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
高考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

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1 安分守已循规蹈距: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
异:前者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2、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
异: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素:平日,往常)3、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
异: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部、班:门类,次序;就:遵照.)4、暗箭伤人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后者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5、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异:前者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事手腕圆滑;后者是中性词,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6、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异:前者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波忙碌;后者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7、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
异:前者含有由于感情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后者有贬义,多用于下级对上级。
8、半斤八两势均力敌: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
异:前者多带贬义;后者偏重力量相当。
9、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都有中途停止之意。
异:前者偏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偏重在浅,不深入(辄:就.)10、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
异:“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11、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
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后者强调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12、比比皆是俯拾皆是:这两个成语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
异:“比比皆是”侧重表示多得很,到处都是;“俯拾皆是”侧重表示容易得到;“比比皆是”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俯拾皆是”的对象只能是物.13、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
中考语文复习 易混淆的近义词语(包括近义成语)辨析

易混淆的近义词语(包括近义成语)辨析1.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和说明立场。
如:声明立场。
②声明的文告。
如:发表联合声明。
申明——郑重说明。
如:申明理由。
2.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
如:时势造英雄。
时事——最近一段时间的国内外大事。
如:时事政治。
3.施行——指法令、法规等发生效力。
如:《广告法》从即日起施行。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如:实行责任制。
4.实验——实地验证。
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试验——试探观察。
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5.不和——不和睦,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
如:夫妻不和、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
如:我俩脾气不合。
6.查访——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做准备。
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察访——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查,其调查对象自然要广泛得多。
如:经过长期察访,终于弄清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7.处世——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
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
处事——处理事务的意思,一般是指对具体事务的处理。
如:他处事不力。
8.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属于(某阶层);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
如:工人出身。
9.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10.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如:度过美好的春天(青春时代、岁月)。
渡过——常用于通过江河等,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侧重于空间方面。
如:渡过难关。
11.恶运——侧重指坏的、带有凶险的运气。
如:交了恶运。
厄运——侧重指不幸的遭遇。
如:想不到他中年丧妻,遭此厄运。
12.遏制——侧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
高考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

常有易混近义成语辨析1 安分守已循规蹈距: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
异:前者侧重于守安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2、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表示对任何遭受都不在乎的意思。
异:前者多指处于窘境,还能跟平时同样;后者重申能适应任何环境。
( 素:平常,平时)3、循规蹈矩顺序渐进:都有按照必定的程序的意思。
异:前者重申按必定步骤和规矩;后者重申渐渐深入或提升。
( 部、班:门类,序次;就:依照.)4、旁敲侧击旁敲侧击:都比喻暗中诋毁、攻击或诬陷他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异:前者使用的手段包含语言、行动,程度比“旁敲侧击”重;后者手段不过语言,并有隐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
