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与路由器配置与管理 第3章
路由交换实验指南

第1章实验拓扑、终端服务器配置 5 1.1 访问Cisco路由器的方法 61.1.1 通过Console口访问路由器 61.1.2 通过Telnet访问路由器 61.1.3 终端访问服务器71.1.4 本书实验拓扑7 1.2 实验1:通过Console口访问路由器8 1.3实验2:通过Telnet访问路由器13 1.4 实验3:配置终端访问服务器15 1.5 终端访问服务器配置命令汇总21第2章路由器基本配置222.1路由器及IOS简介222.1.1 路由器简介222.1.2 IOS简介222.1.3 CDP协议介绍25 2.2 实验1:CLI的使用与IOS基本命令25 2.3 实验2:配置文件的备份和IOS的备份33 2.4实验3:密码恢复和IOS的恢复36 2.5实验4:CDP 39 2.6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汇总42第3章静态路由433.1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433.1.1 静态路由介绍433.1.2 默认路由介绍453.1.3 ip classless 45 3.2 实验1:静态路由46 3.3 实验2:默认路由50 3.3 实验3:ip classless 51 3.5静态路由命令汇总52第4章RIP 534.1RIP概述53 4.2 RIPv1 544.2.1 实验1:RIPv1基本配置544.2.2 实验2:被动接口与单播更新584.2.3 实验3:使用子网地址60 4.3 RIPv2 624.3.1 实验4:RIPv2基本配置624.3.2 实验5:RIPv2手工汇总654.3.3实验6:RIPv2认证和触发更新684.3.4 实验7:浮动静态路由744.3.5 实验8:ip default-network 77 4.4 RIP命令汇总79第5章EIGRP 805.1 EIGRP概述80 5.2 实验1:EIGRP基本配置80 5.3 EIGRP负载均衡、汇总和认证885.3.1 实验2:EIGRP负载均衡885.3.2 实验3:EIGRP路由汇总925.3.3 实验4:EIGRP认证96 5.4EIGRP 命令汇总97第6章单区域OSPF 986.1 OSPF概述986.2 实验1:点到点链路上的OSP 996.3 实验2:广播多路访问链路上的OSPF 105 6.4 OSPF认证1126.4.1 实验3:基于区域的OSPF简单口令认证1126.4.2 实验4:基于区域的OSPF MD5认证1146.4.3 实验5:基于链路的OSPF简单口令认证1166.4.4 实验6:基于链路的OSPF MD5认证1186.5 实验7:default-informtion originate 120 6.6 OSPF命令汇总122第7章HDLC和PPP 1247.1 HDLC和PPP简介1247.1.1 HDLC介绍124 7.1.2 PPP介绍124 7.2 实验1:HDLC和PPP封装125 7.3 实验2:PAP认证127 7.4实验3:CHAP认证129 7.5 HDLC、PPP命令汇总130第8章帧中继1328.1 帧中继简介1328.1.1 什么是帧中继1328.1.2帧中继的合理性1328.1.3 DLCI 1338.1.4 帧中继术语1348.1.5 LMI 1348.1.6 帧中继映射1348.1.7 子接口135 8.2 实验1:把一台Cisco路由器配置为帧中继交换机136 8.3 实验2:帧中继基本配置和帧中继映射138 8.4 实验3:帧中继上的RIP 142 8.5实验4:帧中继点到多点子接口146 8.6 实验5:帧中继点到点子接口149 8.7 帧中继命令汇总151第9章ACL 1539.1 ACL概述153 9.2 实验1:标准ACL 154 9.3 实验2:扩展ACL 156 9.4 实验3:命名ACL 158 9.5 实验4:基于时间ACL 160 9.6 实验5 动态ACL 161 9.7 实验6:自反ACL 163 9.8 ACL命令汇总165第10章DHCP 16610.1 DHCP概述166 10.2 实验1:DHCP基本配置167 10.3实验2:DHCP中继170 10.4 DHCP命令汇总173第11章NAT 17411.2 实验1:静态NAT配置17411.3 实验2:动态NAT 177 11.4 实验3:PAT配置17911.5 NAT命令汇总180第12章交换机基本配置18212.1 交换机简介18212.2 实验1:交换机基本配置18312.3 实验2:交换机端口安全18412.4 实验3:交换机的密码恢复18712.5 实验4:交换的IOS恢复189 12.6 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汇总190第13章VLAN,Trunk和VTP 19113.1 VLAN,Trunk和VTP简介19113.1.1 VLAN 19113.1.2 Trunk 19213.1.3 VTP 19213.1.4 EtherChannel 193 13.2 实验1:划分VLAN 193 13.3 实验2:Trunk配置196 13.4 实验3:VTP配置199 13.5 实验4:EtherChannel配置202 13.6 VLAN、Trunk和VTP命令汇总205第14章STP 20614.1 STP简介20614.1.1 基本STP 20614.1.2 PVST 20714.1.3 Portfast、Uplinkfast、Backbonefast 20714.1.4 RSTP 20714.1.5 MST 20714.1.6 STP防护207 14.2 实验1:STP和PVST 208 14.3 实验2:Portfast,Uplinkfast,Backbonefast 213 14.4 实验3:RSTP 215 14.5 实验4:MST 217 14.6 实验5:STP保护221 14.7 STP命令汇总223第15章VLAN间路由22415.1 VLAN间路由简介22415.1.1 单臂路由22415.1.2 3层交换224 15.2 实验1: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路由225 15.3实验2:3层交换实现VLAN间路由227 15.4 VLAN间路由命令汇总228第16章网关冗余和负载平衡23016.1 网关冗余和负载平衡简介23016.1.1 HSRPHSRP是Cisco的专有协议。