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政策效应分析
我国现行出口退税政策浅析

2 9 6 ・
经济 科苑
( 北京 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 北京 1 0 0 0 0 0 )
’
摘 要: 出口退税是我 国重要 的贸易政 策。本文 简析 了该政 策的对 出口价格的影响 , 进而对调整贸易量的作 用, 重点分析 了当前存在 的 出口骗税 的犯 罪情况 , 提 出了相应的对策和防范措施。 款。在 出口退( 免) 税资格认定 、 出口 退税 申报要求方面, 更加细致化和 出口 退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 ,由税务机 规范化 。 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缴纳的国内增 3采取 有 力措施 打击 出 口骗 税 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款 , 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 通过退还 我国从 1 9 8 8 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 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 ,使本国产品以 步深入,1 9 9 4年骗取出口退税违法犯罪活动一度猖獗。针对此国家降 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 , 有效避免跨国商品重复征税 , 与 国外产品在 低了出口退税率 ,联合多部门加强对 出口税业务管理 ,使形势得以遏 同等条件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 是一种鼓励出口的政策制度 , 同时也是 制。 至1 9 9 8 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 中国外贸出口形势困难, 国内供给结 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 、 并为各国所接受的一种贸易政策。 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国家连续多次提高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沿海大 按定义理解退税有两方面含义 : 一方面是“ 出口” , 只有在货物出口 省广东、 普宁等地一些 陨于投机的商家从高额退税中捞取 国库 的资金 , 后方可 申请退税 , 退税时 , 必须有货物出口的凭证 ; 第二方面是“ 税” , 即 两地从事骗取出口退税团队多达 1 0 0 个, 仅2 0 0 0 年到 2 0 0 1 年, 就虚开 退还的是m口 货物在国内已 缴纳的流转税。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 增值税发票金额达近 3 5 0 亿元 , 偷骗税额近 5 O 亿元。 共需要的一种方式 , 参与国民收入中剩余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 但出 口 骗取出口退税 的常见手段有 : 假报出口, 就是说申报的人并没有出 退税作为一项具体的税收制度 , 其 目的与其他税收制度不同。 它的任务 口的产品,但为了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而采取的伪造 申请出 口退税所需 是在货物出口后 ,国家将出V I 货物 已在国内征收的流转税退还给企业 的一系列凭证的行 为; 其他欺骗手段有 : 虚报 出口、 骗取出 口货物退税 的一种收 入 退付或者减免税收的行为, 其 目的是用来促进商品出口, 这 资格 , 虚报退税计税税额等。2 0 1 2 年5 月, 上海海关与公安部门携手破 与其他税收制度等不同。 获—起特大骗取出口退税 的案件 , 案值达 2 . 8 8 亿元人民币 , 而不法商人 出口退税政策禀赋着公平税负 、属地管理、零税率及宏观调控原 正是利用虚报价格 ,同时不法商人还控制境外公司和国内企业形成虚 则 。影响着国内的生产规模 、 国内消费水平及国家财政支出状况 , 进而 假交易 , 并雇佣水客将已经出口的商品走私人境, 循环出口。 根据《 中华 会影响消费者、 生产者剩余 , 劳动就业水平及国家财政收入状况。本文 人 民共 和国刑法》 规定: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 , 骗取国家 出口 主要从调整价格方面分析出口退税 的作用。 退税款 , 最高可处 1 0 年 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 并处骗取税款一倍 2 出口退税的作用 以上五 倍 以下罚金 或没 收 财产 。 调整出口退税率首先影响到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 比如 , 假定生产 中国加入 WT O以后 ,政府对产 品出 口的直接补贴将受到严格禁 成本 1 0 0 元+ 1 7 %( 增值税) =国内售价 1 1 7 元。如果出口美国, 美国海 止。出口退税作为一种鼓励出口的国际妖例 , 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很 关要征收 1 7 %的增值税 。为了避免双重征税 ; 减少成本压力 , 所以要退 多方面我们可以学用国外一些退税管理。如何防止和改进出 口骗税行 税。 1 1 7元退税 1 7 %, 成本就是 1 0 0 元, 出口美国再征 1 7 %增值税 , 避免 为, 本文有以下几点建议: 了双重征税 。 因此 , 变动退税率 , 就会影响价格升降, 效应如同 征税。 如 第一 , 完善出口退税管理 的前提是强化征管。 我 国今年来高速发展 果全额退税 , 则成本为 1 1 7 元一 1 7 %= 1 0 0 元。如果降低退税率 , 1 1 7元 经济 , 但是税收征管的水平并不能与高出口退税的要求相契合。 严谨的 1 0 %= 1 0 7 元; 或者 1 1 7 元一 7 %= 1 1 0元。