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癌性淋巴管炎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淋巴癌PPT课件

淋巴癌PPT课件

初级淋巴组织
次级淋巴组织
有时则发生于脏器引起压迫症 状;若发生于胃、小肠或大肠 则可能有腹胀、便血、呕吐、 腹痛等消化性溃疡或胃肠机能 障碍之症状。若淋巴瘤侵犯骨 髓,则可能产生脸色苍白、发 烧、不正常出血等泛血球减少 症,有时在周边血液里可见异 常淋巴球出现。
由此可知,很多部位的淋巴癌极易被掉以轻心, 而未能早期察觉治疗。但大部份的淋巴癌就生 长于体表易摸到的部位。一般人常误以为发炎, 而自行购买消炎抗生素服用,虽有时可暂时或稍 减症状,但癌症却仍在蔓延。淋巴癌也可发生如 发烧、晚上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依据统计,在所有癌患中,约 85% 的人可能到完全缓解,5 年的无 病存活率约 60%,10~15 年没有 再发即为治愈了。对于那些没有 得到完全缓解的病患,没有一个 可活过五年。由此可见临床治疗 反应的好坏,实与其存活率长短 有着最密学治疗的进步,何杰金氏病不 但不再是无可挽救的疾病,更可使大部份患者达到长时间的存活, 而对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之治疗,也使缓解率及存活率大增;更 由于新的治疗方式及骨髓移植的发展,使得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大 大提升,相信只要病患能与医师充分合作,接受完全的检查及治 疗,是可以预期日后淋巴癌病患的治疗及生活质量即可获得更理 想的结果。淋巴癌虽属恶性病,但早期诊断与治疗,必可获得良 好的治疗效果,一般只要平时注意检查身体上的淋巴,发现异样 或肿大,应立即就诊。
临床上,淋巴癌分成四期:
淋巴癌在40年以前认为是绝症,外科切除后很容易 复发及转移,所以单纯外科切除并无法根治淋巴瘤。 但由于发现淋巴癌对放射线及化学药物治疗极为 敏感,现已使用放射线及化学疗法为淋巴癌的主要 疗法,原则上早期何杰金氏病单独使用放射线治疗、 而较晚期何杰金氏病以及大多数的何杰金氏病淋 巴瘤都以合并化学治疗为主。某些病患会加上局 部放射治疗,以增加治愈率。

肺淋巴管肌瘤病幻灯ppt课件

肺淋巴管肌瘤病幻灯ppt课件
缺乏特异性 肺间质纤维化
21%胸片(-)、92%含气囊不能显示
典型:两肺广泛增粗的网状纹理或网结影
其他:多发小囊 8%、气胸 5%、胸水13%
肺淋巴管肌瘤病 HRCT
------------------------------------------
囊腔:80%< 10 mm、壁厚1 – 2 mm 分布:两肺散在或弥漫均匀分布 中:多发气胸、胸水、LN 肿大、TS
多囊肺:
部位、临床
肺淋巴管肌瘤病
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肺淋巴管肌瘤病
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伴肺间质纤维化
蜂窝肺
多囊肺
支气管扩张
谢谢 Thanks
1966 Cornog & Enterline: 肺淋巴管肌瘤病
肺淋巴管肌瘤病 临床特征
------------------------------------------
患者:中年育龄女性 部位:肺脏 纵隔、后腹膜 下肢、肾脏
症状:呼吸困难、气胸、咯血、胸腹水、LN肿大 肺功:阻塞型 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 障碍 预后:进行性发展,预后差,死于呼吸衰竭
肺淋巴管肌瘤病 分度
------------------------------------------
轻度:范围 < 30%,囊腔 < 5 mm
中度:范围 30% - 60%,大小 5 – 10 mm
重度:范围 < 60%,囊腔 > 10 mm
病例一 女性、42岁 结节性硬化患者 皮肤丘疹 甲旁纤维瘤 颅内钙化 双肾错构瘤 脊椎骨结节硬化斑 肺淋巴管肌瘤病
HRCT(-) 不能除外肺淋巴管肌瘤
肺多发小囊腔 形成机制