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完整版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完整版1. 背景介绍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是网络工程师的核心技能之一,它涉及到大型企业网络的设计和管理。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掌握网络设计与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下: 1. 理解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大型企业网络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3. 学会使用各种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进行网络配置和管理。
4. 培养解决网络故障和优化网络性能的能力。
3. 课程大纲3.1 高级路由技术•第一周:高级路由协议OSPF的原理与配置•第二周:高级路由协议BGP的原理与配置•第三周:高级路由策略的设计与实施•第四周:高级路由故障排除与恢复3.2 高级交换技术•第五周: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与配置•第六周:虚拟局域网(VLAN)的设计与实施•第七周:链路聚合与冗余设计•第八周:交换机故障排除与恢复3.3 实践操作•第九周: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与管理•第十周:网络性能优化与监控•第十一周:网络故障排除与恢复案例分析•第十二周:课程总结与实验报告撰写4. 实验要求和考核方式本课程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实践操作。
每个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实验任务,并及时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要求包括: 1. 完成实验设计和配置。
2. 搭建并管理一个小型企业网络。
3. 解决网络故障和优化网络性能。
考核方式如下: 1. 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50%。
2.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5. 建议参考教材•《路由器与交换机设计与配置》•《网络故障排除与优化》•《大型企业网络设计与实施》•《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实战指南》6. 结束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升自己在网络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优秀的网络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路由器的配置及应用技术要点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路由器的配置及应用技术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教师二O一二年五月日路由器的配置及应用技术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IP网络的建设与应用也逐渐的多样化,路由器作为IP网络中基本而核心的网络设备,其技术,特别是高性能路由器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网络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提高它的配置要求,广泛其应用范围以及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研究下一代路由器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路由器配置应用目录第一章路由器的基础1.1路由器的基本概念1.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1.3路由器主要技术1.4 路由器的特点和功能第二章路由器的配置2.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2.1.1基本命令模式2.1.2口令配置2.1.3接口配置2. 2 路由器(家庭)安装配置(步骤)2.3企业级路由器的配置方法第三章路由器的应用3.1路由器应用于局域网3.2路由器用于VLAN间的通信3.3路由器作为局域网出口3.4路由器的安全防御功能3. 5路由器的网络管理功能实验:两台路由器互联配置路由器NAT技术在企业网络中的应用前言通信网络是由一些系统和节点组成的集合,这些系统和节点负责传输连接在通信网络上的用户之间信息。
在一个网络中主要定义两种系统:端系统和中间系统。
端系统是支持端用户应用或者服务的设备,中间系统是连接多个网络并允许这些网络的端系统相互之间进行的通信设备。
那么路由器就扮演着把网络相互连接起来的重要角色。
第一章路由器的基础1.1路由器的基本概念:路由器(Router)是连接因特网中各种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的设备。
路由器所谓路由器,就是一个中间系统,它主要是用来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这些网路可能是同构的也可能是异构的。
