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易混淆含义成语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及解释
高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正确使用成语对于语文考试和日常交流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以及相应的解释和拓展:
1. 乘风破浪:比喻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易错易混:浪遏飞舟。

遏,阻止;飞舟,比喻勇往直前的船只。

这句话比喻不怕困难,勇往
直前,不能错用为阻止困难。

2. 万人空巷: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易错易混:
空巷,指空荡荡的街巷。

这句话形容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不能错用为街巷空荡荡的。

3.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

易错易混:神来之笔。

神来之笔,指写作时灵感突然出现的写作绝技。

这句话形容技艺非常精细巧妙,不能错用为写作时出现的灵感。

4.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易错易混:
设身处地地。

地,处所;设,设想。

这句话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
或环境中,不能错用为把处所设想为自己所在的地方。

5. 水落石出:水退了,石头就显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
显露出来。

易错易混:石出。

石出,指山洞里的石头露了出来。

这句话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不能错用为山洞里的石头露了出来。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成语易错易混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案

《成语的正确运用》【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易错成语的几种类型。

2、判别成语使用的正误,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的失误原因,并确定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明确考查重点一般是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教学难点】成语量非常大,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掌握技巧、分析方法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成语是我国汉语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率很高。

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对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

(幻灯片展示)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类题型已经成为众多同学的考查难点,丢分率较高。

其实原因很简单:平时积累少,不能很好的理解成语的含义。

要想解答好此类题型,除了平时的勤动手查、勤动嘴问,还需要掌握一些解答此类题型的技巧。

结合日常生活中人们滥用成语的现象,及考试中我们考察的重点和范围,我把错用成语的类型做了以下分类:二:讲解常见的几种错误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幻灯片展示例句:(同学们,看句中成语运用是否准确?)1、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啊,好美的大海!”2、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我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

学生发言后,归纳:成语源于典故,因此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所以我们不能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幻灯片:第一类望文生义)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长期以来,我们就这样错误的理解着,甚至使用着,有时难免会出笑话。

看下面这些成语,你理解对了多少。

幻灯片展示:大方之家具体而微差强人意高山仰止空穴来风屡试不爽不足为训振聋发聩罪不容诛首当其冲学生活动:同桌二人交流,找出自认为理解准确的成语并加以解释。

第二类用错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有指个体的,有指群体的;有指人的,有指物的;有专用于夫妻间的,也有专用于亲人间的。

即这类成语是有专指范围的,不能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幻灯片展示成语汗牛充栋妙手回春鳞次栉比天伦之乐豆蔻年华信笔涂鸦破镜重圆巧夺天工济济一堂学生活动:试着说出这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并用一词造句。

150个常见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150个常见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150个常见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常见易混淆四字成语及解释协议一、协议背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特整理此 150 个常见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二、关键信息1、成语数量:150 个2、成语类型:常见且易混淆3、内容形式:包含成语及详细解释三、具体成语及解释11 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

111 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112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21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211 黯然失色——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

212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31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311 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312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41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411 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412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51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511 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

512 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61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611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612 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未经交锋而取得胜利。

71 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

711 不稂不莠——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712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81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811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812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91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911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言语形容。

912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高考易错成语辨析和易混淆的成语

高考易错成语辨析和易混淆的成语

高考易错成语辨析和易混淆的成语引言概述高考作为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对于语文科目来说,成语的运用和辨析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

然而,由于成语之间存在一些相似或易混淆的表达,考生在辨析时可能会犯错。

本文将针对高考中易错的成语进行辨析,并详细说明它们的用法,帮助考生在考试中避免犯错。

一、易混淆的成语辨析1.1 亡羊补牢vs.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亡羊补牢:意为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防止进一步损失。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强调在事情发生问题之后,及时采取措施仍然有补救的可能。