2024年淋巴管炎护理查房PPT

2024年淋巴管炎护理查房PPT
添加副标题
淋巴管炎护理查房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护理人员
02 淋巴管炎概述
03 淋巴管炎护理评估
04 淋巴管炎护理措施
05 淋巴管炎健康教育
06 淋巴管炎护理查房 总结与建议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淋巴管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淋巴管炎: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管炎症 分类:可分为急性淋巴管炎和慢性淋巴管炎 急性淋巴管炎:发病急,症状明显,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慢性淋巴管炎:病程较长,症状较轻,可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等
淋巴管炎 的心理调 适方法
淋巴管炎 的康复锻 炼方法
家属教育内容
什么是淋巴管炎:淋巴管炎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护理注意事项:如何预防淋巴管炎复发,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建议:如何调整饮食,以促进淋巴管炎的康复 心理支持:如何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社区教育内容
淋巴管炎的定义和病因
发病原因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 免疫系统异常: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等 外伤:如手术、外伤等导致的淋巴管损伤
临床表现
皮肤红肿:皮肤红肿,可伴 有疼痛
发热:可伴有发热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 可伴有疼痛
淋巴管炎:淋巴管炎,可伴 有疼痛
淋巴管炎护理评估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促 进康复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预防血栓:定期检查,及时处理血栓 预防水肿:保持肢体活动,避免水肿 预防疼痛:及时处理疼痛,避免疼痛加剧
淋巴管炎健康教育
患者教育内容
淋巴管炎 的病因和 症状
淋巴管炎 的治疗方 法

肺癌ppt课件(图文)可修改文字

肺癌ppt课件(图文)可修改文字

周围型肺癌
生长在段支气 管以下,以腺 癌多见
临床表现(clinic representation)
✓ 咳嗽 最常见,早期症状,抗炎无效
A
早期—刺激性—顽固性、阵发性肿瘤增大—堵塞管腔—阻
塞性— 持续高音调,带金属音
✓ 咯血 占50-60%,持续性或间断性痰中带血,大咯血
少见占30%
✓ 胸闷或胸痛 持续性钝痛、 隐痛、胸部沉重感
发病率及死亡率
A
B
C
Cont
ent
发病率及死亡率
A
我国的调查报告:
➢ 肺癌死亡率90年代较70年代增加111.85% (1倍多)
➢ 肺癌在城市已跃居癌症死亡首位(男性首位, 女性仅次于乳腺癌)
C
15.9/10万人
死 7.17/10万人 亡 率
病因 (etiological factor)
A
C
1、吸烟
src、lck
抑癌基因--- P53、Rb、nm23、
P16
病理分类
按细胞形态特征及分化程度分:
1、 鳞状上皮细胞癌
A ① 最常见,占40-50%,
② 多中央型 ③ 易致管腔阻塞
1
④ 生长缓慢、转移较晚
⑤ 常见于老年人、男性,与吸烟有关
2、未分化小细胞癌(燕麦细胞癌)
2
C ① 占10-15%,多中央型
T2N0M0 T1N1M0 T3N0M0
分期
TNM
Ⅲa期
T3N1M0
Ⅲb期 剖剖胸胸探探查任查何T1T-,N33N,M2M00T4,
Ⅳ期
任何N,M0 任何T任何NM1
T2N1M0
诊断(diagnose)
肺癌分期

癌性淋巴管炎

癌性淋巴管炎

癌性淋巴管炎
癌性淋巴管炎
影像表现
典型的癌性淋巴管炎累及肺的中央(门周)和周围淋巴系统。

在中央沿动脉和支气管增厚(即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图1),在外周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

这种光滑增厚可能是由于肿瘤或淋巴管阻塞导致水肿的结果。

较少见但更特异的是这些间隙出现结节样或串珠样增厚(图2)。

CT上,出现肺门区或纵隔淋巴结增大约占病例的 40%,胸腔积液约占30% 。

肺部可为双侧受累(图2),但见到的多不对称(图3)或为单侧约占50%。

单侧受累最常原因是支气管癌(1)。

其他表现包括血行转移瘤(3)或检出原发肿瘤。

重点
癌性淋巴管炎是胸部常出现的转移性疾病。

小叶间隔结节性增厚的表现可做出诊断。

相关临床知识
通常在已知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咳嗽。

常引起癌性淋巴管炎的恶性肿瘤包括乳腺癌、肾癌、胃癌、前列腺癌和肺癌。

鉴别诊断
主要的鉴别思考为肺水肿。

其他可能诊断包括结节病和弥漫性肺淋巴管瘤。

不过,如果有结节性增厚很可能为癌性淋巴管炎的诊断。

教学要点
癌性淋巴管炎是恶性肿瘤在肺内的一种常见的播散形式。

典型表现为小叶间隔和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

小叶间隔结节性增厚时高度提示这一诊断。

图1:一例肺癌患者单侧癌性淋巴管炎的CT。

左肺小叶间隔增厚,左肺门区最为显著
图2:一例继发阴道腺癌的癌性淋巴管炎患者呈双侧结节性小叶间隔增厚
图3:女,肾细胞癌,CT显示双肺小叶间隔光滑增厚,右侧较显著。

