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和 国 的 四 大 名 将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五单元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案(2)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五单元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案(2)

第十五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讲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及由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出彩表现,尤其是叶挺的独立团所向披靡,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1928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了二次北伐,随着东北易帜的发生,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标志着国共合作初步破裂,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大革命彻底失败。

二、学情分析对于这一课,孩子们普遍比较陌生,因为农村教育本来就有很多的局限性,孩子们能够接触的知识,没有城里的孩子多。

通过孩子们的预习,可以看出大家是非常有兴趣的。

大家对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不了解其原因;以及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国民革命却失败了也不能理解。

因此我们要慢慢引导,仔细分析。

三、教学策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自学、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意识;度《北伐战争形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的人文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六、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中国革命的先驱与领袖

中国革命的先驱与领袖

中国革命的先驱与领袖伟大的中国革命,是由一批先驱者和领袖们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铸就的。

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和角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和领袖。

一、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和领袖。

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缔造者和倡导者,被尊称为“民初三人帮”之一。

孙中山在逐渐揭开中国封建王朝的黑幕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以实现“国民革命”为目标。

他通过积极宣传,组织革命团体,领导起义行动,提出了“兴中华、灭满洲”的口号,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为革命事业的推进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杰出领袖之一。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元帅。

毛泽东在革命时期以自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为指导,融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有效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以聪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带领全国人民发动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国共合作的胜利。

三、周恩来周恩来是中国革命的杰出领袖之一。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人之一。

周恩来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因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而投身于革命事业,并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之一。

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和指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国家的独立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邓小平邓小平是中国革命的杰出领袖之一。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在革命初期积极参与了土地革命斗争,担任过红军政治部主任和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要职。

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邓小平以其特殊的眼光和前瞻性的思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分先驱与领袖,还有许多其他的伟大人物也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名字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将领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将领

英雄榜第二位:李靖
上榜理由: 正规照
重温名将人生智慧 再现大唐铁血传奇 英雄指数
★★★★★
英雄本色 当之无愧的“大唐军 神”!
生平履历
• 基本信息: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 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 称李卫公。 • 主要成就:平岭南、定江南、灭突厥、收吐浑的丰功伟绩,而是 他为人、为将、为帅、为官之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 李靖出将入相、得以善终,又有兵法传世。李靖平岭南、江南, 为新唐筹备物资,备战强敌突厥。李靖不辱使命,平梁皇萧铣、 安抚岭南九十六州;又出兵平定江、淮宋国“皇帝”辅公祏,回 师北地抗击突厥。时百废待兴,唐朝的军力远不如突厥百万之众, 但李靖苦心孤诣,亲自购良马、寻良将、组训特战队,最后统帅 六路大军、十四万人征讨突厥,并亲引三千轻骑直插突厥牙帐。 经艰苦鏖战,李靖平灭东突厥汗国,使大唐国境北扩贝加尔湖地 区,功盖当世,但也遭到朝中政敌的诋毁。李靖深谙官道,不抗 辩,释兵权,出将入相,后以六十五岁高龄率兵西征吐谷浑,饮 冰卧雪,平灭其国,打通了大唐通向西域的商路,最终功成身退, 善终府第。其缔造了中国古代无往不胜的军事神话。孙子云:兵 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将军榜第一位:项羽
上榜理由: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正规照
英雄指数
★★ ★ ★ ★
英雄本色 霸王别姬,英雄末路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生平履历
• 基本信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 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汉 族,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故都彭城。秦末随项梁 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 破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 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 在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0岁。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 • 主要成就:苦大仇深、破釜沉舟、所向无敌、重情重义, 红颜知己,宝马美人,但却功败垂成、一生只吃过一场 败仗但军事身涯就此完蛋。 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 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垓下之战,以十 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 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巴被称 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 夫典型,同吕布共类。

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战国四大名将战国四大名将是指中国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

他们都是从军中最基层的军官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大将,代表了战国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国四大名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些年代是人才辈出,在历史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如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三国时期,盛唐时期等等,在这些年代里,名家如雨,名将如云。

说到战国时期,就不得不提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

以司马迁著《史记·六国年表》记载为实,战国始于公元前475年,结束于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在此274年中杰出的将领数不胜数,但期间最为有名的当为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