通过变动退税率而调整出口 制度规定和科学的退税方式让英 国、德国等在退税方面免去了很多麻 商品的价格 , 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控制出口数量的 目的。 烦。 我 国一直不断加强退税管理 , 但骗取退税现象仍屡见不鲜 。 建议在 其次, 出口退税率提高直接减少了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 , 使得出口 发票管理方面多规范化 , 具体化 。很多地方存在的隐蔽 陛, 给退税管理 增加, 从而增加了我国的外汇t t L, k 。之后, 若增加的外汇收入中用一部 造成困难。强化税收征管 , 在全面提高我国税收管理水平的基础上, 才 分在进 口方面, 则增加 了我国的关税税收; 能建立科学、 严密、 稳定的出口退税机制。 1 9 9 4年起我国新税制改革实施方案成为中国税制建设的一个重 第二 , 建立完善的、 严密的骗取出口退税犯罪的情报监控信息网络 要里 程碑 。2 0 1 2年 ,我 国的 G D P为 5 1 9 3 2 2亿 元 , 比 2 0 0 3年 的 是加强出口退税管理的必经之路。骗取出 口退税的案件一般涉及部门 1 1 7 2 5 1 . 9 亿元增长了 3 4 2 . 9 1 %; 全国税收 2 0 1 2 年达 1 1 0 7 4 0 亿元 , 相 多 、 范围广 , 且还有很多时候跨地域性。通过建立行政机构和有关部门 比2 0 0 3年的 2 0 4 6 6 . 1 亿元 , 增长了 4 4 1 . 0 9 %。 则我国 G D P每增长 1 %, 的之间的网络 , 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 , 实现海关、 税务机关 、 银行 、 外贸 税收增长 1 . 2 9 %。而 2 0 1 2年全国共办理出口退税 1 0 4 2 9 亿元, 出口退 企业、 外} [ 管理等之间的有效信息沟通 , 综合监管。让伪造出口货物专 税直接减少了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 ,扩大了出口企业 的出口量使企业 用发票 、 税务机关文件等来发生 的骗税行为彻底杜绝。 的营业额提高, 营业税额及增值税额上升。 第三 , 预防教育与违法处罚双管齐下 , 从中央到地方, 从上级部门 2 0 0 8 年一 2 0 1 0 年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引致的外需萎缩, 促进出口稳 到地方个部门相互配合 , 综合治理出口退税 问题。 加强对纳税人及执法 定和复苏。 从2 0 0 8 年8 月、 1 1 月、 1 2 月三次大范围 上调出口 退税率 , 产 者的规范教育。 新加坡和智利在税收管理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 : 重检 品囊括资源 牲 产品,劳动密集型产 品, 资本密集型产品和高兴技术产 查 、 重处罚。 退税制度是 由国外引入我国的, 除 了国民 在退税制度方面 品。2 0 0 9年 1 月、 4月和 6月再度分三次上调一系列产品的出口退税 了解欠缺外 , 我 国推行退税制度环境方面也存在监督不严 , 才会使得很 率。 至2 0 1 2 年, 基于我国经济形势和退税政策存在规定散 、 文件调整多 多人能钻空子。 所 以, 我国 也可以效仿智利等这些国家 的 做法 , 加大在 等管理问题 , 加之 , 多年来申报程式繁杂 、 征纳双方系统准确对应度等 骗税 、 偷税、 漏税方面的打击力。 多重问题进行的颁布新出V I 退税政策 《 出口 货物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管 该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郭友群教授的指导和帮助 , 深表谢意。 理办法》 其中放宽了企业 申报退税的期限以前为 9 O 天, 现在为次月至 参考文献 次 4月的各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期 内申报退税。增加 出口货物免税管的 【 l 洪范. 我国出口退税 负担机制的矛盾根源及 改革思路叨冲 国金 融, 0 0 5 , 2 0 。 内容, 调整外贸企业作价销售进 口 件税收的规定。2 0 1 3 年出口退税政 2 2 1 陈宗攀. 骗取 出口退税犯 罪案例 的特点及侦查对策田 . 特区经济, 2 0 0 6 策再发力, 缓解 出口企业压力。《 出口 货物劳务增值�
出口退税对企业的益处

出口退税对企业的益处在全球贸易中,出口退税是各国政府为鼓励企业出口商品而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
这一政策通过减免或返还企业支付的进口关税或其他相关税费来推动出口。
出口退税对企业有着诸多益处,本文将从减轻负担、提升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增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减轻企业负担出口退税政策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从而提高其竞争力。
通过返还进口关税和其他相关税费,企业在生产和出口过程中可以减少开支,增加利润空间。
特别是对于那些面临高额税费压力的企业来说,出口退税政策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财政支持,使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地推销产品。
二、提升企业竞争力出口退税政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其国际市场份额。
通过在出口商品中返还关税和税费,企业可以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更多国外买家。
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扩大销量,还能够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展开公平竞争。
另外,出口退税政策还能够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巩固企业的竞争地位。
