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复习试题(含答案) (5)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复习试题(含答案)(9)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复习试题(含答案)(9)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复习试题(含答案)(9)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复习试题(含答案)64.古诗词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早春景象,烘托出一种伤感的气氛。

B.次句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震惊和惋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

将明月人格化,创设托月相送的意境,抒发的感情深切而动人。

D.这首诗不仅采用了抒情、记叙等表达方式,手法多样,而且构思奇特、想象丰富,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风格。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 项有误,“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的是暮春景象,故选A。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5.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至少写出两种) 66.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67.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写给:_______________)【答案】65.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66.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自己的知己,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复习试题(含答案) (4)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复习试题(含答案) (4)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复习试题(含答案)古诗鉴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3.“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____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_____________季节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氛。

2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23.离散、漂泊; 暮春; 哀伤、惆怅或凄凉、悲伤。

24.拟人。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解析】【分析】23.本题考查诗中意象。

因杨花随风而起,四处纷飞,漂泊无依,所以古诗当中常用杨花象征离散漂泊之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意为: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

点明了送别之时正是“暮春”时节,杨花飞舞,杜鹃哀鸣,结合作者送别友人,友人去偏远之地任职的写作背景,可知首句渲染了一种哀伤、惆怅、凄凉、悲伤的气氛。

24.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5.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什么作用?26.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25.“杨花”和“子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时节,漂泊无定的杨花、啼叫的子规,烘托出哀伤凄凉的气氛,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于景,为下句抒情做铺垫。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复习试题(含答案) (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复习试题(含答案) (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复习试题(含答案)11.赏析《次北固山下》一诗,然后答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这是诗人想象自己将要行走的道路,暗含路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的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阔景象,诗人触景生情,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C.尾联承接上一联对时光飞逝的感慨而来,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送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全诗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B项有误,这里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飘泊羁旅的思乡之情,而非“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12.古诗阅读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颔联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平和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广,更使人胸襟开阔。

C.颈联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年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尾联紧承颈联,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让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抒发了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错误,抒发了旅途中诗人的思乡之情。

故选D。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并且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诗句是: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下面是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4、下列对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品读有误的一项是()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1)“夜半鸟惊栖”与《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营造的意境相同,请体会其妙处。

(2)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说说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能直接体现作者对友人的感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5.古诗阅读【注释】江总,南朝陈诗人。

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在重阳节所作,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探究两首诗的共同点。

6.古诗词赏析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妙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解释“次”和“客路”的含义。

(2)尾联抒发作者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

(2)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1)“次北固山下”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面”,“次”的意思是“停留”。

“客路青山外”的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客路”的意思是“旅人前行的路”。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尾联遥应首联,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故答案为:⑴次:停留/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游子流浪的路。

⑵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里采用设问句式,看出作者想寄一封书信到自己的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结合抒情语句和诗歌的意象等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复习试题(含答案) (6)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复习试题(含答案) (6)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复习试题(含答案)诗歌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3.诗人在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4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43.点明了暮春时令,突出主旨,营造悲凉、伤感的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悲痛之情。

44.拟人。

将月亮人格化,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解析】43.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可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杨花”表明了时间季节,象征离别与漂泊,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子规”啼声悲哀,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情。

两个意象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可以看出诗人对故友的贬谪遭遇感到悲伤。

44.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这句话把月亮人格化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人格化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愁心”表现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5.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的第一句勾画了一幅美丽的花香鸟语图,渲染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温暖活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复习试题(含答案) (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复习试题(含答案) (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复习试题(含答案)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本诗是李白获悉好友王昌龄被贬之后创作的一首诗。

“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称为“左迁”。

B.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C.次句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写出了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三、四句想象奇特,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作“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有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D。

2.对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A.李诗中的“杨花”、“子规”两种景物,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

B.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诗人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之情。

C.借明月来抒发怀人感情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两首诗中的“明月”都是将其人格化,把它看成是友好的使者。

D.李诗中的“闻道”可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王诗中的“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其实心中并没有放下。

【答案】C【解析】【详解】C.“把它看成是友好的使者”错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带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离愁。

《龙标野宴》“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

诗人以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复习试题(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3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答案】
31.B
32.杨花、子规、明月(任写两个)
【解析】
【分析】
3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据此可知“使人赏心悦目”不当;
故选B。

32.考查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选取适当意象进行分析即可。前两句写了落尽的“杨花”和啼叫的“子规”来寄托离情,后两句则通过“明月”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心。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赏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3.诗人在首句中,通过 _____、_____ 两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飘零之感,___;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34.这首诗第三、四两句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写月,借______抒发_____和对友人深挚思念、关切的感情。

【答案】
33.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离别之恨的感情
34.拟人明月自己忧愁无奈
【解析】
【分析】
33.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

“杨花落尽子规啼”意为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

其中出现了两种景物:一是“杨花飘落”,二是“子规啼鸣”。

杨花凋零,春之将去。

子规泣血,闻之心惊。

联系此时诗人送别友人,友人将去偏远之地的背景,可知这两种景物表现了诗人的飘零之感和与友人分别的离情别恨。

34.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最后两句意为: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明月无情,怎能寄托情思呢?这里明显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己对朋友的不舍与牵挂之情寄托给明月,借明月的相随,表现自己对于友人离去的无奈与忧愁,作者希望月亮可以代替自己随友人同行,也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与关切。

3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答案】诗人选取这两种景物,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6.这首诗的首句写了什么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37.请从修辞和情感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答案】
36.杨花和子规。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37.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及思念、关切之情。

(意思对即可)【解析】
3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时令。

景物是“杨花”“子规”,作者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声凄惨的子规,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37.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属于拟人的修辞。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慰藉。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①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②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①左迁:降职被贬。

②子规:即杜鹃鸟。

38.诗人在诗中借杨花、子规和月亮等景物来抒发自己
_____________的情感。

39.下面对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过五溪”说明诗人自己降职被贬的地方路途之艰难、遥远。

C.诗人要“寄愁心与明月”,是因为明月可以分照两地,能照着自己和朋友。

D.后两句想像奇特,将无情的明月当成了一个善解人意的知心
人。

【答案】
38.怀念(思念)、关切(关心)、同情
39.B
【解析】
38.本题考查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的领悟。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到夜郎。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所以诗人在诗中借杨花、子规和月亮来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心、同情及思念之情。

39.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B. “过五溪”说明王昌龄降职被贬的地方路途之艰难、遥远。

故选B。

40.选出对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融情于景,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气氛。

C.第二句中的“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

D.有误,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故选D。

(甲)西洲曲
南北朝乐府民歌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1.(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2.请结合知识卡片,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答案】
41.夏季暮春
42.两首诗都是用了“移情于物”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

【甲】诗将自己的离愁移到南风身上,希望南风将自己的梦吹到西洲;【乙】将诗人的离愁寄给明月,希望明月伴随朋友王昌龄到夜郎西部。

【解析】
4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南风知我意”,夏季多刮南风,故知季节是夏季;“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是指暮春时节。

4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写法。

结合知识卡片和诗歌内容可知,两首诗都是用了“移情于物”的写法,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

甲诗的意思是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郎君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他相聚)。

女主人公将自己的离愁移到南风身上,希望南风将自己的梦吹到西洲。

是借南风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乙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友人一起飘到夜郎西。

同样是借明月表达
自己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