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炮制

合集下载

半夏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半夏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半夏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半夏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

夏、秋二季均可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治半夏”(《内经》)。

汉、唐时代有汤洗(《玉函》)、生姜浸(《鬼遗》)、煮制(《集注》)、芥子与醋洗(《雷公》)、微火炮(《千金》)、焙制(《外台》)等法。

宋代有汤洗后麸炒、姜汁拌、炒黄(《圣惠方》)、热酒荡后姜汁浸(《博济》)、浆水一雪水各半同煮(《苏沈》)、半夏曲(《药证》)、酒浸后麸炒、矾制、米炒、醋煮(《总录》)、明矾生姜水煮(《卫济》)、生姜与萝卜煮(《传信》)、生姜汁与甘草制(《朱氏》)、姜一矾一牙皂煎水炒(《扁鹊》)、姜汁浸后菜油拌炒(《疮疡》)等方法。

元代有姜洗(《脾胃论》)、姜汤泡(《瑞竹》)、皂角水浸、米泔浸(《丹溪》)的方法。

明代增加了吴茱萸煮、萝卜煮、盐一猪苓制、面炒(《普济方》)、煨制(《撮要》)。

矾一皂角一巴豆制(《医学》)、姜竹沥制(《纲目》)、姜煨(《原始》)、甘草制、制炭(《准绳》)、明矾一皮硝一生姜制(《粹言》)、杏仁炒、矾一牙皂煅制(《保元》)等法。

清代又增加了姜一桑叶一盐制(《治裁》)、姜汁青盐制(《便读》)等炮制方法。

此时半夏的炮制方法已发展到将近70种之多,其中单姜汁制就有十余种方法;药汁制有30多种方法;此外如半夏曲(《药证》)、法半夏(《幼幼》)、仙半夏(《拾遗》)的炮制方法已形成。

【现代炮制方法】1.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水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

筛去碎屑。

半夏每100千克用白矾20千克。

3.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

筛去碎屑。

关于半夏的炮制

关于半夏的炮制

关于半夏的炮制
半夏作为内服中药都是要经过炮制的,以下是古人的炮制方法供参考:《伤寒论》中半夏无论入汤剂还是散剂,使用之前都要“洗”。

这在《金匮玉函经》有较明确的记载:“凡半夏不口父咀,以汤洗数十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半夏有毒,使用之前要“洗”,而且要用“汤”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汤,热水也”,因此“以汤洗数十度”就是用热水反复泡洗几十次,直到水液清澈,令半夏“滑尽”即半夏本身的“隙涎”被除掉(《雷公炮炙论》:“半夏上有隙涎,若洗不净,令人气逆,肝气怒满。

”)。

这样半夏洗熟之后,毒性消失,可以入药使用。

今天半夏已经不采用这种炮制方法,但是它仍有借鉴意义,如陈修园的《神农本草经读》“今人以半夏攻专祛痰,概用白矾煮之,……古人以汤洗七次,去涎,今人喂其麻口,不敢从之,余每年收干半夏数十斤,洗去粗皮,以生姜汁甘草水浸一日夜,洗净,又用河水浸三日,一日一换,滤起P熟,晒干切片,隔一年用之甚效……”。

半夏的炮制方法介绍

半夏的炮制方法介绍

半夏的炮制方法介绍半夏的炮制方法,半夏为天南星科药用植物。

你知道半夏的炮制方法吗?下面店铺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半夏的炮制方法1、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起白沫时(约7天),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净半夏,加白矾8kg)溶化,再泡7天,用水洗净,取出置不锈钢锅内,加入剩余的白矾,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约3小时,以内无白心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再闷约3天,切薄片,阴干。

每100kg净半夏,用白矾12.5kg。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

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

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2、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起白沫时(约7天),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净半夏,加白矾4kg)溶化,泡3天后,弃去矾水,再泡7天,每日轻轻搅拌换水2次,再加入串碎白矾4kg 溶化。

加姜水(取鲜姜片8k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煎液合并,晾凉)至半夏中,矾姜水再泡7天后,用水洗净,切开口尝无麻辣感,取出置不锈钢锅内,加入剩余的白矾和鲜姜,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约3小时,至内外无白心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时,再闷3天,阴干。