5、左右逢源八面玲珑:都有对各方面对付得很周祥的意思,有时能够通用.异:前者多含贬义,侧重于做事手段圆滑;后者是中性词,侧重于对付得十分周祥。
6、翻山越岭露宿风餐翻山越岭:都有旅途辛苦之意. 异:前者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走繁忙;后者重在重申野外食宿困难. 。
7、言听计从俯首贴耳: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
异:前者含有因为感情深而表现出来的服从;后者有贬义,多用于下级对上司。
8、平分秋色不相上下:都有相互同样、不分上下之意。
异:前者多带贬义;后者侧重力量相当。
9、功亏一篑浅尝辄止:都有半途停止之意。
异:前者侧重在“半”,半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在浅,不深入( 辄:就.)10、固步自封不肯接受新事物;抱残守缺故步自封 :都有因循保守的意思。
异:“固步自封”侧重在“抱残守缺”侧重在不求进取;“故步自封”侧重在按老例子做事。
11、舍本逐末因小失大:都有主次关系办理不妥的意思。
异:前者重申把主次关系颠倒;后者重申扔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12、俯拾皆是俯拾皆是:这两个成语都表示同样的事物好多,各处都是。
异:“比比皆是”重视表示多得很,各处都是;“俯拾皆是”重视表示简单获得;“俯拾皆是”的对象能够是物,也能够是人;“俯拾皆是”的对象只好是物.13、别出心裁自成一家: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独出心裁的意思。
易混近义成语辨析-初中语法知识考点精讲集训

易混近义成语辨析易混成语相同点不同点A爱财如命一毛不拔都形容极其吝啬。
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吝啬,语义轻一些。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的意思。
“爱憎(zēnɡ)分明”专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分明,“泾(jīnɡ)渭分明”多指是非分明。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
“安分(fèn)守己”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循规蹈矩(jǔ)”偏重于拘守成规,不敢稍做变通。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
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
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门类。
班,次序。
就,遵照),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后者的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B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
前者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世圆滑;后者是中性词,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
“跋(bá)山涉水”重在旅途艰辛,“风尘仆仆”重在旅途奔波而忙碌劳累,“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苦。
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
前者指事事都依从对方,形容一味顺从而不问是非;后者有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
半斤八两都有彼此一样、不前者强调水平相当(多含贬义),后者偏重势力相当。
势均力敌分上下之意。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都有做事情未完成之意。
前者偏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偏重在“浅”,不深入(辄:就)。
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代替别人做事之意。
“包办代替”偏重在包办,“越俎(zǔ)代庖(páo)”偏重在超越权限。
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
“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固执地守旧,不肯改进。
形近易混淆的成语

1、推己及人、以己度人【辨析角度】感情色彩【词义辨析】“推己及人”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以己度人”指用自己的心思去猜度别人,多指不好的方面。
2、无微不至、无所不至【辨析角度】感情色彩【词义辨析】“无微不至”指没什么细微之处照顾不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致周到。
“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3、像模像样、大模大样【辨析角度】感情色彩【词义辨析】“像模像样”形容着重或隆重的样子。
“大模大样”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4、惨无人道、惨绝人寰【辨析角度】语意轻重【词义辨析】“惨无人道”指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惨绝人寰”指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惨绝人寰”的语意更重。
5、信口开河、信口雌黄【辨析角度】语意轻重【词义辨析】“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两者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后者有歪曲事实,随意掩盖真相,进行诽谤污蔑之意,语意比前者重。
6、前仆后继、前赴后继【辨析角度】含义侧重【词义辨析】两者都有奋勇前进的意思。
“前仆后继”中的“仆”是倒下的意思,侧重在不怕牺牲,多形容革命者的英勇无畏。
“前赴后继”则侧重于奋勇前进,多形容革命者一往无前的精神。
7、营私舞弊、徇私舞弊【辨析角度】含义侧重【词义辨析】“营私舞弊”指因图谋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侧重于为自己谋求私利。
“徇私舞弊”指因屈从私情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侧重于为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
8、光明正大、光明磊落【辨析角度】含义侧重【词义辨析】“光明正大”指心怀坦荡、言行正派,指做的事情是光明的、正派的。
“光明磊落”形容人的行为正直坦白,毫无隐私暧昧不可告人之处,指的是人格、品质。
9、刮目相看、另眼相看【辨析角度】含义侧重【词义辨析】“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是一种纵向的比较,题目中通常含有一个时间差。
50组最容易混淆的近义成语例析

50组最容易混淆的近义成语例析50组最容易混淆的近义成语例析有不少成语的意思十分相近,稍微不注意就会使用错。
我们应该在使用时十分注意“同”中求“异”,用“异”舍“同”。
为了帮助同学们正确使用,减少错写错用,笔者整理了50组近义成语加以辨析。
1.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二者都有“守本分,不越轨”之意,但“安分守己”重在守本分,不为非作歹;而“循规蹈矩”重在守规矩,不敢创新,不敢乱说乱动。
比如:他家做点小生意,向来安分守己,从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这个孩子有礼有貌,循规蹈矩,老师们都喜欢他。
