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精品导学案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合集下载

部编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无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科导学案主备人:审核组长:A.在XX地区设置西域都护B.XX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C.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D.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XX8.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采取说汉语、用汉姓等汉化政策B.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交往C.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D.设立驻藏大臣9.20XX4月20日,在“情系XX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XX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0.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下几组名词中,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A.澶渊之盟宣政院行省制度B.回族宣政院行省制度C.达赖伊犁将军驻藏大臣 D.大都中书省伊犁将军11.XX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机构归入中国的〔〕A.唐朝安西都护府B.汉朝西域都护府C.元朝宣政院D.清朝驻藏大臣12.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表现在〔〕①设宣政院,首次直接管辖XX ②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③结束分裂,首次实现大一统④民族融和的深化与其回族的形成,影响深远.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③④13.疆域图反映了一定时期国家或政权掌控的领土领海现状,包括领土领海的面积、边界、海陆位置以与疆域内部的行政区划、山川形势、岛屿分布等.请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疆域图,把握有关信息,判断这是何朝的疆域图?〔〕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14.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从宋到元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繁荣与开放 B.分裂走向统一C.文明初露曙光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反映的是谁的崇高气节?〔〕A.王安石B.韩世忠C.岳飞D.文天祥16.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元朝〞,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A.B.C. D.〔二〕填空题〔共6小题〕17.成吉思汗在位期间,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判断对错〕18.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并令其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导学案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白塔寺有人说,一段历史就是一本书,书中记载着多少悲欢离合;有人说,一个朝代就是一本书,书中描绘了多少繁华落寞。

今天,让我们追随历史,细细品味,感受元朝作为我国首个少数民族统一政权的时代特色,领略元朝那空前辽阔疆域的威武雄风。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1.图片展示。

元朝疆域图2.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学生概括元朝民族融合情况。

答案提示: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1.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答案提示: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学生分组讨论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教师提出问题:行省制度的建立有哪些深远的影响?答案提示:(1)元朝在地方推行的行省制度,是对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2)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在一些边远地区设立行省,如云南行省、辽阳行省等,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客观上促进了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4.教师讲述:中书省的古今对比。

(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这种情况下,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元朝的建立和统治;2. 理解元朝统治的社会政治特点;3. 掌握元朝的开创者和重要统治者;4. 理解元朝统一多民族的方法;5. 能够分析元朝统治的优点和缺点。

导学重点:1.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2. 元朝的社会政治特点;3. 元朝统一多民族的方法。

导学难点:1. 掌握元朝的开创者和重要统治者;2. 能够分析元朝统治的优点和缺点。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朝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你们还记得吗?2.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是《元朝的统治》,请同学们看课文的标题,你们对元朝有什么了解吗?二、讲授新课(15分钟)1.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书本P78)元朝是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它的建立与蒙古族的统治者成吉思汗紧密相关。

元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巩固他们的统治,包括重新规划行政区域、改革税制、修建运河等。

2. 元朝的社会政治特点(书本P79)元朝的社会政治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蒙古人享有特权,其他民族受压迫;- 官吏晋升多依赖考试;- 发达的奴隶制经济;- 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相结合。

3. 元朝统一多民族的方法(书本P80)元朝统一多民族主要靠以下几个方法:- 通过蒙古军队的征服和统一;- 通过控制南方士族来统一天下;- 统一文字和法律,加强文化控制。

三、小结(5分钟)同学们,请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 元朝是由谁建立的?- 元朝统治的社会政治特点有哪些?- 元朝是如何统一多民族的?四、拓展思考(15分钟)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并写下自己的答案:1. 元朝统治的优点有哪些?2. 元朝统治的缺点有哪些?3. 你认为元朝做得好的地方和做得不好的地方分别是什么?五、课堂检测(10分钟)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 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2. 元朝统治的社会政治特点有哪些?3. 元朝统一多民族的方法有哪些?4. 请分别列举元朝统治的优点和缺点。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掌握元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时期的历史。

但他们对元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表面知识,如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历史人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元朝的历史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情况。

2.教学难点: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行省制的实施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元朝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深入剖析元朝的统治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3.资料:收集与元朝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等。

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元朝的版图、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画像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元朝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情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2、掌握元朝行省制度建立的史实;知道西藏在元朝时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3、知道元朝加强对台湾等地区的管辖。