每100kg净半夏,用白矾12.5kg、鲜姜10kg。

姜半夏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

表面为棕色至棕褐色。

切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

质硬脆。

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黏牙。

3、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泡10~12天,每日轻轻搅拌换水2次,至无干心,再用白矾水浸泡3天,去白矾水,用水再泡2天,加甘草、石灰液(取甘草20kg,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pH值为12.0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呈均匀黄色为度,取出,洗净,阴干或低温烘干。

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20kg、白矾2kg、生石灰30kg。

半夏药材炮制配方大全书

半夏药材炮制配方大全书

半夏药材炮制配方大全书半夏,学名Pinellia ternata,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的功效。

在中医药学中,半夏的炮制方法多样,不同的炮制工艺能够发挥其不同的药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半夏炮制配方及其应用:1. 清半夏清半夏是通过将半夏药材用清水洗净、晾干后直接使用。

这种方法保留了半夏的原始药效,适用于痰湿内阻、咳嗽痰多等症状。

2. 姜半夏姜半夏是将半夏与生姜一同炮制。

生姜具有温中散寒、止呕的功效,与半夏合用,可以增强半夏的温中止呕作用,适用于胃寒呕吐、痰湿咳嗽等症状。

3. 醋半夏醋半夏是将半夏药材用醋浸泡后使用。

醋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与半夏合用,可以增强半夏的收敛作用,适用于久咳不愈、痰中带血等症状。

4. 糖半夏糖半夏是将半夏药材与糖一同炮制。

糖具有补中益气、缓和药性的作用,与半夏合用,可以减轻半夏的刺激性,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5. 盐半夏盐半夏是将半夏药材用盐水浸泡后使用。

盐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与半夏合用,可以增强半夏的软坚散结作用,适用于痰核、瘰疬等症状。

6. 酒半夏酒半夏是将半夏药材用酒浸泡后使用。

酒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与半夏合用,可以增强半夏的活血化瘀作用,适用于血瘀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7. 蜜半夏蜜半夏是将半夏药材用蜂蜜浸泡后使用。

蜂蜜具有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作用,与半夏合用,可以增强半夏的润肺止咳作用,适用于肺燥咳嗽、干咳无痰等症状。

每种炮制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药效和适用症状,在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同时,半夏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遵循医嘱,避免过量使用。

浅析半夏的毒性及炮制应用

浅析半夏的毒性及炮制应用

浅析半夏的毒性及炮制应用中药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

用于治疗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疼、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外用治疗痈肿痰核。

是临床常用的化痰止咳药物。

但半夏辛温有毒,使用不当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中毒反应,半夏毒性主要表现在对肌体粘膜如眼、咽喉部、胃等的强烈刺激作用。

因此,半夏除外用使用生品外,内服无论以何种剂型均使用其炮制品。

宋代以前,半夏的炮制方法有汤洗、姜制、水煮、微火炮等法以后开始出现矾制法。

2010年药典规定半夏的炮制方法有三种,即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

清半夏用白矾炮制,姜半夏用白矾和生姜共制,法半夏则用的是甘草和生石灰炮制。

但由于各地的用药习惯不同,炮制方法也不尽相同,少数省区半夏的炮制方法与药典规定的方法略有出入,如姜半夏的炮制有单用生姜而不用白矾的:河南、南京、苏州等地区有用姜炒的;辽宁、福州等地区有用姜蒸的;辽宁、南京等地区有用姜煮的。

又如法半夏有的地区加入了白矾炮制等等。

半夏炮制的目的是为了解除或降低毒性,而古今众多的炮制方法未必都真正达到了此目的。

据现代研究表明,矾制和姜制确能达到解半夏之毒性的目的。

姜可减轻半夏刺激性和毒性,尤其是刺激性,以姜汁煮半夏降低效果最明显,而用姜汁冷浸则效果较差,说明加热对姜解半夏之毒性起到促进作用。

以半夏各炮制品粉末混悬液小鼠腹腔注射,其毒性表现以生半夏最大,姜浸半夏毒性降低了一倍,姜汁煮半夏、姜矾半夏未见明显毒性;生半夏混悬液对大鼠的胃分泌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肠道的运动则显现明显促进作用。

姜矾半夏、姜煮半夏均可减缓胃肠运动,使胃黏膜的损伤减轻,同时又能抑制生半夏加速胃肠运动导致的吐泻。

半夏炮制后对小白鼠急性、亚急性和蓄积性毒性的研究表明,生半夏混悬液毒性明显,而矾制半夏的混悬液未见任何毒性反应。

其实,经过资料查证,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研究证明了各种规格的半夏以生半夏毒性最大,漂半夏、蒸半夏、姜半夏仍有毒性,而白矾制半夏无毒性。

