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常见易混成语知识清单
七年级上册语文易错成语60个

七年级上册语文易错成语60个一、金玉满堂“金玉满堂”选自兰亭序中的“百年之后,林桥之下,有人曰:‘金玉满堂,胡为家国伤?’”成语意为形容家境富裕,家中充满了金银财宝。
二、百里挑一“百里挑一”原指驱赶牲畜,今指在一批人或事物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一个。
三、打草惊蛇“打草惊蛇”比喻做事违背常理,行动使对方有所警觉,达不到原来的目的。
出处见《淮南子》。
四、海纳百川“海纳百川”比喻一个人胸襟宽广,能容纳很多人或很多不同的意见。
五、九牛一毛“九牛一毛”比喻很多相对于很小一部分或很多纯洁相对于一点杂质。
六、唇亡齿寒“唇亡齿寒”比喻关系紧密,彼此相依为命。
七、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多余的事情。
八、班门弄斧“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自取其辱九、捉虎擒龙“捉虎擒龙”是汉武帝问张良如何能治理天下时,张良的回答。
比喻解决难题或大事。
十、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比喻不以向下请教而感到羞耻。
也比喻学习方法谦虚。
十一、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比喻目光狭隘、见识浅陋。
十二、李代桃僵“李代桃僵”比喻利用别人的东西来充当自己的东西。
十三、囫囵吞枣“囫囵吞枣”比喻学习不仔细,不会吸收消化。
十四、深恶痛绝“深恶痛绝”比喻对坏人坏事特殊恶心厌恶。
十五、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比喻对人才的极力排遣。
十六、青梅竹马“青梅竹马”比喻小时候亲近的朋友。
十七、一日千里“一日千里”比喻行进速度极快或进步神速。
十八、东山再起“东山再起”比喻失意之后重新振作、崛起。
十九、鸡飞狗跳“鸡飞狗跳”比喻一片混乱。
二十、清明自天“清明自天”比喻静止明净。
二十一、望洋兴叹“望洋兴叹”表示在困难面前无法措施或失望的心情。
二十二、脚踏实地“脚踏实地”表示要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
二十三、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比喻幼稚无知地盼望和谋求不切实际的事情。
二十四、寸草不生“寸草不生”比喻荒凉无人的情形。
二十五、宝刀不老“宝刀不老”比喻有才华的人不会因年老而失去才华。
二十六、马到成功“马到成功”比喻事情到达了成功地点。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正确使用成语对于语文考试和日常交流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以及相应的解释和拓展:
1. 乘风破浪:比喻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易错易混:浪遏飞舟。
遏,阻止;飞舟,比喻勇往直前的船只。
这句话比喻不怕困难,勇往
直前,不能错用为阻止困难。
2. 万人空巷: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易错易混:
空巷,指空荡荡的街巷。
这句话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不能错用为街巷空荡荡的。
3.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
易错易混:神来之笔。
神来之笔,指写作时灵感突然出现的写作绝技。
这句话形容技艺非常精细巧妙,不能错用为写作时出现的灵感。
4.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易错易混:
设身处地地。
地,处所;设,设想。
这句话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
或环境中,不能错用为把处所设想为自己所在的地方。
5. 水落石出:水退了,石头就显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
显露出来。
易错易混:石出。
石出,指山洞里的石头露了出来。
这句话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不能错用为山洞里的石头露了出来。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必会成语词汇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必会成语词汇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已:停止。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
速:邀请。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
沸:水开。
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
度:考虑的意思。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
罕:稀少。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没有主见。
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怀:心。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觑:看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
血雨腥风:指战争的可怕与残忍。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取:选取。
义:正义。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
敝:破旧。
珍:贵重爱惜。
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
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
壤:地。
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
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出来。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恶:厌恶。
疾:痛恨。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知识清单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

