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原理:第1章 电视基础知识(2)

合集下载

第1章电视技术基础知识

第1章电视技术基础知识
下一页 返回
1.1 绪论
所谓电视,是指通过发送端的光一电转换把景物图像变成电 信号,称为电视信号,并通过电磁波或电缆传送到接收端, 再经电一光反变换重显出原来景物的图像。
现代电视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模拟电视技术、数字电视技 术。
1.1.2 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1.尼普可夫圆盘 俄裔德国科学家保尔·尼普可夫还在中学时代,就对电器非常
1.1.3 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状况
数字电视是电视技术从黑白向彩电发展之后的第三代电视, 是电视技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将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 下一代因特网一起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三大骨干网之一。数 字电视的热潮正在兴起,在日本和欧美地区,数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绪论
电视已开始普及、传统的模拟电视将推出历史舞台。在美、 欧等技术先进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电视的推动影响下,我国也 开展了发展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研究。 1.什么是数字电视? 日本人最早提出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概念,并在1981 年完成世界第一套高清晰度电视演示系统。高清晰度电视在 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清晰度是现有电视图像清晰度的两倍, 其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常规电视的五倍,显然用原有的电视 节目传输方法传送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是不能胜任的。因此, 日本首先提出使用数字处理技术的模拟传输方案,成为混合 (数字\模拟)传输方式。当数字视频压缩技术能够把图像的 信息量压缩20—50倍时,就出现了数字电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绪论
电视的发明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不但使人们的休闲 时间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实,更重要的是它加大了信息传播空 度和信息量,使世界开始变小。如今,电视已成为普及率最 高的家用电器之一,而电视新闻、电视娱乐、电视广告、电 视教育等已形成了巨大的产业。电视作为一项伟大的发明, 给人类带来了视觉革命。

电视机原理

电视机原理

电视机原理联系地点: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联系人:冯启明老师转载时间:yekai:这是一本很不错的电视技术启蒙书。

我校正了文中的部分错别字和部份错误信息,增加了少部分信息。

绪论第一章黑白电视原理1.1 光和视觉特性1.2 黑白电视系统组成原理1.3 电视扫描与同步1.4 黑白全电视信号1.5 电视图象的基本参量第二章色度学与彩色电视2.1 光与颜色2.2 颜色的计量系统2.3 电视中彩色的分解与重现2.4 电视RGB计色制与彩色正确重现第三章彩色电视制式3.1 概述3.2 兼容制彩色电视基础3.3 NTSC制3.4 PAL制3.5 SECAM制简介第四章电视摄象与发送技术4.1 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4.2 电视摄像机4.3 摄象器件4.4 电视图像信号的处理4.5 同步信号的形成4.6 PAL全电视信号的形成4.7 电视信号的发送第五章电视接收技术5.1 电视接收技术概论5.2 高频调谐器5.3 图象通道电路5.4 解码电路5.5 同步分离电路5.6 扫描电路5.7 显象管及其附属电路第六章电视新技术概论6.1 卫星电视广播6.2 数字电视6.3 高清晰度电视(HDTV)6.4 共用天线电视(CATV)系统6.5 电视多工广播6.6 立体电视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系统地讲述电视原理及其最新实用性技术的新作。

共分六章:前三章讲述黑白和彩色电视传象的基本原理与彩色电视制式,并包括与学习电视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光度学和色度学等知识;四、五两章以广播电视系统为例,系统地讲述电视图像信号的摄取、处理、发送、接收与图像重现的原理及其实用性电路;第六章介绍电视新技术,如卫星电视、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立体电视、电缆电视和电视多工广播等。

本书的特点是深入浅出,简明易懂;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书中涉及的内容广泛、凝聚了现代电视技术的主要最新成就。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电子、通信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亦可供从事电视科研、生产、运行、维修的人员阅读;也适宜于有一定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青年作为自学读物。

电视机工作原理范文

电视机工作原理范文

电视机工作原理范文电视机是一种将图像和声音传输到观众视听器官的电子设备,是当今社会中最常见的娱乐和信息传播工具之一、它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使用各种复杂的电路和组件来实现图像和声音的传输,其工作原理非常复杂且技术含量较高。

