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易用错用混地三大组常用成语辨析
初中九年级语文最新必考成语易错成语释义完整版

初中九年级语文最新必考成语易错成语释义完整版一、经常被误用的成语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35组容易误用的成语辨析

25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十分勤劳。 宵衣旰gàn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 政事。 韦编三绝:形容学习很认真。 焚膏继晷:夜里点了油 灯,继续白天的事。形容学习、工作勤奋。 夜以继日:本义是指夜晚接上白天,后形容日夜不停,加紧工作或学 习。
26 骇人听闻:令人听了十分震惊。 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到了感到震惊。 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12 风云变幻: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复杂多变。 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13 求全责备:苛责别人,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误用]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 吹毛求疵:把皮上的毛吹开,寻找疵点。比喻故意挑毛病找错。 俗语:鸡蛋里挑骨头
14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 [误用]常误用在母女、婆媳等其他家庭关系之间。 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35组容易误用的成语
1 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 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2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误用]常被误用形 容水平、成绩等。 参差不齐:形容不一致,有差别。
7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谈不到正经的事情。 词不达意:所用的言词无法适切表达心意。 言不由衷: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8 一文不名 [解释]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极为贫穷。[误用]常误用于代替 “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后指人无用。 身无长物:[解释] 身边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或俭朴。[误用]常 被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27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周到、细致。 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感情色彩错 误。
常见易混的105组成语辨析

常见易混的105组成语辨析
1.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比喻事物的分辨非常的清楚、精准。
出自先秦诸子的《庄子·齐物论》章
句“入木三分”,后来有其传说,认为屈原刺穿梧桐,竟可使得梧桐的气绝于身上的三分
之一,以致死去。
2.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比喻魅力十足、引人入胜的声音。
出自《汉书·南蛮传》:“胡人以言为舞,唳声扶不弭,如‘风声鹤唳’者。
”后来也有其传说,认为古代一个叫做夏时婉桑的
女子,能用她迷人的声音把鹤住住。
3.前思后想
前思后想:意为仔细思考,审视行为。
出自明代杨慎《管子·谋略轨》:“谋略者,
前思后想。
”这是指面对未知事物,需要纵观全局,审时度势多考虑,动用大脑思成方寸
最好的方式来进行决策。
4.左支右绌
左支右绌:比喻徒劳无功,做事支离破碎。
出自《礼记·德行上》“相信也,左支右绌”。
后来,这句话就被借用来形容一个人事一发而衰,贤而无用的情况。
5.曹操到此一游
曹操到此一游:指“看尽江南景,赏取江南风。
”据传曹操曾在赤壁宿营时,有一夜
远征的尴尬,便跳上了一匹马,到江边一游,看到了江南优美的景色、和谐的人文景观,
深深地着了迷,所以有了这句话。
6.马到成功
马到成功:指一马平川,毫无障碍,一步到达目的地,一步成功。
谚语“马到成功”,表明此次行动源源有功、不惊险,意味着任务得到迅速而又彻底地完成。
初中语文易用错用混地三大组常用成语辨析

适用标准初中语文:易用错用混的三大组常用成语辨析初中语文常用成语辨析一、常有成语误用辨析1.安土重迁:迷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徙。
不可以理解为“告别家乡,从头安居〞。
2.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凄惨感人。
不可以用来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3.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可以忍耐其烦杂。
不可以误用为“不胜其烦〞〔不嫌烦杂与麻烦,形容耐心〕。
4.不学无术:指没有学识,没有能力。
不可以在其前面加上“成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不可以用作动词。
5.不认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赞同〔多含轻视意味〕。
易和“不认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无所谓〕相混淆。
6.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杂乱或空洞。
它指的是说话人。
不可以理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7.侧目而视:贬义词,斜着眼睛看,形容恐惧而又愤慨。
不可以理解为“眼光轻视地看〞“敬爱〞。
8.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不可以理解为“以前〞“不知何时〞。
9.差强者意:大概上还可以令人满意。
不可以理解为“令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
10.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存心不听他人的建议。
不可以用来形容人做事专心,没有听到。
11.费悉心血:贬义词,想方设法地筹算。
易和“煞费苦心〞〔用尽精力,费悉心思〕相混淆。
12.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术由浅入深,顺序渐进,抵达更高的水平。
不可以理解为“进入〞。
13.大力互助:敬辞,指他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不可以用于“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14.独善其身:意思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己的涵养。
此刻也指只顾自己,缺少集体精神。
15.谆谆教诲:褒义词,形容尊长殷切地教育〔用于尊长对晚辈、上司对下级〕。
不可以用作贬义词。
16.瓜田李下:比喻简单惹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简单惹起嫌疑,让人误解,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不可以用来形容田园生活。
17.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良〔非自然〕。
不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景观。
与“鬼斧神工〞同义。
2023年中考语文“易混成语辨析”复习笔记

