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提出《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提出并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论联合政府》(1945年)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第一,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第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但又在一定历史时期必须采取的国家形式。
第三,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第四,新民主主义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革命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内容。
4、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我们又把它称之为中国革命新道路。
这条革命道路之所以“新”,它“新”在哪里呢?那就是它“新”在不是走俄国十月革命的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而是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国革命到底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是照抄照搬俄国经验继续坚持“城市中心论”呢,还是应该根据中国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这是一个关系革命是否成功的重大问题。
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从在城市开展工人运动到在农村创建根据地《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浅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意义

浅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意义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其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①]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革命的一般原理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产生的伟大成果,是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新民主义理论完整体系及其所体现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形成,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系统地解决了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无产阶级如何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如何夺取政权,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一)毛泽东思想系统形成的主要标志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根本特征的,它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基本形成,并于抗日战争时期经过多方面的系统展开而达到成熟的。
这里所说的多方面的系统展开,最重要的是指较为完整地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一方面,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作为决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败的基本问题、基本经验加以提出的,它们虽有其相对独立的适用领域和理论体系,但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又确实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包含在广义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整个体系之内,另一方面,作为狭义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的一些问题,如新民主主义对象、任务、动力、领导、目标等,即作为新民主主义科学概念、总路线、基本纲领等内容,又从总体上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开辟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正确道路。
同时,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指导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来说,在当时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也就是与新民主主义的实际相结合,从这样一种视角来观察,也完全可以说明,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形成,是毛泽东思想体系成熟的主要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革命道路 和平斗争 (非暴力革命) 武装斗争
(暴力革命)
城市中心 农村中心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运动。 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 乏足够的认识。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召开八七会议,在会议上毛泽 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 装斗争的重要性。 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 山的斗争》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 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统一战线基本策略路线在中国 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运用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1924——1927大革命时期)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
法论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1939年,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 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 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 要的法宝。”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 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 性所决定的。
凶残
武装斗争
可能性
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客观 条件 红色政权 存在发展 的条件 主观 条件
毛概重要知识点(第1-7章)

毛概重点(2013年修订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单选1、P1: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确立了最终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
2、P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P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4、P2:在党的七大报告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P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6、P9: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945年的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P18: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二、多选1、P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P1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P18: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4、P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它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五四爱国运动的开展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毛泽东同志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和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发生了一个新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经过分析、比较和鉴别,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由于中国革命的时代条件、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的变化,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时代条件的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每一次都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自发的农民运动和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的内容及意义稿子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啊,简单说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为啥要走这条道儿呢?当时的情况是,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太强大啦,咱硬碰硬可不行。
农村呢,敌人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广大农民朋友深受压迫,有着强烈的革命愿望。
咱共产党就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那里,搞土地革命,让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那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
武装斗争也很重要!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和敌人对抗。
就像给自己穿上了一层坚硬的铠甲,有了保护,也有了反击的能力。
这条道路可太有意义啦!它让咱们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办法,不再盲目模仿别人。
让农民真正参与到革命中来,成为了革命的主力军。
因为走对了这条路,咱们打败了敌人,建立了新中国,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这是一条充满智慧和勇气的道路,是咱们走向胜利的关键!稿子二:亲人们!咱们来唠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哈。
你想啊,在那个时候,到处都乱哄哄的。
咱们得找一条能行得通的路来改变这一切。
这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多好啊,地方大,敌人管不过来。
咱们在农村发展自己的力量,慢慢壮大。
而且农民兄弟姐妹们苦啊,咱们去帮他们,他们就会跟咱们一条心。
再说武装,手里没家伙可不行。
有了枪杆子,才能保护自己,才能跟敌人干。
就像打架,你得有拳头才有底气。
这条道路的意义那可大了去了!它让咱们有了自己的方向,不再瞎摸索。
还让大家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因为走了这条正确的路,咱们把坏人都打败了,国家独立了,咱们能挺直腰板了!这可是咱们的大胜利,是咱们走向幸福生活的起点。
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都是因为当初选对了这条路哟!。
毛概第1-7章重点

毛概第1-7章重点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单选)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单选)七大(1945)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在哪里?(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中国革命正反两面经验的总结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国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1)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知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值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时代背景(1)社会历史条件:20c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发展。
(3)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4)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简答)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1)萌芽(1921-1927 中共建立至大革命失败)——标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形成(1927-1935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成熟(1935-1945)——毛泽东思想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形成(4)进一步发展(1945—1965)——《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选择)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简答)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武装斗争
毛泽东:“在中国,离 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 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 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 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 革命的胜利。”
(1)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 (6)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 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 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 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 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 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 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 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二,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的政权。
第三,经济上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 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居于 领导地位.
(三)过渡期总路线的依据
1、理论依据
• (1)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过 渡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一是消灭私有制建 立公有制,二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 《共产党宣言》:“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无 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 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 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 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 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第三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重点内容: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经验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解决了在中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的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节食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发展道路。
从革命实际出发,是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它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国,劳动人民成为主人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方式: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过程:a.1953年以前,国家对私营工业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对私营商业采取经销、代销的形式,将其逐步纳入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b.从1954年起,有计划地发展公私合营企业,即向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发展。
c.1955年11月确定把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阶段。
d.1956年底,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的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4简述毛泽东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答: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得到解决。
二、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主要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需求和不能满足人民经济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把主要精力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一类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矛盾。
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
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1.在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2.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3.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4.在少数民族问题上,坚持民族团结
5.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答: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即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
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本质要求。
(3)“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3.“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方针 4.“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四位一体的宏伟的奋斗目标。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局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这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向前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