电视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的步骤:信号源、信号处理、图像生成和视频显示。

首先是信号源,电视机接收到的信号通常来自电视信号源,如卫星、有线电视、广播或DVD播放器。

这些信号通常是模拟信号,需要经过相应的处理和转换才能在电视机上显示。

接下来是信号处理,电视机首先需要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是通过内置的模数转换器(ADC)实现的。

进一步处理包括滤波、放大和解调等步骤。

滤波将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去除,放大使信号达到合适的电平,解调将信号从调制状态恢复为基带(原始)信号。

在信号处理的基础上,图像生成是电视机的核心部分。

电视机的图像生成基于电子束扫描技术。

电子枪通过发射电子束,经过电磁偏转系统,扫描屏幕上的像素点,从而生成图像。

屏幕由许多像素点组成,每个像素点由红、绿、蓝三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LED)组成。

通过调节这些LED的亮度,电视机可以产生不同颜色和亮度的图像。

最后是视频显示,电视机将生成的图像信号传输到屏幕上显示给观众。

电视屏幕通常采用液晶(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

LCD基于液晶分子的光学性质,通过调整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来控制光的透过程度,从而形成图像。

OLED则是一种能够自发光的有机材料,通过通电时的发光来显示图像。

这些屏幕通常具有高分辨率、广视角和高对比度等特点,能够提供清晰逼真的图像效果。

总的来说,电视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调制,最终通过电子束扫描和屏幕显示来产生图像并传输到观众的眼睛。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进步,现代电视机已经实现了更高的分辨率、更真实的色彩和更好的显示效果,成为人们娱乐、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二次电 子
灯丝:6.3V,0.6A。 (12寸以下12V,0.085 至0.089A。) 阴极:几十V至100V 栅极:低于阴极几十伏。 截止电压-20V至-90V 加速极:120V至400V 聚焦极:0V至400V 第二、第四阳极:9KV至 16KV
灯丝
阴极 栅极 (加速极) 第一阳极 铝 荧光粉 膜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956年,法国亨利· 法莱西博士提出了另一种由NTSC制 迪· 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彩色电视制式SECAM制,1960年被法国采 用。 1960年,西德德律风根公司的赫尔· 伯鲁赫工程师提出了 PAL制,1966年西德和英国确定PAL制为国家标准,我国采用 PAL制。 1965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 在天津712厂诞生。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 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序幕。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 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1982年10月份竣工投产。不久, 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我国彩电业迅速升 温,并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条, 并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荧 光 屏
(聚焦极)
第三阳极
铝膜
高压嘴
管颈
锥体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2)电→光转换 无信号作用时:
电子束扫描方向
负极性信号作用于阴极:
电子束扫描方向
低电平重现 高亮度图像
等亮度光栅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2 电视扫描原理
1.2.1 行扫描和场扫描 扫描:电子束在显像管屏面上有规律 的运动 行扫描正程:电子束从左往右运动。 行扫描逆程:电子束从右往左运动。

电视原理课后答案

电视原理课后答案

电视原理课后答案1. 什么是电视?电视是一种通过电子技术将声音和图像传输到接收设备上的传播媒介。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庭娱乐和其他活动中的电子设备。

2. 电视是如何工作的?电视的工作原理涉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输入设备、传输设备和接收设备。

相关信号从输入设备(如摄像机或电视信号源)传输到发送器,发送器将信号转化为高频电磁波并传输到接收设备。

接收设备中的电视机将电磁波转化为可视的图像和可听的声音。

3. 输入设备是什么?输入设备是能够把声音和图像转变为电子信号的设备。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摄像机、麦克风和其他外部设备。

4. 传输设备是什么?传输设备是通过传输电磁波将输入设备生成的信号传送到接收设备的设备。

常见的传输设备包括电视信号发送器和电磁波传输介质,如卫星、无线电波或有线电缆。

5. 接收设备是什么?接收设备是能够接收传输设备传来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图像和可听声音的设备。

电视机是最常见的接收设备。

6. 电视的图像是如何生成的?电视的图像是通过将连续的静态图像(称为帧)以高速播放来实现的。

电视机通过扫描一系列的水平线来构建图像,分别将每一行的像素逐一点亮,从而形成完整的图像。

7. 电视的声音是如何生成的?电视的声音是通过电视机内部的扬声器或外部声音系统来生成的。

音频信号被接收设备转化为可听的声音信号。

8. 电视的显示技术有哪些?目前常见的电视显示技术包括液晶显示技术(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OLED)、等离子技术等。

