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数学练习题(平行线坐标系一元二次
七年级下数学练习题平行线、坐标系、一元

七年级下数学练习题(平行线、坐标系、一元二次方程)1、给出下列说法: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内错角相等;②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它与另一条也相交;③平面内的三条直线任意两条都不平行,则它们一定有三个交点;④若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B.C.D.2、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A.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B.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若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和等于平角,则这两个角为邻补角D.平移变换中,各组对应点连成两线段平行且相等3、如图,在△ABC中,已知∠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
若BD+CE=9,则线段DE的长为( )A.9 B.8 C.7 D.64、假期到了,17名女教师去外地培训,住宿时有2人间和3人间可供租住,每个房间都要住满,她们有几种租住方案A.5种B.4种C.3种D.2种5、在下列方程中,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A)x+y=3 (B)x=3 (C)x-y=3 (D)x=3-y6、如图,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轴或y轴平行。
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1,A2,A3,A4,…表示,则顶点A55的坐标是(A) (13,13) (B) (-13,-13) (C) (14,14) (D) (-14,-14) 。
7、如图,把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为A.20°B.30°C.40°D.60°8、三条直线最多能组成个直角.9、已知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10、已知点与点关于轴对称,则,.11、在第二象限的点M,到x轴和y轴的距离分别是8和5,那么点M的坐标.12、点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13、小颖解方程组时,把a看错后得到的解是而正确解是请你帮小颖写出原来的方程组.14、在国道202公路改建工程中,某路段长4000米,由甲乙两个工程队拟在30天内(含30天)合作完成,已知两个工程队各有10名工人(设甲乙两个工程队的工人全部参与生产,甲工程队每人每天的工作量相同,乙工程队每人每天的工作量相同),甲工程队1天、乙工程队2天共修路200米;甲工程队2天,乙工程队3天共修路350米.(1)试问甲乙两个工程队每天分别修路多少米(2)甲乙两个工程队施工10天后,由于工作需要需从甲队抽调m人去学习新技术,总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请问甲队可以抽调多少人(3)已知甲工程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万元,乙工程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万元,要使该工程的施工费用最低,甲乙两队需各做多少天最低费用为多少15、解方程组16、解方程组:(1)(2)17、如图1,一副直角三角板△ABC和△DEF,已知BC=DF,∠F=30°,EF=2ED(1)直接写出∠B,∠C,∠E的度数;(2)将△ABC和△DEF放置像图2的位置,点B、D、C、F在同一直线上,点A在DE上.①△ABC固定不动,将△DEF绕点D逆时针旋转至EF∥CB(如图3),求△DEF旋转的度数,并通过计算判断点A是否在EF上.②在图3的位置上,△DEF绕点D继续逆时针旋转至DE与BC重合,在旋转过程中,两个三角形的边是否存在平行关系若存在直接写出旋转的角度和平行关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B2、C3、A4、C【解析】试题分析:设住3人间的需要有x间,住2人间的需要有y间,则根据题意得,3x+2y=17,∵2y是偶数,17是奇数,∴3x只能是奇数,即x必须是奇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汇总[1]-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汇总[1]-2](https://img.taocdn.com/s3/m/dc2f19ec55270722182ef723.png)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坐号 _______ 成绩 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 30 分〕1、如下图,∠1和∠2是对顶角的是〔〕2、如图AB∥CD可以得到〔〕A、∠1=∠2B、∠2=∠3C、∠1=∠4D、∠3=∠43、直线AB、CD、EF相交于O,那么∠1+∠2+∠3=〔〕A、90°B、120°C、180°D、140°4、如下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以下四种条件:①∠2=∠6②∠2=∠8③∠1+∠4=180°④∠3=∠8,其中能判断是a∥b 的条件的序号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一样,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B、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C、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6、以下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7、如图,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局部面积与正方形ABCD面积的比是〔〕A、3:4B、5:8C、9:16D、1:28、以下现象属于平移的是〔〕①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电梯的上下运动,③钟摆的摆动,④转动的门,⑤汽车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A、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⑤9、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平行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C、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D、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垂直。
10、直线AB∥CD,∠B=23°,∠D=42°,那么∠E=〔〕A、23°B、42°C、65°D、19°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1、直线AB、CD相交于点O,假设∠AOC=100°,那么∠AOD=___________。
人教版最全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及单元测验卷及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1 相交线复习检测(5分钟):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A.1个B.2 个C.3 个D.4 个2、如图,若/ 1=60° ,那么/ 2=3、如图是一把剪刀,其中 1 40,则24、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一点O, /AOD勺对顶角是,/AOC勺邻补角是,若/ A0C=50 ,贝U/ BOD= ./ COB= J AOE+ DOB + COF=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0,0评分/ AOC若/ AOD/DOB=50 ,?求/EOB勺度数.6、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1=2/ 3, / 2=68° ,求/4的度数5.1.2 垂线复习检测(5分钟):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所有的邻补角都相等.()2、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4、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对顶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5、如图1,OAL OB,OCL OC,O为垂足,若/AOC=3 5,则/BOD=.6、如图2,A0± BO,O为垂足,直线CDi点O,且/ BOD=2AOC则/ BOD=.7、如图3,直线AB CD相交于点0,若/E0D=40 , /B0C=130,那么射线0E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C8、已知:如图,直线AB,射线0位于点的位置关系.9、如图,AC± BC,C为垂足,CD± AB,D为垂足,BC=8,CD=4.8,BD=6.4,AD=3.6,AC= 6 ,那么点C 到AB 的距离是,点A 到BC 的距离是,点B 到CD 的距离是 ,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10、如图,在线段AB AG AD AE AF 中AD 最短.小明说垂线段最短,因此线段AD 的 长是点A 到BF 的距离,对小明的说法,你认为对吗?11、用三角尺画一个是30的/AOB 在边OA±任取一点P,过P 作POL OB,垂足为Q, 量一量OP 的长,你发现点P 到OB 的距离与OP 长的关系吗?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3、如图(6),直线DE 截AB, AC,构成八个角: ①、指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复习检测(5分钟):1、如图(4),卜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人./1与/2是同位角 B. / 2与/ 3是同位角C. / 1与/ 3是同位角D. / 1与/ 4不是同位角2、如图(5),直线AB CDM 直线EF 所g, / A 和一 错角,/A 班是同旁内角.^ /\ \ /--- ---------- 4 届 -------------------- R图⑷ 图⑸—是同位角,/ A 和 ________ 是内A40(3) c'②、/人与/5, /A 与/6, /A 与/8,分别是哪一条直线截哪两条直线而成的什么 角?4、如图(7),在直角 ABCt\ / C= 90 , DU AC 于 E,交 A.