2.鞭长莫及望尘莫及虽然二词都有“莫及”二字,但意思完全不同。
“鞭长莫及”借指力量达不到,“望尘莫及”则比喻远远落后。
前者有无法管理之意,后者指无法追及。
比如:旧中国国民党政府虽然也宣称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但是由于没有强大的海军,鞭长莫及,对于那里的一些岛礁并没有实行实际上的控制。
自从生了这场病,对于班上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李芳已经望尘莫及,再也无法赶上了。
3.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它们都有“与众不同”之意,但强调的重点不同:“别具一格”重在“格”,重在格调、风格,表示与其他不同;“不落窠臼”强调不落俗套。
比如:同其他地方的园子不同,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别具一格。
这本侦探小说,构思新颖,不落窠臼,值得一读。
4.不负众望不孚众望这两个词因为读音相近而容易混淆,其实它们的意思完全相反。
“不负众望”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之意,“不孚众望”则是“不合乎大家的期望”之意。
比如:经过这段时间的休整和训练,刘翔终于不负众望,又一次取得了好成绩。
经过调查组一段时间的考查,发现马显明不孚众望,很多人对他都有意见,并不能带领当地群众脱贫奔小康。
5.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不胫而走”专用来指消息等传播很快,“不翼而飞”则多用来指东西突然不见了(有时也用来指传播迅速)。
比如:昨天晚上常委会才做出的关于撤消张华职务的决议,本来是要求各位常委保密,后天才公布的,谁知这消息竟不胫而走,今天早上就在村子里传开了。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及例句

容易混淆的成语及辨析及例句在汉语的浩瀚海洋中,成语犹如璀璨的明珠,它们简洁而富有内涵。
然而,有些成语由于含义相近、字形相似等原因,常常让我们感到混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容易混淆的成语,并进行辨析和举例说明。
“不刊之论”和“不易之论”“不刊之论”指不可更改或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不易之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例句:他的这篇文章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堪称不刊之论。
对于这个问题,他的看法是不易之论,大家都表示赞同。
“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不以为然”表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则是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例句:他对我的建议不以为然,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总是对别人的提醒不以为意,结果犯了不少错误。
“目无全牛”和“目无牛”“目无全牛”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目无牛”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容易与“目无全牛”混淆。
例句:这位厨师宰牛的技术堪称一绝,早已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例句:这次参观博物院,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没有时间细看。
读这部作品,只是浮光掠影地了解了一下大致内容。
“爱莫能助”和“无能为力”“爱莫能助”表示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无能为力”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
例句:看到他陷入困境,我很想帮忙但爱莫能助。
面对这样复杂的问题,我感到无能为力。
“鱼龙混杂”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例句:这个市场人员鱼龙混杂,需要加强管理。
这批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老师要因材施教。
“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150个常见易混淆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易混淆的成语(1) 不动声色 :不说话,不流露感情,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感动,不动心。
(2) 不三不四 :形容人时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 :形容人时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3) 蹉跎岁月 :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 :不平凡的岁月。
(4) 侃侃而谈 :说话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振振有词 :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5) 学富五车 :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多。
(6) 息息相关 :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 :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7) 扬汤止沸 :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8) 耸人听闻 :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听者震惊。
骇人听闻 :事件本身听了使人非常吃惊害怕。
(9) 无所不能 :什么事都会做。
无所不为 :什么坏事都干得出。
(10) 无微不至 :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
无所不至 :做事无法无天。
贬义。
(11) 迫不及待 :紧迫,不能等待,比喻心情急迫。
刻不容缓 :指事情紧迫,必须立刻去做。
(12) 因势利导 :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道。
顺水推舟 :灵活改变原来主张。
(13) 耳闻目睹 :亲自听到看到。
耳濡目染 :亲自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14) 不胫而走 :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
不翼而飞 :也有前者之意,也指东西突然无故丢失。
(15) 背道而驰 :彼此相反,侧重指方向不同,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 :彼此相反,侧重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
(16) 五光十色 :形容色泽鲜艳,品种繁多。
五花八门 :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17) 欢欣鼓舞 :形容非常高兴振奋。
欢天喜地 :形容非常高兴。
(18) 绘声绘色 :描写、叙述生动逼真。
有声有色 :表现、描绘得非常生动。
(19) 魂不附体 :灵魂脱离了肉体。
形容惊恐之极。
失魂落魄 :形容心神不宁或惊慌失措。
(20) 盛气凌人 :傲慢的气势逼人。