学习重点:行省制度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元朝的疆域(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朝疆域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元朝疆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省制度(1)在中央由__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______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________负责监察事务。

(2)元朝把___________________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3)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__,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_________________3、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元朝在_________设置______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__________地区用兵和招降。

(3)后来蒙古贵族代表与吐蕃的上层政教代表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

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朝建立后,在西藏设置____________,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二、合作学习: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有哪些?三、课堂小结:元朝的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对西藏设置宣政院→在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四、课堂检测第11课《元朝的统治》检测题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_朝()A、秦B、唐 C 、隋D、元2、依据元朝的行政区划,现在的西藏隶属于( )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自治区3、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A、流求B、夷洲C、琉球D、大都4、元朝时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军队的是()A、枢密院B、六部C、中书省D、御史台5、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A、中书省B、澎湖巡检司C、枢密院D、御史台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哪一个朝代()A、秦B、唐 C 、隋D、元7、阅读材料: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下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设计和答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下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设计和答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下第十一课--元朝
的统治导学案设计和答案
导学案年月
C.归西藏自治区管辖
D.归宣政院统辖
4.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

它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C】
①建立蒙古政权②将西藏纳人行政版图③灭亡西夏④创立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
的统治【C】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四、拓展延伸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
多。

”材料二
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元末反映草原地区蒙汉民族生活的评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1)材料一中的“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元朝时这一地区归哪一机构统辖?
答:
藏族。

宣政院。

(2)从《元朝疆域图》中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
元朝开创了哪种政治制度?并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澎湖和琉球?
行省制度。

澎湖巡检司。

答:
材料三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3)
这与元朝统有何关系
?
?
蒙汉两族的交流日益增多
答:
,
差异越来越小。

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经
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元朝的政权性质和元朝的疆域;2.掌握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措施;3.认识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措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和民族交融。

【自主学习】元朝的疆域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疆域:“北逾,西极流沙,东尽,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行省制度1.概况:元朝建立后,忽必烈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制度。

(1)在中央。

①由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②设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③设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

①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②其他地区设置了10个。

③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县。

3.影响: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目的: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2.措施:(1)对台湾: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藏。

①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②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③西藏正式成为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合作探究】元朝的疆域材料: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

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学习与探究:这次“遂一天下”与前朝相比,有何突出特点?行省制度下图中A地是今是学习与探究:为了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学习与探究:行省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它”是()A、西汉B、唐朝C、北宋D、元朝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A、行政军事监察B、行政外交军事C、财政监察外交D、财政军事监察3、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是在元朝。

第 11 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第 11 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依据】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设计理念】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高效课堂为目标,实施有效教学为基本要求。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有三个部分: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内容上紧承上一课。

元朝统一后,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和政权分立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拥有辽阔的疆域。

为了维护统治,在推行行省制度的同时,对边疆地区则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加强了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元朝疆域的范围;知道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知道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元朝疆域图(1330)》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及其对疆域的拓展,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通过元朝加强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为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元朝在西藏、台湾设置行政机构实行有效管辖,再次表明西藏、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再次出现了民族交融,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难点:行省制度【学情分析】有利因素:学生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课学习,已经具备基本的识图能力,本课在讲述行省制和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都要求学生通过识图寻找历史信息。

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知道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行汉法”“行仁政”,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

教师可采取比较法,让学生在对比中寻找元朝与秦朝在中央官制上的异同点。

不利因素:由于教材叙述较少,学生对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在理解上可能不到位。

教师应补充有关材料,并联系当前我国实行的省治,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概括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元朝的疆域,认识民族融合的表现及意义。

2.识记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措施。

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合作探究导学】【基础梳理】1.元朝的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______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_______王朝。

2.元朝的疆域(1)疆域四至: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2)特点①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

②今天的新疆、________、云南,东北广大地区,________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3.民族融合(1)表现①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②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③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2)意义: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合作探究】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材料二元末有人写诗:“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你能结合教材知识,说出元朝的疆域四至及其疆域的特点吗?(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出现什么现象?具体说说这一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基础梳理】1.中央集权制度(1)确立:元朝建立后,________参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内容:在中央,由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_____,分管各项政务;设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_____事务。

2.行省制度(1)目的:对空前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2)性质: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