三、促进经济增长出口退税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鼓励企业进行出口,政府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改善贸易收支状况,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其次,出口退税政策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在出口商品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原材料采购、包装、物流等多个环节,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将刺激这些领域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增长。
最后,出口退税政策还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全民收入水平,拉动内需和消费,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总之,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具有诸多益处。
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提升竞争力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并为国家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对各国政府来说,出口退税政策也是一项有力的手段,用以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和经济的繁荣。
因此,出口退税政策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出口退税 调研报告

出口退税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出口退税是指国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出口商品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等按照一定比例或一定金额予以退还的政策。
出口退税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出口商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选取了50家出口型企业作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
调研结果:1.出口退税政策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企业表示对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比较了解,其中,有30%的企业表示非常了解,40%的企业表示比较了解,10%的企业表示了解,20%的企业表示不太了解。
2.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企业表示出口退税政策对企业出口业务影响较大,其中,有20%的企业表示影响非常大,40%的企业表示影响大;有30%的企业表示影响一般,有10%的企业表示影响较小。
3.出口退税政策的满意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企业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感到满意,其中,有20%的企业表示非常满意,50%的企业表示比较满意,20%的企业表示满意,10%的企业表示不太满意。
4.出口退税政策的改进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对出口退税政策的宣传和解释,提高企业对政策的了解程度。
(2) 缩短出口退税的申报和审批时间,提高出口退税的效率。
(3) 降低出口退税的申请门槛,鼓励更多中小型企业参与出口业务。
(4) 加大对虚假出口退税申报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5) 减少政策调整的频率,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总结:出口退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出口业务发展,并提高了企业的满意度,但仍存在宣传不到位、申报审批时间长等问题。
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减少办理退税的时间,降低申请门槛,加强监管力度,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以更好地支持企业的出口业务。
浅析出口退税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经济观察
浅析 出 口退 税 对 我 国外 贸企 业 的影 响
王 旭
( 中国华 电工程[ 集 团】 有l ' I t - 2 ' -  ̄, 北京 1 0 0 0 3 5 )
【 摘
要】 本文 简单地介绍 了我 国出 口退税 制度 和外贸企业 出口退税现 状等方面 , 从加快 退税 进度 , 规 范进 出口行业环境 , 增
盈亏、 自主经 营, 出口货物 的价格 是不含税的, 以这种价格进 入 还会加 强企业 的行业 自律 , 慢 慢摆 脱出 口产 品部分低价竞争 的
国际市场 避 免跨 国重复 征税 , 促进 了本 国出 口贸易的加速 发 局面 , 为实力强 、 规模大 的出口企业提供市场机会 。 ( 3 ) 加强 了 展 。我国是采用 出口退税率 的方式来控制 出口退税的。 二、 我国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现状 企业 资金链和 融资管理水平 。在我 国的出口退税制度 等出 口体 制 的鼓励 作用下 , 企业 的对外贸 易会取 得迅速 的发展 , 对外贸