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21) 置之不理 :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易混近义成语[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均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能安然处之的意思。
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半斤八两/伯仲之间]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
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强调水平相当。
通常比喻彼此不分上下,多用于贬义。
伯仲,古时兄弟排行的次序,分别指老大、老二;间,中间。
比喻二者才力相当,不分上下。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
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搞颠倒了;后者重在强调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病人膏肓/不可救药]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前者偏重于“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强调无法挽救。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都含凭空捏造之意。
前者偏重于没有事实根据;后者偏重于“本来没有”,语气也较重。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刊:削除,修改);后者重在强调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前者多形容消息、言论传播得迅速;后者多形容东西突然消失。
[饱经沧桑/饱经风霜]二者都指阅历深。
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则侧重于经历长期困苦生活的磨炼。
[不堪设想/不可思议]二者都有“不能想象”之意。
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参差不齐/良莠不齐]二者都指“不整齐”。
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别;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一,后者指好的坏的混在一起。
[如虎添冀/为虎添翼]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带褒义;后者则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二者都有“特别看待”之意。
但前者作横向比较,表示对某个人的看法不同于一般;后者作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变化无常/变化多端]前者侧重于变化没有规律,常用于天气、性情等;后者形容善变,变化方式多,常用于手段、方法等。
[风言风浯/流言蜚语]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
前者多指无意,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或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者往往出于某种险恶用心。
[骇人听闻/耸人听闻]都含有使人吃惊的意思。
但其区别在于,用“耸人听闻”时,所说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实,说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震惊;用“骇人听闻”时,说明发生的事是事实,指惊人的、卑劣的坏事。
[挥金如土/一掷千金]都形容极度挥霍。
前者偏重于对钱财的轻视;后者偏重于一次花费之多。
[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
前者语义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景等;后者则偏重对景物的留恋。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
前者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后者偏重于拘于成规,不敢变易。
[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
前者重在“包办”;后者重在“超越权限”。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
前者偏重于显示差异;后者偏重于创造出独特的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褒义。
[博闻强识/见多识广]都含有见识广的意思。
前者偏重于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偏重于阅历多,多用于口语。
[大公无私/铁面无私]都表示没有私心。
前者表示一心为公;后者指不畏权势,不讲私情。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前者侧重逐步紧逼,要求越来越高;后者强调的是得到这个,还想那个。
[阿谀逢迎/趋炎附势]都有巴结奉承之意。
前者指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后者比喻投靠依附有权势的人(炎、势:比喻权势)。
[耳闻目睹/耳濡目染]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
前者强调亲自听到、看到,受没受到影响则不管;后者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的影响(濡:沾湿、润泽;染:沾染)。
[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都表示事前做好准备。
前者重在预防;后者重在准备。
[孤注一掷/破釜沉舟]都有最后拼一下以球胜利的意思。
前者偏重于尽所有力量作最后的一次冒险(注:赌博时押上的钱),多含贬义;后者偏重于下决心决一胜负,多含褒义。
[固执己见/一意孤行]都有不好意思的意思。
前者的侧重点在坚持自己的意见;后者的侧重点在坚持自己的行为。
[厚颜无耻/恬不知耻]都形容不知羞耻,常可通用。
前者偏重在脸皮厚;后者偏重在做了坏事仍满不在乎(恬:安然,无动于衷)。
[回味无穷/耐人寻味]都形容意味深长。
前者只限于事后回忆,在回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后者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
[巧夺天工/鬼斧神工]都指技艺高超巧妙。
但前者侧重于人工;后者侧重于天然。
[谈笑风生/谈笑自若]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的意思。
前者表示谈话时兴致勃勃,气氛活跃,多用于形容平时谈话;后者表示不改常态,多用于形容紧张、形势严峻时的谈笑。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都含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
前者偏重于道义上不允许推托;后者偏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贷:推卸)。
[每况愈下/江河日下]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
前者偏重于笼统地表示情况越来越坏(愈:越,更加);后者偏重于指情况—天天坏下去。
[瑕不掩瑜/瑕瑜互见]都表示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
