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8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元朝的历史面貌,认识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宋朝的历史,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元朝的历史,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元朝历史的时间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认识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视频资料:准备与元朝相关的历史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历史。
3.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元朝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然后,简要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元朝的历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朝的建立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4. 元朝实行了哪些民族政策?
5. 元朝的经济状况如何?
6. 元朝的文化有哪些成就?
7. 请简述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生通过当堂检测,可以检验自己对元朝历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检测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学生可以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直观感受元朝的历史文化。
- 学生可以进行历史人物角色扮演,深入体验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研究元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刚刚结束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的教学中,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元朝的历史。现在,我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我的教学感受,进行教学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3. 信息化资源:
- 历史教育网站和在线历史学习平台。
- 与元朝历史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讲座等。
- 电子书籍和学术论文,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 教学手段:
- 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研究元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
- 问题引导,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元朝历史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调,例如通过地图展示元朝的疆域范围、使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忽必烈的统治策略、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民族政策的影响、引入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展示元朝的经济和文化成就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掌握元朝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元朝的历史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民族、地区、政治制度等内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民族关系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朝代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资料: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元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元朝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元朝的历史状况,掌握元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秦汉隋唐宋等朝代的历史。
他们对历史人物、事件有一定的认识,但元朝的历史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民族、地区较多,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同时,学生对本节课的历史知识较为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掌握元朝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难点:元朝的行省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等。
2.素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
3.学具:准备历史地图、时间线等学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历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元朝的历史背景,如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等,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2.呈现(10分钟)展示元朝的政治制度、行省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朝的历史状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内容有:元朝的统一与统治、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元朝的边疆政策、元朝的经济与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掌握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元朝的历史距离现在较远,学生对于元朝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元朝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统一与统治、中央集权制度、边疆政策、经济与文化,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统一与统治2.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3.元朝的边疆政策4.元朝的经济与文化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元朝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史料分析法:教师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元朝的历史。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3.史料:与元朝相关的历史史料4.课件:精美的教学课件5.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元朝的历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元朝历史的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元朝历史的印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供与元朝相关的拓展史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元朝的历史。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习了解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从而充分理解认识,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疆域空前辽阔,版图历史上最大
二、行省制度
1、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2、地方:行省制度
3、元朝政治机构简图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机构: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意义、影响: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2、机构:宣政院管辖西藏
意义、影响: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优质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优质教案范文5篇历史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生活的老师和古人的使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优质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优质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实,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2.认识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学习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
3.(1)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事务;设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
“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________。
(2)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1)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地区用兵和招降,吐蕃归附后,蒙古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
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区域。
二、合作探究与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三、练习巩固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它”是( )A.西汉B.唐朝C.北宋D.元朝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A.行政军事监察B.行政外交军事C.财政监察外交D.财政军事监察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A.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清朝的军机处4.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澎湖巡检司5.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蒙古族的文化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部分知识,对历史人物、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可能缺乏全面的认识,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历史背景及其建立过程;2.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特点;3.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分析元朝的统治特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辅助资料:历史图片、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元朝的版图、皇帝画像等,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和统治者。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关于元朝建立过程的问题,如:元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成立时间是什么时候?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元朝的建立过程,强调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②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准备
《元朝疆域图》《元宣政院印与澎湖巡检司印》等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
一、导入新课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自主探究:元朝的疆域十分辽阔,元朝统治者是如何对它进行治理的呢?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二、感知理解
(板书)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图片展示:《汉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北宋疆域图》、《元朝疆域图》
史料研读: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提问:材料说明了元朝疆域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提出问题:那么这个空前辽阔的帝国疆域到底有多大呢?
学生回答: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教师提问:阅读《元朝疆域图》,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时期。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教师过渡: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统治者们又该如何管理这么辽阔的疆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行省制度
教师引导:中原王朝统一全国之后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秦朝时实行郡县制;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时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等等。
元朝建立后,也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贵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史料研读:
“世祖即位……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
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
”——《元史·百官志》
思考:元朝中央机构有哪些?各自分管什么事务?
学生讨论后回答: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检察事务。
教师补充:中书省:元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总理全国政务。
长官为中书令,由皇太子兼领,是虚衔。
中书令之下设左右丞相,是实际宰相,下设平章政事及参知政事等。
中书省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共同处理政事。
枢密院:是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总理全国军事。
长官为枢密使,由皇太子兼领,也是虚职。
由枢密副使掌军务,下设同知枢密院事等。
枢密院不仅掌理军机且管宫禁宿卫及军官选授迁调事项。
但地位低于中书省。
御史台:是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1268年设立,掌管监察。
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
下设御使中丞、待御使、治书御使。
所辖机构有殿中司(管朝仪、纠察百官)及察院(掌刺举之事)、内八道素政廉访司(地方监察机构)
史料研读:
“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唐以前以郡领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
”——《元史·地理志》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地图,找一找中书省位于何处,相当于现在的哪些省区?十个行省又包括哪些地方?
学生观察地图后回答:中书省包括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区,十个行省分别是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
提出问题:想一想,今天的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代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我们的行政区划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下。
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多相当于今天行政区划的二至三个省,如元朝辽阳行省包括今天东北三省。
元朝的行省名称,明清以后一直沿用,至今,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数名称已变化。
史料研读:
材料一: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材料二:行省……在中央统一政策的基础上,独立处理本省内的政务。
材料三:元朝政治制度……行省制的设立……宗教事务管理机构设置等等大多为后代所承袭……
提出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元朝政治制度,特别是行省制度的影响如何?
学生回答: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维护了国家统一;行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元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元政府对边疆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管理。
学生回答:元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小组讨论:回顾元朝以前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史实?回顾元朝以前汉藏两族交往的史实?
学生回答:三国时台湾称夷洲,230年,吴国大将卫温、诸葛直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时,台湾称流求,大陆商人常到流求贸易。
西藏在唐朝称吐蕃,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吐蕃松赞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他上书唐中宗说,唐蕃“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唐蕃会盟,并专门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在地图中找到台湾和西藏,思考一下:元朝时是如何管理台湾和西藏的?
学生回答: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天的台湾)(教师强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教师强调:这些都说明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
教师小结: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宣政院,表明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径都不能得逞,必将遭到失败。
作为中华儿女、中国公民必须拥护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拥护实现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宣传“一国两制”政策……。
(四)课堂小结
画出《元朝的统治》一课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展示元朝的统治、元朝的疆域、元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之间的联系。
(五)课堂练习
三、板书设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疆域空前辽阔,版图历史上最大
二、行省制度
1.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2.地方:行省制度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2.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四、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元朝的统治,涉及内容较多,在设计时,我注意借助于《元朝疆域图》,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形成基本的识图能力。
在统治措施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元朝在中央与地方的统治措施,特别是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的掌握,教学时适当补助一些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基本知识,对边疆的管辖,特别强调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措施,帮助学生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
整堂课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