一 L①、指出当BG DE 被AB 所截时,/ 3的同位角、内错角和礴内他(门②、若/ 3+/ 4=180试说明/ 1 = /2=/3的理由.5.2.1平行线复习检测(5分钟):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2、两条直线L 1与L 2相交点A,如果L 1//L ,那么12与L ()3、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边必.D ./3=/4 D. /BACW ACD4、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 ,两条直线平行,交点的个数是 _____________ 个.判断题5、6、7、85、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6、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互相平行.()7、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8、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后判断.(1)直线a 、b 互相垂直,点P 是直线a 、b 外一点,过P 点的直线c 垂直于直线b. (2)判断直线a 、c 的位置关系,并借助于三角尺、直尺验证.9、试说明三条直线的交点情况,进而判定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情况5.2.2平行线的判定复习检测(10分钟):1、如图1所示,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 CD 的是()DAFCA./BADh BCDB. /1 = /2;C.AD C B如图5,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 1 = /5;②/ 1=/7;③/ 2+/ 3=180 ;@Z4=Z 7.其中能说明 a // b 的条件序号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 ③④如果/ 9=,那么AD// BC;如果/ 9=,那么AB// CD.7、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b,c 满足a±b,a ±c,则b 与c 的位置户系是8、如图所示,BE 是AB 的延长线,量得/ CBEh A=/ C. //.... AB E(1) 由/ CBEh A 可以判断//,根据是.⑵ 由/ CBEh C 可以判断//,根据是2、 如图2所示,如果/ D=/ EFC 那么()A.AD // BCB.EF // BC 3、 F 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位角不一定相等B. 内错角都相等C. 同旁内角可能相等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 5、如图5,如果/ 3=/7,那么,理由是 如果/ 5=/ 3,那么 ,理由是 如果/ 2+ /5=那么a // b,理由是6、如图4,若/ 2=/6,则,如果/3+/4+/ 5+/ 6=180 ,那么(4)C.AB // DCD.AD9、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 2= 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0、如图,已知AEM DG , 1 2 ,试问EF是否平行GH并说明理由.11、如图所示,已知/ 1=/ 2,AC平分/ DAB试说明DCI AB.1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EF和AB,CM别相交于K,H,且EGL AB,/CHF=60 / E=30°试说明AB// CD.13、提高训练: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e,且/ 1=/ 2, / 3+/4=180° ,则a与c平行吗?劝什么?5.3.1平行线的性质复习检测(10分钟):1、如图1所示,AB//CD则与/ 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A.5 个B.4 个C.3 个D.2 个 B AA B —(4) (5) (6)5、如图5,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3)2、如图 2 所示,CD// AB,O 评分/ AOD,OFOE,/D=50,则/BOF 为(A.35B.30C.253、如图 3 所示,AB II CD,Z D=80CAD=, /ACD=?.4、如图 4,若 AD// BC,则/=/ D.20/ABC 廿=180 ;若 DC/ZAB,则/=/A,/ CAD:/ BAC=3:2则/56° ,甲、乙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因为.6、河南)如图6所示,已知AB// 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 B-EF,若/ 1=72 ,贝U/2=.7、如图,AB/ZCQ / 1 = 102° ,求/ 2、/3、/4、/ 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8、如图,ERiz\ABC勺一个顶点A,且EF// BC 如果/ B= 40° , / 2= 75° ,那么/1、/3、/G / BAO /B+ 是多少度,并说明依据?9、如图,已知:DE/ZCB,/1 = /2,求证:CD平分/ ECB.10、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EF折叠,若/ EFG=50 ,求/ DEG勺度数.1111、如图所示,已知:AE平分/BAC CE平分/ACD且AB//CD求证:/1+/ 2=90° . 证明:・•. AB//CD (已知)・♦/BAC/ACD180 , ()又.. AE平分/ BAC C评分/ ACD (). 1 1•• 1 - BAC , 2 万ACD,(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1 1 0 0. .1 2 -( BAC ACD) —1800 90°.2 2即Z1+Z 2=90 .结论: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推广: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5.3.2命题、定理、证明复习检测(5分钟):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1)延长线段AB( ) (3)画线段AB的中点(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交点((4)若|x|=2 ,则x=2 ( )134、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同位角相等.其中假命题有()A.1 个B.2个C.3个D.4个5、分别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如果a// b, b // c,那么all c ⑵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分别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等角的补角相等;(3)内错角相等.7、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上适当的根据(1) '.'all b,「•/ 1=/ 3( ); (2) ・// 1=/ 3, ..・all b( ); (3) '.'all b,「•/ 1=/ 2( );(4) 「a// b,「./ 1+/ 4=180o ( (5) ・// 1=/ 2, ..・all b( ); (6) •// 1+/ 4=180o,「.a// b( ). 8、已知:如图 ABL BG BCLCD 且/ 1=/ 2, 证明:.「AB!BG BCLCD (已知)= =90(5)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2、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x 与y 的和等于0吗? 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 D.对顶角不相等.B.两个锐角之和为锐角D.锐角小于它的余角・ ・•/ 1 = /2 (已知)(等式性质)/ ACB=90 ()・ ••/ BCD^/ ACD 勺余角・ ・•/BCD^/B 的余角(已知) ・•・ / ACDN B ()5.4平移复习检测(5分钟):1、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B.沿射线EC 的方向移动C 冰C.沿射线BD 的方向移动BD 长;D.沿射线BD 的方向移动DC 长3、下列四组图形中,?有一组中的两个图形经过平移其中一个能得到 -另一个,这组图形9、已知: 求证: 证明: BE// CF (/ ACDM B・•. ACL BC (已知)2、如图所示,4FDE 经过怎样的平移可得到4A.沿射线EC 的方向移动DB 长; 如图,ACL BCC 垂足为CABC.()4、如图所示,△ DEF经过平移可以得到△ ABC那的对应角和ED的对应边分-别是()A. / F,ACB. / BOD,BA;C. / F,BAD.5、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A.互相平行且相等;B.互相垂直且相等C.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6、在平移过程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________ 都相同,?因-此对应线段和对应角7、如图所示,平移△ ABC可得到△ DEF,如果// C=60 ,那么/ E=?-度,/ EDF=/F= ______ 度,/DOB= .........8、将正方形ABCDg对角线AC方向平移,且平移后的图形的一个顶点恰好在AC的中点。