在此四人当中最为世人所崇拜和推崇的当为白起。

1、白起白起,又名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

秦国本为西陲小国,孝公以商鞅变法,国家变得富饶强大,遂开始对外发展势力。

秦昭王是任白起为将。

公元前294年,任白起为左庶长,领兵攻韩。

次年,领军攻韩,魏,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大破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敌大将公孙喜,攻陷城池五座,因功升为国尉。

后领军数次攻韩,赵,楚等国,皆立战功。

并于公元前278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焚毁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令楚王远逃。

同年,被秦王封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后乘势攻占楚国平定巫、黔中二郡。

公元前273年,白起领兵救韩,大破赵魏联军于华阳,斩首一十三万,后有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公元前264年,白起攻韩陉城,陷城五座,斩首五万。

公元前260年,秦王命左庶长王龅攻韩,以取上党,百姓逃入赵国。

后王龅攻赵,赵于长平抵抗,赵以廉颇为将,坚守不出,秦军久攻不能克。

后利用流言使赵王以赵括代廉颇,秦则以白起为将。

白起诱敌成功,包围赵括大军。

历史趣谈:惟一拥有四个将军儿子的共和国上将是谁?

历史趣谈:惟一拥有四个将军儿子的共和国上将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惟一拥有四个将军儿子的共和国上将是谁?
导语:1955年,我国实行军衔制,授予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1360名少将,合称“开国将帅”。

令人惋惜的是,从开国元帅、大将
1955年,我国实行军衔制,授予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1360名少将,合称“开国将帅”。

令人惋惜的是,从开国元帅、大将、再到开国上将、中将的254名将帅,仅有一名开国中将健在,其余将帅已全部离开人世。

然而,这最后一名健在的开国中将,不仅是一个长寿将军,再过几天就是他的百岁生日,而他还是我军唯一“一门六将星”之家,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婿全被中央军委授予将军。

张震上将,1955年授予中将,1988年恢复军衔制,中央军委首批授予17名上将之一。

1914年10月5日,张震诞生于平江县长寿镇。

1927年夏,高小毕业后,到一家店铺当学徒。

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湖南发生“马日事变”,张震参加了纠察队,任平江县劳动童子团副团长,拿起梭标、鸟枪跟“清乡军”作垂死挣扎。

1928年3月,张震参加了著名的平江20万农军攻打县城之役。

1930年,张震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彭德怀的红五军团第二纵队特务大队任宣传员,后任红三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四连政治委员,长征前夕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营长。

1945年抗日战争起,张震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参谋、科长,新四军游击支队参谋长、新四军第六支队参谋长、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兼淮北军区参谋长,参与开辟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协助彭雪枫率部挫败日伪军一九四二年冬季“扫荡”,并参与指挥山
生活常识分享。

战国四大名将哪个更厉害

战国四大名将哪个更厉害

战国四大名将哪个更厉害春秋时期有四大将,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那他们之间哪个更厉害呢?下面一起来看看著名的战国名将王翦的战役。

王翦、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这四个人当中有白起、王翦都是秦国名将,而李牧、廉颇都是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秦赵二国包揽了,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实力。

秦赵两国若相交战,定会是一场恶战。

战国四大名将:王翦王翦,其出生年月不详,战国时期秦国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年少爱读兵书,在少年时期,就进入了军营,这一点跟白起一样,只不过王翦出身并非贵族、宗室,他生活清苦,在军中一直都是小将,却有着过人的军事天赋,王翦沉稳,做事会用脑子。

王翦的聪明和实干,受到了白起的注意,王翦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将士里脱颖而出,多亏白起的介绍。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白起,则是秦国的另一位猛将。

白起,嬴姓白氏,名起,其先祖为秦国公族,他是秦国的大将,白起号称人屠,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他的战绩十分显赫,他一共歼敌170万,坑杀40多万降卒,几乎没有打过败仗,伊阙之战是他的处女战,率军砍了二十四万,而后破楚,灌鄢郢,赵国自长平之战后,从此一蹶不振,他的一生从未打过败仗。