中药半夏的炮制探讨

中药半夏的炮制探讨
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 用于痰多咳嗽,痰饮眩悸。
5. 半夏曲:取生半夏,法半夏各半,研成粉末,每 100 公
斤用生姜 80 公斤,面粉 40 公斤和温开水调成稀糊,倒入半
夏粉末内搓成团,发酵后,以木制模型压成小块,晾干。 半夏
曲增强健脾温胃、燥湿化痰的功能,偏于化痰止咳,健脾消
食。 用于咳嗽痰多胸脘痞满。 饮食不消等。
时,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 2 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
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以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
搅拌 1 ~ 2 次,保持 pH 值 12 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
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每 100 公斤净半
夏用甘草 15 公斤、生石灰 10 公斤。 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
方中半夏使用频率颇高,足见半夏的用途和效验很受重视。
张仲景原方使用半夏均是生半夏( 洗) ,且所有使用半夏的
方子基本上配伍生姜( 干姜) ,说明生半夏经过水烫和生姜
共煎后,半夏毒性已大幅度降低。 《 金匮玉涵经》 “ 凡半夏不
可父咀,以汤洗数十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 《 雷公炮
制论》 “ 修事半夏四两,用捣了白芥子末二两,头醋六两,二味
1. 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有毒,多外
用,以消,用 8% 白矾水浸泡,至内
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 筛去碎
屑,每 100 公斤净半夏用白矾 20 公斤。 清半夏可增强燥湿
化痰、作用,多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痰涎凝
15 ~ 30g,煎煮时间 1 小时,未曾有过一例中毒反应,且效果明
显优于现代常用的各种半夏炮制品。 现代的半夏药理毒性
试验都是以生半夏的提取物来作为实验标本,这与生半夏配

半夏采集加工和炮制方法以及功效与作用

半夏采集加工和炮制方法以及功效与作用

半夏采集加工和炮制方法以及功效与作用
半夏,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有毒,地下块茎干燥称生半夏,具有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等功效。

(1)采集加工
采收应在立夏后,挖取块根。

出土后的半夏,洗净泥土,放入箩筐内(不能装满),浸入河里或水池中,用水淹没,以能翻动为度;用木棒捆以稻草插入筐内,上下搅动揉搓,但用力不可过猛。

要随时推至水深处,将搓掉的外皮除净,直至半夏将近白色为止。

去皮后,在烈日下晒干,或烘干。

烘焙时先用急火使其受热,冒出水珠,用粗布擦干,并多次翻动。

然后再微火烘干,直至一击即碎为止。

去皮的半夏如遇阴雨天,可将其浸到饱和的明矾水中(如晒到半干,则不用再泡)并经常换水,天晴时可再干燥。

(2)炮制方法
取半夏5公斤生姜500克,生甘草150克,大皂角50克,麻黄50克,芒硝100克,明矾100克。

将生半夏放缸内;用清水浸泡3~4天,每天换水3次,勤翻动,捞去皮屑。

浸满4天后洗净捞起,倒入洁净干燥缸内,再将甘草、皂角、麻黄等4味药,用适量清水煎煮两次,去渣取其药汁,冷却后倒入缸内,上下翻动,并撒入芒硝及明矾粉,盖好缸口,腌50天左右捞起,另换清水浸泡半天,洗净后捞出晒干,即可配方药用。

(3)夏炮制法
取生半夏5公斤,生姜切片1.25公斤,明矾研细末50克。

将半夏洗净,清水
浸泡(春5天、夏3天、秋7天、冬10天),每天换水3次,上下翻动,捞去皮屑,捞起置于蒸笼内,铺一层半夏,一层生姜片,用文火蒸熟,以切开内无白心为度。

取出乘热撒入明矾粉混匀,摊凉切片或刨片,晒干、拣去姜片即成。

半夏的炮制方法及炮制工艺

半夏的炮制方法及炮制工艺

半夏的炮制方法及炮制工艺
半夏(Botanical Poria coco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炮制后可以用于治疗脾胃湿热、消肿利尿等病症。