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平移》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平移》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将点A向右平移几个单位长度可得到点BA.3个单位长度B.4个单位长度C.5个单位长度D.6个单位长度【答案】B长度,故选B.2.如图所示,将点A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将重合于图中的A.点C B.点FC.点D D.点E【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用坐标表示平移.注意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因为点A的纵坐标是2,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即2–5=–3,所以与点E重合,故选D.3.如图所示,将点A行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A';将点B先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B';则A'与B'相距A.4个单位长度B.5个单位长度C.6个单位长度D.7个单位长度【答案】A相距4个单位长度,故选A.4.如图所示,点G(–2,–2),将点G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G′,则G′的坐标为A.(6,5) B.(4,5)C.(6,3) D.(4,3)【答案】D5.将线段AB在坐标系中作平行移动,已知A(-1,2),B(1,1),将线段AB平移后,其两个端点的坐标变为A(-2,1),B(0,0),则它平移的情况是A.向上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向左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B.向下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向左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C.向下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向右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D.向上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向右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答案】B【解析】由点A,B的平移规律可知,此题规律是(x–1,y–1),照此规律可知线段AB向下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向左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故选B.6.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1),B(1,3),C(3,0),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为A.(5,0),(4,2),(6,–1)B.(–1,0),(–2,2),(0,–1)C.(–1,2),(–2,4),(0,1)D.(5,2),(4,4),(6,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平移及平移特征.分别将A、B、C三点的横坐标都减去3,纵坐标都减去1得(–1,0),(–2,2),(0,–1),故选B.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7.将点(–3,1)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__________.【答案】(1,3)【解析】–3+4=1,1+2=3,∴点A′的坐标是(1,3).故答案为:(1,3).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__________(或向__________)平移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答案】右;左;a【解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都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9.已知三角形ABC,A(–3,2),B(1,1),C(–1,–2),现将三角形ABC平移,使点A到点(1,–2)的位置上,则点B,C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答案】(5,–3);(3,–6)点C横坐标为:–1+4=3;纵坐标为:–2+(–4)=–6;∴B点的坐标为(5,–3),C点的坐标为(3,–6).10.已知点A(–4,–6),将点A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A′,则A′的坐标为__________.【答案】(0,0)【解析】由题中平移规律可知:A′的横坐标为–4+4=0;纵坐标为–6+6=0;∴A′的坐标为(0,0).故答案为:(0,0).1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右边的图案是由左边的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左边图案中左、右眼睛的坐标分别是(–4,2),(–2,2),右边图案中左眼的坐标是(3,4),则右边图案中右眼的坐标是__________.【答案】(5,4)【解析】由左图案中左眼的坐标是(-4,2),右图案中左眼的坐标是(3,4),可知左图案向右平移了7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了2个单位长度变为右图案.因此右眼的坐标由(-2,2)变为(5,4).12.如图,一个机器人从原点O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5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6点时,A6点的坐标是________.【答案】(9,12)【解析】根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题中机器人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过程,即A1(3,0)→A2(3,6)→A3(–6,6)→A4(–6,–6)→A5(9,–6)→A6(9,12).因此,在以O点为坐标原点,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的平面坐标系中,A6的坐标为(9,12).故答案为(9,12).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3.如图,有一条小船.若把小船平移,使点A平移到点B,请你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小船.【解析】平移后的小船如答图所示.14.如图所示,三角形A′B′C′是三角形ABC经过平移得到的,三角形ABC中任意一点P(x1,y1)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x1+6,y1+4).分别写出点A′,B′,C′的坐标.【解析】A′(2,3),B′(1,0),C′(5,1).15.坐标平面内有4个点A(0,2),B(–1,0),C(1,–1),D(3,1).(1)建立坐标系,描出这4个点;(2)顺次连接A,B,C,D,组成四边形ABCD,求四边形ABC D的面积.【解析】(1)根据题意,直接描点;坐标系及4个点的位置,如图所示;(2)分别过A、C两点作x轴的平行线,过B、D两点作y轴的平行线,围成矩形,利用“割补法”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如图,用矩形EFGH围住四边形ABCD,则S四边形ABCD=S矩形EFGH–S三角形ABE–S三角形BCF–S三角形CDG–S三角形ADH=3×4–12×1×2–12×1×2–12×2×2–12×1×3=6.5.16.三角形ABC沿x轴正方向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沿y轴负方向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EFG.(1)写出三角形EFG的三个顶点坐标;(2)求三角形EFG的面积.【解析】(1)如图所示:点E(4,1),点F(0,–2),点G(5,–3);(2)S三角形EFG=4×5–12×4×3–12×1×5–12×1×4=192.。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章末练习题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12=+x yB .012=+x xC .012=+xD .012=+x 2.若1x 、2x (1x <2x ),是关于x 的方程(x-a )(x-b)=1(a<b )的两个根,则实数1x 、2x ,a 、b 的大小关系为( ).A 、1x <2x < a <bB 、1x <a <2x <bC 、1x <a <b <2xD 、a <1x <b <2x3.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方程x 2﹣8x+15=0的两个根,那么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的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A .5.5B .5C .4.5D .44.若关于x 的方程x 2﹣4x+m=0没有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A .m <﹣4B .m >﹣4C .m <4D .m >45.已知实数a ,b 分别满足22a 6a 40b 6b 40-+=-+=,,且a ≠b ,则b a a b+的值是【 】A .7B .-7C .11D .-11 6.若实数a ,b 满足21202a ab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a ≤2- (B )a ≥4 (C )a ≤2-或 a ≥4 (D )2-≤a ≤4 7.若,a b 是方程2220060x x +-=的两根,则23a a b ++=()A .2006B .2005C .2004D .20028.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k x 的一个根是3,则=k .9.(2013年四川自贡4分)已知关于x 的方程()2x a b x ab 10-++-=,x 1、x 2是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现给出三个结论:①x 1≠x 2;②x 1x 2<ab ;③222212x x <a b ++.则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填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所有序号)10.已知关于x 的方程2840x x -+=的两个根分别是a 和b ,则a+b=_______.1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2310x x --=的两根为12x x ,,则=+2111x x ___________. 12.已知方程x 2+x-1=0的两个根为α、β.的值为 .13.某人定制了一批地砖,每块地砖(如图(1)所示)是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ABCD.点E 、F 分别在边BC 和CD 上,△CFE 、△ABE 和四边形AEFD 均由单一材料制成,制成△CFE 、△ABE 和四边形AEFD 的三种材料的价格依次为每平方米30元、20元、10元.若将此种地砖按图(2)所示的形式铺设,则中间的阴影部分组成正方形...EFGH.已知烧制该种地砖平均每块需加工费...0.35元,要使BE 长尽可能小,且每块地砖的成本价为4元(成本价=材料费用+加工费用),则CE 长应为多少米?解:设 CE =x ,则S △CFE = , S △ABE =S 四边形AEFD =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不需要化简)。