知识清单一、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1.【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
火:是一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
2.【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的一天,即阴历九月初十。
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赏菊者渐少,后用以比喻过时的事物。
3.【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作贬义。
4.【爱莫能助】原意是因为隐而不见,所以谁也不能帮助他;后来表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爱:同情。
5.【安土重迁】形容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不轻率。
6.【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自然之物,后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暴:损害,糟蹋。
殄:灭绝。
7.【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经:通常的道理。
8.【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9.【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
训:法则。
10.【差强人意】原意为尚可振奋人心,现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
差:稍微,大致。
11.【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同派的就攻击。
党:偏袒。
12.【分庭抗礼】彼此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
抗:对等,相当。
13.【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
爽:差错,失误。
14.【计日程功】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
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
程:计量,计算。
15.【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假:借。
16.【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恋人离别。
劳:伯劳鸟。
17.【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衷:折衷,断定。
18.【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体:体验。
19.【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简单或家境清贫。
长:多余。
20.【文不加点】文章一口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100个初中语文高频易错成语(附练习答案)

100个初中语文高频易错成语(附练习答案)1.空穴来风:指存在漏洞或弱点,容易被流言蜚语等攻击。
也可用来比喻传言有根据。
但常被误用为毫无根据。
2.三人成虎:指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含有贬义。
常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但不能用来形容自然风景或其他美好事物。
4.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靠近;指人的权势等。
不能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其他流行的事物。
5.侃侃而谈: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多误用来形容聊天。
6.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一般作谓语。
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恰到好处。
但常被人误用来形容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8.鼎力相助:指大力支持帮助。
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但不可用于自己,否则显得不谦虚。
9.集思广益:指集中领导者和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主语应该是领导者,不能是提意见的群众。
10.首鼠两端:指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常被误用来形容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表示过分吹嘘的话语;多为贬义。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才华像XXX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
常被误用于“脱颖而出,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
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形容贵客来访令主人感到增光不少。
但广告语误用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
14.不可收拾: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说成“一发而不可收拾”,错。
(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15.出奇制胜: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作谓语,不带宾语。
不能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
16.意气用事:指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不能误用来形容“讲义气重感情”。
17.不知所云:指听不懂或理解不了说话人的话。
初中易混成语集锦

初中易混成语集锦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7、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8、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9、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0、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常误用为贬指。
11、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2、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3、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4、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5、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6、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7、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8、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19、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0、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1、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
22、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与“景物”无关。
23、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
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24、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
初中生易错成语

初中生易错成语初中生易错的成语有15个,这15个成语如下:1.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易错点】易误解为:轻而易举。
2.百里挑一:形容十分出众。
【易错点】易误解为:人才极其缺乏。
3.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易错点】易误解为:无中生有。
4.别无长物: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贫穷。
【易错点】易误解为:没有长处。
5.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
【易错点】易误解为: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
6.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易错点】易误解为:连续不断,络绎不绝。
7.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
8.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可思议,不可理解。
9.不名一文:形容极其贫穷。
【易错点】易误解为:一钱不值。
10.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易错点】易误解为:文章写得不好。
11.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学习就没有本领。
12.不易之论: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容易理解的言论。
13.不知所云:指说话者语言紊乱或空洞。
用于说话人,不用于听话人。
【易错点】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14.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能令人满意。
15.大而化之: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易错点】易误解为:化大为小。
1/ 1。
成语知识点高考语文中560个常考易错成语