( 1 ) 出 口退 税 。 出 口退 税 是 国家 或 地 区 对 报 关 离 境 已出 口 进 出 口行业环境 。我国适 时的调整 出口退税政策 是促进 贸易增
货物 , 由本 国税 务机关根据 税法规 定 , 将 出口企业 本身在 国 内 长 的方式 , 是 调节不 同产 业结构 的必 要手段 , 还可 以贯彻本 国 生产 、 流通环 节中 已缴纳 的增值税 、 消费税等 间接 税款退还 给 产业政策 , 推动调整产业 结构 , 减少贸易摩擦 , 转 变外 贸增长方
阶段。 2 0 0 0年 后 , 我 国进 出 口贸 易增 长 幅度 保 持 每 年 2 5 %以上 ,
了融 资管理水平 。( 4 ) 可减少国外对我 国出口商 品的反倾销 , 降 的出 口退税 政策 , 实 际是 国家财政 补贴, 属 于主观 降低产 品售
出口退税对我国地方政府引资的挤出效应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关键词] 口退税 ; 出 引资成本 ; 地方政府 ; 出效应 挤
( 中图分类号] 7 50 F4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2—30 2 0 )6— 0 7— 3 10 99(0 6 0 0 4 0
20 04年出 E退税改革之后 , 出E型外商投资企业 的角 度来讲 , 地方政府的财政贡献和所得 到 的出 口退税 额都没 有变 l i 从 l i 对
化。但 是 , 口 出 退税 的支付者发生 了变化 , 出口退税 由中央政府全 部负担 改为现在 由地 方政府 负担 2 % , 本质 上净 增加 即 5 从
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成本 。此时 , 理性 的地方政府为 了限制 出 口的过快增长 , 然会宣布 一个退税 限额 , 限制 出口的发展 , 必 去 特 别是限制 出口型外商 投资企业 的发展 , 即出 口退税对地 方政府的引资产生 了一定 的挤 出效应 。
方面不支付任何财政成本 。假定地方政府追求 G P D 最大化 , 中央政府 全部承担退税额 的情况下 , 在 社会收益达 到最大化 时的
出口量大于 出E企业追 求利润最大化时 的出E量 , 时地方政府 必然鼓励 出E 。这 点结论与 现实经 济生活 是十分 吻合 的, l i l 这 i l i 我
国很多省份有一半 以上的 出E均是 由外资企业完成 的, l i 天津市和广东省更是高达 8 %左右 , 0 由此明 显提高 了引资效 果。也就 是说 , 当地 方政府出 口退税 的承担 额为零 时 , 地方政府 引资 的意愿也趋 于无穷 大。 ( ) 二 出口退税改革后 的地方政府 C A分析 B
出口退税增值税专票抵扣(3篇)

第1篇一、引言出口退税是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出口,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税收优惠政策。
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专票”)是出口企业进行出口退税申报的重要凭证。
本文将详细阐述出口退税增值税专票抵扣的相关政策、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出口退税增值税专票抵扣政策概述1. 政策背景出口退税增值税专票抵扣政策是为了解决出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因购进货物或接受服务而支付的增值税无法在当期抵扣,导致企业资金压力加大,影响企业出口业务发展的问题。
2. 政策内容(1)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服务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按照规定进行抵扣。
(2)出口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时,可凭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当期应纳税额。
(3)出口企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申报抵扣。
三、出口退税增值税专票抵扣流程1. 出口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服务,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2. 出口企业将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录入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
3. 出口企业按照规定期限向税务机关申报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
4. 税务机关审核出口企业申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信息。
5. 税务机关审核通过后,将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信息录入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
6. 出口企业申报出口退税时,可凭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当期应纳税额。
四、出口退税增值税专票抵扣注意事项1. 出口企业应确保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真实、合法、有效。
2. 出口企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申报抵扣。
3. 出口企业应按照规定准确录入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
4. 出口企业应关注税务机关发布的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确保及时了解相关政策。