王翦白起懂得如何应用兵力,用兵所向无敌出奇无穷,喜欢在军事策略上有所创新,尤其擅长大部队打大型的战役,夺取韩、赵、魏、楚大片领土,长平之战里,他采取迂回战术,大败赵军,坑杀赵军俘虏四十余万人,而一举夺得战神称号。

战国四大名将:廉颇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人。

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由此观之,廉颇是赵国的勇猛果敢的大将。

廉颇一上任就面对强秦的威胁,他能够在危机关头思考出,最合适的作战方案,这是名将的素质之一,在危急情况下仍能够镇定地思考对策。

他根据秦军舟车劳顿的特点,决定采取速战速决的作战方式,这一招极有效果,在秦赵两国多次交锋中,廉颇屡次击退了秦军的进攻,甚至后来齐秦一起联合攻打赵国,一时间也难以攻克,在他的努力下,廉颇大败齐国,此战后,廉颇被拜为上卿,进入四大名将的位置。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更新)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更新)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更新)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四名国军抗日名将(2011年版)根据以下三个名单的综合:一、抗战期间军衔最低为国军少将(对不起副团长谢晋元和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高志航了,两人都是牺牲后才被追“抗,都3、抗战牺牲的最高将领--张自忠1890-1940牺牲,山东,追晋上将(生前为中将加上将衔)获抗战青天白日勋章,抗战曾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枣宜会战中抗敌牺牲中国历史上不乏忍辱负重的汉子,如明朝的徐阶,如国军将领张自忠。

尽管1933年3月时任第三十八师师长的张自忠参加喜峰口大捷曾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但随后张自忠曾一度被称为华北特号汉奸(被宋哲元安排留守华北和日本忍辱周旋时曾任察哈尔省主席兼北平市市长),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捐躯疆场不但雪洗了汉奸的罪名,也赢得了全体国人的尊重,甚至连凶残的日本军人都为之折服。

张自忠是抗战牺牲最高级别的将领,也是胡总书记纪念抗战六十周年讲话中提到的四名国军将领之一,被网民称为国军十大抗“百)。

5生前6、区司令长官1936年冬时任第七军团总指挥的傅作义领导的绥远抗战被认为是“揭开民族历史的新页”“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1940年春时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傅作义指挥的五原大捷创国民党战区收复失地之先例,并因此获青天白日勋章。

第三节:佟麟阁、赵登禹、蔡廷锴佟麟阁和赵登禹战死疆场,都得到国军的追晋,蔡廷锴曾获抗战青天白日勋章,三人都被大陆CCTV抗日英雄谱和人民网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收录为抗日名将;“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0、淞沪战役的民族英雄--蔡廷锴1892-1968,广东,抗战时为中将获抗战13、),军”14、抗战中牺牲的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1892-1944牺牲,四川,追晋上将(生前为中将)抗战时曾任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

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指挥的豫湘桂会战之豫中会战溃败中,李家钰为掩护友军防御牺牲引用汶川地震时激昂的一句话“川人从未负国,国人怎可负川”,抗战64万伤亡川军将士约为全国的五分之一,李家钰是其中最高级别的军人,也是抗战中牺牲的两名最高将领之一。

十大将帅排名

十大将帅排名

十大元帅十大将排名十大元帅排名一、朱德元帅(1886-1076.7.6)四川仪陇县人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元帅的第一把交椅非他莫属。

由于在历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于他的误解也最多。

二、彭德怀元帅(1898-1974.11)湖南湘潭县人彭德怀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尽管他军事造诣并不出色,却一直在第一线战斗指挥,直到朝鲜停战。

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

三、林彪元帅..(1906-1971.9.13)湖北黄冈县人林彪,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

四、刘伯承元帅..(1892-1986.10.7)重庆开县人刘伯承,第二野战军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

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很大。

五、贺龙元帅..(1896-1969.6.9)湖南桑植县人贺龙,借助南昌起义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为元帅。

他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军事造诣和战绩没有任何出色之处。

六、陈毅元帅..(1901-1972.1.6)四川乐至县人陈毅,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

他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军事造诣有限。

抗战以来他指挥的较大战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粟裕。

但他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以及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历史渊源,而使得这个三个派系的代表只能是他,不可能是粟裕。