路由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在两个不同网络的网络层之间传输报文数据时,需要改变两个不同类型网络报文中的第二层地址,即决定在网络之间数据传输时的路由方向,完成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存储、分组和转发。
三层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

三层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三层交换机的概念、路由功能、工作过程。
(2)掌握三层交换机实现路由功能的两种方法。
(3)掌握交换机端口类型及分类。
2.技能目标:(1)理解三层交换机的概念、路由功能、工作过程。
(2)掌握三层交换机实现路由功能的两种方法。
(3)掌握交换机端口类型及分类。
3.素养目标(1)培养沟通交流及团队合作意识(2)养成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3)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学重点】三层交换机实现路由功能的两种方法【教学难点】三层交换机实现路由功能的两种方法【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导入新课】三层交换机是构建高速局域网不可或缺的设备,它不仅具二层交换机的功能,而且还具有路由功能,同时拥有具有强大的背板带宽,能够实现不同Vlan间数据的高速转发,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网、校园网以及小区宽带的汇聚层、核心层。
【教学过程】任务一:三层交换机实现路由功能拓扑结构:三层交换机实现路由功能拓扑结构如图8-1所示。
图8-1三层交换机实现路由功能拓扑结构所需设备:三层交换机(型号3560)一台、计算机两台、直通线两根。
规划IP地址:计算机PCA的IP地址:10.10.1.1/24,计算机PCB的IP地址:10.10.2.1/24。
设备连线:计算机PCA→交换机SWE的f0/1端口,计算机PCB→交换机SWE的f0/11端口。
任务要求:(1)交换机SWE的f0/1端口属于Vlan 10,f0/11端口属于Vlan 20。
(2)利用虚拟端口法实现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使计算机PCA与PCB能够连通。
知识点链接:3.三层交换机实现路由功能1)交换机开启路由功能三层交换机要使用路由功能,必须先开启,否则无法配置路由,路由功能开启的命令如下。
Switch(config)#ip routing要关闭路由功能,使用Switch(config)#no ip routing命令。
1.1_H3C SR66系列路由器基本配置与管理(渠道版)

ISSUE 1.0
日期:2007.9.3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与传播
引入
H3C SR6602路由器(以下简称SR6602)是H3C公司自主研发 的、面向企业网用户的一款高性能业务网关路由器,同时给用户 提供丰富的可选配模块,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网的各种组 网需求 H3C SR6608路由器(以下简称SR6608)是H3C公司自主研发 的、面向企业网核心和运营商边缘接入的一款高性能业务路由 器。SR6608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网以及运营商的各种组 网需求
Router A主要配置如下: interface Serial1/0 link-protocol ppp ppp mp mp-group 0 interface Serial1/1 link-protocol ppp ppp mp mp-group 0 interface mp-group0 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15
SR66系列路由器安装规范
项目 要求 对供电系统采取有效的防电网干扰措施 路由器工作地不要与电力设备的接地装置或防雷接地装置合用,并尽可 能相距远一些 远离强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发射台和高频大电流设备 采取电磁屏蔽的措施 机箱的保护地良好接地 交流电源插座的接地点良好接地 加电源避雷器(可选) 在连接到户外的信号线的输入端加信号避雷装置。(可选) 建议使用UPS(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 明确外置电源开关位置,以备在操作设备发生事故时切断电源 安装台足够牢固 良好接地 尽量把路由器安装在敞开的机柜内。如果安装在密闭的机柜内,请确认 机柜有良好的通风散热系统 机柜足够牢固,能够支撑路由器及其安装附件的重量 机柜的尺寸适合路由器的安装 路由器机柜前后与墙面或其它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0.8米
交换机_路由器配置与管理习题答案作者桑世庆卢晓慧各项目的小结和思考题5

各项目的小结和思考题项目一项目小结本项目给出了一直贯穿项目的案例,通过案例介绍了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常用接口,以及接口的作用,通任务实施把计算机上的串口和路由器的console进行连接,来配置路由器。
也介绍了如何配置路由器以使管理员能够通过telnet和SDM配置路由器。
还介绍如何配置终端访问服务器,方便我们同时配置多台路由器或者交换机。
思考题1.如何设置路由器的名字为ssq?Route>enRoute#Router#conf tRouter(config)#Router(config)#hostname ssq2.Console端口的作用?答:Console端口使用配置专用连线直接连接至计算机的串口,利用终端仿真程序(如Windows下的超级终端)进行路由器本地配置。
