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多元导入】(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

同学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

【新知导学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1)疆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回族的形成: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人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先进人黄河流城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知识点二:行省制度(1)中央机构: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七年级历史下综合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综合学案

初 一 年级 历史 学科 探究性 学案 班级七年级 姓名 主备: 冯璐冰 时间:2014年 6月12日 审核人:学习内容 归类复习小结师:教学设计(收获) 二、重点归类篇(一)、 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隋唐-------三省六部制元朝--------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廷杖制度,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 八股取士 清朝 -------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二)、盛世局面:唐太宗-------贞观之治 武则天-------贞观遗风 唐玄宗-------开元盛世 康熙到乾隆---康乾盛世(三)、民族关系的特征唐朝;通过和亲、册封、会盟等和平方式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

两宋时期;既有战争,也有和平相处,和平是主流。

元明清时期;加强行政管辖,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四)、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对台湾的管辖;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 清朝,设台湾府, 2对新疆的管辖; 唐朝,设驿道。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 3对西藏的管辖: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立驻藏大臣4对蒙古地区的管辖清朝,多伦会盟,设辖乌里雅苏台将军学习目标 明确封建社会从繁盛到衰落的过程及原因重 点 分清历史史实,明确复习要点 难 点以史为鉴,学以致用一、 之最类1.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

2.世界最早的考试选拔人才制度——科举制。

5.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

6.唐朝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都长安。

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8.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朝。

9.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时间——两宋时期。

10.两宋时期,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太湖流域。

1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12.南宋最大的商业城市——临安。

13.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政权——元朝(蒙古族)。

七年级下册历史《七天学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七天学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七天学案》第一天:新时代的起点——改革开放重点内容: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推进;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问题。

学习任务:1. 阅读教材P10-11页的内容,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2. 观看视频《邓小平与改革开放》,了解邓小平的作用以及他带领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的经历。

3. 阅读教材P12-14页的内容,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问题。

4. 分析改革开放的影响和意义,撰写一篇小论文。

学习反思:改革开放标志着我国走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和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我们要认真学习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天:探索之路——中国古代科技发明重点内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和创新;对全球科技的贡献。

学习任务:1. 阅读教材P21-23页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创新。

2. 观看视频《古代中国发明》,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

3. 搜集一些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比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并写一份短文介绍其历史背景和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反思: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创新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也应该被积极地传承和发扬。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科技教育,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天: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化重点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

学习任务:1. 阅读教材P30-31页的内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 观看视频《孔子与儒家文化》,了解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3. 选择一种古代文化形式,比如戏曲或者书法,了解其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并写一份短文介绍它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传承和发扬不仅可以为社会带来文化软实力,更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和成长带来正面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人类始祖
教学目标
-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 知道人类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教学重点
- 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了解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人类的起源
2. 人类的生活方式
3. 人类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早期文化的特点
2. 考古发现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教师引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历程。

3.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和任务,加深对人类起源和
发展的理解。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教师讲解早期文化的特点和考古发现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看法和体会。

拓展活动
1. 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人类起源和早期文化
的内容,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2. 以小组形式制作展板,展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展示早
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重要性。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了解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意义。

通过拓展活动和总结反思,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七下历史第11课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七下历史第11课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1课元朝的统治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和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2.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教学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西藏的管辖教学难点:认识元朝对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作用【学习过程】●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元朝的疆域1.元朝疆域北逾_________,西极_________,东尽_________,南越_________。

2.今天的新疆、_________、云南、东北,台湾及_________________,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二、行省制度1.中央:①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②设____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③设________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行省制度①_______、_______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中书省;②其它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10个_______。

③在行省之下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元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东南地区设置了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__________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_______,屯驻______,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从此,________正式成为中央直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阅读材料: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请回答:(1)材料中的“封建变为郡县”是什么意思?(2)“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出“元”实行的是什么制度?(3)“元”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材料中的哪一句说明了“元”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因素?●知识建构: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主要内容、社会意义、艺术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2、了解昆曲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京剧艺术的形成与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含答案)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含答案)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本史实,掌握清政府在台湾建制的概况2.掌握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措施及其意义3.识记清朝巩固西北边疆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措施4.知道清朝前期疆域的特点,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习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以及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学习难点】如何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清朝进一步加强,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推崇__________,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2.______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英雄。

3. 年,清军击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1684年,清朝设置,隶属福建省。

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4.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的封号;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

5.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地区。

________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设置_______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6.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7.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__________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请用史实说明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的方式有哪些?三、练习巩固1.“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夷,一代英雄。

”这幅对联赞颂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台湾回归祖国、清军进入台湾后,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当时台湾府是隶属于()A.浙江省B.福建省C.江苏省D.广东省3.清朝时期,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A.西域都护B.军机处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4.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置了()A.驻藏大臣B.台湾府C.伊犁将军D.乌里雅苏台将军5.下列战争发生于乾隆帝时期的是()A.靖难之役B.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6.下列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是()①册封五世班禅②册封五世达赖③设驻藏大臣④设伊犁将军A.②①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电子学案全稿

七年级下册历史电子学案全稿

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学习目标:1.识记隋朝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理解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3.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初步认识人事制度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传说引入: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原来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修运河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到扬州赏琼花吗,这条运河的规模怎样,发挥了怎样的历史作用?隋炀帝到底是怎样一位帝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开运河创科举》2.复习旧知引入:出示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提出: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是如何结束的?隋朝是怎样建立并完成统一的?隋朝在历史上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引入课题。

二、新授:(一)自主学习1.出示以下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适当圈注:(1)隋朝的建立者是谁?定都何处?又于哪一年完成了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2)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这条运河的规模如何?分为哪几段?沟通了哪五大水系?(3)隋文帝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什么方法选拔人才,开科举制先河?隋炀帝时,创设什么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2.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测自学情况,并适当点拨。

(二)合作互动1.读课文第1页小字部分:“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隋军又消灭了其他残余势力,完成了统一。

”思考: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隋朝统一南北有何历史作用?(点拨:统一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割据,人们渴望统一;②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统一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③隋朝建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增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④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⑤隋朝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1课时课题第1课繁盛一课型新授教者XXX备人时的隋朝班级研究目标】1、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研究重点】隋朝大运河。

研究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独立试航一)南北重归统一1、建立: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姓名课时1课时审批(签字)2、统一:年,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南北的标志:589年灭XXX。

4、XXX改革1)内容:他在位时。

(2)作用: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标:为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在在位时开凿。

在位时开凿。

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三点:以为中心,XXX,南至,全长两千多米。

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

邗沟。

二、常识拓展1.数字记忆法:一次统一,两位皇帝,三个端点,四段运河。

589年隋朝统一南北;XXX和XXX两位皇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三个端点;大运河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2.动脑筋:想想看,XXX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1)XXX在位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XXX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2)隋朝国家统一,使XXX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甚么意思么?在想一想,水运食粮在现代为甚么重要?答:意思:国家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汽车、铁路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4.XXX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主要是为了沟通南北,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三、巩固训练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3、在中国的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