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定义:无产阶级领导 的,人民大众的,反 对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革命 。 任务:推翻帝、官、 封的反动统治,实现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标志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开始事 件:1919年的五四运动,工人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革命的
对象: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和 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革命的领导权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其次,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再次,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直接作用主要表现为以 下三个方面
:第一,指导中国共产党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完成民主革命,实现国家独立,扫除经济发展 障碍。 第二,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制度和基本 经济政策依据。为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最佳的桥梁。 第三,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分清了轻重 缓急,保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经济纲领是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人民共和国所有,
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容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 发展,实行“节制资本”;
文化纲领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
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文化。
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革命的过程 大革命(1919—1927年)、土地革命 (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 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 2.胜利的结果: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 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 解放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前提)
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 共同富裕(建设现代化)
(归宿)
决定
社会性质
影 响 决 定 决定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对象
近代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革命的任务是民族独立和民主;
•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 •革命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私有财产; •要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③帝国主义及其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 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 就必须将落后的农村发展成巩固的根据地,借 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敌人,借以在 长期的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农村是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带
中国革命走上新道路的现实可能性(条件)
①中国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了他们虽然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既不能充当革命 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半殖民地的中国的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集团 中,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才最没有狭隘性和自 私自利性,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而 且也最能虚心地接受世界上先进的无产阶级及其政 党的经验而用之于自己的事业。因此,只有无产阶 级和共产党能够领导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而 使革命和战争走上胜利的道路。 —— 毛泽东
第一次提出概念基本内容: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一文中初步概括其内容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无产阶 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
完整概括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一文中指出:
新民主主义论内容

新民主主义论内容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理论,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论的核心内容是要建立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论主张,在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应该联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阶级和阶层,建立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同时,要在土地革命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关系,解放农民。
此外,新民主主义论还主张发展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通过农村革命力量逐步渗透和推翻大城市的封建统治。
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应该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民主、经济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这种国家制度对于工农阶级及其它劳动人民来说,是一个彻底摆脱剥削和压迫的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革命性国家。
新民主主义论对于中国革命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中国成功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为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同时,新民主主义论还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之,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涵盖了联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力量、土地改革、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以及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民主、经济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等方面。
这一理论不仅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指导,也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分析》)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动力
其他爱国民主力量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军和无产阶级
最可靠的同盟军。原因如下: 第一,农业大国中的主要群体。他们是最 大的被掠夺和剥削的群体,反抗意识和斗争 精神强烈,是革命的主力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 主义的、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 (指明了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革 命性质和前途)
中国革命的对象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
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
一切革命成效甚少的原因,就在于没
有团结真正的朋友,去攻击真正的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革命特征
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 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独立的封建社会
• 独立:主权完全独立
• 完整:领土完全完整
• 纯粹:生产关系整体上纯粹
“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 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 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 先进。” ——[美]保罗〃肯尼迪
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已经开始走向没落
例如:十九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
中国
VS
英国
“我统治着辽阔的疆域,心目中 只有一个目标,彻底处理好朝政和 履行国家的义务,珍惜和贵重的物 件我不稀罕,我不需要贵国的商品, 我们天国物富民足,天国境内不缺 任何物品,所以不需要用我们自己 的物品去交换外族蛮夷的商品,我 不忘记你们那孤独、遥远的孤岛, 它因荒凉的大海而与世隔绝,我也 认识到这种对天国习俗的情有独钟 的无知,听从我的命令吧!”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为一种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将它视为学界有关民主革命理论
的新兴阶段,它是实现大规模民主改革的理论指导,已经在国际各地得到了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建立在对民主政治的根本性理论支持之上,强调了民众社会参与,以
及政府开放透明的民主风格。
新民主主义旨在以更有利的方式推动政治民主化的改革,强
调从社会政治生活多样化出发,充分发挥民主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性和优势。
首先,新民主主义强调以“一人一票”的原则,维护人民利用公民权利进行直接表达、参
与政治活动和表决的权利,由公民监督政府,强调公民在政治参与方面的自由和平等权利。
新民主主义重视促进文化多样性。
为了促进这一过程,新民主主义倡导政府采用勿害主义、包容性政策,抵制暴力行为和让步行为,为国内外社会团体和受害者提供配套服务,以切
实增进国家民主进程。
其次,新民主主义强调自由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人人都有权建立一个不受外部干预的独立
自主的政治体制,也有权及时更新政治结构,使之适应现实,从而使得政治改革更加民主化,使政策趋于廉正。
最后,新民主主义旨在改变传统国家与民间的不协调关系,建立公民参与式的政治体制,
促进更加协调和平的政治生活,凝聚民众利益,以求政治发展,确保政治稳定。
总而言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促进民主化政治改革的重要性,被认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旨在促进公民参与,实现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并确保政治稳定与民间良性关系,从而构建健康有效的民主政治制度。
通过新民主主义的实施,我们能够促进民主生活的质量,为社会的发展带来真正的变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力量的实践基础1.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
旧-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
旧-失败;新-成功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38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指导路线。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
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革命走向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大众的革命。
首先,这种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其次,它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称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不断总结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
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的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其内容主要是: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它们压是在中国人民的头上三座大山,推翻三座大山,才能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
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中完整地表述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 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 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中
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
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为什么是从农村走向城市?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是反 动统治政权的薄弱环节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大国----根本原因 国民革命的影响----必备的客观条件 继续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重要的客观条件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必要的主观条件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最重要的主 观条件
第三、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旧民主
主义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 部分。 第四、革命的目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 命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最终目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 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然后再使之 发展,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革命走向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化的形成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借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不断干涉我国的行政和司法权,而当时的清政府昏庸无能,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的独立性,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赔款2100万元(以一元折银七钱计,合银1470万两);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赔款1600万两;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赔款2亿3000万两(赔日本军费2亿两,退还辽东半岛偿款3 000万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赔款4亿5000万两等等。
以此来垄断金融,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在一定程度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而是变身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是落后的农业国。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革命根本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当家做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自从1914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产生了新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邓小平指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这个任务就等于真正懂得什么叫反帝反封建吗?不!因为制定和执行反帝反封建的正确战略和策略是很不容易的。
在这个革命阶段中,应当如何反帝反封建,依靠什么力量,团结什么力量,打击什么力量,这些问题,我们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解决,没有搞清楚。
”事实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如: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党的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但未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并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艰辛
探索做出总结并总结大革命的失败,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遵义会议后,中国民主革命开始再次走向新的胜利。
抗日战争后,经过“两败两胜”的革命经验,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纲领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它们压是在中国人民的头上三座大山,但是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才能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来源。
“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政党充当领导者。
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重要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
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的奋斗目标。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曾是一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如何选择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展开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但因为当时的资产阶级政府将大量人力物力放于城市当中,各种反动派思想顽固,难以动摇,对我党工作造成一定损失。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党意识到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了农村,并潜心研究出《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提出
了“工农武装割据”“红旗到底打多久”等思想问题。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在近代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而要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
经过多次失败,事实证明,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向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由城市的合法斗争到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只有符合国情的斗争道路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其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并非对俄国照搬硬套而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了我党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后,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这句活深刻且正确的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当党能够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统一战线问题时,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前进;反之,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后退。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但武装斗阵必须同其他战线上的斗争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的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要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有力的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
2.《邓小平文选》,1983年,人民出版社
3.《毛泽东文集》,1996年,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