每种技术都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9. 电视信号是如何被传输的?电视信号可以通过各种介质传输,如有线电缆、无线电波或卫星。

不同的传输方式可以提供不同的信号质量和传输距离。

10. 电视在信息传播和娱乐方面的作用是什么?电视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媒介,还是一种重要的娱乐工具。

通过电视,人们可以观看新闻、体育比赛、电影、纪录片等不同类型的节目,丰富自己的知识并获得娱乐享受。

电视原理基础优秀课件

电视原理基础优秀课件

3.色温和标准光源
为什么引入色温?
通常的照明光源,如太阳、日光灯、白炽灯泡等所发出的 光虽然都笼统地称其为白光,但由于发光物质不同,它们 的光谱成分相差很大,用它们照射相同物体时,呈现的颜 色则相差较大。例如,白炽灯泡偏橙红(呈暖色调),而 汞灯偏青蓝(呈冷色调)。为了比较和区别各种光源的特 性,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了A、B、C、D、E等几种 标准白色光源,并以基本参量“色温”予以表征。
能从看到的颜色来判断光谱的分布么?
不能,因为虽然一定的光谱分布表现为一定的颜色,但同一颜 色则可由不同的光谱分布而获得。例如,黄色可以由单一波长 的黄光产生,也可以由两种波长不同的光(红光和绿光)按一定 比例混合而产生,二者给人的颜色感觉却是相同的。
2.光源
色源的种类?
发光的物体:光源照射下,反射(或透射)一定的光谱成分和 吸收其余部分呈现彩色; 不发光的物体:自身的光谱功率分布,引起人眼一定的彩色。
D 光源:相当于白天平均照明光。因其色温为6500 K,故又称 D65光源。它被选作为PAL制彩色电视系统的标准白光源。
E 光源:是一种理想的等能量的白光源,其色温为5500 K。其 光谱能量分布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直线,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 各波长具有相同的辐射功率。采用这种光源有利于彩色电视系统中 问题的分析和计算。这种光源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是假想的光源。
• 晶状体—通常说的眼球,起透镜的作用,靠睫状肌调 节,从而改变焦距
• 玻璃体—起保护眼睛的滤光作用
1.2.2 光的度量
1)辐射功率Φv(λ)
为了确定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程度,可以在产生相同亮度 感觉的情况下,测出各种波长光的辐射功率Φv(λ), Φv(λ)越大 ,说明该波长的光越不容易被人眼所感觉,反之人眼对它的敏感 程度越高;

电子电视机工作原理

电子电视机工作原理

电子电视机工作原理电视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不可或缺的娱乐设备,而电子电视机则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在电子电视机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技术原理和工作机制,本文将深入探讨电子电视机的工作原理。

一、图像信号传输在电子电视机中,图像信号的传输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当我们打开电视机时,信号从天线、有线电视或其他输入设备进入电视机系统。

首先,输入信号通过调谐器被转换为电视机能够处理的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然后,信号被送入图像处理器进行后续处理。

二、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器是电子电视机工作的核心之一。

在经过调谐之后,信号被传送到图像处理器,这里进行了许多处理过程。

首先是去噪处理,这会消除信号中的干扰和噪声,提高图像的质量。

接下来是图像增强,包括对图像的对比度、亮度、色彩等进行调整,以获得更清晰、更逼真的图像。

三、图像显示经过图像处理器的处理之后,信号会被发送到显示屏幕上显示。

电视机的显示器通常采用液晶显示技术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通过调节液晶层的透明度来控制每个像素的亮度和颜色。

而OLED技术则利用有机材料的发光特性来产生图像。

四、声音处理除了图像处理,电子电视机还具备声音处理功能。

音频信号从输入设备经过调谐后进入电视机系统。

然后,信号会被送入声音处理器,进行音频解码、音频增强等处理过程。

最后,处理后的声音信号通过扬声器输出,供我们聆听。

五、遥控器和电视机的互动在现代电子电视机中,遥控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遥控器通过红外线或无线电等技术与电视机建立起联系。

当我们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键时,信号被发送给电视机,电视机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执行相应的操作。

这使得我们可以轻松改变频道、调节音量等。

结语:电子电视机作为现代家庭的重要设备,其工作原理涉及到调谐、图像处理、声音处理和遥控互动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研究和应用,电子电视机不断提升了图像质量和音频效果,为我们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

