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辨析:易混淆的成语
常见易混的105组成语辨析

常见易混的105组成语辨析
1.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比喻事物的分辨非常的清楚、精准。
出自先秦诸子的《庄子·齐物论》章
句“入木三分”,后来有其传说,认为屈原刺穿梧桐,竟可使得梧桐的气绝于身上的三分
之一,以致死去。
2.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比喻魅力十足、引人入胜的声音。
出自《汉书·南蛮传》:“胡人以言为舞,唳声扶不弭,如‘风声鹤唳’者。
”后来也有其传说,认为古代一个叫做夏时婉桑的
女子,能用她迷人的声音把鹤住住。
3.前思后想
前思后想:意为仔细思考,审视行为。
出自明代杨慎《管子·谋略轨》:“谋略者,
前思后想。
”这是指面对未知事物,需要纵观全局,审时度势多考虑,动用大脑思成方寸
最好的方式来进行决策。
4.左支右绌
左支右绌:比喻徒劳无功,做事支离破碎。
出自《礼记·德行上》“相信也,左支右绌”。
后来,这句话就被借用来形容一个人事一发而衰,贤而无用的情况。
5.曹操到此一游
曹操到此一游:指“看尽江南景,赏取江南风。
”据传曹操曾在赤壁宿营时,有一夜
远征的尴尬,便跳上了一匹马,到江边一游,看到了江南优美的景色、和谐的人文景观,
深深地着了迷,所以有了这句话。
6.马到成功
马到成功:指一马平川,毫无障碍,一步到达目的地,一步成功。
谚语“马到成功”,表明此次行动源源有功、不惊险,意味着任务得到迅速而又彻底地完成。
易混淆成语辨析

易混淆成语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辨析鱼目混珠:指把鱼眼珠杂混在珍珠中。
该词语作贬义,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身临其境:形容自己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中去了。
设身处地(shè shēn chǔ dì),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
换个角度考虑问题。
骇人听闻(hài rén tīng wén),形容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 sǒng rén tīng wén ),意思是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一挥而就(yī huī ér jiù)是指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一蹴而就(yī cùér jiù),汉语词语,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重新做人.。
对犯罪分子进行劳动改造;是为了使他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脱胎换骨: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例: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到火热的斗争中去锤炼自己;来一个脱胎换骨的改造. 望其项背(wàng qí xiàngbèi),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一见如故:初次相见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彼此一接触就情投意合. 一见钟情: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很深的感情. 还指一见面就喜欢上它了。
深思熟虑:反复细致地思索考虑. 他没抬眼皮;用平稳的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口吻说:“请上级考虑;派我到这个工厂去吧!" 处心积虑:指经过长时间的考虑。
形容蓄谋已久。
亦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
高考易错成语辨析和易混淆的成语

高考易错成语辨析和易混淆的成语引言概述高考作为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对于语文科目来说,成语的运用和辨析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
然而,由于成语之间存在一些相似或易混淆的表达,考生在辨析时可能会犯错。
本文将针对高考中易错的成语进行辨析,并详细说明它们的用法,帮助考生在考试中避免犯错。
一、易混淆的成语辨析1.1 亡羊补牢vs.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亡羊补牢:意为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防止进一步损失。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强调在事情发生问题之后,及时采取措施仍然有补救的可能。
1.2 一丝不苟vs. 丝毫不苟一丝不苟:形容做事非常仔细,不容许有任何疏忽。
丝毫不苟:同样表示做事非常仔细,丝毫不肯马虎。
1.3 惊弓之鸟vs. 弓弩之鸟惊弓之鸟:形容因为过去的经历而对任何风吹草动都感到害怕的人。
弓弩之鸟:描述被弓弩射中的鸟,形容极为危险或受到致命打击的状态。
二、易错成语的正确用法2.1 揠苗助长错误用法:揠苗助长(yàmiáo zhùzhǎng)。
正确用法:揠苗助长(yàmiáo zhùzhǎng)。
2.2 掩耳盗铃错误用法: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
正确用法: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ɡ)。
2.3 画蛇添足错误用法:画蛇添足(huàshétiān zú)。
正确用法:画蛇添足(huàshétiān zú)。
三、成语的应用技巧3.1 背景理解在应用成语时,要充分了解句子的语境和背景,确保成语的使用符合语境逻辑。
3.2 类比比较可以通过类比比较,将成语与常见的场景或经验相联系,有助于记忆和正确运用。
3.3 刻意训练通过大量的刻意训练,例如语境填空、成语搭配练习,提高对成语的敏感度和正确使用能力。
四、总结高考易错成语的辨析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及例句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及例句在汉语的浩瀚海洋中,成语犹如璀璨的明珠,它们简洁而富有内涵。
然而,有些成语由于含义相近、字形相似等原因,常常让我们感到混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容易混淆的成语,并进行辨析和举例说明。
“不刊之论”和“不易之论”“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或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不易之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例句:他的这篇文章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堪称不刊之论。
对于这个问题,他的看法是不易之论,大家都表示赞同。
“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不以为然”表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则是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例句:他对我的建议不以为然,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总是对别人的提醒不以为意,结果犯了不少错误。
“目无全牛”和“目无牛”“目无全牛”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目无牛”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容易与“目无全牛”混淆。
例句:这位厨师宰牛的技术堪称一绝,早已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例句:这次参观博物院,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没有时间细看。
读这部作品,只是浮光掠影地了解了一下大致内容。
“爱莫能助”和“无能为力”“爱莫能助”表示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无能为力”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
例句:看到他陷入困境,我很想帮忙但爱莫能助。
面对这样复杂的问题,我感到无能为力。
“鱼龙混杂”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例句:这个市场人员鱼龙混杂,需要加强管理。
这批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老师要因材施教。
“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容易混淆的成语辨析