5. 出口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出口退税申报的准确性。
五、案例分析某出口企业A购进一批货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金额为100万元,税额为17万元。
企业A在取得发票后,将发票信息录入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并在规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申报抵扣。
税务机关审核通过后,将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信息录入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
我国频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原因及影响

我国频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原因及影响由于外贸顺差与外汇储备的持续大量增加,国家自去年以来,频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希望通过出口退税率变化,降低出口增长速度,改变出口产品结构,平抑贸易顺差,使国际贸易趋于平衡。
在此,仅就我国频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原因及影响作一简析。
一、我国近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措施概述我国出口退税政策1985年开始实施。
1985年3月国务院发布通知,规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出口产品退税政策。
1994年,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
1996年中国政府将出口退税率从11%、13%和17%分别降为3%、6%和9%。
受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1998年我国出口严重萎缩。
所以1998年国家提高了出口退税率,规定出口商品的综合退税率由原来的6%提高到15%,以刺激出口。
尽管此后国家又先后几次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但是2006年以前,我国大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沿用的还是亚洲金融危机时的出口退税率。
去年开始,我国加大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力度,今调整措施更是频繁出台。
2007年4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部分特种钢材及不锈钢板、冷轧产品等76个税号出口退税率降为5%;型材、盘条等另外83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则取消出口退税。
2007年6月1日起,我国调整了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对142项商品加征出口关税,对209项进口商品实施较低的暂定税率。
2007年7月1日,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并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
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原因分析2006年以前的几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重点对小范围高耗能产品进行调整,并给予了企业一定时间过渡适应期。
2007年6月18号颁布的《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涉及2831项商品,商品数目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而且没有设置过渡期。
我国出口退税制度论文

我国出口退税制度论文出口退税制度是一项出口税收激励机制,改革开放以前,进出口产品的征免退税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专项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起,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以求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进出口税收制度。
1985年,我国开始对出口商品退还国内商品税,并不断改进出口退税制度。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出口退税制度经过不断的改革日趋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仍然有争论。
本文以目前国内已有的关于出口退税文献为基础,研究我国出口退税制度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1.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出口退税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邓力平(1996)、潘明星(1997)、刘怡(1998)、马玉瑛(2000)都认为出口退税有助于消除重复征税,保证公平竞争。
另外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1997)的研究表明,出口退税符合传统的税收法理:符合避免双重征税原则,符合流转税的消费者承担原则,符合流转税的中性原则。
当然也有少数学者对我国出口退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置疑。
