关
西
阳关
亚
长安
河西走廊
动动小手:请你简单写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公元前 138年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不料在回来的路上,又被匈奴人俘获了。张骞有了第一次的经验, 不动声色等待着时机。一年以后,匈奴发生内乱,他索性带着匈奴 妻子和堂邑父逃回了汉朝。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26年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想一想
从张骞身上,我们要向他学习哪些精 神?
勇敢 爱国 锲而不舍 执着 追求
起来。
公元前 138年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单于:你们要去月氏做什么?
张骞:奉汉朝 皇帝之命,去 月氏商谈交易、 互通有无得事。
单于:哼哼,怎么能从我这里过去呢?如果我派使者去越国,汉朝肯让我们 通过吗?
张骞:我张骞只是个使者,与战事无关,请下令放行吧!
单于:不,既然来到这里,你们就走不了啦!我不会亏待你的。 你这么年轻壮实,不如找个我们这里的女人,生儿子, 过日子吧!哈哈哈哈--------
长官是:
A.班超
B.班固
C. 甘英
D.张骞
谢 谢!
西地区的统称。
自主学习课本,完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出发时间 及
时间:前138年
出发地点 地点:长安
时间: 前119年 地点: 长安
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丝绸之路的开通》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以及它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它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丝绸之路的概念、意义和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图片和地图,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掌握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丝绸之路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的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视频等手段,创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丝绸之路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和相关资料。
2.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3.打印好的分组讨论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丝绸之路的路线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让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和重要历史事件。
2024年秋季学期新统编版历史七年级课上册课件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海上丝绸之路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 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中国的丝 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 “海上丝绸之路”。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 公元前 60 年, 西汉朝廷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以西域都护为管理西域的 最高长官。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课程方 案课程 标准 是啥 ?课程 方案 是对某 一学 科课 程的总 体设计 ,或 者说, 是对教 学过 程的计 划安排 。简 单说, 每个年 级 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 么讲, 课程方 案就是 依据。
课程标 准是规 定某 一学 科的课 程性 质、课 程目 标、 内容目 标、实 施建 议的教 学指导 性文 件,也 就是说 ,它 规定了 ,老师 上 课都要讲什么内容。
课程方 案和课 程标 准, 就像是 一面 旗帜, 学校 里所 有具体 的课程 设计 ,都要 朝它无 限靠 近。所 以,这 份文 件的出 台,其 实 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 我们孩 子成长 的走向 。
张骞出使西域图(唐朝敦煌壁画·局部)
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和作用
第一次出使西域: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 138 年,张骞率领随从 100 多 人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 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但大月氏西迁已久, 安居乐业,不愿再与匈奴打仗,张骞只好返回。 回到长安后,张骞向汉武帝报告 了在西域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 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他率领 300 多人的使团, 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地方,西域各国也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 张骞通西域,促 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教案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设计说明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汉朝对西域的管理,重点在于“沟通”和“丝绸之路”。
三个部分之间环环相扣,因果相连。
“丝绸之路”和“汉朝对西域的管理”是“张骞通西域”的结果。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汉朝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历史。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本课的学习也极具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朝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
2.通过《丝绸之路图》《汉朝海上航路图》等图片,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
3.通过张骞和班超等人的事迹,感受他们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史料研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多媒体课件、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图片、历史地图等。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让学生欣赏古罗马壁画中穿丝绸衣服的女人,并讲述这是一幅绘制于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壁画,壁画中的女人身穿丝绸衣服。
当时,来自中国的丝绸在欧洲是珍稀之物,因此,穿丝绸衣服成为当时欧洲人高贵身份的象征。
二、预习检查1.张骞曾几次出使西域?目的分别是什么?2.中国的丝绸是怎么运送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3.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什么?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2021年5月京新高速临白段通车的视频。
教师过渡:从2012年9月开始动工,到2021年6月30日全线建成通车,京新高速历尽艰辛终于完工。
其中的临白段途经五百多千米的无人区。
如今,国家为了东西交通、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不遗余力地把“路”修到了新疆。
但在古时候,没有京新高速,人们是如何到达新疆的呢?这条沟通东西方的道路是谁开通的,又是何时开通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将古丝绸之路与如今的高速公路进行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十三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本课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外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融合。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和贸易往来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对于丝绸之路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掌握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于国家历史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讨法和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好PPT和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PPT上的信息,制作丝绸之路的简报,并进行展示。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评价。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简报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短文。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课件)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 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史记·大宛列传》
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为“凿空”,张骞第一次 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 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说张骞出使西域是“凿空”之举。
时间
张骞通西域 目的
意义
第一次 第二次