1.2 一丝不苟vs. 丝毫不苟一丝不苟:形容做事非常仔细,不容许有任何疏忽。

丝毫不苟:同样表示做事非常仔细,丝毫不肯马虎。

1.3 惊弓之鸟vs. 弓弩之鸟惊弓之鸟:形容因为过去的经历而对任何风吹草动都感到害怕的人。

弓弩之鸟:描述被弓弩射中的鸟,形容极为危险或受到致命打击的状态。

二、易错成语的正确用法2.1 揠苗助长错误用法:揠苗助长(yàmiáo zhùzhǎng)。

正确用法:揠苗助长(yàmiáo zhùzhǎng)。

2.2 掩耳盗铃错误用法: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正确用法: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ɡ)。

2.3 画蛇添足错误用法:画蛇添足(huàshétiān zú)。

正确用法:画蛇添足(huàshétiān zú)。

三、成语的应用技巧3.1 背景理解在应用成语时,要充分了解句子的语境和背景,确保成语的使用符合语境逻辑。

3.2 类比比较可以通过类比比较,将成语与常见的场景或经验相联系,有助于记忆和正确运用。

3.3 刻意训练通过大量的刻意训练,例如语境填空、成语搭配练习,提高对成语的敏感度和正确使用能力。

四、总结高考易错成语的辨析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及例句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及例句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及例句在汉语的浩瀚海洋中,成语犹如璀璨的明珠,它们简洁而富有内涵。

然而,有些成语由于含义相近、字形相似等原因,常常让我们感到混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容易混淆的成语,并进行辨析和举例说明。

“不刊之论”和“不易之论”“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或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不易之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例句:他的这篇文章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堪称不刊之论。

对于这个问题,他的看法是不易之论,大家都表示赞同。

“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不以为然”表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则是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例句:他对我的建议不以为然,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总是对别人的提醒不以为意,结果犯了不少错误。

“目无全牛”和“目无牛”“目无全牛”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目无牛”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容易与“目无全牛”混淆。

例句:这位厨师宰牛的技术堪称一绝,早已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例句:这次参观博物院,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没有时间细看。

读这部作品,只是浮光掠影地了解了一下大致内容。

“爱莫能助”和“无能为力”“爱莫能助”表示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无能为力”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

例句:看到他陷入困境,我很想帮忙但爱莫能助。

面对这样复杂的问题,我感到无能为力。

“鱼龙混杂”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例句:这个市场人员鱼龙混杂,需要加强管理。

这批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老师要因材施教。

“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避免踩坑的成语

避免踩坑的成语

避免踩坑的成语成语是中文语言中常用的短语,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表达方式。

然而,由于成语的多义性和特殊用法,我们在使用成语时常常会踩到一些坑,产生误用或造成歧义。

为了避免在写作或交流中踩坑,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成语误用,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曲解成语意义1. 以讹传讹:成语在广泛传播中容易出现变异,造成意义的曲解。

例如,“亡羊补牢”实际上是指事后补救的措施,但有时被错误用于形容事情发生后才意识到后悔,这样的用法产生了误解。

2. 设身处地失去本义:有时候,人们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或夸张语气而修改成语。

如,“杯弓蛇影”原本是指水杯反光的弯曲形状和蛇的倒影被恐惧成蛇的错觉,但有时被错误用来形容杯子的倒影。

这种误解严重改变了成语的原本含义。

二、错误的搭配或使用1. 搭配错误的动词:有些成语在搭配时需要注意使用动词。

如“画饼充饥”这个成语,正确的使用应为“指望虚幻的东西来满足基本需求”。

但有时会出现“画饼”和“填鸭”搭配在一起出现的错误用法,导致使用者的表达不准确。

2. 误用成语:有些成语在实际应用中被错误地使用。

最典型的例子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原本的意思是处理大事时要分解成小事处理,处理小事时要重视。