容易混淆的成语辨析1. 不三不四: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鱼目混珠: 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观: 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4. 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5. 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6.侃侃而谈: 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褒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停。
贬义。
7. 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
不能形容人。
3.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
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都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9. 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10.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11. 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发而不可收: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褒义。
一发而不可收拾: 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13. 耸人听闻: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听者震惊。
骇人听闻: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14.如虎添翼: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褒义。
为虎添翼: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贬义。
15.无所不能:什么事情都会做,褒义。
无所不为:什么事情都干得出,贬义。
16.无微不至: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褒义。
无所不至:①做事无法无天,贬义。
②没有到达不到的地方。
17.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迫切。
刻不容缓: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
18.因势利导: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
褒义。
顺水推舟: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式说话办事。
19. 披肝沥胆: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忠诚。
肝胆相照: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见。
易混成语辨析

中考语文易混易错——易混成语辨析【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
异: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同: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异: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同: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异: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同: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异: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同: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异: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不识好歹不识抬举】同: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异:前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鞭长莫及望尘莫及】异: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
【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同: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异:前者侧重对人有礼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气质等。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同:都有没有完成之意。
异:前者侧重在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浅,没有深入。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同: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之意。
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异:前者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事物不等推行,就迅速传播,风行一时;后者指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或形容言论、消息流传得极快。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同: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
易混成语辨析

易混成语辨析【A】1.暗箭伤人: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较重。
含沙射影:暗中诽谤、攻击的手段多是语言,并还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B】2.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义不容辞:指顾全道义而不推辞。
3.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
形容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
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4.刻不容缓:一刻也不能耽搁。
形容形势紧迫。
从事情的角度讲。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容等待。
从人的心理讲。
5.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6.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
形容传布迅速。
胫:小腿。
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
①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②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7.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8.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侧重于“情”。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9.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侧重于“行动一致”。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侧重于“见解一致”。
10.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自成一家。
11.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忍心读完。
不堪卒读:形容文章水平低劣。
12.不刊之论:刊:改变,修改。
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用来形容至理名言不可磨灭。
不易之论:形容不可变更的言论,用来指论点或意见正确。
13.不胜其烦:形容忍受不了的烦恼。
不厌其烦:形容不嫌麻烦。
不厌其详:形容不嫌详细,越详细越好。
14.不足为训:形容不值得当作典范或法则。
不足为奇:形容不值得认为奇怪。
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一提。
15.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 1 -16.参差不齐:高低长短不齐,常指水平能力不一致。
容易混淆的成语例析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容易混淆的成语例析整理简单混淆的成语例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字亦如此。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简单混淆的成语例析,欢迎大家查看。
1. 前赴后继前仆后继前者意为"前面的人冲了上去,后面的人紧跟着上去';后者意为"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后面的人紧跟着又冲了上去'。
2. 一挥而就一蹴而就前者意为"一动笔就写成',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完成;后者意为"踏一步就胜利',形容事情很简单办,一下子就能完成。
3. 不孚众望不负众望前者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后者意为"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4.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前者意为"不能改动或不行磨灭的言论'(不刊:不行更改);后者意为"内容正确、不行更改的言论'。
5. 不名一钱不值一钱前者形容"极贫困'(名:占有);后者形容"毫无价值',也比方地位卑贱,受人鄙视。
6. 不期而至不期而遇前者意为"没有预料地来到了',用于事;后者意为"没有预先商定,却意外地遇见了',用于人。
7. 不忍卒读不堪卒读前者意为"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写得凄凉感人,使人不忍心读完;后者多指"文章写得不好,使人读不下去'。
8. 不容置喙不容置疑前者意为"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后者意为"不容许有什么怀疑',多指肯定可信。
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3页/共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辨析:易混淆的成语
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4、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5、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6、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褒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贬义。
7、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8、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
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9、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10、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一发而不可收: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