前者是“缺点遮不住优点”,偏重于优点;后者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缺点没有主次之分。
这两个成语不能通用。
[恰到好处/恰如其分]都表示做事、说话等达到适当的程度,常可通用。
前者偏重于恰巧达到最好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正合分寸。
[销声匿迹/偃旗息鼓]前者多形容不公开露面,或故意隐藏自己的踪迹;后者多用于中止正在进行的事情。
[斑驳陆离/光怪陆离]适用对象有区别。
前者只指具体东西的色彩;后者除形容色彩外,还可以用于形容形状怪异以及社会现象。
[触目皆是/比比皆是]前者着眼于视觉,满眼都是;后者着眼于空间,到处都是。
[置若罔闻/置之度外]前者指对批评、劝告、请求、抗议等不予理睬;后者指把生死、荣辱、安危、苦乐等放在个人考虑之外。
[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前者形容书法、绘画或写作熟练敏捷;后者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还可以用来比喻做事时不间断、不松懈。
[闻风而逃/闻风丧胆l都含有“听到一点风声就害怕”的意思。
异:“而逃”偏重在吓得连忙逃跑;“丧胆”重在吓破了胆,丧失了勇气。
[恰到好处/恰如其分l都表示做事、说话达到适当的程度。
常可通用。
异:前者偏重在“恰巧达到最好的地步”;后者偏重在“说话办事十分恰当合适,正合分寸”。
[目不暇接/应接不暇]“目不暇接”形容吸引人的东西很多,看不过来。
“应接不暇”原指景物很多,顾不上观赏;后形容太繁忙,应付不过来。
都形容东西很多,看不过来。
但“应接不暇”有被动接受、应付的意思,“目不暇接”则是主动地去看,只是忙不过来。
[美不胜收/琳琅满目]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异:前者偏重在“来不及看,来不及一一欣赏”;后者偏重在“满眼都是”。
再就是前者强调的是“美”多,后者强调的是珍贵的东西多(多指杰出人才、好文章或精美物品很多)。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一些。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的意思。
异:前者专指思想感情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或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
异:前者偏重于规矩老实,安于本分,不胡来,守住自己的节操;后者偏重在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
异:前者多指在困境中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适应任何环境。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遵循一定的次序”的意思。
异: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进行;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
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比“含沙射影”重;后者的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周到”的意思。
有时可通用。
异:前者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事手腕圆滑;后者是中性,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都有“对方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
异:前者含有由于感情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既可用于亲密的人际关系,如妻子对丈夫,也可用于带有一定强制性的非亲密的人际关系,如奴仆对主子;后者强调绝对服从对方的命令,只用于强制性的下对上的人际关系方面,其语义程度较重,语义范围不如“百依百顺”宽,含有贬义。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都有“中途停止”之意。
异:前者偏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偏重在“浅”,不深入。
[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
异:“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革新,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停顿,不肯上进,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规矩办事。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
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重在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别具一袼/别开生面]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
异:前者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
异:前者重在行动;后者重在态度。
[陈词滥调/老生常谈]都指讲听厌的话。
异:前者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泛(滥:空泛不合实际),含贬义;后者谈的虽是老话,但不一定没有现实意义,属中性成语。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都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异:前者强调相互依存;后者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跟着遭难。
[大庭广众/众目睽睽]都可以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
异: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的样子)。
[改过自新/痛改前非]都有“改正错误”的意思。
异:前者偏重未来,强调重新做人;后者偏重过去,强调改正错误的程度。
[苟且偷安/得过且过]都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
异:前者偏重贪图眼前安逸(苟且:敷衍马虎,得过且过。
偷安:只求眼下过得去);后者偏重胸无大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
[截然不同/天壤之别]前者形容两者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后者形容两者差别非常之大。
[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前者形容虽然没有身处其地,但因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好像亲身经历了一样;后者意为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替别人着想。
[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不存在的东西好像真的存在一样。
“栩栩如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好像真的一样。
[水落石出/山穷水尽]前者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
后者比喻陷入困境。
[等量齐观/一视同仁]前者意为对本有差别也应有所区别的事物同等看待,这是一种错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