然而,在使用时有时会误用为“小事化大,大事化了”,改变了原本的意义。

三、虚词遗漏或冗余1. 缺少虚词:有时,成语与其他词语连用时会缺少一些虚词,导致成语本身的含义表达不完整。

例如,“见异思迁”本意是形容人轻浮、变化无常,但如果变为“见异迁”,则无法准确表达原本的含义。

2. 冗余表达:有时,由于想要增加语气或强调某一点,人们会在成语之前或之后加上一词。

如“瓜田李下”是指遇到可疑的地方应该谨慎行事,但有时会出现“瓜田子下”这样的冗余表达,改变了成语的本意。

成语作为中文的瑰宝,我们在使用时应该注重准确表达,避免误用和歧义。

正确使用成语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够展现出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因此,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学习和运用成语,避免踩坑,展示我们卓越的语言能力。

中考易混淆的成语含义

中考易混淆的成语含义

成语解释1、七月流火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2、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3、品头论足(1)指无聊的人对妇女容貌体态妄加评论。

(2)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

4、防微杜渐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5、人穷志短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6、人微言轻指社会地位低,说话提意见不被别人重视。

7、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8、名声大噪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9、无所适从(1)不知听从哪一个好。

(2)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10、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11、蛛丝马迹指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线索。

12、一鳞半爪(y i l in b on zh a o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13 、闲言碎语(1 )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多指人们嘴里传来传去的话。

(2)与正事无关的话。

14 、只言片语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15 、子虚乌有指不存在或不真实的事情。

16 、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17 、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8 、扑朔迷离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19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20、见微知著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与问题的实质,或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21、微词隐含批评和不满的话语。

22、非议责备;无端的指责。

23、味同嚼蜡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24、索然无味形容对某样事物没有兴趣(多指文章)。

25、兴味索然形容对某事物没有一点兴趣。

26 、条分缕析(1)形容分析得细密而有条理。

(2)谓进行细密而有条理的分析。

27、鞭辟入里形容作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28、未置可否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不说错,也不说对。

意思就是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反对(或对错)。

29、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精选易混淆成语及解释大全【五篇】

精选易混淆成语及解释大全【五篇】

【导语】许多成语在使⽤过程中常常被误解意思,⽽导致笑话。

下⾯是分享的精选易混淆成语及解释⼤全【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精选易混淆成语及解释 1.【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同:都有按⼀定的顺序、步骤进⾏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按⼀定的条理,遵循⼀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作按照⼀定的步骤逐渐深⼊或提⾼。

2.【爱财如命·⼀⽑不拔】 同: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后者偏重于⾏为上的⾃私吝啬,语意轻。

3.【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同: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异:前者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4.【安分守⼰·循规蹈矩】 同:都有规矩⽼实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规矩⽼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5.【安之若素·随遇⽽安】 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得,感到满⾜,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6.【暗箭伤⼈·含沙射影】 同:都⽐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

异:使⽤的⼿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某种⼿段伤害别⼈,程度⽐后者重;后者的⼿段多是语⾔,并有影射某⼈或某事之意。

7.【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

异:前者表⽰只想懂个⼤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不化,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法上,是贬义词。

8.【别具⼀格·别开⽣⾯】 同:都有与众不同,给⼈⼀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异:前者重在“格”,表⽰风格、样⼦与众不同,⼀般⽤于⽂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上,表⽰新的局⾯或形式,适⽤范围较⼴。

9.【病⼊膏肓·不可救药】 同:都表病情严重,⽆法医治。

异:前者重在“病”,⽐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法挽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易混淆含义成语01.空穴来风:比喻出现的传言都有一定的原因或根据,事出有因。

02.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03.火中取栗:比喻冒着风险替别人出力,自己却没得到一点好处。

04.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05.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

06.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07.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08.侧目而视:斜着眼看人。

形容敬畏、憎恨等情绪。

09.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10.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11.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12.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13.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

形容非常贫困。

14.振聋发聩:比喻用激昂的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15.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16.意气用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17.三人成虎:比喻谣言多人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18.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19.首鼠两端:形容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的样子。