下面简要介绍半夏的炮制方法及炮制工艺:
炮制方法:
1. 选材:选择完全成熟的半夏,质地坚硬、无虫蛀、无霉变的为佳。

2. 清洗:将新鲜半夏逐片剥去外皮,用清水洗净。

3. 炒制:将洗净的半夏放入铁锅中,用中小火炒至金黄色,表面起皱,呈蜂窝状,且较易磨碎。

炮制工艺:
1. 常规炮制法:
a. 加工前的准备:将新鲜半夏洗净,晾干并存放于阴凉通风处。

b. 捣碎:将晾干的半夏逐片捣碎。

可使用研磨器、研钵等工具捣碎,也可用刀切剁。

c. 炒制:将捣碎的半夏放入铁锅中,用中小火炒至金黄色,表面起皱,呈蜂窝状。

炒制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止半夏糊化。

d. 晾凉:炒制完成后,将半夏晾凉,待其冷却为止。

晾凉的半夏应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潮湿。

e. 存放:炮制完成的半夏应存放于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以上是半夏的常规炮制方法及炮制工艺,不同地域可能存在微小差异,具体炮制
方法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此外,半夏的炮制后可用于煎剂、研粉或制成丸剂等形式使用。

因此,在使用半夏时,最好根据具体配方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和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夏炮制【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炮制方法】一、净制除去杂质(《药典85》)。

二、切制生半夏用时捣碎;清半夏切厚片;姜半夏切薄片(《药典85》)。

三、炮炙1.清半夏(1)矾泡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的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

每半夏100kg,用白研20kg(《药典85》)。

(2)矾煮取拣净的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

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kg加白矾2kg,泡1日后再换水,至口尝无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6成干,焖润后切片,晾干即得。

每半夏100kg,用白矾12.5kg)(夏季用14.5kg(《药典63》)。

(3)矾腌取原半夏,筛去粉末,大小个分开,择净杂质。

将半夏分别倒入容器内,放入清水浸泡,水量以淹过半夏的5寸为度,春秋每日翻倒,换水2次,夏季每日3次,浸泡3天,待腌。

取净白矾,用石研轧成粉末,取少量泡好半夏铺于容器内,上面撒1层白矾面,再铺1层半夏,如此,半夏与白矾面层层铺均,然后加入清水淹没,淹至3天,再将白矾水撤掉,换清水浸泡一天待煮。

将锅内入清水,加热至沸,取泡好的半夏,倒入锅中,用武火加热煮沸后,再加文火缓煮,用铲随时搅动,煮至2-3小时后切开,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捞出。

摊开烘干或晒干。

择净杂质,用粉碎机打成颗粒即得。

每净半夏100kg,用白矾10kg (《天津》)。

(4)白矾、面粉制取拣净的生半夏,大小分挡,用清水浸泡。

夏天泡7天左右,冬天泡14天左右。

每日换水1-2次,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时,移置锅内加白矾与水煮透;或再加面粉拌匀,取出,制成团,略晾后,切片0.3mm厚左右,干燥(用时筛去末)。

每半夏500g,用白矾60-90g,面粉适量(《河南》)。

(5)矾、姜、甘草制①取生半夏,用水浸7-10天(每天换水2次),取出,放缸中,加白矾及热甘草水及生姜泡7-10天后,蒸约8小时,至无白心,晾冷,焖1-2天,切鱼鳞厚片。

每半夏100kg,用生姜1kg,甘草2kg,白矾12.5kg(《集成》)。

②取生半夏,加水浸10天(换水2-3次),换缸,铺1层半夏,1层生姜、明矾,至缸将满时放入清水,1个月后倾出,换水洗2次,再将甘草破开,掺入半夏蒸透,倾出,晾风,隔2天后,装入硫黄柜内熏1夜,稍去水气,刨片。

每半夏100kg,用生姜7kg,甘草3kg,白矾10kg(《集成》)。

2.姜半夏(1)姜矾煮制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于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

每半夏100kg,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药典85》)。

(2)姜矾腌制取净半复,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内无白心时,取出,滤干,切厚片,加姜汁拌至吸尽,再加白矾粗粉,反复搅拌使匀透,置缸内腌48小时,然后浴缸边加入清水至超过半夏平面约10cm,注意不使白矾粉冲况缸底,继续腌2-4天,至口嚼无麻辣感时,取出,洗去白矾粉,干燥。