《电视基础知识》课件

《电视基础知识》课件

04 定期关机
长时间不使用时,建议定
期关闭电视以延长使用寿
命。
电视屏幕的清洁与保养
使用专用清洁剂
使用专用的屏幕清洁剂擦拭电视屏幕 ,以防损坏涂层。
避免划伤
擦拭屏幕时应避免使用粗糙的布料或 硬物刮擦,以防划伤屏幕。
避免使用化学溶剂
避免使用酒精、氨水等化学溶剂擦拭 屏幕,以防损坏屏幕涂层。显 示效果。
《电视基础知识》 ppt课件
目录
• 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 电视的原理与技术 • 电视节目制作与播放 • 电视的接收与显示 • 电视的维护与保养
01
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电视的发明
1925年:约翰·洛吉·贝尔 德发明了机械电视。
1930年代:兹沃里金发明 了电子电视。
1940年代:电视开始在商 业上广泛使用。
综艺类节目
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节目 类型,包括音乐、舞蹈、 戏剧、相声等多种表现形 式。
电视剧
以叙事为主要目的的节目 类型,通过演员的表演和 剧情的展开来展现故事情 节。
纪录片
以记录真实事件和人物为 主要目的的节目类型,强 调纪实性和真实性。
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
筹备与组织
确定制作团队和人员分工,筹 备拍摄设备和场地,协调各方 面资源。
清理散热孔。
THANKS
感谢观看
1024x768)、WXGA(1280x800)、Full HD(1920x1080)等。
03
电视屏幕的刷新率
刷新率是指屏幕每秒钟更新画面的次数,刷新率越高,图像越稳定。常
见的电视屏幕刷新率有60Hz、120Hz、240Hz等。
03
电视节目制作与播放
电视节目的类型
新闻类节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投影混色法
•显像管空间混色法
三枪三束荫罩式彩色显像管
2.彩色图像的重现
•显像管空间混色法
彩色显像管RGB点阵
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
1.2.4 电视扫描原理
矩形屏幕——匀速单向直线扫描
1 逐行扫描
逐行扫描光栅
a. 只有行扫描时
b. 只有场扫描时
c. 场正程扫描
d. 场逆程扫描
逐行扫描动画
逐行扫描方式中,每场的光栅都应互相重叠。
设每场扫描行数为Z,则:TV=ZTH fH=Z fV
即场周期是行周期的整数倍。扫描行数越多,图像越清晰。
返回2.3.3
隔行扫描
1.隔行扫描的提出
要达到人眼要求的最高分解力,扫描行数须在500以上,人 眼的临界闪烁频率要求场频须在48 Hz以上。 按我国标准为625行,50 Hz,按幅型比4/3,则每行有 800个像素,即400个周期
行频与场频关系:
fH fV
Z 2
2n 2
1
n
1 2
我国隔行扫描的基本参数
我国电视扫描标准: • 隔行扫描,每帧625行,每帧两场,每场312.5行 • 帧频:fF=25Hz • 场频:fv=50Hz • 场周期:Tv=20ms (Tvt=18.4ms, Tvr=1.6ms) • 行频:fH=25(帧)×625(行)=15625Hz • 行周期:TH=64μs (THt =52μs ,THr =12μs)
2. 图像的顺序传送
顺序传送示意图
传输通道
开关同步
3. 扫描
将光图像转换成顺序传送的电信号的过程及其逆过程称为扫描。
fL(xm,yn,tk)
三维图像信号 扫描
f(t)
一维电视信号
扫描
行扫描——水平扫描
场扫描——垂直扫描 周期重复上述扫描
行扫描正程,行扫描逆程 场扫描正程,场扫描逆程
1.2.2 光-电/电-光转换原理
像?
2. 图像的顺序传送
并行传送: 把不同位置上的像素同时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分别用
相应信道同时传送出去。根据人眼的细节分辨力,一幅图像要 比较清晰,至少要有40万以上的像素,即需40万个信道 。 — —不接收端
2. 图像的顺序传送
顺序传送(串行传送):
• 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将各个像素的光信号按一定 的顺序变成电信号传输,接收端再按同样的顺序将 电信号变成光信号,只要速度足够快,人眼感觉图 像就是完整和连续的。 • 这种将图像分解成像素并按一定的顺序传送图像 像素的电视系统称为顺序传送系统。 • 传送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时间递增 • 同步:在接收端每个像素的几何位置与发送端一一 对应。
➢ 发端 :光-电转换
—摄像管 ➢ 收端 :电-光转换
图像信号
—显像管
1.摄像 CCD
存 贮 转
Charge Couple Device
电荷耦合器件
移 区
帧转移CCD摄像管