成语知识点高考语文中560个常考易错成语在高考语文中,成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也是考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以下是一些常考易错的成语知识点,供考生参考:一、相近成语易混淆1.西装革履、儿女亲家区别:西装革履形容人穿着整齐,儿女亲家形容儿女的婚姻关系。
例句:他一身西装革履,非常帅气。
她的儿女亲家是我们家的邻居。
2.五光十色、花团锦簇区别:五光十色形容色彩丰富多彩,花团锦簇形容物品呈现出众多绚丽的景象。
例句:夜市的灯光五光十色,非常炫目。
他的生日蛋糕上摆满了花团锦簇的巧克力。
3.成千上万、无数区别:成千上万强调数量众多,无数强调数量无法计算。
例句:这次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无数个可能。
4.内外交困、外强中干区别:内外交困形容内外困难重重,外强中干形容表面看起来强大,但实际上内部存在问题。
例句:公司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需要共同努力才能突破。
这家公司表面上发展很好,但实际上外强中干,存在很多问题。
5.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区别:半途而废指做事未完成就放弃,前功尽弃指之前的努力被毁于一旦。
例句:他经常半途而废,很难坚持做完一件事。
她本来成绩很好,但考试前的放松使得前功尽弃。
6.见仁见智、对牛弹琴区别:见仁见智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牛弹琴指向不懂的人讲解。
例句: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仁见智。
你对我解释这个问题就像对牛弹琴,我完全听不懂。
二、易混淆成语的错用1.莫名其妙(词语)误用为:模棱两可(词语)莫名其妙:表示不可思议,说不出个所以然。
模棱两可:表示含糊不清,言不达意。
2.寸步不离(词语)误用为:步步为营(词语)寸步不离:表示紧紧跟随,形影不离。
步步为营:表示谨慎行事,一步一步地前进。
3.有机可乘(词语)误用为:有余可乘(词语)有机可乘:表示能够抓住机会,获取利益。
有余可乘:表示存在弱点,可以被人攻击。
4.观望时机(成语)误用为:踌躇满志(成语)观望时机:表示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常见易混成语知识清单—————A—————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同: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
同: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义轻。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同: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异:前者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同:都有规矩老实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同: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异: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B—————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
异: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同: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异: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同: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异: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同: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异: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同: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异: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不识好歹/不识抬举
同: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异:前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鞭长莫及/望尘莫及
异: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
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同: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异:前者侧重对人有礼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气质等。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同:都有没有完成之意。
异:前者侧重在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浅,没有深入。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同: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之意。
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异:前者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事物不等推行,就迅速传播,风行一时;后者指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或形容言论、消息流传得极快。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同: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
异:前者重在行动;后者重在态度。
不堪设想/不可思议
同:都有不能想象之意。
异: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的、深奥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C—————
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同:都有不整齐的意思。
异:指人时,前者侧重指水平,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区别;指物时,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惨绝人寰/惨无人道
同:都有狠毒残暴之意。
异:前者语义重,强调人世间从没有见过的惨痛,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强调无人性,不讲理,常用来形容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
同: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异:前者重在说话人的心情;中者重在发表己见;后者重在待人真诚,且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
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同:都表趁人危难之时去侵害人家。
异:前者重在别人遭遇苦难时用要挟、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后者重在要置遇难者于死地。
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同:都表经常变卦。
异:前者偏重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侧重表现上的变化无常。
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同:都表达到的境界很高。
异:前者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后者还可以用于学术、修养等方面。
穿凿附会/牵强附会
同:都表生拉硬扯。
异:前者指硬把讲不通的道理牵强解释;后者是把不相关的事硬拉在一起。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同:都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异:前者强调互相依存;后者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跟着遭难。
陈词滥调/老生常谈
同:都指听惯了、听厌了的话。
异:前者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泛;后者重在指很平常的老话。
—————D—————
大庭广众/众目睽睽
同:都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
异: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共场合;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
顶礼膜拜/五体投地
同:都表示崇拜之意。
异:前者偏重崇拜;后者偏重敬佩。
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
同: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之意。
异:前者有蛮横、霸道之意,语义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中者和后者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义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范围较宽。
大发雷霆/怒不可遏
同:都表示十分愤怒。
异:前者侧重发怒时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难以抑制。
大公无私/铁面无私
同:都表示没有私心。
异:前者指一心为公;后者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同: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异:前者强调逐步紧逼,越要越多;后者强调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
低三下四/低声下气
同:都形容卑躬、无骨气。
异:前者重在卑躬下贱;后者重在恭顺小心。
大吹大擂/自吹自擂
同:都有吹嘘之意。
异:前者吹嘘的可以是别人;后者则只能是自己。
掉以轻心/漠不关心
异:前者指用轻率的态度对待某事;后者形容对人或事冷淡,不关心。
咄咄逼人/盛气凌人
同: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
异: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只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E—————
耳闻目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异:前者只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之意;后两者都有受到影响不知不觉发生变化之意,中者指经常耳听目视而受到影响,后者指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或他人的感染、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阿谀逢迎/趋炎附势
同:都有巴结奉承之意。
异:前者多指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后者比喻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F—————
风言风语/流言飞语
同: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
异: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锋芒毕露/崭露头角
同:都有才能显露出来之意。
异:毕,指全部;崭,指突出的才能。
前者还可比喻骄傲自负;后者不能。
匪夷所思/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