七、罗荣桓元帅..(1902-1963.12.16)湖南衡山县人罗荣桓,众所周知他是个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

在十大元帅中资历最浅,27年入党,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

但他是十大元帅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八、徐向前元帅..(1901-1990.9)山西五台县人徐向前,同贺龙类似,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份为元帅。

他的资历仅高于林彪和罗荣桓,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

他的军事业绩显著之处是曾指挥过一度是红军中最强的红四方面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和国的四大名将值此建国60周年之际,举国欢庆。

孤不计德微识浅,写下片言以为致贺。

这里我将讲述缔造共和国的百世名将,首先我们给名将做个简要的定义,所谓名将首先必须具有卓越精湛的指挥才能和超凡不世的战功。

在22年的武装革命战争中(算上朝鲜、中印、中苏及中越战争就更长了),我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将领。

其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是55年授衔的“十帅十将”(即十大元帅,十大大将),而在这其中又有四人,领袖群雄,可以说是百世不遇的名将。

下面我们按照55年授衔顺序简要介绍(他们的详细资料可以自己检索,本文探讨的重点仅为军事,不涉其他);第一位先声夺人的是“横刀立马,彭大将军”——彭德怀,“十帅第二”,一野的老总。

主席的老乡,红军时期,红三军团军团长,誉为“红军之狮”;抗战时期,八路军副总司令;解放时期,一野总司令兼政委,席卷大西北;抗美援朝,志愿军总司令,迄今唯一与世界上最强大军队作战并战而胜之的中国主帅。

经典战例:百团大战,蟠龙战役,扶眉战役,第二次战役。

第二位闪亮登场的是“战争的魔鬼”——林彪,“十帅第三”,四野的老大。

少年得志,红军时期,红一军团军团长,人称“红军之鹰”,和彭比肩;抗战时期,115师师长;解放时期,四野总司令,从黑山白水打到天涯海角(黑龙江到海南岛)。

经典战例:平型关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有其二)。

第三位翩翩而至(最有学者风范)的是“当今孙武,军神”——刘伯承,“十帅第四”,二野的掌门人。

伏龙芝军事学院“海龟”,红军时期,红一方面军总参谋长,“川中一条龙”;抗战时期,129师师长;解放时期,二野总司令,逐鹿中原,饮马长江。

进军大西南。

经典战例:神头岭战役,上党、邯郸战役,淮海战役(1/5)和渡江战役(1/3)(和三野合作,下同)。

最后压轴,震撼出场的是“军中第一将”——粟裕,“大将之首”,三野的主将。

红军时期,红10军团参谋长;抗战时期,新四军一师师长;解放时期,三野代总司令兼代政委,决战淮海,横扫华东。

经典战例:黄桥决战,苏中七战,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4/5),渡江战役(2/3),上海战役。

经过上面的简要介绍,大家对这四位名将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

那么就有如下的问题;问题一,为什么只选这四位呢?要知道建国时我军有战将千员,选四个也太少了吧?(谁要是说四个都太多了,那就真欠扁了)问题二,这四位名将之间的指挥艺术,作战风格有何区别?军事造诣高低,战功大小如何评判?(这个问题最招口水了)问题三,他们在军事史上的地位,与历史上的哪些名将可作参照?(这个最有趣,最好玩了)现在我们来问答上述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只选这四位呢?先来回答几个疑问,有人会说主席雄才大略,千年未有的伟人,应该是名将吧?我认为当时老人家作为最高统帅,着重负责全国的大政方针和战略指导,并不参与一线的作战指挥,按照领袖不与将领争功的原则(将领的功劳最终还不都是领袖的),故主席不入选名将系列(却是建国军事家之首,这个实在啊),其他如周、朱及刘等同理。

也有人说陈赓,肖劲光,许世友,王近山,“三杨”……等等,他们的战绩也很辉煌啊?我要说的是,上面这些都是名将,但是他们当时都隶属于这四大野战军作战序列,也就是说他们都是这四位的部下,受其直接指挥。

也有人问“亮剑里的李云龙不是很厉害吗?怎么没入选啊?”,“啊———”,我吐了几口血,擦干嘴角继续:同学,是这样的,这个李云龙是很厉害(暂且不说这是小说虚构的人物),但是他一直也只是师团级将领,在小说中他还是陈赓的部下呢。