➢ 继续管理:13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 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课后活动 1.尝试从多个角度说说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一方面,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 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联 系,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另一方面,张骞通 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 济文化的交流。
新课展开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概念
汉朝人把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 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
玉门关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张骞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路线:长安(前138年)→楼兰→龟兹→大宛
课堂小结
西域
沟通中 外文明 的丝绸
张骞通
时间 目的
西域 意义
路线
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交流 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
之路 对西域 西汉
的管理 东汉
课堂练习
1.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皇帝是( B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5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5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2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的价值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
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1、边自由朗读课文,边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第13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华书局2016版)

4.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皇帝是 (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 5.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是在 ( )
A.公元前138年 C.公元前60年
B.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116年
填图:请结合地图填出丝绸之路的途经地点。
大 秦
中亚 西亚 南亚
新疆地 区
河西走 廊
长安
第13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
第一:个人品质:具有探险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强 烈的责任感; 第二:历史影响: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域诸国 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 拓了丝绸之路。
动脑筋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出发地 任务
公元前138年 长安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 长安 联合乌孙,夹击匈 奴
公元166年,大秦 王安敦遣使汉朝, 这是欧洲国家和我 国直接往来的最早 记录。
丝绸之路的开通,给汉朝和周边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
(1)丝绸之路是东西交通要道,是我国与亚欧各 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的桥梁。 (2)丝绸之路上出土的各种遗物,为我们考察和研 究当年丝绸之路的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
汉与朝鲜,日本的交往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葡萄
核桃
苜蓿
哈哈,你知道这 些物品哪些是我 从西域驮回来的? 哪些是从中原驮 过去的吗?
丝 绸 良种马 石榴
铁器
从西方传入汉朝
丝绸之路
中亚
大 秦 西亚
今新疆地区 河西走廊
南亚
长安
中亚 新疆 河西 长 大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途经哪些地方?为什么这条商路 西亚 地区 走廊 安 秦 叫丝绸之路? 南亚
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习
独 立
过
尝 试
程
【合作探究 1】 1.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 为西域。(出示 PPT,在地图上画出西域的范围)
习成 果。
玉门关 阳关
2.张骞通西域(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和目的) 第一次出使西域: 时间: ;目的
自 主 学 习
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 ;目的 【合作探究 2】看图找一找 1.你知道这些物品哪些是从西域驮回来的?哪些是从中原驮过去的吗?
3.2008 年 3 月,奥运圣火沿丝绸之路开始全球传递。与丝绸之路开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B.张骞通西域 C.玄奘西行 4.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汉朝向西域运去的商品主要有( ①丝织品②铁器③漆器④香料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kD.①②③ ) 5.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后,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河西走廊②今新疆境内③敦煌④大秦 A.①②③④ 6.填一填 背一背 1.公元前________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总管西域事务。 2.丝绸之路的路线是:________→河西走廊→________→西亚→________。 3.公元前 138 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________夹击匈奴。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堂
练
习
D.①③④②
4.公元前 119 年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是为了发展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很多国家相继派使者访问 _______,学习汉朝的先进文化。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二、丝绸之路 三、西域都护的建立 知
识
点
梳
理
2.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影响)
1.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C.开辟课
)
A.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B.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D.加强与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 ) 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D.丝绸之路的开通 ) D.马可·波罗东游 ) 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的标志是(
意义:促进汉朝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推动了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日趋密切。 【合作讨论 1】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出类拔萃之人 物也!-(历史学家)翦伯赞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合作讨论 2】 二、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 1.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导学案
学期 年 级 学 习 内 容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七年级 时间: 课题 学生姓名: 第 13 课丝绸之路的开通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通过丝绸之路开辟的史实,学习张骞的精神;知道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影响。
了解张骞 qiā n 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和意义; 学案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们把今天甘肃______和______以西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 2.两次出使: (1)公元前 138 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________夹击匈奴。途中被匈奴扣留 10 年,后逃脱。返回又被扣,逃回长安。了解到西域各国风土人情和他们想与汉朝交往的愿 望。 (2)第二次为公元前 119 年,目的是为了发展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很多国家相继派使 者访问_______,学习汉朝的先进文化。 二、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形成于西汉,唐朝鼎盛) 1.路线: ________—_______ —今新疆—西亚— ________。 2.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汉朝向西域运去的商品主要有______,铁 器,漆器等;西域运来的主要是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科学技 术和思想文化方面:中原地区的冶铁和凿井技术传到了西方,佛教,魔术,乐舞,雕塑等 则传入内地。 3.作用:丰富了中原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三、西域都护的建立 1.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置________,今______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导案 请同学 们阅读 课本第 13 课完 成导学 案的课 前预 习,3 分 钟后, 请同学 们展示 分享你 们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