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

⼈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课导学案(附答案)第2课“贞观之治”⼀、唐朝的建⽴618年,李渊建⽴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祖。
⼆、唐太宗“贞观之治”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民群众的⼒量。
②重视发展⽣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贤才、虚⼼纳谏:“房谋杜断”—房⽞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
⑥⼤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答:秦隋:都完成了统⼀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道,整治⿊暗;都爆发了⼤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贤良;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国。
三、⼥皇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的⼥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唐太宗发展农业⽣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进⼀步发展,国⼒不断增强。
⼈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本课考点精练⼀、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有()A、皇帝要勤于政事B、⼤⾂要廉洁奉公C、政府要轻徭薄赋D、君⾂要讲⽓派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的⼥皇帝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C、她重⽤⼈才,奖励农业⽣产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3、“⾈所以⽐⼈君,⽔所以⽐黎庶,⽔能载⾈,亦能覆⾈。
”说出此话的皇帝是()A、汉⾼祖B、汉光武帝C、唐⾼祖D、唐太宗4、前后向唐太宗进谏⼆百多次的著名谏⾂是 ( )A、房⽞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5、你可知道隋炀帝是在何时被部将所杀死的吗? ( )A、589年B、618年C、907年D、1840年6、唐太宗与汉⽂帝有哪些共同之处()①提倡节俭,节制欲望②轻徭薄赋③曾经免除⽥租④励精图治,出现盛世局⾯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者是()A、李渊B、李世民C、武则天D、李隆基8、以下著名⼤⾂中,是武则天提拔起来的是()A、长孙⽆忌B、魏征C、房⽞龄D、姚崇9、《沁园春·雪》中提到了“唐宗宋祖”,这⾥的“唐宗”指的是()A、唐⾼宜B、唐太宗C、武则天D、唐⽞宗10、唐太宗⾰除“民少吏多”弊政的直接⽬的是()A、加强对全国的统治B、减轻⼈民的负担C、改善君民关系D、促进农业⽣产发展⼆、材料分析题:材料⼀:⾈所以⽐⼈君,⽔所以⽐黎庶,⽔能载⾈,亦能覆⾈。
部编初一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案(含答案)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案自主学习1、(1)铁木真成吉思汗(2)1206年蒙古政权2、(1)成吉思汗1227 1234 对峙3、(1)忽必烈(2)1260年(3)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治国安民注重农桑年号大都(4)陆秀夫文天祥(5)全国分裂割据合作探究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摆脱了金政权的压迫和奴役。
他统一蒙古草原,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因此,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2、一方面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蒙古政权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与民族交融;另一方面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增强元朝军队实力,为元朝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元朝对于天下的大一统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的,也符合广大底层人民的需求,更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元统一天下事历史必然,是人心所向。
但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区,任何人类群体都有他的思想核心和价值取向,文天祥的抗元运动,是符合那个时期,中原及南方地区的思想核心和价值取向的,所以,他是民族英雄,他受到世人的尊重,所以说,英雄不一定是成功的,失败也可以是英雄,是封建时代忠君思想的伟大写照,是两千年中华文明的璀璨反射,当然也必须受到人们的敬佩!当堂达标1、A2、C3、A4、A5、(1)当时蒙古族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2)有。
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蒙古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3)元世祖忽必烈。
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政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4)远大的抱负、坚韧不拔的意志,战胜困难的勇气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导学案答案(一)繁荣一时的隋朝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1)(见课本第3页)(2)隋大运河;态度略。
(3) A 永济渠 B 通济渠C 邗沟 D江南河 E 涿郡 F余杭 G 洛阳 H长安(4)应介绍隋朝大运河南端、北端和中心所在地,以及四段河道的名称、起止点与沿途的风土人情,而且还要向游客说明大运河沟通了中国的五大水系的情况及它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等等。
五、巩固练习1.D2.C3.B4.B六、中考链接1—6 D C D A B A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导学案答案(二)贞观之治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隋炀帝的暴政。
有关系,正是因为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措施,励精图治,任用贤人,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的伟大。
目的在于调整统治措施,以便缓和阶级矛盾。
3.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4.虚心纳谏。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对我们今天的启示:舟离不开水,以民为本,以百姓之民生为先;广开言路,倾听民声。
五、巩固练习1.B2.A3.A4.D5.D6.C7.A8. B六、中考链接1—4 C C B B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导学案答案(三)开元盛世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姚崇 ( 故事见课本12页小字 )2.政治上的措施:任用熟悉吏治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
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3. 繁荣景象(见课本,言之成理即可)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史实:①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虚心纳谏,出现了“贞观之治”; ②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③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吏治,出现了“开元盛世”;④而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用人失当,任用奸臣,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