这时又有人问(怎么老有人问啊?):55年授衔时,有“十帅十将”,现在军委也确认了开国36位军事家,这些人如何评述?“啊———”,不过这次没有吐血,这个问题问的最有水准,我试着来解答一下:这“十帅十将”包含在36位军事家当中,军委确认的这份名单,可以说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具有很高的权威。

他们是名将之翘楚,我军之骄傲。

下面我们来细分一下,按照原则一(政治领袖不参选);毛、周、朱、邓。

原则二(政工人员不参选);罗荣桓、杨尚昆、李先念、谭政、张云逸、罗瑞卿。

原则三(英年早逝的不参选);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这样还剩下: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黄克诚,萧劲光,王树声,陈赓,许光达,徐海东这一十五位,这些都是真正的猛人,每个人身后都有一大堆传记,他们的英雄往事暂且不表,只论不入选的理由;贺帅,是因为他的部队发展较慢,解放时期野战部队交给了彭老大,成了后来的西北野战军。

陈帅,三野的老板,但是实际指挥交给CEO——粟总(主席交待的),陈不离粟嘛,元帅都当了,名将就礼让一下吧。

徐帅,这个要多说几句,坊间公认其军事指挥才能不在彭林刘粟之下,且战功足可以与之相抗衡的名将,经常和这四位一起被评为“中共五虎上将”,但是如果只选四位,只能忍痛割爱。

原因有二,一、西路军败征(这个原因复杂,不能完全怪他,但作为直接主官,必须负起责任),二、抗战和解放时期,一直没能掌握主力部队,才能未能充分展示。

即使这样,在临散场前,对阵阎老西,捏沙成塔,决战晋中,攻克太原,也足以让我们领略了其强悍的杀伤力。

聂帅,华北战区的主官,手中也有一定的力量(达到3个兵团),指挥了正太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但搞不定傅作义,还得等林总百万虎狼之师入关后,配合进行平津战役。

叶帅,也是一生传奇,解放军的总参谋长,协助主席纵横捭阖,就是没有自己班底部队,也没有独当一面进行一线的战役指挥。

元帅介绍完了,下面还剩黄克诚,萧劲光,王树声,陈赓,许光达,徐海东。

他们都是大将,很简单,十大大将除了粟裕是战略区的军事主官外,其他都是兵团级的司令或政委,都是下级(黄萧是林的部将,王陈是刘的爱将,许徐是彭的下属),战功自然要稍逊一筹。

至于才能嘛,这个不便妄作评论,毕竟才能不像战功那么客观,可以摸到着、看得见,才能的发挥也是动态的过程。

比如说陈赓,可以说是直逼彭林刘粟徐,五虎上将若再加一位必是陈赓。

尤其是在解放战争后期,陈赓兵团实际上是作为军委直属部队,在南线大追击中所表现出来的战场意识和临机决断能力之于林彪可以说是有过之(南线追击中,陈曾划给林指挥),只是战争已近尾声,是他最终没能超过他的黄埔师弟(陈是一期,而林是四期),这位“黄埔三杰”心里一定很郁闷。

所以最终入选的这四位名将中名将,就是:百世名将——“彭林刘粟”骨灰级的军迷或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他们都是当时中共军队四大主力(即四大野战军)的主帅(其中三野司令是陈毅,粟是实际指挥者)。

换句话说,他们是一线大战略战区的军事主官。

上参与全国战略的规划,下承担战区的战役指挥,是中央决策和军队执行的枢纽。

执掌着解放军的精锐,站在双方的军阵前,直接与敌对垒。

惟四大名将耳。

第二个问题从指挥艺术,作战风格说起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么彭德怀就是,勇;林彪是,诡;刘帅是,巧;粟裕是,险。

多加几个字来形容,那么彭是勇冠三军,胆大心细,战法硬朗;林是用兵谨慎,飘忽不定,声东击西;刘是高屋建瓴,多谋善断,奇正相合;粟则是计算精准,临机专断,险中求胜。

多加的这几个字有些抽象啊,为了更好的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将他们进行相应的比较再结合具体的战例来说明。