易混成语辨析1、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不翼而飞:①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②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2、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3、不孚众望/不负众望不孚众望:不合于众人的期望。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4、骇人听闻/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5、处心积虑/殚精竭虑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6、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大有可为: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发展前途,其主语应该是“事情”。
大有作为:能充分发挥作用或能做出重大贡献,其主语应该是“人”。
7、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8、一视同仁/等量齐观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用于人。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用于事物。
9、无可厚非/无可非议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用于有一定小问题的人和事)。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10、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11、振聋发聩/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12、不名一文/不值一钱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
不值一钱:比喻毫无价值。
13、舍本逐末/本末倒置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14、无所不至/无微不至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容易混淆的成语辨析

容易混淆的成语辨析有些,字面意义与实际意思相去甚远,经常会混淆使用,同学们要多加留意。
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容易混淆的成语相关内容。
容易混淆的成语欣赏1)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
异:“包办代替”重在包办,“越俎代庖”重在超越权限。
2)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
异:“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3)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奴颜媚骨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
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偏重在奴气,“奴颜媚骨”偏重在奴性。
4)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
异:“本末倒置”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舍本逐末”强调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5)比比皆是·俯拾皆是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
异:“比比皆是”侧重表示多得很,到处都是;“俯拾皆是”侧重表示容易得到。
“比比皆是”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
如:像这种助人为乐的人比比皆是。
“俯拾皆是”的对象只能是物,并且是能捡拾的较小的东西。
“比比皆是”的“是”后一般不连接名词或名词短语,而“俯拾皆是”则可以。
如:这山里,俯拾皆是高品位矿石。
6)鞭长莫及·望洋兴叹都表示力量不够的意思。
异:“鞭长莫及”侧重表示距离远,管辖、干涉的力量达不到;“望洋兴叹”侧重表示做某事能力有限,毫无办法。
7)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
异:“标新立异”偏重在显示特点;“独树一帜”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褒义。
8)别具一格·别开生面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
异:“别具一格”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别开生面”偏重在“生面”,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9)彬彬有礼·文质彬彬·温文尔雅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斯文。
易误用的成语辨析(词语表达)

15.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6.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7.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18.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7.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一见钟情: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8.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9.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10.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
10.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11.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12.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五、易混成语辨析
1.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臭味相投:比喻由于有相同的坏思想和习气而彼此很合得来。
29.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30.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31.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32.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33.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三、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
19.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20.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21.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22.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23.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初一语文阅读题中容易混淆的成语解析