人教新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练习 解析版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同一平面内,三条不同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个.A.1或3 B.0、1或3 C.0、1或2 D.0、1、2或3 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AOC+∠BOD=120°,则∠AOD的度数为()A.130°B.120°C.110°D.100°3.如图,若AB,CD相交于点O,∠AOE=90°,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EOC与∠BOC互为余角B.∠EOC与∠AOD互为余角C.∠AOE与∠EOC互为补角D.∠AOE与∠EOB互为补角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若∠AOE=35°,则∠BOD的度数是()A.40°B.50°C.60°D.70°5.如图,经过直线l外一点画l的垂线,能画出()A.1条B.2条C.3条D.4条6.已知线段AB、CD,点M在线段AB上,结合图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延长线段AB、CD,相交于点FB.反向延长线段BA、DC,相交于点FC.过点M画线段AB的垂线,交CD于点ED.过点M画线段CD的垂线,交CD于点E7.如图,在铁路旁有一李庄,现要建一火车站,为了使李庄人乘车最方便,请你在铁路线上选一点来建火车站,应建在()A.A点B.B点C.C点D.D点8.点P为直线m外一点,点P到直线m上的点A的距离为PA=3cm,则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为()A.3cm B.小于3cm C.大于3cm D.不大于3cm 9.如图,A是直线l外一点,过点A作AB⊥l于点B,在直线l上取一点C,连结AC,使AC=2AB,P在线段BC上连结AP.若AB=3,则线段AP的长不可能是()A.3.5 B.4 C.5.5 D.6.510.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1.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与∠B是同旁内角B.∠1与∠3是同位角C.∠2与∠A是同位角D.∠2与∠3是内错角12.如图,直线AB,AF被BC所截,则∠2的同位角是()A.∠1 B.∠2 C.∠3 D.∠413.如图,直线l与∠BAC的两边分别相交于点D、E,则图中是同旁内角的有()A.2对B.3对C.4对D.5对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C.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15.如图,下列四个条件中,能判断DE∥AC的是()A.∠3=∠4 B.∠1=∠2 C.∠EDC=∠EFC D.∠ACD=∠AFE 16.如图所示,a∥b,直线a与直线b之间的距离是()A.线段PA的长度B.线段PB的长度C.线段PC的长度D.线段CD的长度17.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B.同位角相等C.如果|a|=|b|,那么a=bD.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2和3,则周长是718.小柔要榨果汁,她有苹果、芭乐、柳丁三种水果,且其颗数比为9:7:6,小柔榨完果汁后,苹果、芭乐、柳丁的颗数比变为6:3:4,已知小柔榨果汁时没有使用柳丁,关于她榨果汁时另外两种水果的使用情形,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只使用苹果B.只使用芭乐C.使用苹果及芭乐,且使用的苹果颗数比使用的芭乐颗数多D.使用苹果及芭乐,且使用的芭乐颗数比使用的苹果颗数多19.如图,一块砖的外侧面积为x,那么图中残留部分墙面的面积为()A.4x B.12x C.8x D.16x20.如图,将Rt△ABC沿着点B到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AB=10,DO=4,平移距离为6,则阴影部分面积为()A.42 B.96 C.84 D.48二.填空题(共3小题)21.在△ABC中∠B=90°,BC=5,AB=12,AC=13,则点B到斜边AC的距离是.22.如图,CD⊥AB,点E、F在AB上,且CE=10cm,CD=8cm,CF=12cm,则点C到AB的距离是.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BC,E为AB上一点,CF⊥BE,垂足为点F.如果四边形ABCD面积为48,BE=7,那么CF=.三.解答题(共15小题)24.材料1:反射定律当入射光线AO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将遵循平面镜反射定律,即反射角(∠BOM)的大小等于入射角(∠AOM)的大小,显然,这两个角的余角也相等,其中法线(OM)与平面镜垂直,并且满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OB)与法线在同一个平面.材料2:平行逃逸角对于某定角∠AOB=α(0°<α<90°),点P为边OB上一点,从点P发出一光线PQ(射线),其角度为∠BPQ=β(0°<β<90°),当光线PQ接触到边OA和OB时会遵循反射定律发生反射,当光线PQ经过n次反射后与边OA或OB平行时,称角为定角α的n阶平行逃逸角,特别地,当光线PQ直接与OA平行时,称角β为定角α的零阶平行逃逸角.(1)已知∠AOB=α=20°,①如图1,若PQ∥OA,则∠BPQ=°,即该角为α的零阶平行逃逸角;②如图2,经过一次反射后的光线P1Q∥OB,此时的∠BPP1为α的平行逃逸角,求∠BPP1的大小;③若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光线与OA平行,请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α的二阶平行逃逸角为°;(2)根据(1)的结论,归纳猜想对于任意角α(0°<α<90°),其n(n为自然数)阶平行逃逸角β=(用含n和a的代数式表示).25.已知,如图,∠1=∠ABC=∠ADC,∠3=∠5,∠2=∠4,∠ABC+∠BCD=180°,将下列推理过程补充完整:(1)∵∠1=∠ABC(已知)∴AD∥BC()(2)∵∠3=∠5(已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C+∠BCD=180°(已知)∴∥,()26.看图填空:如图,∵∠1=∠2∴∥,∵∠3+∠4=180°∴∥,∴AC∥FG,.27.如图,∠A=∠C=90°,BE,DF分别为∠ABC与∠ADC的平分线,能判断BE∥DF吗?试说明理由.28.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BDC,且∠1+∠2=90°.求证:AB∥CD.29.如图,两条射线AM∥BN,线段CD的两个端点C、D分别在射线BN、AM上,且∠A=∠BCD=108°.E是线段AD上一点(不与点A、D重合),且BD平分∠EBC.(1)求∠ABC的度数.(2)请在图中找出与∠ABC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3)若平行移动CD,且AD>CD,则∠ADB与∠AEB的度数之比是否随着CD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30.如图1,MN∥PQ,直线AD与MN、PQ分别交于点A、D,点B在直线PQ上,过点B作BG ⊥AD,垂足为点G.(1)求证:∠MAG+∠PBG=90°;(2)若点C在线段AD上(不与A、D、G重合),连接BC,∠MAG和∠PBC的平分线交于点H,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猜想并证明∠CBG与∠AHB的数量关系;(3)若直线AD的位置如图3所示,(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CBG与∠AHB的数量关系.31.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填空:已知:如图,AD⊥BC于D,EG⊥BC与G,∠E=∠3,试问:AD是∠BAC的平分线吗?若是,请说明理由.答:是,理由如下:∵AD⊥BC,EG⊥BC(已知)∴∠4=∠5=90°()∴AD∥EG()∴∠1=∠E()∠2=∠3()∵∠E=∠3(已知)∴(∠1)=(∠2)(等量代换)∴AD是∠BAC的平分线()32.已知:点A在射线CE上,∠C=∠D.(1)如图1,若AC∥BD,求证:AD∥BC;(2)如图2,若∠BAC=∠BAD,BD⊥BC,请探究∠DAE与∠C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探究结论,并加以证明;(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过点D作DF∥BC交射线于点F,当∠DFE=8∠DAE时,求∠BAD的度数.33.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7),B(﹣5,1),C(1,3),请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1)画出三角形ABC;(2)将三角形ABC先向下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三角形A1B1C1(点A1,B1,C1分别是点A,B,C移动后的对应点),请画出三角形A1B1C1;并判断线段AC与A1C1的关系.34.如图,∠ADE+∠BCF=180°,BE平分∠ABC,∠ABC=2∠E.(1)AD与BC平行吗?请说明理由;(2)AB与EF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3)若AF平分∠BAD,试说明:①∠BAD=2∠F;②∠E+∠F=90°注:本题第(1)、(2)小题在下面的解答过程的空格内填写理由或数学式;第(3)小题要写出解题过程.解:(1)AD∥BC.理由如下:∵∠ADE+∠ADF=180°,(平角的定义)∠ADE+∠BCF=180°,(已知)∴∠ADF=∠,()∴AD∥BC(2)AB与EF的位置关系是:.∵BE平分∠ABC,(已知)∴∠ABE=∠ABC.(角平分线的定义)又∵∠ABC=2∠E,(已知),即∠E=∠ABC,∴∠E=∠.()∴∥.()35.如图,已知∠1=∠ACB,∠2=∠3,试说明∠BDC+∠DGF=180°.请将下面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解:∵∠1=∠ACB(已知)∴DE∥()∴∠2=∠DCF()∵∠2=∠3()∴∠3=∠DCF()∴CD∥()∴∠BDC+∠DGF=180°()36.如图,已知:点A在射线BG上,∠1=∠2,∠1+∠3=180°,∠EAB=∠BCD.求证:EF∥CD.37.已知直线a∥b,b∥c,c∥d,则a与d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38.已知:如图,∠1=∠2,∠3=∠4,∠5=∠6.求证:ED∥FB.