(3)制度实施①中央直辖:________(山东、山西、河北)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②地方管理:行省制度a.除腹里、________、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________。

b.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_______。

【合作探究】上图是元朝一位名叫王二的农民的档案。

(1)档案中,王二家庭住址一栏出现了“省、路、府、州、县”等关键词,你能说出这体现的是什么制度吗?这一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2) 假如王二的家乡在现在的山东,那么在元朝时,王二的家乡隶属于哪里呢?(3) 在王二生活的时代,中央各机构中,由什么机构掌管全国行政事务?有人说,当时全国的军队调度是由太尉负责的,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基础梳理】1.目的: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

2.特点:因地制宜。

3.表现(1)对台湾的管辖①机构: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________。

②地位: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域的管辖:元朝设置________等机构管理西域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3)对西藏的管辖 ①蒙古对西藏的管辖: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_____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今甘肃武威)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蒙古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________。

②元朝对西藏的管辖a.举措: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________,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______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元朝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

b.意义: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合作探究】元朝疆域图(1330年)(1)上图中的“琉球”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元朝时,“琉球”由什么机构管辖?元朝设立这一管辖机构有什么意义?(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辖权,由上图中哪一机构直接统辖?(3)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元朝对上述地区的有效管理有哪些重要意义。

【知能提升练习】一、选择题1.史书记载某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其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这个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2.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某个封建王朝的行政机构设置情况,这个王朝是()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3.元朝时直属于中书省的“腹里”地区包括()①山东②山西③河北④岭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假如你正在观看一部描述元朝历史的电视剧,剧中你可能发现的错误是() A.忽必烈在听御史台汇报工作B.元军进攻南宋,文天祥组织军队抵抗C.忽必烈视察浙江行省D.正在前线作战的军队,接到了枢密院的调令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A.宣政院B.市舶司C.澎湖巡检司D.西域都护府6.下图元宣政院印反映了中央对下列哪个地区的直接管辖() A.新疆B.西藏C.琉球D.澎湖7.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一些地方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下列属于元朝设置的管理地方事务的机构是() A.宣政院和市舶司B.枢密院和御史台C.澎湖巡检司和宣政院D.市舶司和御史台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上图是在辽宁发现的我国元代时期管辖台湾地区的“巡检司”所用官印。

请回答:(1)请完成材料一表格中括号部分的填空。

与前朝相比,元朝实行了什么新的行政管理制度?(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元朝“高层政区”设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元朝对东南地区进行管辖的史实。

这有何历史意义?参考答案第11课元朝的统治【合作探究导学】[知识点一]【基础梳理】1.少数民族统一2.(2)①最大的②西藏台湾3.(1)③回族【合作探究】(1)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朝的版图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2)民族融合。

表现: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形成等。

[知识点二]【基础梳理】1.(1)忽必烈(2)中书省六部枢密院监察2.(3)①腹里②a.吐蕃行省b.路、府、州、县【合作探究】(1)行省制度。

这一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后世行政区划影响很大,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2)中书省。

(3)中书省。

不认同。

元朝时在中央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不是太尉。

[知识点三]【基础梳理】3.(1)①澎湖巡检司琉球②台湾(2)北庭都元帅府(3)①吐蕃驿站②a.行政管理权宣政院【合作探究】(1)台湾。

澎湖巡检司。

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宣政院。

(3)元朝对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与团结,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知能提升练习】1.D解析:本题考查对元朝疆域的识记。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故选D项。

2.D解析:通过“行中书省”可知这是元朝的制度。

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时,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

故选D项。

3.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故选A项。

元朝在岭北设立了行省,④不符合题意。

4.C解析:元朝建立后,实行行省制度,在除腹里、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

元朝设置的行省中有“江浙行省”,无“浙江行省”,故选C项。

5.C解析:为加强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故选C项。

宣政院是掌管西藏事务的机构,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西域都护府是总管新疆地区事务的机构,A、B、D三项均可排除。

6.B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故选B项。

7.C解析:市舶司是宋朝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枢密院和御史台是元朝在中央设立的分别负责全国的军事和监察事务的机构;澎湖巡检司是元朝设置的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的机构;宣政院是元朝负责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

故选C项。

8.(1)省或行省。

行省制度。

(2)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元朝行省制度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3)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