经验教训: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得才兼备,任人为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五、巩固练习1.A2.D3.C4.B5.B6.A7.D8.D9.C六、中考链接1—7 CADCC DA。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金与南宋的对峙》导学案(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金与南宋的对峙》导学案(附答案)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研究目标】1.了解金的建立、金灭辽与北宋以及南宋建立的基本历史事实。
2.了解___抗金的英勇事迹,知道___议和的内容及影响。
3.认识___抗金的正义性,正确看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研究重点】女真建立金和___抗金。
研究难点】如何评价___。
研究过程】一、自主研究1.在11世纪末,___的首领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金,他就是___。
3.___改革女真部落,颁行法令,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4.女真崛起之时,与北宋的统治危机重重。
5.1125年,辽被灭亡。
6.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灭亡。
7.北宋灭亡后,___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8.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9.___在绍兴之战中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10.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___和__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下令___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___。
11.___达成和议,南宋向金割让大片领土,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一线划定分界线,局面形成。
二、合作探究如何评价___和?三、练巩固1.下列人物中,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权的是()A。
完颜阿骨打 B。
耶律阿保机 C。
元昊 D。
___2.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发生于()A。
北宋与南宋之间 B。
辽与南宋之间 C。
辽与北宋之间D。
北宋与金之间3.___的抗金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主要是因为()A。
___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B。
他坚持的是正义的抗金斗争 C。
他被___诬陷,蒙受冤屈 D。
他的抗金斗争使南北获得了长久的和平4.明朝人在词中感慨___的遭遇:“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___抗金胜利后达成了澶渊之盟②___害怕自身的统治受到威胁③___以谋反罪害死了___ ④___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同情A。
导学案七年级下历史零五网答案

导学案七年级下历史零五网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种说法的原因不包括()?[单选题] *A. 作战双方没有变化(正确答案)B. 性质一样C. 原因一脉相承D. 结果大同小异2、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单选题] *A.“望闻问切”四诊法B.《唐本草》C.《伤寒杂兵论》D.麻沸散(正确答案)3、61.以下关于东汉的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单选题] *A.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州牧割据(正确答案)B.州牧割据——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C.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州牧割据—黄巾起义D.黄巾起义——光武中兴——州牧割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4、93.西汉时人们多斥责秦始皇为暴君,《史记》敢于肯定其统一天下“成功大”;对于汉武帝也揭露他迷信方术,任用酷吏的过失。
这反映司马迁()[单选题] *A.勤奋好学,饱读书籍B.公正记事,秉笔直书(正确答案)C.开创纪传体史书体裁D.在文学上有崇高地位5、“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
”材料反映了唐朝()[单选题] *A.繁荣的经济交流(正确答案)B.开放的社会风气C.融洽的民族关系D.多彩的文学艺术6、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和采集民歌的官府,最早是由()设立的。
[单选题]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正确答案)D.汉明帝7、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单选题] *A.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正确答案)C.农民的需要D.达官贵人的需要8、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单选题] *A.陆路交通便利B.社会风气开放C.科学技术发达D.经济重心南移(正确答案)9、78.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
它的出现反映了[单选题]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正确答案)D.明清工商业繁荣10、对比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
七年级历史下导学案12—22课答案

12——22课导学案答案12课答案(合作探究部分)一、明清专制统治比较见教学用书P145二、(本题主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不需要写)左图:取自《中国历代帝后像》,画中的朱元璋相貌堂堂、仪态端庄威严又不失和善,当属美化过来的画像。
右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上的朱元璋满脸麻子,下巴突出,面露凶相,非常丑陋。
反映了人们对他的不同看法。
朱元璋自己是农民起义说白了自己以前是暴民,是造反派。
自己当权了他十分害怕自己的朱姓政权被推翻,一方面采取文化高压政策,钳制读书人的思想,采取八股取士的方法,这个行动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深远的极其消极的影响,导致中国文化科技人才逐渐落后于西方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
同时又加强特务统治,让人民官员人人自危,社会恐怖。
另一方面朱元璋也治国有方,在中央取消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设六部统一中央行政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分财权军权这一系列措施对维护中国长期统一独立起到了巨大作用,一些措施并沿用至今。
三、见教学用书P146 检测反馈部分一、1、A 2、C 3、C 4、C 5、B 6、C 二、7、(1)雍正帝(2)使我国封建郡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3)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它成为皇帝处理全国军政和发布命令的中枢。
是皇帝独断专行的工具。
13课答案(合作探讨部分分)1.略2.原因: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四是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区别岳飞与戚继光的关键在于,戚继光抗倭斗争是抗击外国侵略,岳飞抗金属于国内民族间的战争。
