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填空答案版
新民主主义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导学案答案【合作探究】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课前检测】1.A 从题干提供的材料看,有几个信息很关键,“外争国权”“签字誓不承认”,这正是五四运动的口号。
2.D 解题时要注意结合五四运动的影响来分析。
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是在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后,因此排除②;五四运动时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因此排除③和④。
] 3.C 马林作为共产党国际的代表于1921年7月在上海参加了中共一大。
此时此地的合影,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佐证材料。
4.B A项是中共一大的内容,而非意义。
C项是中共二大的内容。
D项是中共三大的内容。
5.D 这三件历史事件都发生在20世纪初,三者共同具备的基本条件是阶级基础,即D项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6.B【课堂检测】1.解析:C D项在中共“三大”时提出。
A、B两项在中共“一大”时提出。
2.解析:本题通过一段誓词来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抓住誓词中的关键词语:“土匪军阀”、“帝国主义”,说明了革命要反帝反封建。
另一方面提到总理遗命,说明这应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件。
抗日战争只侧重于反帝,解放战争侧重于国内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不符合誓词中涉及的任务。
因而正确答案选A。
答案: A3.解析:注意材料中的“逃进了华南山区,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等关键信息。
A项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做出,B项在1937年的洛川会议上做出,C项在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上做出,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D4.解析从时间上可排除C、D两项。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召开后,紧接着又召开了中共二大,“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就是结合中国实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 A5.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1937年9月,蒋介石公布了由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答案 D 6、D6、【答案】(1)原因: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课后练习题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20 )。
A.封建主义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2. 以( 21 )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C. 辛亥革命的胜利 D、五四运动的爆发3.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29 )。
A.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 民族资本主义革命D. 旧民主主义革命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25 )。
A、帝国主义 B. 封建主义 C. 官僚资本主义 D. 民族资本主义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主义 B.三大政策C.新三民主义 D.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C.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7.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26 )。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8.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26 )。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9.( 27 )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10.( 27 )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A、资产阶级的领导权 B. 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C.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 农民阶级的领导权11.( 28 ),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A. 强大的革命武装B.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D. 坚持独立自主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30 )。
A. 资本主义B. 封建主义C. 共产主义 D、社会主义13.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27 )。
A.工人问题 B、农民问题 C.土地问题 D.领导权问题14.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其根本的标志是(28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专题测试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专题测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专题测试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事件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里程碑?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抗日战争D.文化大革命2、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理论总结概括为:A.国共合作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三大法宝D.人民战争3、八一南昌起义的时间是:A.1927年8月1日B.1928年8月1日C.1929年8月1日D.1930年8月1日4、南昌起义领导人中的哪位一度被毛泽东评价为“我党历史上的一个错误”?A.贺龙B.叶挺C.陈毅D.朱德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最早展开的是:A.游击战争B.大规模的军事力量C.政治斗争D.经济建设二、填空题: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于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农革命战争的标志性事件。
5、“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的。
三、简答题:1、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影响。
2、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主要特点是什么?3、简述“打土豪,分田地”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过程。
4、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与蒋介石领导的抗日战争在哪些方面有所差别?5、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代表着什么意义?四、论述题:1、毛泽东所提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扮演了何种作用?2、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下,中国共产党如何与敌人进行斗争?其成效如何?3、中国共产党对于统一战线的策略十分重视,其中的“收编”思想是如何实现的?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十年内战,其间的三个时期是什么,其特点又是什么?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有何深远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后巩固)高一政治新教材必修1(思维导图+填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后巩固一、思维导图二、重难点1.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和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三、自查巩固(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处境: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2.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近代以后,3.艰难的探索(1)历程: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进行了各种尝试,但最终未能改变和。
(2)结论: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本P221.指导思想: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
2.开端(标志):1919年爆发,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3.领导力量: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
4.革命道路:以、武装夺取政权。
5.革命历程:在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后,于1949年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6.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领导的,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7.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和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两个革命阶段互相衔接。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二是建立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属于的范畴。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向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为实现由向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新教材】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练习(解析版)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一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答案】A【解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选项BCD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但不是最主要的矛盾。
答案选A。
2..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的前途不同D.革命的对象不同【答案】B【解析】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和动力是相同的,它们的根本区别是领导权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其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的前途是使中国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选B。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其中,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之所以说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因为()①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②帝国主义是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内在原因③帝国主义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④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一切灾祸的总根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不但操纵了近代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一切灾祸的总根源,①④符合题意;帝国主义是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外部原因,不是内部原因,②观点错误;地主阶级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③不合题意。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 4. 简答 5. 辨析 6. 论述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引起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A.封建主义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形成的标志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的签订C.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5.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占显著优势的经济形式是()A.