初一语文阅读题中容易混淆的成语解析在初一语文阅读题中大家会经常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成语,如果对这些成语的理解有误会导致对整篇文章产生疑问,好好掌握牢记一下成语的涵义,帮助大家更好的阅读!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
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
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
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5.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
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一、经常被误用的成语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易用错用混的三大组常用成语辨析初中语文常用成语辨析一、常见成语误用辨析1.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不能理解为“告别家乡,重新安居”。
2.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不能用来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3.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不能误用为“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
4.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能力。
不能在其前面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不能用作动词。
5.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蔑意味)。
易和“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无所谓)相混淆。
6.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或空洞。
它指的是说话人。
不能理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7.侧目而视:贬义词,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不能理解为“目光轻蔑地看”“尊敬”。
8.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不能理解为“曾经”“不知何时”。
9.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不能理解为“令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
10.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不能用来形容人做事专心,没有听到。
11.处心积虑:贬义词,千方百计地盘算。
易和“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相混淆。
1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不能理解为“进入”。
13.鼎力相助: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不能用于“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14.独善其身:意思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
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15.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长辈殷切地教导(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
不能用作贬义词。
16.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不能用来形容田园生活。
17.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非自然)。
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观。
与“巧夺天工”同义。
18.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
充栋:堆满了屋子)。
不能用来形容人。
与此类似的还有“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19.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不能理解为“空隙狭小”。
20.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
不能理解为“没有成功”。
21.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
奂:众多)。
只能用来形容建筑物。
22.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不能用作贬义词。
23.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
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不能理解为“缺乏整体观念”。
24.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只能用于自己。
25.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不能理解为“说话吞吞吐吐”。
26.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苛求完善(责:要求。
备:完备)。
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27.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与“如沐春风”同义。
与“景物”无关。
28.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孚:信服)。
与“不负众望”同义。
易和“深负众望”(辜负了大家的期望)相混淆。
29.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人贫穷。
不能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30.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师心:以自己的想法为师,指只相信自己)。
不能理解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31.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不能用作褒义词。
32.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首鼠:踌躇)。
不能理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3.守株待兔:贬义词,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不能用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34.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不能理解为“街巷空空无人”。
35.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
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相混淆。
36.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与“无所不为”同义。
37.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只能用于夫妻间,与此类似的还有“举案齐眉”“破镜重圆”。
38.炙手可热:贬义词,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不能理解为“吃香”“走红”。
39.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
与“罄竹难书”同义。
不能用来形容事物多得难以计算。
40.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与“死有余辜”同义。
不能理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二、易混淆的成语辨析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4.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
(多指坏事)5.蹉跎岁月:光阴白白地过去,指虚度光阴。
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6.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褒义)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贬义)7.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五车书)。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不能用来形容人。
8.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9.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
10.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11.扬汤止沸:把锅里烧的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叫它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12.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褒义)一发而不可收拾: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
(贬义)三、近义成语辨析1.【耸人听闻骇人听闻】都有使人听后感到震惊之意。
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听者震惊;后者指事件本身使人听后感到惊讶、恐惧。
2.【如虎添翼为虎添翼】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含褒义;也指使凶恶的更凶恶,含贬义。
后者比喻帮助恶人,助长恶人的势力,含贬义。
3.【牢不可破颠扑不破】都有不会动摇之意。
前者指坚固得不可摧毁(多用于抽象事物),后者指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驳倒推翻(多指理论、道理)。
4.【无所不能无所不为】前者是褒义词,指什么事情都会做;后者是贬义词,指什么坏事都干。
5.【无微不至无所不至】前者是褒义词,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后者是贬义词,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6.【迫不及待刻不容缓】都形容紧迫、不能等待。
前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后者形容事情(形势)紧迫。
7.【因势利导顺水推舟】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
前者为褒义词,偏重指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后者为贬义词,讽刺不坚持原则、随声附和的行为。
8.【肝胆相照披肝沥胆】都有对人真诚之意。
前者偏重指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后者偏重指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
9.【貌合神离同床异梦】都有表面关系密切,实际怀着两条心之意。
前者可用于表示人或事物,用于人时偏重指“离心离德”;后者用于人或国家,偏重指“各有打算”。
10.【另眼相看刮目相看】都有特别看待之意。
前者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对一个人特别注重,一般是有好感;后者指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11.【望梅止渴画饼充饥】都指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前者表示空等、空想却没有实际行动;后者表示虽有行动但不能解决问题。
12.【色厉内荏外强中干】都指外表强大而实质空虚。
前者用于书面语,指精神状态;后者常用于口语,指力量。
13.【滥竽充数鱼目混珠】都有以假乱真之意。
前者还可以指以次充好,用于人或物,也可表示自谦;后者不指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
14.【络绎不绝川流不息纷至沓来】都有连续不断之意。
络绎不绝:专指人、马、车、船的来来往往,同时含有“繁盛”之意。
川流不息:形容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不能用来形容水流。
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不仅指人,还可泛指一切事物。
15.【涣然冰释烟消云散化为乌有化为泡影】都有消失之意。
但它们适用的对象不同,依次为“嫌隙或误会”“事物或情绪”“具体的事物或念头”“希望、计划或诺言”。
16.【视而不见熟视无睹】都有看见却跟没有看见一样之意。
前者偏重指不注意,不重视,看见就像没有看见,或装作没看见;后者偏重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并有“经常看见”之意,程度较深。
17.【参差不齐良莠不齐】都有不整齐之意。
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别;用于物,前者指高低大小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18.【不胫而走不翼而飞】都有消息(事情)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之意。
后者还可以指东西突然不见了。
19.【步履维艰寸步难行】都有行走十分困难之意。
前者一般只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也指创业经营艰辛;后者还可以比喻开展某项工作困难重重。
20.【饱经沧桑饱经风霜】都可指阅历深。
前者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且程度比后者要深一些;后者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21.【耳闻目睹耳濡目染】都有耳听眼看之意。
前者强调亲耳听见,亲眼看见,突出事情的真实性;后者强调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22.【背道而驰南辕北辙】都有彼此相反之意。
前者指不同主体间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是主观意愿上的背离或相反;后者指不同主体间或同一个主体的不同方面背离或相反,不是主观意愿上要背离,而是由某种误差导致的。
23.【不堪设想不可思议】都有不能想象之意。
前者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后者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24.【信口雌黄信口开河】都有随口乱说之意。
前者语意较重,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后者语意较轻,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
25.【大海捞针海底捞月】都有白费力气之意。
前者比喻目标虽很难达到,但仍有达到的可能性;后者比喻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目标,只是白费力气。
26.【呕心沥血处心积虑】都有用尽心思之意。
前者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后者强调“蓄谋已久”,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27.【趁火打劫浑水摸鱼】都有乘人之危攫取不正当利益之意。
前者有欺骗的倾向,泛指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后者比较直接,比喻趁混乱的时机捞取利益。
28.【心满意足称心如意】都有如意之意。
前者侧重于涉及的愿望得到满足;后者侧重于涉及的人、事、物符合心愿。
29.【承前启后承上启下】都有承接前面,引出后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