首先是彭林二人相比,二人几乎是名将的两个极端,在红军时期就比肩齐名,“一狮一鹰”,彭成名早,有威望,善于强攻和固守,林后生可畏,善于奇袭与伏击;彭是火山,暴烈炙热,林就是冰河,极度深寒。

彭刘相比,彭刘两位都是前黄埔系的名将(都是讲武堂出身,不过刘去伏龙芝镀过金),既精通战役指挥,又掌控战略全局。

且彭刘一直被毛视为对等的军事家,彭注重实效,敢打硬仗、恶仗,刘善于谋划,以正合以奇胜,善打巧仗(对硬拼的仗,戏称之为牛犄角)。

彭粟二人不太好比,几乎没有交集,唯有在胆略上两人有的一拼。

军中有言:彭最勇猛,也最有胆气,但粟的胆略却不亚于彭,二者的区别在于彭的胆气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粟则是因为远离中央,长期处于险境当中,不断的通过战争锤炼,后天锻造出来的。

下面我们来比较林刘,——小心!板砖飞过来了,我闪(没办法,二人都有大量的拥趸,经常势同水火)。

这里我不比高低,只谈区别,好吧。

林是野战型将领,刘是参谋野战型将领……就这些?别急,容我喝口茶。

林精于计算,刘攻于谋划;林作战灵活,刘作战细巧。

林的战法场场经典,刘的战役都是教科书级的标准;其实林刘二人也有相似之处,都喜欢避实击虚,出奇制胜(这是和稀泥,没办法啊)。

轮到林粟了,这下不光板砖,单是口水就能淹没人。

我还是继续和稀泥吧,二人一起起义(南昌起义时都是小兵),一起上山(井冈山),一起擢升(林的速度比粟快多了),直到长征二人分道(林随主力长征,粟在打游击,那个惨啊),林粟的指挥和作战风格极为相似,都是大兵团,大迂回,大进军,大包围,大歼灭。

谁叫他俩最有本钱呢(四野和三野是我军主力中主力,精锐中精锐),一出手就是几十万军队的鏖战。

两人几乎打遍了老蒋的所有大将和高手。

其实他俩看似相似,实则不同。

林的指挥风格是“稳、变、快、准、狠”,几乎涵盖了名将辞典(待编)的所有美好词汇,可是粟又给我们加上了“险、奇、绝、妙”四字,这使他超越了自己的时代。

最后来谈刘粟吧,这个可以坐下来了说了(这两方的粉丝相处的还不错),刘粟都是参谋出身,最后也都成了野战型名将,都是全能型的人物;刘是老帅谋兵,大巧若拙,粟就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刘告诉我们军事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粟让你知道什么是战争艺术。

所幸的是在四人当中,他们两人进行过战略和战役合作,从豫东到举世闻名的淮海决战,两人配合的天衣无缝。

这两位彼此也是互相欣赏,互相推崇。

好了,这四位之间的相互比较说完了,现在大家应该清楚了吧?——什么?更糊涂了?那我做一个小结;论胆略,彭粟并列第一(实在不好分高低),刘次之,林最后。

论勇猛,彭为老大(以1:10的兵力,就敢横挑胡宗南),粟林刘不相上下。

论持重,林刘都讲究慎战(我们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轻易涉险,粟彭经常以身犯险。

论谨慎,林最谨慎(知道吗?小心就是我成功的秘诀),刘粟次之,彭垫底。

论谋略,刘首屈一指(我可是军神呐),林粟次之,彭稍逊。

论计算,林粟比肩(咱俩都有数学天赋),刘屈居第二,彭最后。

论灵活,林第一(我不灵活谁灵活?),刘粟相当,彭最后。

论机变,粟第一(临机万变,一招绝杀,我喜欢),林刘随后,彭又最后。

若论学历出身,刘是世界名校伏龙芝的高材生(我是海龟哦,朱可夫都是我学弟),学历最高;林是黄埔系的,也很牛;老彭是湖南讲武堂,也是科班,粟是湖南省立二师(粟老师我没有把本职工作做好)。

如果论军事理论素养,老刘是学者型名将,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可以做另三位的老师(刘老师好),林粟也有建树,彭后期进步的很快(是在朝鲜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