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下第8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蒙古族的崛起与元朝统一全国》是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的内容。

教材从蒙古族起源、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蒙古灭南宋、元朝统一全国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蒙古族的发展历程和元朝的统一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事实的陈述,也有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旨在让学生了解蒙古族和元朝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时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蒙古族和元朝的历史较为复杂,学生对其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族的起源、发展历程,掌握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蒙古灭南宋、元朝统一全国等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的过程及意义。

2.蒙古灭南宋的原因和过程。

3.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多媒体资料。

2.历史地图、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3.学习任务单、讨论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和元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蒙古族起源、发展历程,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蒙古灭南宋、元朝统一全国等历史事实。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分析历史事件,讨论蒙古族和元朝的历史地位。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部编版七下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导学案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部编版七下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金人兴起、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2.正确认识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东北部边境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3.分析岳飞抗金的性质。

4.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正确的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后,完成知识填空和自学检测,并记录好你的疑惑)(一)自主预习,夯实基础(阅读课文,完成并记录好疑惑)知识点一:女真族的崛起1.女真统一:女真族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 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女真建国: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他就是金太祖。

3.发展壮大: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知识点二:金灭辽及北宋4.金灭辽(1)背景: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

当金军攻占了辽的一些地区后,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于是遣使与金联系,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

(2)概况: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

而金军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

年,辽被金灭亡。

5.金灭北宋(1)背景: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2)概况: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

1127年,金军攻破 ,北宋灭亡。

知识点三:南宋的偏安6.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 ,史称南宋。

7.岳飞抗金(1)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2)概况: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导学案(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导学案(无答案) 中华书局版

第8课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学习目标:1、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2、掌握宋辽、宋夏和议的内容及影响,并能简单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

活动一: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北宋的建立1、五代十国:自唐朝灭亡以后,中原地区相续出现了5个王朝和10个割据政权,这一段时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宋的建立:年,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就是宋太祖。

3、北宋加强皇权的措施:将中央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掌管行政;_________掌管军事;_________掌管财政。

军事上,实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分离的政策。

知识点二:契丹族的兴起与辽宋和战1、契丹国的建立:916年,族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定都。

就是辽太祖。

2、辽宋和战──之盟背景:北宋建立后,对辽采取防御政策。

辽军攻宋,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双方议和。

内容:宋给辽,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影响: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100多年的。

知识点三:北宋与西夏的关系1、西夏的建立:1038年,族首领自立为帝,国号夏,定都,史称西夏。

2、宋夏议和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西夏向北宋,宋给西夏。

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西夏设太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活动二:当堂检测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2.下列搭配错误的是()A.契丹——阿保机——北宋 B.党项——元昊——西夏C.女真——阿骨打——金 D.蒙古——忽必烈——元3.下列关于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宋与辽签订和约后,保持长期的和平局面B. 北宋时,西夏向北宋称臣,并给北宋岁币C .金建立后先后灭掉辽和北宋D. 南宋与金议和后,双方形成对峙局面4.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 课件(31页)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 课件(31页)

都城 长安
民族 汉族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隋 581年 杨坚 唐 618年 李渊 辽 北宋 西夏
都城 长安 长安
民族 汉族 汉族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隋 581年 杨坚 唐 618年 李渊 辽 916年 阿保机 北宋 西夏
都城 长安 长安 上京
民族 汉族 汉族 契丹族
澶州之战(1004) 澶渊之盟
内容:宋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 称为岁币;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思考:1、双方为什么能议和?
质疑再探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辽来说——
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对于北宋来讲——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民族之间的战与和, 学会辩证以及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3. 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多民族 国家发展的主流!
设疑自探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你们 认为应该掌握住哪些基本知识点, 请以问题形式提出来。
(1)北宋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民族 及夺权事件
(2)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B )
A鲜卑 B契丹 C女真D蒙古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 了全国。 ( )
2、“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 )
3、北宋-辽-西夏是按建立时间先后顺序 排列的。( )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隋 唐 辽
北宋 西夏
都城
民族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隋 581年 杨坚 唐 辽 北宋 西夏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中华书局版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中华书局版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中华书局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学期历史课程的基础知识,包括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和社会背景。

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相互影响。

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升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独立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简单的历史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对我国历史的尊重和认同感。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和性格特征,以及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变迁。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以及如何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相关历史故事的讲述或者视频资料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述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展示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场景。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新课讲解:系统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点,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

按照时间顺序,逐步讲解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其发展脉络。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介绍相关文化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分组讨论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影响和意义,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简答题: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讨论题: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附答案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附答案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附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学习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基本情况和运河地图的内容【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581年,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2.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统一南北和度量衡制度;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4.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

5.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合作探究1.想一想,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2.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去扬州欣赏一种绮丽的琼花,所以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对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练习巩固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A.才能B.财产C.门第D.民族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A.儒家经书B.学识C.科技知识D.风俗民情6.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第8课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第8课

课题: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结合李白、杜甫两位唐代诗人的诗歌,了解唐代诗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⑵通过乐舞及敦煌艺术欣赏,了解乐舞发达的盛况及唐代盛世经济的繁荣。

⑶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伟大艺术宝库。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学生有感情的吟咏学过的唐诗名作,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李白、杜甫诗歌及名句进行赏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增强对唐诗艺术成就的理解;⑵通过乐舞片段及敦煌莫高窟壁画及雕塑的欣赏、感受的交流,体会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及唐朝乐舞的艺术魅力,体会莫高窟的艺术神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体会诗歌艺术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提高对语言艺术的鉴赏能力,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⑵体会唐代乐舞和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感受古代先人伟大的创造力。

重点:唐诗、乐舞、敦煌石窟。

难点:对文学艺术中美的鉴赏力、理解力。

【学法指导】自主预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主展示【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和。

(1)李白的诗______,______极高,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巧妙,语言轻快。

代表作品:《》《》等。

他被称为“”(2)杜甫的诗,语言,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

代表作品:“”“。

人们称杜甫为“”,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后人称为“”2、唐朝时期的月舞十分发达,就连唐朝的皇帝也多是乐舞高手,相传唐太宗创作的《_______》和唐玄宗创作的《_______》就很有名。

2、合作探究A、想想唐代诗歌创作出现繁荣的原因有哪些?B、请说说李白、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

1、展示提升【达标测评】A必做题一、单项选择题1、唐代诗歌,成就辉煌,名家辈出的时期是:()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诗回答2-3题2、上面两句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D 白居易3、上面两句反映的内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精神。

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

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

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5篇)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_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_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一、秦朝灭亡的原因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

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民起义_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

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篇2)[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资料-打印版
碧鸡中学导学案
历史
-资料-打印版
和叫做。

图1 图2
Ⅱ、拓展延伸——试试身手:同学们:你是否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把下列表格填完呢?
民族政权民族时间建立者都城重大事件

北宋
西夏
【课堂展示】(第二课时)
1、“知识点学习与训练”展示。

各小组抽题由C级同学展示。

2、“拓展延伸”由各小组自由发挥展示。

3、各小组成员通过自主学习(预习),生成自己的“问题”。

4、小组讨论,整合成员“问题”,生成本组“问题”,并尝试完成解答、展示。

生成问题:个人:
小组:
解答思路:
预习小结:
设计本课时的知识框架结构图。

(用“﹛”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