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同一平面内,三条不同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个.A.1或3 B.0、1或3 C.0、1或2 D.0、1、2或3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和相交的定义作出图形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0或1或2或3.故选:D.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AOC+∠BOD=120°,则∠AOD的度数为()A.130°B.120°C.110°D.100°【分析】利用对顶角的性质和邻补角的定义即可求得.【解答】解:∵∠AOC=∠BOD,∠AOC+∠BOD=120°,∴∠AOC=60°,∴∠AOD=180°﹣60°=120°,故选:B.3.如图,若AB,CD相交于点O,∠AOE=90°,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EOC与∠BOC互为余角B.∠EOC与∠AOD互为余角C.∠AOE与∠EOC互为补角D.∠AOE与∠EOB互为补角【分析】直接利用垂直的定义结合互余以及互补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AOE=90°,∴∠BOE=90°,∵∠AOD=∠BOC,∴∠EOC+∠BOC=90°,∠EOC+∠AOD=90°,∠AOE+∠EOB=180°,故A、B、D选项正确,C错误.故选:C.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若∠AOE=35°,则∠BOD的度数是()A.40°B.50°C.60°D.70°【分析】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对顶角的定义得出答案.【解答】解:∵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AOE=35°,∴∠EOC=∠AOE=35°,∴∠AOC=∠BOD=70°.故选:D.5.如图,经过直线l外一点画l的垂线,能画出()A.1条B.2条C.3条D.4条【分析】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据此可得.【解答】解:经过直线l外一点画l的垂线,能画出1条垂线,故选:A.6.已知线段AB、CD,点M在线段AB上,结合图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延长线段AB、CD,相交于点FB.反向延长线段BA、DC,相交于点FC.过点M画线段AB的垂线,交CD于点ED.过点M画线段CD的垂线,交CD于点E【分析】根据线段和垂线段的定义,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延长线段AB、CD,相交于点F,说法正确;B、反向延长线段BA、DC,相交于点F,说法正确;C、过点M画线段AB的垂线,交CD于点E,说法正确;D、过点M画线段CD的垂线,交CD于点E,说法错误;故选:D.7.如图,在铁路旁有一李庄,现要建一火车站,为了使李庄人乘车最方便,请你在铁路线上选一点来建火车站,应建在()A.A点B.B点C.C点D.D点【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应建在A处,故选:A.8.点P为直线m外一点,点P到直线m上的点A的距离为PA=3cm,则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为()A.3cm B.小于3cm C.大于3cm D.不大于3cm【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直线外的点与直线上垂足间的线段的长,再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答案.【解答】解:当PA⊥m时,PA是点P到直线m的距离,即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为3cm,当PA不垂直直线m时,点P到直线m的距离小于PA的长,即点P到直线m的距离小于3cm,综上所述: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不大于3cm,故选:D.9.如图,A是直线l外一点,过点A作AB⊥l于点B,在直线l上取一点C,连结AC,使AC=2AB,P在线段BC上连结AP.若AB=3,则线段AP的长不可能是()A.3.5 B.4 C.5.5 D.6.5【分析】直接利用垂线段最短以及结合已知得出AP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过点A作AB⊥l于点B,AC=2AB,P在线段BC上连结AP,AB=3,∴AC=6,∴3≤AP≤6,故AP不可能是6.5,故选:D.10.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解答即可.【解答】解:∠1和∠2是同位角的是①②,故选:A.11.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与∠B是同旁内角B.∠1与∠3是同位角C.∠2与∠A是同位角D.∠2与∠3是内错角【分析】根据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的意义,可得答案.【解答】解:由图可知:∠1与∠3是同旁内角,故B说法错误,故选:B.12.如图,直线AB,AF被BC所截,则∠2的同位角是()A.∠1 B.∠2 C.∠3 D.∠4【分析】根据同位角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如果直线AB,AF被BC所截,那么∠2的同位角是∠4,故选:D.13.如图,直线l与∠BAC的两边分别相交于点D、E,则图中是同旁内角的有()A.2对B.3对C.4对D.5对【分析】根据第三条截线可能是直线AB、直线AC、直线l,结合同旁内角的定义,数出同旁内角即可.【解答】解:直线AC与直线AB被直线l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有:∠ADE与∠AED、∠CDE 与∠BED;直线AC与直线DE被直线AB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有:∠DAE与∠DEA;直线AB与直线DE被直线AC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有:∠EAD与∠EDA;故选:C.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C.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即可解答.【解答】解: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A,B,C错误;D正确;故选:D.15.如图,下列四个条件中,能判断DE∥AC的是()A.∠3=∠4 B.∠1=∠2 C.∠EDC=∠EFC D.∠ACD=∠AFE 【分析】可以从直线DE、AC的截线所组成的“三线八角”图形入手进行判断.【解答】解:A、∵∠3=∠4,∴DE∥AC,正确;B、∵∠1=∠2,∴EF∥BC,错误;C、∵∠EDC=∠EFC,不能得出平行线的平行,错误;D、∵∠ACD=∠AFE,∴EF∥BC,错误;故选:A.16.如图所示,a∥b,直线a与直线b之间的距离是()A.线段PA的长度B.线段PB的长度C.线段PC的长度D.线段CD的长度【分析】从一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叫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由此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图可得,a∥b,AP⊥a,∴直线a与直线b之间的距离是线段PA的长度,故选:A.17.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B.同位角相等C.如果|a|=|b|,那么a=bD.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2和3,则周长是7【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真命题,本选项符合题意;B、同位角相等.假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如果|a|=|b|,那么a=b,错误,结论:a=±b,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2和3,则周长是7,错误,周长为7或8.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8.小柔要榨果汁,她有苹果、芭乐、柳丁三种水果,且其颗数比为9:7:6,小柔榨完果汁后,苹果、芭乐、柳丁的颗数比变为6:3:4,已知小柔榨果汁时没有使用柳丁,关于她榨果汁时另外两种水果的使用情形,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只使用苹果B.只使用芭乐C.使用苹果及芭乐,且使用的苹果颗数比使用的芭乐颗数多D.使用苹果及芭乐,且使用的芭乐颗数比使用的苹果颗数多【分析】根据三种水果的颗数的关系,设出三种水果的颗数,再根据榨果汁后的颗数的关系,求出榨果汁后,苹果和芭乐的颗数,进而求出苹果,芭乐的用量,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苹果、芭乐、柳丁三种水果,且其颗数比为9:7:6,∴设苹果为9x颗,芭乐7x颗,柳丁6x颗(x是正整数),∵小柔榨果汁时没有使用柳丁,∴设小柔榨完果汁后,苹果a颗,芭乐b颗,∵小柔榨完果汁后,苹果、芭乐、柳丁的颗数比变为6:3:4,∴,,∴a=9x,b=x,∴苹果的用量为9x﹣a=9x﹣9x=0,芭乐的用量为7x﹣b=7x﹣x=x>0,∴她榨果汁时,只用了芭乐,故选:B.19.如图,一块砖的外侧面积为x,那么图中残留部分墙面的面积为()A.4x B.12x C.8x D.16x【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平移方法的运用,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解答】解:观察图形,利用平移的方法可将空白的部分移到一起,可发现它是由4个外侧面积为x的砖构成;整个墙面由16个外侧面积为x的砖构成,故残留部分墙面的面积为16x﹣4x=12x.故选:B.20.如图,将Rt△ABC沿着点B到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AB=10,DO=4,平移距离为6,则阴影部分面积为()A.42 B.96 C.84 D.48【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BE=6,DE=AB=10,则OE=6,则阴影部分面积=S四边形=S梯形ABEO,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ODFC【解答】解:由平移的性质知,BE=6,DE=AB=10,∴OE=DE﹣DO=10﹣4=6,∴S四边形ODFC=S梯形ABEO=(AB+OE)•BE=(10+6)×6=48.故选:D.二.填空题(共3小题)21.在△ABC中∠B=90°,BC=5,AB=12,AC=13,则点B到斜边AC的距离是.