每半夏100kg,用生姜18kg,白矾20kg(《药典77》)。

(3)姜、矾蒸制每取生半夏5000g,大小分开,加水浸泡至内无白心,稍晾。

另取生姜1250g,捣绒煎汤,加明矾620g,溶化后,与半夏拌匀,待汁吸尽后,与半夏蒸至透心,取出,切片,干燥(《四川》)。

(4)姜炒取鲜姜切片熬水去渣拌入半夏片内,晾7成干后,用微火炒至稍变黄。

每半夏片500g,用鲜姜60g(《黑龙江》)。

(5)美矾甘草皂角制取净半夏,清水泡漂(一般夏天5天,春秋7天,冬天10天),每天换水1次,夏天2次,捞出,与材料共置锅内加水煮至内无白心,嚼之微麻舌取出,晾凉,盖渥至表面析出1层白矾,淘净,如此反复2-3次,切薄片,晒干。

每半夏100kg,用生姜10kg,甘草、皂角各5kg,白矾10kg(《陕西》)。

3.法半夏(1)石灰甘草制①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手心,去水,加入甘草——石灰液(取甘草加适量水煎2次,合并煎液,倒入加适量水制成的五灰液中)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pH12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黄色均匀为度,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

每半夏100kg,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药典85))。

②先拣较珠半夏稍大的干半夏。

加工过程如浸泡时间,石灰量同珠半夏,捞出晾干水分,再放置于缸内。

每100kg半夏加甘草10kg(打碎,泡水30kg),栀子仁(打碎2kg,泡水6kg),合并煮2-3小时,滤渣取汁,浸吸3-4日,每日搅拌1次,浸吸至水干透心,半夏变黄色,取出晒干后,再放置入麻袋或撞箩内,撞去外皮为光滑黄色,即成“京半夏”(《云南》)。

(2)石灰水制先拣小粒的山珠或地珠生半夏,筛净杂质,浸泡约10日左右,在浸泡时每日换水1次。

每100kg半夏加石灰(矿子灰)30kg,放入半夏缸内,石灰放在竹箩内,溶化后去净石块杂质共浸泡(浸过半夏3-6cm),浸泡20-25日,每日搅拌1次,取出后淘净石灰,继续用清水浸漂约10日左右,每日换水1次。

漂至灰水排净发泡时,取出晒或烘干即成“珠半夏”(《云南》)。

(3)灰矾甘草鲜姜制①取生半夏,筛去土杂质,大小个分开泡制。

浸泡:取净半夏100kg,分别置容器内,放入清水,水量以淹没半夏约20cm为度,春秋每日换水2次,夏季换水3次(翻倒),浸泡3天。

矾腌:取净白矾10kg,用石研轧成粉末,再取少量泡好半夏铺于容器内,上面撤1层白矾粉末,再放1层半夏,如此,半夏与白矾面层层铺匀,放入适量清水,腌至7天,将矾水撤掉,换清水浸泡,每天换水2次,浸泡2天。

石灰泡:取白灰块30kg,淋适量清水,将白灰过筛与半夏搅拌均匀放入容器中,灰水淹过半夏为度,浸泡5天,翻倒1次撤掉灰水,换清水浸泡2天,每天换水2次。

甘草、鲜姜腌:取甘草15kg轧碎,鲜姜10kg洗净切片或轧烂(如无鲜姜可用干姜,每鲜姜3kg折干姜1kg),分别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加热熬煮4小时,将煮液取出,再放入清水熬煮3小时,将残渣取出,压榨去掉,榨出液与煮液合并,取甘草、鲜姜煮液倒入半夏容器中,以淹过半夏为度,腌至5天搅动翻倒1次,取出摊开晾干即为法制半夏。

每净半夏100kg,用白矾10kg,石灰块30kg,甘草15kg,鲜姜10kg(《天津》)。

②取净半夏,大小分档,放于水中漂3-7日(每日换水1次),倾去水,加入明矾及水适量浸泡3-7日(每天搅动1次),再倾去明矾水,加入甘草、石灰水及姜汁,搅匀,浸泡3-7日,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晒干或烘干。

每净半夏5000g用甘草片156.25g,石灰1000g,姜汁150g。

注:甘草石灰水的制法:取甘草片,加水适量,煮沸1-2小时,倒入矿灰中,搅拌均匀,静置片刻,捞出矿灰渣及甘草片,即得(《湖北》)。

(4)石灰甘草皂角生姜制取净半夏,清水泡漂(一般夏季7天,春秋季10天,冬季14天),捞出,置缸内,以1层半夏,l层配料铺平,从上面深水淹没,使石灰块泛开,约1小时,加大量水,每日搅拌1次至发透,捞出,清水洗净石灰,拣去杂质,晒干,用时捣碎。

