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填空)

考点5: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五四运动1、历史背景(1)政治上:①北洋军阀政府对内独裁专制、军阀混战,对外出卖国家主权,阶级矛盾激化。
②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略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③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明方向。
(2)经济上: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3)思想上: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道路。
(4)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1)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2)过程: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第二阶段:(6月初后)运动中心在上海,高潮为上海的“三罢”斗争,工人阶级为主力。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拒签和约)。
3、性质: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历史意义:(1)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在运动中,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五四精神(1)内容:爱国主义精神;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2)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而且应当弘扬五四精神:一是启蒙与救亡自觉广泛的统一;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四是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1、成立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2)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二)开端:五四运动。
(三)新旧民族主义的区别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
2.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阶级。
3.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
4.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
5.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
6.中国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封建主义。
7.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官僚资本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 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经济纲领:主要内容、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阶级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特色)。
2.文化纲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一)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
1.统一战线(1)1924-1927年,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2)1927-1937年,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1937-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1945-1949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1)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2)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政治工作。
3.党的建设(1)思想建设是首位的,是最突出的特色;是最核心的内容。
(2)组织建设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3)作风建设,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延安整风运动1.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风运动开始。
2.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整风运动结束。
政治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知识框架

政治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知识框架一、背景和原因1.1经济原因-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密切相关。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逐渐取得了一定的实力,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失业和贫困。
-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满逐渐积聚。
1.2政治原因-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无法满足人民的政治诉求和实现公平正义的追求。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和文化的传播使得民主制度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理想和追求,进一步激发了对封建制度的不满。
1.3社会原因-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造成了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使得社会地位低下的人民难以改变自身命运。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人民对于个人权益和自由的渴望逐渐增强。
二、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2.1启蒙运动-这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的一场思想革命,提倡科学、自由和人权的观念。
-认为国王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张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
2.2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社会政治变革的高潮。
-创立了《人权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三、主要革命运动3.1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建国过程中的一次革命斗争,对抗英国殖民统治。
- 《独立宣言》的发表,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3.2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起义于1789年,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起大革命共和国。
-发表了《人权宣言》,确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基本价值观念。
3.3俄国革命-俄国革命分为1905年的第一次和1917年的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制度,建立了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四、胜利原因和意义4.1革命理论的指导-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了革命的指导思想,以人民的利益和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
-民主主义的价值观念为革命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制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知识点1 :近代中国国情(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知识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表述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①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③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④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新民 主主 义革命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对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可以追溯到 1919 年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嘉兴南湖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正确的革命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严重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官僚资本主义则是凭借权力和垄断地位,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为了实现革命目标,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的革命策略和方法。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同时,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通过战略决战,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整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整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1)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4) 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1) 革命是近代中国必由之路。
只有革命才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现代化开辟道路(2) 近代中国革命史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产物(3) 革命不能制造出来,革命从客观上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4) 近代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统一3.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2) 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时代条件,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这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4.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 基本思想:大革命时期提出(2)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发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著作,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完整的体系: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著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4)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继续发展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梳理

新民主主义⾰命知识点梳理
新民主主义⾰命(1919—1949)阶段知识梳理
1、开始标志:。
(与之有关的关键词:时间、巴黎和会、青岛、“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曹、章、陆)
2、1921:中共⼀⼤的诞⽣。
3、1924—1927:国民⼤⾰命(⾰命⾼潮:)【第⼀次国共合作】
4、1927—1937:国共⼗年对峙时期
(或称:、、)
1927.8.1: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枪;
1927.8.7:意义:为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向;
1927.9:⽑泽东领导湘赣边;
1934—1936:(⽣死攸关转折点:1935 )。
5、1937—1945:抗⽇战争时期
⼀条抗战路线:(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第⼆次国共合作】
两个战场:A 正⾯战场:
:粉碎敌⼈三个⽉灭亡中国的计划
(主⼒:国民党):第⼀次⼤捷:平型关⼤捷(共产党)
:抗战以来最⼤胜利:台⼉庄战役(国民党)。
B 敌后战场:1940,彭德怀指挥,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主⼒:共产党)
6、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1947.6,,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1947—1949,三⼤战役::东北地区;
:江苏地区;
:和平解放北平。
1949年,4,渡江战役,4.23 ,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也标志着
新民主主义⾰命取得基本胜利。
7、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命取得完全胜利。
新民主主义的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的知识点新民主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社会制度理论,也是中国革命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对社会制度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三大任务。
它强调中国革命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以农民、工人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为主力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由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国家独立。
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真正独立。
只有独立的国家才能拥有自主权,为建立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第二个知识点是民族解放。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存在着各种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
新民主主义理论认为,中国革命必须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个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只有解放全体民族,才能建立一个真正团结统一的国家。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第三个知识点是人民解放。
在旧中国,农民和工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受到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的双重压迫。
新民主主义理论强调,中国革命必须解放农民和工人阶级,使他们成为国家的主人。
只有人民解放,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还强调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特点是人民民主专政,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通过各种形式的民主制度参与国家的管理和决策。
人民民主专政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新民主主义理论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南。
新民主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社会制度理论,强调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任务,主张以农民、工人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为主力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知识点1 :近代中国国情
(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知识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表述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①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③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④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要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的原因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
第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第二,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第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四,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
知识点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知识点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依据
第一,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第二,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
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内容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第三,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4.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它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知识点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反映党的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本期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革命统一战线。
相互关系: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是实行统一战线的重要支柱。
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就是三者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