【分析】设AC边上的高为h,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设AC边上的高为h,∵在Rt△ABC中,∠B=90°,AB=5,BC=12,AC=13,∴AB•BC=AC•h,∴h===.故答案为:.22.如图,CD⊥AB,点E、F在AB上,且CE=10cm,CD=8cm,CF=12cm,则点C到AB的距离是8cm.【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可得答案.【解答】解:∵CD⊥AB,点E、F在AB上,CD=8cm,∴点C到AB的距离是CD=8cm,故答案为:8cm.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BC,E为AB上一点,CF⊥BE,垂足为点F.如果四边形ABCD面积为48,BE=7,那么CF=.【分析】连结CE,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的两倍可得△BCE的面积,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连结CE,∵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面积为48,∴△BCE的面积是48÷2=24,∴CF=24×2÷7=.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15小题)24.材料1:反射定律当入射光线AO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将遵循平面镜反射定律,即反射角(∠BOM)的大小等于入射角(∠AOM)的大小,显然,这两个角的余角也相等,其中法线(OM)与平面镜垂直,并且满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OB)与法线在同一个平面.材料2:平行逃逸角对于某定角∠AOB=α(0°<α<90°),点P为边OB上一点,从点P发出一光线PQ(射线),其角度为∠BPQ=β(0°<β<90°),当光线PQ接触到边OA和OB时会遵循反射定律发生反射,当光线PQ经过n次反射后与边OA或OB平行时,称角为定角α的n阶平行逃逸角,特别地,当光线PQ直接与OA平行时,称角β为定角α的零阶平行逃逸角.(1)已知∠AOB=α=20°,①如图1,若PQ∥OA,则∠BPQ=20 °,即该角为α的零阶平行逃逸角;②如图2,经过一次反射后的光线P1Q∥OB,此时的∠BPP1为α的平行逃逸角,求∠BPP1的大小;③若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光线与OA平行,请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α的二阶平行逃逸角为60 °;(2)根据(1)的结论,归纳猜想对于任意角α(0°<α<90°),其n(n为自然数)阶平行逃逸角β=(n+1)α(用含n和a的代数式表示).【分析】(1)①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②根据反射定律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③画出图形,利用反射定律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2)探究规律后,利用规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①如图①中,∵PQ∥OA,∴∠BPQ=∠AOB=20°,故答案为20.②如图2中,∵P1Q∥OB,∴∠AP1Q=∠PP1O=∠AOB=20°,∴∠BPP1=∠AOB+∠PP1O=40°.③如图3中,如图所示,α的二阶平行逃逸角为20°×3=60°,(2)由(1)可知:α的零阶平行逃逸角为α,α的1阶平行逃逸角为2α,α的二阶平行逃逸角为3α,…,由此可以推出,α的n阶平行逃逸角为(n+1)α,故答案为(n+1)α.25.已知,如图,∠1=∠ABC=∠ADC,∠3=∠5,∠2=∠4,∠ABC+∠BCD=180°,将下列推理过程补充完整:(1)∵∠1=∠ABC(已知)∴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3=∠5(已知)∴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C+∠BCD=180°(已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分析】(1)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结论;(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结论;(3)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出结论.【解答】解:(1))∵∠1=∠ABC(已知)∴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3=∠5,∴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AB,CD;(3))∵∠ABC+∠BCD=180°(已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6.看图填空:如图,∵∠1=∠2∴AC∥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180°∴DE∥FG,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C∥FG,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逐一判定即可.【解答】解:∵∠1=∠2∴AC∥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180°∴DE∥FG,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C∥FG,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AC;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E;FG;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7.如图,∠A=∠C=90°,BE,DF分别为∠ABC与∠ADC的平分线,能判断BE∥DF吗?试说明理由.【分析】先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BC+∠ADC=180°,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BE+∠ADF=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结论.【解答】解:BE∥DF.理由:∵∠A=∠C=90°,∴∠ABC+∠ADC=180°.∵BE,DF分别为∠ABC与∠ADC的平分线,∴∠ABE=∠ABC,∠ADF=∠ADC,∴∠ABE+∠ADF=90°.∵∠ABE+∠AEB=90°,∴∠AEB=∠ADF,∴BE∥DF.28.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BDC,且∠1+∠2=90°.求证:AB∥CD.【分析】运用角平分线的定义,结合图形可知∠ABD=2∠1,∠BDC=2∠2,又已知∠1+∠2=90°,可得同旁内角∠ABD和∠BDC互补,从而证得AB∥CD.【解答】解:∵BE平分∠ABD,DE平分∠BDC(已知),∴∠ABD=2∠1,∠BDC=2∠2(角平分线定义),∵∠1+∠2=90°,∴∠ABD+∠BDC=2(∠1+∠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9.如图,两条射线AM∥BN,线段CD的两个端点C、D分别在射线BN、AM上,且∠A=∠BCD=108°.E是线段AD上一点(不与点A、D重合),且BD平分∠EBC.(1)求∠ABC的度数.(2)请在图中找出与∠ABC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3)若平行移动CD,且AD>CD,则∠ADB与∠AEB的度数之比是否随着CD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A+∠ABC=180°,可则可求得答案;(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ADC=∠DCN,∠ADC+∠BCD=180°,则可求得答案;(3)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AEB=∠EBC,∠ADB=∠DBC,再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AM∥BN,∴∠A+∠ABC=180°.∴∠ABC=180°﹣∠A=180°﹣108°=72°.(2)与∠ABC相等的角是∠ADC、∠DCN.∵AM∥BN,∴∠ADC=∠DCN,∠ADC+∠BCD=180°.∴∠ADC=180°﹣∠BCD=180°﹣108°=72°.∴∠DCN=72°.∴∠ADC=∠DCN=∠ABC.(3)不发生变化.∵AM∥BN,∴∠AEB=∠EBC,∠ADB=∠DBC.∵BD平分∠EBC,∴∠DBC=∠EBC,∴∠ADB=∠AEB,∴∴=.30.如图1,MN∥PQ,直线AD与MN、PQ分别交于点A、D,点B在直线PQ上,过点B作BG ⊥AD,垂足为点G.(1)求证:∠MAG+∠PBG=90°;(2)若点C在线段AD上(不与A、D、G重合),连接BC,∠MAG和∠PBC的平分线交于点H,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猜想并证明∠CBG与∠AHB的数量关系;(3)若直线AD的位置如图3所示,(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CBG与∠AHB的数量关系.【分析】(1)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MAG+∠PBG=90°;(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C在AG上时,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2∠AHB﹣∠CBG=90°;当点C在DG上时,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2∠AHB+∠CBG=90°;(3)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C在AG上时,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2∠AHB+∠CBG=270°;当C在DG上时,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2∠AHB ﹣∠CBG=270°.【解答】解:(1)如图1,∵MN∥PQ,∴∠MAG=∠BDG,∵∠AGB是△BDG的外角,BG⊥AD,∴∠AGB=∠BDG+∠PBG=90°,∴∠MAG+∠PBG=90°;(2)2∠AHB﹣∠CBG=90°或2∠AHB+∠CBG=90°,证明:①如图,当点C在AG上时,∵MN∥PQ,∴∠MAC=∠BDC,∵∠ACB是△BCD的外角,∴∠ACB=∠BDC+∠DBC=∠MAC+∠DBC,∵AH平分∠MAC,BH平分∠DBC,∴∠MAC=2∠MAH,∠DBC=2∠DBH,∴∠ACB=2(∠MAH+∠DBH),同理可得,∠AHB=∠MAH+∠DBH,∴∠ACB=2(∠MAH+∠DBH)=2∠AHB,又∵∠ACB是△BCG的外角,∴∠ACB=∠CBG+90°,∴2∠AHB=∠CBG+90°,即2∠AHB﹣∠CBG=90°;②如图,当点C在DG上时,同理可得,∠ACB=2∠AHB,又∵Rt△BCG中,∠ACB=90°﹣∠CBG,∴2∠AHB=90°﹣∠CBG,即2∠AHB+∠CBG=90°;(3)(2)中的结论不成立.