同时右肺中叶后部有一个血行转移性结节(黑箭)。

158例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诊断

158例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诊断

158例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诊断【摘要】目的总结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

方法收集经高分辨率CT检查并病理证实的肺内癌性淋巴管炎患者158例,回顾分析其CT表现。

结果全部病例均表现为不规则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上常可见小结节影;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厚,可呈串珠状或结节状阴影;小叶中心结构的增厚可造成次级肺小叶中心的蜘蛛样改变;斜裂增厚,常呈不规则结节性增厚;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

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143例,右肺93例,左肺43例,两肺22例,胸腔积液98例,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28例,肺内多发小结节5例。

结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需要与弥漫性线网状影的其他疾病鉴别,如结节病、间质性肺水肿等。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T characteristics of 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 Methods High resolution CT was performed in 158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d 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T.ResultsAll cases showed irregular interlobular septal thickening, the small nodules were often seen on the interlobular septum.Irregular thickening of bronchovascular bundles with beads or nodules was showed.The centrilobular structure could cause central spider like changes in secondary pulmonary lobules.Major fissure presented irregular nodular thickening with pleural effusion Interlobular septal thickening was seen in 143 cases, 93 lesions were in the right lung, 43 lesions in the leftlung, 22 cases in two lungs, pleural effusion in 98 cases, hilar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 enlargement in 28 cases, pulmonary nodules in 5 cases Conclusion 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 can show certain characteristic featureson CT,but the need to diffuse reticular shadow line identificcdion of other diseases,such as sarcoidosis,interstitial pulmonary edema.【Key words】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 Interlobular septum; Neoplasm; Tomography, X ray computed肺癌性淋巴管炎(PLC)也称淋巴道转移瘤、淋巴管癌病等,是肺内外肿瘤肺内转移的一种特殊类型,肺癌是引起PLC的最常见的肿瘤,其次是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直肠癌、肾癌、宫颈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和未知原发部位的腺癌[1,2]。

肺癌性淋巴管炎PPT

肺癌性淋巴管炎PPT
判断肺间质增厚的标准:小叶间隔和脏层胸 膜的厚 度大于1mm即为增厚。
病理与临床
肿瘤细胞沿肺淋巴管播散并在淋巴管内弥漫生 长, 表现为淋巴管高度扩张,肺内淤积单个或 成团的肿瘤 栓子,伴不同程度的水肿、纤维化 和炎性细胞浸润,
本病预后不良,多数患者生存期不足半年,通 常表 现为难治性呼吸困难、干咳,临床诊断困 难,特别是 在未知恶性肿瘤病史是更加困难。 预后很差,临床上 易于与其它肺间质疾病相混 淆。
PLC的发病机制
目前存在两种观点:
①癌细胞先经血行播散,然后侵入淋巴管并 在其内弥漫生长。
②肺门或纵 隔淋巴结受累,淋巴管梗阻,淋 巴管扩张,肿瘤细胞随逆流液转移到肺外周。
诊断PLC有价值的CT征象:
①PLC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右肺或以右 肺分布为主。
②肺纹理增多、增粗为PLC最常见的征象。 增多增粗的 肺纹理为非对称分布,并呈结节 状或锯齿样改变。 病变一般呈局限性,仅累 及部分肺叶,甚至仅见于 少数几个支气管及 其分支,与正常肺野对比鲜明, 即使双肺弥 漫受累,其分布也不均匀。
③小叶间隔结节状增厚而小叶结构形态正常是 PLC较 为特征的HRCT表现。可伴有气道的改变、 胸内淋 巴结增大、胸腔积液和随机分布结节。
④常伴有胸膜增厚。
⑤淋巴结肿大无特异性,但肿大明显甚至融合 坏死时则高度提示肿瘤转移
鉴别诊断
①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非干酪性肉芽 肿 疾病。小叶间隔 增厚较为少见,结节多见,肺内可伴 有小条索 影,结节病一般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 无融合坏死。
肺癌性淋巴管炎
肺癌性淋巴管炎(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 PLC)为 肿瘤细胞沿肺淋巴管播散并在淋巴管内 弥漫生长的一种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种 特殊形式的肺转移瘤,多见于肺癌、乳 腺癌、胃癌、胰腺癌等的肺内转移。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诊断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诊断