唐倩(1996)认为:出口退税助长出口贸易的低价倾销,这不仅使出口利润减少,还遭受其他国家反倾销抵制。
2.出口退税率的合理确定我国理论界基本赞同,出口商品退税率的设置从理论上讲应本着“征多少退多少,彻底退税”的原则,但对于实践中应如何设置合理的退税率,理论界有两种不同意见。
邓子基(1999、2000、2003)、邓力平(2000、2001)为首的一派学者认为,出口退税率的设置应采取“中性与非中性”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既能使退税率的设置符合出口商品的实际税负,又可体现出国家的政策意图。
王复华(2001)认为出口退税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与外贸商品结构调整的要求,有差别、有层次地对不同商品设计不同的退税率,以体现出口退税的政策导向。
3.出口退税经济效应的计量对于出口退税在促进出口、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的衡量方面,理论界采取的方法比较一致,大多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回顾出口退税思想的理论发展,从税收思想的演化、税收法理角度,以及国际贸易、进出口关系等方面研究了出口退税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出口退税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出口退税所引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说明出口退税是我国一项必要的政策,关键是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额,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最后从不同角度为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出口退税;出口贸易;成本效益 出口退税就是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缴纳的间接税予以退还。出口退税是我国一项主要的促进贸易措施。准确的把握出口退税所引起的财政收支平衡问题,通过对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不仅是顺利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国“入世”后外贸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出口退税思想发展回顾 (一)、出口退税思想的历史研究 有关出口退税思想的理论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倡导国际贸易的重商学派,并由重农学派的先驱者布阿吉尔贝尔(Pierre Lc Pesan de Boisguiue bert)和古典学派代表人物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及亚当·斯密(Adam Smith)所发展。布阿吉尔贝尔最早提出了进口商品征税出口商品免税的思想,他认为:“关于法国的进口税,税额应保持现状但应消除手续上的麻烦,因为这对国王丝毫无益,却会使外国人望而却步。至于出口税,则丝毫不应轻饶,而应全部取消。因为这是国王和王国前所未有的敌人”。威廉·配策进一步发挥,他认为出口商品不应该课征消费税,因为它们不是以实物形式在本国消费。不过,如果出口商品未课征消费税,用其交换得来的将要在本国被消费的进口货物就一定要课征消费税,由此看来,配第已经意识到重复征税问题和流转税是由消费者负担的情况。实际上,配第无意识中已经接触到税收来源地税收管辖权问题。亚当·斯密是集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大成者,他认为高关税比低关税危害更大,出口税比进口税危害更大。他指出在各种奖励出口措施中,要数退税最合理。商品输出国外时退回其国内交纳的一部分或全部税金,既不会使货物的输出量减少,也不会驱使资本违反自然趋势转投入某些特定产业,破坏社会资本的自然平衡和劳动的自然分配。虽然亚当·斯密首先提出了出口退税的思想,但他仅从自由贸易,有利于商品出口的角度考虑,没有从税收来源去认识。直到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才从税收来源及转嫁认识出口退税。他宣称,某个国家如果对其享有特殊便利的生产条件的效率高于别国的某些输出品课税,这种税会完全落在外国消费者身上,该国政府支出的一部分就将由外国的土地和劳动所有者负担。例如,如果中国政府在商品输出时课税,这些税就将由外国人交给中国政府享用,而不是向现在这样由外国政府花费。但是,“如果一个国家闭关自守,不与邻国通商,就不能把赋税的任何部分转嫁出去。因此,从税收方面来看,对出口产品征税是进口国消费者负担的,即不公平又不合理。从道理上讲,出口退税是必要的。 (二)、出口退税思想的现期发展[!--empirenews.page--] 随着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对出口退税的研究也在不断前进。从不同角度进一步考虑出口退税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税收的法理进行分析,间接税属于转嫁税,虽是对生产和流通企业征收,但实际上是由最终消费者负担。根据间接税的属地主义原则,各国消费者只负担本国的纳税义务。由于出口货物并未在国内消费,而在国外消费,因此应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所缴纳的间接税退还;同时,出口国将货物出口以后,根据领域权原则,进口国为保护本国的工农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还要依照本国的税法规定对进口货物征收间接税。这样即不歧视为内销的生产,也不歧视为外销的生产,即不歧视国内贸易,也不歧视国际贸易,而且符合当代税收的公平原则和中性原则。 第二、从发展国际贸易的需要来说,不同国家的货物要在国际市场上公平竞争,就必然要求在税收负担上享有同等待遇。但是,由于各国的税制不同而使货物的含税成本相差较大,这样无法进行公平竞争。