存在:2∠AHB+∠CBG=270°;2∠AHB﹣∠CBG=270°.①如图,当点C在AG上时,由MN∥PQ,可得:∠ACB=360°﹣∠MAC﹣∠PBC=360°﹣2(∠MAH+∠PBH),∠AHB=∠MAH+∠PBH,∴∠ACB=360°﹣2∠AHB,又∵∠ACB是△BCG的外角,∴∠ACB=90°+∠CBG,∴360°﹣2∠AHB=90°+∠CBG,即2∠AHB+∠CBG=270°;②如图,当C在DG上时,同理可得,∠ACB=360°﹣2(∠MAH+∠PBH),∠AHB=∠MAH+∠PBH,∴∠ACB=360°﹣2∠AHB,又∵Rt△BCG中,∠ACB=90°﹣∠CBG,∴360°﹣2∠AHB=90°﹣∠CBG,∴2∠AHB﹣∠CBG=270°.31.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填空:已知:如图,AD⊥BC于D,EG⊥BC与G,∠E=∠3,试问:AD是∠BAC的平分线吗?若是,请说明理由.答:是,理由如下:∵AD⊥BC,EG⊥BC(已知)∴∠4=∠5=90°(垂直定义)∴AD∥EG(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1=∠E(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3(已知)∴(∠1)=(∠2)(等量代换)∴AD是∠BAC的平分线(角平分线定义)【分析】首先要根据平行线的判定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证明有关的角相等,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证明AD所分的两个角相等,即可证明.【解答】答:是,理由如下:∵AD⊥BC,EG⊥BC(已知),∴∠4=∠5=90°(垂直定义),∴AD∥EG(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1=∠E(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3(已知),∴∠1=∠2(等量代换),∴AD是∠BAC的平分线(角平分线定义).32.已知:点A在射线CE上,∠C=∠D.(1)如图1,若AC∥BD,求证:AD∥BC;(2)如图2,若∠BAC=∠BAD,BD⊥BC,请探究∠DAE与∠C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探究结论,并加以证明;(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过点D作DF∥BC交射线于点F,当∠DFE=8∠DAE时,求∠BAD的度数.【分析】(1)根据AC∥BD,可得∠DAE=∠D,再根据∠C=∠D,即可得到∠DAE=∠C,进而判定AD∥BC;(2)根据∠CGB是△ADG是外角,即可得到∠CGB=∠D+∠DAE,再根据△BCG中,∠CGB+∠C=90°,即可得到∠D+∠DAE+∠C=90°,进而得出2∠C+∠DAE=90°;(3)设∠DAE=α,则∠DFE=8α,∠AFD=180°﹣8α,根据DF∥BC,即可得到∠C=∠AFD=180°﹣8α,再根据2∠C+∠DAE=90°,即可得到2(180°﹣8α)+α=90°,求得α的值,即可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BAD的度数.【解答】解:(1)如图1,∵AC∥BD,∴∠DAE=∠D,又∵∠C=∠D,∴∠DAE=∠C,∴AD∥BC;(2)∠EAD+2∠C=90°.证明:如图2,设CE与BD交点为G,∵∠CGB是△ADG是外角,∴∠CGB=∠D+∠DAE,∵BD⊥BC,∴∠CBD=90°,∴△BCG中,∠CGB+∠C=90°,∴∠D+∠DAE+∠C=90°,又∵∠D=∠C,∴2∠C+∠DAE=90°;(3)如图3,设∠DAE=α,则∠DFE=8α,∵∠DFE+∠AFD=180°,∴∠AFD=180°﹣8α,∵DF∥BC,∴∠C=∠AFD=180°﹣8α,又∵2∠C+∠DAE=90°,∴2(180°﹣8α)+α=90°,∴α=18°,∴∠C=180°﹣8α=36°=∠ADB,又∵∠C=∠BDA,∠BAC=∠BAD,∴∠ABC=∠ABD=∠CBD=45°,∴△ABD中,∠BAD=180°﹣45°﹣36°=99°.33.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7),B(﹣5,1),C(1,3),请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1)画出三角形ABC;(2)将三角形ABC先向下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三角形A1B1C1(点A1,B1,C1分别是点A,B,C移动后的对应点),请画出三角形A1B1C1;并判断线段AC与A1C1的关系.【分析】(1)根据点A、B、C三点的坐标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再顺次连接即可得;(2)将三顶点分别向下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对应点,顺次连接可得,继而根据平移的性质解答可得.【解答】解:(1)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AC与A1C1平行且相等.34.如图,∠ADE+∠BCF=180°,BE平分∠ABC,∠ABC=2∠E.(1)AD与BC平行吗?请说明理由;(2)AB与EF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3)若AF平分∠BAD,试说明:①∠BAD=2∠F;②∠E+∠F=90°注:本题第(1)、(2)小题在下面的解答过程的空格内填写理由或数学式;第(3)小题要写出解题过程.解:(1)AD∥BC.理由如下:∵∠ADE+∠ADF=180°,(平角的定义)∠ADE+∠BCF=180°,(已知)∴∠ADF=∠BCF,(同角的补角相等)∴AD∥BC(2)AB与EF的位置关系是:AB∥EF.∵BE平分∠ABC,(已知)∴∠ABE=∠ABC.(角平分线的定义)又∵∠ABC=2∠E,(已知),即∠E=∠ABC,∴∠E=∠ABE.(等量代换)∴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1)欲证明AD∥BC,只要证明∠ADF=∠BCF即可;(2)结论:AB∥EF,只要证明∠E=∠ABE即可;(3)①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证明;②只要证明∠OAB+∠OBA=90°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解:结论:AD∥BC.理由如下:∵∠ADE+∠ADF=180°,(平角的定义)∠ADE+∠BCF=180°,(已知)∴∠ADF=∠BCF,(同角的补角相等)∴AD∥BC(2)解:结论:AB与EF的位置关系是:AB∥EF,∵BE平分∠ABC,(已知)∴∠ABE=∠ABC.(角平分线的定义)又∵∠ABC=2∠E,(已知),即∠E=∠ABC,∴∠E=∠ABE.(等量代换)∴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BCF,同角的补角相等,AB∥EF,ABE,等量代换,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证明:①∵AB∥EF,∴∠BAF=∠F,∵∠BAD=2∠BAF,∴∠BAD=2∠F.②∵AD∥BC,∴∠DAB+∠CBA=180°,∵∠OAB=DAB,∠OBA=∠CBA,∴∠OAB+∠OBA=90°,∴∠EOF=∠AOB=90°,∴∠E+∠F=90°.35.如图,已知∠1=∠ACB,∠2=∠3,试说明∠BDC+∠DGF=180°.请将下面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解:∵∠1=∠ACB(已知)∴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3(已知)∴∠3=∠DCF(等量代换)∴CD∥F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DC+∠DG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ACB(已知)∴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3(已知)∴∠3=∠DCF(等量代换)∴CD∥F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DC+∠DG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故答案为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已知,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6.如图,已知:点A在射线BG上,∠1=∠2,∠1+∠3=180°,∠EAB=∠BCD.。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平移)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平移方式求点的坐标,正确求出P点平移后的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13.D
【分析】根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的规律进行判断.
【详解】解:点P(2,3)平移后变为点P1(3,-1),表示点P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P1.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即: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平移方法为向右平移1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
∴a=0+1=1,b=0+1=1,
∴a22b=1²-2×1=-1;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平移,根据题意得出平移方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3.
【分析】把点 向右平移5个单位,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增加5,据此解题.
【详解】解:把点 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 ,则点 的坐标为 ,即 ,
二、单选题
5.如图,用平移三角尺的方法可以检验出图中平行线共有( )
A.3对B.4对C.5对D.6对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 向右平移 个单位得到点 ,则点 关于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A. B. C. D.