增强扫描
通过注射造影剂,增强肺 部组织的对比度,提高病 变的检出率。
三维重建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平扫或 增强扫描的二维图像进行 三维重建,更直观地展示 肺部结构。
CT图像解读
观察肺部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密度
01
通过观察CT图像,医生可以判断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密
度,从而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淋巴结肿大
肺内网状结构影
肺癌性淋巴管炎可导致肺内出现网状结构影,表现为细小的网格 状或蜂窝状低密度影。
淋巴结肿大
肺门淋巴结肿大
肺癌性淋巴管炎可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通常为多发, 呈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
纵隔淋巴结肿大
肺癌性淋巴管炎可导致纵隔淋巴结肿大,表现为纵隔 内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
腋窝淋巴结肿大
肺癌性淋巴管炎也可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但较为少 见。
动态观察
对病变进行动态观察,观察其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 从而进行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资料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有助于 更准确地鉴别诊断。常表现为肺部结节或肿块,边缘可 规则或不规则,可伴有胸腔积液、肺门淋巴结肿 大等症状。
淋巴管扩张
肺癌细胞在淋巴管内生长,导致 淋巴管扩张。
炎症细胞浸润
淋巴管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包括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等。
纤维组织增生
炎症反应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 致肺实质的硬化和结节状改变。
02
CT诊断技术
CT扫描技术
01
02
03
平扫
通过X射线对肺部进行全 面扫描,获取肺部组织的 影像。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发病机制
肺癌细胞通过淋巴管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结果:小细胞未分化癌不除外 (组织细胞挤压变形)
右肺气管灌洗液基细胞涂片:大量纤 毛柱和未分化癌居多。一般可通过纤 维支气管镜检查获得病理诊断。 分型(1)管内型:癌瘤自支气管粘膜表面向管腔内 生长,形成息肉或菜花样肿块,逐渐引起支气管阻塞。
❖ 病变以两下肺较为明显。肺组 织密实,体积缩小;切面可见到 灰白色曲张的淋巴管,自肺门 部肿大的淋巴结向中下肺扩散, 相互扭曲成细网状。淋巴结和 淋巴管内充满癌细胞。
X线表现呈现双侧或单侧肺门影增大,肺纹 增粗增多,有许多细素状阴影,自肺门向两下 肺扩散,其间有粟粒状小结节。近肋膈角的肺 野中,咳有时可见到短横的线条状阴影(Kerley B线),为肺淋巴淤积,间质水肿、增厚所致。
(2)管壁型:癌瘤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侵犯程 度不同管腔轻微狭窄或明显狭窄或阻塞。
(3)管外型:癌瘤穿透支气管壁向腔外生长,主 要在肺门区形成肿块。 主要临床表现:咯血、刺激性咳嗽、胸痛,间断性 痰中带血。
影像诊断
❖ X线:肿瘤瘤体征象,支气管阻塞征象,典型倒 “s”征。
❖ CT:支气管管壁增厚及腔内结节,支气管狭窄、 截断,可见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炎症。肿块 可见分叶、毛刺,密度不均匀,增强后肿块强化, 纵隔、肺门可见肿大淋巴结。
❖ MR:T2WI序列肺不张信号高于肿块,T1WI增强 肺不张增强程度大于肿块。有助于区别肿瘤与放 疗后纤维化(T1WI、T2WI均为较低信号)。
癌性淋巴管炎
❖ 癌性淋巴管炎又称“淋巴管性 癌病”, 为肺转移性癌的一种形 式。多来自乳腺、肺、胃、胰 腺等。癌肿先转移至纵隔淋巴 结,然后逆行至肺门淋巴结, 最后播散到两肺和胸膜下的淋 巴管。