3.Console登录和TELNET登录方式的异同?答:Console端口使用配置专用连线直接连接至计算机的串口,利用终端仿真程序(如Windows下的超级终端)进行路由器本地配置。
4.SDM和TELNET配置方式的区别?答;图形化sdm路由器管理工具,telnet配置是cli模式5.如何配置路由器以太网接口的IP地址?router(config)#interface e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192.168.0.1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dm路由器管理工具,telnet配置是cli模式项目二项目小结本项目给出了一直贯穿项目的案例,介绍了路由器的硬件组成,介绍了CLI界面的几种模式、各种编辑命令。
IOS有着大量的命令,本项目主要介绍路由器的基本初始化命令。
还介绍了路由器配置文件保存、备份,用户名和密码的配置,熟悉这些命令才能很好地发挥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功能,提高设备载作效率。
思考题1.什么是全局设置模式?答:“全局配置模式”,是配置(全局)系统和相应的具体细节配置(比如接口ip、路由协议这些)时进入的界面,在此配置的是影响全局的。
路由器、交换机的区别与联系

路由器、交换机的区别与联系·交换机(Switch)是一种基于MAC(网卡的硬件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
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现在的交换机分为: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或是更高层的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同样可以有路由的功能,而且比低端路由器的转发速率更快。
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次路由,多次转发。
·路由器(Router)亦称选径器,是在网络层实现互连的设备。
它比网桥更加复杂,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路由器有更强的异种网互连能力,连接对象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
过去路由器多用于广域网,近年来,由于路由器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价格下降到与网桥接近,因此在局域网互连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路由器有两大典型功能,即数据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
数据通道功能包括转发决定、背板转发以及输出链路调度等,一般由特定的硬件来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软件来实现,包括与相邻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等。
就路由器与交换机来说,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层次不同最初的的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一开始就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
由于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2)数据转发所依据的对象不同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
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网络的ID号(即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
IP地址是在软件中实现的,描述的是设备所在的网络,有时这些第三层的地址也称为协议地址或者网络地址。
三层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教材

• 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VLAN2
\\指定该端口属于
路漫漫其悠远
隔离的广播域
VLAN10 VLAN30
172.16.20.4
VLAN20
路漫漫其悠远
VLAN间通信的方法
172.10.0.0
VLAN10
172.20.0.0
VLAN20
三层交换机的配置与管 理教材
路漫漫其悠远 2020/4/14
实验目的
• 掌握对交换机的三层访问 • 掌握交换机配置文件的备份与恢复管理 • 掌握交换机密码恢复的方法
路漫漫其悠远
理论基础
路漫漫其悠远
交换机配置Vse
\\进行VLAN配置模式
• Switch(vlan)#vlan 2 name vlan2
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No shutdown
F0/1 F0/1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0.1.2.1 255.255.255.0 No shutdown
VLAN10 10.1.1.0/24
➢ 在三层交换机上使用SVI虚拟接口技术,在功 能上实现了VLAN间路由通讯功能。
路漫漫其悠远
三层交换技术配置方法
第一步:分别在三层上创建每个VLAN对应的SVI端口, Switch(config)#vlan 10 Switch(config)#vlan 20
第二步:为三层上创建的VLAN分配路由IP地址: Switch(config)# interface vlan <vlan> Switch(config-if)# ip address <address> <netmask>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