要消除这种不利影响,就必须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所以说,只有对出口货物退(免)税,才能使本国的出口货物具有竞争力,从而达到公平竞争,促进出口的目的。如果不实行出口退税,实际上是限制出口,最终影响出口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间接税所占比重较大的国家,实行出口退税具有更为重要意义。 第三、从进出口的对应关系来讲,出口退税表面上使国家财政少收了出口货物的间接税,实际上由此可降低出口商品成本,提高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创汇。出口创汇是为了支付进口用汇,进口用汇多了,就有可能多进口商品,进而增加进口关税的收入,上述一增一减,两者相抵后,国家财政收入并不一定会减少。如果出口货物含税,其国际竞争力势必大大下降,出口创汇会因此减少,进口用汇也会相应减少。进出口贸易萎缩不仅影响税源,而且将产生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出口退税成本效益分析 宏观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出口退税率,将刺激出口的增长,并且由出口扩张引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因此,虽然提高出口退税率会增加财政支出,但由此导致的经济增长也会使财政收入增加。只有全面的从财政收支两方面分析,才能较准确地把握出口退税率的效应。 (一)、模型的设定 假设其它条件不变,以汇率变化近似替代出口退税率变化(由于出口退税率提高相当于出口成本降低,与汇率贬值有相同的效应)。首先测算出口额增长对出口成本降低的弹性,依据出口额与汇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模型如下: X=f(E) 设X代表出口额,E代表汇率,上述公式经过变形,可转化为如下回归模型: LN(X)=a+b× LN(E)……(1) 设LN(X)是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总额的对数,LN(E)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对数,a为常数项,b为汇率对出口额的弹性,也就是要计算的回归系数。 其次,采用支出法计算出口扩张对GDP的拉动度,其公式如下: 外贸对GDP的拉动度=外贸对GDP的贡献度(率)×GDP相对增幅……(2)[!--empirenews.page--] 第三、设出口创汇后一半用于进口,测算进口额增长对进口关税收入的弹性,从而引致的财政收入提高幅度。 最后,测算出口退税引致的财政支出大小,并比较出口退税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使GDP提高的百分比,进一步使财政收入提高的百分比,分析出口退税率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成本与效益。 (二)、计算及结果 根据以上思路,首先测算出口增长对出口成本降低的弹性。根据1985-1999年以来出口总额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关系测算,依据公式(1)计算得出: LN(X)=3.8604919+2.6638054LN(E) R2=0.980417 (21.072305)(25.511348) 以上估计式汇率变化对出口额X的解释度达到98.04%,出口X与汇率E呈正相关关系,t统计值也比较显著,通过了5%的检验。表明出口汇率贬值对出口扩大有显著作用,即汇率贬值一个百分点,将使出口额提高2.66个百分点。 假设出口退税率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当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下降1%,与汇率贬值1%的效应是一致的。由于一般出口贸易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42.22%(2000年度),这样出口退税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将使出口额提高1.12%(这里提高退税率对加工贸易当地采购的作用暂不计算) 其次,利用支出法测算外贸出口对GDP的拉动度,按此方法计算(根据测算1975-1999年度外贸对GDP的贡献度为21.06%,2000年GDP比上年增长8%):[1][2]下一页 2000年外贸对GDP的拉动度=21.06%×8%=1.68% 由此可见,货物净出口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度为1.68个百分点。依此计算,出口退税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8%。 根据对1985-1999年进口额与进口关税之间关系的测算,进口额增长对关税收的弹性为0.375个百分点,解释度达到77.06%,t统计值为6.6096196,显著性一般,但可以通过检验。假设出口提高所创外汇收入一半用于进口,则出口额每提高1%可使进口关税收入增加0.1875个百分点,由于出口退税率每提高1%可使出口额提高1.12个百分点,所以出口退税率提高1%可使关税收入增加0.21%。 再次,1994年新税制改革以来,我国GDP每增长1%,税收总额平均增长1.26%,依此计算,出口退税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将使税收总额增加2.31%。 最后,利用上述数量关系分析出口退税率提高对财政收支的影响。出口退税率提高一个百分点,按2001年出口总额增长25%(2000年为2492亿美元,增长27.8%),且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42.22%计,将使国家财政支出增加172.25亿元。