(0-35),NSE(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48.89 (0-16.3),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 3.84(0-3.3)
2012-02-27胸部CT图像
CT诊断
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可见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大 小约5.3cmx4.3cm,右肺下动静脉包绕其中,下叶支 气管受压变窄,沿下叶血管走形可见多发结节影,肿 块与右肺动脉脂肪间隙消失,上腔静脉后、主肺动脉 窗、隆突上下右肺门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相互
临床上有逐渐加重的嗽、气急和紫绀等特征。 病程进展快,常在数月内死亡。本病须与细支 气管-肺泡细胞癌、矽肺、粟粒性肺结核、结节 病相鉴别。
中心型肺癌的典型表现
支气管结核
❖ 肺癌的支气管狭窄较 局限。
❖ 支气管结核的狭窄范 围较长,可累及主支 气管及叶、段支气管。
结节病
❖ 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 病,好发于上中肺野、胸膜下 区。
融合,与肿块、左心房、胸主动脉界限不清。
诊断:右肺下叶占位,考虑恶性。
2012-02-28行气管镜检查
气管镜检查结果
隆突:锐利。 左肺各叶段支气管粘膜光滑通畅,未见新 生物。 右主支气管:粘膜不光滑,官腔明显狭窄, 支气管膜部活动消失,且膜部呈明显外压性 狭窄,粘膜粗糙不光滑,镜身不能通过中间 干支气管。 右上叶:粘膜重度充血肿胀,支气管开口 被菜花样肿物阻塞,此处咬检,质脆易出血。
❖ECT、SPECT/CT图像:
ECT检查结果:
❖ 鼻骨、胸骨柄、右膝关节放射性摄取稍增高,考虑良 性摄取;左前第6肋、右前第6肋点状放射性摄取增 高,第11胸椎放射性摄取增高,第5腰椎右侧点状放 射性摄取增高。
SPECT/CT断层显像
❖ 左前第6肋点状浓聚灶,同机CT显示相应部位骨质不 连续、密度尚均匀;右前第6肋点状浓聚灶,同机CT 显示相应部位骨松质密度增高,呈类圆形;第11胸 椎、第5腰椎右侧浓聚灶,同机CT显示相应部位未见 骨质破坏或异常密度影。
痰液基细胞血涂片: 少量鳞状上皮细胞。
出院诊断
右肺癌TN4N3M1 右腹股沟转移
患者,女,57岁,住院号:93417, CT号:50313
❖ 主因活动后气短4月余入院。 ❖ 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 辅助检查: • 胸片示右肺门增大、增浓。 • 肿瘤标记物:CEA:3.16(0-10),CA125:28.3
临床诊断
❖ 右肺结核。 ❖ 右腹股沟肿物待查。
2012-02-22胸部CT图像
CT诊断
右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 4.0cmx3.0cm,边界不清,可见分叶、毛刺征,沿支 气管走形可见多发结节影,其内伴点状高密度影, 肿块与右肺下动静脉界限不清,部分与胸壁胸膜粘 连;肺窗可见散在模糊小结节影,右肺中叶内侧段、 左肺上叶舌段可见斑片影;纵隔内、双侧肺门可见
❖ 同机CT显示右侧肺部点片状不规则密度增高影, SPECT相应部位无明显放射性摄取。
印象
❖ 左前第6肋浓聚灶,考虑外伤所致。 ❖ 第五腰椎右侧浓聚灶,为椎小关节损伤所致。 ❖ 右前第6肋、第11胸椎点状浓聚,请3月后复查。
2012-02-24右腹股沟、大腿上段内侧 肿块穿刺活检
腹股沟穿刺病理结果: 转移癌,符合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肺癌癌性淋巴管炎
患者,女,78岁,住院号:93185,
CT号:50225。
•主因咳嗽、咳痰一年余,右下肢疼痛2月入院。
•查体: 右腹股沟部可触及5cmx5cm大小肿块, 质略软,活动尚可。余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血、尿、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PPT试验、肿瘤标记物未作。
•外院彩超:右股部:距表皮15mm见中低回声团, 4.0x5.3x5.8cm,边界清楚,血流信号丰富。左 股部:距表皮8mm见中低回声团,7.0x1.4cm, 内见少量血流信号。胸骨右缘第一肋间:中等不 均质回声团,4.6x5.5cm,表面不光滑,内见动 静脉血流信号。
多发肿大淋巴结。
诊断:右肺下叶占位,建议MR助诊。
2012-02-23全腹部CT图像
CT诊断
右腹股沟、大腿上段内侧见不均匀强化肿 块,大小约6.0cmx4.3cm,相邻股骨骨质
破坏,肌肉增粗,密度减低。
2012-02-22ECT检查
❖ 示踪剂:99mTc-MDP。 ❖ 放射性活度:25mC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