戚继光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日本)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捍卫了祖国的边疆以及本国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所以说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3.从天时(为抗击清军南下建立抗清基地)、地利(渡海成功,讯速收复赤嵌城)、人和(何廷斌献台湾地图,充当向导,台湾人民奋起反抗)等几个方面。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答案导学案的实施旨在改变传统的七年级历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导学案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设计走向全盛的唐朝备课人:程晖【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的情况,能够概括“开元盛世”的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会使用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图片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唐朝前期统治者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让学生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
4.重点:开元盛世。
难点: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政策。
【预习导学】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预习题:(1)说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称帝时间及国号。
(2)归纳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3)唐玄宗的姓名、登基时间及年号?(4)开元盛世起止时间?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2.组内互查,订正预习情况,并记录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研讨】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预习成果。
2.组内交流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师生可共同探讨。
3.教师展示自己在备课中设计的研讨问题:(1)怎样评价武则天?(2)说说“开元盛世”局面是怎样出现的?(3)从经济、政治和结果等方面比较一下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政绩。
4.小组探究交流,以组为单位展示研讨成果,如有错误,教师更正、补充。
5.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建立知识框架。
【课内训练巩固】1.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A.开元年间B.武则天时期C.唐太宗时期D.唐高宗时期2.唐太宗死后继位的皇帝是( )A.武则天B.唐高宗李治C.唐中宗李显D.唐玄宗李隆基3.大唐王朝的“二圣”是指( )A.唐太宗和唐玄宗B.唐太宗和武则天C.唐玄宗和武则天D.唐高宗和武则天4.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 )A.开元B.天宝C.贞观D.开皇5.武则天称帝时废掉的皇帝是( )A.李显B.李旦C.李治D.李隆基6.开元年间唐朝进人鼎盛时期,史称( )A.“贞观之治”B.“贞观遗风”C.“文景之治”D.“开元盛世”【拓展延伸】列表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的相同治国措施。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附答案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附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学习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基本情况和运河地图的内容【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581年,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2.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统一南北和度量衡制度;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4.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
5.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合作探究1.想一想,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2.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去扬州欣赏一种绮丽的琼花,所以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对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练习巩固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A.才能B.财产C.门第D.民族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A.儒家经书B.学识C.科技知识D.风俗民情6.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如何编制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关系到学生的兴趣. 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导学案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导学案答案(一) 繁荣一时的隋朝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1)(见课本第3页)
(2)隋大运河;态度略。
(3) A 永济渠B 通济渠C 邗沟D江南河E 涿郡F余杭G 洛阳H长安(4)应介绍隋朝大运河南端、北端和中心所在地,以及四段河道的名称、起止点与沿途的风土人情,而且还要向游客说明大运河沟通了中国的五大水系的情况及它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等等。
五、巩固练习
1.D
2.C
3.B
4.B
六、中考链接
1 6 D C D A B A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导学案答案(二) 贞观之治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隋炀帝的暴政。
有关系,正是因为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
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措施,励精图治,任用贤人,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的伟大。
目的在于调整统治措施,以便缓和阶级矛盾。
3.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4.虚心纳谏。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舟离不开水,以民为本,以百姓之民生为先;广开言路,倾听民声。
五、巩固练习
1.B
2.A
3.A
4.D
5.D
6.C
7.A
8. B
六、中考链接
1 4 C C B B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导学案答案(三) 开元盛世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姚崇( 故事见课本12页小字)
2.政治上的措施:任用熟悉吏治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
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3. 繁荣景象(见课本,言之成理即可)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史实:①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虚心纳谏,出
现了贞观之治②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③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吏治,出现了开元盛世
④而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用人失当,任用奸臣,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
经验教训: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得才兼备,任人为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五、巩固练习
1.A
2.D
3.C
4.B
5.B
6.A
7.D
8.D
9.C
六、中考链接
1 7 CADCC DA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导学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