每半夏100kg,用甘草、皂角各5kg,生姜10kg,块石灰30kg(《陕西》)。

(5)石灰明矾甘草制取生半夏,筛去土屑,拣净杂质,置缸或池内,用清水浸泡,水量高出半夏尺许,避免日晒,春、秋季浸泡21天,每日轻轻搅拌换水2次,夏季浸泡要适当缩短,每日轻轻搅拌换水3次,冬季适当延长时间,每日轻轻搅拌换水1次。

根据品质和大小个不同,缩短或延长浸泡时间,,泡10天后,如起白沫时,可投入串碎白矾,泡3天后,撤矾水再换清水以撤除毒质,切开,口尝无麻辣感,取出稍晒。

取甘草串碎粗块,加水熬汤(熬3次)去甘草渣滓。

以甘草计泡石灰块加适量水混合,去石灰渣,倒入以前泡无麻辣味的半夏内,继续浸泡4-5天,每日轻轻搅拌,使其颜色浸泡呈黄色,内无白心为度,捞出冲洗多次干净为止,阴干,入库即得。

每半夏100kg,用甘草20kg,白矾2kg,石灰块30kg(《北京》)。

(6)石灰白矾皂角制取净半夏按大小个分开,分别用清水浸泡10-14天(以淹没10-12cm为度),每天换水,倒缸,或搅动2-3次;再取捣碎的皂角和白矾化水,倒入清水泡过的半夏中,浸泡2-3天,每日换水,倒缸,或搅动2-3次;最后再在石灰水中浸泡7日,至口尝无麻辣味时,捞出(以上操作均避免日晒),用清水冲洗干净,晒干。

每半夏100kg,用皂角5kg,白矾10kg,生石灰块30kg(《甘肃》)。

4.苏半夏取洁净半夏,大小分开,加入清水浸过药面33cm,共浸3天(每天换水2-3次),改用2%白矾水浸泡5-10天(每2天换水1次);再以1%白矾水浸泡15-20天(每1-2天换水1次)。

最后用清水浸泡3天(每天换水1-2次),至无麻或微有麻舌感,取出,晒干,用时打碎(《广东》)。

5.仙半夏取制半夏净片,先将下列处方的药汁拌入,使之吸尽,再将6味药粉与半夏拌匀晒干。

每制半夏净片100kg,用甘草2.5kg,炒枳实0.19kg,陈皮0.31kg,五味子0.31kg,炒枳壳0.25kg,薄荷2.5kg,川芎0.19kg,小青皮0.31kg,共煎浓汁。

粉料:丁香粉0.31kg,广木香粉0.31kg,豆蔻粉0.19kg,沉香粉0.06kg,肉桂粉0.19kg,砂仁粉0.31kg(《上海》)。

6.宋·半夏取制半夏净片,用下列处方的药汁搅拌入,使之吸尽;干燥。

每半夏10kg,用陈皮0.19kg,苏子0.13kg,青礞石0.13kg,五味子0.06kg,天花粉0.13kg,白前0.06kg 批把叶0.13kg,共煎浓汁(《上海》)。

7.青盐半夏取制半夏净片,用青盐化水拌匀,使之吸尽,晒干。

每制半夏净片10kg,用青盐0.31kg(《上海》)。

8.竹沥半夏(1)取姜半夏加竹沥拌匀,待吸尽,干燥。

每姜半夏100kg,用竹沥12.5kg(《江苏》)。

(2)取生半夏水浸8-24小时,润透至无白心,切厚片,与明矾姜汁拌匀,腌至口嚼微具麻味感,漂去涩味,干燥,与竹沥拌匀,吸尽,干燥。

每生半夏100kg,用竹沥25kg(《浙江》)。

9.醋制先将半夏片拣净杂质。

每100kg半夏片加醋20kg兑沸水适量喷洒拌匀,吸约半小时,再放火锅内用文火不断拌炒,炒至醋干,表面呈淡黑黄色,铲出晾冷即醋炙半夏(《云南》)。

10.胆汁制先将半夏片拣净杂质,每100kg半夏片加猪胆汁1kg,兑沸水适量溶化。

将胆水汁喷洒拌匀半夏片内,洒完吸透约半小时,再放入锅内用文火不断拌炒至胆汁干,表面呈淡黑黄色,铲出晾冷即成胆炙半夏(《云南》)。

11.半夏曲(1)为清半夏、生姜汁、白矾、六神曲、白面等加工制成(《药典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