但出口增长导致GDP增长(按8%计),以及由此引致的进口增加和进口关税收入提高为1.18亿元,国家税收总额将增加293.627亿元,比较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出口退税率的提高总体上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出口退税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将使财政增支172.25亿元,增收293.627亿元,净增收121.38亿元。但由于在现行税制下出口退税完全由国家财政负担,(按目前情况中央财政大约占51.1%,地方财政约为48.9%)对国家财政而言,增收150.0434亿元,增支172.25亿元,净支出22.2107亿元,增收的好处完全被地方财政所享有,地方财政净增收143.5836亿元。[!--empirenews.page--] (三)、分析及评价 从以上的出口退税成本效益分析可以看出,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发展是有利的,但由于我国总体财政资金紧张及现行出口退税由中央一家负担的机制和实际少征多退的情况,迫切需要通盘考虑和加以解决。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很大一部分受财力的制约。目前,我国出口退税金额是作为财政预算支出的一部分,以计划额度下达的,而财政预算安排供出口退税的财力在实际操作中,不仅总量上跟不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速度,不得不将本应及时退给出口企业的税款,延迟到一下年度兑现。另外由于出口商品退税税负结构差异不明显,这样即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的长期稳定发展,又不利于外贸出口对GDP增加发挥更大乘数作用,而且企业逆向逃税动机强,不利于税务机关加强管理。因此,可以选择适当时机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调整出口退税结构,使出口产品退税率稳定在合理水平。出口退税政策不应受财力制约,本质上应由“征多少,退多少”的原则决定,只要坚持这一原则,出口退税政策就将摆脱财力制约,向接实退税和积极支持外贸发展的方向迈进。为此,笔者认为出口退税既要坚持“征多少,退多少”这一基本原则,实行按实退税,又要在贯彻这一基本原则过程中寻找中央与地方在新的财政体制下共同负担的有效机制,调动两个积极性和发挥两级职能管理,完善现有出口退税管理办法。 出口退税作为一项税式支出,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产生直接影响。出口退税究竟由谁负担为好,就财力利益而言,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重要,其结果无非是在中央与地方两极政府间作进一步的均衡与调整。但是由此衍生出的出口退税管理上的优劣,其效果却大不一样。出口退税共同负担机制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有利于加强两级政府的监督和控制,而由中央财政全部负担,等于放弃了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必然造成出口退税管理上的被动与少数地方政府行为不当。尤其个别地方政府从地方利益出发,忽视对出口退税的监督,容易使违法骗取出口退税的活动有机可乘。这几年来出现的“假出口、真退税”的重大案件,以及目前出口退税所面临的征少退多的矛盾和客观上存在的管理松懈等问题,都与此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比较我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前后,外贸出口额在1984年前平均年增长为74.4%,而85年外贸出口额猛增到808.9亿元,比上年同期外贸出口额增长198.277%,关税收入达到205.21亿元,比上年同期提高100%,取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出口退税政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国自1985年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出口退税率变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产品出口退税率相当于名义征税率。第二阶段从1995年7月1日起逐步调低出口退税率。第三阶段从1998年7月1日起逐步上调出口退税率。从这三个阶段退税额、出口额、进口关税收入、GDP值的变化情况来看,基本上呈现出这一变化趋势,但也应看到,由于影响这几个指标的因素较多,出口退税只是其中之一,故个别年份出现例外,也是有可能的,如1996年年底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国内经济紧缩的影响,我们都应加以考虑。[!--empirenews.page--] 三、结束语 出口退税作为我国扩大外贸出口的一项重要政策和国际上通行作法,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为了使这项既定政策的政策效应达到最佳状态,必须对目前出口退税实施过程中不正常,不合法现象进行综合治理,即要在政策上及时完善,又要在管理上加大力度,以维护出口退税的正常秩序。 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出口退税政策应尽早统一起来,实行不分出口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分隶属关系、不论工业产品、农业产品、也不论贸易方式,对所有境内企业的产品出口实行零税率,这是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最终目标。目前,首先要统一内外资企业和统一新老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退税政策。统一以后,老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退税额将比现行的“出口免税,进项不扣”的办法有所增加,其影响财政收入的部分应从实行增值税税负返还额中扣除,以保持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