光敏成像区

存储转移区 读出移位寄存器
像 区
时序控制电路
读出移位寄存器(遮光)

( 遮 光 )
移 移 位 寄 存

感光单元
2.显像
显像管——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 主要组成:电子枪、荧光屏、偏转线圈等。
来自摄像端的信号 加到显像管的栅极, 控制电子束的能量, 从而控制荧光粉的 发光亮度,使荧光 屏正确重现发端图 像。
1.2.3 彩色图像的摄取与重现
1.彩色图像的摄取
同时制彩色电视传送示意图
2.彩色图像的重现
e. 消去行场逆程后的扫描光栅
逐行扫描电流波形: (a)行扫描锯齿波电流 (b)场扫描锯齿波电流
➢ 行扫描基本参数 行正程扫描时间: TH t 行逆程扫描时间: TH r TH r << TH t
行扫描周期TH = TH t+TH r
行扫描频率fH = 1/TH ➢ 场扫描基本参数
场正程扫描时间: TV t 场逆程扫描时间: TV r
TV r << TV t 场扫描周期TV = TV t+TV r
场扫描频率fV = 1/TV
行场扫描关系
为获得有效的扫描光栅,电子束水平方向运动速度应远大于
垂直方向的运动速度;即: fH>> fV
正程扫描时间应占整个扫描周期的大部分,即:
TH>> TH r TV>> TV r
TH r/TH =a 称行扫描逆程系数,一般18% TV r/TV =b 称场扫描逆程系数,一般8%
第1章 电视基础知识(2)
§1.2 电视系统组成原理
电视系统:摄像→传输→显像
1.2. 1 图像顺序传送原理 1. 图像的表示法
根据三基色原理彩色图像由红、绿、蓝三个基色图像叠 加而成。对于彩色电视,每一个平面活动基色图像都可 以表示成空间坐标x、y和时间t 的三维连续函数。 fR(x,y,t) fG(x,y,t) fB(x,y,t) 对于黑白电视,平面活动图象只是亮度图像,表示为 fL(x,y,t)
1.图像的表示法
根据人眼对细节分辨力有限的视觉特性,可以把一幅平 面图像分解成许许多多小单元。这些组成画面的细小单元 具有单一的亮度和色度,称为像素(pixel)。根据人眼的 视觉惰性可以把时间连续的景物分解成一幅幅时间不连续 的画面,只要画面的显示频率高于临界闪烁频率,就可以 获得连续活动图像的感觉。
fm 50Hz600线 400 12MHz
则:黑白电视信号的最高频率达12 MHz, 即: 按逐行扫描方式,要求黑白电视信号带宽为:Δf = 12 MHz ——电子线路系统、频率资源都很难满足要求。
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一帧图像分两次扫描,每次
称为一场,两场合为一帧,即采用隔行扫描方式。
活动图像25帧/秒=50场/秒≥临界闪烁频率=48Hz
每场扫描行数—— 312.5行
每帧扫描行数—— 625行 即:
按隔行扫描方式,要求黑白电视信号带宽为: Δf = 6 MHz
2.隔行扫描光栅的形成
奇数行扫描(奇数场) 一帧图象分两次扫描
偶数行扫描(偶数场)
隔行扫描重现图像示意
➢ 隔行扫描光栅分析
隔行扫描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每帧起点相同——要求每帧必须为整数行 (2)相邻奇偶两场光栅均匀镶嵌,且各场扫描锯齿波波形 一样——要求每场存在半行,即每帧必须为奇数行Z=2n+1
1.图像的表示法
对于彩色电视,每一个平面活动基色图像都可以表 示成空间坐标x、y和时间t 的三维离散函数: fR(xm,yn,tk) fG(xm,yn,tk) fB(xm,yn,tk)
对于黑白电视,平面活动亮度图像可表示为 fL(xm,yn,tk)
电视图像离散化可以压缩需要传送的信息量。 如何用一维时间函数的电视信号传送三维活动电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