20.差强人意:大致上还能令人满意。

21.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

22.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23.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到达不了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24.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25.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或事态发展出人意外。

26.信手涂鸦:形容书写拙劣或胡乱写作。

27.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多指不好的事。

28.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不同感情色彩的成语褒义:01.殚精竭虑:用尽精力和心思。

02.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

03.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04.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05.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贬义:01.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

02.不负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03.趋之若鹜:比喻成群的人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04.始作甬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05.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06.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07.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08.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09.弹冠相庆:一个坏人做了官,同伙们也互相庆贺有官可做。

比喻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10.振振有词:自以为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其实是强词夺理。

11.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12.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形容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

13.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

14.亦步亦趋: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15.粉墨登场:化好妆登台演戏。

也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适用范围不同01.鬼斧神工(技艺):形容技艺高超神妙。

02.美轮美奂(建筑):形容房屋建筑高大华丽。

03.浩如烟海(书):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04.振聋发聩(言论):比喻用激昂的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05.汗牛充栋(书):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06.良莠不齐(人的品质):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07.相濡以沫(患难):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想到帮助。

08.相敬如宾(夫妻):形容夫妻之间相互尊敬,平等相待。

09.心有余悸(过去的事):危险的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10.略胜一筹(质量):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11.阳春白雪(文学艺术):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12.擢发难数(罪行):形容罪过之多如拔下来的头发,难以数清。

13.痛心疾首(人的态度):比喻悔恨、痛心或悲愤到极点。

14.济济一堂(人才):形容很多人聚集在一起。

通常指有才能的人。

常见易错成语300例0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0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旧。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03.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04.嗷嗷待哺: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05.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业的艰苦。

0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0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0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0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不足为训:不值得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理喻,使明白。

14.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5.不为己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己甚,过分。

16.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7.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又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傲。

18.不稂不莠: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19.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0.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2.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3.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4.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25.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6.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

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7.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8.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

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29.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0.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1.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2.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蚕、鲸,名词作状语)33.沧海一粟:比喻非常微小。

粟,谷子。

34.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5.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6.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7.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

多含褒义。

38.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39.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

仁,正义,正义的事,绰为应该做的事。

40.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1.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2.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3.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

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4.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语出唐代杜牧诗。

45.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

对簿,受审问。

指公堂上受审。

46.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7.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濡,沾湿。

48.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

形容恳切教导。

语出《诗经》。

49.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繁文缛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

也比喻多余琐碎的手续。

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繁琐。

51.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

夷,平常。

52.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

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53.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4.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

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55.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也说“俯拾即是”。

56.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

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57.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建,倾倒;瓴,水瓶。

58.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59.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

是,对,正确。

60.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和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61.功亏一篑:比喻事情只差取后一点没有完成。

亏,缺少;篑,土筐。

62.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

“故”也作“固”。

63.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

易混淆、常用错的成语辨析惨无人道:残酷狠毒。

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

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

形容惨到极点。

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

亦作“趁火抢劫”。

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地瞎想。

亦作“胡思乱量”。

痴心妄想:入迷的心思,荒唐的想法。

形容一味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褒义处心积虑:处心,存心。

积虑,积久考虑。

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

多含贬义。

当仁不让:当仁,指面临仁义之事。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义不容辞:指顾全道义而不推辞。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多用于指人。

等量齐观:等,同等。

齐,一样。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多用于指物。

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

形容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颠,跌。

扑,敲。

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

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亦作“了若指掌”。

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亦作“云消雾散”。

风流云散:风吹云散,踪迹全消。

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

亦作“风流雨散”。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

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

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

岌岌可危:岌岌,危险貌。

形容极其危险。

出生入死: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多用于概述经历。

赴汤蹈火:汤,开水。

蹈,踩。

形容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多用于表达决心。

明哲保身:明哲,明智,通达事理。

原指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善于择安避危,保全自身。

后亦指为了个人得失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

贬义。

洁身自好:洁,洁身,干净,保持自身清白,不同流合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