合作社经济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6.“近代中国摆脱改良主义思想之第一人”是()A.林则徐B.魏源C.严复D.孙中山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7.被称为“近代中国放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林则徐B.魏源C.严复D.孙中山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8.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A.林则徐B.魏源C.洪秀全D.龚自珍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9.在近代中国,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二次革命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0.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某种程度上的特点是()A.两面性B.革命性C.买办性D.封建性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1.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中国国民党B.中国同盟会C.兴中会D.华兴会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2.近代中国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中华革命党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A.1840年到1911年B.1911年到1949年C.1840年到1949年D.1919年到1949年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4.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是()A.农民革命B.旧民主主义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D.社会主义革命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北伐战争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6.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A.打击B.限制C.赎买D.保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7.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8.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最早在中国赞扬十月革命胜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A.毛泽东B.李大钊C.李达D.陈独秀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9.制定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A.一大B.二大C.三大D.四大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简答题20.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主主义革命:
一、新民主主义的崛起(1919-1927)
(一)五四运动
1背景:1)国内: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加紧侵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北洋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卖国,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解放的道路。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过程:1919年5月4日,以北京为中心,青年学生高举“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发起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为支援北京学生运动,6月5日起,上海工人开始罢工,掀起了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的浪潮。
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军阀释放
被捕学生,罢免曹、陆、章的职务,中国代表顾维钧也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五四
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4.特点:群众性、广泛性、彻底性、坚决性。
5.意义:
⑴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运动中
青年学生为先锋。
工人阶级为主力,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⑵运动中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⑶比辛亥革命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⑷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⑸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成为主旋律;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后;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
外部: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
阶级差别;(社会主义革命)。
3二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4影响: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深远影响,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背景:国共第一次合作
原因:中共: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的教训,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国民党: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
共产国际的帮助。
⑵合作的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①1924年,成立黃埔軍校②1925年,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广州国民政府,建立国民革命军③开展工农运动
3.国民大革命的高潮-1926年北伐
①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实现国家统一。
②结果:歼灭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广州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4.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标志——1927年,国民党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5.失败原因:主观:陈独秀右倾错误。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6.教训: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必须要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7.特点: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开展,有自己的政府和军队(国民革命政府、国民革命军),有明确的目标(反帝反封建)。
8.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国共十年对峙
1.1927——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
⑴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
⑵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得出教训:必须向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在文家市作出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决定。
⑶一次会议:八七会议(1927.8.7):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⑷一条道路:井冈山道路:
也叫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历史意义:打破了以城市为中心,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俄国革命模式。
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壮举。
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主要标志。
2.1931——1935年
⑴社会的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与阶级矛盾并存。
⑵长征(1934年10——1936年10月)
①原因:根本:王明左倾错误;直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②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A.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转危为安,这也是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利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解决自己的方针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③长征的意义:总: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①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长征途中,中国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3.1935年-1937年
⑴社会主要矛盾: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激化
⑵1935年,在长征途中,中共发表八一宣言,要求停止内战,一共抗日。
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
三、抗日战争(1937-1945)
1.背景①七七事变,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②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2.过程:
①防御阶段:(1937.7-1938.10)
国民党:积极抗战,先后组织了四大会战。
共产党:挺进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个晋察冀)坚持敌后游击战(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个大的胜利)。
日本:屠杀,细菌战、毒气战;在沦陷区以华治华等。
②相持阶段:(1938.10-1945.8)
日本:调整对华政策,重点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皖南事变)(五届五中全会)。
共产党:对日本继续积极抗战,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反扫荡(1940年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对国民党,以斗争求团结(再次证明中共的成熟)。
③反攻阶段(1945.8)。
3胜利的意义: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收回了台湾,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4胜利的原因:国共合作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保证);中国军民浴血奋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世界人民的支持;中共中流砥柱的作用;战争的正义性。
四、解放战争(1946-1949)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8—1946.6)
1945.8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1946.1政协会议:否定国民党内战独裁方针。
2.解放战争的过程:
⑴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①全面进攻:1946.6蒋介石进军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的标志)。
②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⑵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①开始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盛转衰,中共力量超过国民党力量)。
②结果:1948年秋,解放军力量超过国民党军,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决战时机成熟。
⑶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作用: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战争胜利打下基础。
⑷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北平谈判;渡江战役;1949.4.23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国统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统治结束;追歼残敌。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2.意义:对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双半社会的结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障碍,开辟新的道路。
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理论上: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