7.□ 的顶点坐标分别是为 , , ,则点 的坐标是()
A. B. C. D.
8.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分别记为 , ,若 ,则 的值为()
(2)通过证明 ,即可求证;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试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试题一、选择题1. 若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不相交,则称这两条直线为平行线。
以下哪组直线是平行的?A. 直线l: y=2x+3 与直线m: y=2x+5B. 直线n: x-2y=4 与直线p: x-2y=8C. 直线q: 2x+3y=6 与直线r: 2x+3y=12D. 直线s: 3x-4z=0 与直线t: 3x-4z=02.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平行于CD,若∠A的度数是x,∠B的度数是y,则∠C的度数是多少?A. xB. yC. x+yD. 180-x3. 已知直线a: 3x-2y=6,直线b: 6x-4y=12。
下列哪个条件可以判断a与b平行?A. a和b的斜率相等B. a和b的截距相等C. a和b的方程可以相互转化D. a和b的方程无法相互转化二、填空题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的方程为y=3x-1,点P(2,5)在直线l 上。
若直线m过点P且与直线l平行,求直线m的方程__________。
5. 在平行四边形EFGH中,EF平行于GH,若EF=10cm,GH=20cm,且∠E的度数是60°,则对角线EG的长度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6. 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直线EF过点O且平行于AB。
若∠AOC=60°,求∠EOF的度数。
7. 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的方程为y=4x-8,直线CD的方程为y=-2x+10。
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并判断交点是否在直线EF: x+y=0上。
8. 已知三角形ABC中,AB平行于DE,AC平行于DF,且BE与CF相交于点G。
若AG=6cm,DG=3cm,求GE的长度。
四、应用题9. 某农场有两块相邻的田地,田地A的一边与田地B的一边平行。
田地A的长宽分别为100米和50米,田地B的长宽分别为200米和150米。
现在要在两块田地之间修建一条小路,使得小路的一边与田地A的长边平行,另一边与田地B的宽边平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数学练习题(平行线、坐标系、一元二次方程)
1、给出下列说法: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内错角相等;②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它与另一条也相交;③平面内的三条直线任意两条都不平行,则它们一定有三个交点;④若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B.C.D.
2、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
A.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B.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若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和等于平角,则这两个角为邻补角
D.平移变换中,各组对应点连成两线段平行且相等
3、如图,在△ABC中,已知∠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
若BD+CE=9,则线段DE的长为( )
A.9 B.8 C.7 D.6
4、假期到了,17名女教师去外地培训,住宿时有2人间和3人间可供租住,每个房间都要住满,她们有几种租住方案
A.5种 B.4种 C.3种 D.2种
5、在下列方程中,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A)x+y=3 (B)x=3 (C)x-y=3 (D)x=3-y
6、如图,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轴或y轴平行。
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1,A2,A3,A4,…表示,则顶点A55的坐标是
(A) (13,13) (B) (-13,-13) (C) (14,14) (D) (-14,-14) 。
7、如图,把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为
A.20° B.30° C.40° D.60°
8、三条直线最多能组成个直角.
9、已知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 .
10、已知点与点关于轴对称,则,.
11、在第二象限的点M,到x轴和y轴的距离分别是8和5,那么点M的坐标 .
12、点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13、小颖解方程组时,把a看错后得到的解是而正确解是请你帮小颖写出原来的方程组.
14、在国道202公路改建工程中,某路段长4000米,由甲乙两个工程队拟在30天内(含30天)合作完成,已知两个工程队各有10名工人(设甲乙两个工程队的工人全部参与生产,甲工程队每人每天的工作量相同,乙工程队每人每天的工作量相同),甲工程队1天、乙工程队2天共修路200米;甲工程队2天,乙工程队3天共修路350米.
(1)试问甲乙两个工程队每天分别修路多少米?
(2)甲乙两个工程队施工10天后,由于工作需要需从甲队抽调m人去学习新技术,总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请问甲队可以抽调多少人?
(3)已知甲工程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0.6万元,乙工程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0.35万元,要使该工程的施工费用最低,甲乙两队需各做多少天?最低费用为多少?
15、解方程组
16、解方程组:
(1) (2)
17、如图1,一副直角三角板△ABC和△DEF,已知BC=DF,∠F=30°,EF=2ED
(1)直接写出∠B,∠C,∠E的度数;
(2)将△ABC和△DEF放置像图2的位置,点B、D、C、F在同一直线上,点A在DE上.
①△ABC固定不动,将△DEF绕点D逆时针旋转至EF∥CB(如图3),求△DEF旋转
的度数,并通过计算判断点A是否在EF上.
②在图3的位置上,△DEF绕点D继续逆时针旋转至DE与BC重合,在旋转过程中,两个三角形的边是否存在平行关系?若存在直接写出旋转的角度和平行关系,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解析】
试题分析:设住3人间的需要有x间,住2人间的需要有y间,则根据题意得,3x+2y=17,
∵2y是偶数,17是奇数,∴3x只能是奇数,即x必须是奇数。
当x=1时,y=7,
当x=3时,y=4,
当x=5时,y=1,
当x>5时,y<0。
∴她们有3种租住方案:第一种是:1间住3人的,7间住2人的,第二种是:3间住3人的,4间住2人的,第三种是:5间住3人的,1间住2人的。
故选C。
5、B
6、. C,
7、C
8、12
9、0 解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的次数都是1,得到关于的方程组求得,的值,则代数式的值即可求得.
根据题意得解得则.
10、3 -4 解析:因为点与点关于轴对称,所以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所以
所以
11、(-5,8)解析:∵点M在第二象限,∴点M的横坐标小于0,纵坐标大于0;∵点M到x轴的距离是8,到y轴的距离为5,即点M的纵坐标为8,点M的横坐标为-5,∴点M的坐标是(-5,8).
12、,
13、
提示:求解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14、解:(1)设甲队每天修路x米,乙队每天修路y米,
根据题意得,,解得。
答:甲工程队每天修路100米,乙工程队每天修路50米。
(2)根据题意得,10×100+20××100+30×50≥4000,解得,m≤。
∵0<m<10,∴0<m≤。
∵m为正整数,∴m=1或2。
∴甲队可以抽调1人或2人。
(3)设甲工程队修a天,乙工程队修b天,
根据题意得,100a+50b=4000,∴b=80﹣2a。
∵0≤b≤30,∴0≤80﹣2a≤30,解得25≤a≤40。
又∵0≤a≤30,∴25≤a≤30。
设总费用为W元,根据题意得,
W=0.6a+0.35b=0.6a+0.35(80﹣2a)=﹣0.1a+28,
∵﹣0.1<0,
∴当a=30时,W最小=﹣0.1×30+28=25(万元),
此时b=80﹣2a=80﹣2×30=20(天)。
答:甲工程队需做30天,乙工程队需做20天,最低费用为25万元。
15、解(1)3-(2)2得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代入(1)得
16、解:(1)由①,得 y=5一110 ③
把③代人②,得9(5一110)一=110
=25
把=25代入③,得 y=15
∴
(2)①×3一②,得 16y=32 y=2
把y=2代人①中,得 2+6=12
=3
∴
17、(1)∠B=∠C=45°∠E=60°
(2)①EF∥BC
∴∠FDC=∠F=30° 4分
旋转的角度为30° 5分
在△ABC中,过A 作AG⊥BC,垂足为G
∠B=∠C=∠GAC=∠GAB=45° AG=BC
在△DEF中,过D 作DH⊥EF,垂足为H
S△DEF=ED·DF=EF·DH DH=DF
∵BC=DF
∴AG=DH
∴点A在EF上.
②∠FDC=45° DE∥AC AB∥DF ∠FDC=75° EF∥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